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患儿的护理医学PPT
合集下载
《肠套叠的护理》ppt课件
预防感染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预防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康复随访
1 2
第一次随访
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 睡眠、大小便等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
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情绪
问题。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
01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技 能。
0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
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
法。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
病理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 叠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 片、超声等)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04
肠套叠的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
初始阶段
在肠套叠发生后,患儿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 和水分。
恢复期阶段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开始进食。
康复期阶段
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随访
在康复期间,患儿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预防感染。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康复随访
1 2
第一次随访
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主要了解患儿的饮食、 睡眠、大小便等情况,评估其身体状况。
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情绪
问题。
06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护理工作的展望
改进护理流程:优化肠套叠患
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
01
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技 能。
0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
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
法。
05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
病理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 叠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与治疗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平 片、超声等)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水压灌肠、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肠套叠的预防
预防措施
04
肠套叠的康复指导
康复阶段
初始阶段
在肠套叠发生后,患儿通常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 和水分。
恢复期阶段
在禁食一段时间后,患儿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开始进食。
康复期阶段
在患儿完全康复后,仍需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护理查房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
1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 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 一
2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1、急性: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 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 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 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 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2、慢性:是指病程延续在两周以上至几 个月之久的病例,一般多发于成年儿或成 年人
7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套 叠 颈部压迫 过度膨 胀 血循 障碍 套入部肠 管充血水 肿 鞘部肠管 呈小块缺 血性坏死
时间
发黑 坏死
小动 脉受 压
穿孔
8
临床表现
1.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占90%)常见既往健康肥胖 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 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 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 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 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 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 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 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 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
11
诊断
1、肠套叠四大症状 腹痛 呕吐 便血 腹部肿块 2、对于不明原因婴儿哭闹应要得到 重视,早期便血尚未发生,可做直肠 指检,看手套有无血便
12
、血液检查: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细胞增高,也可 正常;重症休克,脱水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代 谢性酸中毒等。 2、大便潜血试验:呈现阳性结果。 3、胸部平片:小儿肠套叠B超半数以上病例,腹 部平片有可疑表现,如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 分布异常、结肠充气减少、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 平面。但以上均为非特异性表现 4、钡或气灌肠检查 5、开腹探查:如小肠有多数张力性气液面而结肠 空瘪时,即可按绞窄性肠梗阻诊断而进行开腹探 查。
1
定义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 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 碍。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 一
2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1、急性: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 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 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 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 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 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2、慢性:是指病程延续在两周以上至几 个月之久的病例,一般多发于成年儿或成 年人
7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部收缩 肠 套 叠 颈部压迫 过度膨 胀 血循 障碍 套入部肠 管充血水 肿 鞘部肠管 呈小块缺 血性坏死
时间
发黑 坏死
小动 脉受 压
穿孔
8
临床表现
1.婴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吵:(占90%)常见既往健康肥胖 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 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 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 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 死和腹膜炎后,患儿表现萎靡不振,反应低下。 2)呕吐 早期症状之一,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 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 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 3)腹部包块 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 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
11
诊断
1、肠套叠四大症状 腹痛 呕吐 便血 腹部肿块 2、对于不明原因婴儿哭闹应要得到 重视,早期便血尚未发生,可做直肠 指检,看手套有无血便
12
、血液检查: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细胞增高,也可 正常;重症休克,脱水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代 谢性酸中毒等。 2、大便潜血试验:呈现阳性结果。 3、胸部平片:小儿肠套叠B超半数以上病例,腹 部平片有可疑表现,如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 分布异常、结肠充气减少、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 平面。但以上均为非特异性表现 4、钡或气灌肠检查 5、开腹探查:如小肠有多数张力性气液面而结肠 空瘪时,即可按绞窄性肠梗阻诊断而进行开腹探 查。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医学PPT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小肠套叠; 晚期肠套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 给氧、退热等。
17
精品课件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 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 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4
精品课件
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
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 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 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 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 8~12小时。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9
精品课件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
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
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11
精品课件
辅助检 查
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 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全过程完 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
面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 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 状”“球形”等。
5
精品课件
病因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 感染有关。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境以减轻患儿疼痛。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课件
禁忌证:病程48小时以上,伴高热、脱水等中 毒症状者;腹胀明显,有腹膜刺激症状或疑有肠 坏死者;套叠部位已达结肠远端或直肠者;空气 灌肠加压,套叠阴影不变,不移动,套叠肿块不 缩小者。
非手术治疗------水压灌肠
肠套叠灌肠未复位的表现:
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 包块存在,应怀疑肠套叠是否还未复位 或又重新发生套叠,立即通知医师作进 一步处理。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儿童肠套叠
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痛 呕吐
腹部包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阵发性腹痛
阵发性哭闹不安,每次发作约10~20分钟, 以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约数十分钟后又突 然发作,其症状如前
呕吐
起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系膜被 牵拉所致,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 甚至可为粪便样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果浆样血便
多于病后6~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 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 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 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 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 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如果灌肠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 速、面色苍白、腹胀明显、腹肌紧 张等,可能为肠穿孔,应迅速通知 医生,配合医生行紧急手术。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以及已出现腹膜炎、肠坏死的 晚期病例。
手术方法:单纯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术、腹 腔引流术等。
非手术治疗------水压灌肠
肠套叠灌肠未复位的表现:
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 包块存在,应怀疑肠套叠是否还未复位 或又重新发生套叠,立即通知医师作进 一步处理。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儿童肠套叠
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痛 呕吐
腹部包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阵发性腹痛
阵发性哭闹不安,每次发作约10~20分钟, 以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约数十分钟后又突 然发作,其症状如前
呕吐
起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这是由于肠系膜被 牵拉所致,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 甚至可为粪便样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果浆样血便
多于病后6~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 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 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 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 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 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如果灌肠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 速、面色苍白、腹胀明显、腹肌紧 张等,可能为肠穿孔,应迅速通知 医生,配合医生行紧急手术。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以及已出现腹膜炎、肠坏死的 晚期病例。
手术方法:单纯手法复位、肠切除吻合术、腹 腔引流术等。
肠套叠医学PPT课件
27
手术治疗
•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 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 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其他采用右侧经 腹直肌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 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 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 进行肠套叠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 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 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 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 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盐水灌肠 随着注水压增加,可见“同心圆”状块影向回盲部退 缩,形如“半岛状”,随着复位进展,“半岛”由大变小,最后 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表示复位成功。
PPT学习交流
26
手术治疗
• 适应症: • (1)肠套叠经空气加压灌肠、盐水灌肠等非手术
复位未成功者。 • (2)有非手术治疗禁忌症者。
PPT学习交流
肠套叠
PPT学习交流
1
目录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
4
分型
5
临床表现
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预防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临床上出 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PPT学习交流
3
分类
• 按发病时间: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 • 按发病原因:原发性肠套叠(90%)、继发性肠套
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于较大儿童,腹部 可触及蛔虫团,其表面 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 便。不如肠套叠急骤。
小儿肠套叠护理课件
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
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内镜治疗、手术 治疗等。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调节患儿的饮 食,保证营养摄入。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安抚疼痛: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患儿的 疼痛感。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 措施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安抚疼痛等。
总结
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发症: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需要引 起重视。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外伤等 可以预防小儿肠套叠的发生。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康复期护理:在康复期要注意患儿的饮 食调理和体力锻炼等。 家庭护理: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定期复诊等。
总结
总结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腹痛:剧烈且周期性的腹痛是小儿肠套 叠的主要症状。 呕吐:反复呕吐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表 现。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大便异常:大便中带血、便意明显减少 临床表现: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等进 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超声等检查方 法进行确诊。
小儿肠套叠护理课件
目录 介绍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 小儿肠套叠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小儿肠套叠的康复护理 总结
介绍小儿肠套叠
介绍小儿肠套叠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是儿童 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指肠道发生了蠕 动障碍,造成肠袢相互滑动,形成肠套 叠。 引起小儿肠套叠的原因:肠道功能异常 、腹部外伤等。
肠套叠临床护理知识ppt
多发性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病理改变:
血液循环障(Zhang)碍。 充血水肿。坏死穿孔。
鞘(Qiao)部 收缩
肠 颈部压迫 套 叠 过度膨胀
血循环 障碍
小动脉 受压
套入部 时间 肠管充 血水肿
鞘部肠 管呈小 块缺血 性坏死
发黑 坏死
穿孔
第八页,共十八页。
临床 表现 (Chuang)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Bu)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 盲部显示不(Bu)清,诊断率低。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2.辅助检查: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
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Ti)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 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病(Bing)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
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 回盲部解(Jie)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盲瓣过渡
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 病毒感染
▪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 遗传因素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出现烦躁、哭闹 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食,而后进低纤维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
循环的观察与监测:监测心率、 血压变化,判断有无循环衰竭等 严重并发症
呼吸的观察与监测:注意呼吸频 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 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神经系统的观察与监测:注意患 儿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 发现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
腹部体征的观察:观察腹部有无包块、肠鸣音是否亢进等
腹部体征的监测: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肠套叠的病因及症 状
诊断方法及治疗原 则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 项
预防措施及预后评 估
饮食调整:避免过度饮食,选择易 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避免食 物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养补充: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 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如发现腹部体征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 如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肠道 感染,及时治疗原 发病
监测方法:观察患 儿症状,定期进行 腹部检查,及时发 现并发症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年龄:通常是4个 月到2岁之间的婴 幼儿
性别:男女比例 约为4:1
季节:春季和秋 季是高发季节
诱因:饮食改变、 腹泻、发热等
发病原因:肠套叠是指肠 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 腔内,多见于婴幼儿,可 能与婴幼儿肠管结构特点 有关
诱因:饮食改变、腹泻、 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 乱、先天性肠管畸形及其 他器质性疾病等均可诱发 肠套叠
呼吸的观察与监测:注意呼吸频 率、节律和深浅度,及时发现呼 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神经系统的观察与监测:注意患 儿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及时 发现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
腹部体征的观察:观察腹部有无包块、肠鸣音是否亢进等
腹部体征的监测: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肠套叠的病因及症 状
诊断方法及治疗原 则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 项
预防措施及预后评 估
饮食调整:避免过度饮食,选择易 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
饮食卫生:保持餐具清洁,避免食 物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营养补充: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 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 吸等生命体征
注意事项:如发现腹部体征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 如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注意饮 食卫生,避免肠道 感染,及时治疗原 发病
监测方法:观察患 儿症状,定期进行 腹部检查,及时发 现并发症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年龄:通常是4个 月到2岁之间的婴 幼儿
性别:男女比例 约为4:1
季节:春季和秋 季是高发季节
诱因:饮食改变、 腹泻、发热等
发病原因:肠套叠是指肠 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 腔内,多见于婴幼儿,可 能与婴幼儿肠管结构特点 有关
诱因:饮食改变、腹泻、 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 乱、先天性肠管畸形及其 他器质性疾病等均可诱发 肠套叠
肠套叠护理课件
病例二
患儿女,5岁,因腹部肿块、呕吐、血便入院,经检查诊断为 肠套叠。
治疗过程与护理经验分享
治疗过程
两个患儿均接受了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成功解套。
护理经验分享
在复位治疗后,对患儿进行了严密观察和护理,包括禁食、补液、抗炎等措施, 以及心理护理和家长指导。
患者康复情况与后续跟踪
康复情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个患儿在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并发 症发生,顺利出院。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 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非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
通过肛门向肠管内注入空气,利 用气压使套叠的肠管复位,适用 于早期肠套叠且无肠坏死者。
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和痉挛等症状,可给予 解痉药和止痛药缓解症状,但需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成瘾性。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术后护理
。
血便
约80%的肠套叠患儿会出现血 便,呈果酱样或红色黏液状。
腹部肿块
约70%的患儿在右上腹或中腹 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有压痛 。
其他症状
发热、腹胀、腹泻等。
02
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肠套叠的首选 诊断方法,可观察到套叠 的肠管和液体在腹部的特 征性影像。
X线检查
X线检查在肠套叠早期可能 无异常,但随着病情发展 ,可能出现肠梗阻或气腹 征象。
饮食调理与注意事项
1 2
合理搭配食物
注意食物的搭配,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控制饮食量
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3
禁食刺激性食物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肠 道。
患儿女,5岁,因腹部肿块、呕吐、血便入院,经检查诊断为 肠套叠。
治疗过程与护理经验分享
治疗过程
两个患儿均接受了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成功解套。
护理经验分享
在复位治疗后,对患儿进行了严密观察和护理,包括禁食、补液、抗炎等措施, 以及心理护理和家长指导。
患者康复情况与后续跟踪
康复情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个患儿在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并发 症发生,顺利出院。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 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提示感染或炎症。
非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
通过肛门向肠管内注入空气,利 用气压使套叠的肠管复位,适用 于早期肠套叠且无肠坏死者。
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和痉挛等症状,可给予 解痉药和止痛药缓解症状,但需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成瘾性。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术后护理
。
血便
约80%的肠套叠患儿会出现血 便,呈果酱样或红色黏液状。
腹部肿块
约70%的患儿在右上腹或中腹 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有压痛 。
其他症状
发热、腹胀、腹泻等。
02
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腹部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肠套叠的首选 诊断方法,可观察到套叠 的肠管和液体在腹部的特 征性影像。
X线检查
X线检查在肠套叠早期可能 无异常,但随着病情发展 ,可能出现肠梗阻或气腹 征象。
饮食调理与注意事项
1 2
合理搭配食物
注意食物的搭配,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控制饮食量
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3
禁食刺激性食物
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肠 道。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特别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出 血及腹膜炎等征象,做好手术前准备。
3.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家长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 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4.对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水。 5.对于手术后患儿,注意维持胃肠减压功能,预防感染及吻合口瘘。
患儿排气、排便,证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由口进食。
4
编辑版ppt
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
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 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 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 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 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编辑版ppt
诊 断 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血尚
8
编辑版ppt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
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 8~12小时。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9
编辑版ppt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
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
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便。
11
编辑版ppt
辅助检 查
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 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全过程完 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
面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 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 状”“球形”等。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
1
编辑版ppt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学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习
目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标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掌握肠套叠护理措施
2
编辑版ppt
定义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 内引起的肠梗阻。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 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3
编辑版ppt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占
18
编辑版ppt
出院指导
1.术后一个月内避免较剧烈的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2.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必要时回院换药。 3.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适当限
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 4.术后两周复查,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19
编辑版ppt
Thank you !
20
编辑版ppt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 见。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 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 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
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他疼痛表现: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5
编辑版ppt
病因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 感染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 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 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
6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7
编辑版ppt
婴儿肠套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 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2~3:1。四季常见,以 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 染较多有关。另一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 小儿。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16
编辑版ppt
(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小肠套叠; 晚期肠套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 给氧、退热等。
17
编辑版ppt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 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 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2.实施实施方法:术前注射阿托品、鲁米那;灌气压力从60mmHg开始, 逐渐加压,最高可达100mmHg;透视下见肿块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 消失,
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15
编辑版ppt
3.复位的判定: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血便。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必要时B超。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便时出现。 空灌复位率可达90%以上,并发症为肠穿孔。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消化道 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12
编辑版ppt
治疗
13
编辑版ppt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为非手术治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一)非手术治疗法-空气灌肠复位法 1.适应症:
病程<48小时而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14
编辑版ppt
3.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家长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 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4.对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水。 5.对于手术后患儿,注意维持胃肠减压功能,预防感染及吻合口瘘。
患儿排气、排便,证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由口进食。
4
编辑版ppt
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对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
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 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 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已将回盲 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肝下,晚期沿结肠移至腹部左侧,最远可达直肠内。
6.全身情况: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唾、高 热、严重脱水、腹胀、休克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编辑版ppt
诊 断 1.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2.对不明原因婴儿哭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便血尚
8
编辑版ppt
2.呕吐:早期症状之一, 发生率>90%。呕吐物早期为乳
汁,稍后带有胆汁, 晚期为粪质。
3.便血:果酱色血便,发生率>80%,发生在疾病开始后 8~12小时。
4.肛门指诊:肛指检查对早期发现和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9
编辑版ppt
5.腹部肿块:腊肠样包块,约70~80%,
随
疾病不同时期肿块位置发生改变,早期多位于右侧上腹部
未发生时可作直肠指检,观察指套上有无血便。
11
编辑版ppt
辅助检 查
1.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通过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 确定诊断,并可通过监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的全过程完 成治疗。在横断面上显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
面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用50-60mmHg(8.0kPa)压力灌肠,气柱前端 形成“杯口影”、“钳状阴影”或“葫芦状”“哑铃 状”“球形”等。
肠套叠患儿的护理
1
编辑版ppt
了解肠套叠的定义
学
肠套叠的发病原因
习
目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标
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
掌握肠套叠护理措施
2
编辑版ppt
定义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 内引起的肠梗阻。
本症状是婴儿期最 常见的急腹症状之一。
3
编辑版ppt
肠套叠的分类及发病率
肠套叠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两种。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占
18
编辑版ppt
出院指导
1.术后一个月内避免较剧烈的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2.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必要时回院换药。 3.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食物,适当限
制盐的摄入量,少量多餐。 4.术后两周复查,如有异常及时随诊。
19
编辑版ppt
Thank you !
20
编辑版ppt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临床以前者多 见。
婴儿肠套叠的患者一般<2岁,常为肥胖健康儿,其症状多 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如下:
1.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哭吵、烦躁,阵发性15—30分钟, 与肠蠕动相符合,因肠系膜
被牵拉, 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占90%以上。
其他疼痛表现:神萎 、面色发白 、痉挛
5
编辑版ppt
病因
病毒感染,国内有报道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 感染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 菌或寄生虫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 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遗传因素,近年来报道肠套叠有家族发病史。
6
编辑版ppt
临床表现
7
编辑版ppt
婴儿肠套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 病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女之比为2~3:1。四季常见,以 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与此时期上呼吸道炎症和腺病毒感 染较多有关。另一点多发生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 小儿。 慢性肠套叠是指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16
编辑版ppt
(二)手术疗法
1.适应症 空气灌肠未成功者;小肠套叠; 晚期肠套
2.术前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输血、 给氧、退热等。
17
编辑版ppt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情况。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 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 套叠,应立即通知医师作进一步处理。
2.实施实施方法:术前注射阿托品、鲁米那;灌气压力从60mmHg开始, 逐渐加压,最高可达100mmHg;透视下见肿块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 消失,
大量气体进入小肠。 (爆破样充气)
15
编辑版ppt
3.复位的判定: 拔管后排出大量臭气和粘液血便。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 腹部原有肿块不能再触及。必要时B超。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便时出现。 空灌复位率可达90%以上,并发症为肠穿孔。
3.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消化道扫描检查:
对临床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患儿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消化道 重复畸形和梅克尔憩室。
12
编辑版ppt
治疗
13
编辑版ppt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为非手术治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
(一)非手术治疗法-空气灌肠复位法 1.适应症:
病程<48小时而全身情况好的病例
14
编辑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