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23~25页。【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德育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上课时间]
师: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采摘番茄。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1)
图1
预设1:60只篮子够吗?
预设2:还剩几只篮子?
师:第一个问题你想到什么?
预设1:18×3=54,54比60小,够。
预设2:把18想成20,20×3=60,把18估大了,所以够。
师:不是题目让你估你才估,遇到不好算的主动想到估一估,看能不能更方便地解决问题。这个同学就主动想到估一估,了不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的,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
二、合作探索
(一)解决红点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师:想一想,还剩的只数怎么求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总只数知道吗?已分的只数呢?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理清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分步解答。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师:给大家讲讲,18×3求的什么,60-54求的什么?
让学生充分讲解算式的含义,给学生时间理解。
3.列综合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是分步解答的,这道题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师:为什么要用60-18×3?(板书:60-18×3)
4.尝试计算。
师:这个综合算式你会算吗?试一试,做在纸上。
预设:(图2)
图2
师:同一个算式,都是60-18×3,出现了两种结果。先算60-18有道理还是先算18×3有道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运算的顺序深入的思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算理,使学生自主建构对混合运算顺序(乘加)的初步理解。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5.脱式计算。
师:大家看,这个题我们要先求已分的只数,所以我们要先算18×3等于54。(课件展示见图3)
一共有
家
师:再求还剩的只数,就是再算60-54等于6。(课件展示见图4)
一共有
家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等号,还可以这样脱式计算。(课件展示见图5)
一共有
家
师:脱式计算和以前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解决绿点问题
1.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是坐车来采摘番茄的。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再像这样脱式计算解答出来。
全班交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观察发现。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像这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都是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探究环节的最后,教师及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乘加和乘减的两级运算,找出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的共同点,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自主练习
1.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68-12×3 15+2×17
2.解决问题。
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摘棉花。李老师摘了18千克。平均每个小组摘了20千克。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交流: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怎么求呢?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所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教师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探究学习的带来的乐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六、作业布置
1、前面一辆大巴车共有48人,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上有26人,
问: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自主练习第1、2题,同桌先互相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总会遇到算一算,比一比,或者发现规律这样的题目,每次遇到这些题目,我总是很头痛。学生表述不是不完整,就是说话结结巴巴,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听的老师心都跟着揪起来。每次到最后就是老师很没有耐心的公布“最佳答案”。在教学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时就让学生说,共同评点,有觉得不完整,不准确的可以补充和改正,遇到不明白的自己提问,互相帮助解答。出示题目:300+60×4,300-60×4,有学生发表自己的答案第一道算是的得数多一些,很快又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人又说一个加,一个减,没人说话,老师很快皱起眉头看着那孩子,没听明白的孩子也跟着皱起眉头看着他,那孩子跟着补充“后面60×4结果都是一样的”,另外一人跟着补充道“300加60×4,越加越大,300减60×4越减越小”,这时总结了“谁完整的说一说”,一切就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之中老师不需要再纠结,需要做的仅仅是看看每个孩子有没有认真听。老师需要做的仅仅是提供
给学生一个相互讨论、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