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整理(同名267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整理(同名26712)

社会学整理

第二章: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

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

⏹(5)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Culture Lag)。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

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

文化。例如,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

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

五、文化的功能

1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2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3 、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1 )文化的整合功能

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2 )整合——维持社会秩序;

导向——推动社会进步。(3 )文化不仅有正向功能,还有负相功能。

(4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第三章:

✷一、社会化的含义

✷(一)定义

–狭义社会化:青少年个人学习社会知识、规范和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正式成员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除了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成人也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中要求掌握的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化必需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是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全部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家庭

–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家庭是人们最早、最直接、最具传统性、最持久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社会化三个特征:

•初始性: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直观性:面对面交流的内容具有多面性,因此儿童可以直接模仿和学习,而且个性表现是全方位的。亲子交流、感情与爱

心的培养。

•可接受性强: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以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和信任感为前提,家庭社会化对个体

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

✷学校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信仰、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规范。

–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机构。学生要守规,并按规范要求扮演自己的角色,学会按照他人的评价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龄群体

–概念:指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同龄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个体在同龄群体中受到大量亚文化影响。

✷个体以一种独立姿态,平等与他人交往。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对其做出出色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库利还注意到“初级群体”在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自我、主我、客我

–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来思考——自我意识开始产生

✷“客我”发展与“角色扮演”

–Imitation stage

–Play stage

–Game stage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媒介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第四章: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的角色: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发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冲突

定义: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间由于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

角色内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是他

难以胜任,于是发生了角色内冲突。

●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会产生

角色内冲突。

二、角色不清

定义: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三、角色中断

定义: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四、角色失败

定义: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