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0608

合集下载

国家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最新

国家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最新国家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最新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精神卫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水平,国家制定了最新的精神卫生实施方案,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精神卫生工作。

首先,实施方案明确了精神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其中,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精神卫生法律法规建设,推动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等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的制定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

其次,实施方案明确了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工作重点。

其中,提出了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推动精神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等具体任务。

这些重点任务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再次,实施方案明确了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和机制建设。

其中,提出了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精神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具体措施。

这些保障措施和机制建设将有力地支撑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精神卫生服务。

最后,实施方案明确了精神卫生工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其中,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工作评估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等具体措施。

这些评估和监督机制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精神卫生服务。

总之,国家精神卫生实施方案最新的发布,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不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精神卫生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全文【5】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全文【5】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全文【5】
(三)具体目标。

到2020年:
1.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

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

70%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2.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基本健全。

健全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服务人口多且地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根据需要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其他县(市、区)至少在一所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

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3.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紧缺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

东部地区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8名,中西部地区不低于2.8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预防、治疗和康复,来谈谈我国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首先,针对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应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意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

此外,应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人们提供科学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抵御精神疾病的能力。

其次,在治疗方面,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应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条件。

一方面,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应增加对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投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药物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康复工作也是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康复方面,应加强对精神疾病康复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和主动参与度。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康复机构和康复体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全程化的康复服务。

此外,还应注重对康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之,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应以预防为基础,以治疗和康复为重点,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教育、机构建设和康复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只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得以顺利实施,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健康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是一个涵盖了整个社会的工作计划,它包括了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广大市民的协作共同努力,在保证每个人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为全社会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和幸福的环境。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总结。

一、总体目标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全面、系统地建设我国健康的心理环境,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创造一个更健康、和谐和幸福的社会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让每个人都能够在平等和自由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为社会注入更多的创造力和活力。

二、主要任务1. 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意识和认识。

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意识,使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 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 建设心理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心理援助等服务,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卫生服务。

4. 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倡健康文化,带动群众关注健康,增强群众自我预防能力,从而预防和化解心理健康问题。

5. 提高心理救援能力。

加强对于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心理救援,帮助受灾者及其家属缓解心理压力,化解人们的情感冲突,重建生命信心和未来梦想。

三、工作重点1. 提倡健康的心理生活方式。

鼓励人们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等,从而增加人们的自信心、快乐感、幸福感,防止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向公众普及基本知识和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

精神卫生防治年度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防治年度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防治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1. 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促进精神健康。

2. 增加精神卫生服务供给,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

3. 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4. 建设多层次、多维度的精神卫生治疗体系,满足群体和个体需求。

二、具体措施1. 宣传教育工作(1)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推动精神卫生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2)制作有关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资料,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3)开展精神卫生培训班,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培训,提高公众和专业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2.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加大基层精神卫生服务力度,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例如开设精神卫生咨询电话、设立精神健康社区等。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卫生服务,与医院、社区合作,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和危机干预中心,提供康复和危机干预服务。

(3)提高精神卫生特殊人群的服务质量,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康复服务。

3. 专业人员培养与培训(1)加大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增加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

(2)鼓励精神卫生工作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组织精神卫生人员定期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4. 研究与创新(1)鼓励开展精神卫生科研项目,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精神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2)推动精神卫生临床指南的制定与更新,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实践指导。

(3)建立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 舆论引导与政策支持(1)加强媒体合作,提高精神卫生话题的曝光率,引导舆论关注精神卫生问题。

(2)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三、预期成果1. 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升,普遍形成关心、关爱精神健康的风气。

2. 精神卫生服务供给得到增加,包括基层服务、康复机构和危机干预中心等的建设。

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

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20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和意识,消除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2.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3.促进精神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精神患者生活质量4.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和关注度,加强应急处理能力二、工作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精神卫生的理解和关注度(1)加强媒体宣传,以多种形式发布有关精神卫生的信息,在各大媒体(如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上推广,大规模普及有关精神卫生知识,如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预防和处理常见的精神问题等。

(2)发放宣传资料,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发放到学校、医院、社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2.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提升,将精神卫生服务延伸到基层。

在社区、乡镇医院等基层机构,建立咨询、治疗、疏导等服务项目,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如心理咨询、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社区康复,探索使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远程精神卫生服务和在线咨询服务。

3.加强精神疾病管理和干预(1)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精神卫生档案,实现精准的个体化管理。

(2)推广早期干预措施,如主动筛查精神障碍和高风险人群,开展必要的心理干预,降低发病率。

(3)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治疗,并建立病情追踪和管理制度,保证患者的疗效。

4.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1)建立精神卫生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

(2)加强公众教育和预防,提高公众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和传染病等,开展相应的预警、宣传和防护工作。

三、工作保障1.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水平,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最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9―220190年)》全文 精品

最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9―220190年)》全文 精品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9―2020年)》全文篇一:《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学生姓名学专号:业指导教师二○一六年五月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摘要:为了改善我国日趋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政策颁布和施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国家发布了不少政策和规划,对解决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的更好。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题状况;精神问题产生原因;精神卫生政策;政策实施正文: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精神卫生问题严重,精神卫生政策不足11精神卫生疾病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截止2019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

当今,精神卫生问题更应引起国家和群众的高度关注。

12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以及服务水平有限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极为巨大的医疗服务资源,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医疗资源方面确实无法做到完全满足需求,看病难问题的存在便是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带来的后果。

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有着更为丰富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资源,这就使得欠发达城市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因为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关注变得日趋严重。

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1650家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数28100张。

精神科床位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占总床位数的86.4%;精神科床位密度全国平均为1.71张/万人,上海和北京最高,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为92.4%,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5[2],床位不足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精神卫生年度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年度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年度工作计划第一章引言1.1 编写目的精神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精神卫生工作是落实国家卫生与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制定科学、全面、可行的措施和策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促进全民健康。

1.2 编写依据本工作计划参考了相关政策法规,梳理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汲取了国内外经验,以期促进精神卫生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同时,本计划也是各级行政和卫生部门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依据。

第二章概况及目标2.1 精神卫生概况根据我国人口精神卫生问题的现状分析,包括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2 工作目标本年度的工作目标是:(1)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率,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和康复;(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心理;(3)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第三章工作重点和措施3.1 精神疾病防治(1)开展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和干预工作,建立健全早期干预服务网络;(2)加强精神病院、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的合作与联动,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和治疗率;(3)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心理健康教育(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企事业单位培训等;(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3)开展心理健康热线服务,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3.3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1)加大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服务点和床位;(2)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精神卫生工作的工作机制。

第四章工作计划及预期效果4.1 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计划(1)开展精神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预计达到早期识别率80%以上;(2)提高治疗率,预计增加成功治愈病例50%以上;(3)加强患者社会康复工作,预计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0%以上。

精神卫生上半年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上半年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本年度上半年的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如下:二、工作目标1. 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 加强精神疾病防治,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

3.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4.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1)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社区义诊等,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2)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精神卫生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3)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加强精神疾病防治,降低发病率(1)建立健全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2)开展精神疾病筛查,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患者。

(3)加强精神疾病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1)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水平。

(2)完善精神卫生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与国内外精神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4.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1)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可及性。

(2)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康复治疗等。

(3)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季度: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2. 第二季度:加强精神疾病防治,降低发病率。

3. 第三季度: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4. 第四季度: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

五、总结本年度上半年的精神卫生工作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我们将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计划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当前,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精神障碍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均、防治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等。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提高公众精神卫生意识,降低精神障碍发病率,减少精神障碍对个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确保每个需要的人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建立精神卫生监测与评估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策略制定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制定以下策略:构建多层次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综合医院精神科、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加强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的跨学科合作,整合医疗资源,形成防治合力。

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实施重点人群干预计划,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

四、资源配置为保障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配置以下资源:人力资源: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物资资源:确保精神卫生服务所需的药物、设备、设施等物资的充足供应。

财政资源:加大对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投入,保障防治工作的资金需求。

信息资源:建立精神卫生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防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五、监测评估为确保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制定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明确评估内容和方法。

定期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评估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收集和分析精神卫生相关数据,为政策制定和工作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进步。

2024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篇)

2024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篇)

2024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问题。

精神卫生工作在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制定2024年精神卫生工作计划,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精神卫生服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目标2024年的精神卫生工作目标是: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支持,建设健康、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任务1.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1)开展全民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意识,提供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各类媒体传播正面的心理健康信息,消除心理障碍;(3)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等各类活动,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4)与教育系统合作,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2. 建立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1)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基层精神卫生防治能力;(2)加强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建设,提高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3)推广使用精神卫生APP,提供在线咨询、辅导和治疗服务;(4)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心理援助和康复服务,支持心理康复患者的社会融入和再就业。

3.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支持(1)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2)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活动,建立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3)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提供精神康复训练和经济援助;(4)加强对职场人群的关注,提供职业心理辅导和职业重塑服务。

4.加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1)加强精神疾病研究,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3)加强精神卫生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4)加强国内外精神卫生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样本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

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

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卫生规划实施方案

精神卫生规划实施方案

精神卫生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精神卫生问题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水平,制定并实施精神卫生规划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

1. 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确保精神疾病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和康复服务。

2. 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3. 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重点措施。

1. 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医院和康复机构等,覆盖城乡各个地区。

2. 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周、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3. 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得到及时、准确记录和管理。

4. 加强对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保障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增加精神卫生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投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权益的保障,促进精神卫生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3.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部门协同的精神卫生工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五、预期效果。

1. 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 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明显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精神卫生管理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六、总结。

精神卫生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对国内精神卫生工作的科学规划,目标明确,对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行动指南。

本文将围绕进一步规划和推进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这一主题对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的背景精神卫生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普遍性和严重性。

我国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精神卫生问题不断出现,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总体规划,对于保障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的意义1. 丰富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全面、高效、含盖性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卫生保健水平,更能让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实现由医疗服务向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的转变,推广康复服务,达到全面收治、康复和社会支持的目标。

2. 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建设。

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建设方面的规划,包括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

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精神卫生自费医疗保险模式,扩大精神卫生自费医疗保险范围,为广大人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保健卫生服务。

3. 推广全民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治未病”的预防目的。

大力推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在媒体、学校或者企业的渠道上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形成良好就医环境。

三、精神卫生工作总体规划的任务1. 建设全面、高效、含盖性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全面、高效、含盖性强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在家庭、社区、医院等方面都可以得到精神卫生方面的保健服务。

2. 推广精神卫生疾病防治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建立全民健康档案,不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培养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公众预防精神卫生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使人们自觉地参与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方案

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方案

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精神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工作任务与措施1. 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精神卫生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医疗机构为辅助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

加大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2. 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推进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

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精神卫生事业,提供多样化的精神卫生服务。

3.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报告、转诊和随访制度,提高救治救助水平。

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政策,减轻患者负担。

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 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干预,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与监督评估1. 加强组织领导与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领导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作配合。

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投入与需求相适应。

2. 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加强精神卫生宣传与舆论引导,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与媒体合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全文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全文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全文篇一:《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学生姓名:学专号:业:指导教师: 二○一六年五月我国现行精神卫生政策概述摘要:为了改善我国日趋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政策颁布和施行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国家发布了不少政策和规划,对解决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在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做的更好。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题状况;精神问题产生原因;精神卫生政策;政策实施正文: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忧虑,导致了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卫生政策的颁布和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精神卫生问题严重,精神卫生政策不足1.1精神卫生疾病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1].截止2014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30万。

当今,精神卫生问题更应引起国家和群众的高度关注。

1.2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不足以及服务水平有限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极为巨大的医疗服务资源,但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医疗资源方面确实无法做到完全满足需求,看病难问题的存在便是医疗人员严重不足带来的后果。

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配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有着更为丰富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资源,这就使得欠发达城市及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因为得不到有效地治疗和关注变得日趋严重。

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1650家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开放床位数28100张。

精神科床位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占总床位数的86.4%;精神科床位密度全国平均为1.71张/万人,上海和北京最高,全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为92.4%,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45d [2],床位不足情况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报告

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报告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背景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2. 十三五期间,精神卫生工作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3. 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精神科医师数量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配备不足。

三、规划目标1. 到2020年,建立健全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

2. 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

3. 提升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营造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策略与措施1. 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提高救治水平;完善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 逐步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加强常见精神障碍的监测、报告、干预和康复工作,降低发病率。

3.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心理健康服务。

4. 着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增加精神科医师数量,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防治人员配置。

5. 逐步完善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加强精神卫生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依据。

6. 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消除歧视,营造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精神卫生工作。

2.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2011-6-8修改稿)精神卫生工作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促进全民精神健康。

精神卫生与群众身心健康密切联系,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精神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建立了国家精神卫生工作协调制度,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加强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建设;制定了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制度,逐步推进医院与社区和乡村一体化的精神卫生防治网络建设,促进了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互衔接;心理援助纳入了灾后重建工作,提高了公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意义的认识。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我国有超过1600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增长趋势仍将继续,精神疾病负担加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制约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精神卫生工作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精神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需要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在认真总结上一个十年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实施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精神卫生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当前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精神卫生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全面覆盖、依法管理”的工作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突出精神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工作制度、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精神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总目标(一)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体制和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法律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

(二)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干预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三)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等重点疾病防治,按照早期发现、应治尽治、全程服务、促进康复的要求,提高救治、服务和管理水平,减少精神疾病致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整、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和管理,健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并提高服务能力,促进精神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具体目标与指标目标一: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指标1:广泛宣传,普及大众精神卫生知识。

到2015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5%)目标二:干预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预防精神疾病发生。

指标2: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上升趋势。

到201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到2020年,达到8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0%)到2015年,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2010年有所降低;到2020年,降为1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2%)指标3:开展孕产期妇女心理保健,提高孕产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

到2015年,妇幼保健机构医护人员的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45%)指标4:普及老年期痴呆、抑郁等老年期精神疾病知识。

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和照料知识知晓率达到50%;到2020年,达到60%。

(2010年部分地区以老年人及其照料者为对象,调查结果为60%)指标5:宣传过量饮酒危害,降低酒精所致精神疾病。

到2015年,减缓问题饮酒行为的上升趋势;到2020年,有效遏制酒精所致精神疾病。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问题饮酒行为发生率为15%)指标6:开展重大灾害(事件)心理援助工作。

到2015年,重大灾害(事件)后60%的受灾人群能够获得心理援助;到2020年,达到70%。

目标三:落实重点精神疾病防治,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水平。

指标7: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和患者管理率。

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率达到60%;到2020年,达到7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45%)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0%和80%;到2020年,分别达到80%和90%。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170.6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为11%)指标8: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率。

到2015年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65%)指标9:提高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

到2015年,抑郁症治疗率较2010年提高50%;到2020年,较2010年提高7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5%)到2015年,二级及以上非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抑郁症识别率达到30%;到2020年,达到50%。

(2010年部分地区调查为10%)指标10:提高儿童常见精神疾病治疗率。

到2015年,儿童常见精神疾病的治疗率较2010年提高20%;到2020年,提高50%。

(暂无数据,请专家补充)指标11:提高老年期痴呆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率。

到2015年,老年期痴呆早期发现和干预率较2010年提高40%;到2020年,提高60%。

(暂无数据,请专家补充)指标12: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重性精神疾病康复工作模式。

到2015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80%,2020年维持在80%以上。

(暂无数据,请中残联补充)目标四:建立健全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提高队伍工作能力。

指标13: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建设工作全面完成。

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市、区)比例,到2015年达到95%;到2020年达到100%。

建立各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到2015年,全部省和90%的地市建立机构;到2020年,全部地市和区县建立机构。

指标14:拓展精神卫生服务渠道。

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或心理科(门诊),到2015年达到30%;到2020年达到5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民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到2015年,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服务,4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服务;2020年分别达到70%和60%。

指标15: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心理援助热线。

到2015年,100个地市(省)建立热线;到2020年,建设热线的地市(省)达到150个。

指标16: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建设。

到2015年,30%的县(区)建立至少1所示范性社区精神疾病康复机构;到2020年达到50%。

指标17:提高精神卫生工作队伍能力。

到2015年,全国平均每十万人口的精神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达到6.7人;到2020年,达到7人。

(2009年为每十万人口4.8人)到2015年,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50%;到2020年,达到70%。

(2005年全国调查为44%)目标五:掌握精神疾病基本信息。

指标18:建立完善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

到2015年,完成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部署;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功能,完成全国精神卫生防治信息系统建设。

目标六: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完善精神卫生工作保障制度。

指标19:各级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

到2012年,所有省级完成领导协调制度建设工作;到2015年,所有地市级、县级完成领导协调制度建设工作。

指标20:各级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开展实施监督和检查。

到2012年,完成省级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及实施计划的制定和颁布。

四、保障措施(一)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各地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卫生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协调制度,将精神卫生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保障经费和人员,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加强督导检查,抓好落实。

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确定的职责,完成《精神卫生法》配套法规、标准、规范等制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精神卫生工作各项措施。

要针对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落实政府主导和监管责任,逐步实现精神卫生工作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精神卫生服务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增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医疗的保障,建立国家基本精神科药物制度,保障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稳定和发展。

积极鼓励并支持相关社会团体、个人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以多种形式参与精神卫生工作。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多方位精神卫生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结合深化医改,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精神卫生事业投入,建立稳定的精神卫生工作政府投入机制,确保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需要以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的正常运行。

加大各级政府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投入,保障相关人员和工作经费,提高政府财政对此类机构的补贴。

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列入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保障精神卫生防治经费,用于精神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精神疾病预防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精神疾病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考核评估基层机构工作质量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满足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和康复需要。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医疗和康复的主要资金渠道,应按照规定给予保障并不断提高水平。

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和康复由医疗救助资金进行补助。

转变观念,以提高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为目标,逐步推行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医保付费方式,增加在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比重。

依照有关规定做好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或者法定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和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监控管理政策,依法做好城乡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管理工作,依法做好患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保(所)外就医和刑释解教人员中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