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
小学美术新课标讲座
小学美术新课标讲座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和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内容和精神。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美术新课标进行解读和分享。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它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创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多个领域。
同时,也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如将美术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体验美术的魅力。
四、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教师应创设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3. 个性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4. 评价多元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生的作品,还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性等。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标提倡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作品成果,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如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七、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教案
十二、课堂管理与纪律
1.明确课堂规则:在课程开始时,与学生共同制定并明确课堂规则,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营造良好氛围: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有利于创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和探索。
3.规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爱护教学材料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2)运用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与拓展
1.课后作业: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参观美术馆等,拓宽美术学习渠道。
十、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持续学习: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十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1.倾听与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创作成果。
2.互动与引导: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美术知识。
3.激励与鼓励: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03
课程内容
内容说明
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美 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方面,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为学生未 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 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我发展。
成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作 品评定、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状况。
05
课程实施与评价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原则
小学美术课程实施应遵循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 求,注重美术与生活、自然的联 系,注重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审美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汇报人: 202X-12-23
contents
目录
• 新课标概述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教学建议 • 课程实施与评价
01
新课标概述
课程性质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 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 双重性质,既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 和人文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 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 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美术教育。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 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 及责任感。
课程设计思路
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领,构 建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 评价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视角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视角解读简介本文旨在全面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实施这些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理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这一理念突出了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水平。
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2. 创造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4. 艺术文化:介绍和传授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传统和文化。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和研究资源,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达成。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3. 创造性评价: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 艺术展示和交流:组织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艺术交流和互动。
结论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美术教育课程。
通过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确保内容真实可查)。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方位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方位解读本文旨在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全方位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 引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为小学美术教育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2. 标准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美术学科的目标与任务该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欣赏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等。
2.2 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小学美术学科的基本要求,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研究内容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该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素养要求。
这些素养是学生在美术学科研究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重要能力。
3.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策略:3.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标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们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绘画工具、艺术作品、艺术家介绍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3.3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通过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比赛、艺术展览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全方位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我们能够有效实施该标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注意:本文所述内容均为根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读,具体实施时应参考相关教育部文件和指导意见。
*。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讲稿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浙美版新教材培训讲稿一、教材分析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
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
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
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
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讲稿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浙美版新教材培训讲稿一、教材分析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
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
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
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
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引言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深入解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本文档将为您详细阐述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
一、核心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培养创新”为核心理念,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旨在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四个领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不同年级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五、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实践。
六、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实施建议:
1.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美术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
5. 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结语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深刻理解并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2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 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原来是“尝试”, 这基本无法评价,因为蜻蜓点水也可以称为“尝试”,过去
的大纲的要求是“掌握”,这又太“学科”了。现在的“运 用”比较适中)各种工具、媒材(将“材料”改为“媒材”, 绝对的“与时俱进”。因为“媒材”包含了数码等“非物 质”,而“材料”基本是“纯物质”)进行创作,表达(此 处去掉了“自己”,因为是教育,需要了解他人,只有纯艺 术才可以只“自己”)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 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 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这句加的好,美术可不仅仅是 “自娱自乐”。也不是哪谁谁谁的跟班)。学生在美术学习 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 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这两句组合在一起明确了 美术课的终极目标)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 下: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 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
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
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 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
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 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 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 发电厂 纯凝式 汽轮发 电机组 和供热 汽轮发 电机组 的技术 经济指 标的统 计和评 价。燃 机机组 、余热 锅炉以 及联合 循环机 组可参 照本标 准执行 ,并增 补指标 。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
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
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
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视角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全视角解读
本文是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教师更好
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义
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等法规和文件,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和
发展需求而制定的。
它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总纲和指导性文件,对于
规范和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美育素养
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内容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
其中,课程思想是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课程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课程内容包括形体、色彩、图案、空间、艺术
欣赏等;课程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教学方
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研究、合作研究等。
课程标准的实施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注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维;二是注重情境
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三是注重多元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
结语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纲领,实施标准对
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美育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标准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创造多元评价
机制,为学生的美育之路添砖加瓦。
4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
毕节十二小美术课程标准培训讲稿一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
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
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1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
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一)、欣赏感悟畅想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二)、体验表现创新1.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一、新课程标准简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该标准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二、课程目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课程内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2. 动、植物、人物等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3. 绘画、造型、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4. 美术史、美术欣赏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 教师以引导为主,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3. 引入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 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经验。
五、评价标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水平;2. 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3.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艺术修养;4.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六、总结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一套完善的教学规范,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全面解析,相信读者已经对该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1. 简介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课程也不例外。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新的教学理念。
2. 核心理念2.1 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观察力、动手能力等。
2.2 生活化美术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3 学科融合美术课程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个性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功。
3. 课程目标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程目标主要包括: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提高生活品质。
4. 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4.1 美术基本概念和技法学生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如色彩、线条、形状等,以及基本的绘画和雕塑技法。
4.2 美术欣赏学生要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3 美术与生活学生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4.4 创意表达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学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5.1 任务驱动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5.4 评价激励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6. 教学评价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多元化和全面性,主要包括:6.1 学生自评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发现并解决问题。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培训讲稿
毕节十二小美术课程标准培训讲稿主讲人张道洪2019.51第一讲前言主讲人张道洪2019.5.14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2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课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
(全解析)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详解一、前言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五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4. 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能和方法。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五个学习领域:1. 造型·表现:学习绘画、雕塑、设计、制作等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2. 设计·应用:学习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欣赏·评述:学习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综合·探索:学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美术与其他学科:学习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建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来感受美、理解美。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讲授、示范、实践、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5.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评价建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以下评价建议:1. 注重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小学美术新课标专题发言
小学美术新课标专题发言
小学美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
美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
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同时强调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强调了美术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涵盖了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个领域。
课程内容设计注重与学生生活经
验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来理解和表达美术。
教学方法上,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
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来提高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
的知识传授者。
评价方式也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而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
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作品,还包括学生在美术学
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美术教学的专业水平。
学
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以确保新课标能够顺利实施。
总之,小学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激发学
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学习教案
(bǐjiào)
第五页,共24页。
课 程 目 标 解 读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jìnéng)”“过 程与方 法”“ 情感、 态度和 价值观 ”三个 维度设 定。( 明确“ 三个维 度”让 老师们 制定教 学计划 、写教 案,更 明确、 更方便)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 活动, 激发创 意,了 解美术 语言及 其表达 方式和 方法; 运用( 原来是 “尝试 ”,这 基本无 法评价 ,因为 蜻蜓点 水也可 以称为 “尝试 ”,过 去的大 纲的要 求是“ 掌握” ,这又 太“学 科”了 。现在 的“运 用”比 较适中 )各种 工具、 媒材( 将“材 料”改 为“媒 材”, 绝对的 “与时 俱进” 。因为 “媒材 ”包含 了数码 等“非 物质” ,而“ 材料” 基本是 “纯物 质”) 进行创 作,表 达(此 处去掉 了“自 己”, 因为是 教育, 需要了 解他人 ,只有 纯艺术 才可以 只“自 己”) 情感与 思想, 美化环 境与生 活;学 习美术 欣赏和 评述的 方法, 提高审 美能力 ,了解 美术对 文化生 活和社 会发展 的独特 作用( 这句加 的好, 美术可 不仅仅 是“自 娱自乐 ”。也 不是哪 谁谁谁 的跟班 )。学 生在美 术学习 过程中 ,丰富 视觉、 触觉和 审美经 验,获 得对美 术学习 的持久 兴趣, 形成基 本的美 术素养 。 (这两句组合在一起明确了美术课的终 极目标 )
(jiě dú)
第5页/共24页
第六页,共24页。
美 术 一、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课 体系
程 二、精选美术课程(kèchéng)内
的 设
容
计 三、静态知识与动态活动相结合
四、全方位拓展课程(kèché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
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
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
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一)、欣赏感悟畅想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1(二)、体验表现创新1、通过户外采风、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展开想象以及必要时教师示范等手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主题。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体验造型乐趣。
3、运用具有自己个性的表现手段,探索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
(三)、展示交流评价(四)、反思拓展再创新二、设计.应用1、欣赏感受引导学生交流信息,根据已有经验,认识感受材料特性,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中导入课题。
2、创作实践根据学生准备等实际情况,合理作示范,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创作。
教师是平等参与者中的首席。
3、展示评价作品,倡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形式展开多评价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每个人对自己和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2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1、方案设计2、资料搜集3、探索尝试4、展示交流5、评价定位6、拓展升华他的作品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拓展延伸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拓展想象空间,提升学习兴趣与创作欲望。
三、欣赏.评述1、创设氛围,激活课堂: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欲。
32、对话交流,质疑解疑: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元对话交流活动,在质疑解疑过程中活跃思维、丰富情感。
3、展示收获,评价整合:小组成员以语言叙述、书面表达、作品再创造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和理解;通过自评他评师评方式领略成功与不足,并最终达成对欣赏内容的整合,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多学科知识、当地文化资源、实际生活,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1、方案设计2、资料搜集3、探索尝试4、展示交流5、评价定位6、拓展升华小学美术课标解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
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4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
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
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
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
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5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
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建议:〃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
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6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
现列出1-2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
(见图表二)(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
(见图表三)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
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
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臵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
7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
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
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8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