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试验器材菌种
3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及特殊结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并熟练掌握其操作步。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通过革兰氏染色进一步理解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4、巩固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5、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6、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香柏油,二甲苯,生理盐水,5%孔雀绿3、仪器与材料: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小试管(75mm×10mm),烧杯(300mL),滴管,接种环,擦镜纸,镊子,电炉三、原理:微生物的细胞小且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染色技术是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手段。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四、实验步骤
1、简单染色: (1)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
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涂片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或齐氏石炭酸复 红染液 1min; (5)水洗:自来水冲洗,直至流下的无色; (6)干燥:自然晾干或用电吹风吹干; (7)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 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 油,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 选用幼龄的细菌。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
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六、实验报告
1、结果
给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形态图,并注明其革兰氏染色反应。
2、思考题
(1)简单染色法中各步骤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7)混合涂片法: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以大肠 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
G+ 干燥、固定 结晶紫染色
G-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蕃红复染
Figure Mixed culture of large Gram positive rod and small Gram negative rods.
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刜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刜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10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答:
染色时,乙醇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
7、叙述无菌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
1、使用前超净工作台开15分钟紫外线
2、注意开通风
3、使用的器皿注意消毒
4、操作时戴无菌手套或并用75%酒精消毒
5、操作时尽量靠近酒精灯火焰
1.涂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片,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金黄色葡萄球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悬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菌悬液挑1~2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片,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悬液取1~2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片。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
xx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1032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何,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2)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无色。
4、你认为革兰氏染色中,哪一个步骤可以省去而不影响最终结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2.染色剂: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结晶紫染色液、碘液、脱色液(95%乙醇)、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物品:显微镜、香柏油、无水乙醇、载玻片、擦镜纸、滤纸、酒精灯、试管架、废液缸、记号笔、接种环、镊子、打火机等。
【实验内容】革兰氏染色法一、染色标本制备1.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滴加少许生理盐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与生理盐水研磨均匀,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1cm的菌膜。
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事先在载玻片的反面滴加菌液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
(温度不宜过高)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
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二、染色l.初染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染lmin,自来水缓缓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滴加卢氏碘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乙醇数滴,20s~30s,见紫色脱下立即用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标本片用滤纸吸干。
三、镜检待染色片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为散在的短小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注:绘图展示染色结果【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与评价)】注:分析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
实验1-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参见课本P388-392)实验1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的涂片和染色在微生物学试验中的重要性。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1)器皿:显微镜、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
(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95%乙醇、5g/L沙皇染色液。
(3)材料:常见菌种。
三.实验内容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成两大类,一类最终染成紫色,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细菌(Gram negative bacteria,G-)。
其过程如下:(1)涂片、固定(干燥)取干净的载玻片于试验台上,在正面边角作几号,并滴一滴无菌蒸馏水于载玻片的中央,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多。
干燥过程最好在空气中自然晾干,为了加速干燥,也可在微小火焰上方烘干。
烘干后再在火焰上方快速通过3~4次,使菌体完全固定在载玻片上。
但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烤干,否则急速失水会使菌体变形。
(2)初染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1―2min,水洗。
(3)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染1-2min,水洗。
(4)脱色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约45s后即水洗;或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后将玻片摇晃几下即倾去乙醇,如此重复2-3次后即水洗。
(5)复染滴加沙黄液(番红),染2-3min,水洗并使之干燥。
(6)镜检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观察菌体形态,及时记录。
根据呈现的颜色判断该菌属是G+还是G-细菌。
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的物后用油镜观察。
四.注意事项(1)涂片所用载玻片要洁净无油污迹,否则影响涂片。
(2)挑菌量应少些,涂片宜薄,过厚重叠的菌体则不易观察清楚。
(3)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
用水冲洗后,应甩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4)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是否合适,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细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共9篇)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共9篇)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练习摘要: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重要的鉴别特征,所以学习微生物学,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是很重要的。
为保证染色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规范的的染色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
本实验主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它们的染色特征,辨别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从而掌握其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与过程很清晰,但实验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Rosenbach)多组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原理,但要想做出很好的染色得多加练习。
本实验还可以锻炼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关键词: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E.coli)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Rosenbach) 枯草杆菌(B.subtilis)引言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它可以直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G-)两种类型,这是由这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与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
经过一定的染色过程后,革兰氏阳性的细菌会因为细胞壁肽聚糖的含量高,脂质含量低而保持第一次染色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蓝色被洗脱,复染后变为红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很简单,染色时需注意要注意使用处在活跃生长期的细菌,涂片不宜过厚,严格控制脱色时间。
大肠杆菌(E.coli)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Rosenbach)与枯草杆菌(B.subtilis)都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容易区别。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可以根据具体颜色和形态差异来判断染色是否成功。
本实验还涉及到高倍油镜的使用。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熟练局部无菌操作2. 学习细菌涂片的制法,掌握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3.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长时常带负电,所以常用带正电的碱性染料染色。
简单染色就是用一种染料染色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根据细胞壁成分和结构分为阳性和阴性,阳性菌细胞壁中脂类物质多,染色为紫色;阴性菌细胞壁中脂类物质少,染色为红色。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未知菌,酵母。
2.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火柴,镊子,擦镜液,吸水纸,牙签3.试剂:简单染液:草酸铵甲紫染液,蕃红染液革兰氏染液:1) 草酸铵甲紫染液;2) 革氏碘液;3) 脱色液;4) 蕃红染液实验前准备(助教完成)将菌种培育24h。
四.实验步骤(一)简单染色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在涂菌面反面画直径2mm左右的小圈,把涂菌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EP管中沾取菌液一滴,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涂膜。
取菌过程要在酒精灯附近的无菌环境中进行。
3.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吸水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7.镜检。
(二)革兰染色。
1.制片:取菌液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1滴结晶紫色染液,1min,水洗。
3.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4.脱色:吸去残留水,滴加脱色液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5.复染:滴加蕃红复染3min,水洗。
6.镜检:用吸水纸吸干,盖上盖玻片,从低倍镜到油镜依次观察。
注意细菌形态、大小、排列、颜色。
7.拍照。
(三)选做实验往干净的载波片上滴加半滴水,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涂抹在水滴上,制成涂片,革兰染色。
微生物实验-革兰式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显微观察一、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原理: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显微镜成像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主要是为了增加照明亮度和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以油代替空气作为光的传播介质,减少光线的折射或全反射,使观察到的像更加清晰。
二、实验器材1.菌落: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枯草芽孢杆菌12~18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蒸馏水、碘液、结晶紫染色液、95%酒精、番红染色液、香柏油。
3.仪器: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擦镜纸。
三、实验步骤革兰氏染色:1.涂片取出载玻片,点燃载玻片,燃尽载玻片上的酒精和灭菌,在中间轻轻点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轻轻挑取少量菌体,整个过程试管口都要处在酒精灯的上方,而且速度要快,以防污染培养基。
然后在载玻片的小水滴以转圈的动作涂片,待水滴混浊后停住,等其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菌落上,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有细水从载玻片上方向下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3.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4.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将载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加95%的酒精脱色,直至流出的酒精刚好不出现蓝色,立即用水冲净酒精,将载玻片上水甩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 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 反应不一样。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 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 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 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 低,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 应的主要依据。
另外,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 构有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 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细胞 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 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细胞不 被脱色。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脂类物质含 量高,肽聚糖含量较低,乙醇溶解了脂类 物质,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结晶紫—— 碘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乙醇 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被误染 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被误染 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 如阳性菌培养时间很长,或已死亡及部分 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Hale Waihona Puke 五、实验内容1.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 2.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涂片进 行革兰氏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 2.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液、路哥氏碘 液、95%乙醇、番红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 精灯、无菌生理盐水、香柏油、二甲 苯等。
三、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 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 Gram创立。
再有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低, 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 性染料较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 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
实验一 细菌革兰氏染色
附 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油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 油镜物镜与其它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 油镜物镜与其它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 时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濅系, 时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濅系,这种油常选用 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是 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是n=1.51,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 ,与玻璃相同。 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曲折, 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曲折,如果 载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则称为干燥系, 载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 片后,受到曲折,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 片后,受到曲折,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 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这样一来就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显微镜、香柏油等 显微镜、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 、 2、低倍镜观察 、 3、油镜观察、 、油镜观察、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 碘复合物 碘复合物,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 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 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 色效果是不同的。 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舦聚糖形成 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 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脱 水,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 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 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 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 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 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舦 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 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 ,,所以当脱色处理时 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 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 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 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五 实验报告
• 绘出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图,并注 明两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性。
六 思考题
• 造成革兰氏染色结果不正确(假阴性或假 阳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七 注意事项
• 注意涂片不宜过。 • 火焰固定温度要适宜。
• 注意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 实验目的
•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 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 (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 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 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 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脱色 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 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 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 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 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 • • • • • • • • • • • •
2) 晾干:与简单染色法相同 3)固定,与简单染色法相伺 4)结晶紫染色:将玻片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 液染色lmin。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6)媒染:滴加卢哥氏碘液、媒染l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此步可省略)。 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点滴95%乙醇通过涂面脱色20—25s 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番红复染3~5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番红染色液。 11)晾干:将染好的涂片放空气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纸吸干。 12)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 菌体的革兰氏染色反应性。 13)实验完毕后的处理: 将浸过油的镜头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净,a 先用擦镜纸将油镜头上的 油擦去。B 用擦镜纸沾少许显微镜镜头擦拭掖将镜头擦2~3次。C 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2~3次。注意擦镜头时向一个方向擦拭。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细胞壁结构的不同,观察细菌的革兰氏反应,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情况。
实验原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根据革兰氏染色方法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能够大致了解细菌的分类情况。
实验材料:
1. 革兰氏染色试剂(含靛派液、碘酒、脱色剂、碱性洗涤液)
2. 外部消毒液、无菌采样棒、无菌平板
3. 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
1. 将需要实验的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上。
2. 用外部消毒液将无菌采样棒消毒并晾干。
3 .取一个无菌采样棒分别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菌落上轻轻刮取,避免沾到无关菌种。
4. 将采样棒沾有菌落的一端放入一滴靛派液中浸润,再在菌液上加2-3滴碘酒,静置1分钟,使靛派液和碘酒渗透到其内部。
5. 倒掉靛派液和碘酒,用脱色剂加水洗涤液一一洗去染色剂,每次洗涤2-3秒,规定洗4次,每次可以轻轻甩去液体。
6. 最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观察到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染后呈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这种染色方法为快速鉴别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5将烘、染干水好 菌的液洗涂〔:片注放:倒空不去气能中直染晾接液干在或火,者焰用用上吸烘洗水烤瓶纸,吸以自干免载。菌体玻变片形〕的。一端轻轻冲洗〔切勿将菌膜冲掉〕,
使菌体固直定至于载流玻下片的上。水为无色为止。
6、枯燥:将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沿菌膜外缘吸干残留水分。
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脱色时间过短,G-菌转呈革兰氏阳性结果;
3微、生固物学定实:验细用菌夹的简子单夹染色住和载革兰玻氏片染色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涂载片玻使不 片菌易、过接体厚种固,杯否、定那木于么夹造子载成、玻局酒片部精菌灯上体、。脱擦色镜不纸完、全显,微而镜使。G-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将菌载玻片龄倾斜对使少革量菌液兰延伸氏至玻染片中央色。 结果的影响:选取处于活泼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尚未成熟或 菌体过老,可能使染色结果呈现相反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的步骤 〔见P11〕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混匀用并涂接成种薄环膜〔以注无:菌涂片操不作易取过厚少〕许。菌体于水滴中〔注:不要挑破培养基〕,
直至混流下匀的水并为涂无色成为薄止。膜〔注:涂片不易过厚〕。
3、固定:用夹子夹住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②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菌体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流程
1、 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 涂片: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
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 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可适度靠近酒精灯火焰旁温干)。 4、 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 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 min。 6、 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 7、 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8、 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9、 复染:滴加蕃红复染2-3 min,水洗。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10、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4. 实验步骤 具体参照p82
实验内容:
1、每组分别对菌A、B、C、D进行革兰氏染色,通过结果确定细菌种类。 2、分别选取一种G+和G-细菌进行混合涂片,再进行革兰氏染色。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革染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制片过程中要注意:要选用活跃生长 的幼培养物作革染氏染色,涂片不宜过厚,火焰固定不宜过热,脱色时间的控 制。
3.基本原理 革染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经结晶紫初染以后, 所用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复合物,从 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脱色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染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 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 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革染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中肽聚糖层在内层且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洗脱出来。用蕃红复染时染上红色。
混合涂片染色方法同上。
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实验器材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藻弧菌 溶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卢哥氏碘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5%乙醇、番红液 其他用品: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等。
2.实验目的 ①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②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