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③孔子的晚年——孔子的晚年很孤独,也很伤感
◆孔子有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且不乏幽默感 ◆孔子会骂人,而且还会骂脏话 ◆孔子不掩饰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僧恶或厌恶 ◆孔子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12
④对孔子及其儒家的评价
◆墨子关注社会,庄子关注个人,韩非关注国家,孔子关注文化 ◆儒家为中华文化提供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正义、自强 ◆仁爱:仁爱包含三个内容: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 中,亲亲之爱是基础,忠恕之道是方法,恻隐之心是底线 ◆正义 ◆自强
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及其哲学思想
(一) 孔子及其wk.baidu.com家
1. 儒的起源及其发展 ①儒的产生时间之争 ②关于“儒”的内容之争 ③儒家学派的神圣化 ④孔子的弟子极其学术传承 Ⅰ.孔子的弟子 Ⅱ.对孔子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3
2. 孔子与儒家学派 ①如何认识孔子 Ⅰ.孔子是普通人 孟子说,圣人有四种: 伯夷:“圣之清者”,__“圣人中最清高的”。 伊尹:“圣之任者”,__“圣人中最负责的”。 柳下惠:“圣之和者”,__“圣人中最随和的”。 孔子:“圣之时者”,__“圣人中最识时务的”。
《
中
国
哲
院闽 南
学
师 范
史
大 学
》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1
第二编 先秦哲学
一、先秦哲学总论
(一)中国哲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二)中国哲学的开端,出现在商末周初两大王朝的交替时期 (三)中国哲学形成时期,是在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四)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进入了第一个活跃期,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百家争鸣”
18
3.儒墨两家的比较评价 “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
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 交相非也。”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墨子 ·尚同上》 “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国君之所是,必 亦是之;国君之所非,必亦非之。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 非,必亦非之。”
19
在孟子的思想中,合格的君主有三个条件 第一,要“关注民生,与民同乐” 第二,“了解民意,尊重事实” 第三,“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20
(三)道家对儒家的批判及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 1.道家对儒家的批判与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4
Ⅱ.孔子是善于学习、思考的普通人
孔子作为学习、传承文化的读书人,有几个最鲜明的特点 ——好学、博学、活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 “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 ·公冶长》 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远在“忠信”之上 “有颜回者好学 ,“今也则亡。”
5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 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之 有?”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6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14
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有狂疾? ---《墨子?耕柱》
第一,时代不同 第二,立场不同 第三,代表不同
15
②儒家对当时社会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及其解决的方法 孔子面对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认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仁” ③墨子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墨子面对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认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方法是“兼爱” ④孟子对墨子的批判及问题的焦点
9
孔子很想做官,作为一个读书人,究竟懂不懂政治,他是如何去努力的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蓬伯玉则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Ⅰ.孔子和孟子的区别 第一点不同---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第二点不同---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 第三点不同---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
16
Ⅱ.墨子和孟子的区别 墨子行侠,孟子仗义;墨子反战,孟子爱民
17
2.儒家和墨家的三大分歧 ①是功利还是仁义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家:仁义即功利 。儒家:仁义非功利 ②是鬼神还是天命 ③是君权还是民权 3.儒墨两家的比较评价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
孔子急于作官的原因
第一,孔子急于作官,是要实施他的政治蓝图 第二,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践他的学术主张 第三,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13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1.儒家和墨家辩论及问题的焦点 ①儒与墨区别 《论语》:忠于历史、忠于事实。 《墨子》:只有胜利的记录,而没有失败的记录
孔子及其门徒,还有一点“君子风度”和“史家风范”。也就是所谓的 “春秋笔法”,不会篡改事实。
孔子的时代,儒家还没有对手,胜与败也无所谓。墨子的时代,争鸣已经 开始。各家各派,都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也都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这就不 允许有示弱的表现。
10
孔子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游说,二是教书
◆孔子要把他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去参与政治,以此来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教学,有四教、四科之类的说法。 四教,就是“文、行、忠、信” ,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 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 四科,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教学生,主要也就两条:一是做官,二是做人。怎么教? 主要也是两条:一是答问,二是讨论。
③孔子的晚年——孔子的晚年很孤独,也很伤感
◆孔子有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且不乏幽默感 ◆孔子会骂人,而且还会骂脏话 ◆孔子不掩饰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僧恶或厌恶 ◆孔子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12
④对孔子及其儒家的评价
◆墨子关注社会,庄子关注个人,韩非关注国家,孔子关注文化 ◆儒家为中华文化提供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正义、自强 ◆仁爱:仁爱包含三个内容: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其 中,亲亲之爱是基础,忠恕之道是方法,恻隐之心是底线 ◆正义 ◆自强
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及其哲学思想
(一) 孔子及其wk.baidu.com家
1. 儒的起源及其发展 ①儒的产生时间之争 ②关于“儒”的内容之争 ③儒家学派的神圣化 ④孔子的弟子极其学术传承 Ⅰ.孔子的弟子 Ⅱ.对孔子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3
2. 孔子与儒家学派 ①如何认识孔子 Ⅰ.孔子是普通人 孟子说,圣人有四种: 伯夷:“圣之清者”,__“圣人中最清高的”。 伊尹:“圣之任者”,__“圣人中最负责的”。 柳下惠:“圣之和者”,__“圣人中最随和的”。 孔子:“圣之时者”,__“圣人中最识时务的”。
《
中
国
哲
院闽 南
学
师 范
史
大 学
》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1
第二编 先秦哲学
一、先秦哲学总论
(一)中国哲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二)中国哲学的开端,出现在商末周初两大王朝的交替时期 (三)中国哲学形成时期,是在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四)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进入了第一个活跃期,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百家争鸣”
18
3.儒墨两家的比较评价 “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
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 交相非也。”
“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墨子 ·尚同上》 “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国君之所是,必 亦是之;国君之所非,必亦非之。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 非,必亦非之。”
19
在孟子的思想中,合格的君主有三个条件 第一,要“关注民生,与民同乐” 第二,“了解民意,尊重事实” 第三,“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20
(三)道家对儒家的批判及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 1.道家对儒家的批判与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4
Ⅱ.孔子是善于学习、思考的普通人
孔子作为学习、传承文化的读书人,有几个最鲜明的特点 ——好学、博学、活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 “不如丘之好学也” ------- 《论语 ·公冶长》 孔子对“好学”的看重远在“忠信”之上 “有颜回者好学 ,“今也则亡。”
5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 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之 有?”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6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
②孔子对现实的关切和他的政治抱负
14
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有狂疾? ---《墨子?耕柱》
第一,时代不同 第二,立场不同 第三,代表不同
15
②儒家对当时社会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及其解决的方法 孔子面对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认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方法是“仁” ③墨子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墨子面对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认为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方法是“兼爱” ④孟子对墨子的批判及问题的焦点
9
孔子很想做官,作为一个读书人,究竟懂不懂政治,他是如何去努力的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蓬伯玉则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Ⅰ.孔子和孟子的区别 第一点不同---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第二点不同---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 第三点不同---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
16
Ⅱ.墨子和孟子的区别 墨子行侠,孟子仗义;墨子反战,孟子爱民
17
2.儒家和墨家的三大分歧 ①是功利还是仁义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家:仁义即功利 。儒家:仁义非功利 ②是鬼神还是天命 ③是君权还是民权 3.儒墨两家的比较评价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8
孔子急于作官的原因
第一,孔子急于作官,是要实施他的政治蓝图 第二,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践他的学术主张 第三,孔子急于做官,是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 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13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1.儒家和墨家辩论及问题的焦点 ①儒与墨区别 《论语》:忠于历史、忠于事实。 《墨子》:只有胜利的记录,而没有失败的记录
孔子及其门徒,还有一点“君子风度”和“史家风范”。也就是所谓的 “春秋笔法”,不会篡改事实。
孔子的时代,儒家还没有对手,胜与败也无所谓。墨子的时代,争鸣已经 开始。各家各派,都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也都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这就不 允许有示弱的表现。
10
孔子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游说,二是教书
◆孔子要把他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去参与政治,以此来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教学,有四教、四科之类的说法。 四教,就是“文、行、忠、信” ,也就是历代文献(文)、社会 实践(行)、道德修养(忠)、行为准则(信) 四科,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教学生,主要也就两条:一是做官,二是做人。怎么教? 主要也是两条:一是答问,二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