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淀粉还原性研究

合集下载

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罗志刚;卢静静;孙炜炜【摘要】To provide a reference on the study of protein-starch conjugate, the formation and secondary structure of whey protein isolate-soluble starch(SS) conjugate prepared by dry-heating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dexes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A294 , browning intensity, free amino groups content and SDS-PAGE showed that WPI-SS conjugat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ased on Maillard reaction under dry-heating.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more incub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glycosylation in the WPI-SS mixture. Meanwhile,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whey protein isolate had a considerable loss due to the covalent attachment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starch ; th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of whey protein was reduced.%研究了干热法处理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二级结构分析,为蛋白质-淀粉接枝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3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_陆珠华 冉龙强 陆国权

2013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_陆珠华 冉龙强 陆国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工艺技术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陆珠华,冉龙强,陆国权*(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1300)摘要: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碱法对冷水可溶甘薯淀粉(CWS )的制备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制备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工艺条件,并对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黏度特性、凝沉性和透明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为1∶5(g/mL ),氢氧化钠溶液(3mol/L )加入量为30mL ,反应温度35℃。

在最佳条件下,冷水可溶甘薯淀粉的溶解度可高达87.92%。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冷水可溶甘薯淀粉颗粒表面有较大的凹陷和一些孔洞并且发生黏连,使其具有较好溶解性和粘性,并且其糊的凝沉性、抗剪切稳定性加强,但透明度有所降低。

关键词:甘薯淀粉,乙醇-碱法,冷水溶解,性能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ld-water-soluble sweet potato starchLU Zhu-hua ,RAN Long-qiang ,LU Guo-q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China )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cold-water-soluble sweet potato starch was studied using alcohol-alkaline method ,sweet potato starch as raw materials.The process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cold-water-soluble sweet potato starch were optimized.At same time ,the viscosity property ,retrogradation ,and transparency of cold -water -soluble sweet were also deter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est process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cold-water-soluble sweet potato starch were :amount of sodium hydroxide 30mL ,volum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80%,alkalization temperature 35℃,and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1∶5.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the solubility of CWS sweet potato starch would reach 87.92%.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revealed a lot of depressions and keyholes on the surface of CWS sweet potato starch particles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of adhesion of both ,which made its great solubility and viscosity.What ’s more ,retrogradation ,stability of the starch paste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one.However ,the transparency had been reduced.Key words :sweet potato starch ;alcohol-alkaline method ;cold-water solubility ;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TS23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306(2013)16-0262-05收稿日期:2013-02-01*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陆珠华(1991-),女,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淀粉中还原糖的测定

淀粉中还原糖的测定

淀粉中还原糖的测定
淀粉是葡萄糖的重要前体,它的还原糖的测定是淀粉的酶水解分解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葡萄糖的研究重点之一。

淀粉中还原糖的测定是指检测淀粉酶水解分解时得到多少葡萄糖。

它可以不同程度地揭示淀粉水解过程中多种反应物和反应机制,从而为淀粉研究和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常用淀粉还原糖测定包括银蓟素法和紫色葡萄糖酶缓冲液(CERB)法。

银蓟素法通常使用复银蓟素(AIF3 )作为还原剂,并用银溶液用作指示剂。

其原理是复银蓟素可以与葡萄糖反应,形成无色化合物,在添加银溶液后,无色化合物反应为深蓝色化合物,因此,用反应液的蓝色强度来表示淀粉水解中可以生成的葡萄糖量。

紫色葡萄糖酶缓冲液法(CERB)测定淀粉中生成的葡萄糖量,采用一定浓度的葡萄糖酶和一定浓度的磷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 7.5)在中性环境下,葡萄糖酶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丙二醛大量生成,丙二醛和磷酸柠檬酸形成一种紫色混合物,并在530 nm处吸收光谱,计算其浓度来表示淀粉水解中的葡萄糖量。

淀粉的葡萄糖量有许多影响因素,如淀粉的粒径大小,水解温度、淀粉活性、淀粉溶液的pH值等。

淀粉还原糖测定可以反映淀粉水解过程中反应物和反应机制,可以用来研究淀粉的水解活性,进而洞察淀粉活性和可食用食品性能的关系。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改进一、原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过程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a-淀粉酶)溶液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灯柴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方法步骤:1、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序号1至3的要求操作。

2、轻轻振动着两只试管,是试管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两只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4、将两只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加1min。

实验现象:淀粉酶与可溶性淀粉混合液有颜色变化一近橙红色,与还原糖鉴定现象:砖红色沉淀不明显。

几乎无沉淀且放置一会儿颜色变黑。

此现象与还原糖鉴定现象有差异,且随后有不明原因的变黑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惑。

二、改进措施1、材料用新鲜的人唾液代替2%的新鲜淀粉酶(a一淀粉酶)溶液。

可在课堂上即取即用(采集学生的唾液)。

2、方法步骤2中将试管下半部浸到37摄氏度的温水中lmin3、步骤4改为将两只试管一起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至沸腾后立即停止加热。

其他方面皆与原实验相同。

三、改进后的实验现象颜色反应变色明显且砖红色沉淀较多明显,长时间无颜色变化。

四、原实验与改进后试验的比较与分析1、现象比较与分析原试验使用的。

淀粉酶溶液本身带有较深的棕褐色,对本试验原试验还原糖生成的鉴定的颜色反映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原实验的试验现象:变色并非典型的砖红色。

而人的唾液几乎是无色的可以克服。

淀粉酶这一缺点,而使本试验的颜色反应的颜色变化明显。

2、酶材料比较原实验用的酶是试验室里要准备的a-淀粉酶溶液与生活实际相对较远。

改进后使用酶直接来自学生的口腔,是直接来自于时间的是学生对本实验的结果信度大大的提高。

而且取用方便又可大大地降低教学成本和克服山区学校缺少试剂的不足。

3,过程比较原实验步骤2中反应要保温在60℃与环境温差较大,由于一般中学无恒温设备,需要不时地加热来维持恒温。

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园艺学报,2015,42 (3):496–504.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496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4-0906;http://www. ahs. ac. cn 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张 莉,印 荔,杨见秋,程立宝,李良俊*(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摘 要:以莲藕品种‘美人红’叶片为试材,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克隆得到全长4 080 bp的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P201636),其中开放阅读框3 696 bp,编码1 231个氨基酸;该序列与甜瓜、葡萄SS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达79%、69%。

LrSSS 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个典型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BM_25)和1个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

LrSSS 表达分析表明,莲藕根状茎膨大具3节段时,在终止叶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后把叶叶片,终止叶叶柄表达量最少;在根状茎膨大至4节段时,LrSSS在第1、2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高,在第3、4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低,表明在第1、2节段根状茎形态基本建成后LrSSS在调控产物转化为淀粉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莲藕;淀粉;LrSSS;克隆;表达中图分类号:S 6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13-353X(2015)03-0496-09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Analysis of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 in Lotus RhizomeZHANG Li,YIN Li,YANG Jian-qiu,CHENG Li-bao,and LI Liang-jun*(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Abstract:The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LrSSS)was cloned from‘Meirenhong’,a species of lotus rhizome based on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T-PCR and RACE methods with leaf as template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full-length of LrSSS(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P201636)was 4 080 bp in nucleotide containing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3 696 bp which encoding 1 231 amino aci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LrSSS had 79%,69% homolog with melon,grape respectively. LrSSS contained three typical carbohydrate domains(CBM_25)and one catalyzing domains(Glyco_transf_5)relevant to starch synthesis. The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of LrSSS was determined by RT-PCR method. The results was that LrSSS showe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in the last leaf,and then followed by the stalk of the penultimate leaf,the lowest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the stalk of the last leaf. In addition,the expression of LrSSS was higher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nodes than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internodes of rhizome,suggesting that LrSS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rch synthase processes.收稿日期:2014–12–15;修回日期:2015–02–01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3388);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3-918)*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ljli@)张 莉,印 荔,杨见秋,程立宝,李良俊.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园艺学报,2015,42 (3):496–504. 497 Key words:lotus rhizome;starch;LrSSS;clone;expression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睡莲科莲属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赵有为等,1999),原产中国和印度(中国蔬菜栽培学,2009),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特色水生蔬菜。

酶解、二次酸化制取可溶性淀粉

酶解、二次酸化制取可溶性淀粉
的 长度 , 到一 种 较 易 使 用 的 降解 淀 粉 。 先 利 用 生 物 酶 对 淀 得 首 粉 进 行 均 匀 断 链 , 高 反 应 活 性 , 子 均 匀 性 , 粉 分 子 存 在 提 分 淀 直 链 和 支 链 , 粉 颗 粒 存 在 结 晶 区和 非 结 晶 区 , 对 淀 粉 颗 粒 淀 酸 的作 用 可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最 初迅 速水 解 含 有 支 链 淀 粉 的 非 结 品 区 , 着 缓慢 地作 用 于 结 晶 中的 直 链 和 支 链 。 后 整 合 为 所 接 最 需 要 的分 子 结 构
结 束 。⑤ 中和 : 入 1%液碱 , 后 冉 加 人 1%碳 酸 钠 中干 . 加 O 之 0 ¨. ⑥洗涤 : 在 锈 钢 反 应 釜 中加 入 水 , 拌 3 m n后 脱 液 , 涤 搅 0i 洗
1 玉米可 溶性淀 粉 的制备
11 制备原理 .
可 溶 性 淀 粉属 于 酸 化淀 粉 ,是 玉 米 淀 粉 在 生 物 酶 酶 解 酸

要: 本项 目研制 的可溶性淀粉 , 它是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 , 采用生物酶酶解二 次酸化技 术路 线 , 经生物酶酶
解、 酸化水解 、 离心分 离、 产物 中和等工艺过程制得产品。 关键词 : 可溶性淀粉 ; 一 仪 淀粉酶 ; 酶解 中图分类号 : 6 3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82 (0 1 l— 20 0 10 — 30 2 1 ) 10 4 ~ 2
Ke wo d :s l b e sa c ; 【a l s ; y r l s y r s ou l t h o一 my a e h d o y i r s
本 项 目研 制 的 可溶 性 淀 粉 ,足 现 代 医 药 行 、 不 可 缺 少 的 I 药用辅料之一。 它是 以 米 淀 粉 为 主 要 原 料 , 用 生 物 酶 酶 解 采 一 次 酸 化 技 术 路 线 , 生 物 酶 酶 解 、 化 水 解 、 心 分 离 、 物 经 酸 离 产 中 和等 工 艺过 程 得 产 品 。其 研 制技 术 手段 、 品质 量 指 标 、 产 使 用 性 能 均 处 _同 内 类 产 品 的领 先水 平 。_ 溶 性 淀 粉 为 白色 r F I f 或 类 白色 粉 末 , 系普 通 米 淀 粉 改 性 而 成 。无 毒 无 害 、 热 水 在 中溶 解 性 好 , 学 性 质 稳 定 、 化 还原 性 小 、 附力 强 、 较 好 的 流 吸 有 动 性 , 吸 潮 。广 泛 应 用 于 无 糖 型 颗 粒 剂 、 剂 、 囊 剂 , 为 不 片 胶 作 药 物 主 成 份 的载 体 和 药 物 稀 释 剂 。

11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的研制(彭黔荣)

11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的研制(彭黔荣)

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的研制代玉林1,2 彭黔荣1 陈忠贵3(1.贵州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贵阳,550003;2.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贵阳,550002;3.贵阳香精厂,贵阳,550004) 摘 要 介绍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酒精碱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

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了影响因素并选出了最佳条件。

关键词 颗粒状 冷水可溶性 淀粉中图分类号 TS23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411(2004)06-0015-02 颗粒状冷水可溶性淀粉Granular Cold-Water -Soluble(GCWS)Starches是淀粉水解后的产物,其复水后的糊与原淀粉制作成的糊性质基本相同且糊液稳定、透明、粘性高,具有良好的增稠、保水、保型和乳化作用以及良好的耐高温及冻融稳定性,因而在食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非食品工业,GCWS 淀粉因为有着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生物降解、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等优点,可以作为药物载体。

GCWS淀粉的制备方法通常有双流喷嘴喷雾干燥法、高温高压耐醇法、常压多元醇法和酒精—碱法。

这些方法存在着设备造价高、能耗大、反应条件苛刻、生产成本过高的缺点。

作者在酒精—碱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来制备GCWS淀粉。

1 实验部分1.1 基本原理淀粉属于多糖类物质,是右旋葡萄糖聚合物。

淀粉的水解变化顺序为:淀粉→可熔性淀粉→糊精→麦芽精→葡萄糖。

GCWS淀粉的制备就是淀粉的水解过程。

但若淀粉深度发生水解,就会水解为糊精,甚至为麦芽糖。

天然淀粉因其含有部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 GCWS淀粉溶于水遇碘变蓝色,而糊精遇碘则显红色。

故我们采用碘的灵敏度实验来控制水解反应程度使停留在可溶性淀粉阶段来制备GCWS淀粉。

1.2 主要原料及仪器玉米淀粉 工业品 广西南宁明阳淀粉厂 乙 醇分析纯试剂含量95%重庆化学试剂总厂氢氧化钠分析纯试剂含量96%国营重庆无机化学试剂厂盐 酸分析纯试剂含量36%~38%遵义高等师专化学试剂厂ET—Ⅰ型电磁滴定仪湖北省沙市滴定仪厂LD4—2型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D25—2F型电动搅拌机杭州仪表电机厂1.3 试验流程试验流程示意图如下:↓碱乙醇+淀粉→水解反应→过滤、中和、洗涤→干燥→研磨→GCWS淀粉按配方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于淀粉中,在不断搅拌下配制成均匀的淀粉乳。

可溶性淀粉质量标准(2010)

可溶性淀粉质量标准(2010)

可溶性淀粉质量标准Q/SH-002-2010 本品系禾木科植物玉蜀黍的颖果,或大戟科植物木薯及旱藕的块根中制得的淀粉,经水解精制而成的多糖类颗粒。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冷水、醇及醚,但溶于沸水成1%溶液,为透明微呈荧光之液体。

【鉴别】取本品约0.1g,加少量水湿润后,加沸水20ml,搅拌均匀,取溶液5ml,加入100ml水中,加碘试液数滴,溶液应显兰色或兰紫色。

【检查】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水25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约40ml,依法检查(2010年版二部药典附录56页),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15%)。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4.0%。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二部药典附录61页),遗留残渣不得过0.5%。

铁盐:取本品0.50g,加稀盐酸4ml与水16ml,振摇5分钟,滤过,用少量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成35ml后,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57页进行检查,与标准铁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0.004%)还原性物质:取本品0.50g,加少量的水湿润后,加沸水50ml使溶解,取此溶液5.00ml,加菲林试液甲、乙各2ml,混匀,加热至沸时,不得出现红色沉淀。

二氧化硫:取本品2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0ml,充分振摇,滤过,取滤液100ml,加淀粉指示液2ml,用碘液(0.01mol/l)滴定,消耗的碘液(0.01mol/l)不得过 1.25ml (0.004%)。

水溶解试验:取本品1g,加少量水湿润后,加入100ml沸水,摇匀,应全溶解为透明溶液,允许有微量荧光,但不能有沉淀。

卫生学检查:按2010年版二部药典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查,细菌数≤1000个/g,霉菌数≤100个/g,并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影响淀粉酶活性条件”疑难解答

“影响淀粉酶活性条件”疑难解答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的疑难解答高三生物复习中,老师和学生经常遇到这类实验——酶需要适宜条件,也就是酶的活性与温度、ph值的关系。

该类实验老师和学生的疑难问题较多,教师解答也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结合这些疑问,查阅了大量资料,整理了该实验的疑难解答。

希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与各位生物老师交流。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根据该实验中学生的疑问,现解答如下: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步骤为1.取3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左右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3.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匀。

5.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问题一:上述步骤的②③两步次序能否颠倒?解析:不能。

3支试管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后要先放入不同温度环境保温5min,使淀粉液达到所处不同环境的温度,然后再加新鲜淀粉酶,摇匀并维持5min,否则若加入淀粉酶后再放入不同温度环境中,由于酶的高效性,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已把淀粉分解了,3支试管内都有麦芽糖生成,结果3支试管都不变蓝,从而看不出来温度对酶的影响。

问题二:该实验能否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来检测还原性糖的产生?解析:不能。

因为若用斐林试剂则步骤4为: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摇匀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在此加热过程中,放冰块的试管内在升温过程中酶的活性会升高,从而会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结果60℃热水和加冰块的试管内都有砖红色沉淀,造成了错觉,使实验结果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事实不相符。

另外,试验中2、4都有温度在起作用,其结果到底是哪一步骤造成?无法确定。

问题三: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多少?解析:淀粉酶有不同类型。

可溶性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可溶性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可溶性淀粉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试,验证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实验原理:可溶性淀粉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淀粉,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法和条件,来观察和比较可溶性淀粉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可溶性淀粉粉末称量,制备成浓度为10%的淀粉溶液。

2. 溶解性测试:将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冷水、热水和酒精中,观察其溶解情况和溶液的浑浊度。

3. 稳定性测试:将淀粉溶液分别加热、酸化和碱化处理,观察其稳定性和形态变化。

实验结果和分析:1. 溶解性测试:- 冷水:淀粉溶液在冷水中搅拌后逐渐溶解,形成浑浊的溶液。

这是因为低温下淀粉的溶解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全溶解。

- 热水:淀粉溶液在热水中迅速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

高温有助于淀粉的分子间键断裂,促进其溶解。

- 酒精:淀粉溶液在酒精中搅拌后不溶解,形成悬浮液。

这是因为酒精无法使淀粉的分子间键断裂,无法将淀粉完全溶解。

2. 稳定性测试:- 加热:将淀粉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其表面形态和浑浊度的变化。

结果显示,淀粉溶液在加热后形成胶状物质,并增加了溶液的浑浊度。

这是因为高温导致淀粉分子重新结合,形成聚合物。

- 酸化:在淀粉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观察其形态和浑浊度的变化。

结果显示,淀粉溶液在酸化处理后逐渐凝胶化,形成团块状物质。

这是因为酸性条件下,淀粉分子的极性增强,导致其分子间相互吸引,形成凝胶。

- 碱化:在淀粉溶液中滴加碱性溶液,观察其形态和浑浊度的变化。

结果显示,淀粉溶液在碱化处理后逐渐变得透明,且溶液的浑浊度减小。

这是因为碱性条件下,淀粉分子的极性减弱,导致其分散性增强,溶解度提高。

实验结论:1. 可溶性淀粉在热水中溶解性最好,形成透明的溶液。

2. 可溶性淀粉在冷水中搅拌后逐渐溶解,形成浑浊的溶液。

3. 可溶性淀粉无法在酒精中溶解,形成悬浮液。

4. 可溶性淀粉在加热、酸化和碱化处理后均发生了形态和性质的变化。

淀粉一定没有还原性吗(精品)

淀粉一定没有还原性吗(精品)

淀粉一定没有还原性吗?李严张雯(中华中学江苏南京210006)摘要:从常温下淀粉、I2-KI溶液不显蓝色这一反常现象出发,用实验证明了淀粉具有还原性,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化学计算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淀粉;I2-KI溶液;可逆热色性;还原性;端基;水浴葡萄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而“多糖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分子结构中不含醛基,不发生银镜反应1”,很多人便认为淀粉没有还原性。

但是在实验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向热的淀粉溶液中滴入I2-KI溶液,会出现我们熟悉的蓝色,接着蓝色很快就会消失,把溶液冷却,有时却发现蓝色不能恢复,仍然显无色。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容量瓶、烧杯、带塞子的小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温度计、铁架台、移液管、天平、碘、碘化钾、淀粉1(上海实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006年3月出厂)、淀粉2(上海联试化工试剂有限公司,2000年3月出厂)、淀粉3(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厂),所用药品纯度均为分析纯。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1)配制溶液A:在容量瓶中配制2.5×10-4mol/L的I2-KI溶液(若中学没有精确称量仪器,可以先配制浓溶液,再稀释)。

(2)配制溶液B、C、D:把淀粉1、2、3分别溶于热水,配制三份0.5%的淀粉溶液(为了避免淀粉水解,最好使用新配制的淀粉溶液)。

步骤2:取3支试管,编号分别为1、2、3。

在试管1中加入1mL配制好的I2-KI溶液,再滴入1滴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较深的蓝色;在试管2中加入1mL淀粉溶液,再滴入3滴I2-KI溶液(若滴入1滴I2-KI溶液,蓝色太浅,褪色太快,不利于观察),溶液变为较浅的蓝色;在试管3中加入1mL配制好的I2-KI溶液,溶液显黄色。

3支试管都用橡胶塞塞紧,同时放入冷水浴中,加热。

随着水浴温度升高,2号试管蓝色首先退去,继续加热升高温度,1号试管蓝色也退去,3号试管黄色稍变淡。

稍后同时取出3支试管,放在空气中充分冷却(这样做是为了让碘与淀粉充分反应,不要放在冷水中冷却),1号试管蓝色逐渐恢复,2号试管没有出现蓝色,3号试管基本恢复原有的黄色。

马铃薯可溶性淀粉探究实验步骤

马铃薯可溶性淀粉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第一次:用同种、不同浓度的酸在不同温度下水解不同时间,探讨上述因素对可溶性淀粉的影响。

1、马铃薯可溶性淀粉糊化液制备: 称取3 g马铃薯可溶性淀粉,用蒸馏水定容至120ml,将装有混合物的烧杯做如下处理,盐酸的加入量、水解时间和水解温度如下表所示:试验号加酸量(%)水解时间(min)温度(℃)19155529206539257549308551115556112065711257581130859131555101320651113257512133085131515551415206515152575161530852、 恒温干燥成膜: 将水浴后的马铃薯淀粉成膜溶液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0min(温度保持与之前的水解温度一致)将膜液倒入安全瓶中,瓶口用插有胶头滴管的瓶塞塞紧,支管口通过橡皮管 连接真空泵,冷却后在 0.1MPa 真空下脱气20分钟。

3、将处理后的膜液均匀倒入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干燥,温度控制在70℃,保持10小时取出。

4、揭膜 :将干燥成膜后的培养皿放在石棉网上,以免温度过高损坏实验台,迅速用刀片将膜的四周与培养皿底部分离冷却5min后迅速揭膜。

揭膜时,先将膜与玻璃板四周分离,放在相对湿度50%条件下,平衡48h 进行指标测定。

指标测定如下:1、膜的微观形貌将薄膜固定在载玻片上,糙面向上,用显微成像系统在不倍数下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拍照。

2、膜厚度测定:用螺旋测微器(0.001mm)在被测膜上随机取8点测定,取平均值,膜厚单位为mm.3、淀粉膜水蒸汽透过性的测定:参照拟杯子法。

具体方法如下:称取5g无水氯化钙放置在小锥形瓶中,挑选均匀无破损的样品膜,测量其厚度后,将样品膜密封于小锥形瓶口,并称取锥形瓶重量,然后将小锥形瓶放入相对湿度为50%的恒湿箱中,每天称重一次,直到平衡不变,最后得出小锥形瓶质量的变化。

计算公式如下:Wv=△m\ (A*t)式中:wv为水蒸气透过系数;△m为水蒸气迁移量(g);A为膜的面积(m2);T为测定时间(d)。

可溶性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可溶性淀粉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可溶性淀粉的制备、纯化及鉴定,了解可溶性淀粉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以及鉴定方法,为后续研究可溶性淀粉的应用提供基础。

二、实验原理可溶性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淀粉酶法提取可溶性淀粉,并通过透析、离心等方法进行纯化,最后通过碘液显色法、旋光法等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淀粉、淀粉酶、硫酸铵、氯化钠、无水乙醇、碘液、乙醇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离心机、透析袋、旋光仪、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可溶性淀粉的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2)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在50℃水浴中反应1小时。

(3)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在室温下静置过夜,使酶失活。

(4)用硫酸铵盐析法将可溶性淀粉从混合液中沉淀出来。

2. 可溶性淀粉的纯化(1)将沉淀的可溶性淀粉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

(2)将洗涤后的可溶性淀粉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3)将溶液过滤,去除不溶性杂质。

(4)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可溶性淀粉沉淀。

(5)将沉淀的可溶性淀粉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

(6)将洗涤后的可溶性淀粉溶解于适量的无水乙醇中,使可溶性淀粉沉淀。

(7)将沉淀的可溶性淀粉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

3. 可溶性淀粉的鉴定(1)碘液显色法:取少量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旋光法:取少量可溶性淀粉溶液,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可溶性淀粉的提取实验中,通过淀粉酶法提取可溶性淀粉,成功地将可溶性淀粉从玉米淀粉中分离出来。

2. 可溶性淀粉的纯化实验中,通过透析、离心等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进行纯化,去除杂质,提高了可溶性淀粉的纯度。

3. 可溶性淀粉的鉴定(1)碘液显色法:实验中,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说明可溶性淀粉存在。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
材料和试剂:
1.食用淀粉样品
2.无水乙醇
3.磷酸酶
4.磷酰巯基胆碱
5.葡萄糖氧化酶
6.酵母葡糖激酶
7.二氧化钛
仪器设备:
1.离心机
2.分光光度计
3.恒温水浴
实验步骤:
1.将一定量的食用淀粉样品称入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并用超声波或搅拌器混合均匀,形成淀粉悬浮液。

2.将离心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50-60℃恒温条件下,离心10-15分钟。

3.取出离心管,将上层溶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留下下层的淀粉沉淀。

4.将新的离心管中的溶解液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此时,吸光度的值与可溶性淀粉的浓度成正比。

5.根据测定结果计算样品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

实验原理:
这种可溶性淀粉的测定方法主要依赖于淀粉颗粒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通过将样品中的淀粉溶解并分离出来,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溶解液的
吸光度,进而根据吸光度的值来计算可溶性淀粉的浓度。

总结:
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可用于食品、饲料等样品的分析,通过测定可溶
性淀粉的含量,可以评估样品中淀粉的溶解特性和食品质量。

此外,还有
其他可溶性淀粉测定方法,如碘滴定法等。

同时,实验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并确保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温度的恒定和混合的均匀等。

可溶性淀粉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50~75℃;最适PH为5.5~7.5
实验材料制备
a-淀粉酶的固定化
在烧杯中将5mg a-淀粉酶溶于4ml蒸馏水中。再加入 5g 石英砂,不时搅拌,30分钟后装入层析柱中。 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层析柱以除去未吸附的游离 淀粉酶,流速控制为1ml/min。
可溶性淀粉溶液 取50m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ml热水中,搅拌均匀。 5mmol/L KI-I2溶液 称取0.127g碘和0.83g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
实验原理:
用吸附法将枯草杆菌的a-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一定 浓度的淀粉溶液经过固定化酶柱后,可使淀粉水解成糊 精。用淀粉指示剂溶液KI-I2测试,流出物呈红色,表明 水解产物糊精生成。
淀粉 遇碘显 蓝色
a-淀粉酶
糊精 遇碘显 红色
β-淀粉酶
糖化淀粉酶
麦芽糖 遇碘不 显色
葡萄糖
这里使用的是枯草杆菌的a-淀粉酶,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实验步骤
1.将灌注了固定化酶的注射器放在注射器架上,用滴管滴加 淀粉溶液,使淀粉溶液已0.3mL/min的流速过柱。在流出5mL 后接收0.5mL流出液,加入1-2滴KI-I2 溶液,观察颜色。用 水稀释1倍后再观察颜色。 实验预期结果:水解产物糊精遇碘呈红色
2.试验后,用10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层析柱,放置在4℃ 冰箱里,几天后再重复上述实验,看是否有相同结果。
课后练习
1.如何证明洗涤固定化酶柱的流出液中没有淀粉酶?
可在试管中加入1ml可溶性淀粉,再加几滴淀粉酶柱 流出液,保温几分钟后用碘液检验。如仍显蓝色,则 流出液中没有淀粉酶了。 2.耐高温的淀粉酶有哪些可能的用途? 可以在高温下使淀粉水解快,而且酶不会因高温上 而失活,所以可在一些需要高温加热同时又要水解 淀粉的反应中使用。

可溶性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鉴定一、教材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本章逐一介绍了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以初步了解组成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为基础,加强学生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认识和理解,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考试大纲要求: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还原糖、脂肪和淀粉,要求理解上述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环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相关的热点问题有生物组织中蛋白质、还原糖、脂肪和淀粉检测,注意事项及相关的实验拓展。

本实验是验证性试验,要检测的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能源物质,糖类是生物题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它们在生物体中都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容易产生兴趣。

但检测所用的实验材料,试剂繁多,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好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记住鉴定所用材料,懂得选材的要求。

理解: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归纳出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原理。

能力目标1.学会制备生物组织试样,并能按规范化要求操作,独立完成鉴定工作。

2.能正确选取鉴定试剂,并能进行规范化操作。

3.明确观察对象,正确说出鉴定过程中试样的颜色变化,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作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册。

4.能熟练使用低倍镜、制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了解规范使用高倍镜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观察。

2、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四、教学难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做还原性实验报告

做还原性实验报告

做还原性实验报告1. 引言还原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重新执行已有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结论的有效性。

本报告旨在介绍本次还原性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以评估原实验的还原性和可信度。

2. 实验目的本次还原性实验的目的是还原和复制先前实施的实验,并验证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通过还原性实验,我们可以评估原实验的可重复性,并检验原结果的有效性。

3. 方法3.1 原实验概述在原实验中,研究者探究了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置了两组植物,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X因素溶液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

3.2 还原实验设计为了还原原实验,我们采用了相同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测量方法。

我们复制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的植物品种和数量。

使用相同浓度的X因素溶液进行处理,并在相同条件下维持植物的生长。

3.3 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采集了植物的生长数据,并与原实验中的结果进行比对。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评估了植物生长的差异是否符合原实验的结论。

4. 结果通过还原实验,我们得到了与原实验相似的结果。

实验组的植物生长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受到X因素的影响,生长速度显著加快。

这与原实验得出的结论一致。

5. 讨论本次还原性实验成功还原了原实验,并验证了原实验的结论的可重复性。

结果表明,X因素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也发现一些与原实验不一致的结果。

这可能是由于一些细微的实验条件差异造成的。

通过对实验步骤和环境因素的仔细检查,我们发现原实验中有一些操作和控制不够严谨的地方。

在还原性实验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进,并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认为,通过还原性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原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严密性,这是确保科学研究结果可信和可重复的关键。

6. 结论通过本次还原性实验,我们成功还原了原实验,并验证了原实验的结果的可重复性。

这一实验强调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严密性,在科学研究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