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学重点复习总结(新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事管理知识汇总

最新人事管理知识汇总

目录第一章: 人员招聘管理1人员招聘流程图2、招聘原则3、基本条件4.招聘程序5. 录用程序6、试用与录用7、员工分类8、人员变动第二章:员工的晋升、调动或调整1.员工晋升、调动流程图2.员工的晋升3.职务调动与调整第三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管理1、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流程图2、劳动合同的解除3、劳动合同的终止。

4、员工退休5、工作移交6、离、辞人员须知第四章:考勤管理1、考勤流程图2、目的3、操作方法4、考勤记载符号5、上、下班规定6、假期规定7、出勤计算第五章:员工培训1、目的2、适用范围3、培训流程图4、本公司培训分类5、职责6、工作程序附表:1、面试记录表2、员工考核表3、员工内部调动手续单4、离厂手续单5、培训需求调查表6、培训申请表7、人力需求申请表8、月份人员变动一览表第一章: 人员招聘管理目的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把好用人质量关,特制订本办法。

1、人员招聘流程图试用录用2、招聘原则2.1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2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面试NOYES YES需求部门3、基本条件3.1 思想品质好,组织纪律性强,热爱应聘岗位。

3.2 员工岗位必须具备高中(中技)文化水平,或者具有企业特殊岗位急需的相关技能的熟练工。

4、招聘程序4.1各部门主管根据经营生产需要及原有编制定员变动情况,按计划确需招聘员工时(含实习生),必须填写《人力需求申请表》,并经一级主管、部门领导及所属专业公司总经理核准,由人力资源部门制订招聘计划。

4.1.1 如为公司内部招聘,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现有人员状况提供富余人员供各部门参考;如无富余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状况提供合适人员供各部门参考。

4.1.2 如公司内无适当人选,则对外招聘,制定招聘实施计划、依照目的、计划进行。

同时准备招聘所用海报等资料宣传。

4.1.2.1 招聘海报包括:企业名称、性质、主要产品、招聘专业、数量、学历、年龄及其他方面要求等。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复习重点自考重点知识点背好必过资料

00324现代人事管理复习重点自考重点知识点背好必过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广义的人事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狭义的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高效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构成管理的基本要素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3、人事管理是指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与相关的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的相互适应,实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实现高效完成事情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4、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1)社会组织中的人、事以及人事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其重点是研究人与事恰当结合的规律及其在人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特点:(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科学(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内容:(1)人事管理理论(2)人事管理体制(3)人事管理业务知识(4)人事管理现代化(5)人事管理的比较研究基本观点;(1)必须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5、人事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求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在人事管理中,做到有利于人、造福于人,关键在于保障个人的正当权利。

主要包括以下权利:(1)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以及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

(3)接受教育和获得发展的权利。

基本原则:(1)适应需要(2)任人唯贤(3)竞争择优(4)适才适用(5)依法管理性质:(1)人事管理的自然属性A 人事管理过程具备三个要素,即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方式B 人事管理的方式在于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C 人事管理者要有人观念,即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术、护才之胆、举才之德、容才之量。

《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委考课程《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324)一、识记1、公务员的定义;公务员的范围;2、在我国,工会主席属于参照公务员的职位。

3、报考公务员的最低年龄是18周岁。

4、我国公务员的义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党管干部。

6、德才兼备是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需遵循的标准。

7、公务员奖励制度规定的最低奖励等次是嘉奖。

8、职位分类制度遵循的原则是因事择人。

9、品位分类侧重于人的资历条件。

10、职位是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是公务员职务的依托,包括的要素有:职务、职权、职责.11、实行职务聘任的范围包括;12、公务员职务序列包括职务名称与职务层次两个基本要素。

13、职务序列的定义;14、领导职务中的县处级正职与非领导职务中的调研员职务层次相同。

15、我国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大类型。

调研员、主任科员、办事员属于非领导职务;国务委员、厅长、副县长属于公务员领导职务;16、我国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的职务层次有10个17、公务员领导职务中,国家级正职是只有一个级别与其相对应的18、主任科员是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职务19、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最低职位是办事员20、在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中,最低领导职务是副科长21、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22、相当于县处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非领导职务是调研员23、公务员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2年以上。

24、公务员职务和级别的关系;25、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的回避是地域回避26、在公务员亲属关系的回避中,堂兄弟属于旁系血亲27、公务员任职必须回避的关系是父子关系28、公务员亲属关系回避的范围;29、任职回避的定义;30、我国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内容是绩。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人事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章:1、3、4、5、6、7、8、12章。

第一章1、(单选)人事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部门,在整个社会管理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2、(判改)人事管理的目的在于谋求人与事科学结合和公事人与组织密切配合的人事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3、(单选)人事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人事管理理论的基础,而人事管理理论是对人事管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4、(判说)谋求社会中人与事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是人事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

5、(单选)人事关系是人事管理所特有的管理对象。

6、(多选)人事管理对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人、组织和事。

7、(判改、单选)人事管理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还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源于它的科学性,社会属性源于它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8、(单选)人事管理自然属性宏观方面如人事管理的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等。

9、(判说)就其社会属性而言,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人事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们都带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印记。

所以改革和完善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

10、(单选、判改)如果说人事管理中的人和组织是人事管理目标的载体,那么人事管理的目标就是人事管理中的人和组织的灵魂。

11、(多选)人事管理目标的四要素:主体、客体、任务、指标。

12、(单选)长期目标是人事管理部门在较长的时间内所要完成的带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

13、(单选、判改)宏观目标是指带全局性、总体性和战略性的目标。

14、(单选)个体目标是指组织成员希望通过他们在组织中的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

15、(判改)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6、(单选、判改)学习和研究人事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组织人事管理体系,提高组织行政管理的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单选、判改)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人事管理工作的总目标。

人事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事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总结

各章节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篇导言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第三篇市场和福利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五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六篇劳动市场经济学第七篇深入研究的论题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九篇长期中的实际经济第十篇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第十一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第十三篇最后的思考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1•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2•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2.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3•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一个现代经济寓言:1•生产可能性2.专业化与贸易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1.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的应用:2•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3•比较优势与贸易1•伍兹应该自己修剪草坪吗?2•美国应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吗?一、本篇重点* (一)名次解释机会成本(04):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所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是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能力的人的总和。

它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现的资源。

2、人力资本:是指劳动力受到教育、培训、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是体现在人身上的,以人的数量尤其是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其生产性作用,使收入增加。

一般地,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

3、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教育培训、迁移、医疗保健。

4、人力资源的特征:①生物性②主观能动性和知识与智力性③双重性(生产和消费)和可再生性④时效性⑤时代性和社会性5、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6、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七个方面。

7、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①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②知识型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③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④柔性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⑤情商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润滑剂⑥人和组织的协调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8、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的内外环境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9、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人力资源整体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人力资源的政策与总的预算、内部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的净需求、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步骤(以供给与需求的比较结果为主要内容);②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提升和降职计划、人员开发计划、薪资计划、退休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笔记整理第一章重难点一、什么是人力资源?三种代表性观点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

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2。

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

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

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三、人力资源的特点1。

活动性。

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

可控性。

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

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

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

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

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

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复习重点

1.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或其他相似组织中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用的具有治理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2.人口的年龄构成;3.人口迁移。

3.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1.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2.营养因素3.教育培训因素4.人力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例5.经济与社会发展6.人的主观能动性4. HR管理原理一、同素异构原理二、能级层序原理三、要素有用原理四、互补增值原理五、动态适应原理六、激励强化原理七、公平竞争原理八、信息催化原理九、主观能动原理十、文化凝聚原理5. 职位分类(Position Classification)是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根据,将企业中所有的职位(工作岗位)按照工作性质、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承担本项工作的资格和条件,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每一个职位都归入适当的等级档次,作为付酬和任用、考核晋升、奖惩职工的基本依据。

6.工作分析:即职务分析,是对组织中各项职务的工作内容、规范、任职资格、任务与目标进行描述和研究,以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限制是什么,以及哪些人合适从事这一工作的一项管理活动和系统过程。

7.工作分析的基本前提:组织结构图的编制是工作分析的前提(组织结构图存在缺陷);明确的目标8.工作分析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定性工作分析方法1、工作实践法:指工作分析者实际从事所研究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有关工作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所需研究的工作。

ρ优点:可以准确地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在体力、知识、经验等方面对任职者的要求;ρ适用:适用于短期内可掌握的工作。

对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适应。

ρ缺点: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和危险的工作。

2、观察法是工作分析者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观察,把有关工作各部分的内容、原因、方法、程度、目的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把取得的工作信息归纳整理为适用的文字材料。

人事管理学复习重点

人事管理学复习重点

人事管理学复习重点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事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第二节人事管理的性质、地位及作用第三节人事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同相关学科的关系案例分析第二章人事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第二节西方文官制度第三节中国近现代的人事制度第四节人事管理的信息、立法和现代化案例分析第三章人事分类制度第一节品位分类第二节职位分类第三节职位分类的原则与功能第四节职位分类的步骤与方法案例分析第四章职务与职称管理第一节职务管理第二节职称管理第三节职称管理改革案例分析第五章人事规划管理第一节人事规划概述第二节人事规划方法第三节人事规划的实施与控制案例分析第六章人事录用与培训第一节录用第二节培训案例分析第七章人事变动与流动管理第一节员工流动管理概述第二节企业员工流动管理第三节公务员职位变动与流动管理第四节公务员流动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案例分析第八章人事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考核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管理第三节人事激励概述第四节人事激励管理案例分析第九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概述第二节工资第三节福利第四节社会保险案例分析第十章人事监察管理第一节人事监察概述第二节中国古代人事监察制度第三节西方国家人事监察制度的发展变革第四节我国现阶段的人事监察制度案例分析参考文献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章绪论人事管理的含义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有关事的相互关系,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相互适应,以实现组织目标优化的管理活动。

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①人事关系及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研究事,研究人与事的结合)②古今中外人事制度人事管理学的特点①。

实用性-②交义性③政治性)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5个“必须”①必须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③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①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⑤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人事管理学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再需求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人事管理学的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竞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人事管理学的功能①有助于实现人事最佳结合②有助于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协调③有助于对工作进行评价与奖惩人事管理学的特性①社会性②利益的多极性③管理的层次性人事管理学的作用①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③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 1从联系上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有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人事行政、决策等。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归纳

1 、人力资源的特征:①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社会性②开发对象的能动性③使用过程的时效性④开发过程具有持续性⑤特殊资本性。

2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比较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管理理念视员工为第一资源视员工为负担、成本管理目的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管理活动重视培训开发重使用、轻开发管理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事务管理管理地位战略层执行层部门性质生产效益部门单纯的成本中心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以事为中心管理方式强调民主、参与命令式、控制式管理性质战略性、整体性战术性、分散性管理角色挑战、变化例行、记载3 、德尔菲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

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组织为实现其自身发展目标,而对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供需预测、制定系统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自身人力资源需求的活动过程。

5、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①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②有助于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的稳定③有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开支④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指导意义。

6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①工作标识②工作概述③工作关系④工作职责⑤工作绩效标准⑥工作条件⑦工作规范。

7 、“经济人”假设的几个基本观点:①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十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励他们工作⑤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8 、招聘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

9 、培训开发的流程:①培训需求评估:多采用问卷调查、个人面谈、团体面谈、重点团队分析、观察法、工作任务调查法。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整理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本章内容:人力资源的含义、特征,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的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价值观,人力资源经济、社会分析。

•本章重点:人力资源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1、什么是人力资源?•一定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备的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它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

•对此概念的理解重点:资源与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的构成•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劳动者,老年就业人口。

•3、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其一、人口总量以及再生产状况;其二、人口的年龄构成;其三、人口迁移。

•4、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其一、遗传以及先天因素;•其二、营养因素;•其三、教育方面的原因。

•5、人力资源的分类:•注意各种分类的优劣之处。

•二、人力资源的特征•1、基本属性•(1)生物性(自然性)•(2)社会性•2、人力资源的资源特点•(1)智能性(具有能动性)(2)个体差异性•(3)时效性(4)资本性•3、人力资源的主体特点•(1)动力性•(2)自我选择性•(3)非经济性•三、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人力资源的基本作用•(1)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前提•(2)人力资源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特殊资源•(3)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人力资源的现实作用•(1)有利于把人的压力转化为财富•(2)有利于完成改革的艰巨任务•(3)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4)有利于塑造现代劳动者•(5)有利于塑造现代组织•(6)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四、人力资源结构•1、自然结构(1)年龄结构(2)性别结构•2、社会结构1)教育结构(2)职业结构•3、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2)地区结构(3)城乡结构(4)组织内部结构•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1、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对人的管理•(1)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1章 知识点摘要:知识点:⼈⼒资源管理、传统⼈事管理的特点、⼈事管理与传统⼈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事管理的特点: 第⼀,以事为中⼼,要求⼈去适应事。

第⼆,重使⽤⽽轻培育。

第三,将⼈⼒较多地视为成本,算⼈头帐,⽽较少算⼈⼒帐。

第四,传统⼈事管理部门被视为是⾮⽣产、⾮效益部门,是在⽣产经营过程之外执⾏⼈事⾏政事务的部门。

2、⼈⼒资源管理与传统⼈事管理的区别 (1)以⼈为本。

以⼈为核⼼的管理,就要尊重⼈、关⼼⼈;就要树⽴为⼈服务的观念。

(2)把⼈⼒当成资本,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

就要把提⾼⼈⼒素质,开发⼈的潜能作为⼈⼒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责。

(3)把⼈⼒资源开发放到⾸位。

必须⼤⼤提⾼⼈⼒资源的品位,开发⼈的潜能。

(4)⼈⼒资源被提⾼到组织战略⾼度来对待,⽽不是只当事务性⼯作看待。

(5)⼈⼒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产与效益部门。

第3章 知识点摘要:知识点:岗位设置的原则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因事设岗。

具体体现在以下⼏个⽅⾯:①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为了使⼀个组织以最少的耗费获得的效益,其岗位数量应限制在有效完成任务所需岗位的最低数②系统原则。

应从系统论出发,把每⼀个岗位放到组织系统中,岗位之间协调有序,⽆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的现象③能级原则。

遵循能级原则,把不同功能的岗位设在相应的能级位置上④最低岗位层次原则。

能设低层次岗位的,决不设⾼层次岗位(主治医师能完成任务的,就不设主任医师) 第4章 知识点摘要:知识点:影响⼈⼒资源需求的因素影响⼈⼒资源需求的因素: (1)技术、设备条件的变化。

(2)企业规模的变化。

(3)企业经营⽅向的变化。

(4)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竞争对⼿等。

第5章 知识点摘要:知识点:劳动合同制和⼲部聘任制的优越性劳动合同制和⼲部聘任制的共同优点: 1、具有开放性(1)选⽤⼯作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且是双向选择,有助于群众参与监督,提⾼选⽤⼯作的民主程度;(2)打破了⼯⼈和⼲部之间的⾝份界限,实现了能上能下;(3)企业和⼯⼈之间变成了⼀种合同契约关系,员⼯能进能出,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重点总结题型:单选(30分),多选(15分),简述(4*10),案例分析(1*15)第一部分:必背内容(大题)一、继任卡法(人力资源内部攻击预测方法之一)1、继任卡就是运用继任卡来分析企业管理人才的供应状态。

这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2、继任卡的运用:为了更好的满足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供应,企业可以运用继任卡规划人力资源的供应,这种方式称之为替补图。

继任卡的运用应建立在员工资料的基础上,是一种动态的、事前性的内部人力资源供应预测。

3、继任卡的作用:由于继任卡的制定,企业不会由于某个人离去而使工作受到太大的影响。

另外,以组织结构与员工资料为基础的替补图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继任卡法也可以显示某些员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晋升,这样有助于员工的提高,并有利于保持晋升员工的高水准。

4、相应案例与图见p46-p47二、工作分析的作用(详细分析见p61-p62)1、为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为选拔和任用合格的人员提供客观标准3、为设计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案提供依据4、为岗位评价和薪酬分配提供依据5、提供考评标准并有效地激励员工6、提高工作效率7、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三、南园饭店案例南园饭店是一家五星级饭店,于1994年年初开张。

客房部作为宾馆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为宾客提供舒适清洁的房间和优良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是主要盈利的部门之一。

客房部员工牢记“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

该饭店实行岗位责任制,客房部早班主管的责任主要有:(1)向上对值班经理负责(2)督导管区内该班次的工作(3)掌握客情,可准房间状态(4)检查管区内所有房间,对本管区卫生、服务质量和完成效率负责(5)查看房间的维修保养事宜,严格控制坏房、维修房的数量(6)报告住客遗失和报失等事宜(7)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流程,对违反工作流程的员工做出处理并向上汇报;负责本片员工浮动工资的评核(8)按部门要求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对下属员工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操作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业务水准和操作技能(9)负责所管辖片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好员工的思想动向,关心员工困难,探望患病员工,及时给予帮助。

人事管理学简论总复习

人事管理学简论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简答一.人事管理目标由哪些要素构成?P12 考过人事管理目标是指人事管理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预期获得的组织成果或希望达到的某种状况。

它是由目标主体、客体、任务、和指标四个要素构成,但有着自己特定的内容。

1.主体是指目标的责任承担者;2.客体是指目标主体的工作对象;3.任务是指目标主体所担任的工作内容或所担负的工作责任;4.指标是指实现目标所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其中包括目标实现的时限、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二.简述人事管理学的特点?P25 考过人事管理学是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鲜明的特点:1.政治性2.综合性3.实用性第三章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职位分类人事编制管理的主要方法: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人事编制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统一原则人事统计管理的基本要求:集中统一、客观科学、及准确人事计划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原则、可行原则、优化原则、可控原则人事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保密原则、服务性原则简述职位分类的直接起因?P70 考过1.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2.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3.进行有效考核的需要;4.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

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环节: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传递五个环节一.分析职位分类制的基本原则?P741.系统原则;2.最低职位数量原则;3.整分合原则;4.能级层次原则。

二.分析建立和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位分类制度的重大意义?P771.公务员职位分类制的建立和推行,为我国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职位分类制是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公务员职位分类制的建立和推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提供重要条件。

职数明确,每一职位的责、权、利都很分明,有利于定员定额和行政费用的控制、监督,有利于各司其职。

3.公务员职位分类制的建立和推行,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和途径。

因事择人,基本保证才能与职位的优化组合,利于做到人尽其才,人称其职。

最新人事管理知识汇总

最新人事管理知识汇总

二、人事作业程序□前言第一条依据本公司办事细则第十九条规定办理。

第二条为使本公司人事作业正轨化、制度化,能在有序可循的情况下,使本公司人事统一、脉络一贯,并加强人事部门与各部门间的了解,借以更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程序。

□主办第三条人事作业负责单位隶属于管理部(科),设科长一人,承上级之命,负责下列全盘人事业务。

(一)依据公司业务需要,研究组织职责及权责划分的改进方案。

(二)配合公司经营目标,依据人力分析及人力预测的结果,拟订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及人员编制数额,并根据人力发展计划,筹划各项教育及训练。

(三)设计、推行及改进人事管理制度及其作业流程,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四)经与各单位主管会商,拟定每一职位的工作标准及其所需资格、条件,以求适才适所。

(五)依生活水准、薪资市场情况及公司政策,建议研订合理的员工待遇。

(六)制定各项员工福利与工作安全措施,并维持员工与公司间和谐关系。

第肆条人事科另设专员及办事员各若干名,分别负责下列工作(一)专员:1. 行政公文处理;2. 员工征信调查及对保工作;3. 招募行政工作;4. 考绩行政工作。

(二)办事员:1. 资料档案管理;2. 劳保行政工作;3. 考勤行政工作。

第五条人事科组织关系(一)受秘书处主任指挥及监督,并向其直接报告。

(二)以诚恳友善态度与其他单位协调、联系,并就其所提出的有关本单位工作的询问、质疑予以解答。

(三)在权限内督导各部门有关人事事宜。

(四)为达成本单位的任务,与其他有关方面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联络。

□组织第六条为了完成本公司的任务与目标,而将应处理的工作做适当分配安排,对所有员工有效运用,制定本公司“组织系统表”,并视情况每年定期检查修订。

□体制第七条区分组织中纵的性质与横的程度及其交错的结构体制,据此而设定本公司“职位(等)及职称配置表”作为人事管理基础。

□工作分析第捌条公司确立组织体制及人事措施实行前,须将各项工作职责的任务,以及工作人员的条件等予以分析研究,做成“职务说明书”作为人事行政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人事管理的含义: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有关事的相互关系,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以及共事人之间相互适应,以实现组织目标优化的管理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①人事关系及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研究事,研究人与事的结合)②古今中外人事制度3、人事管理学的特点:①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学②交叉性③政治性4、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5 个“必须”)①必须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②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③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⑤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5、人事管理学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再需求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6、人事管理学的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竞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7、人事管理学的功能①有助于实现人事最佳结合②有助于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协调③有助于对工作进行评价与奖惩8、人事管理学的特性:①社会性②利益的多极性③管理的层次性9、人事管理学的作用①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必要条件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③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10、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①从联系上看,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其主要内容有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人事行政、决策等。

它既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所以一般把人事管理学看做行政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②从区别上看,由于行政管理学的人事行政只研究对政府部门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而人事管理学在广义上则是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各种工作人员尽心管理的研究,因而认识管理学的研究范围要广于行政管理学。

尽管行政管理学对认识行政研究的原则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企事业的人事管理,却不能取而代之。

从这一点上说,人事管理学是独立于企事业管理学和行政管理学之外的一门学科。

综上所述,人事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即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他们不能互相代替。

11、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1)人事管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认识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是管理座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他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荫芽阶段:(夏至秦)禅让制、世袭制;成长阶段(秦~南北朝):中央集权制/选任制/考核制/俸禄制(察举制/征避制/九品中正制);成熟阶段(隋至清):科举制2、中国古代的人事管理思想:①人治的思想②任人唯贤③取长避短的思想3、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经验:①以法治吏②合理的管理机制4、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缺陷①君权至上的人身依附关系极为严重②入仕的不正当竞争途径③官吏选用的不平等政策5、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英国;1853《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6、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点①法治化②政治中立③政事分开④职务常任⑤功绩制⑥成套的管理体制化,强调官纪官方和职业道德7、中国近现代的人事制度的成就及局限性成就:①对科举制的超越②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发展;局限:①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②社会的动荡造成了制度的残缺和落后8、人事信息对人事管理的作用①人事信息是人事决策的基础。

②人事信息是实现人事管理的手段。

③信息反馈是改进人事决策。

提高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9、人事信息工作要处理好的关系有①数量与质量的关系;②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③正反馈与反反馈的关系;④正式渠道与非正式渠道信息的关系。

10、人事立法的意义或作用①有利于保证干部队伍的高质量;②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③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11、人事立法应遵循的原则①立法权限的原则②效力分级的原则③程序合法的原则④体系完整的原则⑤稳定与适应的原则12、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标志: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专家化。

第三章1、品位分类的含义:主要以个人的资历条件(如学历和工作经历)和身份(家庭背景)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制度。

2、品位分类的特点①建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分类体系②强调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③职责划分简单④官位和等级分离3、品位分类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奴隶制(古埃及);品位分类制度典型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4、职位分类的含义:以职位为分类对象,按照其工作性质和内容、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资格条件等因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

5、职位分类的特点①是以事为中心的分类遵循因事择人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职位不是人。

②职位分类依据的基本标准要素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

③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一个职位,而是对各个职位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由此确定职位在职位分类中的的位置。

④职位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职位结构组织职能和职位工作的变化而变化⑤职分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人事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6、职位分类的优缺点:优点:①因事设人避免炼狱充数②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的其人③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订培训计划④职责分明解决不必要的纠纷⑤法规文件成套⑥以工作决定报酬同工同酬⑦为录用考核等管理提供依据。

缺店:①适用范围上不适用高级行政/秘密职位/临时职位/通用性强的职位②实施分类程序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③重事不重人,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④考核过于注重指标7、职位:是指由上级组织分配给人员的职务和责任。

8、职级:是指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或充分相似的职位的组合。

9、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其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相当的职级归纳所列之等。

10、职位的三要素:①职务②职权③责任11、职位分类的起因(4个需要)①实行同工同酬的需要②提高工作效率③进行有效考核④适应专业分工的需要12、职位分类的原则:①系统原则②最低职位数量原则③整分合原则④能级原则13、职位分类的功能①是现代人事管理的基础②提供用人标准③制订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基础和依据④使考核奖惩有了科学合理的标准⑤为培训提供合理的依据⑥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和工作效率提高⑦有利于精简机构和合理定编⑧有利于健全和完善退休制度14、职位分类的步骤职位调查→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确立职位分类标准(职系说明书、职级规范、职等标准)→职位分级15、职位分类的方法职位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文献职位评价:全部列等、分类法、因素比较、因素评分第四章1、职务:是某一职位所负担的职责任务,即分内所长之事物级别是职务或职位在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层级即职务或职位的等级。

2、公务员职务特性职务具有机关职能的微观载体;具有独立性;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数量具有有限性。

3、级别具有如下功能:①级别是对不同类别职务进行平衡比较的统一标尺②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③是体现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标志。

4、设计职务与级别对应关系时注意的原则①职务与级别相结合②级别体现激励功能③一职数级,上下交叉5、职称制度历史沿革从职务到学衔(1949-1977)→从学衔到职务(1977-1993)→从职务到资格(1994-)6、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①认清职称制度的三要素②国家归国家、社会归社会、单位归单位③推进职称制度法制化第五章1、人事规划的含义:广义:组织所有人事规划的总称;狭义:组织从战略目标出发,全面科学地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满足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活动过程。

2、人事规划的作用①增强竞争的应对能力②满足发展战略的要求③指导内部人力资源管理④促进人力资源开发3、人事规划的原则①需求保障原则②重点明确原则③环境适应原则④流动适度原则⑤共同发展原则⑥能力层序原则4、人事规划的内容①外部环境分析②内部环境分析③竞争对手分析④员工需要分析5、人事规划的方法需求预测:①描述法②现状规划法③趋势预测④回归预测⑤计算机模拟供给预测:①技术清单表②人员核查③员工替换④马尔可夫模型预测6、人事规划实施与控制的步骤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控制标准→建立控制体系→衡量评价实施效果→采取调整措施7、人事规划实施与控制的方法供需问题和措施①供求平衡②供不应求:招聘、晋升、技能培训、返聘、延长劳动时间、激励、提高技术含量、拓宽工作范围。

③供过于求:解雇、限制雇佣、鼓励提前退休、减少工作时间等④结构性失衡。

第六章录用与培训1、录用决策涵义:是指通过甄选测试的应聘者进行的进一步甄选挑选,确定哪一位或那几位应聘者被最终录用的过程。

2、人事培训:指通过培训、开发、教育等手段提高组织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的工作。

3、录用包括:员工的招募、甄选及录用决策三方面的内容。

4、录用的意义①满足组织的需要②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③降低管理成本④提升组织效率⑤树立良好形象5、培训的意义①培训是接受新挑战的有力武器②工作复杂化的需要③促进员工接受变革的手段④增加员工对组织的认同⑤激励员工6、录用的来源内部招募:①提升②调用③内招外部招募:①广告②学校③人才中介机构④推荐法7、培训的需求分析(三要素):①基于战略层的需求②组织层③员工层8、培训的技术方法①绩效考核②差距分析③现场观察④面谈征询⑤资料分析⑥问卷调查9、培训的方法①讲授法②研讨法③案例研究法④角色扮演法⑤行为示范法⑥互动小组法10、录用的程序:编制录用规划→制定录用策略→发布招募信息→招募测试和甄选→人员录用→录用评估11、培训的方式:①长期、中期、短期;②脱产、不脱产;③内部、外部。

12、录用的评估主要指标①成本评估②数量评估③质量评估④效率评估13、培训的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四个层次:①学员的反应层评估②学习层③行为层④结果层第七章人事变动和流动1、公务员流动:是指在行政系统内外部与内部之间,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工作性质、地域、领域、职务在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变动。

2、公务员流动的衡量指标①流动方向②流动空间③流动方式④流动频率⑤流动规程3、公务员流动的内在矛盾:①与实现价值和需要的矛盾②与事的矛盾③与公务员的矛盾4、公务员流动中存在的问题①流动方向单一趋利流动明显②入口管理科学有效性待提高③内部流动缺少活力④出口管理待完善5、公务员流动的优化策略①明确流动管理的定位与原则②培育组织文化营造文化环境③推行组织改造营造组织环境④完善流动管理机制⑤构建流动激励机制⑥完善退出的配套制度6、企业员工流动与企业策略发展的关系①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对员工的流动波动较大,流动频繁②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③对员工能力忠诚度和归属感的影响第八章1、绩效的概念:组织或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采取的行为及其做出的成绩和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