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X线摄影技术李贞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脊柱摄影)_图文

医学影像技术学(脊柱摄影)_图文

锁骨 肋骨 脊椎间隙 椎弓根
第12肋骨
第7颈椎 第1胸椎
心脏 横突 棘突 第12胸椎
胸椎前后位
胸椎前后位
R
R
胸椎前后位
R
R
胸腰椎侧弯
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 排列曲度及骨质的情况
胸椎侧位
体 位:侧卧,两臂上举,抱头,头枕 上臂。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 棘突后缘距床面中线6cm,下肢弯曲,保持 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处垂直 射入。
颈椎过伸过屈位
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胸部 垂直,双上肢尽量下垂,冠状面与摄 片架垂直。过曲位,训练患者颈部尽 量向前下弯曲,下颌内收。过伸位, 头颅尽量后仰,老年及难以合作者, 可嘱家属协作完成。使颈部长轴平行 于IP板长轴,IP板上缘包括耳廓,下 缘包括第2胸椎。
颈椎过伸过屈位
中心线: 对准第4颈椎,与IP板垂直。
显示部位: 第四至十二胸椎 侧位影像 。
第4胸椎
椎间隙 第12胸椎
第4~12胸椎显示清晰, 第1~3胸椎显示不清晰
肋骨 椎弓根 第1腰椎
胸椎侧位
腰椎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的骨质、形 态、关节间隙及软组 织的情况
腰椎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 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平放在身体 两旁,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 踏床面。 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探 测器。
显示部位: 骶尾骨正位 影像
尾骨前后位
第5腰椎
骶骨 骶骨嵴
第1尾骨 第2尾骨 末节尾骨 耻骨联合
尾骨前后位
R
尾骨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尾骨侧位的形态
骶尾骨侧位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正常ECD角=FCD角约10度, GCD角=HCD角约15度;
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 与AB线成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3、4横突分别作EFGH点。
侧弯:ECD角12度减去10度,侧弯为2度,GCD角18度减 去15度,侧弯3度。
后倾角测量法 自第1颈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缘作AB线,E 为反弓椎体后上角,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示椎曲消失 且反弓成角。
3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消失,4级为凸侧椎弓根超越中线, 靠近凹侧。)上图A测量法,B显示第1椎2级旋转,2、3椎1级旋转。
腰椎侧凸——轴凸角测量法 (A、沿骶椎上缘作横线,取棘突为中点作90oAB垂线,椎体椎弓根C点与A 点组成的角度为正常的椎弓根侧偏角,一般是10o左右。B、腰椎侧凸CAB角 大于10o,本例为20o)
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
颈、腰曲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 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 法画线。
(1)颈椎侧位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 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 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 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 (图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4、前腿为下关节突,5、体为椎弓, 6、体之后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7、为椎体)
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 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
骨骼成熟度的评价:
(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 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 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脊柱摄影

【影像显示】显示颈椎斜位 影像,右(左)前斜位显示 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 椎间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 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 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5.胸椎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正位形态及椎旁软组织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 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 或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足平踏床面;IR上缘平第7颈 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于胸骨体中点), 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第十一胸 椎至第二骶椎椎骨侧位及部 分软组织像;第三腰椎椎体 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 孔、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 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 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 组织层次可见。
10.腰椎斜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斜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 间孔、椎弓根、上下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两臂上举抱头,身 体向后仰,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第三腰椎棘突置 于床中线后4cm。IR上缘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 部骶椎。 【中心线】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 第3~12胸椎 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 胸椎序列略呈后突弯曲;椎 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 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 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均包 括在照片中。
7.上段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段胸椎侧位的形态、曲度及骨质等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侧卧,身体稍后倾,近床侧上肢上举, 远床侧上肢外旋并尽量伸向后下方,使双侧肩部交错。 【中心线】经远床侧锁 腰骶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骶关节面骨质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臂置于身旁,双 下肢伸直并拢,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 线;IR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20°角,经两侧髂前 上棘连线中点处射入。

7.脊柱X线摄影技术

7.脊柱X线摄影技术

【体位设计】 摄影体位与腰椎前后位相同;暗盒
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5°或20°角(男性15°、 女性20°),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暗 盒。
5、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体位:被检者取仰卧位。 被检侧的臀部抬高,身 体冠状面与台面成 25°~30°,被检侧的 髂前上棘内2.5cm处对 台面中线。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0°~25°对准耻骨联 合上缘水平。
7.脊柱摄影管电压较高,需使用滤线器摄影技术, 并使用适当厚度的过滤板位
(一)颈椎 1.第1、2颈椎张口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并
重合于台中线,两臂置于身旁;下颌稍仰,使上颌切牙咬 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床面,上、下切牙连线对暗盒中 心;曝光时被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使第1、2颈 椎投影于口腔阴影之中。
腰椎前后斜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腰椎附件 在斜位片上显示为 “小狗状” :近片 侧横突为“狗嘴”, 椎弓根为“狗眼”, 椎弓峡部为“狗颈”, 上关节突为“狗耳”, 下关节突为“狗前 腿”, “后腿”为 下关节突,“狗尾巴” 为横突。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屏气 曝光。
腰椎前后斜位显示图
4.骶髂关节前后位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颈椎 斜位影像。近胶片侧椎间 孔、椎弓根显示清楚,右 后斜位显示左侧椎间孔, 左后斜位显示右侧椎间 孔;。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屏气 曝光。
【用途】观察颈椎椎间孔、 小关节及椎弓根。一般同 时拍左右两侧,以便对比。
(二)胸椎 1.胸椎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身体正中 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对 准台中线;两臂置于身 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 膝,两足平踏床面;暗 盒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 包括第1腰椎。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脊柱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 .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成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6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7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8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9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10 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一)第1、2颈椎一开口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使用滤线器。

4 .摄影距离为90-IOOcmo5 .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6 .曝光时,病人口尽量张大。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取出口内的活动假牙。

8 .外伤病人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病人报伤。

(二)颈椎一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IOOS1.50cm。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

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8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9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三)颈椎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2)X线常用摄影体位(一)上肢X线摄影一、手后前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1.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在全脊柱畸形矫治工作中,虽然CT、MRI也能 获取全脊柱影像,但不能进行立位检查,无法观 察脊柱在重力情况下的功能状态图像,故全脊柱 X线摄影技术是脊柱侧弯矫形术前、术后检查的 首选方法。
临床应用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
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 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பைடு நூலகம்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
* 全脊住X线摄影中注意事项:
➢ 需站立位检查,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因素改变以及自身体位的改变,所测的角度和站 立位会有部分差别,进而影响准确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 检查时需脱鞋,光脚站在地上或者医生要求的平台上。(因为有的患者鞋里垫着矫正鞋垫,
忘了拿出来。就算没有矫正鞋垫,有的鞋底也已经被磨的变了形,会影响拍摄结果的)
➢ 一般不建议脱掉支具后立刻拍片,因为脱支具后脊柱会逐渐出现一些反弹。建议脱支具 24小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拍片。但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时间要求,一切以医嘱为准。
➢ 向被检者详细解释检查步骤,被检者保持静止为检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 由于摄影距离大,曝光量大,应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散射线。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脊柱侧弯的患者,可以观察整段脊柱的侧弯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 以通过站立式的脊柱全长片,观察患者的体态改变,受力方向。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全脊住正位体位设计 ★
患者立于踏板上,面向球管,背靠 床面。
双手扶住把手,双下肢直立,双足 略分开,保持身体静止。
双眼平视前方,头,颈,胸和腹部 的矢状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矢状面 和床面垂直。
人体正中线与床面中线重合。

脊柱X线摄影技术

脊柱X线摄影技术
• ②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膝,两足 平踏床面。
• ③胶片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涉及第1腰椎。 • ④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胸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胸椎前后位照片
①显示胸椎正位影像,胸 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②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 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 显示。
③各椎间隙清楚,椎骨构 造清楚。
• 胸椎侧位 ;
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 • ②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叠于暗盒中
线。 • ③两臂置于身旁。 • ④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暗盒。 • ⑤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
迹。 • ⑥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150角,经甲状软
骨射入胶片。
腰椎前后位照片
①显示腰椎正位影像,第1~5 腰椎、腰骶关节、两侧骶髂 关节及两侧腰大肌涉及在照 片中,并对称显示。
②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棘突 序列于椎体正中。
③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
④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 显示,无双边现象。
腰椎侧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 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
②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 间隙清楚可见。
③骶骨两侧无名线重叠 为单一致密线。
骶、尾椎侧位照片
骶髂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
①被检者体位摆放要求与骶、尾椎前后位相同。 ②胶片横放,上缘超出髂嵴,下缘涉及耻骨联合。 ③中心线向头端倾斜20~30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
胶片,中心线倾斜角度按腰、骶椎曲度大小决定,男 性倾斜角度偏小,女性倾斜角度偏大。
3~7颈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3~7颈椎前后位照片
①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 ,第3~7颈椎与第1胸椎 显示于照片正中。

22. X线特殊检查技术概要

22. X线特殊检查技术概要
单向移动式:(直线轨迹)水平移动、弧线移动; 多向移动式:圆形、椭圆形、螺旋形、内圆摆线形;
特殊体层摄影:多层体层、放大体层、曲面体层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四章 X线特殊检查技术
四 体层摄影
3、原理:“模糊效应/模糊技术”
曝光时间内,球管与IR以支点及等高的指定层
面为轴心,做同步反向协调运动;指定层面的
早期矽肺: 骨小梁(<0.2mm-0.3mm)早期的骨质破坏; 乳腺的细微结构等。
三、原理:
1、基本原理: ⑴X线束为锥形束; ⑵肢-片距不为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四章 X线特殊检查技术
二 放大摄影
三、原理:
2、放大率公式: X:Y=a:(a+b)
M=Y/X=1+b/a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四章 X线特殊检查技术
四 体层摄影
5、临床应用: 气管、支气管及肺门部的正/侧位(即矢状面、冠 状面),检查气管支气管、肺门、中纵隔的病变, 如中心型肺癌。现已淘汰 目前常用: 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 全口牙位曲面体层摄影 下颌骨位曲面体层摄影 上颌骨位曲面体层摄影 颞下颌关节曲面体层摄影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四章 X线特殊检查技术
三 放大摄影的原理
3、半影:
定义为X线摄影时,
投影部位中某点在胶
片上的“移动度”。
半影存在原因是X线
球管焦点为面光源; H=0.2mm。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四章 X线特殊检查技术
二 放大摄影
三、原理 4、焦点的大小影响最大允许放大率: 最大允许放大率:
一、分类及定义: 间接放大摄影:将X线照片影像放大 直接放大摄影:(临床主要应用) 将被检体置于X线球管与IR之间的预定位置, 被检体与IR保持较大距离,经X线曝光后,在X

X线照片CRDR普片质控总结

X线照片CRDR普片质控总结

二.设备配置特性(与成像相关)
3.探测器 ①结构:非晶硅、碘化铯 ②矩阵:3k×3k 像素 ③灰阶采集:14bit ④像素直径:143μm ⑤DQE:(当MTF达到100%时)>65%
4.图像处理功能 ①图像旋转 ②水平、垂直镜像显示 ③2倍放大 ④图像移动 ⑤窗宽、窗位调整 ⑥边缘增强、噪声抑制 ⑦径线测量、角度测定
导。轴线的异常改变会使关节负荷分配线发生变化。如 膝关节会造成一侧关节软骨承受过大应力,导致软骨的 逐渐磨损。它是膝关节炎发病的原因之一。此外还可解 决下肢畸形矫正、植骨术。尤其是膝关节矫形手术或关 节置换术前术后提供测量依据
上肢的全长影像为其骨、关节的科研探讨提供临床依 据
三.临床应用
(二)价值 2.脊柱:负垂直立位可真实体现人体生理功能、形态
四.检查技术
骨干与股骨双髁连线夹角 (简称下角) 2.胫骨干与胫骨平台夹角 (简称 T角) 3.关节间隙角 (简称J S角) , 成角指向内侧为正 , 指向 外侧为负 4. 股胫角 (简称 FT角) 5.下肢机械轴线 (简称 MA)
四.检查技术
(四)径线测量 脊柱测量 弯度测定 1.Cobb法 在正位X线相,先确定侧凸的上终椎及下
全长骨影像,达到图像清晰、比例真实、测量准确。 1.上肢:近端包括肩关节、远端包括指骨末节 2.下肢:近端包括髋关节、远端包括踝关节 3.脊柱:上端包括寰枕关节、下端包括耻骨联合
四.检查技术
(四)径线测量 提携角: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向外开
放的角度,约165-170度,其补角为10-15度,即提 携角。 提携角在0°-10°之间时为直肘,小于0°为肘 内翻,大于20°为肘外翻。这三种情况均属肘畸形。
DR全脊柱、全长骨拼接摄影技 术的临床应用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1 摄影前准备摄影前应做好如下准备:——脊柱X线摄影图像中一定要包括邻近具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鉴别椎体的序列。

——上、下部脊柱X线摄影要注意性腺、甲状腺、眼晶状体等部位的辐射防护。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均应使用滤线栅。

——脊柱外伤受检者,搬动时易损伤脊髓和血管。

因此,动作要谨慎避免二次损伤。

——除无呼吸训练外其它同胸部摄影检查。

2 第1、2颈椎开口位2.1 操作方法——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第1、2颈椎上下缘。

——站立位摄影距离150cm~180cm减少肩部与颈椎部分椎体放大、重叠。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影像探测器。

——曝光时,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

2.2 图像显示要求——第1、2颈椎及寰枢关节间隙、齿状突于上、下齿列之间清晰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

——寰枢关节间隙及齿状突清晰显示;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影像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体外异物伪影、运动伪影和切割伪影等。

1.1.2.3 注意事项——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除去口内的活动假牙。

——外伤受检者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3 颈椎前后正位3.1 操作方法——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影像探测器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影像探测器。

3.2 图像显示要求——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图像正中。

DR全脊柱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DR全脊柱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DR全脊柱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全脊柱摄像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和优势。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检查的脊柱病变病例30例,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对脊柱由上至下进行正位和侧位的拍摄,均进行3次曝光,每两次曝光间隔均为9秒,曝光后通过图像拼接技术将患者脊柱图像进行拼接和重叠,形成全景图像,对全部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观察和评估。

结果:所有病例的图像清晰的显示了脊柱侧弯的方向和角度、椎体和椎间隙、对称的椎弓根、根间距及对脏器的影响程度。

结论:数字化X线摄影(DR)技术应用上方便快捷,患者配合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能够满足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情况的评估,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关键词】数字化X线摄影;全脊柱摄影技术;临床诊断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是通过多幅X线影像局部重叠区域的图像配准而实现多张小范围影像合成一张包括全部兴趣区域的大范围影像的技术,也称为图像拼接技术。

狭缝X线摄影装置通过在探测器与X线准直器协同运动时持续曝光,可直接生成一幅全景影像,是一种新型的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

脊柱病变的检查方法主要是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的X线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而真实地反应出患者脊柱弯曲的程度,而拼接良好、层次分明的X线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都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X线摄影(DR)。

全脊柱成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不仅方便快捷,其图像拼接技术的准确性也大幅度提高。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上承接头颅,其下连接着下肢带骨,目前的摄影技术对身高超过1.2米的患者的脊柱已经不能够一次曝光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脊柱全长图像。

本研究采用 DR 数字化摄影技术,通过分段连续和重叠采集数字化图像信息的方法进行拼接,而获得脊柱全长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临床病例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6周岁到4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3.8)岁,临床诊断胸椎侧弯10例,腰椎侧弯5例,胸腰椎同时侧弯 8例,其他病例为脊柱骨折术后7例。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侧弯中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02月所摄全脊柱影像资料取样63例,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应用价值。

结果:入组63例脊柱侧弯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脊柱 X 线摄影,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脊柱X线摄影检查,63例患者中,检出18例胸腰椎侧弯,13例腰椎侧弯,32例胸椎侧弯。

结论:在脊柱侧弯中应用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可为脊柱侧弯治疗提供可靠 X线影像依据。

关键词:应用价值;脊柱侧弯;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在全部脊柱侧弯中,青少年脊柱侧弯占比达70%至80% [1],可对患者健康发育、体型外观构成不利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轻者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因脊髓压迫而导致排便功能障碍或造成下肢瘫痪,因此,需尽早发现、明确病情,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在脊柱侧弯检查中全脊柱 X 线摄影技术是评估病情,拟定治疗方案的基础,高质量的X 线图像可有效显示患者脊柱弯曲程度及侧弯的部位。

以往分别摄影腰椎、颈胸椎,将两张照片拼接叠加得到全脊柱影像的测量诊断方式,会因病人呼吸运动、体位变化而造成测量误差,导致影像失真,可对矫正效果构成不利影响,为此,本研究取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02月所摄63例全脊柱影像资料,评价分析了脊柱侧弯诊治中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02月所摄全脊柱影像资料取样63例,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体质量指数21至28kg/m2,平均(22.70±3.59 )kg/m2,最高,23岁,最低11岁,平均(16.62±2.33)岁,47.62%(30/63)男,52.38%(33/63)女。

1.2方法采用深圳市深图医学影像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数字化X射线DR摄影系统,配备长骨摄影辅助架,患者脱鞋后面向球管方向站到辅助架上,后面紧贴辅助架,呈三点一线状态,双手扶住前面支架取侧位,叮嘱患者屏气,全脊柱照射下平耻骨联合,野上平双耳连线,照射距离 180cm,按下自动曝光旋钮(成人 3 次,儿童2次),将所得骶尾椎、腰椎、胸椎、颈椎影像储存到图像处理工作站,得出完整全脊柱图像。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3mm相对狭窄。
脊柱结核(X线表现)
骨质破坏,生理曲度异常。 椎间隙变窄,椎体融合。 死骨形成。 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CT表现)
CT的主要表现是椎体破坏、椎管内累及 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发现X线平片不能
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区,明确脓肿的大小 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椎体破坏CT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椎体塌 陷后突可致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为液性低 密度区,其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脓 肿周边呈环形强化。
MRI常用序列
T1加权像 突出T1成分(TR 500,TE 50) T2加权像 突出T2成分(TR 1500,TE
150)
脂肪抑制序列 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或突出
水的信号鉴别水肿与脂肪、出血。
其它序列。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椎间盘炎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脂肪抑制
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意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月第19卷第4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临床骨科医生对X线检查结果和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X线检查在四肢以及脊柱等骨科诊断中、手术及康复治疗中均有着广泛应用,因此,获取完整的全脊柱或者全下肢成像图至关重要[1-2]。

但是既往普通X线摄影受成像板尺寸等因素的限制,获取全景图像的难度较大,对临床进行病情诊治等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当前,脊柱侧弯及负重骨骼矫形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能够于平片上观察全脊柱及全下肢,可使颈椎至尾椎脊柱侧弯与其他病变无法一次成像问题得到解决,能够使下肢及脊柱侧凸部位及整体解剖形态等获得直观显现,而且立位全脊柱及全下肢成像有助于使人体生理功能形态改变体位获得正确反映。

目前,DR全景拼接软件在临床上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均有重要价值[3]。

现以自2017 年5 月至2020 年10 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75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 75 例我院自 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10 月骨科收治的患者。

男性患者 39 例、女性患者 36 例,年龄25~84 岁,平均年龄(53.47±5.19)岁。

纳入标准:(1)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并根据病理诊断确诊;(2)患者自愿在认知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史或者丧失沟通、理解能力者;(2)伴有恶性器质性病变者;(3)并发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应用SONIALVISIONG4高端多功能数字胃肠机(日本岛津公司)分别为其实施DR全脊柱、全下肢全景成像技术检查。

应用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曝光后进行影像数据采集并经SLOTSCAN软件自动处理后拼接成像,然后传送图像至打印机打印,通常选择14×17英寸胶片,避免胶片过小无法仔细观察图像。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作者:魏刚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9--01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柱,对身体器官起着保护的功能。

脊柱骨折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外伤,也是受伤后果最严重的外伤之一。

尤以爆裂性脊柱骨折这一病症最为突出。

脊柱爆裂性骨折多发于脊柱胸腰部位,占全身关节损伤的3%,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外伤。

脊柱爆裂性骨折通常与高能创伤有关,常见于交通车祸、坠落伤等。

据临床调查,胸12、腰1和腰2是受损率最高的部位,当轴向载荷外力不断作用于脊柱,载荷超过其抵抗的最大值时,脊柱就会发生机械性破坏,脊椎骨呈放射状爆裂。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正确诊断是临床治疗和康复的基础。

如果出现误诊、漏诊,后果不堪设想。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手段有X线平片、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今天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一、什么是脊柱爆裂性骨折脊柱爆裂性骨折最先由Holdsworth在1963年提出,基于脊柱二柱的概念,他片面的认为脊柱爆裂性骨折就是稳定性骨折。

人体的脊柱由多个运动节段,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如果脊柱遭受超过身体极限值得外力时,脊柱就发生机械性损伤。

导致受伤的暴力因素包括过度的前屈、后伸,分离、挤压和旋转等,如果超过人体身理极限,就会引起损伤。

Dennis于1983年至1984年先后提出并强调脊柱三柱的概念,脊柱三柱包括前柱、中柱和后柱。

当椎体的后壁和后部纤维环等结构,即包括后纵韧带的中柱一旦遭受暴力破坏,就会造成前屈状态下的不稳定,并把此种累及前柱和中柱的骨折定义为爆裂性骨折。

而后,Dennis等人对爆裂性骨折有的新的研究和发现,认为爆裂性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

依据Denis等人结论,脊柱爆裂性骨折已经成为脊柱骨折中最有临床治疗意义的案例。

如果治疗和后续康复不当,则会造成会终生遗憾。

X光机摄片及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X光机摄片及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龙源期刊网 X光机摄片及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作者:李长金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分析常规的X线片及螺旋CT检查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按照两组不同的检查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4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X线片检查,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X线片联合螺旋CT检查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确诊和漏诊情况,分析常规的X线片和螺旋CT两种方法,在对脊柱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脊柱骨折;常规的X线片;螺旋CT检查;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76-01脊柱骨折是骨科一种常见的创伤[1]。

多由间接外力引起,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其发生率占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腰椎,胸椎最少,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性损伤[2]。

脊柱骨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3]。

我院近一年来,通过对比常规的X线片检查和常规的X线片联合螺旋CT检查方法,探讨分析了常规的X线片及螺旋CT检查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

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资料都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获取。

按照两组不同的检查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4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

脊柱骨折患者选取的条件:(1)患者年龄控制在25—62岁,平均年龄(48.11±9.35)岁;(2)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参加此次治疗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9-02T15:14:04.16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8期作者:杨谦田溪李培勤[导读] 目的探讨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杨谦田溪李培勤(南阳市骨科医院 473000)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收住患者20例的全脊柱影像,结合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技术对拼接后获取的脊柱影像开展质量评估。

选取术前、标准前后脊柱侧凸的影响及拼接后的全脊柱图像进行调整、拼接及角度测量。

结果通过对Apex-CSVL、SV A绝对值、Cobb’s角的参数进行分析,手术前和手术后两周天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另外CA、TK、LL参数中,手术前与手术后两周至一年进行比对,且两周至一年术后角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结论数字化放射摄影脊柱拼接结束成像清晰、费用低、无拼接伪影,为脊柱侧凸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脊柱拼接技术脊柱侧凸矫形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脊柱从发生畸形到手术矫正有了全新的认识,因脊柱畸形后脊柱解剖结构和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会发生改变,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如何对现有的数字化影响技术进行应用是当前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新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脊柱拼接摄影机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对Cobb′s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角度测量提供帮助,对患者术前检查,术后改善侧凸程度有很的帮助,为临床外科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12月手术收住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在1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4)岁;其中侧凸偏右、偏左分别有10例、6例;胸椎侧凸8例,腰椎侧凸8例,少儿型、青少年型、成人型以及成年突变性脊柱侧凸分别有2例、7例、4例、7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椎前后位照片
1.显示胸椎正位影像,胸椎显示 于照片正中. 2. 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两侧 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3. 各椎间隙清楚,椎骨结构清 晰.
胸椎侧位摄影要点
•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胸椎侧弯畸形者凸 侧靠近床面. • 两臂上举屈曲,头枕于近床面一侧的上臂上. • 双侧髋,膝屈曲以支撑身体,身体冠状面与床 面垂直. • 棘突后缘置于床面中线外约5cm处 • 胶片下缘包括第1腰椎 • 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垂直射入胶片。
颈椎斜位照片
1. 显示颈椎斜位影像,第1-7 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 2. 近胶片侧椎间孔,椎弓根 显示清楚,椎间孔显示于 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 投影于椎体正中. 3. 诸椎体骨质清晰,椎间隙 清晰. 4.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颈椎斜位影像
胸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 于床面并对准床面中线. • 两臂置于身旁,下肢伸直或屈髋屈膝,两足平 踏床面. • 胶片上缘平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 •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腰椎前后位照片
1. 显示腰椎正位影像, 第1-5腰椎,腰骶关 节、两侧骶髂关节及 两侧腰大肌包括在照 片中,并对称显示。 2. 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 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 3. 两侧横突、椎弓根对 称显示。 4. 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 切线状显示,无双边 现象。
腰椎侧位摄影要点
•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 上举抱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 • 身体冠状面于床面垂直。 • 棘突后缘置于胶片中线约5cm处 • 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提高影像对比,其 他位置多为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 7. 脊柱摄影管电压较高,需使用滤线器技 术,并使用适当厚度的过滤板,对厚度悬 殊较大的部位摄影时,应利用阳极效应使 照片密度接近一致。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 8. 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 别是腰、骶尾椎摄影时,应对性腺器官进 行有效的屏蔽防护。
颈椎侧位摄影要点
• 1. 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颈椎长轴及矢状面与暗盒平 行。 • 2. 被检者双手各持一沙袋,使两肩尽量下垂,以免肩部 与下部颈椎重叠,近暗盒侧肩部抵暗盒下缘。 • 3 头稍后仰,使听鼻线与暗盒短轴平行,以免下颌骨与上 部颈椎重叠。 • 4. 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颈部软组织前 后缘与暗盒后缘等距离。 • 5.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 射入胶片。 • 6. 因肢片距较大,为减小影像失真,焦片距以150cm为宜。
腰椎正侧斜位影像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 体位:仰卧、头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 致并垂直于床面,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 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曝光时尽量张口, 保持头部稳定。 • 中心线: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影像
脊柱摄影体位选择表
脊柱摄影体位选择表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 4. 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应避免损伤脊髓 或血管,操作时,可在保持中心线、体位 和胶片三者相对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改变 摄影操作方法,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搬动。 • 5. 脊柱摄影应包括邻近有明确标志的椎骨, 一识别椎序、组织密度、厚度差异较大的 部位,可采用分段摄影,并应注意两片间 的衔接,重复邻近1-2个椎体,以免遗漏病 变。
脊柱X线摄影技术
赣西肿瘤医院放射科
李贞
脊柱X线摄影
• • • •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脊柱常用摄影体位 脊柱其他摄影 体位 脊柱病变体位选择
脊柱摄影注意事项
• 1. 摄影钱应详细阅读申请单,询问病情,根据摄影 体位选择原则,正确选择摄影体位。 • 2. 摄影前应去除被摄部位体表不透X线的膏药,辅 料及可显影的衣物等。腰椎、骶尾椎摄前,应询问 被检者近期有无服用高原子序数的药物,是否做过 消化道钡餐检查,骶尾椎摄影前应先行排便。 • 3. 摆放摄影体位时,应在熟悉脊柱解剖和体表定 位标志的基础上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方向 来适应脊柱生理或病例弯曲,使X 线与椎间隙平行, 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摆放摄影体位时,应避免 人为的造成前屈,后伸或侧弯。
脊柱常用摄影体位
• • • • • • 第3-7颈椎前后位 全部颈椎前后位 颈椎侧位 颈椎斜位 胸椎前后位 胸椎侧位 • • • • • 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 骶、尾椎前后位 骶、尾椎侧位 骶髂关节前后位
第3-7颈椎前后位
• 1.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 • 2. 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合于暗盒中 线。 • 3. 两臂置于身旁。 • 4. 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暗盒. • 5. 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 • 6. 中心线向端倾斜10-15度角,经甲状软骨射入 胶片.
胸椎侧位照片
1. 显示胸椎侧位影像,第 4-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 照片正中,胸椎序列略 呈后突弯曲。 2. 胸椎不与肱骨重叠。 3. 椎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 无双边现象。 4. 椎间隙显示清楚,各椎 体及附件结构清晰显示。 5. 棘突均包括在照片中。 6. 肺野密度均匀,与椎骨 形成一定影像对比。
全部颈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 出中心线之外,其余同第3-7颈椎前后位、 中心线对准甲状软骨上2cm,垂直暗盒射入 胶片,曝光过程中嘱咐被检者颅脑不动, 仅下颌做快速张、闭口运动,动作要均匀 而连续,采用长时间、小毫安进行曝光, 曝光时间一般为3-5秒,胶片距取75cm.
全部颈椎前后位照片
1. 显示全部颈椎正位影像。 2. 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 左、右对称显示。 3. 下颌骨模糊不清。
3-7颈椎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3-7颈椎前后位照片
1. 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 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 中。 2. 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 凸左、右对称显示。 3. 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椎关 节显示清晰。 4. 第1肋骨及颈旁软组织包括 在照片内。 5. 气管摄影于椎体正中,其边 界易于分辨。 6. 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 隙高度。
颈椎侧位照片
• 1. 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 像,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 中. • 2.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 现象. • 3. 椎体骨质、各椎间隙 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晰。 • 4. 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 5 气管、颈部软组织层 次清楚。
颈椎斜位摄影要点
• 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 • 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与床 面呈55-65度角,左侧斜位相反。 • 颈椎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颈部中线对暗盒中线。 • 两肩下垂,抬高侧的上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 • 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颈静脉切迹。 •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度角,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射入 胶片。 • 摄取双侧,以作对比
腰椎前后摄影要点
•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 中线重合。 • 两臂置身旁或胸前。
• 两髋、膝屈曲,双足踏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减少生理 弯曲度。 • 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包括部分骶骨 • X线管阴极端置于组织密度较厚的上部分腰椎。 • 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 中心线投射方式:脊柱与床面平行,经髂嵴上 3cm即第3腰椎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脊柱有 侧弯畸形时,按脊柱倾斜方向,中心线向距床面 高的一侧倾斜5度角左右。
腰椎侧位照片
1 显示腰椎侧弯影像, 第1-5腰椎及腰髂关节 显示于照片中,椎体 前缘及棘突均包括在 照片中,椎间孔投影 于照片正中。 2 诸椎体前后缘均无双 边现象。 3 椎体结构及骨纹理、 椎间隙清晰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