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跨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展望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价值观、习惯、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使得跨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实现。

本文将针对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展开探讨。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之一在于语言障碍。

不同文化的语言不同,造成了沟通的困难。

即使是使用英语作为跨国交流的工具,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使用的英语也会有所不同,存在着词汇、语法、发音等方面的差异。

而且,有些非英语国家的人们对英语并不熟悉,这就增加了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成为影响跨文化传播的一大困境。

跨文化传播的另一个困境在于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价值观、信仰等都存在差异。

这就导致了在交流和沟通中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误解。

中国人遇到困难时会以“面子”为重,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实际解决问题。

若不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这也是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

跨文化传播中还存在着文化冲突的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和对立。

在跨文化传播中,若不能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就会使得交流受阻,进而产生负面影响。

在国际商务交流中,由于文化冲突而产生的误解和不愉快,可能会影响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面对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些解决的出路。

要重视跨文化教育,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沟通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要注重文化的包容与融合。

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优劣,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促进文化的融合,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交流氛围。

要加强跨文化团队的构建。

在企业和组织中,可以组建跨文化团队,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共同合作、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要借助科技手段,加强跨文化传播的便利性。

《2024年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范文

《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愈发频繁,美剧作为全球重要的电视剧之一,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美剧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高水平的制作以及创新的文化元素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

然而,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分析其传播策略及影响,以期为未来美剧的传播提供参考。

二、美剧在我国的传播背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美剧逐渐进入我国市场。

起初,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如《老友记》、《越狱》等作品在中国的热播。

随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美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平台。

此外,美剧的文化特色、演员表现、剧情设定等因素也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1. 本地化改编: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美剧在引进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本地化改编。

例如,对剧情进行删减或调整,以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此外,还会加入一些中国元素,如角色设定、场景等,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 明星营销:通过与中国的明星进行合作,利用其粉丝效应来推广美剧。

如邀请中国明星出演或代言美剧,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

3. 社交媒体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对后续的剧情和角色进行调整。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

四、美剧在我国的传播影响1. 文化交流:美剧的引入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观看美剧,中国观众可以了解美国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从而增进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同时,美剧中的中国元素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会。

2. 产业发展:美剧的引进和传播促进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为中国的影视制作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广告、发行等。

3. 观众影响:美剧的精彩剧情和高质量制作吸引了大量中国观众。

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水平。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会面临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和可能的出路。

语言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传播困境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使得不同文化的人们很难直接交流和理解对方的言语。

即使使用了翻译工具,也很难完全准确地传达信息。

这导致了信息的失真和误解,在跨文化传播中造成了困境。

价值观和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这使得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理解存在差异。

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被重视,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更被看重。

这些差异会导致信息的解读不一致,造成传播的困境。

历史和政治背景也会对跨文化传播造成影响。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和政治上的分歧和冲突,这会对文化的传播产生阻碍。

由于历史原因,某些国家对某些文化产品有偏见或敏感,不愿意接受。

这种情况会导致文化的传播受限,造成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那么,面对这些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有哪些可能的出路呢?加强语言学习和翻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掌握对方的语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减少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扰。

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以准确地传达信息。

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也是解决跨文化传播困境的关键。

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观点,减少误解和冲突。

文化交流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如交流访问、文化活动和互联网平台等。

积极促进历史和政治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的顺利进行。

通过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缓解历史和政治问题的紧张局势,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借助新媒体技术也可以突破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现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对我国跨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展望

对我国跨文化传播的思考与展望

的和政治 的原因 。“ 一边倒 ”倒 向苏联 ,实行单 向度
的跨文化 传播方 针 ,首先 由新 中国 的外交 路 线所 规
定 。毛泽东 强调 ,“ 一边倒 ,是孙 中 山的 四十 年经验
和共 产党 的二十 八年 经验 教 给我 们 的 ,深 知 欲 达到 胜利 和巩 固胜利 ,必须 一 边 倒 。积 四十年 和 二 十八 年 的经验 ,中 国人 不是 倒 向帝 国主 义一 边 ,就是 全
五十年代 在这 方 面是 有深 刻 教训 的。 当时 ,我们 实 行单 向度 的文化交 流政策 ,“ 一边倒 ”倒 向苏联 ,而 对英美 等西方 国家 的文化 传播 则 采 取抵 制 、批判 甚 至完全 排斥 的立 场 。现在 看来 , “ 一 边 倒” ,全方 位
身社会 主义一 边 ,绝 无 例外 。 ” ① 其 次 是美 国等西 方 大 国 ,不欢迎 也不 支持 中国倒 向他 们 。美 国 的军 舰 在 台湾海峡 游弋 ,又 发动 了朝 鲜 战 争 ,怎 么 可能 进
行有 规模 的中美或 中英之 间的跨文化传 播?
倒 向苏 联的这 种单 向度 的跨 文化 传播 ,起 初 是迫 不
得 已 ,且获得 一定 的好 处 :向苏联 学 习 ,使 年 轻 的
① 参 见 毛泽 东 : 《 论 人 民民 主专 政 》 , 《 毛泽东选集》 第 4卷 , 人 民
年 已明显表 现 出不 妥和 有 害 ,直 到 毛泽 东 指 出 ,对
建设无 论是本 土文 化 传播 还是 跨文 化 传 播 ,同样 有 了突飞猛进 的进步 。其 中,不 乏成功 的经 验和体 会 ,
也有不少 教训和鉴戒 。
苏联 和人 民民主 国家 的经验 ,要 有批 判 地接 受 ,不 能无条 件地接受 。刘 少奇对此 也有分析 和批评 。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与跨文化交流相关的活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尽管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很多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如语言、文化差异、价值观差距、认知误解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跨文化传播的失败和冲突。

因此,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和出路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 语言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但语言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词汇的不同含义、说话方式的不同、语音语调的差异、语言文字的不同等问题,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达的误解和偏见。

2. 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跨文化传播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平等和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利益优先。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释和评价。

3. 认知误解。

认知通常是指个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而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可能会对同一信息产生不同的感知和理解。

这可能导致跨文化传播的认知误解。

例如,一个西方企业可能认为,在中国加班时间非常长代表员工很勤奋,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可能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违背家庭道德和社会和谐的行为。

1. 建立信任和尊重。

跨文化传播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尊重,这包括尊重对方文化的习惯、文化差异和个人信仰。

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信任和尊重对方,并促进沟通和合作。

2. 学习其他文化的知识。

了解其他文化的知识是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关键。

学习其他文化的知识不仅可以让人了解不同的文化特点,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3. 发现共同点。

尽管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人类有很多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可以帮助双方消除文化障碍和沟通障碍,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浅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浅谈中国跨文化传播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有很大程度提高,在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中国在世界上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尝试将中国元素引入本土。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跨文化传播”的进程,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外流”。

本篇文章旨在根据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当今国情,以美国版《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通过对两部影片的分析,探讨一下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利弊。

关键词:美国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国文化正文:1998年迪斯尼推出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该片在美国赢得了票房的丰收,却在中国遭遇票房滑铁卢。

2004年迪斯尼再度推出动画电影《花木兰2》,该片在中国大陆依旧反响平平,甚至没有在大陆公映。

2008年好莱坞梦工厂推出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却赚足了中国人的票房。

《功夫熊猫》刚登陆中国时,更是得到了中国影评人的一致好评,认为该片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

从两部影片在美国的反响不难看出外界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渴望”,但从中国人的态度,则反映了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国家所遇到的问题。

中国人不反对本土文化的外流,但是也对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在传播过程中,要很好的表现中国文化,要谨防我们自己的文化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但在这里我想说,我们的文化在传播过正中就真的做到没有被篡改吗?我们又真的做到了文化的“原汁原味儿传播”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虽然《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皆是以中国形象为背景,大体上展现的是中国的文化,但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部影片经过好莱坞的改编,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美国味道”。

动画片《花木兰》中,花木兰虽然有着细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不像“中国人”。

木兰一出场就穿着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与保守的中国形象相去甚远。

木须肯定是最让人看不习惯的,虽然影片注意到龙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但却把中国龙设计成无厘头的木须,一只除了说大话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干瘪动物。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

跨文化传播中最常见的困境是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困难。

即使使用普遍的英语作为沟通工具,但仍然存在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供翻译服务或者使用跨文化媒体来进行交流。

跨文化传播还面临着文化差异的困扰。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

如果没有对目标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就很容易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

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进行文化敏感培训,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跨文化传播也受制于媒体的影响力和控制权。

全球化的媒体集团往往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对媒体的话语权和信息流通有较大的掌控力。

这导致了一种文化输出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地区的文化难以传播和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本土媒体的发展,提升技术和资源的竞争力。

跨文化传播还面临着传播效果的挑战。

由于不同文化的认知差异,同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可能会被理解和解读成不同的意义。

这导致了信息传播的失真和误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制化的传播策略和内容来满足不同文化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建立跨文化评估体系,对传播效果进行监测和纠正。

为了应对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出路。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我们可以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积极引入本土文化资源和媒体产业。

通过加强对本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可以提高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强国际性的跨文化教育,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这些人才将成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力量。

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突破。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本土文化发展与推广、提高跨文化教育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逐步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并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总结

跨文化传播总结

跨文化传播总结一、引言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

因此,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国际理解,还能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全球和谐共处。

二、跨文化传播的定义与重要性1. 定义: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和解释。

这个过程可能涉及语言、符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多个层面。

2. 重要性: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减少误解与冲突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三、跨文化传播中的主要挑战1. 语言障碍:语言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和丢失。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3. 刻板印象与偏见:对异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可能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接收。

4. 信息失真: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信息可能因多种原因被曲解或失真。

四、跨文化传播策略与建议1. 增强文化敏感性: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

2. 提高语言能力:学习外语并了解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准确地传递和接收信息。

3. 适应与调整传播策略: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提高传播效果。

4. 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以便对传播策略进行持续改进。

5. 鼓励多元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交流项目等形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五、结论与展望1. 结论: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增强文化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适应与调整传播策略、建立反馈机制和鼓励多元文化交流等途径,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2. 展望: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文化传播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研究可关注以下方向:利用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促进跨文化交流;培养全球公民的跨文化能力;推动跨文化教育与实践,增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理解与尊重;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

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分析与反思以YouTube李子柒的视频评论为例

在反思跨文化传播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文化折扣 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不同, 因此视频中的一些内容和表达可能会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偏差。然而,通过有效的 注释和解释,这种折扣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例如,李子柒在视频中介绍了 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但同时也对一些食材和做法进行了简要说明,这有助 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信息。
从用户画像来看,李子柒的视频观众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年龄段、性别、兴 趣爱好的人都有所涵盖。这表明她的内容具有广泛的吸引力,能够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在视频内容方面,李子柒以中华美食为主题,通过各种传统工艺和食材 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她的视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 的视觉体验。
在评论内容方面,许多观众留下了积极的情感回应。他们对视频中的美食、 文化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并称赞李子柒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些评论中,有人学 习到了新的知识,有人感受到了中华美食的诱惑,还有人因此对中国文化产生了 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当然,由于文化差异,有些评论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 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情。
总之,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为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 分析李子柒的YouTube视频评论,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中华 文化的反应和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反思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平台, 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感谢观看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利用这些平台, 我们可以将中国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通过分享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我 们可以增进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 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并学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克服文化差异,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 向世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特性和规律,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需求和兴趣。我们还需要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创新和批 判思维,不断调整和优化传播策略。此外,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也是关键。通过 培养精通外语、熟悉不同文化的人才,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 流与合作。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跨文化传播在当今世界日益重要,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文化差异带来挑战,语言障碍导致误解,传播媒介选择困难,跨文化传播策略亟待改进,跨文化交流技巧也不容忽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跨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提升,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融与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误解、传播媒介、跨文化传播策略、跨文化交流技巧、文化意识、跨文化合作、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愈发频繁,跨文化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传播媒介选择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进而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解决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寻找出路至关重要。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体现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只有通过跨文化传播,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与尊重。

跨文化传播也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步伐。

为了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充分交流与共享,解决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寻找出路势在必行。

1.2 跨文化传播的现状跨文化传播的现状可以说是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愈发频繁。

在这种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人们不仅仅通过传统的语言书面交流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障碍,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传播媒介的选择等问题都使得跨文化传播变得复杂和困难。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文化认同的多元化和碎片化,这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棘手。

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由于历史、语言、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开展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具有悠久历史的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例如,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民族服饰等传统艺术形式都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这些文化传统在跨文化传播中充当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使中国文化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有效对话。

其次,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例如,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这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

然而,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的认知和理解差异。

由于历史、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化的含义和价值观可能会被误解或忽视。

因此,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进行文化适应和转化,以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目标文化。

其次,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还面临着媒体传播和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自己的主流媒体渠道和传媒语言,这给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了难题。

要促进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渠道,并确保文化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给接受者。

此外,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反馈和反应。

在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认知、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也需要关注受众的反馈和反应,以不断改进传播方式和内容。

总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年“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范文

《2024年“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范文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篇一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桥梁与挑战:一篇笔谈一、引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跨文化传播日益成为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涵盖了诸多方面,从媒体传播、广告、市场营销到国际商务和公共关系。

本篇笔谈旨在探讨跨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分析其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跨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跨国跨文化传播指的是跨越国界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活动。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传播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跨国跨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跨国跨文化传播是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它还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三、跨国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然而,跨国跨文化传播并非易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跨国跨文化传播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因素,以确保传播活动的合规性。

四、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跨国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语言障碍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不同国家的语言各异,如何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标受众是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需要借助翻译和本地化服务,将信息转化为目标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

其次,文化差异也会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文化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以便制定符合当地文化习惯的传播策略。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各不相同,这要求我们在进行跨国跨文化传播时,要充分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结论总之,跨国跨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语言、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困境,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等。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应对这些困境,跨文化传播就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首先,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之一就是语言障碍。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关键,但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常常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英文之间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当我们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障碍对交流的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是通过学习对方语言,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并在交流中尽可能避免使用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这样可以让跨文化传播更加顺畅和有效。

其次,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当我们进行跨文化传播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并尊重对方的文化。

在跨文化传播中,应该尽量避免贬低对方的文化,避免对对方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进行无意义的指责和批评。

而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对方文化,强调共存共荣的理念。

这样能够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最后,另一个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是价值观冲突。

由于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也不尽相同。

在这个情况下,跨文化传播很容易出现价值观冲突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我们需要保持对对方的敏感度和尊重,理解对方激进、保守或现代的价值观,寻找共同点,以找到一种平衡点,避免“敌对情绪”的产生。

总之,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跨文化理解,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互信。

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文章首先界定了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揭示了当前跨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文化自信、优化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能力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跨文化传播理论框架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复杂的交际过程,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实现有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与理解。

为此,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跨文化传播实践至关重要。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以及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五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些维度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供了重要视角。

传播适应理论强调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特点,灵活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这一理论鼓励传播者保持文化敏感性,尊重并适应不同文化的传播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文化冲突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在交流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误解。

而文化融合则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相互吸收、借鉴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理解这两种现象对于处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沟通策略理论关注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理解。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一、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经常会引发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首先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某些用词和表达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产生歧义,从而造成信息的误传和传播的困难。

其次是语言的翻译问题,即使使用翻译软件或人工翻译,也会存在着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难以准确传达的问题,导致跨文化传播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

2. 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是人们对自己所处文化的认知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而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知不同往往会导致传播的误解和冲突。

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的文化话题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而引发传播的冲突和失误。

文化认知也会影响到对跨文化传播中信息的解读和理解,造成信息的偏差和失真。

3. 传播渠道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渠道的选择和使用,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播渠道的选择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和困难。

由于技术设备、网络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跨国传播渠道经常面临着被封锁、受限或监管的问题,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1. 加强语言和文化学习对于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障碍和文化认知问题,加强语言和文化学习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出路。

不仅是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更要深入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从而减少语言和文化认知带来的误解和冲突。

2. 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出路。

在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姿态去接触和参与跨文化传播,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 创新传播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困境,需要针对性地创新传播策略和方法。

在语言翻译方面可以加强对多语种翻译技术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文化认知方面可以运用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增进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传播渠道方面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跨国传播渠道,降低传播的障碍和成本。

跨文化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跨文化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跨⽂化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向和前景2019-09-18“跨⽂化传播”的英⽂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化间传播”。

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化沟通、跨⽂化交际、跨⽂化交流、跨⽂化对话、跨⽂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这门学科是在“⼆战”后的美国蓬勃发展起来的,以传播学作为其核⼼,也有来⾃语⾔学、社会学、⼼理学、⼈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参与。

但在中国,这门学科的定位始终不够清晰,⼀开始是语⾔学为中⼼的“跨⽂化交际”或“跨⽂化沟通”,后来⽂学和⽂化学者参与进来,将其拓展为“跨⽂化交流”、“跨⽂化对话”或“跨⽂化研究”,⽽真正由传播学者主导的“跨⽂化传播学”尚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传播学进⼊中国学术界只有短短的30年,仍属于新兴学科,因此在我看来,跨⽂化传播学未来的发展⽅向,应该是建⽴和巩固传播学的核⼼地位――即回归其“传播学本位”。

⽬前我国已经建⽴了900多个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学点,⼀批传播学博⼠从海外学成归国加⼊各⼤院校的新闻传播系科,再加上国家制定了国际新闻传播的总体战略,因此,我认为,在当前各种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的情况下,“跨⽂化传播”的学科建设在中国实现“传播学转向”,回归其“传播学本位”,应当是下⼀个⼗年内这门学科的发展⽅向。

具体来说,这⼀“传播学转向”要在以下三个层⾯展开:理论框架、实践和⽅法论。

与传播学乃⾄于其他社会科学⼀样,跨⽂化传播研究是以欧洲中⼼主义为主导的。

为破除这⼀学术霸权,莫勒菲·阿桑蒂(MolefiKete Asante)和三池贤孝(YoshitakaMiike)等学者相继推出了跨⽂化传播研究的“⾮洲中⼼”范式和“亚洲中⼼”范式。

简单来说,“⼈本主义”(personalism)、“精神⾄上主义”(spiritualism)、“物质⾄上主义”(materialism)分别是“⾮洲中⼼”、“亚洲中⼼”和“欧洲中⼼”三⼤范式的世界观来源。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正在日益频繁。

跨文化传播也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大障碍。

即便双方都能说一些共同的语言,但语言的表达方式、习惯用语、俚语等都会使沟通受到影响。

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的障碍往往导致信息的误解和传达不准确,给双方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严重困难。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的另一大难题。

文化差异涉及到价值观、习俗、信仰、礼节等方方面面,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难以避免的会产生认知上的差异和冲突。

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就很难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3. 价值观冲突跨文化传播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价值观的冲突。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这种差异有时会导致双方在价值观上产生分歧和冲突,使得跨文化传播无法顺利进行。

4. 文化霸权在跨文化传播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往往具有一定的霸权地位,这样的文化输出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播和接受。

对于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来说,他们可能会主宰跨文化传播的话语权,这会导致其他文化的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造成文化的单一化和同质化。

1. 语言学习和互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的学习和互译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和思想,从而促进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在跨文化传播中,互译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双方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语言带来的障碍。

2. 文化交流与融合跨文化传播需要双方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双方对于彼此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多做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互相了解对方的习俗和传统,可以让跨文化传播更加顺畅。

3. 尊重与包容在跨文化传播中,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保持包容和宽容的态度。

《2024年“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范文

《2024年“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范文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篇一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桥梁与挑战:一个多元视角的笔谈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国跨文化传播已然成为了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核心环节。

它不仅关乎信息的交流,更涉及到文化、价值观、习俗、语言等多个维度的融合与碰撞。

本文将围绕“跨国跨文化传播”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其重要性、挑战及应对策略。

二、跨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 促进全球交流与合作跨国跨文化传播是促进全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传播,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从而增进互信,加强合作。

这种交流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 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跨国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带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灵感,为全球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挑战1. 语言与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但也是最大的障碍。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使得信息的传递和理解变得困难。

此外,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2. 传播渠道与策略问题在跨国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策略至关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媒体习惯和文化背景,如何有效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应对策略1. 增强跨文化意识与沟通能力要有效进行跨国跨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增强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语言。

同时,提高沟通能力,学会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信息。

2.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与策略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策略至关重要。

这包括了解当地媒体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受众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3. 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交流与融合在跨国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推动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五、结论跨国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任务。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跨文化传播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语言障碍对传播的影响以及媒体内容的文化适应性不足,都是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并采取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未来,跨文化传播将继续发展并不断壮大,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努力克服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标,实现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与共融。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媒体内容、文化适应性、解决方案、未来发展、跨文化交流、传播能力、重要性。

1. 引言1.1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显著。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传播不仅成为了商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桥梁。

通过跨文化传播,人们能够突破地域和语言的限制,更好地沟通和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消除文化隔阂,建立和谐社会。

跨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全球化进程,加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跨文化传播,人们可以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各国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最重要的是,跨文化传播可以提高个体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拓展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认识到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打破文化壁垒,拓展跨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发展。

1.2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跨文化传播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行为,通常涉及语言、价值观、习俗、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信息、思想、观念及其表现方式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不同文化间的跨国传播受到了许多困境和障碍,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等,这些问题都会对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和出路。

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思维、习俗、信仰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效果。

例如,中国和西方文化中谈论“自由”这个词时所表现的意义很不一样,西方文化中自由意味着个人的自由与自主,而在中国文化中自由则更强调团体和家庭的自由。

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必须深入了解对方文化,有意识地尝试消除这些文化差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障碍也是较为困难的问题之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不同语言之内的词汇、语法、语音、表达方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信息、思想、观念在不同语言之间有效地传达和理解。

在解决语言问题的同时,需要重视语境和文化背景,避免出现跨文化误解,不能直接翻译单词和语句,而应该运用全面的跨文化交际技能来实现信息的传达和接收。

价值观和信仰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为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冲突和阻碍。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两性关系、亲子关系等与中国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双方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谅解才能有效地沟通。

在处理价值观和信仰问题时,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和信仰,有时候需要适度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加双方互相理解和包容的意识。

历史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也会对跨文化传播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历史和政治环境差异比较明显,这对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当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时,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等敏感问题时,在存在互相误解、分歧甚至对立的情况下,双方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尽量避免对方难堪,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名称】新闻与传播【专题号】G6【复印期号】2013年11期【原文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2013年4期第69~72页【英文标题】Reflections and Prospect of China's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作者简介】童兵,男,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志德书院院长,上海200433【内容提要】跨文化传播的前提之一是正确选择授方,克服单向度,坚持多元化。

在全球化时代,以新闻传播学为代表,西学东渐达到新的高潮。

同时,东学西渐的新态势已经出现,这种新的跨文化传播潮流,具有更强、更有活力的文化势能。

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是吐故纳新,吸收他国的先进文化,扬弃自己文化的落后东西。

【关键词】单向度/西学东渐/东学西渐/吐故纳新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4-0069-04全球化发展的态势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由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向更深层次的文化领域的延伸。

20多年来,文化帝国主义正被文化的全球融合日渐取代,跨文化传播成为当今全世界普遍的文化景观。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互融、合作,有力地提升着各国、各民族、各文化族群的文化自觉,共享着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在同一时期,中国经济借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文化建设无论是本土文化传播还是跨文化传播,同样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也有不少教训和鉴戒。

一、授方选择:跨文化传播切忌一边倒跨文化传播的功利取向是毋庸置疑的。

跨文化传播的前提之一,是正确选择授方,即确定向哪个国家或地区请教、学习,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哪些文化为我所用,然后从政策上开“绿灯”,从物质上提供方便条件,确保该国或地区的文化能够顺利地进入、传播和推广。

众所周知,我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

当时,我们实行单向度的文化交流政策,“一边倒”倒向苏联,而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则采取抵制、批判甚至完全排斥的立场。

现在看来,“一边倒”,全方位倒向苏联的这种单向度的跨文化传播,起初是迫不得已,且获得一定的好处:向苏联学习,使年轻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有机会系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特别是列宁的新闻观和苏联的新闻制度,了解和继承无产阶级新闻工作传统。

但是这种单向度的跨文化传播,确实给中国新闻界带来很多危害。

首先是不看具体条件,不分中国外国,只要是苏联的经验,只要是《真理报》和塔斯社的经验,都机械地照抄照搬。

其次是绝对化、教条化,一切唯苏联是从,唯《真理报》和塔斯社是从,对苏联新闻界的经验不作历史的、批判的分析,结果是对一些错误的指导思想,不适合中国特点的机制和方法也盲目崇拜、照单全收。

这种情况,到1956年已明显表现出不妥和有害,直到毛泽东指出,对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经验,要有批判地接受,不能无条件地接受。

刘少奇对此也有分析和批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对于跨文化传播中授方国选择出现的这种“一边倒”现象,有深刻的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

“一边倒”倒向苏联,实行单向度的跨文化传播方针,首先由新中国的外交路线所规定。

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①其次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不欢迎也不支持中国倒向他们。

美国的军舰在台湾海峡游弋,又发动了朝鲜战争,怎么可能进行有规模的中美或中英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但是,类似向苏联“一边倒”这样的单向度跨文化传播的失误,这些年来我们也时有重犯。

改革开放以来,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有时过多地偏向美国。

在有些学科和文化层面,人们言必称美国,以美国的学术标准为准则,以美国的是非好恶为依据。

美国文化和美国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不少人。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又一种新的单向度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警觉。

全球化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为跨文化传播克服单向度,坚持多元化提供了路径和机遇。

新兴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每个国家的政治力量和商业力量已无法强行推广单向度的跨文化传播,为跨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和去政治化开拓了巨大的空间。

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能够全面衡量利弊,正确地选择授方,更加有效地推进现时代的跨文化传播。

我们应该珍惜和利用好时代给予我们的这个条件和机遇。

二、文化的东学西渐新态势正在出现大凡一种文化能够从本国传向他国,或者一种文化能够从他国进入本国,最根本的动因是,这种文化于进入方有用,有价值,有意义。

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由清廷派往美国,其中一位名为容闳的学生(1828-1912)是学成回国的第一人。

他之后一生奔波于太平洋两岸之间,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②他的自传出版时用了这样一个书名:西学东渐记。

“西学东渐”,成为当时西方文化向中国实行跨文化传播的代名词。

报纸的传入和西方新闻学走进中国大学的课堂,是这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亚文化之一。

1807年9月,英国基督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受伦敦布道会派遣,辗转来到中国。

他怀着“征服中国人的心”的使命来到东方这块陌生的土地,利用报刊作媒介,将基督教思想秘密地渗透到中国的各阶层人士中去。

另一位传教士郭士立谈到他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的目的时说,“这份月刊是为保护广州和澳门的全体外人的利益而创办的,其目的在于使中国人了解我们的技艺、科学以及道义,从而打消他们高傲排外的观念。

……本刊编者更愿意采用摆事实的方法,使中国人确信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③中国的西学东渐,就是在这样的内外共同需要的情况下起步、延展、深化的。

新闻学最初也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聘有两位主要的导师:徐宝璜和邵飘萍。

徐宝璜191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新闻学和经济学。

1916年归国,先任北京《晨报》编辑,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在文法科系开授新闻学。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后,任副会长、新闻学导师,主编学会会刊《新闻周刊》,开我国新闻学正规教育之先河。

所著讲义整理出版《新闻学大意》一书(后改为《新闻学》),是国人自著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蔡元培为这部书写的序说:“新闻事业,在欧美各国,均已非常发展,而尤以北美合众国为盛。

自美国新闻家JosephPulitzer君创设新闻学校于哥伦比亚大学,而各大学之特设新闻科者,亦所在多有。

新闻学之取资,以美为最便矣。

伯轩先生(徐宝璜)游学于北美时,对于兹学,至有兴会,归国以来,亦颇究心于本国之新闻事业。

今根据往日所得之学理,而证以近今所见之事实,参稽互证,为此《新闻学》一篇,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④方汉奇教授也称这部著作“多数观点,渊源于西方”。

⑤自《新闻学》开始,国人通过自己的著述把欧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观点逐步介绍到中国来。

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代表人物及代表性著作多数被我国译介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译介、传播以至推广欧美新闻学与传播学著作的出版活动不断拓展。

这里仅以2005—2010六年间的译作出版为例。

2005年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新华出版社的《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商务印书馆的《文化与传播译丛》,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

2006年增加了华夏出版社的《传播·文化·社会译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国外传媒经济管理经典译丛》。

2007年,又推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未名社科·媒介环境学译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我知道什么”丛书·传媒卷》、《媒介经济大视野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新世纪传播研究译丛》。

2008年推出华夏出版社的传媒理论和传媒实务两大系列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继续推出媒介与社会译书系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西方传媒与西方文化丛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西方新闻传播学名著选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也有新的译作出版。

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未名社科·新闻媒体与信息社会译丛》又有几部重要著作出版,华夏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也有几部新闻传播学代表性译作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则推出《欧洲新闻传播学名著译丛》,该社《传媒经济管理经典译丛》也有新作问世。

武汉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分别推出《新闻学与传播学译丛》、《新媒体经营与法律系列丛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则推出《全球化译丛》。

2010年各出版社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译作出版不减往年,中国传媒大学的《欧洲新闻与传播学名著译丛》继续推出多种新作,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推出一系列新作,如《清华传播译丛》和《媒介经营与管理前沿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的《新闻传播学新视野译丛》也有多种作品问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的《当代英美新闻传播高级实务译丛》推出新的译作,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政府新闻学译丛》。

上面列举的六年间各出版社推出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译作,据不完全统计,当在600种以上。

仅以新闻传播学而言,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西学东渐,达到了一个新的热潮。

现在需要调转视角,看看东学西渐的新态势。

最近五年,东学西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积极拓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中国儒学,正在“润物细无声”,通过汉语、汉字,进入海外学子的心田。

实际上,中国文化引起西方注意,已有悠久的历史。

乐黛云教授认为,18世纪以来,中国文化通过伏尔泰、莱布尼兹、荣格、白璧德、庞德、布莱希特、奥尼尔、米肖等主流文化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吸收,包括误读和改写,才真正进入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在进入西方国家的过程中,有时还曾获得很高的评价。

1938年,林语堂用英文写的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生活的艺术》一书出版,引起了轰动,位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且持续时间长达52个星期之久。

后来,此书在美国重印了40余次,并被译为十多种不同的语言。

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过“轴心时代”的观念。

他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