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汇总
扣划存款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扣划存款,是指银行在接到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公安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依法从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中划拨一定数额的存款,以履行判决、裁定、决定等法律文书的执行行为。
扣划存款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执行措施,对于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扣划存款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二、扣划存款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向银行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银行接到人民法院的查询令后,应当立即提供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向银行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银行接到人民法院的查询令后,应当立即提供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银行接到人民法院的冻结、划拨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银行接到人民法院的冻结、划拨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银行接到人民法院的冻结、划拨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
”三、扣划存款的条件1.法律依据扣划存款必须依据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书等。
2.执行依据扣划存款必须依据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公安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协助执行通知书。
3.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被执行人必须具有履行法律文书的能力,即被执行人有足够的存款可供扣划。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询、冻结、划拨及扣留、提取区分及适用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询、冻结、划拨及扣留、提取区分及适用[关键词]查询;冻结;划拨在司法实践中,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采取的最普遍的司法手段和措施。
本文将从这两种执行方式的法律依据、概念和适用对象、法律手续、妨碍责任、执行范围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区分。
一、法律依据出处相同这两种执行方式属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九种通常方法和手段之一,均出自《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章,《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了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执行:“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但查询、冻结、划拨存款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冻结、划拨存款,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的执行:“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但应当保留被执行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二、概念和适用对象不同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单位,将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
划拨存款可以在冻结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不经冻结而直接划拨。
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针对的是被执行人在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查封扣押法律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查封扣押是行政强制措施的一种,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强制手段。
查封扣押法律适用,是指查封扣押措施在法律上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从查封扣押的概念、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程序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查封扣押的概念查封扣押,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确保案件查处,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场所、设施等采取限制其使用的强制措施。
三、查封扣押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立法依据,其中第二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确保案件查处,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场所、设施等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确保案件查处,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场所、设施等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
”3.其他法律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外,其他法律法规中也有关于查封扣押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四、查封扣押的适用范围查封扣押适用于以下情况:1.违法行为人正在实施违法行为,需要立即制止的;2.违法行为人的财物、场所、设施等可能被转移、隐匿、损毁或者灭失的;3.需要查封扣押的财物、场所、设施等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联的;4.查封扣押的财物、场所、设施等可能对他人造成危害的。
五、查封扣押的程序1.决定程序行政机关在决定查封扣押时,应当依法审查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2.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时,应当遵守以下程序:(1)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2)对查封扣押的财物、场所、设施等进行登记,并妥善保管;(3)查封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问题及被冻结款项性质
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问题及被冻结款项性质的识别在人民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是为了实现债权人的金钱债权。
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案件中,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先冻结或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存款,再将冻结或扣划的存款支付给申请执行人。
近年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冻结、扣划存款的方式来实现债权的执行案件日益增多,情况也日益复杂,给执行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常以被冻结的款项系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更新改造资金、承兑汇票保证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为由提出异议,称被冻结的存款系专项资金,人民法院不宜采取执行措施,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要求解除冻结措施并停止扣划。
因此,笔者结合新修订的民诉法和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尝试归纳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上述款项适用法律的规则。
同时,对识别被冻结款项的性质以及人民法院间协助执行的法律适用作以浅显探讨。
一、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对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冻结,在法定条件下,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扣划.2008年4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民诉法第二百一十八条、199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32条及2004年10月《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冻结规定)第二十九条均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银行、信用社和其他有储蓄的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情况,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从法理角度讲凡是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均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存款作为财产的一种,当然可以冻结和扣划。
从司法实践来看,只要是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包括动产、特定动产(存款)、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如债权、投资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均可以查封、冻结。
执行程序贵在迅速、及时。
查封扣押的行政法律适用(2篇)
第1篇一、引言查封扣押作为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在保障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法律适用问题,查封扣押行为容易引发争议。
本文旨在探讨查封扣押的行政法律适用,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查封扣押的定义与法律依据1. 定义查封扣押,是指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依法对涉嫌违法的财物、场所、设施等采取限制其使用、流通、转移等措施。
2. 法律依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对涉嫌违法的财物、场所、设施等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查封扣押的行政法律适用原则1.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查封扣押行为的基本要求。
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职权原则: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查封扣押权力。
(2)法定程序原则:查封扣押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3)法定依据原则:查封扣押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 必要性原则必要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查封扣押行为是否达到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2)查封扣押行为是否是必要的,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实现相同目的。
3. 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时,必须做到以下方面:(1)公平对待当事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2)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查封扣押的行政法律适用程序1. 审查阶段(1)审查涉嫌违法事实: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前,应当对涉嫌违法事实进行审查,确保查封扣押行为具有合法性。
(2)审查查封扣押措施: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前,应当对查封扣押措施进行审查,确保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2. 实施阶段(1)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行政机关在实施查封扣押时,应当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明确查封扣押的依据、范围、期限等内容。
刑法诉讼民事强制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对财产的效力
民事强制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对财产的效力肖建国作为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实施的一种控制性执行行为,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不明确历来是我国民事执行制度中的一大缺憾。
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月1日实施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用了9个条文对此作了专门规定,其中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条是关于查封、扣押、冻结对财产效力的规定。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及于查封、扣押物的从物和天然孽息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其所及的客观范围,除存在于查封物、扣押物、冻结财产本身外,还及于查封物、扣押物的从物和天然孽息(《查封规定》第二十二条)。
就动产、不动产的查封、扣押而言,动产、不动产本身,包括其构成部分(如房屋的墙壁和门窗等),均受查封、扣押的效力所及。
从物是与主物不可分离但在效用上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也称附属物。
依据民法上“从物随主物同其法律命运”的原则,主物的处分及于从物,主物被查封、扣押后,其效力及于从物。
孽息系原物出产之物,或者说财产上产生的收益,有天然孽息(如鸡蛋、羊毛、果实、幼畜等)和法定孽息(如租金、利息等)之分。
由于天然孽息在未与原物分离之前,与原物密切结合在一起,不属于独立的物,不能单独成为查封、扣押的标的,因此,法院查封、扣押了被执行人的财产后,查封、扣押的效力及于该财产上的天然孽息。
在《查封规定》起草过程中备受争议的问题是查封、扣押的效力能否及于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法定孽息。
一种意见认为,查封、扣押的效力只及于该财产上的天然孽息,不及于法定孽息。
另一种意见认为,查封、扣押的效力只及于由被执行人收取的天然孽息,不及于法定孽息和由第三人收取的天然孽息。
第三种意见认为,无论天然孽息还是法定孽息,都是原物上产生的收益,只规定查封、扣押的效力及于该财产上的天然孽息,而将法定孽息排除在外,理由不够充分,不能因为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这么规定,我们就照搬照抄,可以考虑规定查封、扣押的效力一并及于查封物、扣押物的天然孽息和法定孽息。
执行案件相关法律法规(3篇)
第1篇一、概述执行案件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的财产、行为等进行强制执行的案件。
在我国,执行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
以下将从执行案件的适用范围、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之诉等方面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阐述。
二、适用范围1.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下列案件进行执行:(1)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的财产、行为等进行强制执行;(2)行政判决、裁定、决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的财产、行为等进行强制执行;(3)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财产、行为等。
2. 执行法规定,执行案件的适用范围包括:(1)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案件;(2)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案件;(3)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执行的案件。
三、执行程序1. 申请执行(1)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并按照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提供相应的证据;(2)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审查,认为符合执行条件的,裁定受理;(3)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应当及时通知被执行人。
2. 执行通知(1)人民法院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告知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期限;(2)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3. 执行措施(1)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2)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3)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拘留;(4)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5)其他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
四、执行措施1.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1)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应当依法进行,不得侵犯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2)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损毁、变卖或者转移;(3)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被执行人不得擅自处分。
扣留财产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扣留财产,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对涉案财产采取的强制措施。
在我国,扣留财产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扣留财产的法律规定、扣留财产的程序、扣留财产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扣留财产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经查明确实用于犯罪的,可以依法扣留、冻结、查封。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经查明确实用于违法行为的,可以依法扣留、冻结、查封。
”《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涉嫌违法的财产,可以依法扣留、查封。
”2. 扣留财产的范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扣留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及其孳息;(2)用于犯罪的工具;(3)非法持有的违禁品;(4)其他依法应当扣留的财产。
三、扣留财产的程序1. 申请扣留财产(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认为需要扣留财产的,应当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2)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请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对符合扣留条件的,应当作出扣留决定。
2. 扣留财产的实施(1)人民法院在作出扣留决定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扣留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2)被扣留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配合人民法院实施扣留措施。
(3)人民法院在实施扣留措施时,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被扣留财产的安全。
3. 解除扣留财产(1)扣留财产的期限届满或者扣留财产的原因消失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扣留。
(2)被扣留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认为扣留财产不当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扣留。
四、扣留财产的法律后果1. 扣留财产的法律效力(1)扣留财产后,被扣留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得擅自处分被扣留财产。
(2)扣留财产后,被扣留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得请求人民法院返还被扣留财产。
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汇总
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近年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冻结、扣划存款的方式来实现债权的执行案件日益增多。
实践中,案外人、被执行人常以被冻结的款项系质押担保、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为由提出异议,请求解除冻结或者优先受偿。
在人民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是为了实现债权人的金钱债权。
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案件中,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先冻结或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存款,再将冻结或扣划的存款支付申请执行人。
近年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冻结、扣划存款的方式来实现债权的执行案件日益增多,情况也日益复杂,给执行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案外人、被执行人常以被冻结的款项系质押担保、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为由提出异议,请求解除冻结或者优先受偿。
笔者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上述款项适用法律问题略抒己见。
一、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对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十五条的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
该条是对金钱作为特殊动产为质权标的物并优先受偿的效力认定。
司法实践中,我们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对此资金能否冻结和扣划;二是该资金能否对抗申请执行人。
有同志认为,因为已设定质押担保,不能冻结和扣划该资金。
笔者认为,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可以对被执行人(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上述资金进行冻结的,问题是扣划该资金时,申请执行人和质权人谁应优先受偿?例如,法院在执行A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中,核查到被执行人B(开发商)在C银行存有资金,遂进行冻结并拟扣划该资金。
此时,案外人C银行当场提出异议,认为被执行人B曾同其及购房人D签订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并约定B自愿以第三人的身份作为购房人D的担保人,保证D按时向C银行履行还款义务,如D违约,则B愿以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已被冻结的资金)作为质押担保,并优先向C清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4.11.04•【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理解与适用一、问题的提出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程序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以下简称查封措施),依法保护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0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二、理解与适用(一)关于查封时判断财产权属的标准执行标的物必须是被执行人的财产,执行人员在实施查封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判断某项财产是否属于被执行人。
由于执行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非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审查判断,因此对效率有更高的追求,贵在迅速、及时。
基于此不能要求执行人员先调查核实清楚财产权属再实施查封行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执行拖延,给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逃避执行造成可乘之机,难以达到“突袭”的效果。
所以查封时判断财产权属的标准与民事确权时的标准是不同的,这个标准是明确的、外在的、容易把握和具可操作性的,只能根据表面证据进行判断。
基于这一思路,我们认为,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推定为其所有,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和其他财产权推定为其所有,人民法院可以查封。
注意这里用的是“推定”这个概念,而不是最终的确权。
根据这个标准认定,基本上与真实的财产权属状况相吻合。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常态,所有者的动产一般由其占有,所有者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和其他财产权一般登记在其名下,所有者的动产由其他人占有、所有者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和其他财产权登记在他人名下的情况也有,但属为数不多的例外情况。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不会造成大量查封案外人财产,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
当然,考虑到上述的例外情况,按照这一标准实施查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查封案外人财产的情况,案外人可以通过异议制度进行救济。
【推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已于2004年10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十一月四日为了进一步规范民事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
查封、扣押、冻结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时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条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第三条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生效后至申请执行前,债权人可以向有执行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
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作出保全裁定,保全裁定应当立即执行。
第四条诉讼前、诉讼中及仲裁中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进入执行程序后,自动转为执行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并适用本规定第二十九条关于查封、扣押、冻结期限的规定。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下列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冻结银行账户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账户作为个人和企业资金流转的重要载体,其安全性和合法性日益受到关注。
在我国,冻结银行账户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手段,用于打击犯罪、维护金融秩序。
本文将详细阐述冻结银行账户的法律规定,包括冻结银行账户的适用范围、程序、法律依据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内容。
二、冻结银行账户的适用范围1. 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需要冻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告单位的银行账户的,可以依法向银行发出冻结通知。
2. 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办理民事案件过程中,需要冻结当事人的银行账户的,可以依法向银行发出冻结通知。
3. 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过程中,需要冻结当事人的银行账户的,可以依法向银行发出冻结通知。
4.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需要冻结银行账户的情形,也可以依法进行冻结。
三、冻结银行账户的程序1. 发出冻结通知相关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冻结银行账户的,应当向银行发出冻结通知。
冻结通知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冻结事由;(2)被冻结银行账户的名称、账号、开户行;(3)冻结期限;(4)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2. 银行接到冻结通知后的处理银行接到冻结通知后,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1)停止办理被冻结银行账户的存取款业务;(2)在冻结期限内,不得办理被冻结银行账户的划转、转存等业务;(3)在冻结期限届满后,恢复被冻结银行账户的正常业务。
3. 解除冻结冻结期限届满或者相关机关解除冻结的,银行应当立即解除冻结,恢复被冻结银行账户的正常业务。
四、冻结银行账户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账户管理办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五、相关法律责任1. 银行责任银行在接到冻结通知后,未按规定采取冻结措施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制执行存款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逐渐完善,法律制度日益健全。
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执行作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司法权威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强制执行存款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制执行措施,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强制执行存款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强制执行存款的概念及法律依据1. 概念强制执行存款,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依法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采取冻结、划拨等强制措施,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2.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规定》)《执行规定》第39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应当向被执行人的开户银行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附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
”三、强制执行存款的程序1. 人民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被执行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给付金钱义务。
2. 人民法院向被执行人开户银行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向被执行人的开户银行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银行协助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3. 银行协助执行银行收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协助执行:(1)核对被执行人账户信息,确认账户内存款余额;(2)根据人民法院的要求,对被执行人的账户采取冻结、划拨等措施;(3)将执行情况反馈给人民法院。
4. 人民法院执行完毕银行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划拨存款后,人民法院应当出具执行凭证,证明执行完毕。
四、强制执行存款的期限1. 期限计算强制执行存款的期限,从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关于扣划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扣划的概念与法律依据1. 概念扣划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权、房产等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一种执行方式。
2.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5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二、扣划的范围与对象1. 扣划范围(1)被执行人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2)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3)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船舶、飞机等动产;(4)被执行人的土地使用权、采矿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5)被执行人应当履行的其他财产义务。
2. 扣划对象(1)被执行人本人;(2)被执行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等亲属;(3)被执行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三、扣划的程序1. 扣划申请(1)申请主体:申请执行人;(2)申请材料:执行通知书、裁定书、财产清单等。
2. 扣划审查(1)审查主体:执行法院;(2)审查内容:被执行人是否具有履行能力、扣划范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
3. 扣划执行(1)执行主体:执行法院;(2)执行措施:冻结、划拨、拍卖、变卖等。
4. 扣划异议(1)异议主体: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等;(2)异议途径: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
5. 扣划异议处理(1)处理主体:执行法院;(2)处理结果:驳回异议、维持原裁定、变更裁定等。
四、扣划的法律责任1. 执行法院的责任(1)依法扣划被执行人财产;(2)对扣划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扣划程序合法、公正;(3)对扣划行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纠正。
司法强制扣划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司法强制扣划,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将其财产直接划拨给申请执行人的一种执行方式。
在我国,司法强制扣划是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司法强制扣划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司法强制扣划的适用范围1. 执行依据司法强制扣划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以下执行依据:(1)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2)生效的仲裁裁决;(3)生效的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先予执行措施;(4)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5)其他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
2. 执行标的司法强制扣划的执行标的主要包括:(1)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2)被执行人的有价证券;(3)被执行人的动产;(4)被执行人的不动产;(5)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收益;(6)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权益。
三、司法强制扣划的程序1. 申请人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书,并附生效的法律文书。
执行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2)被执行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3)执行依据的主要内容;(4)执行标的物的基本情况;(5)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内容。
2. 法院审查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书后,应当依法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1)申请人的主体资格;(2)被执行人的主体资格;(3)执行依据的有效性;(4)执行标的的合法性;(5)申请执行的内容是否明确。
3. 执行措施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符合执行条件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义务;(2)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调查、查封、扣押、冻结;(3)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扣划措施。
4. 执行异议被执行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措施提出异议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作出裁决。
司法划扣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司法划扣,是指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在执行案件过程中,依法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工资等财产采取强制措施,直接从被执行人的账户中划拨一定金额的资金,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司法划扣的规定较为详细。
以下将从司法划扣的法律规定、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司法划扣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应当通知被执行人。
被执行人未按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或者采取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仲裁庭对裁决书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书确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工资等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应当通知被执行人,并依法作出裁定。
”4.《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工资等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应当向银行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二、司法划扣的操作流程1.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证据材料等,人民法院依法受理。
冻结案件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冻结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限制其转移、处分、变卖或抵押,以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一种法律手段。
冻结案件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均有明确规定。
本文将对冻结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冻结案件的适用范围1. 民事诉讼中的冻结案件在民事诉讼中,冻结案件适用于以下情况:(1)当事人因财产纠纷提起诉讼,需要保全财产的;(2)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认为可能因债务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3)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的。
2. 行政诉讼中的冻结案件在行政诉讼中,冻结案件适用于以下情况:(1)当事人因行政行为提起诉讼,需要保全财产的;(2)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认为可能因被诉行政行为改变、执行等行为,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3)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的。
3. 刑事诉讼中的冻结案件在刑事诉讼中,冻结案件适用于以下情况:(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犯罪,需要保全财产的;(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因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3)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等行为的。
三、冻结案件的申请与执行1. 申请人(1)民事诉讼中的申请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2)行政诉讼中的申请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3)刑事诉讼中的申请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
2. 申请条件(1)有明确的财产保全对象;(2)有具体的财产保全范围;(3)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财产保全的必要性;(4)申请人在法定期间内提出申请。
执行冻结划扣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司法实践中,执行冻结划扣作为一种重要的执行措施,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执行冻结划扣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对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等财产采取冻结、划拨等措施,以保障执行案件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围绕执行冻结划扣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执行冻结划扣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人民法院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四)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五)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六)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四)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者票证;(五)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六)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汇款,应当依法向被执行人开户银行发出冻结、划拨通知,并附执行通知书。
被执行人开户银行接到冻结、划拨通知后,应当立即予以办理。
”三、执行冻结划扣的条件1.执行依据执行冻结划扣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
2.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被执行人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或者未履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扣押冻结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扣押冻结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涉案财物采取的强制措施。
扣押冻结的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扣押冻结的定义、适用范围、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对扣押冻结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扣押冻结的定义扣押冻结,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对涉案财物采取的暂时控制措施。
扣押冻结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防止涉案财物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
三、扣押冻结的适用范围扣押冻结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侦查、审判过程中,涉案财物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
2. 侦查、审判过程中,涉案财物可能对案件的证据收集、鉴定、检验等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的。
3. 侦查、审判过程中,涉案财物可能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的。
4.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扣押冻结的情形。
四、扣押冻结的程序扣押冻结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提出扣押冻结申请。
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应当向法院提出扣押冻结申请。
2. 法院审查。
法院收到扣押冻结申请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予扣押冻结。
3. 扣押冻结。
法院决定准予扣押冻结的,应当制作扣押冻结裁定书,并送达申请人。
4. 实施扣押冻结。
申请人收到扣押冻结裁定书后,应当立即将涉案财物扣押冻结。
5. 保管。
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应当由申请人或者法院指定的单位保管。
6. 解除扣押冻结。
在侦查、审判过程中,涉案财物不再需要扣押冻结的,应当依法解除扣押冻结。
五、扣押冻结的法律效力扣押冻结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限制涉案财物的处分权。
扣押冻结期间,涉案财物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不得处分涉案财物。
2. 保障涉案财物的安全。
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应当妥善保管,防止损坏、丢失或者被侵害。
3. 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
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应当为案件的证据收集、鉴定、检验等工作提供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执行中冻结扣划存款的法律适用
■近年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冻结、扣划存款的方式来实现债权的执行案件日益增多。
实践中,案外人、被执行人常以被冻结的款项系质押担保、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为由提出异议,请求解除冻结或者优先受偿。
在人民法院办理的执行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是为了实现债权人的金钱债权。
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案件中,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先冻结或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存款,再将冻结或扣划的存款支付申请执行人。
近年来,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通过冻结、扣划存款的方式来实现债权的执行案件日益增多,情况也日益复杂,给执行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比较突出的是,案外人、被执行人常以被冻结的款项系质押担保、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为由提出异议,请求解除冻结或者优先受偿。
笔者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上述款项适用法律问题略抒己见。
一、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对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八十五条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
该条是对金钱作为特殊动产为质权标的物并优先受偿的效力认定。
司法实践中,我们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对此资金能否冻结和扣划;二是该资金能否对抗申请执行人。
有同志认为,因为已设定质押担保,不能冻结和扣划该资金。
笔者认为,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可以对被执行人(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上述资金进行冻结的,问题是扣划该资金时,申请执行人和质权人谁应优先受偿?
例如,法院在执行A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中,核查到被执行人B(开发商)在C银行存有资金,遂进行冻结并拟扣划该资金。
此时,案外人C银行当场提出异议,认为被执行人B曾同其及购房人D签订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并约定B自愿以第三人的身份作为购房人D的担保人,保证D按时向C银行履行还款义务,如D违约,则B愿以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已被冻结的资金)作为质押担保,并优先向C清偿。
同时,双方还签订了质押合同,并依约将法院拟强制执行的该资金存入双方约定的专用存款账户,即法院已冻结并拟扣划的资金账户。
案外人C银行据此请求法院解除冻结措施,称若强制扣划,则其对该资金享有优先受偿权。
此时,就出现C银行的抗辩究竟能否对抗申请执行人A的债权问题。
笔者认为,货币作为特殊动产,当然可以设定担保物权。
货币上物权的变动,依据物权法的规定,以占有和交付作为其公示方式,以货币的持有人作为货币的权利人,以货币的交付作为权利的转移,与普通动产并无不同。
金钱是一种特殊的物,一旦取得占有,即取得所有权。
动产质押的原则是质物仅转移占有,而不转移所有权。
以金钱出质转移占有有悖质押原则。
但是,如果将金钱特定化,就可作为质权的标的物。
合同法有"合同标的不特定,则合同不成立"的原则,金钱特定化后进行质押,符合质权的法律特征。
因此,以押金、保证金等形式的交付可以确认为质押。
但是属于债权质押还是动产质押,取决于是否特定化。
如果金钱特定化,属动产质押;如果金钱非特定化,属于债权质押。
案外人C银行请求解除冻结的执行异议不能成立,但其请求对该资金优先受偿的执行异议成立。
此时,对该资金的强制扣划应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在案外人(质权人)C银行优先受偿后仍有剩余,则可予以扣划,在C银行优先受偿后,将剩余款项向申请执行人A支付。
如果在案外人(质权人)C银行优先受偿后无剩余可能,则属无益执行,也就失去了扣划的意义。
同时,还应当明确的是,如果经法院执行查明,上述资金不具备特定化条件时,即既没有书面合同,也没有开立专户将资金转移占有并特定化,则C银行的行为不符合质押特定化的要件,其执行异议应依法裁定驳回。
此时,该资金不但可以扣划,而且其他权利主体不能对抗申请执行人,法院应及时将该资金向申请执行人A支付。
当然,如果案外人C 银行对驳回裁定不服,可以依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法院提起异议之诉。
二、冻结被执行人资金或债权时,人民法院之间的协助执行及期限的法律适用
司法实践中,有时会出现申请执行人系另案被告或者被执行人,执行法院对其金钱债权正在执行或者已经将资金执行至法院账户,而相关审判庭依据民诉法的规定,持协助执行通知、民事裁定要求执行机构对该债权或者资金进行保全,或者其他人民法院依据协助执行通知要求协助保全该债权或者资金的情形,对此,如何适用法律?
例如,甲系A法院的申请执行人,又系该院审判庭的另案被告或者B法院另案被告时如何处理?笔者认为,此时执行机构的身份已由执行人变更为协助执行人。
既然成为协助执行人,就应依据民诉法第九十二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扣押冻结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后,及时履行此项协助执行义务。
协助执行中,在冻结上述财产时,同一人民法院审判庭与执行机构之间及不同人民法院之间的协助执行,是否应受期限约束?
对此问题理论与实务界有意见分歧。
有学者认为,不应有期限的限制,因为此时执行法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助执行人。
有学者认为,应有期限的限制。
查封扣押冻结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续行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该规定第三十条还规定,冻结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冻结效力消灭。
实践中,有些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封后,未再采取进一步执行措施,导致该财产被长期查封。
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债权人实现债权,也不利于充分发挥财产的效用和实现财产的流转,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浪费。
就此,查封扣押冻结规定首次针对不同财产规定了不同的查封、冻结期限。
结合上述规定,说明受冻结期限约束的财产包括银行存款、其他资金及债权等其他财产权。
人民法院账户内执行到位的资金虽不是银行存款,但应属于其他资金,且查封扣押冻结规定第二十九条并没有"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除外"的但书条款规定。
因此,笔者认为,同一人民法院审判庭与执行机构之间及不同人民法院之间的协助执行,同样应受到冻结期限的约束。
一旦执行机构收到协助执行通知,即应立即进行冻结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的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并根据协助执行通知的具体内容和事项,适用不同的期限,并依据查封扣押冻结规定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对资金的冻结期限为六个月,对债权等其他财产权的冻结期限为二年。
期满,如果审判庭或者其他人民法院的审判庭未向执行法院办理续冻手续的,冻结效力消灭。
如果办理了续冻手续的,则冻结效力应当继续维持。
三、冻结、扣划存款中,判定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存款性质的法律适用
司法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人民法院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存放于一般存款账户内的资金,被执行人就此提出异议,认为被冻结的资金系专项资金,请求解除冻结措施。
对此,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判定企业的存款性质应以存款用途及账户的种类作为标准。
因此,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应根据存款的特定用途,依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结算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设立专用账户,并严格实行专项管理和支付。
否则,应认定为一般往来资金,并可予以冻结和扣划。
首先,专项资金是指有特定用途的专门资金。
结合结算办法,专项资金应包括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交易结算资金、信托资金、住房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及其他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等十五项资金。
结算办法第十一至第十五条将银行结算账户分为四种,即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其次,结算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存款人申请开立专用存款账户,应向银行出具其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规定的证明文件及开户登记证。
其中,基本建设资金、更新改造资金、住房基金、社会保障
基金,应出具主管部门批文;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应出具证券公司或证券管理部门的证明;其他按规定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应出具有关法律、规章或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
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办理各项专用资金的收付。
因此,专项资金应根据存款的特定用途,存入专用账户,专向管理和支付。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李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