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知识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举⼿就可以摘下来。

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个,那就是勤奋。

接下来⼩编给⼤家分享关于⼋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第⼀章⽔和⽔的溶液第⼀节地球上的⽔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咸⽔),约占地球⽔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的淡⽔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淡⽔3、⽔的循环:⼩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海上内循环:海洋--⼤⽓⼤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4、海陆间⼤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汽输送、③降⽔、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岩⽯和⽣物发⽣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使⽔资源得到再⽣。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引⼒。

内因:⽔的三态变化6、我国⽔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与⽣命:⼀个健康成年⼈,平均每天需2.5升⽔。

据测量,⼈体重量的2/3以上是⽔分,⼉童⾝上4/5是⽔分。

8、每年的3⽉22⽇为“世界⽔⽇”第⼆节⽔的组成⽔的电解实验结论:⽔通直流电氢⽓+氧⽓(⽔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由⽔分⼦构成的,⽔分⼦由氢原⼦和氧原⼦构成;1个⽔分⼦由2个氢原⼦和1个氧原⼦构成,⽔的分⼦式:H2O)。

第三节⽔的浮⼒1、液体(⽓体)对浸⼊(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其内的物体都会产⽣向上的浮⼒。

⼤⼩:浮在⽔⾯上,F 浮=G;⽅向:垂直向上;作⽤点:物体重⼼。

2、阿基⽶德原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浮⼒的⼤⼩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

公式:F 浮= G 排液=ρ液gV 排液注意 :(1)浮⼒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有关;(2)浮⼒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ρ液取kg/m?, V排取m?)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G和浮⼒F浮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知识点1 水的分布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2.53%.2.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知识点2 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过程: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三类:①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称为海陆间水循环;②陆上内循环;③海上内循环.这三类循环可概括为各种水体蒸发为大气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又回到海洋,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知识点3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知识点1 水的电解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知识点2 水分子的构成1.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水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氧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氧原子.3.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第3节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注意:①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②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物体下表面不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知识点2 浮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则浮力F浮=G-F.知识点3 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2.F浮=G排液=ρ液gV排液.说明:由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均无关.知识点4 物体浮沉的条件知识点5 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1 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把水作为溶剂,这样的溶液称为水溶液.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它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的物质,溶剂是水.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没有水时,两液体相溶,量多者为溶剂;气体与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相溶,均以液体为溶剂.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溶质;河水中溶解了氧气,氧气是溶质.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期放置第5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改变温度或溶剂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2)必须指明“某一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于蔗糖来说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方法:条件不变时,若溶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如果加入的溶质不能继续减少,则原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 g 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1~1.0 g 的称为可溶物质;0.01~1 g 的称为微溶物质;小于0.01 g 的称为难溶物质.知识点3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若已知公式中任意两个量,通过变形便可求出第三个量.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体积时,可分别利用下列公式求溶液、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4 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1)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质量,液体求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将固体和液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第6节物质的分离知识点结晶1.固体物质既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变成溶质,又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大多数晶体是在溶液中形成的,从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式(1)蒸发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这样的结晶方式叫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利用蒸发结晶法.(2)降温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晶体析出,这种结晶方式叫降温结晶法.说明:结晶也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从而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丰富的水资源地球是一个充满水的行星,表面的71%被水覆盖,因此叫“水球”更为合适.地球水体中,占大部分(约96.53%)的是海洋水,这部分水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2.有限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现在能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这些仅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知识点2 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浪费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2.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八上科学第一章课堂笔记

八上科学第一章课堂笔记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1-1: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96.53%(最多)2、陆地淡水:约2.53%3、生物水:生命重要组成部分(水母)二,水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水的循环: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四,循环 1、陆上内循环 2、海上内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1-2:水的组成:1、各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体积、检验方法2、水的电解方程: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3、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4、水的重要性质:§1-3:水的浮力:一、计算浮力的方法:●根据F浮=ρ液gV排求浮力,●根据二力的平衡求浮力物体在“漂浮”、“悬浮”时,F浮=G物●利用三力平衡求浮力F浮=G-F拉(用弹簧秤测下沉物体的浮力)F浮=G+F压(将漂浮的物体压入液体中)二、计算浮力应特别注意:●认真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从而正确的选择公式和解题思路。

●注意区别V物、V排、V露、V空。

●读题时特别注意重要文字如“漂浮”、“悬浮”、“浸没”三、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方法:四、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会解释轮船从河里开到海里F浮和V排(吃水线)的变化情况(密度计同样道理)●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5:物质的溶解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二、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三、溶解度:1、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例: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基础知识快速记忆(PPT课件(初中科学)16张)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基础知识快速记忆(PPT课件(初中科学)16张)

18.溶质的质量分数=
.
19.溶液配制的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保存

20.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 结晶法、 沉淀法、 过滤法 、 蒸馏法 。 21.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 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 质,如氯化钠;②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 钾。
管口;标签 向 着手心。 13.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是 不同 的;对于大多数固体物
质而言,温度越高,其溶解能力也越 强 。氢氧化钙随温度升高,溶解度 降低 。
14.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 放出 热量,温度 升高 中, 吸取 热量,温度 降低 。
;硝酸铵溶解在水
1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 不能 继续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6.溶解度:在一定的 温度 下,某物质在 100g溶剂 中到达 饱和 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食盐20℃时,溶解度是36.0g,其 含义是在 20℃ 时,在 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食盐 36 g。
17.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跟气体的 性质 有 关,还跟 温度 、 压强 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 随压强的增大而 增大 。
7.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 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F浮=G排液=ρ液gV排 。
8.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浮力F
浮的大小。 (1)F浮=G, 上浮

八上科学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提纲

八上科学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提纲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一、地球上的水1.水的分布如图所示,水分布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B.淡水,C.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D.,E.地下淡水,F.其他水体。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

2.水的循环(1)写出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在环节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

水循环的动力:___________。

(2)图中环节使陆地上水循环不断的补充。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水循环的环节。

(3)水循环三条途径:【P】陆上内循环、【M】海陆间循环、【T】海上内循环。

其中循环有效补充了地球的淡水资源。

二、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

(2)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

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

氧气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的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和。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物质,是变化。

2.水分子的构成(1)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2)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的;水是由和组成的。

三、水的浮力1.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

(3)浮力产生的原因:(4)浮力的测量:F 浮=F 向上-F 向下(压力差)F 浮=2.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即F 浮=G 排液=变式V 排=(2)注意事项:①物体处于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状态时都受到的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超实用)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水和水溶液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水和水溶液知识点

第一章水和水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下渗○5沿地表或地下流动(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2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6、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1)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2)儿童身上4/5是水分第2节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第3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ρ物>ρ液)②F浮>G 上浮(ρ物<ρ液)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 =V物(ρ物=ρ液)④F浮=G 漂浮此时V排 < V物(ρ物<ρ液)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浙教版 八上 第一章水和溶液 知识梳理

浙教版 八上 第一章水和溶液 知识梳理

气体体积体积比检验气体是什么气体正极少V正极1 =V负极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负极多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浙教版八上第一章水和溶液知识梳理一、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 71%的表面。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 2.5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三、电解水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四、浮力1.浮力的三要素(1)作用点:在物体上,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2)方向:竖直向上;(3)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 F 浮= F 下-F 上;注意点:根据浮力产生的条件,当物体的底部与水底部完全密合时,不受浮力作用。

2.对阿基米得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1)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2)(3) 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4)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 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因此,在用 F 浮=ρ液gV 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V 排的大小。

3、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沉的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运动和力的关系可知:当 F 浮 > G 物(ρ液 > 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 浮 =G 物)。

当 F 浮 = G 物(ρ液 = ρ物)时,物体悬浮。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八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的归纳总结如下:一、水的组成1. 水的存在形式:固体、液体和气体。

2. 水的组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 水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二、水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有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2. 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水的污染1. 污染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 污染物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

3. 危害: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四、水的净化1.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水、加絮凝剂(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加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通入氯气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杀死水中的寄生虫和病原体)、沉淀、过滤、通入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通入液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杀死水中的寄生虫和病原体)、输送到用户家中。

2. 家庭净水方法:使用明矾或活性炭进行净水,使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五、溶液的概念和特征1.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六、溶液的形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组成了溶液。

4. 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热: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溶质的分散和溶剂的收缩,可能会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这种现象叫做溶解热。

5.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frac{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基础知识归纳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基础知识归纳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点归纳考点一:水循环和水资源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6.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 (地下径流) 7.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8.水循环的动力:内因: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

外因:地心引力和太阳辐射。

考点二: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中: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气泡__,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__下降__。

气体的比较与检验:实验结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表示为__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__。

2.水由__水分子__构成,氧气由__氧分子__构成,氢气由__氢分子__构成。

因为水分子是由__氧原子__和__氢原子__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__氢元素__和__氧元素__组成的。

考点三: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浮力=F 向上F 向上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

即:F 浮=G 排液=m 排液g=ρ液V 排液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要 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要 浙教版(1)

水和水的溶液【第1学时】,第1节水在哪里一、水的组成1、世界水体的构成: 96.53% + 2.53% + 0.94%2、陆地淡水中,以68.69%的和30.06%的两种水体为主。

3.地球水按空间分布分为、、、生物水。

二、水循环1、水的三态变化及吸热放热:2、导致水循环的原因:和地球引力。

3、水循环的类型:、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特点:使陆地淡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4、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快)、(最慢)三、水资源的分布:1、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储量很少,要节约用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是一个缺水较严重的国家。

四、水与生命1。

水是生命体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2.生物体内大部分质量是。

体内含水量最多的生物是。

3.一个健康成年人一天的需水量为。

一.1. 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2.冰川水地下淡水3、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二、2.太阳辐射 3.海陆间循环4、大气水冰川水三、 1、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2、1/4 3.南北夏季冬季四。

2.水水母3. 2.5升第2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3.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个原子和2个原子构成的;【注意】实际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

4.从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1.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

2. 电解水是个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改变。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是。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再重新成新的分子。

气体检验是何气体电解水实验结论电解水现象气体体积比阴极产生气泡 2 气体可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阳极产生气泡 1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3.原子一个氧原子氢4. 1、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 2.改变不改变化学原子 3.原子原子组合第3节水的浮力一、浮力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托的力;2、浮力方向:;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探究】如何用弹簧秤测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步骤】(1)先测出物体重力G;(2)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3)求浮力:F浮=G-F (适用条件:测在液体中会下沉的物体)4、在物体慢慢浸入液体中时,作出下列图像(1)浮力与物体浸入深度h变化关系;(2)弹簧秤示数F与物体浸入深度h变化;二、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ρ液gV排液2、适用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改为ρ气,V排液应改为V排气3、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原理中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浸没;二是物体部分浸入(2)V排液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入时,V排液=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时,V排液 < V物;(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点:F浮 =G物不同点: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4)由浮力公式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体积大小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4-1.6)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4-1.6)

八年级上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考试范围:1.4-1.6)考点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考点解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分层分层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⑥⑧B.②⑤⑥⑧C.③⑥⑦D.全正确考点2:药品的取用考点解读: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②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③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④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②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③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④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⑤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知识点填空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地球上的水本小节内容偏重了解和记忆,属于简单的知识记忆型。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淡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而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第二节:水的循环本小节介绍了水的循环,包括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

水的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供应淡水,使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三节:水的组成本小节内容较难,需要学生理解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并能描述在电解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且会检验这两种气体。

大致知道水分子的构成。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是:水分子由氢和氧构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状态可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四节:水的浮力本小节内容较难,需要学生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并且常常考察浮力的计算。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方向垂直于液体表面。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在计算浮力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会下沉,否则会浮起。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即温度和溶剂量,否则饱和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另外,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例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但如果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则仍可溶解。

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浓溶液是指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而稀溶液则是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点总结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点总结

第1节地球上的水A.水的分布1.水的分布2.水的存在形式1)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2)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3)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B.水的循环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2.水循环的过程1)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a)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b)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2)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3)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a)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的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b)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

当然,还有少量陆地水转化为冰川C.水资源的分布1.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在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2.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D.水与生命1.水对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为60%~90%,干种子为10%~40%。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2.水对动物的作用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 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 和生物体内,其中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大气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长.水体更新快慢与水体总量、水循环的活跃程度等因素有关.2. 陆地淡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3.,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

4.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分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达98%。

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5。

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

①水循环的类型: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大循环----②水循环的环节: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地表径流 e 下渗 f地下径流③水循环的意义: a 。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 。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显然,它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这个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

7。

我国江河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

第二节 水的组成1. 水的电解在做水电解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加水的导电性。

2. 水的电解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

2、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 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1、 物体的浮沉条件:①F 浮〈G 下沉②F 浮>G 上浮③F 浮=G 悬浮 此时V排 =V 物④F 浮=G 漂浮 此时V 排 < V 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 浮=G(沉到水底时:F 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②根据F浮=ρ排g v 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3)密度计:因为F 浮=ρ排gv 排(4)航天员水下模拟训练:根据悬浮时,F浮=G(5)热气球和飞艇: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2. 悬浊液、乳浊液: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药品取用:书P23—P 24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第5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

注意: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2。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等。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 B 。

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

降温C.加溶质5。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6。

溶解度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8。

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气体9.溶解度计算公式: m质=S 或 m质= SM剂 100g m液 100g+S10.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浓×W浓%=M稀×W稀%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6节物质的分离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

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蓝矾)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做风化。

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晶体表面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5.水的净化(1)沉淀法:加入明矾、活性碳等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颗粒而沉淀下来。

①自然沉淀法②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法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水是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蒸馏瓶中为什么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出现液体爆沸。

冷却管的水应该怎么进出?冷却管的水应下进上出,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6.粗盐提纯的步骤及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引流。

③蒸发—-搅拌,使各部分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③洗涤——转移食盐晶体注意:精制后的盐样品仍然不纯净,含有一些可溶物.7.自来水厂里的水净化流程:水样→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净水。

“净水"不是纯净物。

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有大量浮渣。

软水:有大量泡沫,无浮渣第7节水任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

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淡水。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因此,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2.要解决缺水问题,除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水循环路径的方式,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3。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

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如:①使用节水器具; ②随手关水龙头等)及水的回收利用(一水多用,如用洗脸水浇花……)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

4.水资源保护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毒物质、农业废水中含有化肥、农药,生活污水中含致病微生物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5。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