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存亡关头,部分中国人便由此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的全方位变化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人从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的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顽固派和洋务派。
顽固派认为应该沿用旧的封建制度进行统治,仍旧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洋务派认为利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创办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
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开办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
洋务运动是清朝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中国人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盛起来,清政府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
一些仁人志士不断探究其失败原因,寻找救国的方案。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得历程论述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得过程纵观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得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残酷得现实促使中国人民开始开眼瞧世界,步入向西方学习得历史进程。
这一时期,不同阶层得中国人以不同得方式寻求着拯救中国命运得出路,路程之艰辛、历程之坎坷,决不就是我们坐在课堂上所能想象得。
中国得近代史,就其主流与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得仁人志士与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与实现中华民族得伟大复兴与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得历史。
而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近代化得这一段历史又就是中国逐步向西方学习得一段历史。
首先,我们来瞧三个人物。
第一,魏源。
鸦片战争像晴天霹雳,惊醒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得迷梦。
受到战败得强烈刺激,中国官吏与知识分子中得少数爱国、开明得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到道路与御敌得方法。
其中,魏源就就是其中得代表。
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中不仅包括世界各国得历史、地理,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得《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得《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得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得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得新风。
(部分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38)第二,康有为。
康有为就是变法第一人,就是维新变法得首要领导人。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为变法创造理论基础。
1895年,她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众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未得上达。
当年5月底,她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得赞许。
7月,她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先后著书《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
都就是披着孔儒得外衣来提倡平等民主等。
她在维新变法中提出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
提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过会之故。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近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深受西方的影响,这一历程是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
从最初的闭关自守到逐渐开放,从最初单纯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逐渐吸收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中国走了一条不易但是必要的道路。
在政治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切从经济建设出发”的口号,这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逐步从以前的“自力更生”思想走向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
1980年代初期,中国在城市和乡村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体经济逐渐向家庭经济倾斜,这一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而在政治方面,邓小平也开始了一系列大胆的调整和改革,如改革选举制度、实行三步走的改革战略、开展对台对外经济合作等。
这些改革对中国在政治上寻求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在于吸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这与吸收和应用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密切相关。
中国在工业、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快速发展,并在国际贸易中做出重要贡献。
从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中国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打破了以往“闭关锁国”的局面。
这一过程对于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方面,中国向西方亦有深入的学习和吸收。
具体而言,是中国的文化艺术教育与西方科学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如今,在中国,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在音乐、电影、时尚、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
可以说,这些新的文化元素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活力与创新,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国际目光中的亮点。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主要表现为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与此同时,也表明了中西方文化互动、合作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和受压迫的局势,我们的先辈开启了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因此,中国的近代史,不仅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批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中苏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辈们开始注目世界。
被称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和钦差大臣时引进船炮,增强我国军事力量。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以富国强兵。
虽然他们只是强调了在物质方面学习西方,其目的只在于“制夷”,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地位,但这使得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局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为领袖,建立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要通过这一方案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土地平分、“通天下皆一式”等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方案最终无法实施,虽然天京变乱后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但它没能反映农民阶级的需求,缺乏社会实践和经济、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广大太平军的拥护,太平天国运动仍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危机上出现了分歧,形成顽固派和洋务派。
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实践,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他们企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人从那些方面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其结果如何
近代以来中国人从那些方面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其结果如何1.地主阶级代表事件:新思想萌发(林则徐创办的外文图书馆,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所组成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了了一批军工业民用及三支水师,且派遣留学生赴外国学习)2.农民阶级代表事件: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主张学习数学,科学.效仿外国先进的整体,来寻求富强的道路)3.资本主义代表事件: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尽兴的百日维新,通过103天短暂的变法,在中国推行君主共和的制度,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突破)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三名主义的提出)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俩次伟大转折性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第二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八十年光辉历程中,经历了以1935年遵义会议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两次伟大转折。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器物层次。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这一时期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上,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
甲午战争的失败,有力地证明了仅仅是兴办实业,并不能得以自强。
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的强大,只是经济、技术的原因,中国与西方相比,也只是诸般杂艺的落后,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问、制度、文章则出于万国之上。
这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也对学习西方什么的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
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反映新阶级意志的政治思潮也应运而生。
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
他们比较多地接触了资本主义世界,因而批判洋务派只学西方“皮毛”而不袭其体,力主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来改观中国面貌:a.他们继承了先驱者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出抵御外侮、捍卫主权的强烈愿望。
b.要求发展发展工商业,以此作为谋求富国之路。
郑观应提出“商战”,“论商务之原,以制造为急,而制造之法,以机器为先”。
他抨击清政府“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要求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与西方进行竞争。
c.主张革新政治。
他们认为中国政敝不可收拾,是上下不通的制度造成的,而西方诸国小而强,就在于有议会为国本,因此学习西方应以此为首位,实行君主立宪,君民共主。
这种思想冲击了封建专政的传统观念,涉及中国政体的变更,成为学习西方的突破点。
d.主张文教改革,发展近代文化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他们批评洋务派只注意学习西方技术,不重视人才培养,以至“有器无人”,未能真正学到西方之长。
与前人比较,早期维新思想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一步触及了西学,但是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和洋务派划清界限,且一般都以洋务派为靠山,尤其是“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与洋务派如出一辙。
第二阶段:制度层次随着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篇章。
为了拯救这样的局面,矢志救国的先烈们总是不断尝试,一段艰苦的向西方学习的复兴中华之路由此开启。
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洋务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引领了洋务运动。
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主要旗帜,洋务运动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培养了一大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政治近代化却未得到发展。
第二阶段——制度层次,辛亥革命,维新变法。
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将科技文化学习和变革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得近代化进程迈进一大步。
先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其次在政治的近代化也有了突破。
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而立宪派引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然而新政策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其推行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同时,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致使其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宣传的设立议会,建立君主立宪制等核心制度,加上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手中,最终也没能避免失败。
下层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利的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征程。
然而并没有发动广大的劳动群众,帝国主义的阻挠下,再加上资产阶级本身原因,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其成果最终为袁世凯所窃取。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西方文化大量流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
第三阶段——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三部曲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中国人。
从此,中国人开始从闭关沉睡中醒来,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
中国近代向西方的学习是不断深入的,大体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一)器物阶段:1840年—— 1894年(二)制度阶段:1894年—— 1915年(三)思想阶段:1915年—— 1921年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器物的时期。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外国洋枪利炮下,中国铁骑利箭不堪一击。
以林则徐、魏源、严复为代表的一群地主阶级的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来了中国军备落后、器物不及。
他们明白,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是应该开眼看世界,先西方学习。
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林则徐主持编辑了《四洲志》,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达尔文的学说也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被介绍到了中国。
中国死气沉沉的思想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正式开始,而它的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持续了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这些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这些向西方学习的产物在中国落下脚来,而近代的轻工业也开始起步了。
反观这一段历史,近代中国人在器物方面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这种探索对当时的中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它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工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未来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都在它的催化下产生。
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认识水平的限制,无论是新思潮的推动者还是洋务派的支持者,他们都没有发现深层次的原因,他们也不可能去摧毁自己生存的土壤——封建制度,因此,这种探索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在更高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无论是维新派还是改革派都热衷于西学,学习西方,以期中国富强。
近代以来中国自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过程及结果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
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论文——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学号:K11014109年级:2010级院系:法学院专业:法学目录摘要 (3)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 (4)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4)《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 (4)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5)辛亥革命——孙中山 (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国共产党 (6)结语 (6)参考资料 (7)摘要: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此,中华民族的史书上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篇章。
然而,矢志救国的先烈们总是不断尝试,向欧美学习,向日本学习,向苏俄学习,一段跨越百年的向西方学习以期复兴中华之路的历史在那充满屈辱的岁月里给处于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断带来希望和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The western powers in 1840 with its sturdy boats and sharp guns opened the door of this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who has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from then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arts a deep and eternal humiliation chapter. However, the martyrs with a commitment to save the nation always continue to try, to Europe and learning, to Japan to learn, to learn Russian, a one hundred years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history in order to revive nation brought hopes and dreams to the Chinese people's who is frightful calamities in the years that full of humiliation, encouraging the generations of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ese nation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关键词: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In Body West Use,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the Revolution of 1911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new-d emocraticrevolution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经济总量,数百万军队,自称“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期末论文——中国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验及其启示**:**学号:K11014109年级:2010级院系:法学院专业:法学目录摘要 (3)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 (4)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4)《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 (4)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5)辛亥革命——孙中山 (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 (5)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中国共产党 (6)结语 (6)参考资料 (7)摘要: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此,中华民族的史书上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篇章。
然而,矢志救国的先烈们总是不断尝试,向欧美学习,向日本学习,向苏俄学习,一段跨越百年的向西方学习以期复兴中华之路的历史在那充满屈辱的岁月里给处于深重灾难中的中国人民不断带来希望和梦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The western powers in 1840 with its sturdy boats and sharp guns opened the door of this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who has thousands of years history, from then 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arts a deep and eternal humiliation chapter. However, the martyrs with a commitment to save the nation always continue to try, to Europe and learning, to Japan to learn, to learn Russian, a one hundred years of learning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history in order to revive nation brought hopes and dreams to the Chinese people's who is frightful calamities in the years that full of humiliation, encouraging the generations of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Chinese nation constantly strive to become stronger!关键词: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In Body West Use,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the Revolution of 1911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new-d emocraticrevolution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经济总量,数百万军队,自称“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综述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综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______ 李世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作为一个中国人当说起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明时,都是挺胸抬头,极为自豪的。
但当说起近代史时,我却是极为沉重的,因为在我看来近代史是用鲜血写成的,那一张张写着近代史的纸张都浸透了鲜血。
无论是战争,政治还是在学习西方上。
中国学习西方可以分为5个阶段:一,新思想的萌发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后,惊醒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也惊醒了中国官吏与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
代表人物有“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他们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的先驱。
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船。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开创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新风,同时为以后的洋务运动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份成员如奕訢,曾国番,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提出了“中体西用”,“自强”,“求富”的主张。
但洋务派招到以倭仁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保守派认为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是“奇技淫巧”,不能学习。
虽然洋务派并不是要是中国朝资本化发展,但确实是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一步。
三,戊戌变法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人器物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习隐藏在强大器物背后的政治制度。
于是便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他们提出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以政治民主化推进经济近代化。
1895年的“公车上书”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行程已从思想层次推进到政治层次。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为了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和受压迫的局势,我们的先辈开启了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
因此,中国的近代史,不仅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我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真理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批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中苏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辈们开始注目世界。
被称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担任湖广总督和钦差大臣时引进船炮,增强我国军事力量。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以富国强兵。
虽然他们只是强调了在物质方面学习西方,其目的只在于“制夷”,建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地位,但这使得中国打破了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局面,迈出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以洪秀全为领袖,建立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要通过这一方案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土地平分、“通天下皆一式”等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方案最终无法实施,虽然天京变乱后颁布的《资政新篇》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但它没能反映农民阶级的需求,缺乏社会实践和经济、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广大太平军的拥护,太平天国运动仍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危机上出现了分歧,形成顽固派和洋务派。
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实践,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他们企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依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及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及启示摘要: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的血泪史,又是一部无数爱国人士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探索是曲折的,而每次提出的口号最能体现向西方学习的色彩,因此我将以历次学习口号或指导思想为主线,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探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总结历史给予的启示,从中窥探改造社会隐隐之规律,由古及今可得那些借鉴。
关键词:中体西用君主立宪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的失败无疑使中国官僚的天朝上国的心态受到打击,在此刺激下一些开明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开始主动了解西方,关注国际形势,寻求救国之路御敌之术。
在这些人中林则徐被称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魏源更是在《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念开始在这一群体中动摇了,对西方开始调整心态以应对危机。
但此时虽然社会矛盾出现变化,但民族矛盾还不是主要矛盾,危机也没达到足以动摇清朝统治的地步,所以这些观点没能引起当朝的重视,更不用说获得社会广泛的响应了。
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清朝面临巨大的统治危机,此时封建统治阶级部分成员为挽救清政府危机主动高姿态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洋务运动。
洋务派以求强求富为目标,继承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在“中体西用”指导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兴办近代工厂,建新式海陆军,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际行动大规模学习西方,在甲午战争前如火如荼的形势使人幻想“同治中兴”盛世到来,但甲午一战却又给国人当头一喝,洋务运动失败了。
寻找它失败的根源或可以给我们以历史启示。
首先地主阶级领导的运动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为指导,企图实现富强,违背了“现代化的本质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的规律,最终只能导致“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匹配”。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无数革命先烈向不同的国家学习着不同的方法来拯救中国,那么他们救亡图存的愿望能否实现?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哪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与反思,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不忘国耻,牢记荣辱,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梦”。
一、地主阶级的努力——洋务运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占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经济总量,拥有数百万军队,沉迷在“天朝上国”迷梦中不能自拔的大清王朝被英国一支仅有数千人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最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从此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进程。
此后,西方列强相继而来,中国正值国事多发之秋。
领土不断被侵犯,主权不断丧失。
这时,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先后翻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他们开始研究世界的地理和形勢。
魏源的《海国图志》不仅包括世界的历史和地理,还包括对鸦片战争的反思和总结。
在《海国图志》中,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实现强国御侮的目的。
这也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气。
然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努力并不能遏止住拥有坚船利炮的敌人的进攻。
不久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入中国,火烧圆明园,又签订了一系列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主权不断沦丧,导致了国人的强烈不满,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国人相继不断地起义和运动引发了地主阶级的恐慌。
于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如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这些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
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产生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其措施也促进了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由于地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其所有的措施从根本上来讲只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不是真正要发展中国。
分析近代中国学群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1)一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了一大步。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
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艰难地进行。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评述
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评述【摘要】回首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
一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的历史。
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具体而述,可分为三个阶段:器物阶段(1840-1894)、制度阶段(1894-1915)、思想阶段(1915-1921)【关键词】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明一、近代中国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第一,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
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有姚莹的《康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
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
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
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
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1894年与1895年,中国遭受了无法忘怀的奇耻大辱。
1894年,堂堂“老大帝国”在于弹丸小国日本的战争中被打败,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宝岛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这一时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感到亡国灭种的危机近在眼前,新的民族觉醒被激发,而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曾经无比孱弱的日本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崛起,他们发现,日本国内发生了明治维新,封建的幕府统治被彻底推翻,之后建立起了一套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文化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就要维新,想维新只有学西方。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
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
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与混乱的时期之一,封建势力的逆流也在袭击着中国。
鲁迅先生曾经想以医术救国,但是行不通,最后他发现,中国最需要医治的不是国人的身体,而是国人的灵魂。
因此,新文化运动——这场对西方思想精华引进学习,以进行深入灵魂的改造的运动开始了,它的影响超过了以往两个阶段的探索。
这是一场新的启蒙运动,要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1915年《新青年》创刊,请来的是西方的两位先生——德先生与赛先生,要让这两位西方的先生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在这场运动的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与资产阶级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目标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
设想是美好的,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不可能实现。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一百年中,近代的中国始终没有放弃过对自救道路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向先进学习的步伐,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时代在不断发展,走在学习探索前列的阶级与派别也在不断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都是可敬的,而当年这些先进中国人的救国热情,对祖国的拳拳爱心,前仆后继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3.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结束语本次论文研究是在陆加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
提供了很多与该研究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
这将非常有益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