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2.探究教学法:设计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指导和启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认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球、车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物体,如球、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并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验材料,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状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图片: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现象。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让学生对物体运动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物体运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探究物体运动的原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物体运动的原因,加深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及其原因。

《动起来与停下来》 说课稿

《动起来与停下来》 说课稿

《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起来与停下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初步建立力与运动的科学概念。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思考。

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推动小车、拉动物体等。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整理,得出科学结论。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逐步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动起来或停下来。

(2)了解摩擦力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尊重实验结果,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力与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pptx

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pptx
既然是竞赛,我们得有时间限制,我们就限时5分钟。每方先派一名队员上场,听到口令后交换。吸管怎么用? (用吸管推乒乓球)(还可以用吸管吹乒乓球)用吸管推,难度有点小,咱们挑战一下,用吸管吹乒乓球,看谁的球 入对方球洞的次数多。
问:可不可用吸管拨动,可不可用手拿?
3、分组竞赛。
讨论:是什么让乒乓球改变了运动的状态? 小结:用吸管对着吹球也是对乒乓球用力,会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过渡:玩过了我们的国球一一乒乓球,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足球比赛视频。 (四)、视频欣赏,分析踢球时足球的运动变化 1、学生欣赏视频,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动作,以及球的变化。 2、交流: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用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3、指名说:球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方向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让足球动起来,也可以让足球停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我们发现踢足球时,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板书:改变形 状改变运动状态)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哪里也运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点来做事情的?七、板书设计 《动起来与停下来》板书
3、出示重型卡车,这样的重型卡车,如果速度很快,想停下来需要很大的力,就很难,那你有没有话要提醒重 型卡车的司机?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想不想玩?
(三)、设计游戏,体会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1、出示实验材料,介绍材料:乒乓球、吸管、球台,球台上分两方,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吧!
2、师生合作,尝试设计游戏规则
(5)过渡:如果是徐老师和你一起玩滑板车,你觉得启动时哪个需要更大的力呢?谁说说看?为什么?我重还 是你重?滑板车载着比较重的我和滑板车载着比较轻的你,启动时,你认为用的力会如何呢?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即运动和静止;2. 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3. 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知道物体可以运动和静止。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力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如推杆、拉绳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的启动、停止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起来与停下来》 说课稿

《动起来与停下来》 说课稿

《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起来与停下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力的关系。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动起来和停下来的概念,以及力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具体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科学知识,他们对物体的运动和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未知,但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和静止,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动起来和停下来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掌握让物体动起来和停下来的方法。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赛车比赛、游乐场中的游乐设施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有直观的认识。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交流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

4.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乐于观察、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实验探究: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4.教学时数:2课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1)物体运动的规律。

(2)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现象。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物体运动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例,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物体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巩固练习:(1)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点评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课后练习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绳子等。

3.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材齐全,提前给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安全进行实验。

3.课后跟进: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物体运动的定义;2. 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3. 停止运动的条件。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定义,知道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掌握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运动的定义,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

2.难点: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探讨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物体停止运动。

5.知识拓展:介绍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停止物体运动的方法。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运动的规律。

7.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相对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利用生活实例、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绳子等。

3.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静止。

通过实例和模型演示,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用小车拉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和静止;实验二:用绳子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

2.采用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动画、图片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动画展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一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一:让学生推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二:让学生把小车放在滑轮上,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的实验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呢?”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学生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辆汽车在运动和静止时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呈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授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但是对于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的原理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难点: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停止的现象。

2.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停止,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的。

3.探究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施加力或者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总结物体运动和停止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物体运动和停止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起来与停下来•物体的运动和停止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介绍物体运动的概念和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原因。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够理解物体停下来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理解物体运动和停止运动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够分析物体停下来的原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原因。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运动和停下来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够理解物体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滑板、一个小球和一本书,并问学生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物体为什么会动?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的原因。

可以使用白板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 教师可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两种情况,以及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外力的作用。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与概念进行对比和辨别。

例如,教师可以指向窗外的车辆,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车辆的运动状态。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体运动的实践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运动和运动原因的理解。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含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的《动起来与停下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中的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此单元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在这个单元中,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学生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体验力作用于物体,还可以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够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者停止。

为四年级《常见的力》《物体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做铺垫,且激发二年级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兴趣,意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创设《过山车》情境导入,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实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运用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能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使物体启动和停止。

3.通过体验活动,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相应的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对力的控制方法。

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动与停的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动手实验、总结规律等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和发现。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动与停的实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绳子等。

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尝试解释其他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引导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运动和静止: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动起来与停下来》。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中的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此单元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在这个单元中,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学生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体验力作用于物体,还可以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够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者停止。

为四年级《常见的力》《物体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做铺垫,且激发二年级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兴趣,意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创设《过山车》情境导入,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实验、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运用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
度和深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启动、停止、快慢和方向。

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启动、停止、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3min)
1.教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秋游出发的情景,今年秋游你们去了哪里,玩什么了?”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简老师知道一个特别棒的地方,在那里不仅可以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其中就包括探寻“动起来与停下来”背后的奥秘,而且你还能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赚“奖品”,你们想不想去呀?——好,就请孩子们跟紧我,一起到海峡儿童职业体验馆去吧)
(二)、教授新课(21min)
(卡通造型的导游姐姐:(配上录音)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洋洋,欢迎来到海峡儿童职业体验馆,今天我们要体验的场馆都在“体育中心”。

每个体验馆里都有指定的体验内容,顺利完成体验的宝贝们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

等所有的体验活动结束,你们可以拿着积分去兑奖区换取小奖品哦。


小车体验馆
活动一:让桌面的小车动起来与停下来(7min)。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今天体验所用到的小车。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停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你们会怎么做?(板书:启动停止)
2.学生回答。

3.教师播放微课。

4.师生共同总结:要想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给小车施加一个力,这个就是启动力。

而想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就要挡住它,使小车停下来,我们把这个阻挡小车运动的力叫做阻挡力。

5.学生示范。

6.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借助力的作用,停止的小车会动起来,运动的小车能够停下来。

(板书:力)
活动二:让一辆小车运动快慢不一样,体会用力的不同。

(7min)
1.教师提问: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让这辆小车动的快慢不一样?(板书:快慢)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同学们,这个任务我们要体验让小车走的快慢不同时所用的启动力大小,还需要体验让这快慢不一样的小车停下来,碰到我们的手,你感觉哪个阻挡大,哪个阻挡力小。

4.播放视频。

5.学生体验。

6.教师总结:启动力大,小车运动得快;启动力小,小车运动得慢。

让小车停下来时,运动快的小车阻挡力要大,运动慢的小车阻挡力要小。

7.教师提问(学生观看限速标志图片):“这是玩具小车,那如果真正变成我们的小轿车,高速公路上都会有限速的标志,看,你想对他说什么?”
活动三:让轻重不同的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体会用力的不同。

(7min)
1.教师讲述:恭喜同学们来到了小车体验馆的最后一个任务。

你们发现这两辆小车哪里不一样(载质量不一样)2.教师提问:这个任务难度升级啦,同学们不但要启动这两辆小车,还要使这两辆小车同时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也就是速度要保持一致,还要使它们同时停止下来。

3.讲解错误示范,学生观看视频。

4.学生动手体验,打开信封,填写实验记录单2。

(投票器)5.学生回答。

(请举手小组回答,回答正确加积分,不正确也鼓励积分,然后换小组接着回答)
6.教师总结:同时启动轻重不同的小车,小车重时,启动力大,小车轻时,启动力小;让轻的车停下来时阻挡力小,让重的车停下来时阻挡力大。

7.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刚才的发现,把小车也放大,变成我们的大卡车,对喜欢开载着很多物品的重型大卡车的司机们说几句话,提醒提醒他们。

8.学生发言。

(请举手小组回答,回答正确加积分,不正确也鼓励5积分,然后换小组接着回答)
9.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的非常棒,以后碰到开快车或者开大卡车司机叔叔,我们要记得提醒他们,控制速度,注意安全驾驶。

10.导游姐姐:恭喜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小车体验馆学到了知识、还赚取到积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比较高啦?
足球体验馆:观看踢足球视频,分析足球的运动变化(6min)1.导游姐姐:接下俩,我们要去足球体验馆,观看足球运动员是怎么操控足球,你们能试着找出力还可以改变什么呢?
2.学生观看视频。

3.学生回答,分析足球的运动变化。

4.教师总结:是的,足球运动员们可以灵活的掌控足球的方向,通过力让足球往队员方向传递,他们是多么的拥有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方向)
5.教师讲述:恭喜XX组同学们又获得了积分。

乒乓球体验馆:巩固新知,竞赛游戏,再一次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min)
1.导游姐姐:我们学习了足球运动员的技巧,用力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心与团队们进行合作,打出一场漂亮的足球赛,现在我们要出发去乒乓球体验馆,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打出一场漂亮的乒乓球赛。

2.教师播放录音,讲述游戏规则。

3.学生游戏。

4.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同学们的游戏当中,我们用力使乒乓球什么发生变化?
5.学生回答(启动、停止、快慢、方向)
6.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力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既可以改变自己用力的大小,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总结(3min)
同学们,在海峡职业体验馆中,你学到了什么?(导游姐姐:同学们,你们在体验馆的表现真是太精彩了,我要表扬全班同学。

今天的体验活动到这里就结束啦,期待下一次与宝贝们再见面哦。


七、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动起来与停下来》这节课的说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