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合集下载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DC不但参与固有免疫应答,还是连接固 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是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DC的类型
➢经典DC(cDC):主要参与IR的
诱导和启动
➢浆细胞样DC(pDC):活化后可
快速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 固有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也参与自 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也能加工抗原提 呈。
根 据 成 熟 状 态 分 类
P95:表 11-1
未成熟DC
- 存在于非淋巴组织中 - 摄取抗原能力强 - 抗原加工能力强 - 低水平MHC分子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
成熟DC
- 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 摄取抗原能力弱 - 表达共刺激分子 - 高表达MHC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
根据组织分布分类:
➢表皮和胃肠上皮组织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非专职性APC:通常不或低表达MHCⅡ 类分子,但在炎性过程中或某些CK的作 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Ⅱ类分子、共 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相对于专职性APC,其抗原的加工和提 呈能力较弱。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CTL的靶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 原降解、加工为多肽,并以抗原 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 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TL细 胞,以便被识别和杀伤。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血液中的外周血DC(迁移形式的DC和DC前体)
各组织器官中的未成熟DC
➢黏膜中的未成熟DC:在粘膜局部摄
取抗原并发育成熟和提呈抗原,诱导粘膜局部的免 疫应答
➢胸腺中的未成熟DC:摄取自身抗原
并发育成熟,提呈抗原给未成熟T细胞,诱导T细胞 的中枢免疫耐受
➢专职性APC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不能识别APC自身MHC的继续发育
T细胞简历
籍贯:骨髓 第2故乡:胸腺 外观标志:CD3 学历:双学位(CD,MHC) 家族成员:特别多(Th Ts Tc Tm等) 特长:免疫应答的主力军 主打:细胞免疫
Question???
What is the goal of thymic education?
感染细胞合成 的病毒蛋白
内质网
内体/溶酶体
M ⅡC
TAP 蛋白酶体
MHC-Ⅱ类分子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一)T细胞的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受体: 1)TCR: 是T细胞抗原受体,是多肽链,结合识别抗原 与一组CD3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 CD3由五种肽链组成,即γδεζ和η,均能转导TCR
的信号 作用: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TCR
TCR(BCR)多样性是保证机体对 种类繁多的抗原产生特异性应答的 分子基础
2)细胞因子受体
IL-1R IL-2R IL-4R
3)病毒受体:CD4分子是HIV的受体 4)丝裂原受体:PHA、ConA、PMA
(二)T细胞表面抗原
TD-Ag IgM、IgG 负责体液免疫

T细胞
比较
B细胞
TCR CD3 辅助受体:CD4,CD8 协同刺激分子:
CD28-B7
BCR CD79a/b CD19,21
CD40-CD40L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NK 一类独立的具有大颗粒的淋巴细胞群 NK细胞的鉴定:CD56,CD57 CD16 来源:骨髓干细胞 分布在外周血,占其淋巴细胞的5%-10
半数为CD4—CD8— 在外周血占5-15%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10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0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巨噬细胞提呈抗原的意义是增强其本身的功能,有利于其 在细胞免疫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三 B细胞
B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与其BCR(mIg)有关。 摄取抗原的方式:可通过mIg浓集并内化抗原(摄取抗原
的最低浓度为1ng/ml),或经胞饮作用将可溶性蛋白抗原 吞入细胞内,进行加工并呈递。 在激活T细胞的同时,B细胞也受到T细胞的辅助(包括膜 分子和细胞因子传导的信号),被活化并增殖和分泌细胞 因子。
第二节 APC对抗原的加工提呈及其对T细胞 的激活作用
根据抗原来源和性质的不同,APC的提呈加工途径 分有四种:
1.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2.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3. 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 4. CD1分子对脂类抗原的提呈
蛋白成分 脂类抗原
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来源于APC之外的抗 原称为外源性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细菌、蛋白质抗原等。
抗原-MHCI类分子复合物组装 肽段装载入MHCI类分子 抗原提呈
将MHCI-肽复合物转运并表达在APC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在蛋白酶体内降解
泛素化蛋白质 蛋白酶体:28个亚单位组成的中空圆柱体结构 其中具有催化活性的亚单位为:蛋白酶体β亚单位8、9(PSMB8、PSMB9,旧 称LMP7\LMP2) 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可将胞质蛋白降解成不同肽段。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泛指能够摄取、 加工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产物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pMHC)形式 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类 免疫细胞。

免疫学课件第10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提呈 - 副本

免疫学课件第10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提呈 - 副本

1、由蛋白酶体水解产生肽段; 2、肽段由胞质向粗面内质网的转运; 3、肽段与MHC I类分子的组装
1、肽段在内噬泡内的产生; 2、MHC Ⅱ类分子向内噬泡的转运; 3、肽段与MHC Ⅱ类分I类和 MHC Ⅱ类分子。
按照细胞表面的MHC I类和MHCⅡ类分子,可 把抗原提呈细胞分为两类:
一类是带有MHC I类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 二类是带有MHCⅡ类分子的抗原提呈细胞;
MHC I 类分
MHC Ⅱ类分子
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提呈
免疫应答指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 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即免疫细胞识别、 摄取、处理抗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 疫效应的过程。
抗原提呈是指抗原被提呈细胞( Mφ ,DC)摄取, 加工后以免疫肽的形式呈现于提呈细胞表面,最终 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过程。

《医学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医学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一、免疫术语APC(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是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专职性APC(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能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功能。

二、专职性APC的种类和特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DC是一类成熟时具有许多树突样突起的、能够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细胞并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DC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分类:根据来源分类:经典DC(cDC):髓系DC浆细胞样DC(pDC):淋巴系DC 根据成熟状态分类:未成熟DC、(迁移期DC)、成熟DC。

未成熟DC特点: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能有效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低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

成熟DC特点:高水平表达MHCⅡ类分子等,能有效提呈抗原和激活T细胞;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能力弱。

未成熟DC与成熟DC特点的比较功能: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MHC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功能:♦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发挥专职性APC功能,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能力B细胞激活的Th辅助B细胞活化,对TD-Ag应答产生抗体,表达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作为专职性APC时,主要以BCR识别、浓集和内化抗原,刺激已活化的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PPT课件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PPT课件
免疫学抗原提呈细胞与抗 原的处理及提呈
• 引言 •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抗原提呈与免疫应答 • 抗原提呈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抗原提呈细胞
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 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抗原处理
指抗原提呈细胞对摄取的抗原进行降解,暴露出 抗原决定簇的过程。
维持免疫稳态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异的细胞,维持 免疫系统的稳态。
参与免疫调节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影响免疫应 答的类型和强度。
03
抗原的处理
抗原的识别与摄取
抗原识别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表面受体识别抗原,包括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等。
摄取方式
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方式摄取 进入细胞内。
小分子肽段。
表达MHC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Ⅰ和 MHCⅡ类分子,这些分子能够 与处理后的抗原肽段结合,形
成复合物。
与T细胞相互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通过MHC分子 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形 成紧密接触,将抗原信息传 递给T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触发T细胞的活化、 增殖和分化,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B细胞的激活与抗体产生白(Ig)与抗原结合,启动B细胞的激活。
抗体产生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
初始T细胞与记忆T细胞 的转化
初始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记忆T细胞, 保留对相同抗原的记忆。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3)抗原肽与MHC I类分子的结合
* 内质网中有新合成的MHC I类分子
TAP-1和TAP-2结合抗原
内源性抗原提呈的MHC I类分子途径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等) ↓ 被胞质溶胶中LMP酶解 抗原肽(含8-13个AA)
↓ 经TAP转运至内质网中 与新合成的MHC I类分子结合 形成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 转运至APC表面
外源性抗原在APC中降解
3、MHC II类分子的合成和转运
MHC II类在内质网中合成,抗原肽结合槽被Ii 链占据。经高尔基体而形成MIIC。
4、抗原肽/MHC II复合物形成
MIIC与内体/溶酶体融合,在酸性环境和HLADM的作用下,Ii链解离,抗原肽结合至MHC II抗原 肽结合槽中,形成抗原肽/MHC II复合物。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
2.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和加工 天然抗原通过APC摄取(内化)后形成内体, 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天然抗原被加工成能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具有强免疫原性的肽段,称为抗 原的处理(antigen processing)。
(1)抗原在APC中的降解
பைடு நூலகம்(2)APC内MHC II类分子的合成、组装
抗原提呈细胞和抗原提呈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nd antigen presentation
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 APCs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 给T细胞的细胞,又称为辅佐细胞。
二、抗原提呈过程
*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源于 APC 外的抗原。例如 APC 摄取的抗原 物质、病原体、肿瘤成分、移植物成分和自身 组织成分等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大二上学期免疫学习题库第10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
10.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呈树突状
B.高水平表达MHC- II类分子
C.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细胞膜上有SmIg
11.体内最重要的APC
三、名词解释
(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内源性抗原是指APC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主要是一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广义的APC。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又称为胞质溶胶或MHC-I类途径,其具体过程是:指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8-13个氨基酸)后,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在内质网中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的TCR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APC提呈抗原的来源不同,可将抗原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来源于抗原APC之外,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后者是APC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1.内源性抗原由广义抗原提呈细胞(靶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T细胞识别。

2.外源性抗原由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经________途径提成,此途径又称为
_________途径;提呈的抗原肽由_________细胞识别。

3.专职APC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
A.表达MHC-I类分子
B.表达MHC-II类分子
C.FcR
D.C3bR
E.抗原特异性受体
2. 淋巴结中能提呈抗原的细胞有
A.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T细胞和巨噬细胞
C.巨噬细胞
D.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E.巨噬细胞和Th细胞
3.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4.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DC提呈外源性抗原能力强
D.DC提呈内源性抗原能力强
E.DC是激活初始T细胞最重要的APC
5.下列哪种物质与MHC- II 类分子抗原提呈有关
A. Ii
B.LMP
C.TAP1
D.泛素
E. TAP2
6.关于APC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B.内源型性原经APC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FDC向B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抗体复合物
C. 脂类抗原与CD1结合,由APC提呈给CD4+T、CD8+T、CD4-CD8-和NK1.1T 细胞。

D. 记忆性B细胞将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h2细胞
E. 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7.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外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A. MHC- I 类分子
B. MHC- II 类分子
C. BCR
D. TCR
E.Fc R
8. 抗原提呈细胞膜上与提呈内源性抗原密切相关的表面标志是:
A. MHC- I 类分子
B. MHC- II 类分子
C. C3bR
D.SmIg
E.Fc R
9. 提呈低浓度抗原最有效的APC是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上皮细胞
D.B淋巴细胞
E.成纤维细胞
10.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形态呈树突状
B.高水平表达MHC- II 类分子
C. 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细胞膜上有SmIg
11.体内最重要的APC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上皮细胞
D.B淋巴细胞
E.成纤维细胞
[X型题]
1.能够提呈抗原的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
B.B淋巴细胞
C.内皮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肿瘤细胞
2.“专职APC”包括
A.树突状细胞
B.B淋巴细胞
C.内皮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巨噬细胞
3.树突状细胞相对特的表面标志
A. MHC- II 类分子
B. FcγR
C. CD1a
D. MHC- I 类分子
E. CD83
4.下列哪些细胞属于树突状细胞
A.朗格汉斯细胞和隐蔽细胞
B. 间质性DC
C.并指状DC
D.胸腺DC
E.滤泡DC
5.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A.无吞噬功能
B.有非特异性吞饮作用
C.主要通过其表面的B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再进行内吞
D.在抗原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B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
E.在再次免疫应答中,B细胞是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6.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A. 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B.具有非特性的吞饮作用
C.具有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D. 高达MHC- I 类分子和MHC- II 类分子
E. 表达有FcγR、补体受体及各种病原相关的模式识别受体
7.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
A. 通过吞噬、吞饮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抗原,但吞噬作用较弱
B.高水平表达MHC- II 类分子
C. 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FDC通过FcγR和C3bR捕获并滞留抗原于细胞表面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
2.专职APC
3.非专职性APC
4.抗原递呈
四、问答题
1.试述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2.试述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2.MHC-I类,胞质溶胶,CD8+T
3.MHC-II类,溶酶体,CD4+T
4.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B细胞
二、多选题
[A型题]
1 B,
2 D,
3 A,
4 D,
5 A,
6 E,
7 B,
8 A,
9 D,10 E,11 B [X型题]
1 ABCDE,
2 ABE,
3 CE,
4 ABCDE,
5 ABCDE,
6 ABCDE,
7 ABCDE
三、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2.专职APC: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3.非专职性AP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

4.抗原递呈: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四、问答题
1.内源性抗原是指APC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的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以及胞内某些自身成分等。

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 主要是一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等广义的APC。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又称为胞质溶胶或MHC-I类途径,其具体过程是:指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合成的蛋白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8-13个氨基酸)后,经TAP转运至内质网,在内质网中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APC表面,供CD8+T细胞的TCR识别。

2.外源性抗原是指来源于APC以外的抗原,如吞噬的细胞、细菌或某些自身成分等。

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专职APC。

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又称为溶酶体或MHC II类途径,其具体过程如下:一方面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后形成吞噬小体、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的蛋白水解酶将抗原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10-17个氨基酸);另一方面内质网中新合成MHC-II类分子与恒定链(Ii)组装成九聚体,其抗原结合槽为Ii所占据;当此九聚体分子移至胞浆中,与上述吞噬溶酶体融合,Ii被降解并暴露MHC-II类分子抗原结合凹槽,此时MHC-II类分子与吞噬溶酶体中的小分子抗原肽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细胞表面,供CD4+T细胞的TCR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