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比较-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第十一讲中西小说比较

第十一讲中西小说比较

在情节的设置上,中国小说家习惯于单线 叙事,情节始终以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行 动为主,遇到要变换人物时,还要通过前 面的人物引出后面的人物。如《水游传》 中用史进引出鲁达,又用鲁达引出林冲, 一旦引出之后,情节就会集中于被引出人 的身上,是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 水线式的发展。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二)类型与典型
中国小说偏向于类型化的白描;西方小说 偏向于典型化的摹写。
中国小说人物只是一个轮廓,只见其最为 突出的一面,而不见其丰富性;西方摹写 式的创作方法,将人物形象处于中心的位 置,对一个人物不惜笔墨,涂上油彩,表 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格和强烈个性。
冉阿让张耳细听。绝没有一点声响。 他推门。 他 用指尖推着,轻轻地、缓缓地、正象一只胆怯心细、 想要进门的猫……这一次,却有个门臼,由于润滑 油干了,在黑暗里突然发出一种嘶哑延续的声音。 冉阿让大吃一惊。在他耳里门臼的响声就和末日审 判的号角那样洪亮骇人。在开始行动的那一刹那间, 由于幻想的扩大,他几乎认为那个门臼活起来了, 并且具有一种非常的活力,就象一头狂叫的狗要向 全家告警,要叫醒那些睡着的人。他停下来,浑身 哆嗦不知所措,他原是踮着脚尖走路,现在连脚跟 也落地了。他听见他的动脉在两边太阳穴里象两个 铁锤那样敲打着,胸中出来的气也好象来自山洞的 风声……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是一门有趣而且重要的研究领域。本PPT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 中西小说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此处开始我们将着眼于中 西小说的比较研究,探索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西方小说的风格特点
西方小说背景与风格特点是其中之一值得探究的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概述西 方小说的背景和独特之处。
中西小说的叙事结构
中西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也有着显著的异同之处。通过研究叙事结构,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中西造也是一处异同之处。让我们比较西方英雄和中国忠臣的形象塑造,挖掘背后的文化 差异。
中国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小说具有丰富的传统分类和独特之处。通过研究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小说之间的差异和共 同点。
中西小说的相似之处
中西小说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 相似之处,并了解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意义。
中西小说的异同
中西小说之间存在众多的差异,从叙事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各具特色。让我们一起比较中西小说的异同,深入了 解它们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浅谈中西方小说差异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结构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

而西方小说的源头,则较之清晰。

应该来说,远的源头包括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近的则有中世纪的骑士传奇。

和中国的小说发展一样,这些源头也给了西方小说很大的影响,除了直接从中取材,还有从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上对它的影响。

西方小说一开始的发展是从流浪汉小说和笛福、斯威伏特他们的探险、航海小说发起来的,而接下来的《堂-吉诃德》《巨人传》《十日谈》也是走的惊奇路线。

当然,在我看来,《圣经》文学也应该是西方小说的一大源头。

二、创作动机比较中国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司马迁在其《史记》自序中所说的“发奋著书”,而且《金瓶梅》的著名评论者张竹坡也认为此书的创作也是因为作者是含愤而作的。

在《金瓶梅读法》中说:“以玉楼弹阮起,爱姐抱阮结,乃是作者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故以《金瓶梅》为大哭地。

”而在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他还分析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也认为施耐庵著书是“发愤著书”、是“怨毒著书”,是“庶人之议”。

而西方小说,则更为简单。

黑格尔在《美学》中简单的概括为:“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是激发小说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动机。

中西小说之比较

中西小说之比较

《红楼梦》中的 许多回,就是以人物 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 式的。像林黛玉和贾 宝玉之间的对话,王 熙凤与老太太之间的 对话,刘姥姥与姑娘 们之间的对话,简直 就是小说的主体内容。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 独白,托尔斯泰、雨果 等人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 恼》等浪漫主义小说就 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 行表达的。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险以及心灵历程等等, 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 题。
西方小说从总体结 构上来说,往往是一种 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 多短篇小说。法国作家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 课》。它们往往都没有 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 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 艺术结构本身。
西方小说一般不按故 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结 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 题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颠 倒自然顺序,或以事件结 尾为开头,或以中间部分 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 尾,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 最吸引人的情节。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段大段的环境描写。这与 西方的绘画影响有关。西 方的油画主要是用明暗色 彩造型,讲求画面不留空 白,因此,背景和环境的 描绘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 分。受此影响,西方古典 小说在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描 写。

第六讲 中西小说比较

第六讲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诗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我的忧虑不是别的,正是:我能做什么?我能帮助人或在任
何形式里有用?我怎样能多知道些?
——梵高
中西小说比较
• 中西小说忧患意识的差异: • 1、反传统与传统的发扬光大 • 西方现代小说大多抛弃了传统理性,采用非现实的非理性
• 《金瓶梅》借西门庆家族的兴衰,写出那个人欲横流、道 德沦丧的社会。英雄人物——市井平民;离奇的故事—— 平淡的日常生活
• 标志着我国的古典小说在向严格的写实努力(人物非英雄 化、素材当代化、情节的非传奇化),它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李甲、孙富。
• 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物一生始末的完整 交待、对情节的高度重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喜欢抓 住一个主人公,笔头跟住他不放,以求得集中而完整的形 象,而很少采用从生活横断面切入的写法,这些都与纪传 体历史著作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4、志怪小说
• 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盛行。多 谈灵异、鬼神、迷信之事。
株待兔》 • 为说理而虚构情节,将人的思想、性格与行为赋予动物。
为后世讽刺小说之滥觞。
中国古代小说概观
• 3、历史散文 • 《左传》、《战国策》、《史记》 • 司马迁创造的纪传体,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以历史斗争的
广阔画面为背景、以人物的一生行踪、命运浮沉为线索、 选择那些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的细节琐事,加以渲染形容, 采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些特点与小说描写人物的特点 不谋而合。
的态度,描写了西方光怪陆离、荒诞病态的社会生活,借 露了精神的崩溃、孤独的绝望和兽行的残忍,表现出了西 方“资本主是社会这个‘失去理智的世界’的一切典型形 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小说忧患意识的出现, 不仅是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也是对西方传统文学 的超越。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汇总

中西小说比较汇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爱情与色欲的主题
两部作品均饱蘸浓墨描写了人物爱情遭遇
与色情成分,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情感 世界。 《白鹿原》中百灵与兆鹏、兆海之 间的恋爱纠葛,展现了三个人的复杂情感, 特别是白灵与兆鹏的爱情产生于共同的革 命之中,丰富了两位共产党员的形象。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和阿 克西尼亚、娜塔莉娅的爱情纠葛,是主人 公的个性世界和悲剧命运的重要侧面,并 且反映了哥萨克的婚嫁习俗。
2、西方没有专门的小说理论著作,但其
文学主张明确、完整、系统。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 (1636--1711), 著有《诗的艺术》一书, 被普希金称为 古典主义的《可兰经》。
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 2 、侧重于性格的类型化 。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 。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 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 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 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 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 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八、《红楼梦》题名的变迁与主题倾向

3-1 中西古典古典小说比较及中国古典小说传统

3-1 中西古典古典小说比较及中国古典小说传统
大多以细腻的描写人物的心理见长。许多作家往往 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来衡量小说的水平,有 的人甚至认为,西方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不 断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历程。
二、情节结构
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 《巴黎圣母院》——雨果 是表现主题思想、刻画 人物性格的重要艺术手 段。情节是否生动丰富, 结构是否新颖巧妙,直 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 败。
(四)因为是讲唱的,所以保留许多说书的样式, 开头时总要说一段闲话作为引子。这是因为说书 时听众没有来齐,就在未正式开始前先讲一段可 有可无的小故事作为调剂。
(五)长篇小说为了掌握住听众,故多卖关子, 到紧张之时就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解”,所以中国小说常有惊险之处。
这些特征都是指宋以后的白话小说而言,宋以前 只是小说的雏形,还未发展成为真正的小说。
(三)宋代的小说和讲史 (四)元朝的小说
元朝的小说讲史的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罗贯中 的《三国演义》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五)明朝的小说
明朝的小说也很繁荣,但留下来的却很少,较重要的是吴 承恩的《西游记》、《封神记》 。此外还有几部比较重要 的历史小说如《列国志》、《隋唐演义》、《东西汉演 义》、《两晋演义》、《南北宋演义》、《岳传》、《精 忠传》、《英烈传》等。另外还有一部很重要的描写现实 生活的作品《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技巧上有很大的发展,
“提起铁锤般大小拳 头,尽平生之力,只 顾打。打到五六十拳, 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 里耳朵里,都打出鲜 血来”
我国古典小说写人物的 内心活动很少,很简短。
原因:
首先,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重视描写人物的 行动、外貌,是和中国古典小说直接从“说 话”这种口头文学的样式发展过来有关。无 论是话本、拟话本小说还是《水浒全传》、 《三国演义》,原先都是在民间口头传颂的 说唱故事。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 中西都有幻想内容的小说:
中国——神话志怪类小说,如干宝《搜神 记》、李朝威《柳毅传》、洪迈《夷坚志》 吴承恩《西游记》、许仲琳《封神演义》、 蒲松龄《聊斋志异》;
《 柳 毅 传 书 》 特 种 邮 票
《西游记》
西方:如拉伯雷《巨人传》、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狄更斯《圣诞欢歌》、 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哥特式小 说、科幻小说。
• 中西小说题材与主题的比较:
• 中国小说现实性、功利性强,教化色
彩浓,追求人和环境的和谐;
• 西方小说哲理色彩浓,追求人的自由、
人对环境的超越。
中国小说:深受 “尚实”、“补史” 、 “载道”、“教化”观念的影响—— 唐传奇: “显示才情” “娱乐”
以幻写真
教化
如《任氏传》 士族子弟郑六
《虬髯客传》杨素 红拂
李靖
宋元明话本、拟话本:喻世
警世
醒世
明清长篇小说:“抒愤” “娱乐 ”
《三国演义》 圣君贤相忠臣能臣
《水浒传》 忠义
“义”
《金瓶梅》 惩淫
《儒林外史》 “文行出处” 《红楼梦》 “好既是了,了既是好”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中国小说中理想的世界是人与环境和谐的
“大同”世界,理想的人是 “补天”的
人——
孙悟空、贾宝玉
西方小说:没有“尚实”的创作观念,追求 从哲理的高度反映生活—— 如拉伯雷《巨人传》 对人的肯定 对人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 分析研究
生方式的探索
巴 尔 扎 克
西方小说贯穿着反对社会对人的压迫、束 缚、异化、主张人争取自由的精神、 “开 天” 精神—— 如卜迦丘《十日谈》 塞万提斯《堂· 吉诃德》 司汤达《红与黑》 于国的小说批判社会时缺乏先进的、系统 的思想体系作指导、武器,作者或是出于道德 伦观念、或是出于感性认识对社会进行批判, 如《水浒传》(“官逼民反、乱由上作”)、 《儒林外史》(科举之法“定得不好” 范进、 周进、王玉辉)、《红楼梦》;西方的小说多 从先进的思想体系、从“理”出发批判社会, 如德莱赛《美国的悲剧》(克莱特· 格里菲斯: 街头布道——但维逊大旅馆——莱克格斯城)。

第五章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二)中西小说产生与发展之比较结论
1.中西小说发展的同步:
(1)中、西小说的发展和都市文化、商业化、印 刷术等分不开。
(2)中、西小说的发展以思想方面的大动荡和新 思潮的传播为背景。
(3)中、西小说都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以强大的 叙事传统作为后盾。
(4)中、西小说都采用一种比较自由的语言媒体 突破少数人对文化的垄断。
三、中西小说结构艺术比较
(一)中西小说结构意识
中国传统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 西方传统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 中国现代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 西方现代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
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意识是与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神相对应的。中国文化的特征 是中庸、平和,它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 和平向善的心理要求。中国自古乃礼义之 邦。“礼”确立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 置和行为准则。个人的价值只能在群体中 得到实现。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传统 小说的结构意识,那就是散点式与多层次、 人物的多中心与类型化。
(一)中、西小说最基本的母题: 顺运与抗争
在中、西传统小说中,一线贯穿的基本问题是人与 命运的冲突,但中国小说表现为顺运,西方小说表现为抗 争。
西方小说承认古希腊悲剧对人生的评价,表现出知其 不可而为之的悲壮色彩,不在乎最终的结局,而是在“为” 中显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小说主人公在自觉完善的小天地中生活,突然 遭到命运的袭击,主人公在被动的冲击下作出消极抵抗, 演出系列情节,但情节不是目的,目的是因果报应。
因此,在中国,传统小说只有模拟“史”,追求 “史”的真趣才有价值;在西方则必须靠近“哲”, 追随“哲”,获得哲学意味才能受人敬仰。
(2)“事与理”、“文与事”——中 西小说获取独立品格的理论依据。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人物比较
• 《西厢记》 红娘 红娘本丌是一个好管天下 姻缘的“多事”人,她所 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 旁观者变为“热心人”, 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 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 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 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 家儿性命也?”(《西厢记》 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丌满 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 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丌 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 做了远水遥岑。”(《西厢 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 认为小姐不张生郎才女貌, 是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 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 1、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 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 不情感。 • 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 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 • 3、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不 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 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不人物形象 也没有多少关系。
结局比较
• 《西厢记》 古代 任何人的婚姻都要 经媒婆的“手续”, 没有“媒妁之言” 的婚姻,是不被家 庭和社会承认的。 在红娘无私的竭尽 心力的帮助下,老 夫人终于让步,崔、 张这对情人终成眷 属。
结局比较
《简爱》 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 还収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表 哥请求简嫁给他并呾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并 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原因分析:
•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
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 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闪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 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西方文化,对比,其他论文文档]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小说的比较,西方文化,对比,其他论文文档]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三皇五帝的故事,西方的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北欧神话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

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

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

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

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

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

“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

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佳作小说比较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论是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外小说的不同中外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风格、思想倾向、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文学中的小说,常常围绕着爱情、家庭、历史等主题展开。

而西方文学中的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社会现实的揭示等方面。

这种差异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文学中,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主题和内容。

而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

因此,中外小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二、中国小说经典——《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的小说。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主角,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和一段人生的起伏。

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刻画,展现了一个缀满荒诞的超脱人世的书局,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描写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户人家的生活、情感和社会关系。

小说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手法、独特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都使得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西方小说经典——《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

它是一部以真挚人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感情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一段充满戏剧性的情感经历,也以达到了对尊严和自由的求索。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英国文学史上还是西方文学史上都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不仅表现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地区的特定社会风貌,还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由、尊严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争取。

因此,它已经渐渐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杰出文学作品。

中外小说比较

中外小说比较

《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 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 王士祯《渔洋山人精华录》
西方小说的创作动机:
“心灵的诗歌与现状的非诗”之间的矛盾 。------黑格尔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小说是作者探索在这个 成为陷阱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是什么?小说是在上帝离开了他 的宝座不再统治这个世界的时候,人开始探索不确定的真理的 时候出现的。也包括在意识流中追寻自己发现自己。”
西方小说更注重描写以个体为本 位的、独具个性的“孤独”的主人公 形象。
《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 《西游记》取经队伍里的师徒四人 《儒林外史》的儒生百相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
在注重以群体为本位的中国 文化体系中,个体的人“只有在 其他个人的整体背景之下,这个 人才是完整意义的个体。”
——斯蒂芬· 茨威格《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人性人欲的解放的要求,到发财享乐、幸 福在人间的追求;对社会人生的孜孜不倦的探 索,对人类存在的苦苦深沉的思索。
人道主义----西方近代文学的主题
西方现当代小说的主题为:
其一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主题;具体内容为反对 帝国主义战争,呼吁人类和平及经济建设歌颂英 雄,同时也注重探索人性。 其二是反传统的个性主义主题;具体内容为关 怀的主题。表现局外人、流亡者,反英雄、反社 会,表现人的孤独、失落、人生的荒谬与虚无。 这两大主题还可以殊途同归为一大主题,即对 人的终极关怀。
莫泊桑在他的名著《俊友》中曾成 功地运用重复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会计 师的肖像。 会计师是个矮个子,圆滚滚的。他 的脑袋像一个圆球,这球镶在另一个 被两腿托起的大圆球上,两条腿非常 之短,也像一对圆球。 由于莫泊桑在“圆球”上不断重复, 会计师肥胖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中西小说比较2

中西小说比较2
的性格塑造。 西方早期小说作品,大多不注重人物的性格塑造。 《十日谈》中的人物就难与中国古代小说中性格鲜明 的人物相比。既便到了19世纪霍夫曼、爱伦·坡时也大 都以故事情节取胜,人物性格刻画成就也不突出。 这与西方小说是由史诗和骑士传奇、 这与西方小说是由史诗和骑士传奇、英雄传奇孕育 发展而来有关。 发展而来有关。因为史诗内容宏大,多半重视情节叙 述。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二)
1.人物形象比较(肖像描写、性格塑造、 人物形象比较(肖像描写、性格塑造、 人物形象比较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2.情节结构比较 情节结构比较 3.环境描写比较 环境描写比较
中西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1.中西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 1.中西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 中西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 重情节构造
中西小说人物肖像描写的比较
1.中国小说从始至终都非常注重肖像描写, 1.中国小说从始至终都非常注重肖像描写,从 中国小说从始至终都非常注重肖像描写 白描手法。 古代到现代多用传统的白描手法 古代到现代多用传统的白描手法。 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肖像描写,简洁明了、 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肖像描写,简洁明了、 干脆利落,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外貌服饰。 干脆利落,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外貌服饰。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 如奔马。 如奔马。”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 多使用行为动作描写 通过动作细节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 动作细节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 通过动作细节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整体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整体比较)
者, 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 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结尾:“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 娃封汪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 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婚姻皆甲门,内外隆 胜,莫之与京。”
中国小说往往特别注重结尾。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儒林外 史》,其结尾都是诗词,并且很有深意。
西方小说则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线,在时 序上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的特点。西 方小说往往不以讲述故事见长,而以是以 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与自然风景描写为主, 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
如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 十回”的框架,并且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如“红楼二 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刘姥 姥进大观园”,往往被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
第五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 究
赛珍珠的中英小说比较论
英国小说爱益于法国、俄国、西班牙及其他一些 国家,但早期中国小说既未受益于这些国家,也 未对它们的小说有所影响。我记得一些假托的东 方作品,诸如歌尔德密斯的《世界公民》,以及 约翰逊的《阿比西利亚国拉塞拉斯王子传》,然 而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的只是时代的流行想象,而 非内在本质上的真正智慧,因为作者缺乏真正的 认识。中国小说自身成长、壮大,具有了生命, 只是到最近几年才受到别国文明的重大影响,这 几年中,西方的影响已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日常生 活的方方面面。(〈东方、西方及其小说〉)
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 由受难与复活再到最后的审判,说明了世 界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所以西方小说结 构更加复杂、多条线索同时发展。
西方小说也与西方人类精神历史的过去 (原罪)、现在(忏悔)和未来(复活) 的直线时间观念有关。所以在结构上,心 理时间往往代替自然时间,往往以人物的 意识之流动为主线进行故事的讲述。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现代: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 童庆炳的三分法: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2.文学体裁研究 划分标准:手法、题材、效果、形象… 缺类研究:悲剧、长篇史诗 3.文类理论批评 考察文类的美学问题 张静二:《诗学》与《文心雕龙》比较
4.文类实用批评 给作品以归类 辨识文类以了解作品 5.文类风格批评 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与郁达夫《沉沦》 关系: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 相同:作品主人公均为忧郁症患者,都与作 者的个人经历有关。 相异(风格) :精致优美和疏朗真切

塞万提斯、弥尔顿、德莱登等都把抒情诗和 史诗、剧体诗相提并论, 巴脱把抒情诗纳入摹仿体系。


歌德认为“真正的文学形态有三类”:抒情 诗,英雄史诗和剧体诗。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三分法已成定局。 对于抒情诗、史诗、戏剧这三种文类的承继顺 序,施莱格尔和黑格尔都认为是“英雄史诗-抒 情诗-戏剧”;而谢林却认为是“抒情诗-英雄 史诗-戏剧”。 现代的西方文类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 取代了“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西方较少浪漫主义 《十日谈》《伊勒的维纳斯像》《驿站长》 后来多反映女性悲惨的命运。
三、类型和结构
1.类型轨迹 中:轨迹明显 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 明拟话本———清代文言小说 西:不明显。
2. 结构 西方:文艺复兴后明显的类型结构 《十日谈》框型结构; 依附型:如《堂吉诃德》等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是以不同 的媒介、对象、方式来作区别文类的 标准。
“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 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 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 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识长期主 导着西方文论,而他们诗学中对抒情诗的缺 省,也同样左右了西方文类理论忽视抒情诗 的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把抒情诗作为一大 文类的是意大利的明屠尔诺 。

中英文小说对比

中英文小说对比

中英文小说对比
中英文小说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它们在语言、文化、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各种不同。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 语言风格:中英文小说的语言风格迥异,中文小说通常追求清新淡雅的文学风格,强调形散神聚的意境。

英文小说则更为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用词更为直接、简洁。

2. 叙述方式:中文小说常见的叙述方式有记叙、抒情、议论等,注重境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而英文小说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通常采用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以制造悬念和紧张感。

3. 文化背景:中英文小说的创作背景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作品中常有诗词歌赋的引用和历史人物的出场,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而英国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也受到来自古典和中世纪文化影响。

4. 文学风格:中英文小说的文学风格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小说重情感抒发和意境展现,如《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曹雪芹尊重传统、强调审美的价值观念。

英文小说则注重故事情节和紧张悬疑,如《大
卫·科波菲尔》和《英国病人》等作品,强调艺术和现实主义的风格。

总之,中英文小说在语言、文化、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中英文小说之间的交流和比较,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下的文学形式和思想,提高对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三)中国历史小说中心主题是历史,有补 正史之阙和向民间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西 方小说则主要将历史作为一个载体,情节和 主题的中心不在历史上。
(四)中西的人情类小说以人为中心,着重 探讨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并通过描写这些关系,深刻揭露人性中的 丑恶,赞扬人性中的美德。
(五)讽刺类小说将现实生活变形、异化后 呈现出来,美与丑失去了明确的界限,混融 于一体。
16
(一)中国小说结构上形成了章回式, 情节设置上习惯单线叙事,整体上小说 情节倾向于线性式推进,而西方小说情 节复杂,多线交织,倾向于整一化表现
17
中国:情节简单、线索清晰
18
西方:情节复杂、多线交织
西方小说往往喜欢将 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思想。如《悲 惨世界》,故事的主 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 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带出了芳汀、 珂赛特、马吕斯等人 的故事,线索极其复 杂。
19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不仅将情节故到 首位,而且强调说:“悲剧是对一个 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 模仿……一个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 段和结尾组成。
西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严格的整体框 架,情节在这个框架下逐渐展开,并 保持着连贯性和前后的关联性。
20
21
中国:擅长讲故事、连贯性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常是大 故事中有独立完整的小故事 ,小故事之间环环相扣,合 起来构成一个大故事。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 、“宋十回”的框架,并且 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 书名,独立成书的。
中国小说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神魔类 、传奇类、历史类、人情类、讽刺类。依照 这五大类型,可对中西小说的主题进行对比 研究。
(一)中西方的神魔小说都以神话为源头, 在神话背后都蕴合着极深刻的现实内容。中 国在整体上表现出喜剧性的特色,西方则在 整体上表现出悲剧性色彩。
(二)中国的传奇小说以唐传奇为代表,西 方则是一些探险题材的小说。唐传奇与探险 类小说在情节上都较神魔类小说更具现实意
叙述,一般不按故事情节的发生、
发展、高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
绪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题和
人物塑造的需要,颠倒自然顺序,
或以事件结尾为开头,或以中间
部分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尾,
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最吸引人
的情节。莫泊桑短篇《项链》,
乔伊斯长篇《尤利西斯》等
24
美国汉学家罗浦洛就曾批评《水浒传》的 情节 “108位英雄好汉在一系列乱糟糟的 互不相干的故事情节中上了梁山。”哥伦 比亚大学的夏志请教授齐论文中也指出: “《金瓶梅》的写作技巧极为拙劣。”
3
起源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 因不同人对小 说概念和渊源的理解差异,以致自古至今, 众说纷纭。 其中代表性的学说之一:稗官说 《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 造也。” 中国小说:形式短小的锁语。
4
5
6
代表观点之三:源于史传说。 明代陈言在《颍水遗编·说史中》极为简 明地论述了正史——史传——小说的源流 关系:“正史之流而为杂史也,杂史之流 而为类书、为小说、为家传也。”
9
代表观点之二:古希腊的纸草文献小说 中国的蹇昌槐教授在希腊的历史著作《希 腊波斯战争史》中找到了西方原始小说的 文本,如《坎道列斯王后》、《居鲁士传 奇》,并认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纸 草文献小说是西方小说乃至世界小说的起 源。”
10
11
12
二、中西小说形成过程
13
14
三、中西小说的主题
各有优势:单个单元的突出会使人专注于 具体的、单独的情节,而淡化了整体性的 印象;而整体性、多线条的情节结构也容 易使小说出现不连贯的倾向,从而有损于 单个情节的完整欣赏。
25
五、中西小说人物塑造之比较
26
中国:擅长对白
27
《儒林外史》片段
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 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 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 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 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 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 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 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 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 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 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7
(二)西方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出处
Novel:长篇小说['nɔvəl] Fiction:指虚构的事,后用来指代小说 Story:故事、小说 Roman:传奇、小说 [rəu'mɑ:ŋ] Roman一词出自法语romance,原指中世纪 的骑士传奇,它说明了欧洲小说的源头。
8
起源 关于西方小说的起源也是诸说纷纭。 代表观点之一:希伯莱古代小说 中国学者周而锟认为世界文学中希伯莱最先产 生小说体裁作品,因为早在公元前4世纪,西 亚的希伯莱文人在国家破亡、沦为“巴比伦之 囚”以后,为了抒发亡国遗恨,便创作了一批 古代小说,如《路德记》,《以斯贴记》, 《约拿书》等,认为这些是西方小说的创始之 作。
28
西方:擅长内心独白、心里刻画
如陀斯妥也夫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 托尔斯泰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等浪漫主义小说 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表达的。
中西小说比较
1
Contents
2
一、中西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一)中国小说的出处和起源
出处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 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靠修饰琐屑浅薄的 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 得远了。) 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 “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 本来含义。
22
《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 如“红楼二尤”、“小红 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被 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
有的长篇其实就是短篇的 集合,如《聊斋志异》等 ,则更是如此,即每一篇 小说都是独立的,但合起 来却是一个整体。
23
西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识流、多种叙述方式交

受史诗和戏剧影响,西方小说往
往在时序上有倒叙、插叙和交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