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正式版
2019衡水名师原创专题卷:《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解析)
2019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59 文学成就及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3颗星考点69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颗星 1到2题考点7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颗星 2到4题考点71 教育事业的发展 2颗星考点72 文学的主要成就 2颗星考点73 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 2颗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2017届高三三模考点69 难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A. “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 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 “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2.【来源】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7届高三选考科目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点69 难20世纪60—70年代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科技发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③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 ①②④③B. ②③①④C. ④①③②D. ③②①④3.【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金太阳2017届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考点69 难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 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 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 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4.【来源】考点73 广东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考考前冲刺难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4.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 主干梳理1.科技(1)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就(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文艺:“双百”方针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 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③特点: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3.现代中国的教育(1)奠基(1949-1966 年):A.1949 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B.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确定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成果: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1966--1976 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人教版必修三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复习ppt课件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解析】选A。注意时间信息和数据的变化。依据材料中的 “1952年至1956年”“1956年至1957年”“1958年8月1日开始
算起”,由这3个时间段内科技成果的变化,可以看出“1958年”
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的目的是宣传马克
思主义,普及科学知识,这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
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符合题意。C不是主要目的,B、D早
在新中国成立前即已存在。
3.(2011·四川文综)(节选)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
B.应对两大阵营的对峙形势
C.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D.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50年
代,中国制订“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这个时期中国教
育强化高校工科系,调整的目的和中国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相关,应是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2.不利因素:
(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
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3)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 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4)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 交流。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五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4.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5.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 花凋零, “样板戏”一枝独秀。 6.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 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主题一
现代中国科技的成就
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史料主要说明新 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 2.史料二主要是说明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国际意义。史料反映 了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始,也说明卫星发射成功 鼓舞了亚非拉和世界人民,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及垄断空间技术的局 面。
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解析: 选 A。 根据“1958 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 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 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 料仅反映蛋白质人工合成项目的“大跃进”,不能扩大为全国范围内的 科学“大跃进”,故 B 项错误;青年同志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 对象,说明青年在科研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青年是科研 主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科研投入,故 D 项错误。
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文艺发展的途径和方针。史料主要强调文艺 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创作自由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2.史料二阐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和方向。史料说明文艺工作 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3.史料三论述了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史料反映“双百”方针 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夸大了当时文艺存在的问题。
解析:选 C。本题考查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964 年我 国国防事业刚刚发展,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具有了远 程打击敌国的实力,故 B 项错误;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 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 的,故 D 项错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必修3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3.了解我过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目标1.了解建国以来我过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产生发展的背景和作用。
2.了解建国后我过文学艺术的发展,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3.了解建国后我过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
[三]学科能力培养结合建国后不同时期科技、文艺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对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学习重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及教育的发展难点:国家政策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五]基础知识梳理(一)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根据课本分领域分别列举其代表性科技成就。
(二)趣味够图————根据课本第20课完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构图(三)分阶段简要说明建国后不同时期我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六]难点突破————合作探究(一)讨论分析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二)根据建国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科技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关系。
如何才能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课堂巩固练习:1、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 一届人大会上C. 全国科技大会上D. 全国政协大会上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 实施“星火计划”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秦山核电站建立3、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D. “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4、“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D.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6、“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必修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特点:“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成就(1)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2)文艺期刊大量增加,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6.影响(1)出现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思维点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
“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1.“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提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以下优秀作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蔡文姬》《青春之歌》提示说明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使文艺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1)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严重破坏了“双百”方针。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科技与艺术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多元化的领域,融合了科技和艺术的元素。
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并分析科技如何在文学中被创造性地应用。
一、科技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捷和广泛。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并与他人交流。
这种便利性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家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作品,与读者进行互动,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工具。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文学创作更加智能化,作家可以借助机器学习算法生成文本,提高创作效率。
二、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科技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媒介。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
另一方面,科技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和主题。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例如,科幻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流派,探讨了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未来社会的发展等问题。
三、科技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也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文学批评主要依赖于人工的阅读和分析,但科技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可以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进行。
例如,文学数据库的建立和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批评家可以更加方便地查找和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得出更准确和深入的结论。
同时,科技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例如,计算机模拟和网络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批评家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更精准的定量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潜在结构和关系。
四、科技与艺术的争议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科技的介入可能会破坏文学的纯粹性和创造性。
他们认为,科技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创造力。
《创新大课堂》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单元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模拟题组]1.(2016届河南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④时期属于1966年~1975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是在1970年,而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所以④时期解读完全正确,故答案为C。
] 2.(2016·广东揭阳一模·18)下示材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他讲话是()“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
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
……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以实现言论自由为目标B.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C.对双百方针进行阐述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C[材料体现的是“领导国家的办法”,而言论自由是人民的民主权利,故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采用“放的方法”让大家讲意见,没有体现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故B项错误;从“让大家讲意见”和“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可知体现的是国家对文艺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自由讨论的双百方针,故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已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题干无法得出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路线,故D项错误。
]3.(2016·广东湛江二模·17)“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C[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结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继续贯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的文化政策,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故C项正确;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化与文学艺术高考真题精选[全国卷真题调研]1.[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高校、清华高校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很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须要 B.支配经济体制的须要C.文化教化改革的须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须要答案 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开展国家经济建设。
在教化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阅历,故D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2年时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支配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化改革问题,C项错误。
[地方卷真题借鉴]2.[2024·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行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起先于( ) A.20世纪40年头 B.20世纪50年头C.20世纪60年头 D.20世纪70年头答案 B解析1949年新中国建立,振兴科技的艰难历程才起先,除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解除A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1967年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我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这已经不是“起先”了,解除C项;1958年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记中国起先迈入原子能时代,即20世纪50年头中国起先跨入原子能时代,B项正确,解除D项。
3.[2015·四川高考]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指责该文“违反中心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支配“后事”:“我已经有思想打算了,我打算要坐牢。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素材新人教版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墨丘利计划系美国最早的载人航天计划,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1961年5月5日。
1958年10月1日,美国宇航局正式挂牌办公,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一名美国人送上太空,并保证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墨丘利计划就是美国首次载人航天计划,该计划从几种可靠的军用火箭中挑选了一种来发射一艘小型单人飞船。
飞船可以返回地球,并在海上着陆。
宇航员将从优秀的军机试飞员中挑选,并且宇航员还得受过理工科教育。
三个月后,美国宇航局将一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他就是海军飞行员艾伦·谢泼德。
1961年5月5日清晨,艾伦·谢泼德钻进了小小的墨丘利飞船。
飞船里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有报道说艾伦·谢泼德像是穿着两件笨重的雨衣坐在小车的驾驶座上。
艾伦·谢泼德在飞船里等了4个小时,天气是延误发射的部份原因。
云层会阻碍拍摄发射的场面,检查无线电系统又耽误了几分钟。
艾伦·谢泼德等累了,他叫地勤人员赶快解决这点小问题,尽快发射。
地勤人员终于点燃了火箭,火箭咆哮着从发射塔上徐徐升空,但加速很快,一会儿就消失在视野外。
谢泼德才飞了15分钟零几秒,飞行高度有187公里,从发射塔算起有480公里远。
他减速重返了大气层,且按计划在海面上软着陆。
谢泼德报告说:“一切顺利”。
几分钟后,一架直升飞机将谢泼德从飞船里救了出来,并将他送到一艘待命的船上,美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
前苏联/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技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时代。
为了在与美国的太空竞赛中继续保持“东风压倒西风”的优势,前苏联紧接着就投入了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准备工作。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被送入太空,初次实现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梦想。
之后,前苏联在载人航天领域连拿数项第一:首次把女宇航员送入太空,首次进行舱外活动,首次完成多人太空飞行……。
在登月竞赛中失利后,前苏联把载人航天的重点放在长时间在轨停留上。
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
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考点1|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3)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②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2.“东方魔稻”(1)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2)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在世界各地推广。
3.“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太空。
(2)意义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
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①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史料二②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③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材料二 表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 曹 西 东 隋 唐 北宋 代 魏 晋 晋 17.2 24.5 46.1 比 26 15 4% % % % 例 % %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 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 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 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 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臵 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 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据 《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答案:(1)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 时达到高峰。 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 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北宋科举制度 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第二次:改革开放 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4)略
• • • • • • •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发展。是否推行了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往程度, 是一定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6.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 7.广大科技文化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
此卫星被命名为( )A.“东方红” B.“神舟” C.“嫦娥” D.“银河”4.“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5.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6.下列科技成就中,标志着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7.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
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和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27—29课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
■高等教育篇
1953—1957年, 教育在“必须彻底地、 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 进经验”的口号下, 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 教育模式。
“大跃进”时的“教育大革命”(1958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 成严重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 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话剧《茶馆》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学位制度。该图为中科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
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党中央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城,并针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 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长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长力 的转变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党的十五大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关键地位,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党的十六大进 一步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探究思考: 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总结篇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课件: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形象记忆——动乱中的教育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思维升华——“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1)“三个面向”的提出,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解放思 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 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史证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史料一正确地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双 [史料二]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 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 术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 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 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由于贯彻“双百”方针, 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 料二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由于一些政治运动 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 针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挫折。
第二步 明考点 本题考查新中国 初期的教育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013· 高考全国卷新课标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 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 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史证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 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 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 后所取得的是 (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
成就,排除①;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 的成就,排除③;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 运营。后来进行改造,2007年全线通车。三峡水利工程 共分三期,1994年开工,总工期历时17年。 答案:C
提示:百家争鸣,言论自由,孔子的“仁”、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 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 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如 图)。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出现了两次科学文艺欣欣向 荣的高峰时期,这两个时期是 ( ) A. 新中国成立初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B. 195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和“文革”结束后 C. 1956年“双百”方针实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 D. “文革”后和改革开放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双百”方 针实施后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和文艺都出现了欣欣向 荣的局面,只有“文革”时期出现了曲折。 答案:C 点评: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时,还强调这 是一个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010年3月28日,西藏文艺界召开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 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座谈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在党的文 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引下,在改革开放创新 的文化舞台上,高扬时代主旋律,团结全区广大文艺工作 者,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在西藏文化领域,无论在文艺创 作、人才培养,还是在对内对外艺术交流上,都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西藏美术家协会先后在区内外主办过20余次美 术作品展或画家联展,并积极配合全国性大展组织选送作 品,先后在全国美展、少数民族美展中获得金、银、铜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藏美术家协会又积极开展与海 内外同行进行艺术交流,先后多人次分批赴海内外访问讲 学、办展,展出作品以其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 代精神赢得了各界人士的欢迎、赞誉和肯定。
一、双百方针的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等等方面的自由。它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 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二、改革开放后文艺繁荣的背景 1. “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 2. 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 务。 3.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 美”开展起来。
【借题发挥】
下图分别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和大亚湾核电 站,通过图片和所学知识来谈谈核技术的正反两方面 作用。
答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用于战争就会给人类带来 灾难。和平利用核技术则会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2009·济南测试)被国际上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C.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南优2号”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它的研制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答案:D 点评: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第一次绿色革命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 1973年湖南水稻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籼型杂交 水稻。这一科研成果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 使水稻的亩产和总产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被称为“第 二次绿色革命”。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的方针 1956年,“双百”方针实行后,出现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繁荣的局面。但是,不久,由于政治运动扩大,特别是“文 化大革命”,“双百”方针无法贯彻,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打 击,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文革”结束 以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再次 繁荣。 活学巧记: 1956年定战略,“双百”方针出成果,文学繁荣题材多,话 剧《茶馆》是佳作,《青春之歌》唱赞歌。“文革”以后更
第七单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 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 钱学森,曾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 都作出过重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 番波折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 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中 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 为“钱学森星”。钱学森对新中国的科技 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借题发挥】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 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 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中国水稻产量累计增产 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 )
A.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 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 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答案:A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 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下图展现的是我国建国以来的几项重大科技成就,其中哪一项 不属于“两弹一星”的范畴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弹一星”概念的理解,“两弹一星” 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点评: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两弹一星”最初 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 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 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