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

合集下载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一)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一、规章制度相关操作实务及应对技巧1、规章制度制定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风险分析】◆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应对措施】◆全面修订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修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作出符合本公司利益的规章制度。

切记: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要全部进行修订,如果在2008年1月1日后还在使用老版本的制度,将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的风险,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这和以往的法律相比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严格了许多。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一、规章制度相关操作实务及应对技巧1、规章制度制定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风险分析】◆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应对措施】◆全面修订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修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作出符合本公司利益的规章制度。

切记: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要全部进行修订,如果在2008年1月1日后还在使用老版本的制度,将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的风险,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这和以往的法律相比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严格了许多。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及多场景使用说明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及多场景使用说明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本范文包含合同主体+特殊应用场景说明+多方为主导下的附加条款合同编号:_______合同签订日期:_______甲方(雇主):________地质: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乙方(雇员):________地质: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鉴于甲方愿意雇佣乙方,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雇佣,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一、合同主体1.1甲方是一家合法成立并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拥有合法的用工资格。

1.2乙方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具备合法的就业资格。

二、特殊应用场景说明2.1乙方的工作内容为:________。

2.2乙方的工作地点为:________。

2.3乙方的工作时间为:________。

2.4乙方的劳动报酬为:________。

2.5双方约定的试用期期为:________。

三、多方为主导下的附加条款3.1甲方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对乙方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但应提前通知乙方,并与乙方协商一致。

3.2乙方应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3.3甲方应依法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3.4乙方在合同期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乙方的医疗费用和病假工资。

3.5乙方在合同期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甲方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乙方的医疗费用、工伤津贴和伤残津贴。

3.6双方在合同期内提前解除合同的,应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3.7双方在合同期内发生劳动争议的,应优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其他条款4.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年,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应对及操作要诀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应对及操作要诀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应对及操作要诀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企业应对及操作要诀出签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双方基本信息甲方:(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基本信息: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居住地地址:一、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甲方的权利:(1)按照本合同约定收取乙方的劳务报酬,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乙方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指导、监督、检查乙方的工作,并对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3)要求乙方按照工作安排和要求,履行其职责,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机密信息。

2. 乙方的权利:(1)按照本合同约定享受甲方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待遇。

(2)按照本合同规定的工作条件,履行工作职责,并享有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

(3)在工作期限内享有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

3. 甲方的义务:(1)为乙方提供工作岗位和必要的劳动条件,以保障乙方按照本合同安排和要求,履行其职责。

(2)为乙方支付工资,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3)按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

(4)指导乙方按照甲方所委托的任务、标准和要求,安排工作计划,促进其职业发展。

4. 乙方的义务:(1)按照本合同规定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2)维护甲方利益,保护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不得泄露、侵犯机密信息和专利。

(3)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并服从甲方的工作管理和指导。

(4)维护甲方的声誉和形象,不得损害甲方的利益和形象。

5. 履行方式:(1)本合同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并由双方盖章。

(2)根据双方约定,合理安排乙方的工作时间,以保障工作成效。

6. 期限:(1)本合同有效期限自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月___日。

(2)本合同期满后,双方同意终止合同。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并与乙方结清所有应付款项。

7. 违约责任:(1)若乙方违反本合同义务,甲方可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等。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劳动合同法精解与经典案例分析——何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最佳——如何正确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何充分、合理运用“可以约定事项”条款——劳动者在哪5种情形下,均不能二次约定试用期——什么是试用期的风险管理及其防控措施——培训服务期的违约金支付要点是什么——保密、竞业限制、竞业禁止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如何有效操作——上市公司如何规避社保购买——如何界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何为“N+1”?如何正确理解及运用——何为“不胜任工作”与“客观情况”——裁员的6大实操要点是什么?对6大特殊群体进行协商解除的5大步骤是什么——出具或不出具“解除或终止证明”的风险及其具体操作技巧是什么——集体合同的立法脉络与初衷是什么——何为劳动者赔偿责任的三个构成要件以上问题,将由国内著名劳动法/劳动关系管理实战专家、著名劳动争议预防与应对专家、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专家毕春秋老师带您各个击破,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操解决方案,以防控企业面临的各种劳动法律法规风险。

识点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3、帮助学员正确、完整、充分解读《劳动合同法》条文,同时将有关内容拓展至《社会保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险法》、《工伤保险条例》、《民法通则》等领域,使相关知识系统有机结合,自成逻辑体系1.1.“如实告知”的关键1.2.岗位职责须确保有效签收1.3.劳动者应承担“非如实说明事项”的责任2.第十条解读与建议2.1.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关系2.2.事实劳动关系的决定性作用2.3.何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最佳2.4.相关法条(案例一:资阳李XX案)3.第十六、十七条解读与建议3.1.用人单位自行拟定劳动合同文本的风险3.2.工作地点可能出现变动/搬迁的风险3.3.“可以约定事项”的充分利用4.第二十六条解读与建议4.1.应聘期间提交虚假资料的应对4.2.入职之后提交虚假资料的应对4.3.合同是否有效的认定4.4.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事例5.第八十二条解读与建议: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6.第九十一条解读与建议:中高级人员入职前的背景调查专题二试用期1.第十九条解读与建议1.1.本条的立法初衷1.2.同一劳动者在如下5种情形下,均不能二次约定试用期 1.3.延长试用期的风险1.4.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风险2.第二十一条解读与建议2.1.“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错误认知(案例二:上海池XX案)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2.2.“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的潜台词2.3.违法解除的比支付经济赔偿金(2N)更为严重的后果2.4.防止出现违法解除的三条基本措施2.5.试用期精细管理的意义3.第七十条解读与建议: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4.第八十三条解读与建议:违法约定试用期与延长试用期的赔偿责任(2N)专题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第十四条解读与建议1.1.“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整理解1.2.第三款之前提条件及其运用1.3.对是否存在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第二项规定的情形进行梳理和评估1.4.正确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避之道2.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解读与建议: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法律风险专题四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第四条解读与建议1.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应全程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2.妥善保存证据材料3.公示或告知乃必要步骤4.告知以签名确认为最妥5.将送达视为告知6.以集团公司名义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当然地适用于集团下属各分/子公司(案例三/1:深圳易XX案)(案例三/2:深圳何XX案)专题五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员工处理第三十九条解读与建议1.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2.如何(先发制人地)制定规章制度3.如何界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4.如何界定双重劳动关系5.劳动者的“欺诈”情形及其应对技巧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认定7.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专题六培训服务期、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及违约金等1.第二十二条解读与建议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1.1.合同期满,但服务期尚未结束的处理办法1.2.三条具体应对措施1.3.用人单位不得要求支付违约金的情形1.4.试用期不能要求支付违约金的情形1.5.服务期与正常工资调整(案例四:上海李X案)2.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解读与建议2.1.保密、竞业限制、竞业禁止的区别与联系(案例五:大连岳XX案)2.2.保密与竞业限制的订立、补偿与范围2.3.违约金约定的原则2.4.竞业限制的年限2.5.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2.6.竞业限制的具体操作技巧3.第二十五条解读与建议: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4.第九十条解读与建议:劳动者赔偿责任的三个构成要件专题七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1.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解读与建议:用人单位试图通过单位变更、合并或分立等方式免除自己法律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行为均属徒劳2.第三十六条解读与建议: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均可进行解除3.第三十七条解读与建议3.1.劳动合同的预告解除3.2.“书面形式”明确申请解除时间的重要性3.3.劳动者未遵守提前通知义务的赔偿责任4.第三十八条解读与建议4.1.如何避免“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4.2.用工成本与“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第一章: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目的1.2 劳动合同法的适合范围1.3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4 劳动合同的形成和解除条件1.5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的要求与程序1.6 劳动合同法的争议解决机制第二章:劳动合同的内容与解释2.1 劳动报酬与工资支付2.2 工作时间与歇息休假2.3 保险与福利2.4 工作条件与安全保障2.5 工作纪律与处分2.6 劳动合同的解释与争议解决第三章: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员工权益保障3.1 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与要求3.2 用工形式与劳动合同3.3 劳动合同的期限与终止3.4 竞业限制与保密义务3.5 重大事故与劳动合同终止第四章:劳动合同中的争议与纠纷案例分析4.1 劳动合同的违约处理4.2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争议4.3 劳动合同解释与争议分析4.4 用工形式与劳动合同权益纠纷4.5 重大事故与劳动合同纠纷解决第五章:劳动合同法的最新发展与法规改革展望 5.1 劳动合同法的最新修订与改革5.2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与员工的影响5.3 劳动合同法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附件:附件一:劳动合同模板附件二:劳动合同变更申请表附件三:劳动合同解除协议附件四:劳动合同争议解决申请书附件五:劳动合同争议调解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 劳动报酬:指用人单位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的报酬。

3. 工作时间: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正常工作期间的工作时间。

4. 歇息休假:指劳动者享受的法定歇息日和带薪年假等休假制度。

5. 保险与福利:指用人单位提供的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待遇。

6. 工作条件: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施。

7. 工作纪律:指劳动者在工作中需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

8. 竞业限制:指对劳动者在离职后从事竞业活动的限制性约定。

9. 保密义务:指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对机密信息保守的责任。

新《劳动合同法》应对技巧及实务操作解析PPT课件

新《劳动合同法》应对技巧及实务操作解析PPT课件

总结词
合同变更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合理的原则,确保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详细描述
在合同变更案例中,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进行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以书面形式确认。合同变更的内容应当合法、明确,不 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同时,企业应当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将变更内容告知劳动者,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材料。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企业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新法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应对法律风险,保障 企业的合法权益。
02
新《劳动合同法》应对技巧
合同签订技巧
合同条款明确
约定工作地点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 清晰、明确,避免出现歧义或模糊不 清的情况。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工作 地点,避免日后因工作地点产生争议。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企业需要了解并掌握新法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应 对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新《劳动合同法》概述
新《劳动合同法》在原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重点加强了对劳 动者权益的保护,同时也对企业用工行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范。
新法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 的规定,并且对于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特殊用工形式也进行了规 范。
总结词
合同解除是劳动关系终止的重要环节,也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 最后一道防线。
详细描述
在合同解除案例中,企业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 定,确保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企业应当审查劳动者的 绩效表现和工作能力,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解除 合同。同时,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的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在解除合同时,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进行 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以书面形式确认。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一)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一)

《劳动合同法》应对实务(一)2008-07-18 20:17一、《劳动合同法》赋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在遵守《劳动合同法》中,应知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严格执行自己的义务和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并积极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为自己争取利益。

(一)用人单位的权利:1、依法约定试用期和服务期的权利;2、依法约定竞业限制的权利;3、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二)用人单位的义务:1、尊重劳动者的知情权;2、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对劳动者义务。

(三)劳动者的权利:1、同工同酬的权利;2、及时获得足额劳动报酬的权利;3、拒绝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4、要求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

(四)劳动者的义务:1、诚信义务;2、守法义务二、《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己签劳动合同人员的处理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现已签订的劳动合应继续履行,并按原《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约定调整,但用人单位要注意以下两类人员的处理:1、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现累计合同超过10年,对在2008年1月1日前合同到期的人员,该终止人员应及时终止,留用人员应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对在2008年1月1日后合同到期人员,如现解除需支付累计工龄的经济补偿,如到2008年1月1日后违法终止则需支付2008年1月1日至合同到期的2倍经济补偿,或者不补偿直接签订无固定期限。

2、用人单位要特别注意已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连续工龄已满15年且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如现合同在2008年1月1日前终止则该终止的应终止,如不终止延续至2008年1月1日后将自动进入永久限制终止。

三、《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未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的处理按照新《劳动合同法》规定,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2008年1月1日起1个月内订立,对这类人员的处理,用人单位应注意如下问题:1、如果劳动者拒绝签订合同,用人单位应予退工,并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2、如果用人单位不留用,则应支付本单位连续工龄的经济补偿;如果留用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则至2008年1月1日后合同期满,需支付2008年1月1日至期满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一、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
1.1 劳动合同的订立
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其中必须包
含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劳动纠纷解决等内容。

企业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合同自愿、公平协商、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原则。

1.2 劳动合同的履行
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生效,员工应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工作职责,而企业也有义
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保障员工的权益。

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应互相尊重、配合,并定期进行合同约定的考核评估。

1.3 劳动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劳动合同的变更与解除应当依法进行。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需变更合同
内容,双方应进行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若需要解除合同,双方应当遵循解除条件、程序,并向对方提前告知。

二、风险应对精解
2.1 企业内部风险应对
企业在实施劳动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
度和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企业在制定合同模板时,需结合实际,细致规定各项事宜,以避免纠纷发生。

2.2 纠纷处理与法律诉讼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如发生纠纷应当首先进行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果,可寻求劳动争议仲裁、法院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企业在面临劳动合同纠纷时,应当及时咨询合法专业机构,积极探寻解决方案。

结语
劳动合同法的实务操作和风险应对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全面遵
守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防范潜在风险,保障员工权益,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草案: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一、双方的基本信息雇主:[公司名称],地址:[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员工:[员工姓名],性别:[男/女],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雇主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身份:雇主为合法注册的公司,享有雇佣员工的权利。

(2) 权利:a. 雇用员工的权利:雇主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行决定是否雇佣员工以及招聘的员工人数。

b. 安排工作的权利:雇主有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c. 监督管理的权利:雇主有权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完善工作任务。

(3) 义务:a. 工资支付义务:雇主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和奖金,保证员工的合法权利。

b. 提供必要条件的义务:雇主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c. 保障员工休息权利的义务:雇主应当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权利。

(4) 履行方式和期限:应依据国家法律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

(5) 违约责任:a. 拖欠工资的违约责任:若雇主未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员工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b. 违反劳动法规造成员工损失的违约责任:雇主未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对员工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员工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 身份:员工为受雇于雇主的个人。

(2) 权利:a. 劳动报酬的权利:员工有权按照约定获得工资报酬和奖金。

b. 休息权利的权利:员工有权依法享有休息权利和合法的假期。

c. 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员工有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相关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劳动纠纷处理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劳动纠纷处理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劳动纠纷处理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劳动合同法概述•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劳动纠纷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案例分析劳动合同法概述0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定义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类型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类型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纪律以及协商条款等。

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守公平、合法、自愿的原则。

条款要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

履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02基于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一致,可能需要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

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程序涉及劳动合同的条款、岗位、薪酬、工作时间等。

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030201解除原因协商一致解除单方解除法定解除01020304包括双方协商一致、单方解除以及法定解除等。

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一方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在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依法自动解除。

包括合同期满、双方协商一致、法定终止等。

终止原因劳动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签,合同终止。

期满终止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提前终止劳动合同。

协商一致终止在特定情况下,劳动合同可以依法自动终止。

法定终止劳动纠纷处理03包括但不限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等。

类型通常涉及劳动合同内容不明确、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等。

原因劳动纠纷的类型和原因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和解协议。

协商和解通过第三方机构或专业调解员居中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 A保险公司对赵某的解释将信将疑,但考虑到赵某确属人才,于是决 定让赵某写一份承诺担保书,该担保明确承诺赵某已与原单位B保 险解除了劳动关系,如不属实而导致B保险追究法律责任的,与A保 险无关,责任概由赵某自负。有了此担保书后,A保险放心地同赵某 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履行合同不到一个月,A保险突然收到了B保险 公司的律师函,该函要求A保险和赵某共同承担赵某违法解除劳动 合同而给B保险造成的培训费损失12万元。A保险遂立即向赵某核 实情况,此时(cǐ shí)赵某也收到了内容相同的律师函,无奈之下,说 出了实情,即当时赵某应聘进入B保险后即被公司派往英国进行了 为期10个月的培训,B保险为此支付了培训费20万元,双方签有培训 协议,约定赵某为B保险效劳5年,赵某如提前辞职应赔偿B保险培训 费损失。
第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一、员工(yuángōng)入职与劳动关系的建 立
• 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最先遇到的环节,就 是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是 全部(quánbù)劳动关系权利义务配置的前提, 也是此后各种关系中权利义务责任确定的根 底。但在司法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不太重视 入职环节的相关细节,这样就容易使我们面临 法律风险和承担不必要的赔付本钱。
第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实务 指南 (shíwù)
• 作为企业而言,预防和控制这种因劳动者可能与前任职企业 存在约束性协议的法律风险,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 第一种是积极预防的方法,也即主动要求劳动者出具离职证 明单,甚至还可以向前任职企业进行询问查证(cházhèng), 或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应聘者背景调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 于可以掌握主动,但问题是这些高级人才往往是通过猎头等 方式秘密招聘的,采取核对查实的方法可能会使企业的这种 招聘意向泄密,同时如果相对方是企业的竞争公司的话,此 种调查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利益。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整理课件
企业规章制度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分组讨论
某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制定了公司管理及规定制度,并作为公司规定要求 员工人人执行。其中有一条:员工连续旷工5天,一年累计旷工8天,作辞退 处理。 刚好有一名员工连续旷工6天,该公司以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为理由作辞退处理,员工不服。你认为这样处理妥当吗?为什么?
作为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下列条件: (1)年龄条件 (2)劳动能力条件
讨论: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年龄条件及劳动能力条件
整理课件
(1)年龄条件:《劳动法》规定,公民的最低就业年龄是16周岁,不满16周岁不能就业, 不能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法律关系。我国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公民就 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或道德的职业或 工作,《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年龄不应低于18周岁。如《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雇 佣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但在某些特殊的 行业则不受此限制,该类特殊行业国家有明文规定。
劳动合同条款与劳动合同法效力操作实务与适用

技巧

劳动合同履行和变更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务及适用技巧

劳动合同法四大过渡条款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整理课件
第一节
企业规章制度操 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整理课件
企业规章制度操作实务及适用技巧 新旧法对规章制度的规定对比分析
《劳动法》第4条
公示
用人单位应该注意保存公示的证据,公证的方式 一般有如下几种:
1、将规章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做到人手一 册,在劳动合同中专款约定“劳动者已经详细阅 读,并愿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笔记(2024两篇)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笔记(2024两篇)

《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笔记(二)一、引言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具体内容以及一些实践案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是《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系列的第二篇,将继续对劳动合同法的实际操作和有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个人隐私保护与劳动合同法在现代社会,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私权利亦备受关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雇主有权根据工作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监督。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雇主如何监督员工,以及员工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了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这个案例揭示了个人隐私保护与劳动合同法之间的关系。

雇主在监控员工时应当权衡工作需要和员工个人隐私的保护,确保合法合理地进行监控,将事先告知员工,并且监控范围仅限于工作范围内。

三、失业保险与劳动合同法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雇主却故意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员工进行非法解雇或者强迫辞职,以避免支付失业保险金。

在一宗案例中,一名员工被迫辞职后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但被雇主以未达到解雇条件为由拒绝支付。

法院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判决,被迫辞职即属于雇主违法解雇的情形,员工有权领取失业保险金。

此案例再次强调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雇主不得为了规避失业保险金的支付逼迫员工辞职。

四、工资支付与劳动合同法劳动者的工资支付是劳动合同法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雇主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支付工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雇主存在虚报低工资、拖欠工资和克扣工资等问题,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在一宗案件中,一名员工在辞职后,发现公司虚报其工资并拖延支付。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和风险应对精解【风险分析】【应对措施】1)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2)内部培训法(注意一定要包含: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3)劳动合同约定法;4)考试法(开卷或者闭卷);5)传阅法;6)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7)意见征询法;尽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1)网站公布(举证困难);2)电子邮件告知(举证困难);3)公告栏,宣传栏张贴(举证困难)。

二、劳动者入职管理操作实务及应对技巧1、入职审查的导入与适用【风险分析】◆如不进行入职审查,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的,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缺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应对措施】◆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

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

◆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要求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2、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告知义务的新规定与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影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知情权)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与劳动者要求熟悉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熟悉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有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我们注意到这里企业的告知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基本上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全部内容,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相对少很多,只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有关的基本情况,实践中不外乎就是年龄、家庭住址、教育背景、学历、工作经历、是否与前单位解除合同等,而关于与劳动合同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劳动者能够不回答。

【风险分析】告知义务对合同效力也会产生影响,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推断而签订劳动合同,可认定为欺诈,因欺诈手段而订立的劳动合同可认定为无效劳动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精解与应对一、规章制度相关操作实务及应对技巧1、规章制度制定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于困境。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对规章制度以大篇幅进行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从法律规定看,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风险分析】◆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应对措施】◆全面修订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修订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作出符合本公司利益的规章制度。

切记: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要全部进行修订,如果在2008年1月1日后还在使用老版本的制度,将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的风险,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这和以往的法律相比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严格了许多。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履行法定程序。

流程为: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告知。

因此,考虑组建职工代表大会、工会。

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

2、规章制度的公示方法◆规章制度公示的重要性规章制度是否向劳动者公示可直接决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胜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规章制度只有向劳动者公示才对劳动者产生约束力。

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往往以其不知道规章制度的内容为由主张规章制度未公示,用人单位也往往无法提供已经公示的证据,很多企业本应该胜诉的案件最终败诉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员工的违纪行为本已经达到了规章制度中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条件,但是员工称不知道有这个制度,公司也无法证明曾向员工公示的证据,最终导致案件败诉。

规章制度如何公示才更有利于今后在仲裁庭或法庭举证?◆规章制度公示方法1)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2)内部培训法(注意一定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3)劳动合同约定法;4)考试法(开卷或闭卷);5)传阅法;6)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7)意见征询法;尽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1)网站公布(举证困难);2)电子邮件告知(举证困难);3)公告栏,宣传栏张贴(举证困难)。

二、劳动者入职管理操作实务及应对技巧1、入职审查的导入和适用实践中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加上劳动合同法对双重劳动关系的间接承认,轻视入职审查将对用人单位用工带来很大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风险分析】◆如不进行入职审查,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的,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应对措施】◆招用劳动者时,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

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

◆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要求劳动者承诺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2、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告知义务的新规定以及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影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知情权)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我们注意到这里企业的告知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基本上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全部内容,而劳动者的告知义务相对少很多,只限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实践中不外乎就是年龄、家庭住址、教育背景、学历、工作经历、是否与前单位解除合同等,而对于与劳动合同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不回答。

【风险分析】告知义务对合同效力也会产生影响,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而签订劳动合同,可认定为欺诈,因欺诈手段而订立的劳动合同可认定为无效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草案和草案二审稿都只规定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排除了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也应当认定为无效,当时就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反对,同样是欺诈,企业欺诈合同就无效,员工欺诈合同却有效,这是哪门子道理?实践中恰恰相反,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往往是劳动者使用欺诈手段的居多,比如提供虚假文凭、编造工作经历、隐瞒与前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等等,所以,立法机关在三审稿后就对该条款进行了修订,删除了“用人单位”四个字,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享受“同等待遇”。

【应对措施】◆入职登记表中声明:公司已经告知本人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其他情况,签名确认。

◆劳动合同中声明。

◆劳动者声明:本人保证提供的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等资料真实,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

3、禁止要求员工提供担保、禁止收取“风险抵押金”对用人单位用工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用人单位的影响用人单位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招聘员工时,要求重要岗位(如财务人员)、或者是说掌握了用人单位财产的劳动者(如司机)提供担保或风险抵押金是实践中的通常做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可避免的对企业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这令很多企业不安,也是企业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

◆对现有关于禁止担保、禁止收取风险抵押金规定的分析(1)关于要求劳动者提供“人保”是否有效深圳的企业习惯于要求员工提供“深户担保”,实际上这种要求劳动者提供“人保”是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的,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个案例《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和平支行诉高延民担保合同纠纷案》中认为此种担保不符合民法通则和担保法的规定,以判例的形式宣告了要求劳动者提供人的担保是无效的。

(2)关于收取“风险抵押金”是否有效经过对以往劳动部针对该问题的作出的一些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法针对该问题的规定的分析,禁止收取押金似乎也是有例外的,并非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禁止。

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该条处于“劳动合同的订立”的章节下,根据法条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部1995年8月4日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

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劳部发[1994]118•号)规定: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劳动部关于严禁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招工条件中规定个人缴费内容,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禁止在新招聘员工时收取押金,时间点放在签订合同前或签订合同时。

劳动部办公厅、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对“关于用人单位要求在职职工缴纳抵押性钱款或股金的做法应否制止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至于一些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按照职工本人自愿原则向职工收取“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全员入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不属上述规定调整范围。

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解除劳动关系等为由强制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及要求职工入股(实行内部经营承包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成员除外)。

否则,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该规定意思很明确,国家对收取“风险抵押金”并非一律禁止,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似乎是可以收取的。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国家是否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进一步明确,尚待观望,但根据现有有效的规定,以下做法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推荐使用。

【应对策略】◆注意避免在签订合同时收取“风险抵押金”,先建立劳动关系;◆本单位经营管理确实需要收取“风险抵押金”;◆必须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强迫。

从便于举证角度考虑,应当与员工签订“协议书”予以明确,协议书中应明确支付风险抵押金系员工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

【相关法条】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动部关于严禁用人单位录用职工非法收费的通知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非法向劳动者收取费用,把缴费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其名目有集资、风险基金、培训费、抵押金、保证金等。

更为严重的是,个别用人单位根本没有新的工作岗位,而把录用职工仅仅作为筹集资金的渠道,被录用的职工长期不能上班,严重损害了这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