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泰山日出
泰山也在运动 变化之中。100 万年以来,它已 经长高了几百米。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的哲学范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 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 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 起直到思维。”
产生于生产和科学不发达的时代, 缺乏科学性
中国古代的“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 。
木
土
水
金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把原子理解为 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直观性和朴素性
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又 是方法论。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
第一性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混淆哲学的物质范畴 与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局限性
机械性
人是机器
人
钟
霍
关节
布
心脏
斯
神经
齿轮 发条 游丝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哲学部分选择题附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D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D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C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1.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优质】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1.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H4[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意识是()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答案】BD2.“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违反客观规律的表现C.急躁冒进的表现D.重视可能性的表现【正确答案】BC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A.多样性中包含着统一性B.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C.多样性和统一性根本不相容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并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正确答案】ABD二、单选题4.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对立统一的现实基础是A.运动B.实践C.矛盾D.物质正确答案:B,5.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固定资本折旧的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问题正确答案:C,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正确答案:B,7.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康德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黑格尔哲学的功绩正确答案:C,8.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拾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正确答案:A,9.测度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答案:A,10.“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马哲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哲学?(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
(2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论。
(4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哲学与世界观是什么关系?(1 )哲学是一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意识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2 )哲学与世界观的共同点是:哲学和世界观都是回答世界的普遍本质问题,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的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升华。
有什么样的哲学就表现为什么样的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是:哲学不是自发的、普遍的世界观,而是经过哲学加工整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一般的世界是不系统、不自觉、缺乏理论的和严密的逻辑的,因而它还不等于我们所说的哲学。
3•怎样理解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任何哲学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中,必然贯穿着一定的观察问题的方法,而一定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形成后,又总要以此为指导,去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没有不体现为方法论的世界观。
(2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中,世界观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必然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问题,说到底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科学的世界观必然产生科学的方法论,错误的世界观也必然导致方法论的错误。
(3 )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不否认二者之间也会存在矛盾。
这恰恰说明二者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世界观成为方法论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端,二者既可以相结合也可能发生分离。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自觉的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把“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
组成她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相对主义诡辩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形而上学不变论
县令断案
“我不是我”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 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 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 人闹到县衙,县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 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 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县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
Y1 O
Z
1
Z
X1
X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50 C
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 汽
水
冰
0 C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巍 巍 青 山 两 岸 走 小 小 竹 排 江 中 游 滔 滔 江 水 向 东 流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说明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双重涵义编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
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
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第二方面的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3.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历史唯物论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2.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4.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一个坐标系里看来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个坐标系里看来就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 )(分数:2.00)A.无限性B.相对性√C.主观性D.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特性”。
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选项A时间的无限性,即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
选项C说的主观性不是时间的属性。
选项D时间的客观性,即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选项B时间的相对性,指时间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3.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
”这一命题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先验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这一命题中包含着运动变化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具有简单的辩证成分,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先验论是先天经验论,属于认识的来源范畴,跟本题无关。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 (分数:2.00)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诡辩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反映特性”。
多选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分别是(B、C)A、思维与存在的结合与统一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与统一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2、下列各项属于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有(A、B、C、D、E)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资源危机C、森林惨遭破坏D、物种不断减少E、臭氧层变薄3、国家同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A、C)A、按地域划分民族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C、拥有特殊的武装部队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4、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C、D)A、把自己仅仅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B、实现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选择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D、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纯粹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表现在(A、D、E)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B、提出了阶级斗争观点C、实现了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6、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B、C、E)A、是永恒不变的B、是由后天社会实践所决定的C、是可以变化的D、是先天决定的E、是现实的、具体的7、人类解放的涵义是指(C、D、E)A、获得绝对自由B、完全摆脱必然的束缚C、从自然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E、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8、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A、D、E)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B、个人职位的高低C、个人权力的大小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满足的程度E、个人对社会所承担责任大小和负责的程度9、下列表述体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有(B、C、D)A、“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B、“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C、“无独必有对”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B、C、D、E)A、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矛盾的激化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日益尖锐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E、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1、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E)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E、思维和存在的统一12、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B、E)A、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B、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成为自然和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D、获得完全绝对的自由E、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13、认识主体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包括(A、B)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D、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E、思维和思维产物之间的关系14、据资料记载,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用水龙头取水灭火,可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可以取河水灭火。
第二章 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 一于物质。 1.意识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统一的,运动是绝 对社卫,静止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 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什么是时空?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 不可逆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 维性;
2、时空和物质的关系:时空指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第一,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含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客观规律性是事务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
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 社会的历史前提,பைடு நூலகம்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跟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 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论证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
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
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只决定于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马原习题二
专题二【单选题】1.目前,科学家首次精确发现人类大脑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即人脑内侧颞叶负责自觉回忆体验事件和场景情节,在形成新的记忆内容时,神经细胞会在精确的时间产生激活,开始回忆之前曾看到过的物品或情景。
这表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2.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曾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产生了认识偏差。
下列与“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丽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飞鸟之影,未尝动也B、日方中方睨(ni偏斜),物方生方死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过去,“花开花落各有时”,传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一夜之间同时开放,唯独牡丹不开,被贬洛阳。
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
“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D、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4.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表明()A、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B、精神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C、意识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决定客观对象D、意识活动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5.“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蕴含的哲理最确切的是( )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C、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没有规律的D、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6.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集 (2)
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性 D矛盾性3.时间的一维性是指【】A顺序性 B无限性 C可逆性 D不可逆性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指【】A一切机械运动 B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D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6.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A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 B意识以人脑为物质基础C意识是某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D意识在现实中都有其客观“原形”7.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是:【】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9.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的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问题D思维和存在是否有规律问题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 B宿命论和神秘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唯意志论和非决定论1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是【】A庸俗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的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3.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直观辩证法和概念辩证法C经验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想辩证法14.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哲学家是【】A黑格尔 B贝克莱 C康德 D洛克1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A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B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C是又一个哲学基本问题D只是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现以后才存在的现象1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它的可知性 C它的客观性C它的规律性 D它的物质性17.离开物质主体谈运动是【】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1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表述的辩证思想是:【】 A运动的规律性 B运动形式的多样性C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D运动的绝对性2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1.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物质和意识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和意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
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2。
世界统一于( ).A。
存在 B.意识 C。
物质 D。
物体3.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 )。
A.实际存在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
可感知性4。
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5。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A。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
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C。
人类特有的思想 D。
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6。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原理C。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 D.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7。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
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类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8.列宁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实在。
”由此表述可见()。
A。
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一定是物质的B.物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存在着的,并能被人们认识C.能使人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物质的D。
哲学中的物质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是人们思考出来的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关系界定的 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1。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
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
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管理论文: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
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
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
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
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 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 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 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 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等问题进行分析。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 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 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
系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
1、“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相互联系的。
多样性来源于物质的统一性,
也是物质的统一性的必然结果,这种统一性也是多样性的基础。
物质
世界的多样性是有章可循的,它包含了物质统一性的规律性和客观实
践的真理性。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彼此结合的,二者不能简单地以一种
线性的发展方式联系在一起。
在物质统一性的基础上,出现了能量、
动力、物理结构等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它们在辩证发展中相互联系,共同形成这个复杂而统一的世界。
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也需要循环表达,在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下,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物质变化以自然客观规律散发,以其正反性、和谐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形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
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化过程的基础,多样性在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下,依赖物质延续性而变化,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互为条件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代表了:
1、物质存在的统一性和客观的规律性。
物质的不同形式,它们都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形式的变化都保持着客观的规律性。
物质统一性,不仅表现为形式的统一性,而且也表明物质的潜在的内在的、相互联系的本质。
2、物质的开放性,是物质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物质在变化中是一个开放而不断发展的体系,这种开放性让物质不局限于一定的范畴,而能够穿越自身条件的界限,通过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变化形态。
3、复杂而又统一的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体系,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形成物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物质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