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温度测量作业规范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模版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模版一、岗位背景与职责1. 岗位背景测温工是指负责对特定场所或设备进行测温检测工作的专业人员。
2. 岗位职责测温工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准确把握并合理运用专业测温仪器设备;- 具备基本的测温知识,能够正确判断测温对象和环境的特点;- 熟悉测温规范和标准,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测温工作;- 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测温对象的温度,并将数据及时报告;- 能够对测温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测温工作的正常进行;- 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岗位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 核对测温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状态;- 掌握测温工作区域的相关要求和安全规范;- 检查所需的测温记录表和相关文档是否齐全。
2. 测温操作- 根据实际工作场所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仪器设备;- 确保测温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记录测温仪器设备的初始温度和环境温度;- 进行测温前,确认测温对象表面无异物和污渍;- 使用测温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测温对象的温度;- 注意观察被测对象的温度分布和异常情况;- 根据测温结果评估温度状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及时录入测温记录表;- 检查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 分析测温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及时报告。
4. 仪器设备维护- 定期对测温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清洁测温仪器设备的外观和传感器部分;- 防止测温仪器设备的损坏和丢失;- 存放测温仪器设备时,注意避免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5. 安全操作- 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避免直接与高温物体接触,防止烫伤;- 注意防护用具的佩戴和使用;- 牢固安装测温仪器设备,防止意外坠落。
四、操作要点1. 熟悉测温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范围;2. 注意测温对象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避免测量误差;3. 不得私自滥用测温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寿命;4. 根据工作要求,按时提交测温数据和相关报告。
模具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模具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模具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模具工作的人员。
第二条模具工必须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规定。
违反本规程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模具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模具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模具工的劳动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设施。
第五条模具工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严禁穿戴不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六条模具工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第七条模具工必须依法参加劳动保险,享受法定的劳动保护和医疗救助。
第八条模具工必须遵守相关的机械设备操作要求和防护措施。
第九条模具工必须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巡检和整治,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模具工,领导和主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通报批评、责令停工整改等。
第二章劳动保护第十一条模具工必须按照规定穿戴头盔,保护头部安全。
第十二条模具工必须穿戴工作服,避免身体受到损伤。
第十三条模具工必须穿戴防护鞋,保护脚部安全。
第十四条模具工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防止手部受伤。
第十五条模具工必须配备专用工具,严禁私自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工具。
第十六条模具工埋头工作时,应养成经常休息、眺望周围环境的习惯,避免产生眼部疲劳。
第十七条模具工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和中暑。
第十八条模具工工作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避免产生颈椎和腰椎疾病。
第十九条模具工操作机械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进行工作,严禁随意操作和使用不熟悉的设备。
第二十条模具工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噪音过大、违规用电等危险行为。
第三章安全操作第二十一条模具工操作之前需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第二十二条模具工操作机械设备时,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文一、岗位背景和职责测温工是一个重要的岗位,职责是测量和记录工作场所中各种设备的温度,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测温工需要熟练掌握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工作负责心。
二、测温工的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温工作之前,需要仔细检查所使用的温度测量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同时,要熟悉仪器的各个部件和功能,以便进行正确的操作。
2. 测量前的准备:在进行温度测量之前,需要将温度测量仪器校准至室温,并确保仪器的电池电量充足。
另外,还需要检查测量点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便做好相应的调整。
3. 温度测量的操作步骤:(1)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确定测量点和测量时间。
(2)将温度测量仪器插入测量点,确保与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按下测量按钮,等待仪器显示稳定的温度数值。
(4)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点、测量时间和测量数值,并在对应的记录表格上填写。
(5)将测量仪器从测量点上取下,并将仪器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4. 测温工作的注意事项:(1)在测温过程中,要保持仪器和测量点的清洁,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2)在进行多个测量点或连续测量时,要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避免疲劳和误操作。
(3)在遇到温度异常或测量困难时,要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参考相关的操作指南和技术资料,以便进行正确的处理。
(4)在完成测温工作之后,要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并将相关资料和仪器妥善保存。
5. 测温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1)在进行高温测量时,要戴好防护手套和防护面罩,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2)在进行低温测量时,要保持良好的体温,避免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3)在进行有害物质测量时,要佩戴好相关的防护设备,以避免受到伤害。
(4)在进行各种测量时,要随时观察测量点和仪器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岗位培训和考核为了保证测温工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公司将对测温工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注塑作业指导书
注塑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注塑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的产品。
为了确保注塑作业的顺利进行,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作业的五个关键部份,包括模具准备、原料准备、注塑机操作、注塑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
一、模具准备1.1 检查模具:在开始注塑作业之前,首先要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检查模具是否有损坏、磨损或者变形等问题,确保模具能够正常使用。
1.2 清洁模具:使用专用的模具清洁剂清洁模具表面,去除油污和灰尘等杂质。
确保模具表面干净,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1.3 上模具脱模剂:在注塑作业之前,需要在模具表面涂抹一层脱模剂,以便产品易于脱模。
选择适合的脱模剂,并确保均匀涂抹在模具表面。
二、原料准备2.1 选择合适的原料: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特性,选择适合的塑料原料。
了解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和加工要求,确保选择的原料能够满足产品的需求。
2.2 熔化原料:将原料切割成适当的大小,然后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根据原料的种类和特性,设置合适的熔化温度和熔化时间,确保原料彻底熔化。
2.3 混合原料:如果需要使用多种原料进行混合,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混合均匀。
可以使用专用的搅拌机或者混合机进行混合,确保原料的均匀性。
三、注塑机操作3.1 打开注塑机:按照注塑机的操作手册,正确打开注塑机的开关,并进行相应的预热和调试工作。
确保注塑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设置注塑参数:根据产品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注塑参数,包括注射速度、注射压力、保压时间等。
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原料,调整注塑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注塑效果。
3.3 进行注塑操作:将熔化好的塑料原料注入注塑机的注射缸中,然后通过注射缸将塑料原料注入模具中。
根据产品的要求,控制注塑机的注塑过程,确保产品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塑过程控制4.1 控制注塑时间:根据产品的要求,控制注塑时间以控制产品的尺寸和外观。
过长或者过短的注塑时间都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试模作业指导书1. 目的1。
1。
确认模具的性能和注塑件结构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1。
2.及时发现并找出成型过程中的问题,保障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以免造成无谓浪费.1。
3。
找出最佳的成型工艺参数范围,为以后批量生产奠定成型基础。
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设计目的或客户的要求.2。
范围适用于注塑领班、注塑技术员、注塑模具上模员的试模作业3。
职责按要求组织、协调相关试模事宜,上下模、工艺调试,及时发现注塑模具、产品结构、塑料原料、色母(色粉)存在的问题,并力求从工艺角度解决其问题,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开发部或采购部)4。
试模前的准备工作4。
1.了解有关资料:最好能取得模具的设计图面,详予分析,并要求模具维修师傅和项目工程师参加试模工作。
4.2. 检查机械配合动作:要注意模具外观有否刮伤,缺件及松动等现象;滑板动作是否顺畅;水道及气管接头有无泄漏;模具结构特殊的话要有顶针保护开关、或限位装置、模具的定位装置、电热插头等是否完整.5. 选择适合的试模机器:5。
1.锁模力:產品透影面的最低要求鎖模力,以機器鎖模力的70% 为基准。
长×宽(cm)×0。
155(平方英寸in2)×各塑料锁模力系数(ton/in2)常用:ABS、PMMA、 2。
5—4.0 ton/in2; HIPS 、P S 1。
0-2。
0 ton/in2P C、POM 、 3。
0—5.0 ton/in2; GPPS(薄壁) 3。
0—4.0 ton/in2TPU、PP、PE、1。
5-2.5 ton/in2; POM 2.0—5。
0 ton/in25.2.射胶量:产品重量的30%~75%最合适.5.3。
导柱的宽度:装上模具并能安全的锁紧.5。
4.最大的开模行程:能方便取出产品和水口。
6. 原料准备:6。
1 依不同原料特性做正确的烘烤。
6.2 试模与将来量产尽可能采用同样的原料。
7。
安装模具:7。
1装模时注意在锁上所有夹模板及开模前吊钩不要取下,以免夹模板松动或断裂导致模具掉落。
模具烧焊管理规范
模具烧焊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烧焊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模具烧焊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可控,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范适用于所有模具烧焊过程,包括烧焊前的准备工作、烧焊操作和烧焊后的检验与评估。
三、术语和定义1. 模具烧焊:将模具的零部件通过高温热处理方式进行连接的工艺过程。
2. 烧焊温度:指模具烧焊时所需达到的温度。
3. 烧焊时间:指模具在烧焊温度下所需停留的时间。
4. 烧焊压力:指模具在烧焊过程中所需施加的压力。
5. 烧焊质量:指烧焊后模具连接部位的强度、密封性和表面质量等特性。
四、管理要求1. 烧焊前的准备工作1.1 检查模具连接部位的准备情况,确保表面平整、清洁,并排除可能影响烧焊质量的缺陷。
1.2 检查烧焊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3 准备烧焊所需的焊接材料和辅助工具,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1.4 制定详细的烧焊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操作要求。
2. 烧焊操作2.1 根据烧焊工艺要求,设置烧焊设备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
2.2 将待烧焊的模具零部件放置到烧焊设备中,注意安全操作并确保部件的位置正确。
2.3 启动烧焊设备,按照设定参数进行烧焊过程,确保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准确控制。
2.4 监测烧焊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并记录相关数据。
2.5 烧焊完成后,将模具零部件取出,进行冷却处理,并进行质量检验。
3. 烧焊后的检验与评估3.1 对烧焊后的模具连接部位进行外观检查,确保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3.2 进行连接部位的强度测试,确保连接部位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3 进行连接部位的密封性测试,确保连接部位的密封性符合要求。
3.4 对烧焊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烧焊质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5 根据烧焊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五、责任与义务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烧焊管理规范,确保烧焊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压铸模具温度控制.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向其他地方通水。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3)模温机
对模具进行加热保证模具工作温度。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4)压铸模具温度测量 1) 表面温度测量 使用表面温度测量压铸模具表面温度,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2)内部温度测量 一般使用热电偶测量。模具上钻孔深度取决于要进行温度测量的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2)压铸模具工作温度控制
一般采用循环冷却液进行模具冷却,也可采用压缩空气冷却。 1)空气冷却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பைடு நூலகம்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2)水冷却 将水直接通入压铸模具中的冷却管道中的冷却管道对压铸模具进
行冷却。 注意事项: a.冷却水温度不宜过低(30℃以上); b.最好使用软水; c.作业初期,只向直浇道、分流锥等部位通水,等模具温度上升在
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
压铸模具温度控制 (1)压铸模具预热 在压铸模具达到一定温度后,压铸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生产中广泛采用模温机和燃气装置预热模具。 注意事项: 1)预热要均匀; 2)型芯温度要达到生产时的使用温度; 3)预热后模具要进行清理及润滑; 4)外部加热时,尽量用小火。
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注塑类内外饰模具通用技术规范
3.26.2 其余零件按照双方协商制定,并满足模具寿命和使用要求。 3.27 注塑成型模具表面有皮纹时,皮纹样式必需符合长安公司提供的皮纹样板 (CTF 样板)及皮纹深度、范围要求。
第 7 页 共 23 页
3.28 内饰件(外饰件)有皮纹要求时,为了具有同一风格装饰效果纹理,模具 型腔的选材必须保持一致。 3.29 模具零件品牌及材料要求。 严禁私自变更和长安达成一致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所选用的钢材、热流道、关 重标准件等,(如有异议,请提交申请,经长安同意后方可使用)。 3.29.1 模具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必须证明所备材料符合本要求。若对模具 材料选择若有异议,需书面提出建议,双方商议确认最终材料要求。 3.29.2 模具主要部件材料明细参考下表:
第 2 页 共 23 页
目
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要求 4.流道系统 5.液压机构、抽芯及复位机构 6.冷却系统 7.滑块、斜顶机构 8.导向、锁紧及镶拼 9.顶出系统 10.模具安装、起吊 11.品质要求 12.检查 13.项目管理 14.设计变更 15.提交资料 16.其他要求
3.30 在成型部位中,产品和模具均要做断差,采取天包地方式,中小型模具 0.05mm, 大型模具 0.1mm,保险杠等 0.15mm,对于影响内外饰精致工艺 的部位须另单独提出。 4、流道系统 4.1 热流道要求: 4.1.1 供应商模具数据流道系统信息须符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模流分析报 告》中关于模具流道信息的要求,其主要包含:流道的分类(模具中采用热 流道还是冷流道),流道的截面形状(圆形、梯形、椭圆形等)、流道的尺 寸大小、浇口的形式(点浇口、侧浇口、潜伏式浇口等)、浇口的尺寸大小、 浇口的位置以及浇口的数量等。 4.1.2 浇口套与注塑机喷嘴的配合要求良好,无漏胶。 4.1.3 升温时间要求:热流道 200℃/30min;热喷嘴 200℃/20min;并且能够有 热电偶等加热控制装置对热流道进行精确控制。 4.1.4 热流道总成要耐受在 100-300℃的工作温度所产生的热变形以及需能耐
模具技术规范说明书
模具技术规范说明书模具技术规范说明书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模具技术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提供指导和参考。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涉及模具技术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工作。
2、术语和缩写2.1 术语- 模具:用于制造零件或产品的工具。
- 分模:模具的一部分,用于分离成形件。
- 凸模:模具中凸出的部分,用于成型零件或产品的内部。
- 凹模:模具中凹进的部分,用于成型零件或产品的外部。
- 核心:模具中用于形成孔洞或内部结构的部分。
2.2 缩写-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数控机床- EDM:电火花加工3、设计要求3.1 几何形状模具的几何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考虑到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3.2 材料选择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钢、铝和塑料。
3.3 分模设计模具应考虑到易于分离成形件,并确保分模的精度和重复性。
3.4 冷却系统设计模具应设计合理的冷却系统,以确保成型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5 抽芯设计模具中如有需要,应设计合适的抽芯机构,以实现复杂零件的成型。
4、制造要求4.1 工艺路线制造模具的工艺路线应详细规定,并包括CAD设计、CAM加工、C加工、EDM加工等步骤。
4.2 加工精度控制制造模具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平行度、垂直度、圆度、表面光洁度等。
4.3 温度处理对于一些高硬度的模具材料,应进行适当的温度处理,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5、使用和维护要求5.1 操作规范模具的使用需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安装、调试、调整和存放等。
5.2 维护保养模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防锈和更换磨损零部件等。
5.3 损坏修复对于损坏的模具,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6、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附件1:模具设计图纸附件2:模具制造工艺路线图附件3:模具使用和维护手册7、法律名词及注释- 著作权:对原创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等享有的法律保护权。
测量工操作规程范本
测量工操作规程范本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测量工正确、高效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守本操作规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安全与环境要求1.测量工在进行测量工作前,必须熟悉并遵守公司的安全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2.测量工应确保测量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持测量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3.测量工应合理使用和储存测量用品和材料,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三、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测量工在进行测量前,应核对所需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其符合实际测量需求。
2.测量工应认真阅读和理解所测量对象的相关文档和要求,确保掌握测量任务的目的和要求。
3.测量工应与相关人员沟通并确认测量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测量操作步骤1.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工作。
2.按照所测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制定测量方案和操作流程,并确保测量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3.在进行实际测量前,测量工应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其运行正常。
4.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应注意并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针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或异常情况,测量工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五、数据记录与报告1.测量工应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和保存,包括测量时间、地点、仪器设备信息等。
2.测量工应及时编制测量报告,明确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并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测量工应将报告及时提交给相关人员,并与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反馈。
六、工作总结与改进1.测量工应对测量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反思测量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2.测量工应将改进意见及时提交给相关人员,并参与改进措施的讨论和实施。
3.测量工应定期进行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注塑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
注塑成型模具的温度控制模温是指和制件接触的模腔表壁的温度。
模温的高低取决于塑料特性,制件的结构与尺寸、性能要求及其他工艺条件如熔料温度、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及模塑周期等等。
在试作齿轮模具时,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点:齿轮外径水口侧要小、顶出侧外径要大。
究其原因,与模温密切相关。
1)由于模具的热传递不平衡,才引起模具前后模温度失调,两者温度相差较大,经检测,刚出模成品水口侧温度比顶出侧温度高10~15℃,这对于齿轮类精密产品而言,是不允许的。
除改善模具运水外,我们只有调节模具前后模温度,纠正齿轮两侧之温差。
2)产品结构与材料的原因,现大部分齿轮产品胶位较厚(5~20㎜之间),生产齿轮的材料主要是POM、PA结晶性塑料,成形收缩率大;或是POM+玻纤、PA+玻纤等增强材料,由于加入了玻纤,玻璃纤维的取向性较大,引起取向性收缩相应增大。
况且,客户对产品的精度要求日益苛刻,那么对成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怎样合理地控制住齿轮产品的收缩趋势,是解决此问题点的关键。
而影响产品收缩的主要因素有模温、注射压力、注射时间、料温、冷却时间等,对于结晶性塑料而言,模温的调节对于其成品收缩尤为重要,下面我们从模具温度方面着手,讲述如何改善此问题点。
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一、模温控制的必要性:模具温度对成形收缩率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影响注塑制品的力学性能,还会引起制品表面不良等成形缺陷,因此,必须使模具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而且还要使模具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多型腔模具的各型腔之间的温差也不得发生变化。
易弯曲变形的成品,也常采用模温使其冷却速度均一。
外观要求:随着顾客审美观的提高,顾客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也日益苛刻。
调整模具温度是改善产品外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特别是玻纤增强的成品,若模温低,表面易浮纤,现齿轮部品多数是经玻璃纤维增强的,有的甚至加纤高达50%。
成品尺寸的稳定性要求:对于齿轮类较精密的产品,除了外观要求外,更要求尺寸的稳定性,影响产品尺寸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成形工艺的稳定合理性、生产环境温度湿度的稳定性、材料配比的均匀性、机台循环水水温水量的均衡性、模温机温度控制的准确性等。
模具检验报告(一)
模具检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模具检验报告(一)是对模具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估的文档。
通过对模具不同方面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模具的制造质量、使用寿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模具外观检测、尺寸测量、材料分析、硬度测试和温度控制测试。
正文:一、模具外观检测1. 检查模具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磨损、划痕或凹陷。
2. 检查模具是否存在锈蚀或生锈迹象。
3. 检查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和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模具的标识和刻印是否清晰可见。
5. 检查模具的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或引起泄漏的损坏。
二、尺寸测量1. 使用测量工具对模具的尺寸进行测量,包括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关键尺寸。
2. 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图纸或规范要求,判断模具的尺寸是否合乎要求。
3. 检查模具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尺寸是否一致,确保装配的准确性。
4. 检查模具的尺寸测量结果是否存在误差,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5. 记录尺寸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材料分析1.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模具所使用的材料的成分和含量。
2. 检测材料中是否存在夹杂物或杂质,并评估其对模具质量的影响。
3. 测试材料的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对材料的热处理和淬火效果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变形或裂纹等问题。
5. 分析材料的耐用性和耐磨性,预测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四、硬度测试1. 使用硬度测试仪对模具的不同部位进行硬度测试,包括模具的表面和内部。
2. 比较测试结果与硬度要求进行对比,判断模具的硬度是否满足要求。
3. 硬度测试可检测模具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压性等关键性能。
4. 检测模具的硬度分布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硬度不均匀或过硬/过软的情况。
5. 基于硬度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五、温度控制测试1. 对模具进行温度控制系统的测试,确保温度稳定性和准确性。
2. 检测模具表面是否存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测量工、实验工安全操作规程
测量工、实验工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本规程旨在确保测量工、实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提供工作指导和保护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所有从事测量工、实验工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确保自己的个人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工作准备1. 在开始工作之前,测量工、实验工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鞋、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2. 测量工、实验工必须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 在进行测量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工作说明书,并且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测量操作1. 在进行测量操作时,必须确保测量仪器的工作环境干燥、清洁,以免发生电气故障和测量误差。
2. 在进行高电压测量时,必须确保测量仪器和周围环境处于绝缘状态,并且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
3. 在进行高温测量时,必须戴上耐高温手套,并且确保测量仪器的耐高温性能符合要求。
4. 在进行有毒气体测量时,必须戴上防毒面具,并且进行适当的通风措施,避免中毒危险。
四、实验操作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并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
2. 在进行涉及高压、高温、高速等特殊实验时,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护和操作。
3. 在进行有毒、易爆、放射性等危险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并且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4.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密切关注实验现场的安全状况,并且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五、应急处置1. 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测量工、实验工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且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2. 在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扑灭,并且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 在发生泄漏、污染等环境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和清理,并且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 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必须立即进行急救,并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测量工操作规程模版
测量工操作规程模版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测量工的操作行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测量工作人员。
测量工应熟悉并遵守本规程的所有条款和要求。
二、操作准备1. 测量工应穿戴与测量工作相适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2. 检查测量仪器及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按照规定对其进行校准和检定。
3. 清理测量现场,确保测量区域无杂物和障碍物,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测量操作1.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并确保其可靠和精准。
2. 在测量前,对测量区域进行合理的标记和划分,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进行测量时,应严格按照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保持仪器设备稳定,避免振动和干扰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应注意仪器的操作说明和安全事项,避免误操作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5. 在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准确的测量数据,并及时校验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四、数据处理1. 在测量完成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归档,保留原始数据和处理结果。
2. 进行数据处理时,应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进行数据的平均、调整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定,避免数据泄露和错误处理的发生。
五、质量控制1. 在测量工作中,应时刻关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2. 定期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精度的稳定性。
3. 遵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参与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酒后测量,避免因为酒精影响造成危险。
2. 如发现测量仪器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上级或相关部门,以便及时维修和更换。
3.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无损。
模具内温度监测原理
模具内温度监测原理
模具内温度监测是通过传感器测量模具内部温度的变化来实现的。
常见的温度监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温度监测原理是将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到模具内表面,通过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变化来推测模具内部温度的变化。
常见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热电偶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材质的导线在连接点处产生温度差而产生电动势,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来推测温度的变化;热敏电阻则是利用材料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推测温度的变化。
非接触式温度监测原理是通过红外线辐射测量模具表面的温度来推测内部温度的变化。
利用红外线辐射实现温度测量的设备被称为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测温仪利用模具表面发射的红外线辐射能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红外线辐射的能量来推测温度的变化。
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
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1:引言本指导书旨在详细介绍模温测量操作的步骤和规范,确保模具温度的准确测量。
模具温度的准确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2:安全要求在进行模温测量操作前,操作人员应确保具备以下安全要求:- 穿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被热表面烫伤或热物溅入眼睛。
- 遵循模具操作规程,确保模具处于安全状态。
- 不得将测温设备插入带电的插座或设备。
3:需要的工具和设备在进行模温测量操作时,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 温度计或红外测温仪- 清洁布或纸巾- 记录表格或文件4:操作步骤4.1 准备工作- 关闭电源并确保模具处于非加热状态。
- 清洁模具表面,以确保准确的温度测量。
- 准备所需的测温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4.2 模温测量- 将温度计或红外测温仪靠近模具表面(大约5厘米)。
- 按下测温设备上的测量按钮,观察并记录得到的温度数值。
- 对于较大的模具,建议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温度的均匀性。
5:结果记录与分析- 将得到的温度数值记录在记录表格或文件中。
- 根据温度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异。
- 如果温度差异较大,及时调整模具的温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模具:用于制造或成型产品的金属或非金属部件,常用于塑料注塑、压铸等过程。
2:温度计:一种测量温度的设备,常见的类型有玻璃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3:红外测温仪:利用红外线技术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适用于非接触式测温。
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
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模温测量操作指导书⒈简介⑴目的本指导书旨在提供模温测量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⑵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模温测量操作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等。
⑶定义模温测量:指对模具表面或内部温度进行测量的过程。
⒉装备与准备⑴仪器和设备- 红外线温度计:用于非接触测量模具表面温度。
- 温度计:用于接触式测量模具内部温度。
- 其他相关测量设备。
⑵物料和材料- 高温耐受材料:用于保护测量设备免受高温损害。
⑶安全措施- 确保测量区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所有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热隔离手套、护目镜等。
⒊操作步骤⑴准备工作- 进入测量区域前,查看是否有任何安全隐患,并进行必要的清理。
- 确保测量设备正常工作,如电池充电、仪器校准等。
⑵表面温度测量- 使用红外线温度计,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进行测量。
- 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模具表面,在适当距离下测量温度。
- 记录相关表面温度数据并进行整理。
⑶内部温度测量- 使用温度计,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 将温度计插入模具内部,并等待一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记录相关内部温度数据并进行整理。
⒋注意事项⑴温度测量区域的安全- 操作人员在进入测量区域前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 确保测量区域没有高温物体或其他障碍物,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⑵设备使用- 红外线温度计和温度计使用前需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 注意红外线测量距离和角度,以获得准确的表面温度数据。
- 温度计插入模具内部时,应确保插入深度适当并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⒌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 模温测量:指对模具表面或内部温度进行测量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版次
制定單位
制定日期
核準
審核
制定
頁次
TH3I-0228
A0
成型
2005-6-20
丁超華
2/2
以上的機台模具生產10-20模產品後,再測量公或母模之溫度.
1.6為使後期量產過程中,如有警報,停電或其它故障等造成短時性之停機後再生產時,并能快速了解其模
溫之變化及穩定狀況,量試時進行對初期量試以穩定後的溫度以每模測量的方式記錄在[調機模溫測試
記錄表]上.(附件一).直至所測試的溫度在穩定後連續3~5模都一至的情況下停止,此記錄表將作為後續
文件類別
模具溫度測量作業規範發源自管制章法支援文件一、目的:加強對模具的管理,使生產進程中品質得到穩定的保障
二、適用範圍:成型部所有模具
三、使用權責:成型部技術人員
四、作業內容:
作業內容
1.量試模溫測量:
1.1在量試前根據原料管理一覽表及模具結構,所設定成型條件之設定所需求的溫度.
1.2量試時必須在周期穩定及相關部門判定合格之品質的情況下進行測量模溫.
量產時品質管理參考的依據.
文件編號
版本版次
制定單位
制定日期
核準
審核
制定
頁次
TH3I-0228
A0
成型
2005-6-20
丁超華
2/1
台翰模具制品(東莞)有限公司
台翰模具制品(東莞)有限公司
文件類別
模具溫度測量作業規範
發行管制章法
支援文件
2.量產模溫測量:
2.1量產前先量試所記錄之[調機模溫測試記錄表]上生產的模數進行調機,當達到穩定之溫度的模數後,方确認產品之外觀及尺寸等品質狀況.
1.3測量前先确認測量儀器是符合準确性.
1.4對160T以下機台模具需連續生產30分鍾,160T以上機台模具生產50~60分鍾,即以最快速度將公母
模分開,并用測量儀器進行對公或母模模仁的兩側測量,并且停留10秒以上方可記錄實測溫度.
1.5測量時不可同時測量公母模,測量完成公或母模後,對160T以下的模具再重生產5-10模產品對160T
2.2所有量產的模具每天進行六次模溫測量,并記錄在[成型條件每日記錄表]上,測量方法按量試進行,對所測量之實際溫度與設定之溫度偏差在±20℃以上的須及時上報,并作出相應改善處理,同時對此所生產之產品加以外觀,尺寸重點确認.
3.根據公司之規定進行對儀器及模溫機檢測校正.
五、使用表單[調機模溫測量記錄表](附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