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溶液复习教案
水和溶液教案
水和溶液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知识要点](一)水分子的运动1. 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过滤”“灭菌”4. 几种常见的水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1. 电解水 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 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 2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化分重新组合−→−−−→−−− 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氢气的燃烧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放出热量。
③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④理想能源:资源丰富,放出热量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三)认识原子 1. 原子的结构①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个单位负电荷()()()()11⎧⎨⎩⎧⎨⎪⎩⎪②注意:a. 氢原子没有中子b.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 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 相对原子质量注意: ①是一个比值 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溶液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出来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成分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用途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经常是比较快的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条件: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热现象扩散吸热水会放热——溶液温度降低扩散吸热水会放热——溶液温度不变扩散吸热水会放热——溶液温度升高>=<⎧⎨⎪⎩⎪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溶液溶质溶质溶剂1100%100%==+m m m m m ()(2)应用: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 m a m m b 浓浓加水··%()%=+②溶液配制:a. 计算;b. 称量(量取);c. 溶解;d 装瓶存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复习教案
一、概念复习
1. 什么是溶液?
2. 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3. 说说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的概念。
4. 什么是浓度?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二、性质复习
1. 说说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什么是稀释?如何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
3. 说说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动态平衡。
4. 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关系是什么?
5. 溶解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原因是什么?
三、实验复习
1. 怎样实验测定溶液浓度?
2. 怎样用导电性实验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离子?
3. 怎样用溶解度实验确定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四、应用复习
1. 溶解度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调配和制备需要的溶液?
3. 为什么说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习题训练
1. 计算25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2. 已知一溶液浓度为0.5mol/L,若稀释后溶液浓度变为0.2mol/L,求稀释倍数。
3. 一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溶液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另一瓶溶液导电性较弱,解释原因。
4. 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吸热,用化学式表示这一化学反应。
六、总结提高
1.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思考溶液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否举例说明?
3. 如何进一步提高对溶液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们通过复习提高对溶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 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了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理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性质和组成。
(2)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教学难点:(1)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3)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1)回顾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导入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讲解水的性质和组成。
(2)讲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演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讲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分析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2)讨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复习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完成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1. 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 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水的性质和组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的实践操作。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水的沸点是____,凝固点是____。
(2)溶液的分类有____、____、____。
2. 简答题:(1)请简述水的分子结构。
初中化学复习专项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项教案
一、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的混合物。
2. 溶液的分类:按溶质的溶解能力可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二、物质的溶解过程
1. 溶解过程的特点: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热效应和体积效应。
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三、溶液的质量浓度
1.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
2. 质量百分比的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四、溶液的体积浓度
1. 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体积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摩尔浓度。
2. 溶液的溶质体积百分比:溶质体积百分比=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
五、溶解度和饱和度
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最大溶质的质量单位或体积单位叫做溶解度。
2. 饱和度的定义: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六、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分类、物质的溶解过程、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溶解度和饱和度等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做好相关练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5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复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 w )。
2.了解溶液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考点一 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2.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K w 水的电离程度c (OH -) c (H +) HCl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NaOH 逆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Na 2CO 3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NaHSO 4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3.计算2H O c (H +)或2H O c (OH -)(1)室温下,0.01 mol·L-1的盐酸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pH =4的亚硫酸溶液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pH =10的KOH 溶液中,2H O c (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室温下,pH =4的NH 4Cl 溶液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室温下,pH =10的CH 3COONa 溶液中,2H O c (OH -)=____________。
答案 (1)1×10-12mol·L -1(2)1×10-10mol·L -1(3)1×10-10 mol·L -1 (4)1×10-4 mol·L -1(5)1×10-4 mol·L -1溶液中2H O c (H +)或2H O c (OH -)的计算及应用(以室温为例)(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求c (OH -),即2H O c (H +)=2H O c (OH -)=c (OH -),碱溶液中求c (H +),即2H O c (OH -)=2H O c (H +)=c (H +)。
复习研讨课教案
【过渡】如果是你会配制这样的溶液吗?
回忆溶液的配制
【中考链接】2011淮安中考
回答:略
板书
观察视频
学生交流与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过滤
学生回答:
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
学生观看Flash
2、溶液的酸碱性
【过渡】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视频,回答石蕊为什么变成红色?如果氢氧化钙加入紫色石蕊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中考练兵】
4、溶液的配制
【过渡】当我们生病的打吊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医生把药加到什么溶液中?
展示一瓶葡萄糖注射液,一瓶生理食盐水?
提问:(1)10%什么意思?0.9%
复习水和常见溶液
刘老庄中学张二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组成
2、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学会过滤操作。
4、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
5、知道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6、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7、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展示一瓶矿泉水。
提问:这是什么?这瓶矿泉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水和常见溶液,它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呢?那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是通过什么实验得出这个结论的?
一水
1、水的组成
(展示电解水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精选15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精选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单元教材地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
教学目标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第一节 水溶液 一轮复习教学案 含答案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学习目标】1.掌握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2.理解水溶液的酸碱度与溶液pH的关系3.掌握溶液pH的计算类型及方法4.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方式【预习导学】一.水的电离实验证明,去离子纯水也会有微弱的导电性,说明纯水中的微粒除水分子外还存在、,是由产生的。
1、水的电离方程式:水电离的特点:电离程度,为(吸热、放热)过程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3、水的离子积常数:,25℃(常温)水的离子积常数: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H2O H+ + OH- △H >0(1)酸、碱:纯水中加入酸或碱,均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此时若温度不变,Kw 。
(2)温度:水的电离热,升温将水的电离,故平衡右移,[H+]和[OH-]同时增大,K w,pH值变,溶液显性;(3)易水解的盐:纯水中加能水解的盐,会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只要温度不变,K w(4)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则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
【练习】1.纯水在室温下的PH=____,若温度升高, [H+]______1.0×10-7mol/L,溶液PH____7,溶液呈________性。
2.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H+]=2.4×10-7mol/L,则[OH-]=_________________。
3. 25℃时(1)在0.01 mol·L-1盐酸中,[H+]= ,[OH-]= 。
(2)在0.01 mol·L-1 NaOH溶液中[H+]= , [OH-]= 。
二、溶液的酸碱度酸性溶液中并非只有H+,还有OH-,只是[H+][OH-];碱性溶液中也存在H+,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的决定的。
1、溶液的酸碱性2.溶液的pH1)公式:___________ 2) 应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pH的范围____________3)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pH越酸性越pH越碱性越4) pH的测量方法: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15篇九年级化学溶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溶液章图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蔗糖或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2)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溶质+溶剂溶液)。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溶液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固体)水碘酒碘(固体)酒精稀硫酸硫酸(液体)水稀盐酸氯化氢(气体)水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三、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做三个小实验——将1-2粒碘、高锰酸钾、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做的三个实验,总结得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及水的净化方法。
(2)掌握溶液的概念、特点、组成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3)了解溶液的浓度、稀释、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溶液的制备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与性质:(1)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水的状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2)过滤:利用过滤纸等物质将悬浮物拦截下来。
(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异味和色素。
(4)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方法。
(2)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吗?2. 新课内容:(1)讲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水的状态变化。
(2)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和水的净化方法。
强调水的珍贵,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调查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3. 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净水装置,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内容4.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5. 溶液的组成及浓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溶液的概念、特点及组成。
2.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表示及计算。
3. 了解溶液的性质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分散剂。
3.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解、稀释、蒸馏。
4.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5. 溶液的性质:扩散现象、沸点、凝固点。
6. 溶液的应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特点及组成;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表示及计算;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溶液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食盐、糖、酒精、水等。
3. 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4. 练习题:针对教学内容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溶液的组成、特点及分类,介绍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表示及计算。
3. 实验演示:展示溶液的制备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制备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制备方法选择和浓度计算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及其应用,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1.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1.3 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与纯化2.1 溶液的制备:溶液可以通过溶解、稀释、混合等方法制备。
2.2 溶液的纯化:溶液可以通过过滤、蒸馏、结晶等方法进行纯化。
2.3 溶液的储存与保存:溶液应该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光照和空气接触。
第三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比例。
3.2 溶液的稀释:溶液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进行稀释。
3.3 溶液的浓度计算:可以通过C1V1=C2V2等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
第四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4.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可以根据其酸碱度分为酸性、中性、碱性。
4.2 pH值的定义: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数值,其范围为0-14。
4.3 pH值的测定与调节:可以通过pH试纸、pH计等工具测定溶液的pH值,并通过添加酸或碱进行调节。
第五章: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5.1 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5.2 离子强度的定义: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的乘积。
5.3 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的关系:溶液的渗透压与离子强度成正比。
第六章:溶液的沸点与凝固点下降6.1 溶液的沸点:溶液的沸点比纯溶剂的沸点低,因为溶质的加入会干扰溶剂的分子间作用力。
6.2 沸点下降的计算:沸点下降可以通过公式ΔTb = i Kb m b 计算,其中i 为离子强度,Kb 为沸点下降常数,m 为摩尔质量,b 为1摩尔溶质的沸点下降。
6.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溶剂的凝固点低,凝固点下降的计算方法类似于沸点下降的计算。
第七章:溶液的扩散与渗透7.1 溶液的扩散:扩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自发性运动,其速率与温度、溶质浓度有关。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
2. 理解溶液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及特征2. 溶液的制备方法3. 溶液的性质4. 溶液的应用5. 溶液的分类及浓度表示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液的定义、特征、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
2. 难点: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溶液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3. 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溶液的定义及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混合等。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液制备实验,观察溶液的性质。
4. 讲解:分析实验结果,讲解溶液的性质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计算。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溶液的定义、特征及组成的掌握程度b. 溶液制备方法的熟悉程度c. 溶液性质及应用的理解程度d.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计算的运用能力3. 评价手段: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练习题、小组讨论等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滴定管等3. 课件:溶液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有关溶液的科普文章、实验视频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a. 导入(10分钟)b. 新课讲解(45分钟)c. 实验操作(20分钟)d. 案例分析(10分钟)e.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a. 学生对溶液知识的掌握程度b.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c. 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d. 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2. 反思时间:课后及时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十、拓展与延伸1. 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2. 溶液与其他分散系的比较:如胶体、悬浊液、乳浊液等3.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渗析等4. 引导学生关注溶液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溶液(复习课)教案
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2)了解溶液的分类,能够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掌握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组成2. 溶液的特点3. 溶液的分类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5.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及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特点、分类及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
2.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溶液的稀释与浓缩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知识;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溶液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溶液的概念及组成,分析溶液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3. 介绍溶液的分类,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4. 讲解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案示例:教案名称:溶液的概念及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2. 掌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2. 溶液的组成;3. 溶液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2. 教学难点:溶液的特点。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知识;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2. 讲解溶液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基本性质;3. 讲解溶液的组成,分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4. 介绍溶液的特点,如均一性、稳定性等;5.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
高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精选3篇)第一篇:水的电离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过程,掌握水的电离方程式,理解pH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问,水是否是电解质?为什么?2. 介绍水的电离: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到水在水中电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 讲解水的电离方程式:H2O(l) ⇌ H+(aq) + OH-(aq)。
解释方程式中的符号和含义。
4. 解释电离常数Kw:Kw = [H+][OH-],指出在25℃的标准状态下,Kw的值为10^-14。
5.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计算[H+]和[OH-]的浓度等。
6. 讲解pH的概念:pH是以10为底的负对数,表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指数。
7.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溶液的pH值,通过计算给出溶液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评估方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
第二篇:酸碱溶液的pH值教学目标:理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电离和pH的概念,提问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pH值一般是多少?2. 引入pH计:介绍pH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pH计可以直接测量溶液的酸碱度。
3. 讲解酸碱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pH = -log[H+],指出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4. 引入酸碱指示剂: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出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5.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酸碱溶液的pH值,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6. 实验: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指示剂颜色变化的情况。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或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酸碱溶液pH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篇: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pH值教学目标:了解共享电离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的方法。
教学设计《水和溶液》(二)
《水和溶液》专题复习(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设计者——星桥中学郑挺谊【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某同学拿出三种饮料给大家喝的情境为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及特征的回顾,定量表计算示溶液的组成,比较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再从两个烧杯中溶解了不同质量的食盐,通过观察两个鸡蛋在盐水中分别上浮和下沉的直观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溶液的相互转化,理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比较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归纳梳理知识点,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结合教学目标和饱和溶液与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中考高频考点,适当提高难度要求,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本节学习内容的概念图。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已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系状况,能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溶液的组成,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硫酸、石灰水溶液等,已具备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实验探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的复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溶液,辨析各种溶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升对溶解度曲线的识图能力,深化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立足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2.知道溶解度四要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会进行溶解度的计算。
3.会正确描述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4.辨析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运用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对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的识别中提高图表的识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树立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观点。
2.从浓稀溶液中转化的操作中体验到合作与探究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溶液复习教案
水和溶液复习教案
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分享给大家。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2、熟练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的现象
3、知道原子的复杂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
4、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组成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水的电解与合成
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难点:原子的结构
三、复习过程
1、单元知识网络
2、典型例题
例1:
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志,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生产净化步骤如下:
原水净水
(2)检验a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检验b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3、强化训练
(1)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中,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 )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
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
A有①⑤ B有①⑤ C有①②⑤ D有③④
(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小苏打 B食盐 C火碱 D茶油
(3)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277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5)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是。
由此可知水是由组成的。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一个钙原子的质量
6.6410-26kg,求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7)把50g98%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4、课堂小结
(1)我的收获
(2)我的困惑
5、作业
对你出错较多的地方,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整理在你的纠错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