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号召人们为创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和思想: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引导我们
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例,我理解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他的地位和财富,而应该取决于他为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2.结构和逻辑: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和价值观,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文章更加鲜明有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3.语言和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生动有力。

作者运用了各种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对于一些生
词和复杂的句子,我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理解。

同时,对于文章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也需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和探究。

5.笔记和总结:在阅读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详细的笔记和总结。

我记录了
一些生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整理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些笔记和总结,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总之,《有的人》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我相信这些启示和思考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有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有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

有的人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事情情节和主旨思想;•掌握一些谚语、俗语、词语等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主旨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谚语、俗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思想;•掌握人物形象及相关细节。

4. 教学方法•导入法:带入鲁迅先生的故事及人物;•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阅读等。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自我介绍。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2.引入话题。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先使学生们感性理解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力。

3.看图猜谜。

设计大幅照片或图画,学生通过看、思考、讨论,猜测图片的主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

4.分组阅读。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角色读取课文,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关注点。

语文老师会先提前讲解一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分析和解读课文。

5.讨论总结。

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总结各自阅读中的体会和发现。

开展全班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本文的主旨及文中具体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

简单略带赞赏地评价上节课的小组与全班讨论中的较优答案,并扩展相关语文知识,使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和运用。

2.一席谈话。

老师安排几位学生主持谈话,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

主题是人们为什么要纪念鲁迅先生?谈话结束后,老师对谈话中一些的言论进行引导和解释,使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阅读课文。

学生们再次分组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文章。

4.阅读检测。

通过文本理解、谚语、俗语、词语的运用等方式,对学生们在课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技巧进行检测。

第三课时1.引入课题。

老师要求学生们通过摘抄、阅读眉批、写出课文的主旨句和总的观点,再次阐明本篇文章的主旨。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题及答案(阅读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题及答案(阅读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习题及答案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王鲁彦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

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

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

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

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

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选自《秋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面孔()的头发()的胡须()的工作2.第一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告诉我们。

3.用“”画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互相照应的句子。

说说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对鲁迅的描写。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苍白粗长浓密伟大2.鲁迅逝世的时间;也写出了鲁迅的逝世使天地为之动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1. 有的人教版语文人教版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在六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的人是一个重要的教材内容,本文将从不同章节的内容出发,为大家整理一些重要的笔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第一单元:《有的人》1. 课文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幸福。

2. 重点词语:品学兼优、持之以恒、长者、挣扎。

3. 重点句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品学兼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二单元:《学习的树》1. 课文内容:通过讲述学习和努力是如何塑造一个人成长的,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重点词语:杂木林、轰轰烈烈、各具特色、徘徊不前。

3. 重点句子:学习就像一棵大树,须努力浇灌,方能茁壮成长。

第三单元:《太行山上有坝子》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太行山上村民修坝蓄水的故事,寓意艰辛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重点词语:山民、蓄水、筑坝、咆哮。

3. 重点句子:太行山上有坝子,石头打穿了手指,工人们也没有一声怨言。

第四单元:《一个都不能少》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

2. 重点词语:颤抖、背影、身影、剧烈。

3. 重点句子:即使是一个人少,也让人感到空虚。

第五单元:《勇敢的菜鸟》1. 课文内容:通过一个小菜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2. 重点词语:踌躇满志、勇往直前、慌张、逡巡。

3. 重点句子:勇敢的小菜鸟,不再是宝贝了。

3. 总结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整理,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成长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梦想的新时代少年。

对于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中的《有的人》这一单元,学生们需要对课文内容和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有的人》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比照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比照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比照,2、3、4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局部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比照朗读。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小学语文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3 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经验,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课本插图等多种方法来读懂诗歌的大意。

也对学习诗歌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一些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还比较难体会。

所以,要通过教师引导,直观的教学准备,如精美的课件等启发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1.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2.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3 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时重点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学时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学活动1【导入】一、解读《自嘲》,构筑形象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可是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他的临终遗言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我们真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来纪念鲁迅先生2.(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自嘲》诗)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尝试理解句子意思,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

句子解析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 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 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 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 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 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 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从鲁迅所写的《自嘲 》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演变来 的。
鲁迅名言警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 纪念》)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选自《故乡》) 5、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

分部赏析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 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第一部 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 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 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 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 度中,热情赞颂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 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 怀念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 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 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 的情感主线。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赞颂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主题。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崇敬。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臧克家,介绍鲁迅的有关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诗歌这种体裁的特点。

3.了解“走近鲁迅”这个单元的主题,为本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1.听录音机范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讨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齐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课文。

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4.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赞颂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6.指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7.学生思考:诗歌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8.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在文中的体现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间接抒情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等,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9.齐读课文,注意抒情的表现方法。

10.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1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简介

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简介

部编RJ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秋备课素材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个人荣誉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设想学习这首诗,要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使用的对比手法。

在讲清重点章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实行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在一篇纪念革命英雄张思德的文章中,毛主席指出:“(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指出死的意义有轻有重。

人都有生和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

(举例说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臧克家的诗歌名篇《有的人》。

二、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1.作者: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

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2.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

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带。

因为本诗不存有语音方面的疑难,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

3.思考讨论:这首诗能够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能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20*有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介绍新课程并揭示主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给出例子、老师的评论和总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们自己读诗。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区分诗歌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的第一节描述了两种“生”和“死”,是整首诗的总纲;第二、第三和第四节描述了两个人对人的不同态度,这是平行关系;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分别对应上述三节,并写出两人的不同结尾。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首诗写下了诗人对鲁迅的记忆?(每首诗的最后两行)2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活着”和“死”有什么区别?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点名读诗,读出每一段的真情。

(如果学生不确定,可以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或改变音调和语调,使学生真正掌握诗歌的内在感受)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教学反思参考文献1)有些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热情赞扬鲁迅先生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呼吁人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安排了一节课来完成它。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六上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六上

教案标题:《有的人》
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的人物;
2.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3.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古代和现代的出色人物;
2.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别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将PPT或课件准备好,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展示导入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被认为是出色的人呢?他们有哪些优点和特点呢?
三、新课阐述
1.呈现课文内容:教师用PPT展示《有的人》这篇课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有的人》,询问他们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三、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有的人”,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歌,如《将进酒》、《登高》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年级上册课文有的人原文

六年级上册课文有的人原文

六年级上册课文有的人原文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全文如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
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这首诗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o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o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及对不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语言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o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o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资料•诗歌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他的精神品质对你有何影响?2.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纪念鲁迅先生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三、再读诗歌,深入理解1.对比手法的分析:o提问:诗歌中使用了哪些对比手法?这些对比手法是如何体现的?o学生自由读诗歌,找出相关诗句,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

2.象征意义的理解:o提问:诗歌中有哪些象征元素?这些象征元素代表了什么?o学生自由读诗歌,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课件、二上大禹治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课件、二上大禹治水

1 填空
⑴《有的人》是为了纪念_鲁__迅__先__生__逝__世__1_3_周__年___而写的,诗的副标 题是___纪__念__鲁__迅__有__感__________。
⑵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_____活_____与_____死_____进 行鲜明的___对__比_____,摆出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 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对,是 纪念禹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 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15 大禹治水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
nàn

音序:N 部首:隹 结构:左右
组词:灾难 逃难 造句:战争时期,人们无 处逃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四 笔在竖中线上,第二横在横 中线上。
dào
道 音序:D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知道 道理 造句:我知道明天要举行 歌咏比赛。
书写指导:第五笔竖在竖中线 上,横折从横中线上起笔,辶 的最后一笔要舒畅。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对比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前后呼应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内容上的对比:4--7 )
有的人
前后呼应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齐读第1小节分析、对比: 首节中的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相同吗?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诗歌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鲁迅先生不幸病逝时说:“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
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

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确,读流畅。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读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分节读诗,正音。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这句话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
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
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笑呵呵、“呵斥”“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在这句话中读第几声呢? 为什么?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

3.吟诗:读顺诗歌。

回归整体,读诗。

齐读诗歌。

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
(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
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
(3)朗读指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
板书:虽生犹死
虽死犹生
(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

(板书)
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

(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 重构课文,对照感受
(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

组内读读。

①(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

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做牛马的
远记住他!
风吹到的地方
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你读出诗中的言外之音了吗?
牛马,野草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谁?
④补充鲁迅的资料,交流。

(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火,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

”原来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鲁迅的原话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又发现了什么?每节都是“先反后正”。

四、对比特写,写法感受。

1.对比读。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2.交流:
品读“骑”“俯”,“刻入”“情愿”,“不朽”“烂得更早”……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善一恶,一美一丑。

3.比较读
(1)2、3、4节5、6、7节
2与5节,3与6节,4与7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与“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跨,”
……
(2)与前面放在一起写比较,你感受到什么?
臧克家无愧于“中国当代诗魂”。

五、总结齐诵,激起共鸣
1.十三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七十二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
2.《有的人》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吗?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人,以小见大。

3. 将来等我们老了,我们还依然记得,齐读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读准,特别是对容易读错的“呵”字,进行正音。

其次,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