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下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u崆面外科杂志2ixl6牛9篱16苗第3地I~lunl;1].:OralandM—lxm0n[1SrgV ol16NojSepR,mb~!.I(1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李国萍(综述)隋军.李晓江(审校)l云_莉酋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云南昆叫65(}1181关键词1觚llI舶址.发{{薄:遵ir:噼削中图分类号】R78224R3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5~979c200603—0259一(14259综述? AdvancesinAnatomyandClinicalApplicationStudynilSubmentalIslandFlapLlGurn-ping,SUtjⅢ1.Lt31irus:ji~mgi)¨{jf㈣…ⅢfI{H.JcIfifl}jcie,%trgery,Yri{J:t{tllProl一cffdTumorih}spit,d.Kimmiog650118YKnfHlnPrI卅fL((hiflnlKeywords]HLl…l|ntahi~land:flztp:relmgratl:l『llIcon1)颊下岛状皮瓣fI993FFI1Marlin等…酋先报道.,浚出瓣色,质地_卜j而部组织卜分相似,外观自然:皮静蒂K,旋转范嘲凡:口1提供的皮肤组织量大;[fildJ~-稳定战衍牢商:供隐蔽.nr以?期缝合:而且操作较为简术_^支住院Hl『问垣,L1前已成为修复头颤部缺损的藕嘤皮辩之一乖史现将废皮瓣的解i{4J~T究般J隔眯城用进眨.作一综述.1顺行颊下岛状皮瓣1.1商f+J祥剖频下帕m撒循环耍rh面动脉的分支——颊F动脉(]3nterllu】Hrrv.SA)和静脉的属支——颁下静脉(suIlnlI-Ittalvein,SV)提供吴宝金等I!斛剖5I例人卜J悻Nffl;示:频下动脉存下颌骨下缘方(5.'44~2.39)tIllll,下领角胁内方(19.0~6.3)mm处起豫f呵动脉.超精处外径为(1.75~0.15jFilm,其主干长为(60.0-+79)Film,其it;观率为l00%廖进民等报道:颖下动脉趣点距下颖缘I1.1±14Jmnl,距F颤角(2.6~0.4)II1111,起点外径l1.8~0.5)nm1,主干全{∈(4.3±().6J"【1动脉起始后向l走行于下颌下腺内删沟段下颅骨肌丧,终止_=F二腹肌前腹及下颉骨沿途啊小分支到下预下腺下颁舌骨肌,二收稿日期作者筒介通讯作者暄肌,下颌骨骨膜等处,还有I~4支皮穿支穿fl1颈阔肌后分布于真皮下.其走行及分支见闻1..图1瓤下动脉殛其丹支FigureIThesubmentalarteryandi"branches在中线附近两侧额下动脉的皮穿点及二腹肌支分5{jl在真皮下车I=J二愎叭深浅面有富的咖台颠下动脉有恒定的伴行静脉即颏下静脉.其向后外注入面静脉.注入处外轻为(2l】±O.85)nlll吴宝盎等I经颈动脉灌入染色剂后发现整个颖下区细小的皮穿支呈网状吻合,染色面积为I30inn',x65nltll于以上解刮学基础.是宝金等认为额下区以提供以颏下ml管为带白勺岛状皮瓣,蒂K60illnl;蒋斌等认为最大蒂长可达8.5【?II1,面积nT达】30mmx65illn]:,12皮瓣的设计J制作学医^¨m主.应.r毕商"-]@授教_,占EⅥ棚260?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年9月第16卷第3期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V o1.16No3September,2006 1-2.1皮瓣的设计临床上一般在原发病灶切除后.根据缺损范围的大小设计皮瓣.MartinI]提出皮瓣上界沿下颌骨下缘,而吴宝金等【认为沿下颌骨下缘稍下方半横指处为好,这样既可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又可使切口疤痕充分掩蔽.皮瓣的下界依缺损大小而定.吴宝金等[2]认为最好不超过6.5cm,张选奋等【4]认为以不超过6cm为宜,否则供区直接缝合较困难.皮瓣的两侧界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1-2-2皮瓣的制作皮瓣可在全麻或局麻下切取,患者取仰卧位,适度伸颈.沿切口切开皮瓣周围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在颈阔肌下剥离颏下皮瓣,上平下颌骨下缘,下与皮瓣下缘相齐.在颏下皮瓣远心端于对侧下颌舌骨肌浅面及二腹肌浅面掀起颏下皮瓣,继续于同侧下颌舌骨肌浅面掀起皮瓣并将同侧二腹肌前腹包括于皮瓣内,切断结扎颌下腺导管,将颌下腺,颌下蜂窝淋巴组织与皮瓣一同掀起至面动脉和面静脉处.然后摘除颌下腺及颌下淋巴结,游离并保留颏下动,静脉,于颏下动,静脉分出处远心端切断结扎面动,静脉,皮瓣即制作完成.然后将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拉至颜面部缺损区进行修补,若为口内缺损,则从下颌骨内侧隧道拉至缺损区I5】.1.3皮瓣的临床应用1993年,Martin等Il】首先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缺损患者8例,皮瓣全部成活;此后,Vural等同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颈段食道狭窄,口底及舌的缺损9例,Merten等【7】用该皮瓣修复面部中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口腔缺损ll例,均成活;Pistre等I8】以颏下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31例,有2例出现皮瓣局部坏死,其余全部成活.国内吴跃煌等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头颈外科术后软组织缺损38例,成活34例;蒋斌等圈用该皮瓣修复腭部,口腔缺损16例,成活15例;刑新等㈣用该皮瓣修复因创伤,斑痕,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O例,均成活.总之,顺行颏下岛状皮瓣用以修复颜面部中下1/3皮肤软组织缺损,口腔,腭及舌的缺损,颈段食道狭窄等不仅外表美观自然,而且成活率高.是目前头颈外科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2逆行颏下岛状皮瓣顺行颏下岛状皮瓣的蒂长为60mm121.最大不超过85mm[5],用其修复额部,眼眶周围,颧部,颞部等更高位置的缺损时,蒂长不够,旋转范围受限;针对此种局限,国外有学者提出以逆行转移的方式来修复颜面部更高位置的缺损.2.1应用解剖2.1.1动脉血供面动脉在发出颏下动脉以后.继续行向前内上方,在咬肌止点前缘处绕过下颌体下缘转至面部,迂曲行向内上,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沿途发出下唇动脉,上唇动脉,鼻外侧动脉,最后终于内眦动脉.Zhao等…]在12例成人颈部通过人为加压的方式在下颌骨下方暂时阻断面动脉的血流,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到了来自对侧的逆行血流.Supakom等[12]在1O例行颈部手术的患者中做了以下实验:结扎面动脉近心端,通过插管法测量结扎前后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结果无明显差异:在结扎面动脉的基础上人为暂时阻断对侧面动脉的血流,测量阻断前后面动脉远心端的压力,二者仍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面动脉在面部与对侧众多同名动脉有吻合,如上下唇动脉,内眦动脉,鼻外侧动脉:与同侧上颌动脉的许多分支有吻合,如眶下动脉,颊动脉,颏动脉:面动脉还与同侧颈内动脉的分支有吻合,如鼻背动脉,筛前动脉.Kim等}l3】解剖了4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新鲜成人尸体和8例接受逆行颏下皮瓣移植治疗的患者颏下区,发现颏下动脉在二腹肌前腹外侧及中间有1~2个恒定的分支(可能为廖进民等I引所提到的二腹肌支,皮支或颈阔肌支.其出现率均为100%,且与对侧颏下动脉分支有吻合),提出可以以上述分支为蒂制作逆行皮瓣.基于以上解剖学基础.在颏下动脉起始处近心端结扎面动脉后,以颏下动脉一面动脉为蒂的逆行颏下岛状皮瓣的血供仍较丰富.2.1.2静脉回流面静脉始于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向外下越下颌体下缘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并收纳颏下静脉的血流.穿出深筋膜浅层,于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Kim等Il3报道:面静脉的直径约3~5mm.它与面横静脉,眶下静脉,面肌静脉,颊脂体静脉等的属支有丰富的吻合;此外,面静脉经眼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面静脉与面深静脉之间也有丰富的吻合支;面静脉瓣发育不全且瓣膜少而薄弱,血液可以逆流.故可以面静脉远心端为蒂建立静脉回流Il4】.Kim等Il3】还发现:颏下区除了与颏下动脉恒定伴行的颏下静脉以外,还有一根较粗的浅静脉,它位于下颌下腺的上极和浅面,注入面总静脉;此静脉不与颏下动脉平行.它与颏下动脉在二腹肌外侧相遇并一起进李国萍.等.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LIGuo.ping,eta1.AdvancesinAnatomyandClinicalApplicationStudyonSubmentalIslan dFlap'261?入皮瓣,该静脉为皮瓣的静脉回流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2.2皮瓣的设计和制作2_2.1皮瓣的设计Kim等【l3】报道了皮瓣的范围:皮瓣的上界在下颌骨下缘自中线至两侧下颌角之间的任何区域.皮瓣的下界设计在颈颏角上方以利于供区缝合,两侧界设计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所需皮瓣以颈前正中线为对称设计在以上区域,见图2.皮瓣的大小依受区缺损的大小而定.皮瓣的上切口设计在下颌骨下缘,下切口依所需皮瓣的大小而定,Kim等I认为皮瓣宽度最好不超过8on以利于供区直接缝合.图2皮瓣的设计Figure2Designoftheflap2_2.2皮瓣的制作皮瓣的制作方法与顺行颏下皮瓣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当游离皮瓣蒂部至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处时,结扎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前之近心端,面静脉收纳颏下静脉及颏下浅静脉后的近心端也一并结扎,将上述血管包含于皮瓣蒂部【12I;继续向上游离皮瓣蒂部直至下颌缘(若缺损位置高可一直游离至面部),将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拉至缺损区进行修补.若需游离皮瓣至下颌缘以上.则必须解剖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将皮瓣自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拉出,再继续向上游离皮瓣蒂部. 2.3皮瓣的临床应用逆行颏下岛状皮瓣蒂部长,皮瓣面积广,旋转幅度大,可用以修复颜面中,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MartinI-I首先将逆行颏下岛状皮瓣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Supakorn等f12I首先报道了逆行颏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并用逆行颏下皮瓣成功修复了2例上唇缺损,1例眼眶缺损及1例口咽部缺损的患者.随后,Kim等【l3】更系统地报道了逆行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他们以颏下动脉的分支为蒂制作颏下岛状皮瓣,并逆行转移修复8例颜面部缺损患者,其中3例为鼻部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Uysal等I以颏下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患者19 例.部分为逆行转移,除少数皮瓣出现边缘坏死,感染等次要并发症外,无皮瓣全部坏死情况.目前国内尚无逆行颏下岛状皮瓣的相关报道,但赵天兰等以逆行下颌缘岛状皮瓣行全鼻再造6例,修复鼻缺损2例,修复面颊部缺损4例,均获得成功.逆行下颌缘岛状皮瓣的应用成功,为逆行颏下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因为二者的应用解剖及皮瓣制作方法均比较相似.3尚存在的问题3.1静脉回流的问题面静脉在面部与诸多静脉有丰富的吻合,其解剖特点(无静脉瓣)利于静脉逆流.故以颏下静脉/颏下浅静脉一面静脉为蒂建立静脉回流,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可行的.赵天兰等在使用逆行下颌缘皮瓣时也未遇到静脉淤血的问题.3.2面神经损伤的问题吴宝金等[21报道:有85%的面神经下颌缘支在面动脉浅面经过.故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解剖该神经并加以保护.尽管有报道说面神经一个分支受损不会造成功能障碍,而赵天兰等在逆行转移下颌缘岛状皮瓣时也没有面瘫出现.但如何保护好面神经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Pistre等㈣认为:如果密集的面神经影响到皮瓣的成活,则应该有计划地对面神经进行显微解剖.3.3术前放疗与皮瓣成活蒋斌等[5l对1例供区术前放疗(剂量4500cGy)的患者进行皮瓣切取时发现面动脉完全栓塞,皮瓣切取失败,故主张对供区有术前放疗史者应放弃颏下皮瓣的使用.但吴跃煌等[91以颏下皮瓣修复16例供区有术前放疗史(放疗剂量为5000~7000cGv)的患者,仅有1例出现皮瓣坏死,认为常规剂量的放疗不会影响颏下皮瓣的应用.故供区术前放疗对皮瓣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与观察.术后放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3.4颈淋巴结转移与皮瓣Pistre等认为,颏下皮瓣位于淋巴结区域限制了该皮瓣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而吴跃煌等[91认为:涎腺来源的肿瘤淋巴结转移较少,有时有小的淋巴结转移仍可使用颏下皮瓣.但术后须行放疗:El腔,舌,唇恶性肿瘤的患者有颏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时不宜采用颏下皮瓣.一般认为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时,应尽量选择颈淋巴结阴性的病例,尤其要明确262?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年9月第16卷第3期Journalofora1andMaxillofacialSurgeryV o1.16No.3September.2006 是否有颏下,颌下及上颈段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可疑淋巴结时,应快速作冰冻切片检查,一旦发现淋巴结有转移,应立即放弃颏下皮瓣,改用其它皮瓣,并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5_.3.5胡须与美观男性胡须较多的患者使用该皮瓣时影响美观.但可用其修复颊部,唇部等有毛发的部位.Demir等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ll例因严重烧伤,肿瘤切除,创伤所致带胡须部位的缺损,结果胡须均正常长出,并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Kitazawa等【91也认为用该皮瓣修复胡须浓密的男性患者的上唇缺损,其颜色,外观,质地优于其它皮瓣.4小结与展望顺行颏下岛状皮瓣应用于临床只有短短1O年的历史,但其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用其修复颜面中下1/3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口腔缺损,下咽缺损,食道狭窄及缺损均可取得良好的功能及美容效果;但在修复颜面中上1/3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颞部,耳后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其蒂长不够,旋转幅度受限,而逆行颏下岛状皮瓣弥补了以上缺憾.虽然逆行颏下岛状皮瓣在国内尚无相关的临床应用报道.也缺乏相关的应用解剖研究.但随着头颈外科修复技术的进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相信逆行颏下岛状皮瓣会成为顺行颏下皮瓣的理想补充和修复头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合理选择.参考文献:…1MartinD,PascalF,BaudetJ,eta1.Thesubmentalisland flap:anewdonorsite.Anatomyandclinicalapplicationsas afreeorpedicledflap[J】.PlastReconstrSurg,1993,92 (5):867—873.[2】吴宝金,陆春才,朱晓红,等.颏下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4):285—287.[3】廖进民,钟世镇,徐达传,等.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f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4):255—257.[4】张选奋,徐永成,李荟元.颏下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1):51—52.[5】蒋斌,房敏,蒋松琪,等.颏下岛状皮瓣在头颈外科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0,9(4):194—196.[6】VuralE,SuenJY.Thesubmentalislandflapinheadand neckreconstruction[J].HeadNeck,2000,22(6):572—578. MertenSL,JiangRP,CaminerD.Thesubmentailartery islandflapforheadandneckreconstraction[J】_ANZJSurg,2002,72(2):121—124.PistreV,PelissierP,MartinD,eta1.Tenyearsof experiencewiththesubmentalflap[J】_AnnPlastSurg, 1999,42(1):83—86.吴跃煌,唐平章,邓永发,等.颏下岛状皮瓣应用结果回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6):418—420.刑新,宋建星,欧阳天祥,等.颏下岛状皮瓣的l临床应用[J】.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ll(2):68—70.ZhaoZ,LiS,LiY,eta1.ColorDopplerflowimagingof thefacialarteryandvein[J].PlastReconstrSurg,2000,106(6):1249—1253.RojananinS,IgarashiT,RatanavichitrasinA,eta1. Experimentalstudyofthefacialartery:relevancetoits reverseflowcompetenceandcutaneousbloodsupplyof theneckforclinicaluseasanewflap[J】.HeadNeck,1996,18(1):17—23.KimJY,KimSK,KoshimaJ,eta1.Ananatomicstudy andclinicalapplicarionsofthereversedsubmentalperforator-basedislandflap[J].PlastReconstrSurg,2002,109(7):2204—2210.SupakomJC,PeterN,PatrickJG.Submentalarteryislandflap[J].Laryngoscope,1997,107(11):1545—1549. UysalAC,AlagozMS,UnluRE,eta1.Ananatomicstudy andclinicalapplicationsofthereversedsubmentalperforator-basedislandflap[J].PlastReconstrSurg,2003,112(2):690—691.赵天兰.陈新德,李光早,等.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岛状皮瓣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3):212—217. PistreV,PelissierP,MartinD,eta1.Thesubmentalflap: itsusesasapedicledorfreeflapforfacialreconstruction [J】.ClinPlastSurg,2001,28(2):303—309.DemirZ,KurtayA,SahinU,eta1.Hair-bearing submentalarteryislandflapforreconstructionof mustacheandbeard[J].PlastReconstrSurg,2003,ll2(2):423-429.KitazawaT,HarashinaT,TairaH,eta1.Bipedicled submentalislandflapforupperlipreconstruction[J].Ann PlastSurg,1999,42(1):83—86.U。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32例临床应用
大 。随着 我 国人 们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过 美 容 的 通
方式来提高颜 面形 象的人越来越 多, 缺损部 位 的 修 复 除单 纯 创 面覆 盖 外 还 要 兼 顾 美 容 功 能 , 用 采 局 部 皮 瓣 移 植 是 面 部 组 织 缺 损 修 复 常 用 的 方 式 。作 者 自 2 0 0 5年 1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采 用 皮
部外 伤 、 痕 、 疤 色素 痣 等原 因常 导 致 面 部皮 肤 软 组 织缺 损 , 皮 肤 缺 损 较 小 , 可 考 虑 直 接 缝 合 ; 若 则 若
缺损 宽度 >15 m, 直接 进 行缝 合 则 有 可能 导 致 .c 若
例; 龄 1 年 6~4 7岁 。面 部 缺 损 原 因 : 肤 色 素 痣 皮 1 、 伤所 致 皮 肤 缺 损 1 5例 外 3例 、 痕 4例 。修 复 疤 部位 : 面颊 部 1 例 , 1 上唇 8例 , 眼周 边 6例 , 部 5 鼻 例 , 部 2例 。缺损 范 围 : 小 0 6m ×06m, 颞 最 .c . c 最 大 5 8× . c . 5 1m。选用 的皮 瓣包 括 菱形 皮 瓣 1 例 , 1 鼻唇 沟 皮瓣 8例 , 部 眶 上 血 管 束 岛状 皮 瓣 4例 , 额
虑修复 后色 泽 、 地 、 薄 与 四周 皮 肤 一 致 , 能 质 厚 才
获 得 良好 的 效 果 。远 位 皮 瓣 进 行 整 形 修 复 , 然 虽 具有 修 复 面积大 、 区 隐蔽 、 皮 瓣 区与 面 部皮 肤 供 供 颜 色接 近 等 优 势 , 远 位 皮 瓣 的整 形 手 术 较 为 复 但
服扩 张血 管药 物 , 以促 进 局部 血液循 环 。
作者单位 :180江苏省南京市浦 口区中心医院 2 10
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
姜 炳华 , 曹香 林 , 李善 昌
( 佳 木 斯 大学 附 属 第 二 医院 ,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2 )
关 键词 : 颏 下 岛状 皮 辩 ; 口腔 癌 ; 组 织 缺损
中图分类号 : R7 3 9 .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0 4 ( 2 0 1 4 ) 0 1 —0 0 6 5 一O l 自从 1 9 8 3 年, H u r wi t z等 解 剖 2 4 例标 本 证 明 双 侧 颏 下 静 脉 , 分 离并 结扎通往 下颌舌骨 肌及颌下 腺的血管 分支 。 摘 动脉 均源 于颌外 动脉 , 且颏下 动静 脉一般较恒定 , 为 颏 下 皮 除 颌 下 淋 巴 组 织 及 颌 下 腺 腺 体 , 游 离 并 保 留颏 下 动 脉 及 静 瓣应 用提供 基础研 究依 据。 以颌外 动脉的分支之 一 , 颏 下 动 脉 , 在 颏 下 动 脉 及 静 脉 分 出处 , 将 远 心端 切 断 , 小 心 保 护颌 外 脉 供 血 的颏 下 岛 状 皮 瓣 _ 2 具 有手术 简单 , 不 影响根 治 , 整 复 动 脉 和 面 前 静 脉 近 心 端 , 皮瓣制作 完毕后 , 可 沿 颌 骨 内侧 钝 效果理想 , 供 区损 伤畸形小 , 成活率高等优点 , 常被应用于修 性分离 , 将 口底 与颌 下区贯通 , 然后扩 大 口底 通道 , 皮瓣通 过 复 面 中部 及 下 部 软组 织 的 缺 损 [ 3 ] 。 我 科 自2 O 0 O —O 8 ~2 O 1 O 一 的隧 道 要 足 够 宽 大 , 然后 将颏 下瓣 通 过 口底 隧 道 牵 拉 至 缺 损 0 9 开始 将此 皮瓣用 于临 床 , 修 复 口腔 癌 术 后 组 织 缺 损 , 共 进 修 复 区 , 皮瓣对位缝 合时蒂部不能紧 , 有 一定 的松 弛度 。 调 整 行该皮瓣手 术2 5 例, 均 取 得 较 满 意 的效 果 。 皮 瓣 与 口内 创 面 相 吻 合 并 对 位 缝 合 , 创 面 与 皮 瓣 基 底 部 缝 合 1 资 料 与 方 法 以 消灭 死 腔 。 在 皮瓣 制 备 完 成 后 , 再进行 颈部淋巴结清扫 。 颏 1 . 1 一 般 盗 料 下皮 肤 缺 损 区 可 将 周 围皮 肤 经 皮 下 潜 行 分 离 行后 , 直 接 拉 拢 缝 合 切 口。 术后禁 用止血药物 , 应用扩血 管药物, 头 部 绝 对 制 2 0 0 0 —0 8 ~2 O 1 O —O 9 在 我 院 用 颏 下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口腔 动3 d , 密切观察皮瓣颜色 、 温度 及 质 地 , 保证皮瓣血供情况 。 颌 面 各类 软组 织 缺损 2 5 例, T N。 M。 1 3 例, T 。 N M。 8例 , 2 结 果 T 。 N M。 4 例…。 男1 9 例, 女6 例, 年龄4 4 ~6 7 岁, 平 均5 5 岁。 术 后 全部 病例随访1 ~7 年, 2 5 例皮瓣完全成活 , 其 中2 例 患 者 病 理 均 为高 或 中 高 分 化 鳞 状 细 胞 癌 。 有感 染情况 , 经 反 复 换 药 直 至 创 面有 新 鲜 肉 芽 组 织 生 长 , 切 1 . 2 应 用 解 剖 口延 期 愈 合 。 其余 2 3 例患者术后外形美观 、 功 能 良好 , 皮 瓣 的 颏 下动脉 的走行 分三段 : ① 二腹肌前腹 段 , 入 二 腹 肌 前 颜 色、 质地 、 弹 性 与 面 部 匹 配 良好 , 与 受 区 皮 肤 色 泽 质 地 相 腹 的深部 , 到其 内侧穿 出深筋 膜入皮 下 , 7 O 在 二 腹 肌 前 腹 近, 供 区 瘢 痕 隐蔽 , 局部无复发 , 无 口角 歪 斜 的 面 神 经 下 颌 缘 的深 面 , 因此在制 取皮瓣 过程 中 , 附 带 二 腹 肌 前 腹 可 以 提 高 支 受 损 现 象 , 仰 头 无 明显 受 限 , 临床效果满意 。 皮瓣的成活 率 ; ② 下颌舌骨肌段 , 走行于下颌舌骨肌表面 ; ③ 3 讨 论 下颌下 腺段 , 起 始 后 跨 过 舌 骨 走 行 于下 颌 骨 的下 方 , 向前 走 颏 下 皮瓣 的 优 点 : ① 颏 下 皮瓣 弹 性 、 颜 色、 质 地 与 颌 面 部 行于下颌下腺 两叶之 间, 或 者 在 颌 下 腺 与 下 颌 骨之 间 或 起 始 外 观 自然 , ② 血 管 蒂 比较 长且 恒定 、 面 积 最 大 后 向前 内 走 行 于 下颌 下 腺 内侧 沟 [ 5 ] 。 以此 血 管 蒂 为 基 础 可 设 组 织 十 分 相 似 , 可达 ] O c m × 1 6 c m, 能 移 转 至 颌 面 部 的 大 部 分 及 整 个 口腔 区 计岛状瓣 , 大小可达1 0 c m ×1 6 c m。 域、 旋转 范 围大 ; ③ 一 般 位 于邻 近 受 区 , 位置相 对隐蔽 , 局 部 1 . 3 皮 瓣 大 小 的 选 择 皮 肤 正 常 且 比较 松 驰 的部 位 设 计 颏 下皮 瓣 , 供 区 可 直 接 拉 拢 由 于颌 外 动 脉 在 面部 与 对 侧 颌 外 动 脉 有 广 泛 的 吻合 支 , 缝合 , 不 造成 临近组织 的变形、 移位 ; ④ 皮瓣制 作简单 、 血 运 侧 颌 外 动 脉 阻 断不 致 影 响 面 部 血 液 供 应 [ 6 ] , 颏 下 岛状 皮 瓣 丰富 、 抗感染能力强 ; ⑤ 颏 下 岛 状 瓣 与 口腔 内 术 区邻 近 , 与 颈 的血管 蒂可 有三种 形式 : ① 以颏下血 管为蒂 ; ② 以 颌 外 动 脉 淋 巴清 扫为 同一术 区, 无 需开辟 第 二术 区, 手术 时 间较 短。 远端一 颏下 动脉 为 蒂 , 即 切 断 颌 外 动 脉 发 出 颏 下 动 脉 的 近 我们综合 以上病例体会到如能灵活准确 的掌握适应证 , 颏下 侧, 提高旋 转点 , 增 加蒂长 , 扩 大 旋 转 幅度 和 范 围 。 但 逆 行 皮 动 脉 岛状 皮瓣 对 于 口腔 癌 术 后 组 织 缺 损 的修 复 , 具 有 较 好 的 瓣 蒂 的增 长 受 面 神 经 下 颌 缘 支 的 限制 , 因有7 6 . 1 的 下 颌 缘 临 床 效 果 和 相 对 简 单 的手 术 操 作 , 尤其 对 不 具 备 血 管 吻 合 条 支经颌外动 脉浅面进入颈 部 ; ③ 以颌 外 动 脉 近 端一 颏 下 动 脉 件 的患 者 , 或 者 年 龄 比较 大 , 全身条件差 , 不 能 够 耐 受 长 时 间 为蒂 , 即 切 断 颌 外 动 脉 发 出颏 下 动 脉 的远 侧 , 适 当增 加 蒂 长 , 复杂手术 的患者均具有较大的优势 , 是 修 复 颜 面 部 皮 肤 软 组 扩大旋转范 围。 织 缺 损 较 好 的 方法 。 1 . 4 手 术 方 法 参 考 文献 : 1 - 1 H u r wi t z D J , R a b s o n J A, F u t r e l [ J W. T h e a n a t o m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手术在 全身麻醉下进行 , 患 者仰 卧位 , 头后仰 , 在 双侧 下 [ p l a t y s ma s k i n f l a p [ J ] . P l a s t R e c o n s t r S u r g , 1 9 8 3 , 7 2 ( 3 ) : 3 0 2 — 3 1 4 颌角处 触颌 外动脉 搏动 , 并 用 亚 甲蓝 标 记 , 再 用 多 普 勒 血 流 2 ] 吴宝金 , 陆春才 , 朱晓红 , 等. 颏下 岛状皮瓣 的应用解 剖学 [ J ] . 中 探测仪 探查 出颏动 脉走 行位置 , 在其 面侧设计皮瓣 , 将 岛 状 [ 华烧伤杂志 , 1 9 9 7 , 1 3 ( 4 ) 2 8 5 — 2 8 7 瓣设 计在 颏 下动 脉 的供血 范 围 内。 在 平 行 于 下 颌 骨 下 缘 约 [ 3 ] 陈飞 , 王 力红 , 粱传余 . 等. 颏 下岛状 皮瓣 在咽瘘 修复 中的 应用 1 . 5 ~2 . 0 c m 向前作水平切 口, 以颏 部 正 中 为 中 心 , 向两 侧 延 [ J ] . 中 国修 复 重建 外 科 杂 志 , 2 0 0 9 , 2 3 : 3 2 2 - 3 2 4 伸, 呈 菱形或椭 圆形 。 沿亚 甲蓝标记处逐层切开皮肤 、 皮 下组 [ 4 ] 赫 尔曼尼克. 国 际 抗 癌 联 盟 肿 瘤 TNM 分 期 图谱 [ M] . 杨勇译. 第 织及颈 阔肌 , 分离 解剖并 保护 面神经下 颌缘支 , 由皮瓣 的远 2 版, 北京t 科 学 出版 社 , 2 0 0 2 , l 0 - 2 1 端开始切开颈 深筋膜深 面, 在 颏 下 岛状 皮 瓣 远 心 端 即 沿 着 二 [ 5 ] P a r ma r P S,G o l d s t e i n D P .T h e s u b me n t a l i s l a n d f l a p i n h e a d a n d 腹肌前腹及下颌 舌骨肌表 面切至皮瓣近端的二腹肌前腹处 , n ck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J ] . C u r r O p i n Ot o l a r y n g o l H e a d N e c k S u r g , 2 0 0 9, l 7: 2 6 3 -2 6 6 沿二腹肌前腹 深面、 下 颌 舌 骨 肌 表 面 和颌 下 腺 表 面 分 离并 掀 6 ] P a y d a r f a r J A, P a t e l UA.S u b me n t a l i s l a n d p e d i c l e d l f a p v s r a d i a l 起, 继 续 在 同 侧 下 颌 舌 骨 肌 浅 面 分离 、 掀起皮瓣 , 并 将 同侧 二 [ f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
常见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研究进展现今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然而肿瘤切除的同时所遗留的大面积组织缺损需要及时修复。
皮瓣手术始于公元前6~7世纪,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显微外科且大大促进了皮瓣的发展,此后皮瓣移植越来越复杂,皮瓣移植要求移植皮瓣高质量的存活,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对组织损伤小,节省时间,费用低,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皮瓣移植,熟悉各种皮瓣的利弊显得格外重要。
游离组织瓣手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受区与供区血管的精确吻合从而保证游离组织瓣血液循环通畅[1]。
目前,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的游离组织瓣有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前臂皮瓣等[2]。
肌皮瓣是一种复合组织瓣,利用肌肉为蒂,连同其浅层的皮下组织、皮肤一并切取,转移入缺损区[3],其优点是血运供应充沛、组织量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安全,易成活,并发症少[4]。
常用的带蒂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岛状颏下皮瓣,额部岛状瓣等。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生很难抉择哪种皮瓣最适合患者,本文将介绍临床常用的游离皮瓣与带蒂皮瓣在手术中的利与弊以及修复原则,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各种皮瓣的特点1.1 背阔肌肌皮瓣:属于游离皮瓣。
由Tansini在1896年首次报道,Quillen 首次用于颌面部缺损的修复。
是移植范围最广,功能最多的皮瓣之一。
可分为背阔肌岛状瓣,游离背阔肌肌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该瓣是一个扁平三角形肌肉,主要由胸背动脉供血,胸背神经支配,优点是供吻接的血管分布恒定,胸背动静脉外径大(1.5~2mm以上)、蒂长(6~8cm),移植范围广,面积大。
该瓣还可用于乳房再造,肩部和上臂部的缺损,小儿巨大胸部缺损的治疗。
缺点是对脊柱稳定、臂的内收内旋及辅助呼吸产生影响,因此,有肺部疾病及体力劳动者慎用此瓣。
1.2 带蒂胸大肌皮瓣:属于轴型皮瓣。
由Ariyan在1979年首次用于头颈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的修复,胸肩峰动脉是营养该瓣的主要血管,其体表投影易定位。
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修复的临床应用
3 讨 论
[] 2 蒋斌 , , 房敏 蒋松 琪 , 颏 下岛状皮 瓣在 头颈外科 的应 用. 等.
上海 1腔 医学 , 0 ,( ) 14—16 2 ' 2 7 9 4 :9 — 8 00— 9 2
不适 宜 , 功能和外形常常不 同程度受到影 响; 前臂 游离皮瓣修复 手术较 复杂 , 要求有熟 练的血管 吻合 技术 , 且有 多处 切 口, 患者 多难 以接受 。国内近年开始将颏下 岛状皮瓣这一 新的修复组织 瓣应用 于头颈外 科修 复 , 示 了独特 的优 势 J 显 。本文 应用 2 4 例, 初步体会是该皮瓣除具有其他所有皮瓣的共有优点 , 还具有
[] 1 吴跃煌 , 平章 , 唐 祁永 发 , 颏 下岛状皮瓣 应 用结果 回访 . 等.
中华 口腔 医学 杂 志 ,0 83 ( )4 8 4 0 2 0 ,7 6 :1 — 2 .
皮瓣在术后 6 个月左 右体积缩小 , 皮肤黏 膜化变 薄 , 柔软 光滑 ,
胡须脱落 , 色泽转红润 , 供区皮瓣 均能一期愈合 。所有病例均获
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 远到 近, 颈深 筋膜深 面 、 颌 舌骨肌表 由 沿 下 面 分 离 皮 瓣 , 剖 并 保 护 面 神 经 下 颌 缘 支 , 到 并 解 剖 面 前 动 解 找
脉 , 该 动 脉 找 到 颏 下 动 脉 分 出处 , 意 保 护 静 脉 ( 宽 度 应 在 沿 注 蒂 0 5c 以上 ) 切 断 并 结 扎 通 往 颌 下 腺 、 腹 肌 、 颌 舌 骨 肌 的 . m , 二 下
王 洪 军
绥 化 市 第一 医院 ( 龙 江 黑
【 摘要】 目的
改良颏底岛状皮瓣修复口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拉拢缝合为度 , 由于皮瓣较细长 , 远端血供通过颏下动脉 植法 。皮瓣又分为带蒂皮瓣 和游离皮瓣转移。从整形美 吻合支反流供应。皮瓣 蒂最 长约 4 5m, e 供皮瓣 区面积 容角度来看 , 应以带 蒂皮瓣修 复为首选方法。以往缺损
最 大 为 2 5m ×8Om。 c c
面积较大时 , 切取颏底皮瓣较 宽, 区因无法直接拉拢缝 供 皮片移植后形成颏下部大片瘢痕挛缩畸形 . 影响美观 。 颏底皮瓣色泽质地 与面部 皮肤接近 , 是修复 面部软 进 , 口周较宽大面积缺损用细长的颏底皮瓣进行修复 . 将
口位 于 面部 中 央 位 置 . 口周 软 组 织 缺 损 对 人 的 外 观
彻底 止血 . 量软 组织 缺 损 面积 大 小 , 后 在 颏 下 部设 计 测 然
有重要影响 , 以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移植全厚皮 片的方法修 复, 术后移植 皮瓣 . 蒂部旋转点定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会点处 ,
e 以供 区能 直接 拉 拢 缝 合 为 限 , 长 处与面部皮肤色差 明显, 创面欠丰满为其缺点。为改善 皮 瓣 宽度 不超 过 2 5m.
直 接 拉拢 缝 合 。 皮 瓣 的血运 颏 下 动 脉 是 面 动 脉 颈 部 最 大 的分 支 .
对等折叠 . 也可以不对等折叠 . 这样就使皮瓣 宽度增加一 倍。中间缝隙用 5 —0丝线 问断缝合 , 端形成“ 耳 . 顶 猫” 予一期修剪平整 , 方法是将表皮切开去除多余的皮肤 . 用
手术方法
①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仪在两但 下颁骨 合 . 移植 中 厚皮 封 闭供 区 创 面 , 【 f 常 造成 新 的 供 区 创 面 , 且
下 缘 . 领 下腺 上 缘 探测 到 面动 脉 搏动 后 , 续 沿 下 颌 骨 下 继
219.4-各论第十九章第四节 颏下岛状皮瓣 吴跃煌
第十九章头颈整复外科第四节颏下岛状皮瓣吴跃煌[适应征]1.头颈外科手术组织缺损修复颜面部、口腔、咽腔(包括鼻咽、口咽及喉咽)等部位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及颈段食道狭窄的修复。
2.整形修复外科颌面部某些先天畸形或外伤缺损的组织供给。
[禁忌征]1.颏下颌下淋巴结转移颏下或颌下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时不宜采用该皮瓣用于修复。
2.胡须较重的男性病例不宜采用。
[手术技巧]1.局部解剖(1)动脉:颏下动脉是面动脉的恒定分支,从面动脉起点约长5-6.5cm, 起点直径约1-2mm, 走行于颌下腺上缘与下颌骨下缘的沟内,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及穿行于二腹肌前腹深面,血管蒂长约5-7cm (图1a,b) ,有若干分支支配颌下腺、邻近肌肉及皮肤、下颌骨骨膜的血供,且于对侧有广泛交通吻合。
(2)静脉:有1-2条恒定的伴行脉与面前静脉汇入面静脉,面静脉与颈外静脉之间至少有一条交通静脉(图2)。
2.手术方法(1)术前按需要修复的缺损范围和距离设计皮瓣大小,同时需行颈清扫时,其切口可互为延续(图3);(2)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皮瓣上缘应贴近下颌缘,由远及近,从颈深筋膜深面,下颌舌骨肌表面分离皮瓣,(3)颏下动脉行走于颈深筋膜浅面,在接近颌下腺上缘及下颌骨下缘时,注意寻找和保护颏下动脉,切断、结扎同向颌下腺、二腹肌、下颌舌骨肌的血管分支,操作时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4)根据修复距离选择血管蒂,可以选择颏下动脉,也可以用面动脉近端或面前动脉带颏下动脉为蒂(图1b);(5)皮瓣制好备用(图4,5,6)。
修复时按适当的角度旋转,通过下颌骨内侧或外侧,或皮下邃道送到被修复部位。
少有的情况下,颏下静脉较短,影响皮瓣蒂的长度时,可与面静脉吻合;(6)颏下供区用颈部皮肤直接拉拢缝合(图7),颈清扫后则更为方便。
[手术意外]1.血管蒂损伤大多是因为对颏下动静脉血供解剖特点不熟而误伤了颏下动脉的血供,另外可能由于在清扫颌下可疑淋巴结时,过分剥光了血管蒂组织,血管蒂损伤后可能使皮瓣失败。
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
me t l e o n a gin. r K y w or s s bme t l r r sa d f p; e t l e o ; l n t e u e d : u n a t y i ln l m n a gi n me a o i n v s a e a r c
颏 部 黑 痣 是 一种 良性 色 素 性 肿 瘤 , 影 响 美 观 外 治 疗 方 法 的选 择 主 要 依 据 黑 痣 的 人
s t f co y C cuson Su ai a t r on l i s s bme t I r r sa d f p wa vo s a x eln l n t e frte mea oi e u na t y iln l sob iu n e c l tat a i o h ln t n v son ae a e er v c
小、 部位 、 性质及邻近 正常皮肤 的可利用情况 , 选择适 当的整 形外科手术 方案 。若颏部黑痣难 以直接 切除缝合 时, 其治疗 方 案往往有多种选择 , 如分次切除缝合、 游离植皮法 、 局部皮 瓣转移和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等 , 但术后多有 明显的瘢痕组织
2 资 料 和 方 法
2 1基 本 资 料 : 组 6例 , 4例 , 2例 , 龄 15 1 . 本 男 女 年 . ~ 2岁 。 病 变均 为颏 部 黑痣 ,范 围为 2 5 m . c  ̄4 O m . c ; . c ×3 5 m . c ×3 5m 岛状 皮 瓣 面 积 大 小 为 3 O m . c  ̄4 5m . c 。 以颏 .c ×4 O m . c ×4 0m 均
颏下岛状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
颌 面 美容 ・
颏下岛状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霍 峰, 王 鹏, 苏哲君 , 陈喜 波 , 李 乐, 王 笑茹
( 承 德 医学 院附属 医院 口腔科 河北 承德 0 6 7 0 0 0 )
[ 摘要] 目的: 总结颏下岛状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 : 对我科收治的 1 1 例舌癌术后缺
f e ma l e ; t h e f l a p e x t e n s i o n v a r i e d f r O m 5 c m x 4 c m t o 9 c m x5 c m. Th e v i a t a l i t y o f t h e t i s s u e f l a p a n d i t s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e f e c t we r e o b s e r v e d.Re s uI t s 1 0 c a s e s f l a p s s u r v i v e d. 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t o n gu e we r e s a t i s f y i n g. T h e a n a t o mi c s h a p e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r e c o v e r e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i n 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r e a s . 1 c a s e f l a p t r a n s f e r f a i l e d i n du e l O f l a p n e c r o s i s . No r e c u r r e n c e s a n d me t a s t a s i s
颏下瓣解剖及应用
颏下瓣解剖及应用颏下瓣,也叫下额瓣(submental flap),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皮瓣,常用于头颈部缺损修复。
下面是对颏下瓣的解剖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解剖:颏下瓣是指位于下颌骨(mandible)和喉软骨(hyoid bone)之间的皮肤和底皮。
该瓣蒂血管是颏下动脉的一个分支,主要为上颈动静脉的穿支以及颏下深静脉引流。
背侧的蒂皮肤通常沿甲状软骨和颈项肌从皮肤型束或腮腺深叶向后下方串联。
在进行颏下瓣移植时,它通常被解剖成主动脉、软骨/鼻突、颊下动脉穿支,以及颏下静脉。
应用:颏下瓣的主要应用是头颈部缺损的修复。
这些缺损可以由肿瘤切除、外伤、感染或先天畸形等多种原因引起。
下面将介绍颏下瓣在不同部位缺损中的应用。
1. 颏下瓣在颊黏膜、唇、舌的修复中应用:- 在颊黏膜局部修复中,颏下瓣可以提供足够的组织量,覆盖被切除的黏膜缺损,恢复黏膜形态和功能。
- 在下唇修复中,颏下瓣可用于修复唇缺损,并创造理想的唇轮廓和功能。
- 在舌部修复中,颏下瓣可以作为舌部黏膜的替代组织,用于修复舌的局部缺损。
2. 颏下瓣在颌骨、面部软组织的修复中应用:- 颏下瓣可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包括颌骨骨折、肿瘤切除后缺损等,通过移植颏下瓣,可以重建颌骨的外形和功能。
- 在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颏下瓣可以提供足够的组织量,覆盖和修复软组织缺损。
3. 颏下瓣在头颈部皮瓣植入中的应用:- 颏下瓣可以用于修复头颈部的皮瓣缺损,如颈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外伤后的皮肤缺损等。
- 颏下瓣还可以用于前额缺损、鼻部缺损、眼睑缺损等部位的修复。
颏下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优势:- 颏下瓣的血供灵活,可以经颏下动脉或颏下穿支供血,血供稳定可靠。
- 该瓣蒂血管较长,可提供多种方式进行缝合,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方便。
- 颏下瓣的皮肤质地与头颈部的皮肤相似,可以更好地匹配颈部和面部皮肤,提供更自然的外观。
总结:颏下瓣是一种重要的头颈部皮瓣,其解剖结构良好,在多种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颏下岛状皮瓣整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例 , 果 满 意 。现 报告 如 下 。 效
患者 , ,1岁 , 民. 女 6 农 因左侧颊部皮肤破溃伴疼痛 半年 余
1 临床 பைடு நூலகம்料
1 1 病 例 资 料 . 1 9  ̄ 20 9 6 0 6年 , 颏 下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口腔 颌 面 各 类 软 组 用 织缺损2 例 , 5 男性 1 8例 , 性 7 , 女 例 年龄 最 d 4 , 大 6 x0岁 最 5岁 , 平 均 5 舌 根 部 鳞 癌 5 , 粘 膜 癌 1 例 , 额 部 鳞 癌 4 , 4岁 例 颊 2 颞 例 颌间疤痕 4 。 例 1 2 局 部 解 剖 . 颏 下 动 脉 是 面 动 脉 的恒 定 分 支 , 王 伯钧 等 研 究 结 果 , 据 该 动 脉 起 始 处 外径 为 ( . ±0 4 mm , 16 .) 由后 向 前 走 行 于 下颌 下 腺 的 上 缘 , 离 下 颌 骨 下 缘 ( . ± 0 3 mm , 而 位 于 下 颌 舌 骨 距 O 9 。) 继 肌 的 浅 面 . 行 于 二腹 肌 前 腹 深 面 。 1 2 恒 定 的 伴 行 静 脉 穿 有 ~ 条
绵 体 , 填 塞 部 位 充 满 术 腔 , 供 均 匀 的 支 撑 及 压 迫 , 液 后 依 提 吸 质 地 柔 软 , 于放 置 和 取 出 , 纤 维 脱 落 。 传 统 凡 士 林 纱 条 填 易 无
参考 文献 :
[ ]中华 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 1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 志编辑委员会.
维普资讯
第1 期
优 于 凡士 林 组 。
华 夏 医 学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研究
肌前腹支及皮支 。有 1 ~2条伴行 静脉与 面前 静脉汇入 面静 脉 。对于头颈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 的修复 , 以往多 采用
往颌 下腺 、 二腹 肌、 下颌舌 骨肌 的血 管分 支。根据修 复距 离 选择颏下动 脉 、 面前动 脉或 面前 动脉带 颏下 动脉 为蒂 , 离 游 蒂部 , 根据缺损部位可形成顺行或逆行 皮瓣 。如需 要行颈 淋 巴结清扫 , 瓣制作完毕后 即可进行 。将 制作好 的带蒂皮瓣 皮 经 下颌骨外侧或 内侧送 至修 复部位 , 复 口腔颌 面部 缺损 。 修 颏 下皮肤缺损 区可将 周 围皮 肤直 接拉 拢缝 合或 附加切 口后 拉拢缝合 。
第1 4期
【 论 著 】
口腔颌 面部 肿 瘤 术 后 缺 损 颏 下 岛状 皮 瓣 修 复 的临 床研 究
李维佳 , 文峰 许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口腔医院 , 黑龙江 双鸭 山 1 50 ) 5 10
【 关键词 】 颏下岛 状皮瓣; 腔颌面部肿瘤; 口 修复
[ 中图分类号 ] R 3 . 1 79 8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6 (0 8 1 —14 —0 3 9 2 0 )4 5 3 2
其他并发症 。
3 讨 论
20 年 8 ~2 0 06 月 0 8年 2月 , 院应用颏 下 岛状皮瓣 一 我 期修复 口腔颌 面部 肿瘤 切除 后软组 织缺 损 l , 得满 意 2例 取 临床效 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 料 1 . 2例病 人 中男 性 8 , 性 4例 , 龄 3 例 女 年 5
颏下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颏下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发表时间:2018-03-21T13:47:18.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安厚鹏刘浩唐志鹏雍威张帅[导读] 颏下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8例上颌窦癌、上颌牙龈癌、软腭癌患者行上颌病灶扩大切出术,同期采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组织,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
皮瓣最小4.0cm×10.0cm,最大6.0cm×12.0cm。
结果: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过坏死组织切除后,二期愈合。
随访3~18个月。
所有病例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较满意。
结论:颏下岛状肌皮瓣适合同期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疗效良好。
【关键词】颏下岛状皮瓣;上颌恶性肿瘤;修复缺损【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143-01 自1993年Martin等首先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以来,有很多报道有关该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修复头颈部缺损的病例[1]。
Chen 等根据该皮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将其命名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facial artery-submental artery island myocutaneous flaps,FSF)。
近年来,我们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2014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上颌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8例,其中上颌窦癌患者2例,上颌牙龈癌患者4例,软腭癌2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69之间,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全麻鼻腔插管,常规消碘伏毒,铺无菌单。
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
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治疗颏部黑痣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皮瓣修复颏部黑痣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方法:对6例颏部黑痣患者行一次性黑痣切除,设计颏下动脉皮瓣Ⅰ期修复黑痣切除后的创面。
结果:6例颏部黑痣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及家属对术后外观满意,无挛缩现象发生。
结论:颏下动脉皮瓣与颏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Ⅰ期修复颏部黑痣的理想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which was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s resulted from the melanotic nevus on mental region.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melanotic nevus on mental region were treated with submental island flap in a one-stage operation.Results All the 6 flaps survived and there was no necrosi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for five months showed that no contracture was presented and the external appearance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s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was obvious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for the melanotic nevus on mental region.Key words: 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mental region;melanotic nevus颏部黑痣是一种良性色素性肿瘤,除影响美观外,交界痣还有恶变倾向;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黑痣的大小、部位、性质及邻近正常皮肤的可利用情况,选择适当的整形外科手术方案。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
它 在 胸 锁 乳 突 肌 后 缘 浅 面 向前 上 行 , 分前后 两支。
前 支 支 配 下颌 角 区域 皮 肤 ; 后 支从 腮 腺 后 下 进 入腺
d i s o r d e r s[ J ] .J C r a m i o m a x i l l o f a c s u r g .2 0 0 2 . 3 0( 5 ) :
3 08 -31 7.
体, 支 配外 耳 廓 下 1 / 2区域 。若 切 断 后 支 或 在 翻 瓣 时切 口耳 大神 经 , 必致 耳垂 麻木 ] 。
3 . 2 保 留耳大 神 经 的意 义 : 耳 大神 经 是腮 腺 区 另一
【 4 』 B O Z Z E T T I A, B I G L I O L I F, S A L VA T O G, e t a 1 . T e c h n i c a l
切 除肿 瘤 又保 护神 经 和美观 三方 兼 容为 原则 。 耳 大神 经分 离 保 留 : 分 离皮 瓣后 , 在 颈部 胸锁 乳 突 肌后 缘 浅 面 找 到纵 向走 行 耳 大神 经 , 神 经 向前 上 行, 分前后两支 ; 千 支在 腮 腺 下 缘进 入 腺 体 , 支 配 下 颌 角 区域 皮 肤 , 手 术 中可 将其 切 断 。后 支从 腮 腺 后 下进 入腺 体 , 在腮 腺 咀 嚼肌筋 膜 深面 腺 实质 内上行 , 支 配外 耳 廓 下 1 / 2区域 。术 中仔 细 分 离耳 大 神 经后 支, 尽 可 能 给予保 存 。 以防术 后 出现耳 垂麻 木症 状 。
2 结果
本组 5 5 例病例 中 , 有4 7 例保 留了耳大神经 , 8
例 因各 种 原 因未 能 保 留 。术 后 周 观 察 。4 7 例 患 侧
颈外科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04212210;修回日期:2005204228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莫立根,杨荣宁,许 坚,曾先捷Clinical Study of Submental Island Flaps R epairing after R esecting Oral Maxillofacial R e 2gion N eoplasmsMO Li 2gen ,YAN G Rong 2ning ,XU Jian ,ZEN G Xian 2jieDepartment of Head and N eck S urgery ,Cancer Hos pital of Guang x i Medical Universit y ,N an ’ning 53002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ubmental island flap in repairing tissue detect after o 2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neoplasm resection.Methods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head and neck radiothera 2py and neck metastasis lymph node for the flap by observation clinical effect in the near future of cases used submental island flap for repair defects.R esults 12submental island flaps were applied for recon 2struction of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defects following cancer ablation between August of 2002and Febru 2ary of 2004.6of these were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t both donor site and receive site ,and 5neck were dissected when resection primary lesion simultaneously.11cases were alive.One submental island flap was partly necrosis.All repaired cases have well matched skin for facial resurfacing and excellent texture for intraoral f unction.Conclusion Because of its short distance ,convenient operation ,concealed area ,fitting thickness and kept alive ,submental island flap was an idea choice in preparing oral maxillo 2facial region defect.Routine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doses do not influence the success and healing of the flap.For tumor complete resection ,appropriate cases should be chosen.K ey w ords :Submental island flap ;Oral maxillofacial region neoplasm ;Reconstruction摘 要: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颏下动脉岛状瓣的解剖学进展-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颏下动脉岛状瓣的解剖学进展-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 随着解剖学研究、材料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SMAIF的制备技术进一步提高, 手术适应证进一步拓宽。
如SMAPF 的制备更为精细, 进一步提升了肿瘤安全性和美容效果;VSLNF为淋巴水肿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3D数字化设计以及联合应用新的修复材料和其他组织瓣为复杂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颏下动脉岛状瓣; 带蒂组织瓣; 穿支皮瓣; 血管化淋巴结皮瓣;Abstract: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SMAIF) has become a versatile flap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 trauma or facial deformity.The design of SMAIF is flexible and diverse.According to repair requirements, various types of flap can be harveste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omposition.SMAIF mainly used as an orthograde pedicledflap.It also can be used as a retrograde, free or hybrid variant.More modifications such as bipaddled, bipedicled, pre-expanded, deepithelialized were evolved.SMAIF shows some advantages including reliable blood supply, convenient preparation, well matched color with the facial skin, and the similar or even better repair effect compared with free flaps.In addition, the 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nd the submental vascularized lymph node flap are the latest clinical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derived from the progress of anatomic research.They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preparation skill and expand the indications of SMAIF.Keyword: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pedicled flap; perforator flap; vascularized lymph node flap;1990年, Martin等首次用法语报道了颏下动脉岛状瓣(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 SMAIF) 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1993年, 该团队又以英语报道了其解剖学基础研究、切取方法和技巧以及临床应用情况;1995年, SMAIF被吴耀煌等率先引入国内[1,2]。
邓思敏-颏下岛状瓣
皮瓣的静脉回流
• 颏下静脉
– 汇入面静脉,经面总静 脉进入颈内静脉
– 平均直径约2.2mm
皮瓣的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支配
• 感觉神经:
– 颈横神经分支
• 运动神经:
– 面神经颈支
• 邻近面神经下颌缘支, 术中应注意保护
皮瓣的大小
• 宽度:7-8cm • 长度:15-18cm • 面积:45+/-10.2cm2 • 蒂长:5-8cm
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中的应用
皮瓣的动脉血供
• 颏下动脉
– 为面动脉分支,距面动脉起始处56.5cm
– 其起始点位于下颌下缘下5-7mm, 下颌角前方3-5cm,直径约1.7mm
– 起于颌下腺深面,沿着下颌舌骨肌 向前内走行,沿途发出分支进入颌 下腺,颈阔肌,二腹肌,下颌舌骨 肌,皮下脂肪层,并发出1-4个皮 肤穿支
皮瓣的优缺点
• 优点:
– 相对于其他远处转移过来的游离皮瓣来说,颏 下岛状瓣与颌面部皮肤的颜色纹理更匹配
– 供区可一期缝合,创口小,疤痕隐蔽
• 缺点:
– 血管蒂上分支较多,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术中 容易损失血管,术后易发生血栓
– 血管蒂长度有限 – 怀疑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时不适宜使用
皮瓣的应用
面部常见穿支皮瓣血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面部常见穿支皮瓣血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黄久佐;龙笑;俞楠泽;王阳;王晓军;赵茹;白明【摘要】目的探讨以面部知名血管为解剖基础的各类穿支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1月各类面部缺损患者52例,将其缺损区域根据大小、解剖位置等进行分类,应用面部知名血管为基础的带蒂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例患者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1例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经抗凝等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1年,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形态满意.结论应用面部知名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可以修复多种类型的面部缺损,其供区畸形较小,供区组织与受区颜色及质地接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6【总页数】4页(P138-141)【关键词】面部缺损;穿支皮瓣【作者】黄久佐;龙笑;俞楠泽;王阳;王晓军;赵茹;白明【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0730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在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局部皮瓣因拥有供区与受区良好的匹配度,操作简单易行,一直是修复面部缺损的首选。
常用的面部局部皮瓣包括旋转皮瓣、易位皮瓣、推进皮瓣等。
由于皮瓣张力、皮纹方向、局部血供等因素影响,局部皮瓣可转移覆盖的范围受到了较大限制。
1994年,Blondeel等[1]及Allen等[2]分别报道了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皮肤与软组织进行乳房再造,将其命名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从此穿支皮瓣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接受与认可。
穿支皮瓣定义为以知名血管发出至皮下组织及皮肤的穿支血管为蒂形成的岛状皮瓣,其转移灵活,可经一根穿支血管形成较大的皮瓣,修复相对更大面积的缺损,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颏下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作者单位:20043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外科邢 新 宋建星 欧阳天祥 郝 岚 焦向阳 郭恩覃摘要 介绍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因创伤、瘢痕或痣切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面积最大者10cm ×5cm ,最小者5cm ×3cm 。
1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面部形态满意。
颏下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颏下皮瓣 面部 皮肤缺损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Xing Xin ,Song Jianxing ,Ouyang Tianxiang ,et al.Deprat ment of Plastic S urger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433)Abstract We introduce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submental island flap for repair of facial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10patients with facial skin defects from trauma or resection of scar and nevus were treated using submental island flap.The flap was designed with its size ranging from 5cm ×3cm to 10cm ×5cm.All flaps survived with primary healing ,and the cosmetic 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is an ideal choice for repair of facial skin defects.K ey Words S ubmental f lap ,Face ,Skin def ect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应用解剖学研究表明,在颏下区可形成以颏下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1~4]。
从1996年9月至1999年5月,我们应用该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效果满意。
1 应用解剖 颏下岛状皮瓣位于颏下区,以颏下血管为蒂。
颏下动脉是面动脉发出的一支较粗的知名动脉,据吴宝金等研究结果[2],其出现率为100%,起始点在下颌底下方5.44mm ±2.39mm ,下颌角前内方19.0mm ±6.3mm 处,起始点处的血管外径为1.75mm ±0.15mm 。
颏下动脉由面动脉发出后,向前内走行于下颌下腺内侧沟及下颌舌骨肌表面,最后终于二腹肌前腹及下颌骨。
沿途有小分支到下颌下腺、下颌舌骨肌、二腹肌、下颌底骨膜等处,尚有1~4条皮支穿出颈阔肌分布于颏下皮肤组织。
在中线附近,两侧颏下动脉的皮支及二腹肌支分别在真皮下和二腹肌的浅深面有丰富的吻合。
颏下动脉有恒定的伴行静脉。
2 手术方法 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施行。
病人取仰卧位,头部后仰。
先在下颌角前方触及面动脉搏动点,在该点下方、下颌角下缘标明颏下动脉起始处,以该点作为皮瓣的旋转点,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设计皮瓣。
皮瓣上界距下颌骨下缘1.0cm 左右,其远端距旋转点的距离应大于缺损远端距旋转点的距离。
皮瓣的下界和近端依面部缺损的宽度与长度而定。
皮瓣的切取由远端至近端进行。
在远端于颈阔肌深面分离,近端紧贴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及颌下腺表面分离,并在皮瓣近端与颏下动脉起始处之间作皮下分离,形成以颏下动脉及部分皮下组织为蒂的岛状皮瓣。
切取皮瓣过程中遇有出血点,予电凝止血,并注意保护面神经的下颌缘支。
最后将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创面缝合,颏下的继发创面可通过充分分离颈前皮肤直接缝合封闭,不能直接缝合者,以皮片移植覆盖。
3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44岁。
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位于颧颊部者6例,眶下区者2例,上唇和颏部各1例。
缺损因瘢痕切除所致者7例,痣切除所致者2例,车祸所致者1例。
皮瓣面积最大者10cm ×5cm ,最小者5cm ×3cm 。
颏下继发创面直接缝合封闭者5例,皮肤移植覆盖者5例。
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面部外观满意。
4 典型病例 例1,男,30岁。
左颊部烧伤瘢痕伴色素脱失,面积7cm ×3cm 。
在颏下设计8cm ×4cm 的岛状皮瓣,局麻下切取,然后切除颊部瘢痕组织,将颏下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缺损区缝合,皮瓣下放置引流。
颏下继发创面,因直接缝合封闭张力大,另自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覆盖。
术后皮瓣及皮片完全成活,第7~10天拆线(图1)。
例2,男,44岁。
因车祸致右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继发感染。
入院后经应用抗生素及换药治疗后感染控制,创面缩小。
于颏下设计7cm ×4cm 的岛状皮瓣,全麻下切取皮瓣,并作颊部肉芽创面清创。
将颏下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缝合。
颏下继发创面通过游离颈前皮肤直接缝合,颈部皮下及面部岛状皮瓣下放置引流。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第7天拆线,面部外观满意,颏颈角正常(图2)。
5 讨论 颏下岛状皮瓣(Submental island flap )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由Martin 等于1993年首先报道[1]。
此后,国内廖进民(1996)、吴宝金(1997)、张海明等(1997)先后对国人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进行了研究[2~4]。
但关于该皮瓣临床应用的报道较为鲜见。
我们临床应用10例,均获得成功。
初步体会是,该皮瓣用于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以下优点:①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血管蒂较长,转移后比较安全;②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正常皮肤十分接近,术后效果满意;③皮瓣供区隐蔽,切取后对供区形态不会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皮瓣面积小或供区皮肤松弛,颏下继发创面可直接缝合封闭时,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我们认为,该皮瓣是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个理想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应用该皮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切取皮瓣上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②经充分游离颈前皮肤,直接缝合封闭颏下继发创面仍有较大张力时,宜用皮片移植封闭该处创面,且勿通过剥离下颌皮肤或屈颈方式勉强直接拉拢缝合,否则可致下唇外翻、颏颈角变钝、头后仰受限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③男性颏下区胡须浓密者,不宜用该皮瓣修复无毛区皮肤缺损;④为安全起见,皮瓣血管蒂周围应保留一些皮下组织,不必将颏下血管完全游离出来。
参考文献1.Martin D ,Pascal J F ,Baudet J ,et al.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a new donor site :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as a free or pedicled flap.Plast Recontr Surg ,1993,92(5):867.2.吴宝金,陆春才,朱晓红,等.颏下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4):285.3.廖进民,钟世镇,徐达佳,等.颏下皮瓣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4):255.4.张海明,严义坪,孙广慈,等.颏下组织瓣的应用解剖学.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4):288.a 颏下岛状皮瓣的设计b 左颊部瘢痕已切除,颏下岛状皮瓣已形成c 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颊部创面,颏下继发创面已用皮片覆盖d 术前e 术后第7天图1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左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a 颏下岛状皮瓣的设计b 右颊部创面周围的瘢痕已切除,颏下岛状皮瓣已形成c 颏下岛状皮瓣已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右颊部创面,颏下继发创面已直接缝合封闭d 术前e 术后第7天图2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右颊部肉芽创面(收稿:1999-10-08) ·短篇报道·连续径路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作者单位:274300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美容整形科王 君 李 亚 霍代岭 自1992年以来共施行重睑术960例,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通过实践证明,能简化手术操作,有利于不满意结果及并发症的修整,让每一位重睑受术者都能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960例,男性108例,女性852例。
其中两眼不一致者280例,年龄13~70岁,眼部条件均好,术式均为内径路,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未发现不满意效果及并发症。
其中术后3例因内结滑脱2周自行恢复;2例因涂眼影过早出现线结炎;另1例在3个月时要求恢复原样,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检查 常规行术前检查后,令受术者闭眼,根据其眼裂的长度、宽窄定重睑皱褶线,照像以便与手术后的照片对比。
2.2 术前设计 确定重睑的宽度,让受术者躺下,令其作闭眼动作时,一般可看到自然皱褶线,根据受术者的要求及眼部条件,需作重睑宽一点、适中或窄一点。
如要求宽一些,根据眼裂的长度在其自然皱褶线上0.2~0.5cm 处画出重睑线,适中不超0.3cm ,窄一点可根据原自然线标定。
2.3 连续径路法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廉状刀片沿标定线在外眦部作一点状小口,用三角小针引5-0或8-0尼龙线在小口处连续沿标定线径路至内眦部在返回外眦部小口处打一三重结,将结埋入皮下组织内。
另一眼同样,术后隔日消毒一次,3~7天恢复正常。
3 总结 重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上睑的适当位置将上睑的皮肤真皮与上睑提肌的腱膜或睑板缝合固定,使睑板前的皮肤和睑板粘连一同被提起,从而形成上睑皱褶,即重睑术。
此方法笔者经过8年实践,优点比传统的切开法、缝线法、埋线法、激光法等术式操作更简便,容易施行,效果不满意可随时复原,不需包扎用药,不影响任何工作与学习,对受术者来说没有后顾之忧。
(收稿:1999-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