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
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尿沉渣镜检(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尿沉渣镜检尤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有参考价值。
但是,尿沉渣检查结果仍应与尿理学、化学检查结果相到参照,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1]。
一、尿沉渣检查历史1千年前,波斯名医Ismail,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臭味、泡沫及沉淀物作了观察。
显微镜发明后,Bright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Bird于1854年,Purdy于1900年,进一步证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
Addis建立的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1948年用于肾脏疾病的病程观察[2]。
近年来,Brody采用相差显微镜鉴别红细胞与脂肪滴等。
Haber用干涉显微镜从三个方位仔细观察沉渣成分。
Rutecki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颗粒管型中的血浆蛋白。
认为部分管型的颗粒是血浆多种蛋白的聚集。
有些学者用偏光显微镜鉴别尿中结晶。
Linder等结合免疫荧光技术,酸性磷酸酶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颗粒管型进行分型。
不少学者应用巴氏染色或Sternheimer-Malbin(SM)等染色观察尿管型、脱落细胞等。
最近几年,流式细胞仪技术进入了无需离心检查的新时代[3]。
二、尿沉渣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应用[4](一)尿沉渣检查内容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在患者尿中还可见细菌、滴虫、肿瘤细胞、病毒包涵体等。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5]。
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①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②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③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 in atio n of urinary sedime 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 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股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瑕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 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 离心 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 (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卩l; 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卩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方法,了解尿液中细胞、晶体等沉淀物质的特点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实验原理:
尿液是由肾脏分泌、输送至膀胱并排出体外的液体,其中含有代表性的物质如细胞、晶体等。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可将尿液离心处理,分离出尿中的沉淀物质,进行形态以及数量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设备:
- 尿液收集杯
- 离心机
- 尿沉渣镜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采集新鲜尿液,并放置于尿液收集杯中;
2. 用手摇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000 rpm,时间为10分钟;
3. 取出上层的液体部分,将底部的沉渣物取出,放入尿沉渣镜中;
4. 将尿沉渣镜放入显微镜中,通过20倍、40倍镜检查尿中沉淀物质的数量和特征;
实验结果:
尿液中检测到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晶体为钙磷酸盐结晶。
分析与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同时晶体类型也有参考价值,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收集新鲜尿液,防止污染和变质;
2. 实验中需要佩戴手套等防护装备;
3. 离心处理和操作红细胞计数器时,需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产生误差;
4. 实验后清洁和消毒设备和场地。
参考文献:
1. 徐阳. (2004). 实验诊断学教程.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上为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体液显微镜检的报告方式
体液显微镜检查的报告方式一、尿液: 1、定量沉渣分析板方法:每块上有10个矩形计数池,内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内分为9个小方格,每个大方格面积为1mm 2,计数池高度为0.1mm ,则每个大方格空间为0.1微升。
取尿液1滴,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的管型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即为每微升尿液标本中的管型和细胞数。
1、计数细胞或管型的报告方式:。
(1)如是10ml 尿离心的沉渣应记录9个小方格即一个大方格细胞或管型数(N)。
计算公式:细胞或管型数=5010N 个/μl N :0.1μl 即一个大方格里的细胞或管型数 N ×10:指1μl 的细胞或管型数*50:指尿液浓缩50倍,即10ml尿经离心后沉渣量是0.2ml。
(2)如是未离心的尿液应记录9个小方格即一个大方格细胞或管型数(N)。
计算公式:细胞或管型数=N×10个/μlN:0.1μl即一个大方格里的细胞或管型数×10:指1μl的细胞或管型数2.尿结晶、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以(+)-(3+)形式报告,报告方法见下表:(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二、粪便报告方式细胞、脂肪颗粒、淀粉颗粒、肌肉纤维、结缔组织、真菌报告方式:高倍镜下连续观察10个高倍视野(来源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第三版)3寄生虫及虫卵报告方式:低倍镜下连续观察10个视野,找到一种报告一种,找到几种报告几种,并在该虫卵后面注明数量若干,如10个/LP。
未找到者注明“未找到虫卵”。
三、体液及排泄物1、细胞计数(1)Neubauer计数板的结构中方格大方格(2)样本稀释:取试管一支加细胞稀释液0.38ml,混匀样本后加20μl样本,混匀备用。
(3)冲池:充分混匀稀释样本,用微量吸管将稀释样本滴入计数板和盖玻片的交界处,利用虹吸作用让液体顺其间隙充满计数池。
静置计数板3分钟,待细胞下沉。
(4)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通过调节显微镜光栅减少光线进入量以便观察整个计数板的结构(大、中、小方格)及特征,同时观察血细胞分布是否均匀。
尿液显微镜检验_图文
透明管型 (其他为黏液丝)
透明管型 (黏附少量白细胞)
透 明 红 细 胞 管 型
临床意义
1.透明管型参考值为O-1/LPF; 2.生理:偶尔可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 1.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 后 3.大量持续出现,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 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肾脏病 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 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瘀血、恶性高血压 、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2. 细胞管型
★概念: 含有脱落细胞、粘附于凝结的蛋白质 之中而形成的管型。
★分类: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 型。
(1)红细胞管型(red cell cast)
★正常尿中无红细胞管型 ★病理情况: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 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 、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狼疮 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lgA肾病等.
较弱 不 无规律 不破坏 加热60度溶解
酵母菌和红细胞
酵母菌
RBC
红细胞镜检注意事项
1、红细胞注意与脂肪球、污染酵母菌、球形草 酸钙结晶区别
2、红细胞多时可致蛋白假阳性 3、注意单纯血尿与血脓尿的区别 4、有时潜血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尿液不新鲜
潜血阳性、镜检阴 性 尿液不等渗 强碱性尿
镜检阳性、潜血阴性
复合管型(由WBC、RBC、 上皮细胞混合而成,可见 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尿沉渣检查
Ⅱ液: 1.5%哌若宁(Pyronine B)水溶液。
Ⅰ和Ⅱ液各自过滤后,以1:2的比例混合, 可保存数月。
7
S染色法结果判定
红细胞→→粉红或红色,有时未受色 白细胞→→核呈蓝色,浆呈红色。 上皮细胞→→核呈紫色,浆呈桃红色 透明管型→→基质全呈蓝色,含红色颗粒 粗颗粒管型 →→呈红色粗大粗粒,基质呈红或
3
染色沉渣标本的制备
取混匀尿沉渣,加结晶紫-沙 黄染色液1滴,3分钟后涂片 镜检。(染色沉渣镜检)
4
结晶紫-沙黄染色液
(Sternheimer-Malbin液)
Ⅰ液:结晶紫3.0g,95%乙醇20.0ml,草酸 铵0.8g,DH2O 80ml。
Ⅱ液:沙黄O(Safranin O)0.25g,95%乙醇 10.0ml,DH2O 100ml。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 精囊炎、盆腔炎等。
20
镜检内容: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较RBC为大,呈圆球形, 外形完整、无明显退行性变,胞浆清 楚、细胞浆内颗粒清晰可见,常分散 存在。
脓细胞: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不 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 核不清楚,细胞常粘连成团,细胞间 界限不明显。
10
二. 镜检方法
用较弱光线,以低倍镜将涂片 全貌观察一遍,然后,计数20 个低倍视野所见的管型,10个 高倍视野所见的各类细胞
11
三. 报告方式
1.分数报告法 细胞成分: 最低 ~ 最高/HPF 管型成分: 最低 ~ 最高/LPF 2.加号报告法 以有形成分占视野面积来判定,1/4视野为+, 满视野为++++。多用于细胞数极多和结晶、 粘液丝、脂肪滴、细菌等的报告。 3.定量报告法 ( /ml /ul)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一、不离心镜检法方法:直接混匀新鲜尿液1滴涂片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二、离心镜检法方法: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在400g离心力(约1000转/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后,倾倒或吸弃上清尿液,留取底部约0.2ml尿液,混匀显微镜检查。
结果:管型,以低倍镜视野全片至少20个视野所见的平均值报告;细胞,以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所见的最低——最高数的范围报告;尿结晶等,以每高倍视野所见数换算为半定量的“-、+-、1+、2+、3+”等级报告。
三、离心染色镜检法方法:Stenheimer-Malbin染色法:结晶紫和沙黄;Stenheimer染色法:阿利新蓝和派若宁B;或0.5%甲苯胺蓝染色。
需要制备特定涂片,如浓缩涂片、印片或细胞离心涂片等。
结果:不同染色结果报告各不一致。
四、计数板定量镜检法(1小时尿沉渣计数)方法:患者先排尿弃去,准确采集3h内的全部尿液N ml。
取混匀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吸去上层尿液9ml,留下1ml,充分混匀后,取混匀尿沉渣充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内。
计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计数20个大方格的管型,然后换算成1h尿液中细胞和管型的数量。
计算:1小时细胞数=1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1000/10*N/31小时管型数=20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2*1000/10*N/3式中:1000为ul换算为ml;10为尿液浓缩倍数;N为3h内的全部尿液量ml。
参考:红细胞男性<3万/小时;红细胞女性<4万/小时.白细胞男性<7万/小时;白细胞女性<14万/小时.管型<3400个/小时。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与定量检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 一型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尿液细胞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图1 红细胞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和定量检测
最新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04 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上)
【方法学评价】该方法是自动化尿液颗粒计 数的参考方法,采用不离心的新鲜尿液。 为了达到颗粒计数的统计学精度,管型和鳞 状上皮细胞至少计数50个,白细胞、红细胞至少计 数200个,以验证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并提
供仪器校准靶值,可用于评价尿液颗粒分析的自动
化仪器。
二、尿液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淡黄 色,直径约7~8μm。尿液红细胞形态变化受 渗透压、pH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因素的影 响(表5-37-1)。 尿液异常形态红细胞见表5-37。
【参考区间】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
参考区间见表5-32。
(三)离心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检测原理】
1.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 S-M染 液的主要染料有结晶紫和沙黄。由于尿沉渣中的各 类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导致其对染 料的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程度不同,经染色后呈现 特定的颜色,且形态清晰、易于识别。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对尿液有
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
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检查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
还必须注意其形态的改变。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 镜下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 性血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 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 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 整(图5-3)。偶见影形红细
【报告方式】
(1)定性或半定量法
细胞:最低~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
均值/HP。
管型:最低~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
均值/LP。
结晶、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虫卵:报告 方式见表5-31。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1.红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μl.【临床意义】尿沉渣镜检红细胞>>个/HP,称为镜下血尿。
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5个/HP,定量检查0~10个/μl.【临床意义】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
3.上皮细胞(1)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出现,常提示肾小管病变。
对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亦有一定意义。
(2)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尿中无或偶见移行上皮细胞,在输尿管、膀胱、尿道有炎症时可出现。
大量出现应警惕移行上皮细胞癌。
(3)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
4.管型(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L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
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用利尿剂、发热时可出现一过性增多。
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有时透明管型内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又称透明细胞管型。
(2)颗粒管型: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3)细胞管型: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
③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4)蜡样管型:该类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5.结晶体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时,应怀疑有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第九章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第九章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1.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1)检测原理:此法又称混匀1滴尿法,将尿液充分混匀,直接取其中1滴尿液涂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依据尿液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报告结果。
2)方法学评价:简便、易行、快捷,适用于急诊病人的检查,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
此法只适用于肉眼浑浊的尿液,报告时应注明“未经离心”标本。
(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1)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由尿沉渣定量分析板、Diosed 尿沉渣离心管组成。
取10mL尿液置于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其中1滴灌入计数板内,然后计算一定体积(1.0μL)内尿液的有形成分。
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根据动力管道产生吸力的原理,蠕动泵自动把尿沉渣吸入,并重新悬浮在流动计数池内,进行形态学检查、计数。
3)方法学评价:①虽然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操作繁琐、耗时,但能达到尿沉渣检验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和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的要求。
②1h尿有形成分计数法较留12h尿液简便,不必加防腐剂,对有形成分影响小,不需限制饮食(但不能大量饮水),适用于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连续检查。
③Addis计数法的标本留取时间长,结晶、室温可影响准确性,因而误差大、重复性差。
故目前国内外已较少应用。
④尿结晶检查的方法有肉眼观察尿液浑浊或沉淀,部分结晶经加热、加酸等处理后变清。
也可采用显微镜观察结晶。
4)参考值:尿沉渣检验各种不同方法的参考值见表9-1。
成人1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①红细胞:男<3万/h,女<4万/h。
②白细胞:男<7万/h,女<14万/h。
表9-1 尿沉渣主要成分参考值方法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结晶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0~3/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离心镜检法0~3/HPF 0~5/HPF 0~偶见/LPF 少见少见平均每高倍视野(个)0.4~1.0 0.6~2.1尿沉渣定量分析仪0~12/μL 0~12/μL 0~l/μL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0~5/μL 0~10/μL(3)尿沉渣染色法:尿沉渣染色检验是为了进一步鉴别白细胞、闪光细胞、上皮细胞、病理管型、结晶、细菌和霉菌,防止透明管型漏检。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高的光学硬质塑料制成(图5-1)。
2. 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
【方法学评价】离心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的方法学评价见表5-
30。 图5-1 FASTREAD10尿液 标准化沉渣定 量计数板
【报告方式】 (1)定性或半定量法 细胞:最低~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 均值/HP。 管型:最低~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 均值/LP。 结晶、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虫卵:报告 方式见表5-31。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 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3。
2.Sternheimer(S)染色法 Sternheimer (S)染液的主要染料是阿利新蓝(alcian blue) 和派若宁(pyronin)。经染色后,细胞核及管型 基质可被阿利新蓝染成蓝色,胞质及核糖核酸 (RNA)可被派洛宁染成红色,在红与蓝的明显 反差下,易于对比观察,细胞成分更清楚,特别 是病理成分更容易辨认。Sternheimer(S)染色 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4。
【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 病变。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急性坏死性病变。肾移植术后大约1 周,尿液内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 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可见 上皮细胞管型。 (1)脂肪颗粒细胞:慢性肾炎、肾梗死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 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的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
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
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
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尿沉渣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关键词】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尿沉渣实验室检查方法1.1直接镜检法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1.2玻片画框法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mm×25.2mm框内,静止3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细胞数(μL)=T×A/20BV。
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π高倍视野半径2,V=标本用量(μL)。
1.3自然沉降法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1.4离心沉淀法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为400g离心5min,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后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
1.5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取一定量(10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入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黏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
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
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管型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
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
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RBC、WBC、管形、结晶等的变化。
这些检查资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操作步骤】3.1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4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渣液0. 2ml,混匀;3.2吸沉淀物20ul,滴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ife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3.3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管型/LP。
4.【临床意义】4.1WBC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浆内可见颗粒,胞核清楚,分散存在。
增加见于尿路感染和炎症时,死亡的中性WBC外形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成团,胞界不明显。
脓细胞增加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2RBC畸型RBC>80/ml属于肾小球性血尿。
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4.3上皮C肾小管上皮C:来源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表层.大于WBC,浆内有脂肪颗粒或空泡一肾小管病变,急性肾炎多见.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复粒C--慢性肾病.含有铁血黄素颗粒一肾脏慢性充血,Hb沉着时,形态似痰内心力衰竭细胞的颗粒,可在盐酸液中与亚铁氯化钾作用,显普鲁蓝反应而呈蓝色.移行上皮C: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等处。
此类。
由于部位不同和脱落时器官收缩状态的差异,可分为3种形态。
表层移行上皮C(亦称大圆上皮C):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大,约为WBC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央,如在器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WBC的2-3倍,形态较圆,膀胱炎时可成片脱落。
尿沉渣检查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pavement epithelium)
▪来源: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的表层。 ▪形态:见图5
▪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 胞。
▪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 多见于尿道炎。
图5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图8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9 o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图9 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形
▪形态:见图10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图10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形态:见图11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 期,肾功能不全。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二 、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图2 白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3/HPF 离心镜检法: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HPF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图1 红细胞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仪器检查法: ▪ 干化学法 ▪ 尿沉渣分析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无染色
图3 肾小管上皮细 胞 SM染色
➢移行上皮细胞(transitional epithelium)
▪来源: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 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 落而来。
▪形态:有多种形态,见图4
▪参考值:无或偶见。
▪临床意义: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 颈部炎症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 随脱落部位而稍有区别。
图4 大圆上皮细胞
图4 小圆上皮细胞
图4 尾型上皮细胞
➢扁平鳞状上皮细胞(pavement epithelium)
▪来源: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 的表层。
▪形态:见图5
▪参考值:正常尿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 胞。
▪临床意义:大量出现,或伴白细胞、脓细胞 ,多见于尿道炎。
图5 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超过2种。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 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
o肾小球性血尿:>70%为2种以上变形红细胞 。
o非肾小球性血尿>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 型红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偶见/HPF 离心镜检法:0~3/HPF
➢1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法:
▪定义:准确留取3 h全部尿液,将沉渣中红细胞、 白细胞及管型分别记数,再换算成1 h的排出数。
▪计算:N=1000×C×V/10T=33.3CV
▪参考值:红细胞:男<30 000/h ,女<40 000/ h ;
白细胞:男<70 000/h ,女<140 000/ h;管型 :儿童可偶见透明管型。
Q: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早期 肾小球病变?
A:红细胞管型。
Q:尿液中出现何种管型,多提示存在慢性 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A:细颗粒管型。
简述镜检出现管型的临床意义?
①透明管型:见于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 。②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 ③白细胞管型 :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④肾小管上皮细胞管 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⑤颗粒管型:见于肾实质性病 变。⑥肾功能不全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 症时,常表示预后不良。⑦脂肪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 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症。 ⑧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 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 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性时。
图10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形态:见图11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 ,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晚期,肾功能不全。
图11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形态:见图12 ▪临床意义:多见于肾病综和征。
图 12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结晶管型 ➢混合管型 ➢其他管型和类管型相似物
尿管型基质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T-H糖蛋白
尿管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尿中存在
蛋白质、肾小管有使尿液酸化的能力、 有可供交 替使用的肾单位
尿沉渣可见的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 胞、上皮细胞
关于尿颗粒管型,下列错误的是
A 来自变性的细胞分解 B 来自血浆蛋白,聚集于基质管型 C 粗颗粒管型可变为细颗粒管型 D 细颗粒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 E 粗颗粒管型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D
尿液结晶检查
一 尿液结晶形成和检查方法
二 生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种类较 多形态各异,见图13 ~ 图16。
图13 草酸钙结晶
图14 尿酸结晶
图15 三联磷酸盐结晶
图16 非晶形尿酸盐
三 病理性结晶
➢胆红素结晶:见于各种黄疸患者。 ➢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 石的征兆(图17)。
➢临床意义
▪肾盂肾炎 ▪膀胱炎 ▪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 ▪其他
三 上皮细胞( epithelium)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来源: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
▪形态:见 图 3;
▪参考值:在正常人尿中极为少见。
▪临床意义: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在急性肾小管肾炎时可见到;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多尿期可大量出现。
细颗粒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
透明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三 管型种类、形状和临床意义
➢透明管型
▪形态:见图6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 动后等。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 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 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图6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7 o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
四 吞噬细胞(phagocyte)
➢形态: ➢参考值: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 。 五 其他细胞
尿液管型检查
概念: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 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 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尿液中出现 管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一 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特殊显微镜检查法:
▪相差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偏振光显微镜: ▪透射电镜:
➢仪器检查法: ▪干化学法 ▪尿沉渣分析仪法
三 质量控制
➢宜用新鲜(2h内完成检查),随机中段尿液。 ➢使用标准器材,如尿液沉渣定量分析板。 ➢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 ➢尿沉渣检查标准化。 ➢应用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新技术。 ➢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12小时尿沉渣计数(艾迪氏计数):
▪定义:留取12 h尿液进行沉渣记数红细胞、白 细胞及管型的方法。
▪计算:N=100×C×V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白细胞:<100 万/12h;管型:无。
▪临床意义:
图17 尿沉渣系统工作站
第八节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检测方法
一 概念:
用显微镜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识别 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 等各种病理成分;辅助对泌尿系统疾病作 出诊断、定位、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 要常规试验项目。
二 检测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传统显微镜检查法:
▪直接镜检法:混匀一滴尿法 ▪自然沉降镜检法: ▪离心镜检法: ▪染色镜检法:可提高管型检出
➢尿液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 ➢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有可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二 管型的形成设想与分类
+
上皮细胞管型
+
浓缩、酸化、盐析、凝胶化
蛋白质
红细胞
(白蛋白+T-H蛋白 )
白细胞 上皮细胞 白蛋白
T-H蛋白
脂肪性变的 上皮颗粒管型
上皮细胞 脂肪管型
▪临床意义: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
▪组成:特制的尿沉渣离心管和定量分析板(图16) ▪定义:取一定量尿液离心后,将沉淀物滴入记数板 ,计算1 μl容积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的数量。 ▪参考值:红细胞:0~12/μl白;细胞:0~12/μl ;管型: 0~1/μl ▪优点:符合尿液检验标准化要求
图16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
图17 胱氨酸结晶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可见于有大量 组织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 磷中毒患者尿中;在糖尿病性昏迷、白 血病或伤寒等患者尿液中也可能出现( 图18~图19)。
➢胆固醇结晶:可出现于乳糜尿和脓尿 。
图18 酪氨酸结晶
图19 亮氨酸结晶
➢尿沉渣的检查内容包括:
▪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
尿液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RBC)
➢红细胞形态:见图1
▪正常红细胞:淡黄色,双凹圆盘状,直径大 约8um。 ▪异形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 红细胞、环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皱缩红 细胞及影红细胞。
图1 红细胞
➢血尿
*镜下血尿:>3个RBC/HPF,而尿液 外观变化不明显。
*肉眼血尿:>1ml血/1L尿,尿液外观 呈淡红色。
➢临床意义:引起血尿的疾病很多,可 以归纳为三类原因: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 ▪全身其它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
二 白细胞(WBC)
➢白细胞形态:见图2 ▪完整白细胞 ▪闪光细胞 ▪脓细胞
图2 白细胞
➢参考值
直接镜检法:0~3/HPF 离心镜检法:0~5/HPF 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HPF
图7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8 o临床意义: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 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图8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o形态:见图9 o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图9 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形
▪形态:见图10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细胞、异形细胞等。
▪ 管型: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脂肪管型、混合管型、宽形管型等 。
▪ 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 结晶等。
▪ 细菌、寄生虫(或卵)、真菌、精子、粘 液等。
尿液沉渣定量检查
➢尿尿沉渣检验的操作步骤:
▪ 收集全部尿液 用量筒准确量取 全部尿液,并作记录 取混匀10ml 尿液置于刻度离心管中 1500r/min, 离心10min 离心后吸取上清液 10ml倾去 充分混匀剩余1ml尿沉 淀液 充池 记数10个大方格中 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