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苏幕遮·怀旧》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1,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音an):心情忧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旅思(音si):客中情思。

与上文“乡魂”为互文,一意两笔。

【译文】白云飘去,万里云空澄碧,黄叶飘去,覆盖苍茫大地。

秋色连着烟波,波上寒烟翠绿。

斜阳辉映山峦,水波接连天际。

无情无思伸向斜阳之外的唯有芳草萋萋。

思乡的魂梦呵,追随着旅程,令人忧郁。

夜夜难眠,除非好梦留人在乡梦里。

明月朗照高楼之际,不要独自凭倚。

酒入愁肠,也化作相思的泪滴。

【赏析】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上阕多用丽语,碧云、黄叶、翠烟、斜阳,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意境壮阔、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起句写秾丽阔远的秋景,字里行间暗透出一种掩抑不住的乡思。

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云天、叶地两个角度描绘塞外那种苍茫寥廓的秋景。

天游碧云、地满黄叶,画面苍丽,意境萧飒。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烟翠”中“寒”字既突出了翠色的烟霭特征,也写出了秋色寒意浸人的感受。

紧接着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词人的情思随着景物的前展而延伸到了想象中的天涯。

尤其“情”字的出现,更为全词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折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紧承上阕所写的芳草天涯词境,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抒发作者无限的羁旅愁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显现出主人公羁泊异乡的时间之久和乡思离情之深。

“夜夜除非”两句写出了作者夜里除睡时偶然的好梦外,别无其他的慰藉。

《苏幕遮》诗词鉴赏

《苏幕遮》诗词鉴赏

《苏幕遮》诗词鉴赏●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词作鉴赏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上片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着一“情”字,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

“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经典诗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经典诗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经典诗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处】出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释义】酒一进入到充满忧愁的身体里,就化成了思念的泪水。

【解析】原文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愁肠,化作相思泪。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称这首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夕卜。

”这首词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
伤感语录
,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范仲淹在宋真宗朝进士。

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后为元代王实甫《》“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为: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与范仲淹的原词同样凄恻苍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1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皓齿吴娃唱柳枝。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齿吴娃唱柳枝,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

古诗简介《无题二首》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两个不同的事件。

第一首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为“吴娃唱柳枝”。

这两首诗虚实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祖国长夜漫漫,杜鹃啼血的政治环境,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渴望光明的情怀。

翻译/译文其一祖国正在黑云笼罩之下,漫漫长夜隔住了新春。

岁尾之际怎禁得起再悲伤,权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牙齿洁白的苏州姑娘唱着柳枝曲,酒阑人静像是暮春的时候。

没来由的旧梦赶走了残剩的醉意,我独自对着灯光的阴影想起啼血的杜鹃。

注释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儿岛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耳鼻喉儿科医生。

黯黯:气象惨淡的样子。

锁:笼罩,封闭。

玄云:黑云。

遥夜迢迢:长夜漫漫的意思。

上春:古时正月称谓上春。

岁暮:年底。

何堪:哪能够。

卮(zhī)酒:杯酒。

卮,酒器。

河豚:一种有毒的海鱼。

此诗为赠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

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东京人,当时为上海筱崎医院儿科医生。

皓(hào)齿:洁白的牙齿。

吴娃:泛指江南苏州一代的年轻姑娘,吴人称美女为娃。

柳枝:原为古代民歌曲调,名《折杨柳》或《折柳枝》。

唐代进入教坊,名《杨柳枝》。

白居易有《杨柳枝词》八首,其中有“古歌旧曲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的句子。

又在《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

”诗中指歌曲,又以“吴娃”而引出“杨柳枝”。

酒阑(lán):指酒席将尽未尽之时。

阑,尽,晚。

无端:没有来由。

旧梦:往事,犹言旧事如梦。

残醉:酒醉将醒。

子规:即杜鹃。

师旷《禽经》:“春夏有鸟如云不如归去,乃子规也。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做具体赏析。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极具代表性的诗句。

它把苦恼的思慕语言艺术地表达得淋漓尽致,正解读出当时社会世故纷乱的不幸状况,更有力地表现了坎坷的爱情与失意的痛苦。

古今中外,爱情就像一座高山,正是爱情才更加助长了热情和勇气,也带来了更多的忧伤,更多的痛苦。

苏轼通过诗中用酒来比喻思念之苦,巧妙表达了这份沉重的心痛,以及对爱情沉淀的珍惜之情。

“愁肠”有苦痛之意,即指苦肠,则暗示这份痛的深沉,苦涩、甜蜜而又无奈。

“相思泪”则表达出当时诗人心中深深的思念之情,彷佛把愁肠的苦涩用相思的眼泪不断的流泻出来.苏轼的这句诗在宋人的爱情文化中备受称赞,他们把它看作是一首发自内心的爱情美文,它深刻地把爱情真实的景象,酿就着一种火热又抑制不住的悲伤,一种愁绪难抹,又让人心酸不已的情结表达出来。

苏轼诗中的这句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和文学发展中最受欢迎的句子,也成为宋代爱情文学的一个标志。

它笼罩在宋代诗歌的浪漫情怀里,展示了人间情话的真挚和感情的悲欢。

它不仅文学上的伟大,而且人文的深邃,把一种阴郁沉郁的情绪感染给所有的读者,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首情诗中的悲伤与忧伤,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轼宏大的情怀与多变的深情。

在宋代的诗歌文化中,爱情一直是极其重要的话题,而苏轼更是善于运用各种文字工具来理解并体现它,他也细腻地描绘出爱情的悲伤与痛苦。

整句诗句描绘出一种悲凉的爱情语境,把爱情带入坎坷的路,使人心中哀伤而又留有欢欣的情感,这也是苏轼的巧妙之处。

苏轼的诗歌,不仅仅是对愁肠满溢的悲凉之情凝聚起来,更是对爱情之苦的语言对话,爱恨情仇的纠结。

它把心痛化作相思泪,越发表达出人们对爱情的无限忧伤和痛苦,也表达出这种深邃而伟大的情怀。

苏轼此句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具有深远影响,它像一把神奇的键,带着我们深入到宋代文学文化的深处.由此可以看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苏轼一句传世的诗句,它的深刻性和精巧的语言,深深的打动了宋代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苏幕遮·碧云天》译文及鉴赏

《苏幕遮·碧云天》译文及鉴赏

《苏幕遮·碧云天》译文及鉴赏《苏幕遮·碧云天》译文及鉴赏《苏幕遮·碧云天》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诗简介《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赏析/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文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文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文赏析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月明高悬的夜晚,独自上高楼倚望,那苍茫凄凉的秋色引起对家乡的思念,那借以浇愁的酒,都化作了思乡的泪水。

[出典]范仲淹《苏幕遮》注: 1、《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注释 1.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3、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4、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

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着名的应天府书院拜师求学。

应天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书院读书期间,范仲淹生活非常艰苦,他“划粥割齑”,早上把米粥煮好,待粥凝固后,划成三块,再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日三餐的饭菜。

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医生,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 公元1015年,范仲淹中了进士,步入仕途。

他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为人忠贞,刚直不阿,极言敢谏。

真宗去世时,仁宗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

可在仁宗可以亲政时,刘太后仍独揽朝纲,不肯放权,群臣都认为不妥,但敢怒不敢言,只有范仲淹挺身而出,上疏直谏,力请太后卷帘撤班,还政于仁宗,结果被贬出京城。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词⼈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产⽣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绪,具有浓厚的时代⾊彩。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原⽂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译⽂ 空空荡荡⽆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伤。

⼀时觉暖⼀时觉凉,⾝⼦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雁已飞过去了,伤⼼的是却是原来的旧⽇相识。

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赏花惜花、如今花⼉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好挹怏。

梧桐叶上细⾬淋漓,到黄昏时分、那⾬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个愁字⼜怎么能说的够?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教学⽬标: 1、知⼈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

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主⼈公形象和所运⽤的表现⼿法。

教学步骤: ⼀、导⼊新课,了解作者 她以平民之⾝,思公卿之责,念国家⼤事;以⼥⼈之⾝,求⼈格平等,爱情之尊。

⽆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化、道德、婚姻、⼈格⽅⾯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上。

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翻译及赏析御街行·秋日怀旧宋朝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怀旧》译文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铺满残花的石阶上,寒夜一片寂静,只听见那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珍珠的帘幕高高卷起,玉楼空空无人迹。

夜色清淡,烁烁闪光的银河直垂大地。

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如绸缎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未喝,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残灯闪烁,枕头歪斜,尝尽了孤眠滋味。

算来这相思之苦,积聚在眉头,凝结在心间,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回避。

《御街行·秋日怀旧》注释香砌:有落花的台阶。

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发出的轻微细碎的声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无云。

月华:月光。

练:白色的丝绸。

无由:无法。

明灭:忽明忽暗。

欹(qī):倾斜,斜靠。

谙(ān)尽:尝尽。

都来:算来。

《御街行·秋日怀旧》赏析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

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者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者入情,情者交融。

写秋夜者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

树叶纷纷飘坠阶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

夜,是秋夜。

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

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点知到叶坠阶阶的。

“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由沙沙响而点知落叶声,由落叶而点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点知寒意。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思-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思-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意思|赏析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鉴赏作者:佚名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

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

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

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文出处作者翻译赏析“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的《苏幕遮》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文阅读】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木扎①(宋)范仲淹蓝色的云朵,黄色的树叶,秋天的波浪,波浪上的冷烟。

山反射夕阳,天与水相遇。

香草无情,即使在落日之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 这个词描述怀旧和旅行的悲伤。

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 追驴:追啊,追啊,缠啊。

旅行的思绪,流浪的忧郁思绪。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④ 到处都是白云和黄叶。

秋色映照在河面上的蓝色波浪上,上面覆盖着冷烟和绿色。

远处的群山沐浴在夕阳中,天空连接着河流。

河岸上的芳草似乎无情,在西斜的太阳外。

[思考与练习](1)在这首诗的开头,一幅五颜六色的图画由蓝色的云朵、和组成。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3)“方璧”一直是以分离为主题的吟唱意象之一,如蔡勇的《饮马长城洞行》:“碧水青草,绵绵思远”;李渔的《清平乐》:“离恨如春,越走越远,再活一次”。

作者直截了当地抱怨说“芳草”是无情的。

事实上,这意味着什么?参考答案(1)黄叶、绿波、绿烟(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作者多情而深情。

二:4.《青云黄叶》是王世福在《西厢记》中的《别在亭子里》一歌中使用的。

这首歌在剧中被称为“秋思始祖”。

请写下这首歌的名字和内容。

(2分)5.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1分)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

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

(2分)6.这个词是乡愁和分离的产物。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如何描述“乡愁与分离的深度”。

(3分)参考答案4.(恰到好处)(1分):蓝天、黄花地、西风紧、雁北雁南飞。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赏析周邦彦《苏幕遮》赏析 1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精通音律,能创作新腔,曾经担任过大晟(shènɡ)府的提举(大晟府是当时主管音乐的机构)。

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大词家,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首词写词人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

上阕描绘了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的归乡之梦,淡雅清新,别具风格,体现了作者词作擅长写景咏物、富艳精工的特点。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点燃沉香,驱赶一下屋子里湿热的暑气。

点明了季节,点明了潮热难耐的夏季气候特点。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的是词人在室内闷热难忍之时,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亮时天才放晴,鸟雀都在欢呼跳跃。

“呼睛”,欢呼天晴了。

“侵晓”:天刚亮。

“窥”,偷看。

“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塘的景色。

檐雀的“呼晴”,把词人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那一片片如盖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就要被初升的太阳晒干了,清丽而又圆润的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仿佛在托举着争芳斗艳的朵朵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作品从这一句开始转为抒情。

看着眼前的景色,词人不由自主地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流露了词人有家难归的淡淡乡愁。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及江南一带。

“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我本是江南吴门之人,却长期在京都汴京客居做官。

交代了词人的故乡及其长期客居京城的现实处境,虽然在京城为官,但怀乡之情未泯。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的是思乡情切。

我们都知道,明明是词人自己因长期客居他乡为官而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出自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古诗词作品《苏幕遮》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休:不要、不能2、愁肠:指心情不好的时候3、相思泪:思念时流下的泪水【解说】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鉴赏】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

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它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

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

”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

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

“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

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

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

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

苏幕遮怀旧文言文翻译

苏幕遮怀旧文言文翻译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
苍穹之上,碧云飘荡,大地之上,黄叶纷飞。

秋色如同江波连绵,波上翠烟弥漫,寒意袭人。

群山在斜阳的映照下,天空与江水相接。

那芳草,似乎不懂离愁别恨,它们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

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羁旅的愁思难以摆脱。

夜夜期盼,只有在美梦中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

当明月高悬,照耀高楼,不宜独自倚栏远望。

苦酒入肠,化作相思的泪水。

此词以秋景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碧空如洗,黄叶纷飞,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描绘出一幅深秋的画卷。

山映斜阳,天接江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之外,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遥远思念。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几句词,将作者内心的乡愁、羁旅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异地漂泊,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只能在梦中得到一丝安慰。

明月高悬,本应赏心悦目,但作者却不愿独自倚栏远望,因为那只会让他更加思念故乡。

苦酒入肠,化作相思泪,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作者以秋景为载体,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表达乡愁的佳作,更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

苏幕遮·怀旧拼音版注音翻译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七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

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全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苏幕遮·怀旧拼音版注音:bì yún tiān ,huáng yè dì ,qiū sè lián bō ,bō shàng hán yān cuì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shān yìng xié yáng tiān jiē shuǐ ,fāng cǎo wú qíng ,gèng zài xié yáng wài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àn xiāng hún ,zhuī lǚ sī 。

yè yè chú fēi ,hǎo mèng liú rén shuì 。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míng yuè lóu gāo xiū dú yǐ ,jiǔ rù chóu cháng ,huà zuò xiāng sī lèi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烈酒烧干相思泪的意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烈酒烧干相思泪的意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烈酒烧干相思泪的意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每到秋至,落叶满径,天朗水清,望着一群群南飞的大雁,心中便油然想起范仲淹这首词。

每每在心中默读此词,眼前便展现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天高云淡,一碧如洗,树叶褪去碧绿的夏装,换上灿烂金黄的秋衣;清风拂过,水天相接,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烟霭;夕阳西下,薄暮的余晖披在远山的身上,平铺在浅浅的水面,远山葱翠清朗的身影,倒映在笼罩着寒烟的水面上;落叶已枯,芳草还留恋着夏的葱翠,顽强地不肯褪去青色的外衣,一直连绵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每想到这样美轮美奂的精美画面,总在想,这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夫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读了他的《岳阳楼记》,我深知他是个忧国忧民,有着浩然正气的凛然大义者。

知道他有一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之心。

读了他的《渔家傲。

秋思》,仅一句燕然未勒归无计,便知他是个在国家生死危亡关头,承担救国大任恪尽职守的大将军。

其文韬武略,运筹帷幄,腹中有数万甲兵,令敌人闻风丧胆。

当时边塞流传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

谁曾想,就这样一个情怀高尚的铮铮铁骨男儿,也有如此侠骨柔肠的一面。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生于徐州,次年父逝,母亲带着襁褓中的他,改嫁山东一户朱姓人家,改名朱说。

范仲淹长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便决心脱离朱家,恢复范姓,自立门户,徒步求学。

为了励志,他去山间寺庙寄宿读书,寒来暑往,决不懈怠。

他清苦度日,每天煮一锅粥,凉了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吃完继续点灯苦度,给后世留下划粥割齑的美誉。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
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译文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

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频频地将苦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