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
化学高中十二年级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教案:化学高中十二年级化学反应速率课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3.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现象;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反应速率的计算;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步骤:一、导入(20分钟)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如燃烧、腐蚀等常见现象。
二、概念讲解和计算方法(30分钟)1.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2.讲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选取一个简单的反应实验进行演示,例如酸雨对大理石的腐蚀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反应速率。
四、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40分钟)1.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实验,选取不同的反应进行观察和数据记录;2.学生自主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并计算反应速率。
五、讨论和总结(20分钟)1.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现象,总结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拓展学习(20分钟)1.教师讲解其他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2.给学生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思考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实验器材和药品;3.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的整理和分析;2.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3.学生拓展作业的完成情况。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3)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能够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能够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4.能够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意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4.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5.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反应迅速完成,而有些反应却需要很长时间?”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意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产物生成的量。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指出这些因素是通过改变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和反应物分子碰撞的有效性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3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包括以观察消耗反应物的实验、观察产生产物的实验和测定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实验。
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4 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引入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解释二者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强调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关系。
3. 实验探究(4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温度或浓度来观察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使用实验数据计算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 拓展应用(2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需要思考:如何改变反应速率?如何测定反应速率?如何计算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学生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流程、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以及结果分析的合理性。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达式2.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快慢比较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思维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2.通过自学、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观察和解决生活、生产中化学反应速率问题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思路】:高一的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快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的方法还是弱点。
这节课是《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第一课时,理论性强,较为枯燥,因而要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有快有慢的化学反应入手,不仅拉近生活和化学的距离,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化学反应的现象判断一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在宏观上对化学反应快慢的认识;然后通过物理知识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加深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通过学生自学板演,检测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掌握,在例题中规范学生答题,以问题带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后通过习题对所学知道进行巩固。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讲解为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
【教学过程】:【引入】飞人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110米栏世界纪录,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432km/h。
这些都是毫无关联的宏观物体,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运动,并且有快有慢,那么微观物质呢?比如化学反应?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哪些是比较快的?哪些是比较慢的?【学生活动】小组代表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有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氢氧点燃爆炸反应,瞬间即可完成;而有的反应如溶洞的形成,石油的形成则要经过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反应很慢,这当然是由化学反应本身的特点和反应物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及强化训练)知识精讲: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性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方法有哪些?2、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1)定义:单位时间内或来表示(2)公式:归纳总结:(1)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记为常数,Δc=0,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Δt)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3)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其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4)在描述或计算某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必须注明其单位,否则毫无意义。
3、重要规律:例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开始时候N2的浓度为8mol/L,H2的浓度为20mol/L,5min后N2的浓度为6mol/L,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N2、NH3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2)计算氮气的转化率。
(3)分别计算用N2、H2、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多少,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4、反应速率的比较例2、反应A+3B=2C+3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150mol •L -1•s -1② v (B)=0.6mol •L -1•s -1;③v (C)=0.5mol •L -1•s -1;④v (D)=0.3mol •L -1•s -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归纳总结 比较同一化学反应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 “一看”: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统一;“二化”:将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三比较”:比较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或分别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后的数值,数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如反应a A(g)+b B(g)===c C(g),比较v (A )a 与v (B )b ,若v (A )a >v (B )b ,则v (A)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v (B)表示的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速率额测定速例3:设计实验测定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① 按下图所示安装装置,加入锌粒,然后快速加入40 mL 1 mol ·L -1硫酸,测量收集10 mL H 2所用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5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总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初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移液器、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2. 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二、实验探究(15分钟)实验1: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向每只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每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实验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将试管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每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实验3: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只试管,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铁溶液作为催化剂,另一组不加催化剂,观察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和反应结束的时间。
3. 计算两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比较。
三、实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强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操作。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概念引入(5分钟)
通过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
- 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称为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率来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化
学方程式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进行计算。
3. 影响因素(10分钟)
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并测量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率,从而计算反应速率。
5.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实验操作进
行总结。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方向。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实验物质、实验记录表、教学PPT等。
教学评估: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来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必修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反应速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3. 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定义。
2.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计时器、反应物。
2. 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介绍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应速率。
2. 展示一种反应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反应的进行过程。
3. 说明如何计算反应速率,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反应速率。
5.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1. 复习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 拓展讨论,探讨不同反应速率对化学工业的影响。
教学方式:
1. 实验操作。
2. 小组讨论。
3. 教师讲解。
课堂作业:
1. 计算反应速率的习题。
2.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小组讨论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和深入了解反应速率这一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 2SO2(g)+O 2(g) 系不正确的是 ( )
2SO3(g)反应中,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产物的生成速率之间的关
A . v(SO 2)=v(O 2)=v(SO 3) B . v(O 2)=v(SO 2)
C. v(SO 2)=v(SO 3)
D. v(SO3 )=2v(O 2)
4.可逆反应 mA+nB
例 2、把下列四种 X 溶液,分别加入 4 个盛 10ml 2mol/L 盐酸的烧杯中, 均加水稀释到 50ml,
此时 X 和盐酸缓和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 20ml 3mol/L 的 X 溶液
B
、 20ml 2mol/L 的 X 溶液
C、 10ml 4mol/L 的 X 溶液
D
、 10ml 2mol/L 的 X 溶液
X+Y=Z ,第二步为:
Y+Z=M+N+X ,此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催化剂是: ___。
练习
)
A 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加大一倍 C 增大碳酸钠粉末的量
B 盐酸浓度加大一倍,用量减至一半 D 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xC(A 、 B、 C 均为气体 ),已知 v(A)=a mol · L -1·s-1,
v(B)=bmol · L-1·s-1, v(C)=c mol · L -1· s-1,则 x 的值为
()
bc
A. n
ac
B. m
nc
C. b
mc
D. a
5.将 0.6 mol X 气体和 0.4 mol Y 气体混合于 2 L 容器中,发生反应 3X(g)+Y(g)===nZ(g)+2W(g) ,5 min 末已生成 0.2 mol W 。若测得 v(Z)=0.01 mol ·L -1·min -1,
4.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就一定增大吗? 5、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试用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6、实验证明:温度每升高 10° 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 经验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倍。
7、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试用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8、还有哪些外因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课堂练习 1. 在 2L 的密闭容器里充入 2molN2 和 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反应, 5min 后测 得反应混合物中 NH3 占 25%(体积分数)则此时用氮气表示反应速率为 ( )mol/lmin A 0.05 B 0.1 C 0.125 D 0.25
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物质本性 外界因素:
(4) 速率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表示
。
例 1: 某温度时,在 2 L 的容器中, X、 Y、 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
中 数 据 分 析 , (1) 从 反 应 开 始 至 2 分 钟 时 , X、 Y、 Z 的 平 均 速 率 分 别 是 多 少 ?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 3.对于反应: NO+CO 2 率( )
NO 2+CO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加快该反应的速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 CO 2 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人 He 气使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体积增大
例 4、反应 2A
B+3C ,在 20℃进行时, v(A)=5 mol ·L -1·s-1,已知温度每升高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复习—学案
班次
姓名
目标要求:
1.复习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知道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掌握对同一化学反应中以不 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的差异。
3.知道实验测定物质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观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知识要点: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用 ____________ 内反应物 ______的减少量或生成物 _____的增加量(均取正值)
来表示。
2、表达式 :
C
v(
t
定量 )
3、单位: 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 等
课后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将 1molN 2 和 3mol H 2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平衡:
N2+3H 2=2NH 3 ,达到
a、若保持容积不变:充入 N2,压强将 _______,反应速率 ___________;充入惰气,压强 将 _________;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
则 n 值为 ______,此时 X 的浓度为 ________,Y 的转化率为 ________。
【注意事项】
(1)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
(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
时间内的 __________速率。
(3)同一化学反应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比。
浓度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其它
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光、超声波、 磁场等。
问题讨论 : 1、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试用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2、对于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当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时正逆反应速率 又是如何变化的?
3、压强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试用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b、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惰气,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成氨反应使用催化剂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为可以发生的反应 B.增大压强对溶液的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C.升高温度可以使放热反应速率增大,也可使吸热反应速率增大
D .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则反应开始时就不需要加热
10℃,
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则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至 50℃,此反应的速率 v(C)
是( ) A. 20 mol · L -1· s-1 C. 60 mol · L -1· s-1
B. 40 mol · L -1· s-1 D. 15 mol · L -1· s-1
例 5、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