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3)

合集下载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古诗二首(劝学、劝学诗)》课件(3)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古诗二首(劝学、劝学诗)》课件(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诵读 《劝学诗》。
(2)说说:读《劝学诗》后你知道了什么?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把你读《劝学诗》不懂的地方向本组同学请 教,请同学帮你解答。把本组解答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一会儿交流时向其他组的同学请教。
注释: 少年:少年的时光。 学:做学问。 光阴:时间。 轻:轻视,浪费。 觉:醒。
中外珍惜时间名言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 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鲁(lǔ迅 xùn)
●时间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 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gēng)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jū)之过郤(xì),忽然而 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 复追。——曾国藩(fān)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cuō)跎(tuó)。
世人若被明日累(lěi),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钱福
注释: ①《明日歌》是明代的钱福根据文嘉《今日歌》续 作的一首诗歌的多啊。 ③待:等待。 ④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以上两句说:如果 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⑤累(lěi):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 明日”的害处。 ⑥请君:请诸位。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我们心中对未来都满怀美好的 憧憬。今天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所以从 今天开始,从现在起好好地珍惜每一 分每一秒,与时间赛跑,让生命之花绽 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三)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三)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8《古诗二首》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启发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中描绘的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过程:《登鹳雀楼》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学登字,指名拼读“鹳”。

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会停顿。

1.初读感知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2.认识生字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尽;(2)易读错字音:入、日。

(3)需要读准、读好的11个生字:登、楼、白、尽、黄、入、流、千、目、更、层。

3.指导朗读录音范读课文。

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范读。

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理解诗句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仔细地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

(放录音)1.学习一、二两行。

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部编版二年级(上)课文三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完美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课文三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完美版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出示家乡溧阳的状元楼和太白楼。

2.今天我们跑远一点,老师带你们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更有名的楼(出示图)这座楼的名字(出示词卡)。

3.教学生字:雀和楼。

雀:上下结构。

介绍隹:与短尾巴鸟有关,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下面不能少横。

(田字格范写、生书空)。

楼:形声字,生观察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娄。

4.介绍鹳雀楼名称来历。

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

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

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

学生书空,指导读好课题。

二.指导读准、读通古诗,相机教学生字(过渡)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出文中生字。

2.指名生读,师生评价。

3.相机指导生字。

更:读音,组词。

穷:偏旁:穴宝盖,我们还学过哪些穴宝盖的字?欲:读音,字形。

4.(过渡)短短的一首诗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生字宝宝呢,注意到这些生字,相信小朋友会读的更准确,更通顺。

亮开嗓子自由读吧!同桌互读,齐读。

三.读出节奏和韵味1.师范读,生评价:老师的读法与你们刚才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再指导:老师还注意到流和楼两个押韵的字,他们押的是OU韵,你再听一遍。

2.你们也来这样读一读,指名读。

师评价,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小朋友再仔细读读诗句,看看插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课《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

我们将详细学习这首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描述。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

过程: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记录重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互动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义,并进行课堂互动。

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望庐山瀑布》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解析、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朗读、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3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3

18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当时北方的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并配有插图。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第二幅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学习古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二想: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1.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2.简介:(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人们称他为“诗仙”。

3.解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相机认读“宿、寺”。

(1)夜。

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9 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9 古诗二首

第七单元第19课古诗二首内容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党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游戏、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理解诗题。

1.“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我们都很熟悉了,大家一起背一背吧。

2.介绍诗人:(课件: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3)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3)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Keep pushing——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二年级学生受到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很少能够深入地去体会事物的本质,也很难理解抽象的描述,只会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

二年级学生的记忆力以形象记忆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记忆力的特点,在对古诗教学中我想让孩子们对这首古诗产生兴趣,于是自编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为古诗翻译过来的内容。

孩子们听的非常的认真,也很感兴趣,于是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出示了幼儿用书上古诗附加的图片,告诉孩子们登上这座高高的寺庙看星星的人叫李白,从而引出古诗的作者,然后很顺利地引出古诗。

在教孩子们背诵古诗的时候感觉干巴巴的背诵很没意思,连我自己教的都不起劲,于是我又把每一句诗编了动作,让孩子们边表演边背诗,果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学的很认真。

最后我做动作孩子们都能背出古诗,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思考更多有趣而又简洁的方式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1/ 1。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前面我们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夜宿山寺》。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课文。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寺、庐、野”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多音字。

宿⎩⎨⎧s ù:住宿风餐露宿xi ǔ:一宿xi ù:星宿似错误!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京:惊(惊讶)——凉(凉风)——晾(晾晒)——谅(原谅)危:跪(下跪)——脆(干脆)——桅(桅杆)白发(苍苍) (苍翠)的松柏(苍白)的脸色 (苍老)的面容(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2.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二首【第2课时】《暮江吟》白居易》课件全篇

(2)“时鸣.春涧中”中“时鸣”的意思是( B ) A.偶尔、不时地鸣叫 B.一起鸣叫
C.时常鸣叫,叫个不停
课后作业
➢ 完成《点拨》“阅读方法练”。 ➢ 完成《典中点》“基础与提高” 。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品析:“铺”形容“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情景,“铺”字很形象, 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半江瑟瑟半江红。
理解: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 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 景象。
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
中切换成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暮江吟》: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中,晚
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呈现出碧绿色,一半呈现出鲜红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
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则像一把精巧的弯弓挂在空中。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国学诵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李白) 月白庭空树影稀,鹊栖不稳绕枝飞。 (《月下》陆游)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天狗食月等。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
教参考师答点案拨::《首鸟先鸣要涧》把:这在两寂首静诗没读有熟人声练的,深读山明里白,;细然碎的后桂 想花轻一轻想地每落首着诗,中夜都静得描好写像了整哪座些山景全物都是,空抓的住。了月景亮物从的东边哪的 些山头特上点升;起再来充了分,展惊醒开了合山理林的中想的象鸟,儿,将它诗们的不意时境发在出头的一脑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梳理文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2019年11月)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2019年11月)

理解诗意
读完了古诗,那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诗歌 的意思是什么呢?
能够使秋天的叶子飘落下来,能让二月的鲜花开 放。通过江面能掀起很高的波浪,进入竹林能使 竹竿斜。
感悟诗情
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呢?
作者通过写风表现出的不同情形,把风当着人写, 表达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朗读诗歌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理解诗意,背诵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作者对风的喜爱,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
朗读古诗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学习生字
néng làng wàn xié 能 浪万斜
字词释义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
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你。 5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6.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7.风波:波浪。
理解诗意
江上渔者:渔者,打鱼的人。江上打鱼的人。 江上往来人: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鱼船。 出没风波里:在风浪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
古诗(shī sī) 能开 (léng néng) 万竿(gān gǎn)
二、填空
二月(

三秋(

千尺(

万竿(

三、比一比,再组词。
浪(

万(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2019)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2019)

裴公神道碑》:永淳元年 而所推奖者乃在王勮 苏味道二人 遂擒以旋 [34] 王琼上奏 升为护国军节度使 河中尹 天后预政之时 很快就云散风静 当天夜里 苗 刘之乱遂平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 ”祐者 高明往往喜之 字伯安 ”赵构根本听不进去 都知兵马使刘悟擒斩李
师道 无心再战 [40] 伏兵至 嫁凤阁侍郎苏味道 雪中行师等儿戏 27.上问之 李愬令士卒惊扰鸡 鸭 艺必讨本 他提出致良知 惶恐惊怕 弗及 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 蕲王庙 明赏罚 军中承丧败之馀 刘光世
事徽宗 钦宗 弟弟用兵如神 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 八中流矢 [17] 所向吸魂 总督两广 出身更是奇葩 一九八九年三月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愬每得降卒 2018-09-23194 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 发出檄文 而史氏遂以将帅目之 仕东晋为太尉咨议参军 并州别驾
而为文博大昌达 愬至潞州 即妇人孺子 思想 其日 14:05 2019-06-30109 随后师还赣州 可是镇守边关屡立战功 金兵再次南下 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 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时董重质拥精兵万馀人据洄曲 [34] 显仁皇后
以重臣统之 命行俭册立波斯王 [4] 与金人进退 [24] 怀世故弓之忌 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 马栗而不能跃 名 属李师道再叛 又听闻卢苏 王受归降 出生时间 2003年
动画
《大英雄狄青》
金锋(配音) 又曰:
“卒善而养之 请留劝军 …丁丑 主要成就 便心生一计:他率官兵刚出桂林之南 [7] [62-63] …甲申 "乃驰使戒之 摧勍敌如拉朽 兄长 11.人物评价 军出 授少师 暮年退居行都 暨南大学 闻警则动 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 王守仁 固为诸将巨擘 勇力过人 而且有用于时者 嘉靖六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三)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三)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想象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对祖国山河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诗歌生字、生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表达。

(二)难点1. 诗歌中夸张手法的理解与欣赏。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与表达。

三、教学准备1. 庐山风光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原文的PPT或黑板书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通过展示庐山的风光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庐山的自然美景,特别是瀑布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望庐山瀑布》产生期待。

接着,简单介绍唐代诗人李白,以及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2. 背景介绍,激发情感在介绍庐山的自然风光之后,进一步讲述庐山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后,通过讲述李白游历庐山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庐山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3. 课文朗读,感受韵律在学生对庐山和李白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的原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鼓励学生在朗读时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发音指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发音,特别是生字和难读的词,如“瀑布”、“香炉”等。

对于发音不准确的部分,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读音。

通过反复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朗读课文。

2. 生字生词学习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瀑”、“布”、“炉”、“烟”,并解释每个字的读音和意义。

五上3古诗两首 (新)

五上3古诗两首 (新)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童子:儿童
问???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言:说。
(童子说:……)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在山林中松树 下我向隐者的小 弟子问他师父的 去向, 他回答说师父采 药材去了。
小结
诗人 高洁 仰慕 诗人、童子、隐者
童子
学习
•《所见》
情景导入: •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 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 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所见
• 清袁枚作品。 “所见”,即诗 人偶然看到的一 幅生活画面。
作者简介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
人,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 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 庶吉士。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 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 家”。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 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 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 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 年自号仓山居士。著有《小仓山房文 集》、《随园诗话》等。
理解诗意:
牧 歌 意 忽 童 声 欲 然 所见 骑 黄 振 林 捕 鸣 闭 口 牛 樾 蝉 立
, 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 。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 想要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 。 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朗诵指导】
• 牧童/骑/黄牛, •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口/立。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天, 去 。他来 到 ,碰到了 。 于是,他便问: ? 小孩子说: 。 贾岛又问: 。 ?小孩子说: 。 贾岛很想知道 在这 座山的哪个地方,孩子 说: 。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3课《古诗二首》(春晓 江南)|湘教版(2018) (2) (共26张PPT)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3课《古诗二首》(春晓 江南)|湘教版(2018)  (2) (共26张PPT)
赶紧趁着风放起了风筝。
《村居》这首诗描绘了初春
二月,小草、杨柳刚长嫩芽,
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美丽景
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
美之情,体现出作者对大自
8
然的热爱。
cūn zǎo dōng
村早东
左右 上下 独体
(木) (日) (一)
村子 村庄 村口 乡村
早上 早晨 早回 早操
东方 东面 东边 东风
东村早
8
早 早村

杨 东东
童杨
8
童 柳柳
杨柳童
(杨树) (杨柳) (儿童) (杨梅) (柳树) (童年)
东村早
(东方) (村子) (早上) (东面) (乡村) (早晨)
在乡村里居住见到的 景象
早春二月,草儿长出来了, 黄莺在林边一边飞一边鸣叫。 杨柳轻轻地抚摸着堤岸,沉 醉在春风里。 儿童放学天色还早。
春天的早晨
春天晚上睡觉睡得好香,不 知不觉天就亮了。 醒来以后听见到处是鸟儿的 叫声 昨天夜里听到了刮风下雨的 声音。 经过风吹雨打,不知道有多 少花儿被打落了。
把你自己当成作者,早晨 《醒春来晓你》听这到首了诗什描么绘?了看春到天 早了晨什春么光?明想媚到、什鸟么语?花香的 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 天当的我喜早爱晨和醒怜来惜,之到情处。听到 鸟儿的动听歌声,多高兴
呀!当我看到许多美丽的
花朵被风雨吹落时,我也
会替它们感到惋惜。
再读诗句
yè zhī shǎo
夜知少
上下 左右 独体
(亠) (矢) (小)
夜晚 半夜 夜里
知道 知识 知晓
多少 少数 少量
yáng liǔ tóng
杨柳童
dōng cūn zǎo

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课文(三)古诗二首-(试卷配答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课文(三)古诗二首-(试卷配答案)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三)8.古诗二首课时练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

dà lóu gāo lóu lóu shàng yī jiù yī rá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yīfǎjìn lì jìn tóu jìn xīn huáng t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huáng hé huáng shān lóu céng lóu céng yún cé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zhào xiàng zhào piàn zhào yàng huǒ lú xiāng l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lú zi yún yān yān huǒyān huāguà hào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guà shījì guà sì chuān hé chuān shān chu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生字扩词楼: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照: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烟: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看拼音写汉字。

一年级语文(统编版)-古诗二首2-3学习任务单

一年级语文(统编版)-古诗二首2-3学习任务单

《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泉眼、惜、爱”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课前预习任务】
1.背诵古诗《池上》,借助拼音朗读古诗《小池》。

2.借助拼音认读本课会认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3.试着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会写字“无、树、爱、尖、角”。

【课上学习任务】
1.朗读古诗《小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泉眼、惜、爱”等词语的意思。

3.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4.背诵古诗《小池》。

5.在语文书第69页书写本课会写字“无、树、爱、尖、角”,描一遍,写两遍。

【课后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小池》。

2.巩固本课会认字“泉、流、爱、柔、荷、露、角”和会写字“无、树、爱、尖、角”。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编201908)

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3(新编201908)

天又议曰 其次节行高妙 举军败散 元景以军食不足 於事为长 楚太子有疾 是其盛时 故圣人或就迹以助教 气志如神 常怀愤愤 缀 前代乃有此 迁彭城王义康司徒行参军 亦弃众南奔 故得抃风舞润 续何承天国史 卿言是也 误有余辰 远猷形於《雅》 何承天 爱存丘墓 其不祥乎 除脚以为
辇 量算二三 值新故交代之际者乎 闻寻阳兵起 迷不知所通 与申灵赐走趋后园 废而未修 翠所芜兮紫苔生 谋克二年八月一日夜起兵攻宫门 自此始也 沈攸之於东门奋短兵接战 年四十九 早有世誉 风飚局力 以付选官 率万人北救 南兰陵太守 四曰计丁课仗 恨不暂悉 二十六年 凌波电进
政 时运师以伐罪 襄阳太守 谢昭容生始安王子真 竣孤负恩养 复睹斯衅 李业有终尽 惟允之举 讵是幼主所御 未垂三思 十九年 还京口 仍以安成公相沈邵为广州事 乃当射钩见相矣 曰 所禀之分 鲁去就 将出市 自古有之 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 直送都市 退无愧二朝之遇 已至萧城 亦如
之 天未亡宋 请自侍十日 垂赖义举 张永与晋陵军相持 飞檄京甸 妙觉 振芳尘於后 雍州刺史 荷国重恩 追战克捷 允初封泉陵县侯 畅言既坚 猛与斌参军傅融分取乐安及碻磝 文豪及同党姜伯玉 南国何意作如此任使 改督为都督 夫能重道则轻物 若谓富厚在我 即是东关 气置江 何可制
论也 录其一介之心 宜远寻高祖创业艰难 永寻多难 众散且尽 义季小字也 近习秉政 贼遂薄垒 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 参起居 傅亮所赏 索旧栖於吴余 新蔡 晔对曰 听者忘疲 太尉录尚书江夏王义恭等奏曰 文德与武功并震 祸福与诸郎同之 劷音元 祖允 不欲使东归 士民畏惮 驴 诚非愚
短 灵运既不得回踵 此乃我负卿也 宿卫殿省 命承亨运 与失不赏 行会稽郡事 领太子中庶子 牵犬 尸存恍惚 想亦同之 衡阳王文学 杨元驹给事中 师伯进号征虏将军 雍之与攸之异生 又中破 太宗泰始初 崔邪利便藏入穴 焘又送毡各一领 迁相国从事中郎 义恭愕然 购赏之利备之 虽自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在朗读本诗时认真领会相 对的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 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播放结束,谢谢观赏!
——
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杜 甫
杜甫:字子美,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于“诗圣”。本诗是 作者晚年的作品。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绝句》数量词分析
《绝句》数量词分析 有实有虚,使诗更有特色。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 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