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最新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你们”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18个虚词的课内练。

以下是每个虚词的介绍和相应的练内容。

1. 虚词:了练内容:1. 将下面的句子中的“了”划出来:- 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

- 妈妈已经走了。

- 他看了一本有趣的书。

2. 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了”:- 星期五晚上,小明在家写作业,突然停电了。

- 阿姨已经到了,我们可以开始聚会了。

2. 虚词:着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着”:- 小狗躺在地板上睡着了。

- 她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

-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一边唱着歌。

2. 填写合适的“着”:- 哥哥正在外面玩,身上沾满了泥土,他回家后妈妈一定会生气__。

3. 虚词:的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的”:- 这是我的书包。

- 昨天的天气很好。

- 小明的妈妈是一位老师。

2. 填写合适的“的”:- 那个穿红裙子__女孩是我妹妹。

4. 虚词:地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地”:- 弟弟跳得高高地。

- 妈妈慢慢地讲故事。

- 我们小心地走在狭窄的路上。

2. 填写合适的“地”:- 妹妹高兴__笑了起来。

5. 虚词:得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得”:- 她爬得很慢。

- 他答得很快。

- 妈妈煮得一手好菜。

2. 填写合适的“得”:- 小明唱歌__很好听。

6. 虚词:过练内容:1. 将下列句子中的“过”划出来:- 奶奶过马路时要小心。

- 弟弟吃过晚饭了吗?- 昨天我去了动物园玩过。

2. 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过”:- 弟弟说他__火车,但我没听见。

7. 虚词:地方练内容: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地方”:- 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 我们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

- 饭店的菜很好吃,我们应该常来这个地方。

2. 填写合适的“地方”:- 星期六我们一起去郊游,选个适合野餐的__。

8. 虚词:地道练内容: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地道”:- 这是一条直通北京的地道。

- 这个村子的寿司很地道。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

苏教版-中考文言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虚词整理(按音序排列)安⑴怎么,哪里。

例: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又安敢毒邪?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⑵安逸。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⑶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而伯乐不常有。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修饰关系,相当于“着”、“地”等,例:①笑而应曰。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久而乃和。

④再而衰,三而竭。

⑶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⑷表示递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尔⑴同“耳”,罢了。

例:非死则徒尔。

⑵那。

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从那时以来。

)⑶如此,这样。

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夫⑴丈夫。

例:其夫呓语。

⑵成年男子。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⑶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①夫战,勇气也。

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③夫天者,人之始也。

⑷这,那。

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悲夫!有如此之势。

③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盖⑴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①盖以诱敌。

(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

③盖追先帝这殊遇。

④盖竹柏影也。

⑤盖地有高低。

⑶遮盖,掩盖。

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⑷大概,大约。

例: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故⑴原因,缘故。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文言18个虚词(例释与练习)

(3)天下之父母归之,其子焉往 ( 哪里 )
(4)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 于之 )

1.句末语气助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
何以能鼓乐也?
疑问或反诘,呢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叹,呀
屈平疾王之不聪也。
陈述
2.句中语气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停顿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连举停顿
(它的(真相) )

1.副词
存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暂且 姑且 将近 将要

2.连词 表并列、递进、选择
河水清且直猗 先生且喜且愕 仓促以手搏之,且搏且却 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又 又……又 一面…一面 而且 况且 表让步,尚且
( 如,动词 )

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
所 3.所以
①表示“……的原因”
②表示“用来……的东西(人、 手段、方式、方法、凭借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此,用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原因
递进:并且,而且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而已:罢了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docx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docx

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 A 连词,表并列; B 连词,表递进; C 连词,表承接; D 连词,表转折; E 连词,表假设; F 连词,表因果;G 连词,表修饰;H 代词,你,你的; I 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J 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人非生而知之者()14.去今之墓而葬焉()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4.抱明月而长终()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7.潦水尽而寒潭清()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8.酌贪泉而觉爽()7.赂秦而力亏()19.忽然奔腾而澎湃()8.穷山之高而止()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0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2.而母立于兹()11 .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2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苏教版)

18个文言虚词练习(苏教版)

文言虚词练习(解释用法和意义)而图穷而匕见余闻而愈悲温故而知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大王来何操?其间旦暮闻何物?徐公何能及君也?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儿寒乎?欲食乎?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乃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臣乃敢上璧。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地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其皆出于此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孰能讥之乎?吾其还也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不出,火且尽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以为莫己若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所某所,而母立于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则以兵围所寓舍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游目骋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资料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资料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乎”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乎”


《师说》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在)(介词,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吗)
③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语气,吧)④嗟乎(表感叹语气,与“嗟”连用,唉)《赤壁赋》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形容词词尾)②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形容词词尾)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反问,吗)④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表疑问,吧)
⑥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感叹,啊)⑦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逍遥游》
①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介词,在)②彼且恶乎待哉(语气词,表感叹)

《师说》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其皆出于此乎()④嗟乎()《赤壁赋》
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郁乎苍苍()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⑥而又何羡乎()⑦相与枕藉乎舟中()
《逍遥游》
①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②彼且恶乎待哉()。

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教学教材

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教学教材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到五的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 .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
2.之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5.其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 .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
6.于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 ..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
2.以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

苏教版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练习(含答案-经典一目了然)文言虚词练习(一)于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⑧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⑴燕王欲结于君。

⑵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三、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

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

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

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文言虚词练习(二)与第1页一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2唯求则非邦也与。

3蹇叔之子与师。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5与尔三矢。

6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11一与一,谁能惧我?12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13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14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岁之不吾与。

1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8当与秦相较。

19遂与之俱出。

20与战胜而得者。

21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与风水相吞吐。

2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去时里正与裹头。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练习题(一)而1、[即时小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2、当堂检测:判断“而”在文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①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②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④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⑤而.思也。

三思⑥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⑦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⑧而.。

答案:①连词,并列关系;②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③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④连词,递进关系;⑤连词,修饰关系;⑥连词,承接关系;⑦代词,同“尔”,可译为“你”;⑧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二)何1、[即时小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2)①(3)④(4)②(5)⑤2、当堂检测: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全录)虚词查词

常见文言虚词(18个)和出现的次数。

1.而(367)红色;2.何(69)橙色;3.乎(59)绿色;4.乃(28)青色;5.其(178)蓝色;6.且(33)紫色;7.若(25)褐色;8.所(88)黄色;9.为(156)梅红;10.焉(30)鲜绿;11.也(218)深红;12.以(217)天蓝;13.因(16)粉红;14于(184)橄榄色;15.与(84)金色;16.则(79)深蓝;17.者(146)靛蓝;18.之(552)蓝色200以上之(552)而(367)也(218)以(217)100—200次于(184)其(118)者(146)为(116)50—100次所(88)与(84)则(79)何(69)乎(59)50以下且(33)焉(30)乃(28)若(25)因(16)苏教版高中古诗词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个虚词整理及练习

18个虚词整理及练习

18个虚词词义·课文例句整理及练习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四)固定词语【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虎丘记》)【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完整版)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以)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以)

《六国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②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表目的关系,才)④举以予人(连词,表目的关系,来)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⑥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⑦洎牧以馋诛(介词,因为)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介词,用)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递进,以致)⑩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指南录后序》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②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身份)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介词,用)④间以诗记所遭(介词,用)⑤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⑥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介词,凭)⑦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介词,把)⑧约以连兵大举(介词,用,拿)⑨以至于永嘉(连词,表递进关系,从而)⑩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关系)⑾几以不纳死(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⑿以小舟涉鲸波出(介词,用,乘着)⒀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介词,凭……身份)⒁以父母之遗体行殆(介词,用,拿)⒂生无以救国难(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⒃以为前驱(介词,把)⒄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连词,表目的关系,来)《五人墓碑记》①即除逆阉废祠之祉以葬之(连词,表目的)②以旌其所为(连词,表目的,来)③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④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⑤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表目的,才)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⑦谈笑以死(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⑧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介词,因为)⑨人皆得以隶使之(介词,用)⑩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来)《烛之武退秦师》①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④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而”,表递进)⑤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⑥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来)《谏太宗十思疏》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而”表转折)②必竭诚以待下(连词,相当“而”表修饰)③戒奢以俭(连词,相当“而”表并列)④纵情以傲物(连词,相当“而”表并列)⑤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相当“而”表承接)⑥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⑦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⑧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②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来)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④宁许以负秦曲(连词,来)⑤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介词,用)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⑦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介词,凭借)⑧秦亦不以城予赵(介词,把)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⑩徒以吾两人在也(介词,因为)①具告以事(介词,把)②请以剑舞(介词,用)③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④项王未有以应(连词,表目的,来)⑤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相当“而”,表承接)《季氏将伐颛臾》①何以伐为(介词,凭,用)②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来)《陈情表》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猥以微贱(介词,凭借)③臣具以表闻(介词,用)④今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来)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无以至今日(连词,表目的,来)⑦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项脊轩志》①娘以指扣门扉曰(介词,用)②以当南日(连词,表目的,来)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目的,来)④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⑤以手阖门(介词,用)《报任安书》①及以至是(通“已”,已经)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③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表目的)④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⑤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⑥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逍遥游》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用)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介词,凭借).③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④以游无穷者(连词,表目的,来)《兰亭集序》①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②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六国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⑥至丹以荆卿为计()⑦洎牧以馋诛()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⑩苟以天下之大()《指南录后序》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②以资政殿学士行()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④间以诗记所遭()⑤然而隐忍以行()⑥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焉(10)

苏教版18个虚词课内练习焉(10)


《劝学》
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②蛟龙生焉(兼词,与之)
③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了)
《阿房宫赋》
①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义)
《五人墓碑记》
①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指五人)③吴之民方痛心焉(兼词,于之,对他)《烛之武退秦师》
①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寡人之于国也》
①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词)②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指代“这里”)《逍遥游》
①置杯焉则胶(兼词,于此)②有鱼焉,有鸟焉(句末语气词)

《劝学》
①风雨兴焉()②蛟龙生焉()
③圣心备焉()
《阿房宫赋》
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五人墓碑记》
①激于义而死焉()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吴之民方痛心焉()《烛之武退秦师》
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寡人之于国也》
①尽心焉耳矣()②斯天下之民至焉()《逍遥游》
①置杯焉则胶()②有鱼焉,有鸟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人非生而知之者()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8.穷山之高而止()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7.潦水尽而寒潭清()18.酌贪泉而觉爽()19.忽然奔腾而澎湃()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

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何:A疑问代词,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B疑问代词,作宾语,“哪里”“什么”;C疑代,作定语,“什么”“哪”;D副词,句首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E副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F复音虚词“何如”,表疑问或反诘语气;G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大王来何操?()4.其间旦暮闻何物?()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6.徐公何能及君也?()7.开国何茫然!()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是何故也?()10.今日之事何如?()11.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12.何以伐为?()13.童子何知。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如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三)乎:A语助,表疑问语气;B语助,表揣度商量语气;C语助,表反问语气;D语助,表感叹语气;E语助,用在句中表停顿,无义;F介词,“在”;G介词,“对(于)”“向”“给”等;H介词“比”;I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J形容词词尾。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儿寒乎?欲食乎?()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5.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6.宁赴湘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9.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0.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 )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而王胡为乎( )如此好乐?若恢恢乎( )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乎( )?文言虚词练习(四)乃:A 副词,“于是”“这才”; B 副词,“却”“竟然”; C 副词,“只”“仅仅”; D 人称代词,“你(的)”; E 判断词,“是”“就是”。

F.固定句式“无乃……乎”,意即“恐怕……吧”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项王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5.其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 6.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 ) 7.臣乃敢上璧。

( )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下列句中的 “乃”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A.而后乃今培风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D.家祭无忘告乃翁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 )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 )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 )曰:“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 )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五)其:A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B 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C 指示代词“这”“那”D指示代词“其中(的)”;E连词,“如果”F连词,表选择关系“是……还是……”;G 句中语气词,表猜测; H句中语气词,表反问;I句中语气词,表祈使(或商量);J 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K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虽九死其犹未悔()4.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6.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7.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只十有一月尔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9.其若是,孰能御之?()10.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14.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7.何其衰也()1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

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六)且:A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B连词,表并列;C连词,让步假设,“尚且”“即使”;D副词,“将要”;E副词“姑且、暂且”。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甚者且姓名不可考()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6.且庸人尚羞之。

()7.若属皆且为所虏。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且将就时意,怜取眼前人。

A.不出,火且尽。

B.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文言虚词练习(七)若:A“如同、像、(引申“比得上”);B“你、你的”;C表近指,“这样、如此”; D 连词“假如,如果”;E连词“与、和”;F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至于”;G;“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H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I海神的名字。

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为蛇将若何?()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7.吾儿,久不见若影。

()8.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9.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以为莫己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