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师学会(ACP)《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指南更新
《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预防2023指南》重要更新
《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预防2023指南》重要更新中国2型糖尿病控制与预防2023指南重要更新前言随着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对2型糖尿病(T2DM)的控制与预防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度的重要更新,旨在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最权威、最实用的糖尿病管理和预防指导。
更新概览1. 诊断标准更新- 新增:使用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之一,与传统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标准并行。
- 调整:将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诊断标准从7.8mmol/L降低至7.1mmol/L。
2. 治疗目标更新- 强化:HbA1c控制目标降至6.5%以下,以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
- 新增:建议将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新诊断的T2DM患者。
3. 生活方式干预更新- 强化:推荐增加身体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新增:限制钠盐摄入至<6g/天,以降低高血压和相关并发症风险。
4. 药物治疗更新- 新增: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使用带有CV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
- 更新:二甲双胍作为一线药物的地位不变,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得到细化。
5. 预防措施更新- 强化: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患者等。
- 新增:提倡健康教育,增强民众对糖尿病可防可控的认识。
具体指南1. 诊断与分类更新内容- 引入HbA1c作为诊断手段,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检测并用。
- 考虑到HbA1c检测的普及性和准确性,推荐其在糖尿病诊断中占有一席之地。
2. 综合管理更新内容- 治疗目标细化为短期和长期目标,重视减重和血压控制。
- 强化血压管理,目标血压<130/80mmHg,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3. 医学营养治疗更新内容- 推荐采用高蛋白质、低GI(升糖指数)饮食。
- 新增对总热量摄入的个体化建议,针对不同年龄、体重和活动水平的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更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于2020年11月25-27日在XXX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中发布。
该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据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上升至11.2%。
这一数据是2020版指南的更新要点之一。
2020版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若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可以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并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2020版指南还更新了2型糖尿病诊疗路径。
2020版指南更新了2型糖尿病的诊疗路径,其中加入了一个新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手段。
2024年糖尿病指南版
导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24年的4.28亿。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引发了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中风、肾脏疾病等。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每年都有新的糖尿病指南发布,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一、诊断与分类:根据糖尿病指南,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包括静态和动态测定血糖,而不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静态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126mg/d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而动态血糖测试可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抑制试验。
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二、治疗目标: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指南,治疗目标为:1. 静态血糖浓度控制: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
2. 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或更严格的目标。
3. 血脂控制:LDL-C控制在2.6mmol/L(100mg/dL)以下,或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10年心血管病发生率。
4.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上强度锻炼和肌力锻炼。
5.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每周减重1-2公斤。
三、治疗策略:1.1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胰岛素替代疗法:目标是通过给予胰岛素达到近似生理分泌的血浆胰岛素浓度。
-连续胰岛素输注:对于重症糖尿病,或需要手术、激素治疗等情况,可以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
2.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胰岛素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无法达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加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策略:-饮食调整:通过饮食调整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指南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指南血糖控制标准As we all know, blood sugar control is crucial for managing diabetes. The guidelines for blood sugar control in diabetes recommend maintaining blood sugar levels within a target rang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se guidelines and work with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achieve optimal blood sugar levels.众所周知,血糖控制对于管理糖尿病至关重要。
糖尿病血糖控制指南建议将血糖水平维持在目标范围内,以预防并发症。
了解这些指南并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合作,以达到最佳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The target range for blood sugar levels is typically between 80-130 mg/dL before meals and less than 180 mg/dL after meals. However, individual targets may vary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age, duration of diabetes, pres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overall health. It is important to work closely with a healthcare team to determine personalized blood sugar goals.血糖水平的目标范围通常在餐前为80-130毫克/分升,餐后小于180毫克/分升。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新标准解析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新标准解析新版标准对糖尿病的定义进行了微调。
根据新的标准,糖尿病是指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具体来说,空腹血糖水平≥126mg/dL(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200mg/dL (11.1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200mg/dL(11.1mmol/L)且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5%也被视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在新版标准中,糖尿病的分类也进行了调整。
目前,糖尿病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引起;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后天因素导致的糖尿病等。
新版标准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
对于疑似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在诊断糖尿病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
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新版标准推荐糖尿病患者采取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并戒烟限酒。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可根据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新版标准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肾脏、视网膜和神经系统的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
新版标准还强调了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关于疾病知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自我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新版标准对糖尿病的定义进行了微调。
根据新的标准,糖尿病是指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具体来说,空腹血糖水平≥126mg/dL(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200mg/dL (11.1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200mg/dL(11.1mmol/L)且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2型糖尿病的防治全文指南,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疾病。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个人降低患病风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饮食建议
-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高糖、高淀粉食物的摄入量,例如糖果、糕点、白面包等。
-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多食用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例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
-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纤维,避免过度摄入任何一种营养素。
-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限制酒精摄入量。
运动建议
- 增加体力活动: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 增加肌肉力量: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生活惯
- 维持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 戒烟:吸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推荐戒烟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 控制压力:长期压力会影响血糖控制,建议通过放松技巧、适当休息和社交活动来减轻压力。
定期检查
- 定期测量血糖: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检查,以及眼底和足部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以上仅为一些简单的指南和建议,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2型
糖尿病,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800字以上,以上字数为参考,实际字数可能有所不同)。
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
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是维持健康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以下是对二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标准的详细说明: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水平。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100毫克/分升(mg/dl)或3.9-6.0毫摩尔/升(mmol/L)之间。
如果空腹血糖持续高于126毫克/分升(7.0毫摩尔/升),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40毫克/分升(7.8毫摩尔/升)以下。
如果餐后血糖持续高于20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可能提示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高于9%,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无明显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尿常规检查中酮体阴性,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5.无严重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
总的来说,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保持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长期的健康状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
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要点提示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 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要点提示1.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2.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 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HbA 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点提示1.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A)2.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 1c 控制目标为<7%。
(A)3.HbA 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 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 1c 目标。
(B)4.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约有4.6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我国糖尿病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型糖尿病防治全文指南:2020版中国》。
本指南旨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关心糖尿病防治的人士。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妊娠期糖尿病(GDM)- 特殊类型糖尿病2.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 病因2型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环境因素如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2.2 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
3.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型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
病情进展可出现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3.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有高血糖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4.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等。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进展和护理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进展和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常人显著下降,其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人,血糖的异常会加重患者病情,产生不良临床结果,影响疾病的转归。
本综述主要探讨危重症患者血糖异常的原因、危害以及易发人群,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对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发展、认知以及危重症患者血糖异常的监测和护理。
标签: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护理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超过空腹血糖浓度在 6.1mmol/L和餐后血糖8.1-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性高血糖。
无糖尿病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
二者可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鉴别。
有研究[1]对123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测定,结果显示随机血糖值低于正常值、高于正常值、高于正常值1-2倍、高于正常值2-3倍以上患者数分别为9例、71例、26例和45例,其中随机血糖异常者占65.04%。
由此可见危重患者发生血糖异常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危重患者进行血糖的控制和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1危重患者血糖异常原因及危害一项研究指出[2],危重症疾病血糖升高的可能因素包括:糖异生、糖原分解增多;应激激素如儿茶酚胺类、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促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增加;转录因子增加;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使用外源性葡萄糖静脉注射,肠内及胃肠外营养等,这些因素会导致高血糖的发生。
高血糖不予以有效控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伤口不易愈合;促凝状态升高;氧活性增高;红细胞功能降低;细胞损伤增加;外周神经功能降低;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缺血加重等不良临床结果。
而低血糖的发生会损害神经系统。
可见,血糖异常对危重患者危害不容低估,高血糖对患者带来的危害尤其严重。
2高血糖易发生人群2.1 合并糖尿病的危重患者糖尿病的主要表现为高血糖,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Haffner等[3]研究显示,与非2型糖尿病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或死亡率较高。
国外血糖标准
国外血糖标准
血糖标准是指人体内血糖的正常范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和掌握血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而不同国家对于血糖标准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外的血糖标准。
在美国,血糖标准是由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
根据ADA的标准,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70-130毫克/分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在180毫克/分升以下。
而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标准,ADA建议将其控制在7%以下。
而在欧洲,血糖标准则由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和欧洲内分泌学会(ESE)联合制定。
根据他们的标准,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4.0-7.0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在8.5毫摩尔/升以下。
而HbA1c的标准则是控制在6.5%以下。
在澳大利亚,血糖标准由澳大利亚糖尿病协会(Diabetes Australia)制定。
他们的标准与美国的标准相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4-7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在10毫摩尔/升以下。
而HbA1c的标准为7%以下。
在加拿大,血糖标准由加拿大糖尿病协会(CDA)制定。
他们的
标准与美国的标准相近,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4-7毫摩尔/升,餐后
两小时血糖应在10毫摩尔/升以下。
而HbA1c的标准为7%以下。
总的来说,国外各国家对于血糖标准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致范围是相似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自己所在国家的
血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范围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范围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范围通常如下:
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1)对于大多数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目标值是4.4至6.0mmol/L(80至108毫克/
分升)。
2)对于老年人或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目标可能放宽至7.0至8.0mmol/L(126至144
毫克/分升),具体视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2.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PP2G 或2-hour PPG):
1)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140毫克/分升)。
2)部分指南推荐的目标值为不超过10.0mmol/L(180毫克/分升),但对于部分患者特
别是年轻、无并发症者,可以设定更严格的控制目标如4.4至8.0mmol/L(80至
144毫克/分升)。
3.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控制目标通常是低于6.5%(48 mmol/mol)或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调整到7.0%(53 mmol/mol)。
请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依据各自的专业学会指南对这些数值进行微调。
实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当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合并症、低血糖风险等因素综合判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1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全文)
2021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全文)要点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
最新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11.2%,知晓率36.5%,治疗率32.2%,控制率49.2%。
备注: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
要点2: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新指南终于将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以HbA1c≥6.5%作为切点,辅助糖尿病的诊断。
温馨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临床诊断而言不能以此时的血糖值诊断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再确定糖代谢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中的葡萄糖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无关。
虽然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各地区差别仍较大。
因此,本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要点3: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设定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影响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1.不可变因素:年龄、糖尿病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耐受性;2.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
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标准糖尿病血糖管理控制标准糖尿病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保持血糖水平在健康范围内,以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至关重要,这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健康饮食、进行规律锻炼以及根据需要服用降血糖药物。
血糖控制目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个人情况而异,但一般包括:空腹血糖:80-130 mg/dL (4.4-7.2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180 mg/dL (<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血糖仪,患者可以自己在家监测血糖水平。
监测频率取决于个人的治疗方案和糖尿病类型。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高纤维饮食,强调全谷物、水果、蔬菜和瘦肉蛋白。
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和不健康的脂肪摄入非常重要。
规律锻炼规律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应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运动。
降血糖药物对于无法仅通过饮食和锻炼控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降血糖药物。
有各种降血糖药物可用,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选择最佳的药物方案。
自我监测和学习糖尿病管理需要不断的自我监测和学习。
患者应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了解他们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与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因素。
定期与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也很重要,以讨论进度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预防并发症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例如:眼部问题(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肾病)神经损伤(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持续的护理糖尿病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患者应与医疗保健提供者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新型血糖控制标准
新型血糖控制标准根据 2023 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标准如下: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般患者应控制在 7%以下;对于年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的患者,可控制在 6.5%以下。
2. 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 之间。
3. 餐后 2 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 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案。
除了血糖控制标准,以下是一些在糖尿病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 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建议患者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2. 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并坚持锻炼。
3. 药物治疗:除了饮食和运动管理,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4. 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定期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和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6.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应鼓励患者戒烟限酒。
7. 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评估并发症的情况。
根据随访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血糖控制、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心理支持、戒烟限酒以及定期随访等。
ADA2023新发糖尿病诊治指南
ADA2023新发糖尿病诊治指南一、引言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了新的糖尿病诊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治疗建议。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简述。
二、诊断标准相较于之前的标准,2023年版指南对于血糖水平的判断进行了调整。
现行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 FPG:空腹血糖≥7.0mmol/L2. PPG: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 HbA1c:≥6.5%若病人的血糖水平达到以上任一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医生需要考虑病人的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指向糖尿病。
三、治疗策略1. 饮食管理ADA强调了合理饮食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指南建议患者遵循均衡饮食,包括适量的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避免高糖饮料和含糖食品。
2. 药物治疗对于初始药物治疗,ADA推荐首选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或不能耐受。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添加其他药物如胰岛素、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3. 运动管理指南强调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推荐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ADA指南强调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重点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指南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五、结语这份新的指南提供了详尽且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旨在帮助医生和病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然而,所有的治疗决策应当基于个体化的评估和病人的偏好。
2023糖尿病血糖标准
2023糖尿病血糖标准
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尚未制定2023年的糖尿病血糖标准。
不过,各地区和组织已经发布了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血糖标准或指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尿病血糖标准:
1. 中国糖尿病预防与治疗指南(2017年版):该指南将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定义为糖尿病。
2.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2021年版):该标准将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定义为糖尿病。
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7.8-11.0 mmol/L之间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3. 欧洲糖尿病研究联合会(EASD)标准(2021年版):该标准将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定义为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7.8-11.0 mmol/L之间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和个体的血糖标准可能略有不同。
例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人群的血糖标准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在制定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糖尿病新标准2022
糖尿病新标准202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
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每年更新一次,指导医生如何诊断、治疗和管理糖尿病。
2022将是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第50个糖尿病管理指南。
本次发布的新标准的重点是对管理现有糖尿病和预防新发病的重点进行修订,并重新定义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和治疗的最佳实践。
2022年的标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全面管理和血糖监测。
前者针对整个管理过程,强调重视糖尿病风险因子,提倡个性化管理,以及协助患者实施有利于改善疾病状况的措施。
后者包括血糖测量、血糖控制,以及强调正确使用血糖调节药物,以减少未来发生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新标准还将加强对糖尿病妇女的关注,包括对妊娠糖尿病、月经期血糖异常的干预措施,以及控制妊娠期糖尿病以减少新生儿疾病的风险。
新标准还将重点关注年轻人的糖尿病识别,以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本次标准的重点是更新和完善糖尿病管理指南,给予患者更好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以减少其病情恶化、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年,我们将更新发布第50个糖尿病管理指南,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病情的发病率和负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管理方法在发展中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改变的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
202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更新发布该系列标准,将更多的重点放在预防改善疾病状况,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恶化和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医师学会(ACP)《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指南更新
美国医师学会(ACP)更新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指南,建议可以放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
很多人会问: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能反映患者在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目前我国诊断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临界值是6.5%。
而这次美国医师学会(ACP)建议大部分患者的控糖目标放宽到7%-8%之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控制在6.5%以下。
因为研究表明,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低于7%,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降糖药。
而且也并没有减少视力丧失、晚期肾病、疼痛性神经病变和死亡。
而过量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包括肠胃问题、血糖过低、体重增加,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
1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我们平时自己测的血糖,也被称为“瞬时血糖”,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时刻在变化,可以说,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相同。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可以说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能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
②
2
降糖,你必须知道这些
01 早晨测血糖最准确
很多人会选择在下午测血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早晨血糖水平会明显高于下午,早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可能会被认为是健康人。
根据人体血糖的变化规律,凌晨3时血糖值为最低,然后血糖逐渐升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时取血,8时以后血糖值会越来越高,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了。
③
02 服降糖药有个时间表
1. 饭前30分钟服用:主要是磺脲类促分泌剂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此外还有中成药消渴丸等;
2. 饭前5~20分钟服用:主要是非磺脲类促分泌剂降糖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这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给药可能引起低血糖,因此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
3. 饭后服用:如二甲双胍等,这类药是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加上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因此适宜在饭后服,以减少不适感;
4. 进餐时服用:最好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拜糖平就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倍欣、米格列醇等,其主要作用是促使饭后血糖值下降,若在饭前过早服用或延迟到饭后服用,都会丧失降糖作用。
5. 早晨空腹服用:如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由于此类降糖药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故每日早餐前服药1次即可。
④
03 降糖药可保肝护肾
很多人不坚持服用降糖药担心药物伤肝伤肾。
详细看药物说明书会发现,说明书上经常标注:“肝功能不全时慎用”,“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事实上,降糖药物说明书上标注的“肝肾功能不全时慎用”指的是肝肾功能有问题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该药品,而并非服用该药品容易对我们的肝脏或者肾脏产生损伤。
相反,用好降糖药可以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并且对于防治脂肪肝、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患者对于降糖药伤肝伤肾的忧虑大可不必,降糖药物的作用恰恰是保肝护肾。
⑤
04 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肌力力量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像太极拳、慢跑、广场舞、快步走等。
练哑铃、肌力训练带等抗阻运动能减少脂肪,促进肌肉增长,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让降糖药物疗效更显著。
⑥
05 胰岛素不能口服
胰岛素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任何口服给药的方法都必须首先克服唾液和胃肠道消化液对胰岛素的消化作用。
因此,如果胰岛素直接口服肯定会因酶解或化学降解作用而失活,也就是说,胰岛素不能直接口服。
⑦
所以,千万记住市场上那些所谓的“口服胰岛素”都是虚假广告。
06 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
许多人被告知要注射胰岛素时都很恐慌,认为一旦用上,一辈子就离不开了,其实这是讹传。
必须打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的患者,是因为任何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都不佳,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
目前,治疗理念在更新,临床上我们发现早期注射胰岛素可以保护自身胰岛B细胞,会在治疗上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