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ppt课件
04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易错点解析
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总结词
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常常会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详细描述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学生没有遵循这个顺序,就会得到错 误的结果。例如,计算表达式3+4×5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即4×5=20,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即 3+20=23。如果先进行加法运算,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2 × 4 = 14
应用
将一个数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分别与括 号内的每个数相乘,再将结果相加。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4) = 24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涉及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和优惠、计算投 资回报、解决物理和工程问题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
02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
a × (b + c) = a × b + a × c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
总结词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可以帮助理解面积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个形状的面积之和 或差。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边长都是5厘米,宽和另一个 边长都是3厘米,那么面积之和为5 * 3 + 5 * 3 = 30平 方厘米。如果需要计算面积之差,可以使用乘减法:5 * 3 - 5 * 3 = 0平方厘米。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
乘加乘减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乘加乘减是指在四则运算中,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运算。
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需求。
2. 新课讲解: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讲解。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乘加乘减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d.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乘加乘减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的教学PPT。
2. 练习题库: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素材:收集与乘加乘减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课堂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3-4课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
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乘加乘减
旋转木马里共有 多少人?
3+3+3+3-1=11 3×4-1=11
旋转木马里共有 多少人?
乘加 3+3+3+2=11 3×3+2=11
乘减 3+3+3+3-1=11 3×4-1=11
问题:同一个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你能读 懂这些算式的意思吗?
旋转木马里共有 多少人?
先算乘再 算加、减
3×3+2=11 问题:怎样算出11这个得数的呢? 9 3×4-1=11 问题2:结合图讲讲为什么要先算3×3。 12
巩固练习
4×3+4= 16
12
2×3-3= 3
6
乘加: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4-4 = 12
16
5×3+2= 17
15
乘减: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1、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P58做一做)
3
3
5
4
- +
2
1
13
13
4、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P59第4题)
5 5
Hale Waihona Puke 5 4- +1 4
24 24
复习旧知
看图列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3×3=9
乘法算式:2×4=8
乘法算式:5×4=20
3 × 4 2×4 5×5 4×5 2 × 2 1×5 2×3 3×3 4×4 5×2
算对了并 说出口诀, 就摘下来。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旋转木马一共有多 少人?teamwork
旋转木马里共有 多少人?
3+3+3+2=11 3×3+2=11
3×3+2=
11
乘加: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4–1=
11
乘减: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乘法和加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运算方法。
2.加法的运算方法。
3.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乘法和加法的结合运算。
2.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黑板、白板。
2.教学PPT。
3.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乘法和加法的定义。
解释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方法。
2.举例说明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比如:2 + 2 + 2 = 6,也可以表示为 3 × 2 = 6。
3.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乘法运算的用途。
比如:购物计算总价、计算面积等等。
Step 2: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乘法表。
2.让学生观察乘法表的规律,例如每一行的数都比上一行的数多一个。
3.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规律填写乘法表的空白部分。
4.解释乘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a × c。
5.给学生出乘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3:学习加法的运算方法1.带领学生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解释加法的运算规则。
比如:a + b = b + a,(a + b) + c = a +(b + c)。
3.给学生出加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Step 4: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1.给学生出一些运用乘法和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1.再次给学生出一些乘法和加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加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乘法这节课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根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情况列出算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1)3×3+2=11;(2)4×3-1=11这两个算式。
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生1:我看见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只有两个玉米,所以我用第一个算式。
生2:我看见小熊拿走了一个,如果不拿走这一个,那么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所以原来有4×3个玉米,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所以我认为是第二个算式。
我接着问:你觉得哪个算式好一些?为什么?生:我觉得第二个好一些!因为小熊拿了一个所以减一个,与图意相符合。
生:我觉得这两个算式都可以。
师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肯定。
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图上的玉米总数?这时有一部分学生才想到:3332=11这一算式。
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前面两个算式比第三个算式怎么样?生:简便!。
对只要简便就是好的方法,所以我同意这两种算式都是很简便的。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
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
生: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师出示算式124×3,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受到前面的影响(依次计算)。
师问:乘3,谁乘3?是124的和乘3还是4乘3?学生这时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究竟是谁来乘3?。
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识:是4乘3,那么12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题应该怎样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原则。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事情是要讲究优先的:比如:残疾人坐车优先、军人看病优先等待。
乘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特殊人一样,在计算的时候都应该优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多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通用6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的: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熊都夸奖你们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
(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乘加乘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乘加乘减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进行实物演示。
3. 练习与交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分享。
4. 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价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乘加乘减的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乘加乘减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2. 数学游戏:设计乘加乘减相关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家庭作业:布置有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2. 教具: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加乘减。
3.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例子
9 × (4 - 2) + 3 = 9 × 2 + 3 = 18 + 3 = 21 所以,结果为21
例子
例4
计算以下表达式:(8 - 3) × (6 - 2) 解法:同样,先进行括号内的减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所以 (8 - 3) × (6 - 2) = (5 × )4 = (20) = 20 结果是20
乘加乘减混 合运算
-
运算法则
目录
例子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是掌握了加 减乘除概念后自然而然需要掌握的一种运算
x
以下我们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则和例子
1
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
乘法和加法的优先级比减法 高
即,如果有加法和乘法同时存在,那么先进 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如果有括号, 那么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运算法则
r
xxxxx
运算法则
例如:5 × (2 + 3) + 2 = 25 + 2 = 27
以上就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本运 算法则。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还需要 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如 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欢迎随时提 问
2
例子
例子
让我们通过一些 例子来进一步理 解乘加乘减混合
运算
例子
例1
计算以下表达式:9 × (4 + 5) + 3
解法:根据运算法则,先进行括号内的加法 运算,再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所以 9 × (4 + 5) + 3 = 9 × 9 + 3 = 81 + 3 = 84
《乘加 乘减》教案(三篇)
《乘加乘减》教案(三篇)《乘加乘减》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
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
看他们干得多起劲。
(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三、拓展运用: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乘加乘减》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乘加乘减课件
02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乘数的概念
乘数
在乘法运算中,被乘数是未知数 ,乘数是已知数。
乘数的定义
乘数是指被乘数前面的因子,即被 乘数的系数。
乘数的性质
乘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或负 数,其绝对值等于被乘数的倍数。
加数与减数的概念
01
02
03
加数
在加法运算中,加数是使 总和增加的数。
减数
在减法运算中,减数是使 总和减少的数。
复杂算式的分解与计算
02
讲解如何将复杂的乘加乘减算式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并逐一计
算。
抽象思维的培养
03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方式理解抽象的乘加乘减概念。
下一步学习计划
乘除法的进一步学习
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强化练习和复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06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回顾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
回顾什么是乘加乘减,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强调先做乘法,再执行加法或减法。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解释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疑难问题解析
常见错误分析
01
列举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容易犯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乘加乘减课件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 乘加乘减的实例解析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乘减的定义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方法,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组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乘加乘减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加乘减的概念解释乘加乘减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
2.2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明确先乘后加(减)的规则。
2.3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授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乘加乘减的概念,示范乘加乘减的运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5.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乘加乘减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
6.2 终结性评价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乘加乘减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提供系统的乘加乘减学习内容。
7.2 多媒体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像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7.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玩具、水果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课后作业布置难易适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乘加乘减的知识。
8.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通过亲子活动,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1、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
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数学文化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数学文化数学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乘加乘减运算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是指在一个数学表达式中,乘法和除法的运算优先于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这种运算顺序的确定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更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精髓。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确立离不开历史的积累和数学家们的智慧。
在古代,人们对数学的认识还相对简单,只有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随着数学的发展,乘法和除法的概念逐渐被引入,为了使运算结果更加准确,人们开始研究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运算顺序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更是为了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运用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更加简洁、高效,体现了数学的美感和智慧。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离不开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运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被用来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进而揭示物理规律。
在经济学中,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被用来计算成本和利润,指导企业决策。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乘加乘减运算顺序,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候会出现复杂的数学表达式,需要根据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基本规则,遵循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学生还应该能够灵活应用乘加乘减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是数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数学的智慧和美感。
乘加乘减运算顺序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5篇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5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乘法这节课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根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情况列出算式。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可以列(1)3某3+2=11;(2)4某3-1=11这两个算式。
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生1:我看见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只有两个玉米,所以我用第一个算式。
生2:我看见小熊拿走了一个,如果不拿走这一个,那么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所以原来有4某3个玉米,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所以我认为是第二个算式。
我接着问:你觉得哪个算式好一些?为什么?生:我觉得第二个好一些!因为小熊拿了一个所以减一个,与图意相符合。
生:我觉得这两个算式都可以。
师对同学们的意见进行肯定。
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图上的玉米总数?这时有一部分学生才想到:3332=11这一算式。
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前面两个算式比第三个算式怎么样?生:简便!。
对只要简便就是好的方法,所以我同意这两种算式都是很简便的。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
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
生: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师出示算式124某3,这个算式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都受到前面的影响(依次计算)。
师问:乘3,谁乘3?是124的'和乘3还是4乘3?学生这时有意识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究竟是谁来乘3?。
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识:是4乘3,那么12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题应该怎样算?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原则。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事情是要讲究优先的:比如:残疾人坐车优先、军人看病优先等待。
乘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特殊人一样,在计算的时候都应该优先。
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乘加乘减PPT课件
总结词
乘法分配律是乘加乘减运算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它表示一个 数与另外两个数的和或差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 相乘后再求和或求差。
详细描述
乘法分配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 × (b + c) = a × b + a × c 或 a × (b - c) = a × b - a × c。这个规则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 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简化计算过程。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后加或减, 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避免出现运算错误。
学生的收获与感想
学生掌握了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 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乘加乘减的运 算。
学生学会了将乘加乘减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 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避免了 运算错误。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不断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乘加乘减,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教师能够继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中的其他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本节课的重点回顾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通过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
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 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掌握乘加 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加乘减
备课人:主讲人:第二单元第8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22-23页。
教学目标:
1、会计算乘加、乘减问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重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难点: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导入新课
1×6= 5×3= 3×2= 5×4=
2×5= 3×4= 3×1= 0×7=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自由观察,询问学生你能发现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
(一)教学红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图片:前3行,每行5个;第4行2个,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
2、出示自学指导问题:
(1)有几种计算方法?
(2)每种计算方法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3)有乘法、加法(减法)时,先算什么那?
3、学生自学带着问题去探究。
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简单交流解决自学指导问题,学生尝试表达,教师小结:(1)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方法.(2)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
(二)自学绿点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学生尝试解决,在课本上列出算式。
5、出示尝试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5+4= 3×4+1= 4×4-2=
4×5+3= 2×5-3= 4×3-2=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
1、更正
2、讨论:(1)遇到乘加、乘减这种混合运算时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3、总结:乘法是比加、减法高一级的运算,再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
当堂完成课后自主练习4/5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