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以及畜牧业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具体内容包括: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学生已经掌握了畜牧业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些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4.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介绍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精选教案范文教学设计第一章:畜牧业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畜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理解畜牧业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内容:1. 畜牧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 畜牧业的分类:家畜畜牧业、家禽畜牧业、野生动物畜牧业。
3.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畜牧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畜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 讨论法:探讨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畜牧业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畜牧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畜牧业在农业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畜牧业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研究。
第二章:畜牧业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畜牧业生产中的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疫病防治。
3. 理解畜牧业生产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饲养管理技术:饲料配置、饲养环境控制、饲养密度调节。
3. 繁殖技术:选种选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
4. 疫病防治技术:疫病预防、疫苗接种、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法:演示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的具体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畜牧业生产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的运用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畜牧业生产技术对畜牧业发展影响的理解。
第三章:畜牧业经济管理教学目标:1. 了解畜牧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畜牧业生产成本核算、市场分析和风险管理。
3. 理解畜牧业经济管理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4.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仍需加强。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畜牧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畜牧业案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报告内容包括案例介绍、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建议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
3.完成以下练习题:
(1)根据地图,识别并描述以下地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A.我国东北地区
4.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民的情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5.创设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相关问题,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课堂问答、小组汇报、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精选教案范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分析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
运用比较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探讨畜牧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3. 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与判断。
畜牧业技术手段的创新与运用。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什么是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3. 课堂讲解:老师讲解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及其特点。
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畜牧业的发展条件、生产活动和技术手段。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域畜牧业的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提升: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要紧分布地区。
2.阅读地图,从气候、地势、人口等因素,分析阻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区位条件。
3.归纳并比较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4.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要紧特点。
难点:比较农业地域类型在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上的异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阻碍。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出版社2021.84.生活体会,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5.相关网站:教法与学法策略1.大牧场放牧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2.乳畜业(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缘故。
以及乳畜业的生产特点、要紧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乳畜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要紧产品。
(3)比较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会产生的阻碍。
课堂评判建议1.用地势、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件。
2.绘制表格,比较本节中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阻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教师讲解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畜牧业地域类型,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分析其特点、分类及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分析结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教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强调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畜牧业现象,如养殖场、畜牧产品市场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选择一种世界主要畜牧业生产国,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潜力。要求:不少于800字,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学科领域:地理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掌握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3)了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4)学会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观察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2)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3)采用小组讨论,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经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2)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地域分布;(3)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4)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
2. 教学难点:(1)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畜牧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地图观察:利用地图和图表,观察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5.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学情,讲解畜牧业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2. 知识讲解:介绍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畜牧业发展案例,如内蒙古牧区;4. 小组讨论:探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1. 知识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2. 地图观察:展示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图,观察其分布特点;3. 讲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变化原因;4. 课堂练习: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人教版
①畜牧业的定义和发展概况:介绍畜牧业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讲解畜牧业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畜牧业的概念;通过介绍畜牧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发展优势和挑战;通过分析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
②畜牧业的主要生产环节:介绍畜牧业的饲养、繁殖、疫病防控等主要生产环节。通过讲解饲养、繁殖、疫病防控等环节,使学生了解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差异。
3.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提高学生对不同区域畜牧业发展特点的认识。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四大牧区示意图、畜牧业生产环节演示图等。
3.实验器材:如果课程中涉及实验环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模拟畜牧业生产设备的模型、疫病防控实验用品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
3.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分析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畜牧业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介绍我国四大牧区的特点以及代表性畜种。
6.畜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分析畜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
6.例题六:请说明畜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师备课建议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经济产业,而农业地域类型的不同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为他们未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本篇文章将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进行介绍,供教师备课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以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主题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知道各地域类型的特点和优势。
2.深入了解畜牧业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农业地域类型概述农业地域类型,指的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一类农业产业类型。
在国内,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北方农业、南方农业和西部农业三个大类型。
各个类型对应的农业植物、畜牧业、温度、降雨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2.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北方畜牧业北方畜牧业以牛、羊、马等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内陆平原和丘陵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不适合耕种水稻。
因此,北方农业以畜牧、良种繁育等为主。
(2)南方畜牧业南方畜牧业以水产畜牧业、家禽养殖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滨海平原、湖泊沼泽地区等。
富氧水质、适温湿度等因素,非常适合水产养殖。
(3)西部畜牧业西部畜牧业是中国的畜牧经济重心,以羊为主畜,但同时也兼顾少量牛、马等其他畜牧业品种。
由于西部地区多山、少降水,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畜牧业发展。
此外,西部还有一些矿山、旅游景点等,如横断山区、岷山、海螺沟等。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教学法除了理论讲解,老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田间实践等。
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应用。
3.编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教材或者教案,将知识点及其解释、教学方法以及重点问题一一列举,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开展空间分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组织: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析畜牧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
4.掌握畜牧业生产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畜牧业地域类型进行空间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实际情况;
3.地图绘制:请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我国的主要畜牧业地区,并简要介绍这些地区的特点。要求地图清晰、标注准确,能够直观地反映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情况。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a.畜牧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b.如何发挥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c.畜牧业地域类型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2.在分析实际问题、联系实际案例方面,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分享方面的经验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4.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认识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中地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高中地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狩猎型畜牧业和牧牛型、放牧型畜牧业的区别和特点。
3.了解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内容:1.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概念。
2.狩猎型畜牧业和牧牛型、放牧型畜牧业的区别和特点。
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重点:1.区分狩猎型畜牧业和牧牛型、放牧型畜牧业。
2.掌握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和世界上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狩猎型畜牧业和牧牛型、放牧型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地理环境条件。
2.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知识讲解(1)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讲解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以畜牧业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方式的农业区域,同时介绍畜牧业与农牧业的关系。
(2)狩猎型畜牧业和牧牛型、放牧型畜牧业的区别和特点。
教师可以以PPT或板书等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畜牧业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条件,并说明其适应性和局限性。
(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分布特点。
教师可以运用地图或PPT展示,呈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和世界上的分布特点。
同时,解释其中的主要因素,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因素,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1)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常常存在生态问题?(2)畜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五、教学评价:1.课堂回答问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教学用具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电脑平台、有关课文内容的图片和录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农业类型,到底是哪一种农业类型呢?下面我们先看一张图片,请大家认真观看,这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提问:以上图片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畜牧业)导入新课板书:一、大牧场放牧业讲述: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1、主要分布国家的气候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些国家可以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呢?2、大牧场放牧业有什么特点?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展示阿根廷的气候图与草场图请同学们观察潘帕斯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阿根廷的东南部,处于拉布拉多平原,(补充)濒临大西洋。
关于高中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重要性;(2)掌握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饲料资源等;(3)了解不同地区的畜牧业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例,提高学生对畜牧业的认识;(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差异;(3)运用图表分析法,了解畜牧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畜牧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农业问题的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2)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2)不同地区畜牧业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畜牧业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2)学生分享对畜牧业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地位;(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饲料资源等;(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畜牧业的案例,如内蒙古、新疆等;(2)学生分析案例,了解畜牧业在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多样性。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收集有关畜牧业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教案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的发展特点和地域类型。
3. 培养学生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四、教学内容:1. 畜牧业的定义及分类2. 畜牧业的发展特点3. 畜牧业的地域类型4. 畜牧业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5.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畜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特点、地域类型以及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重点介绍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如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了解其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6. 布置作业(5分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等。
2. 教材或教参:提供有关畜牧业的理论知识。
3. 调查问卷:用于学生调查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思考等环节,评价学生对畜牧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十、课后作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作业提交形式可以是报告、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教案名称: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教案
一、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畜牧业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地域畜牧业的特点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 畜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2.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 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4.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5. 案例分析: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介绍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畜牧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畜牧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畜牧业的定义、特点及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地域类型,分享各自的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如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5. 知识拓展:介绍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课后搜集其他典型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8. 板书设计:畜牧业地域类型定义: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域特点:气候条件适宜草原资源丰富畜牧业生产方式独特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草原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市场需求、技术等我国主要畜牧业地域类型: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新疆牧区其他地区六、教学评价:1. 知识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畜牧业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域类型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性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畜牧业的关注程度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3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特点
5.相关网站: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大牧场放牧业
(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
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
学生分析,或讲授大牧场放
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
因。
以及大牧场放牧业的生
产特点、主要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
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
搜集的资料,探究大牧场放
牧业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及主要产品。
2.乳畜业
(1)读图分析讲授法:利
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
学生分析,或讲授乳畜业的
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
以
及乳畜业的生产特点、主要
产品。
★(2)读图、搜集资料探
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
搜集的资料,探究乳畜业的
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及主要
产品。
(3)比较法:指导学生
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农
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
结合
案例或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
地理环境会产生的影响。
课堂评价建议
1.用地形、气候、人口等分布图,说明各
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条
件。
2.绘制表格,比较本节中两种不同农业地
域类型的异同。
3.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以小组
交流的形式讨论本地区的农业
地域类型,
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平顶山市实验高中
叶俊楠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交通、科技、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中国季风水田农业、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这位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但本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学生对种植业比较熟悉,对畜牧业非常陌生。
因此本节课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挑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掌握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认为,也让我们感受到人和自然绵延千年的交流。
是的,我们熟悉的兰州拉面,它的材可能就来自于遥远的麦田和草原。
小麦,种植业的主要成员,在不同地区演绎不同的精彩。
今天,我们转换视角,看看这片牛肉,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环节一:
[自学寻疑]
观察在天猫搜索栏输入“进口牛肉”、“进口奶粉”得到的搜索结果,观察结果的
商品产地,阅读教材内容,限时三分钟,尝试解释你的发现。
并对比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不同之处?完成导学案一。
(大牧场放牧业: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乳畜业多紧邻消费市场,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于市郊。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
环节二: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探究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播放视频:
走进南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1页“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结合南美洲气候图、地形图、探究下列问题。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有利的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
2.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我国内蒙古、新疆等牧区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我们可以借鉴阿根廷发展牧业的哪些经验?
(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
合作探究二:
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观看图片:我国知名的乳畜品牌,通过新闻了解我国知名乳畜企业的对外合作战略,思考,中国的乳业真的是“崇洋媚外”吗?
2.结合教材活动,西欧的地形图和气候图、西欧四国的城市化水平和德国人的早餐桌等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提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饲料因素,西欧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反映出西欧具有广阔的平原和凉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反映了
西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市场因素对乳畜业的重要影响。
德国人的早餐桌说明了西欧饮食习惯对乳畜业形成的影响)
3.生活探秘,通过观看我们身边乳制品的生产地,发现乳畜业要临近城市,靠近市场。
环节三:
[思维建模]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下列问题: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思路。
(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商品率→投入劳动力多少进行分析)
2.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一般思路。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学以致用】
(2012·江苏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答案: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