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整理(同名26712)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第三章《人的社会化》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5、职业场所;6、大众传播媒介(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
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
社会学概论考研笔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考研笔记整理一、社会学的定义与性质1.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它探讨社会成员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形成和影响社会结构。
2.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跨学科的学科。
它综合了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对维持整个社会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冲突理论:关注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对社会的影响。
3.互动理论: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互动方式和过程,以及这些方式和过程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使用数字和统计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
2.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来理解特定情境下的社会现象,以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过程。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观察和比较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反应,以确定因果关系。
四、社会结构与分层1.社会结构: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方式,包括家庭、组织、社区等。
2.分层:指社会成员因财富、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等级。
3.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包括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
五、社会互动与人际关系1.社会互动: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冲突等。
2.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包括亲密关系、友谊、同事关系等。
3.社会网络: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和相互联系,包括家庭、社交圈等。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行动以及社会问题的一门科学。
它关注社会的结构、制度、文化及其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以涵盖从微观个体行为到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
首先,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个体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
社会结构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经济机构等各种社会组织。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它规范了个体的行动和关系。
其次,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
社会交互指的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过程,而社会关系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持续的关系。
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个体之间的互动,还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网络等因素。
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社会凝聚力、信任、合作等问题。
第三,社会学研究还关注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
社会行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活动,包括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行为带来的结果。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现象和现象,例如贫困、犯罪、不平等等。
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社会学研究还关注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
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包括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演变等。
社会变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是指社会中根本性的、大规模的变化。
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是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
这些研究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学领域的核心内容。
在实施社会学研究时,需要应用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例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网络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
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微观的个人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结构,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社会学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运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社会学引入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
这些概念是构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考察或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实验法则是通过实验来控制和观察社会现象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系统论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冲突论则强调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意义,系统论则将社会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些理论流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五、社会学的研究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揭示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探究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研究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和挑战等。
社会学也可以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社会学概论》大纲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1.创立时期代表人物:(1)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学说:①科学的序列。
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三阶段法则(人类理性发展:神学、哲学、实证;人类社会:军事、过渡、工业)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2)赫伯特·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
①社会有机体论;②社会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2.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1)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②个人与社会③功能分析(2)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①理解社会学②社会行动类型③理想类型④科层制(官僚制)第二节社会学的发展1.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1)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主要学术成就: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2)现代结构功能学派2.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发展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3.苏俄社会学:米海洛夫斯基创立了主观社会学,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对他们的主观社会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社会学概论-(人名整理)(2024版)
阶段
代表人物
内容/代表作
奥古斯特·孔德
社会学创立时期 卡尔·马克思
赫伯特•斯宾塞
社会学形成时期
埃米尔•涂尔干 马克与进步/《实证哲学教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评》《资本论》 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 原理》 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 方法/《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 制/《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内容/代表作
结构功能理论
冲突理论 (功能冲突论) 冲突理论 (辩证冲突论)
交换理论
帕森斯 默顿 科塞 达伦多夫 霍曼斯 布劳
AGIL功能分析图式/《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显功能与潜功能/《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冲突的社会功能》 /《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社会运动资源动 员理论
麦卡锡、扎尔德
压迫机制理论 布雷弗曼
生产政体理论 布洛维
生活风格理论 韦伯
炫耀性消费理论 凡勃伦
消费社会论
鲍德里亚
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45厘米)以内的距离。 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45厘米)到4英尺(约122厘米)。 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约122厘米)到12英尺(约365厘米) 库利的"镜中之我"论/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 同质性强关系密切情感强烈如父母/异质性强关系不密切无太多感 情维系如同事/ 如家庭、邻居、伙伴/ 学校、社团等/ / 我群他群/ / 效率来自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化/ 社会人积极性/ 成员贡献于满足平衡/ / 让其他社会成员承担公共费用/ /《乌合之众》 因素累加改变集体行为/ / 资本主义剥削/ 生产与政治规范/ / / /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doc
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传统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后现代社会学;代表人物包括孟特斯、科曼德、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帕里索等。
3. 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结构主义和现代性理论。
4. 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包括家庭、教育机构、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等;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和社会层次、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
5.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包括社会革命、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社会发展包括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等。
6.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就业问题等;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保健等。
7. 社会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现场观察、内容分析等方法。
8. 社会学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调查、社会评估、社会计划、社会工程等。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2024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整理社会学概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正文: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学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3.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分支4.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家庭、教育、文化、政治等社会现象的研究二、社会学的理论1.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2. 社会行为主义:关注个体和个体行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3.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存在4.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符号的运用和解释在社会交互中的作用5. 现代化理论:探讨社会现代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非数字化数据3.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主动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环境4. 社会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大量数据5. 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四、社会学的重要概念1.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逐渐掌握和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2. 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犯罪现象以及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控制机制3. 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等问题4.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5. 文化与社会: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五、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1. 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2. 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学知识帮助个体和社区解决问题3. 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学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等问题4. 教育与社会: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社会、全球化和多元化社会对社会学的影响总结:社会学概论是探讨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重要学科,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理解社会和分析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学复习伍加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社会学学科可以使我们超越仅局限于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即那种认为社会成员、构成该社会的群体和机构,以及改变社会的力量均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2.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在研究社会与社会互动时,社会学尽量保持科学性。
社会学家总是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技术,比如生物学、物理学的。
像其它科学家一样,社会学家在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时努力做到客观性—不受感情、偏好之影响。
3.社会学家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4.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最早提出社会学这个词,并把其称为“实证哲学”。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要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赫伯特·斯宾塞:通常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斯宾塞认为社会像一个有机体,具有自我管理的功能,类似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社会中的所有一切都是进化的结果,政府不必干预。
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
他的观点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相对立,他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视为对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社会事实。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能够整合是因为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与孔德、斯宾塞相同,涂尔干将社会视为它自己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人物。
他认为,社会科学家在研究问题和得出结论时,只有将他们自己的观点暂时放在一边,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价值无涉”社会学)。
和涂尔干一样,韦伯塑造了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理论的模型,认为社会学必须包括“社会行动”研究,即研究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取向的方式,认为研究人际互动不应该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方法。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时间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最先提出2、科层制(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专门化;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
3、社会学功能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默顿指出,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外显功能(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和潜在功能(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
4、互动论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是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代表人物:米德、戈夫曼第二章文化1、文化堕距威廉·奥格本(美)指在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文化的各个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变迁速度快,有的变迁速度慢,由此造成了某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2、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晚辈向长辈之间传递属于逆向社会化(5)文化的变迁性。
3、规范包括哪几种情况规范就是行为的准则,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
4、文化的分析(1)功能主义的视角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一个特定文化特征的存在是由于其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2)冲突论的视角从冲突论的视角看,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或促进了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
(3)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特性是由其资源和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的,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生态学的奠基人是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
5、文化震惊和边际文化文化震惊(文化冲击)指生活在某一文化模式当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外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就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
社会结构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一方面促使有效率的人类活动成为可能,同时也限制个人的自由。
《社会学概论》大纲复习资料整理
社会学概论大纲复习资料整理一、社会学概述社会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人类自身的思考和行为的科学。
社会学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社会: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
在社会学中,我们可以探讨许多重要概念和理论,比如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等等。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工作、政治、生活方式等领域。
二、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由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包括个人、社会群体、社区、民族、国家等,这些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造成社会结构的主要原因。
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的社会结构,指的是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在特定时间下的分布状况;二是动态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
2.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人为或自然形成的规范和机构的总和,它可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保障。
社会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随时随地都要考虑到环境和时代的变化。
3.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生产方式、技术、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水平变迁和垂直变迁两个方面。
水平变迁指的是社会内部旧成分与新成分发生代替,新旧成分并存的现象。
垂直变迁则是指社会成分在社会结构中的旧与新之间的鸿沟。
4.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文化、经济、政治、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交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社会交往可以分为两类:生产性社会交往和非生产性社会交往。
前者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和交往;后者则指的是在文化、政治、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交往。
三、社会学研究与方法社会学研究与方法是指从社会学专业的角度来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社会现象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其中包括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何种方法,社会学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医学概论:
社会医学(socialmedicine):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提倡积极主动的身心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提升社会卫生状况,提升人群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积极开展身心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掌控。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就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就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必须搞的措施存有杀虫杀菌、免疫接种、抗菌药物、环境卫生工程;第二次不为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不幸危害、精神病等)。
必须搞的措施有早内科,强化监测,改善生活环境,创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生活方式,身心健康教育与推动;第三次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推动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同时实现人人拥有卫生保健,必须搞的措施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念
3.生理、心理、社会身心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5.社会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同意促进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加。
《社会学概论》整理
一、《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
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
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4、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5、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6、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8、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9、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10、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当的角色的过程。
11、“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施加压力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整理(同名26712)社会学整理第二章:⏹一、文化的涵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二、文化的特性⏹(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
⏹(5)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Culture Lag)。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例如,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有学者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
五、文化的功能1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2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3 、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
(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2 )整合——维持社会秩序;导向——推动社会进步。
(3 )文化不仅有正向功能,还有负相功能。
(4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第三章:✷一、社会化的含义✷(一)定义–狭义社会化:青少年个人学习社会知识、规范和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正式成员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除了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成人也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的学习,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中要求掌握的外界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必需的外部社会环境条件是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全部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家庭–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家庭是人们最早、最直接、最具传统性、最持久的社会化场所。
–家庭社会化三个特征:•初始性: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直观性:面对面交流的内容具有多面性,因此儿童可以直接模仿和学习,而且个性表现是全方位的。
亲子交流、感情与爱心的培养。
•可接受性强: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以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和信任感为前提,家庭社会化对个体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
✷学校–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信仰、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规范。
–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机构。
学生要守规,并按规范要求扮演自己的角色,学会按照他人的评价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同龄群体–概念:指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同龄群体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个体在同龄群体中受到大量亚文化影响。
✷个体以一种独立姿态,平等与他人交往。
•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工作单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并对其做出出色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
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库利还注意到“初级群体”在个性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自我、主我、客我–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人开始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来思考——自我意识开始产生✷“客我”发展与“角色扮演”–Imitation stage–Play stage–Game stage•大众传播媒介大众媒介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第四章: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自觉的角色: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发性角色规定性角色: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
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一、角色冲突定义: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间由于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
角色内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是他难以胜任,于是发生了角色内冲突。
●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会产生角色内冲突。
二、角色不清定义: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三、角色中断定义: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四、角色失败定义: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第五章:社会互动的理论(四)拟剧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戈夫曼•基本原理: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印象管理: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
•研究对象: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
•四类人际礼仪:印象管理的一部分对象。
(五)本土方法论•研究对象:哈罗德·加芬克尔20世纪60年代创立。
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论点:本土方法论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通常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违规实验(六)交换论1 、基本论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旨在获得报酬和回报。
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交换行为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中,还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
2 、社会交换遵循的原则:互惠。
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
(布劳)3、霍曼斯交换原则相关命题: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愿意从事该行动。
刺激命题:如果某特定刺激的出现曾成为一个人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的相同,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这种行动或与此类似的行动。
价值命题: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剥夺-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而来的同样酬赏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侵犯-赞同命题:A、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者得到了未估计到的惩罚时,他将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所预期的结果变得更有价值。
B、当某人的行为获得了期望的酬赏甚至大于期望的酬赏,或者未遭受预料中的惩罚时,他会很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
该行为的结果变得更有价值。
第四节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涵义–定义: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一)Smelser的基本条件说–基本观点:集合行为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的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6个基本条件1,环境条件2,结构性压力3,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4,诱发因素5,行为动员6,社会控制能力第六章:•一、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概念●狭义: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广义:指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第二节社会群体的类型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首属群体:又称初级群体或初级社会群体,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次属群体:又称次级群体,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成员间的互动采取正规化、制度化的方式,有明确的职能分工;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和彼此关系。
●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权力、义务和彼此关系不明确。
霍桑实验发现的。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指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
它规定着成员的身份及其日常活动。
●参照群体: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初级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2、负功能●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现。
●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