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名称】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Abdominal Incisions and Sutures)

【概述】

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走行方向。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易达性(accessibility),可延长性(extensibility)及安全性(security)。

腹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腹内脏器、参与呼吸和躯干运动及产生腹压以利于咳嗽、排便等功能。腹前壁平整且富于弹性,开腹后容易获得较大范围的显露,绝大部分手术均通过腹前壁进行。

腹壁的上界为胸骨剑突、肋弓下缘、第11肋和第12肋下缘;下界为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和髂嵴;侧界是腋后线,与腹后壁相接。

腹壁的重要表面标志有剑突、肋弓、腹白线、脐、髂嵴、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在确定腹部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时,必须利用这些标志,才能表达清楚。

腹前壁由浅及深由6层组织构成。第1层为皮肤。其皮纹方向大致为横行。第2层为皮下组织。在下腹部,皮下组织又可明显分为两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纤维层。第3层为肌层(图1),分为两组。在两侧者为3层扁平肌,由浅及深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其纤维方向,前者由外上走向内下方,中者由外下走向内上方,后者为横行走向。此3肌的外侧部分为肌纤维,内侧部分为腱膜;腱膜部分约占全肌的1/3。开腹时,如循3肌纤维方向进行分离,便可减少损伤,又便于操作。在中间者为腹直肌,被腱鞘包绕,鞘分前后两层。腹直肌后鞘在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处形成弧状游离缘,称为半环线。在半环线以上,腹直肌前鞘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所构成;腹直肌后鞘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所构成。在半环线以下,3肌腱膜均移行至腹直肌前面构成前鞘,而后面缺乏腹直肌后鞘(图2)。第4层为腹横筋膜。该筋膜在上腹部较薄弱,在半环线平面以下即有所增厚,对腹直肌后鞘的缺如有补偿作用,及至腹股沟区则更形增厚,构成坚实的腹股沟管后壁。第5层为腹膜外脂肪。此层在上腹部较薄,脂肪较少,在下腹部较厚,脂肪较多。第6层为壁层腹膜。

血少,进腹和关腹快;80%以上的腹部手术均可通过这种切口来完成。白线位于腹中部,两侧血供到此已成强弩之末,故愈合较差,伤口裂开和切口疝发生的机会较多。现以上腹部正中切口为例说明。

2.旁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可根据需要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但以右上、左下及右中部旁正中切口为常用,后者最适用于诊断不明的急腹症,故又专称为剖腹探查切口。本切口优点是操作简便,容易延长,不损伤腹直肌或肋间神经,血供较好,愈合优良。不足之处是显露对侧的脏器稍差。以下介绍右中部旁正中切口。

3.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亦可位于左或右侧,上、中或下腹部。其优点为操作简便,可任意延长,显露一侧脏器较正中和旁正中切口为满意。缺点是腹直肌鞘和腹直肌在同一矢状面上被分开,在伤口尚未愈合期间不耐腹压;且腹直肌纵行剖开后,至少有3根肋间神经受损,内侧部分的腹直肌必将萎缩,影响腹壁强度。

4.肋缘下斜切口

肋缘下斜切口可位于右或左侧肋缘下。优点是显露良好,腹膜缝合较易。对肥胖病人而肋角宽广者尤为适合。如前次胆道手术采用直切口,再次手术时宜选用肋缘下斜切口进腹。缺点为损伤较大,需切断1或2根肋间神经,操作较直接口费时。现以右肋缘下斜切口为例加以介绍。

5.其他腹壁切口

横切口(Transverse Incision)做法与前述肋缘下斜切口基本相同,约等于做双侧斜切口。旁腹直肌切口(Pararectus Incision)位于腹直肌外缘。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在近半月线处切开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牵向内侧,然后切开后鞘和腹膜。此切口需切断数根肋间神经和血管,导致一侧腹直肌萎缩。是一个应予以指摘和废弃的切口。其他尚有麦氏切口(Mc Burney's Incision)等,将于各有关专题中介绍。

麦氏切口为以往做阑尾切除术的标准切口,但近年来渐为右下腹横切口所取代。笔者在美国考察数家医院并遇到一些术后病人,阑尾切除术皆取右下腹横切口。该切口的优点是沿皮纹做切口,术后瘢痕

图8

图9

(4)用盐水纱布或刀柄将腹膜外脂肪推开,露出腹膜(图10)。如行胆道手术,应将脂肪层推向左侧,腹膜切口位于肝圆韧带的右方;如行胃、脾手术,应将脂肪层推向右侧,腹膜切口位于肝圆韧带的左方。如系腹膜炎手术,在切开腹膜前用纱布垫保护好伤口,防止污染。

(5)术者和助手各持有齿镊或弯止血钳一把,在切口中部相对部位夹起腹膜,再用刀柄在腹膜上轻叩几下或以手指推挤,然后术者和助手先后放松腹膜并再夹起,使可能与腹膜夹在一起的肠管或网膜脱落。最后在两镊之间切开腹膜(图11),两边各夹一把弯止血钳。

(8)关闭腹腔前,应仔细检查腹内有无出血或异物,清点纱布和器械,以免遗留在腹腔内。先用弯止血钳夹住腹膜上、下角及两侧缘,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用1号可吸收线或4号不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图16)。也可将腹膜和白线当作一层,用4号不吸收线做间断缝合。

如将剑突切除,关腹时先将腹膜切口缝合。原剑突两旁切开的白线做3或4针缝合,并同时将缝线穿过后面的膈肌一起做结,使膈肌又重新附着于腹中线,并清除了因剑突切除而留下的死腔。

(9)用4号不吸收线间断或“8”字缝合白线(图17)。白线是本切口中最强固的部分,缝合时应特别仔细。

(10)去除保护皮肤的消毒巾。用乙醇擦试周围皮肤。然后用细不吸收线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图18)。缝合完毕,挤出切口内积血,用有齿镊对好皮肤切缘,勿使内翻。加盖敷料。

图16

图21 图22

用剪刀扩大胸膜切口而进胸。若经肋床进胸,则对准第7肋做切口,最后切除该肋一段,从肋床中间切开进胸(图34)。

(4)用刀或肋骨剪切断胸腹切口相接处的肋弓,并切除一段肋软骨(图35),使肋软骨断面不相接触,防止术后摩擦疼痛。注意此处肋弓下有腹壁上动脉(内乳动脉)和第8肋间动脉经过,应钳夹后切断并结扎。

(5)用纱垫保护创缘,安放胸腔自持拉钩,先稍扩张,然后将膈肌从肋弓切断处循辐射方向切开,直达食管裂孔(图36)。膈肌上出血点应仔细缝扎,防止因膈肌不停活动而致结扎线脱落。该缝扎线暂不剪断,留做牵引。最后将胸腔自持拉钩充分扩开。如感显露不足,可将切口上端上或下一肋骨剪断。剪断前先将肋骨膜切开,剥离,并注意勿伤及肋间血管。

(6)缝合:关闭次序为先缝膈肌,次关胸,最后关腹。用中号不吸收线做“8”字形缝合膈肌,缝合要确实,否则缝线脱落后可形成膈疝。缝合自食管裂孔处开始,向体表方向进行。再造的食管裂孔应大小适当。膈肌缝合至中途时,即将自持拉钩撤去,以减少张力。膈肌缝毕后,置胸腔引流管,自第8或9肋间腋中线平面的戳创穿出。然后用粗铬制肠线或不吸收线穿过上一肋的上缘和下一肋的下缘,作为预置缝线,共约3针。取肋骨合拢器将上下肋骨合拢,结扎预置缝线。切缘的肋间组织不需再加缝合。进一步缝合胸壁肌肉,逐层关腹,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图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