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合集下载

等式的性质1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等式的性质1精品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等式的性质1.利用等式的基天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色 ?翘翘板的两边增添的量之间究竟知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均衡?二、合作研究研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平等式进行变形.例 1:用适合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还是等式.(1)假如 2x+7=10 ,那么 2x=10-_______ ;(2)假如 -3x=8 ,那么 x=________ ;(3)假如 x- 2= y-2,那么 x=_____ ;3 3(4)假如a= 2,那么 a=_______.4分析:( 1)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 可得 2x=10-7 ;( 2)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8;可得 x=3( 3)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2可得 x=y ;3( 4)依据等式的基天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 a=8.故答案为: 7, -8 3 , y, 8.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能够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一定同时进行完整同样的四则运算,不然就会损坏本来的相等关系。

例 2:已知 mx=my ,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A . x=yB .a+mx=a+myC . mx-y=my-yD . amx=amy分析: A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 ,依据等式性质 2,m ≠0,而 A 选项没有说明,故A 错误;B 、切合等式的性质 1,正确.C 、切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 D 、切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应选 A .方法总结: 此题主要考察等式的基天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 可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一定不为0.研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 3:用等式的性质解以下方程:( 1) 4x+7=3 ;( 2) 1 x- 1x=4.23分析:( 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 6,在归并同类项,可得答案.解:( 1)方程两边都减 7,得 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 x=-1 .( 2)方程两边都乘以 6,得 3x-2x=24 , x=24 .方法总结 :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 ax=b 的形式,而后再变形为 x=c 的形式。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德 基本性质)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德 基本性质)
求作一个方程,使它的解为-1;
简单应用题如课本P120练一练
学习了什么知识?
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导
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探索得出
教师讲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重在问题情景②探索。处理完问题情景(1)(2),学生阅读课本P118—119,进一步熟悉学习内容,可多举例讨论.
鼓励学生
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
先由同学讨论,再由教师归纳
认真听讲,注意格式
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认识实质
板书设计
情境创设
1、
2、
例1:……
……
……
例2:……
……
……
习题……
……
……
作业布置
P1201
课后随笔
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
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
4、简单介绍等式的另两条性质:对称性与传递性
引入问题情景(2)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例1
解下列方程:(1)x+5=2;(2)-2x=4.
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说清楚每一步的依据
解方程,如课本P120练一练1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中的基础内容,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第一步。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简化计算,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方程的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首先,我们需要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未知数x的系数设为1、做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b/a=0。

步骤二:消去常数项由于方程等号右边是0,我们可以通过消去常数项来简化方程。

具体做法是将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a,得到:x=-b/a。

步骤三:求解未知数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未知数x的解。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x的解即为方程的解。

所以,方程ax + b = 0的解是x = -b/a。

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等式性质来简化解方程的过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等式性质。

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使得方程形式更简单。

例如,对于方程2x+3=7,我们可以通过减去3来简化方程,得到2x=4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通过乘以或除以一个非零数,使方程的系数变为1例如,对于方程3x=6,我们可以通过除以3来简化方程,得到x=2性质三:平方等式两边,等式仍然成立。

利用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含有未知数的平方项消去。

例如,对于方程x^2-5x+6=0,我们可以通过平方来简化方程,得到(x-2)(x-3)=0。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方程的两个解x=2和x=3利用这些等式性质,我们可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将方程变得更简单,从而更容易找到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及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及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及性质2016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及性质导语: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相关的知识,请关注CNFLA学习网!Ⅰ.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⑴首先必须是方程;⑵其次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⑶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说明: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5)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ax+b=0(a≠0)Ⅱ. 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性质:⑴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⑵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b= cc2)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Ⅲ. 解一元一次方程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合并同类项通过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元一次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其中未知数的系数a满足的条件是a≠0.2、系数化为1:解方程系数化为1这一步的理论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动到另一边,叫做移项.4、移项的目的:通过移项,含有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在等号的两边,使方程更接近ax=b的形式.5、移项的理论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1、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符号不变,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各项都变号.2、去括号的理论根据是:乘法分配律.3、去分母:去分母的理论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4、去分母注意事项:⑴方程两边同乘的`数是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⑵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⑶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分别乘以每一项.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⑴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⑵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⑶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⑸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列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⑴审——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⑵设——设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⑶列——列方程: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⑷解——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⑸检——检验所求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同时要注意该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⑹答——作答.2)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类型1: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1)和、差、倍、分问题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4、5)》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和例5都是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4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例5是利用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不深、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教学难点: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方程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师引导:通过讲解例4和例5,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5.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性质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 常见是“和、 差、 倍、 分”关系, 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例 1 .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 27 人,在乙处植树的有 18 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 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例 2 . 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 23 人,在乙处植树的有 17 人.现调 20 人去支援,使在甲 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 2 倍多 3 人,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5
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例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 2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 30 天完成,如果先由甲单独做 8 天,再由乙单独 做 3 天,剩下的由甲,乙两人合作还需要几天完成?
例 2.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24天完成,丙独做需6天完成,现在甲与丙合作2天, 丙因事离去,由甲乙合作,甲乙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点和方法概述 1、等式 等式:用“=”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若 A=B, 则 A±C=B±C。 2) 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数 (除数不为 0) ,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 若 A=B, A B C ≠ 0 ,则 A⋅C=B⋅C, = 。 C C 3)等式的对称性:若 A=B,则 B=A。 4)等式的传递性:若 A=B,B=C,则 A=C。 等式的类型: 1)恒等式:当不论用任何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其左右两边的值总相等时,这样 的等式叫做恒等式。如 0 ⋅ x = 0 。 2)矛盾等式:如 2=0, 2 x = 2 x + 1 3)条件等式:字母取某特定值时才成立的等式,如 3 x − 4 = 3 2、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注:用等式的 两条性质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 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 0)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不难看出,方程的同解原理是由等式的性质演变出来的,其实质是一样的。 检验方程的解: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其方法是将数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 右边,如果左边=右边,则该数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有时 也简称绝对值方程。 解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一般方程。具体操作方 式有两种:其一是对含绝对值符号的各个式子分别讨论其正负,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去掉绝对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精选多篇)[修改版]

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教案课题: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一课时)合肥市五十五中学蔡新莲一.教材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但所学方程形式较简单,仅限于ax b c,ax bx c 的形式,(a,b,c,x都是非负数)。

本节教科书在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利用等式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比小学更为广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的基础,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流程:1.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2.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概念问题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共获得了51枚金牌,比澳大利亚的3倍还多9枚,问澳大利亚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设澳大利亚共获得了x枚金牌,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3x951问题2:王玲今年12岁,她爸爸今年36岁, 问再过几年,他爸爸的年龄是她年龄的2倍?设再过x年,他爸爸的年龄是她的2倍,引导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36x2(12x)观察思考:上面的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例子引入,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也为下面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埋下伏笔。

师生互动: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同时教师明确方程的解的概念,指出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考考你: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2x45x 3(4)x 32.判断对错:(1)x=2是方程x-10=4x的解. (2)x y1(5)3x1(3)3a211(6)x1x(2)x=3和x=-3都是方程x290的解.【设计意图】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及根的理解。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

5.1.1从算式到方程课时目标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算式、代数两种方式下解决问题,体会由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初步认识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2.经历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感悟方程的现实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方程模型的应用意识.3.通过数学背景材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拓展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学习重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学习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意识和过程.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 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km;乙队从距大本营3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解:甲队追上乙队所用的时间为3−11.2−0.8=20.4=5(小时).教师适时追问:(1)这是算术解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做的根据吗?(2)你还有其它的解决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解:设x小时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当甲队追上乙队时,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为(1.2x+1)km,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为(0.8x+3)km.因为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即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于是1.2x+1=0.8x+3.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个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身拥有的数学知识(算术方法)解决,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为引出方程的概念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教师请同学们按照教学活动1中的方法,先设出未知数,再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习先独立思考解答下列两个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谈论,最后选派代表板演展示.问题1: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分析:根据题意,可知3个大水杯的总价=4个小水杯的总价,大水杯的单价-小水杯的单价=5,总价=数量×单价.因此,只要设出大水杯的单价或小水杯的单价,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设大水杯的单价为x元,那么小水杯的单价为(x-5)元.因为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所以3x=4(x-5).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大水杯的单价,进而可以求出小水杯的单价.问题2: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其面积是4 000mm2,长和宽的比为85(即宽是长的58).这枚纪念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毫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长方形的宽=58×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因此,只要设出长方形的长或宽,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设这枚纪念币的长为x mm,则纪念币的宽可以表示为58x mm,面积可以表58x2mm2.已知纪念币的面积为4000mm2,所以58x2=4000.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这枚纪念币的长,进而可以求出纪念币的宽.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教师适时追问:(1)你能解释这些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意思吗?(2)对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说说你的体会?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表示如下:教师进一步指出: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不含未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也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这为解决许多问题带来了方便.探究2解方程和方程的解问题3:请同学们尝试解方程1.2x+1=0.8x+3.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可以发现,当x=5时,左边=1.2×5+1=7,右边=0.8×5+3=7,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例如,x=5就是方程1.2x+1=0.8x+3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判断未知数是否为方程的解的具体步骤:(1)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进行计算;(2)若左边=右边,则这个未知数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探究3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问题4:观察下列方程,你有什么发现.1.2x+1=0.8x+3;3x=4(x-5).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将分析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共识,最后由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解:这些方程中只有1个未知数x,且未知数x的次数都是1.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更有力、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一大进步.初步培养了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典例精讲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2)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并且女生人数=全体学生数×52%,因此,只需设出全体学生数就可以列出方程了;(2)由题意,可知扩大后的绿地的长=正方形绿地的长+5,扩大后的绿地面积=500,所以只需设出原来绿地的长就可以列出方程了.解:(1)设这所学校的学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0.52x,男生数为(1-0.52)x,根据“女生比男生多80人”,列得方程0.52x-(1-0.52)x=80.(2)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 m,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为(x2+5x)m2,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m2”,列得方程x2+5x=500.例2(1)x=2,x=32是方程2x=3的解吗?(2)x=10,x=20是方程3x=4(x-5)的解吗?解:(1)当x=2时,方程2x=3的左边=2×2=4,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2x=3的解;当x=32时,方程2x=3的左边=2×32=3,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32是方程2x=3的解.(2)当x=10时,方程3x=4(x-5)的左边=3×10=30,右边=4×(10-5)=2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10不是方程3x=4(x-5)的解;当x=20时,方程3x=4(x-5)的左边=3×20=60,右边=4×(20-5)=6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0是方程3x=4(x-5)的解.例32x+1=0.8x+3,3x=4(x-5),0.52x-(1-0.52)x=8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解:(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2)未知数x的次数都是1;(3)整式方程.设计意图: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本章的教学难点分散在本章教学的每一节课中是设置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目的,化整为零地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持续渗透建模思想.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巩固训练1.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B)A.2x+7=11B.5x-8=2x+1C.3x=1D.-x=32.小芬买了15份礼物,共花了900元,已知每份礼物内都有1包饼干及每支售价20元的棒棒糖2支,若每包饼干的售价为x元,则依题意可列出下列哪一个一元一次方程(C)A.15(2x+20)=900B.15x+20×2=900C.15(x+20×2)=900D.15×x×2+20=9003.当m=3或1时,关于x的方程x|2-m|+1=0是一元一次方程.4.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①2x+1;②2m+15=3;③3x-5=5x+4;④x2+2x-6=0;⑤-3x+1.8=3y;⑥3a+9>15.解:上述式子是方程的有②③④⑤,其中②③是一元一次方程.理由:①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⑥是不等式;而②③④⑤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符合方程的定义,其中④未知数的次数是2,⑤含有两个未知数,只有②③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因此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5.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宽;(2)《数学学习方法报》每份0.6元,《数学周报》每份0.5元,小明用10元钱买了两种报纸共18份,他买的两种报纸各多少份?解:(1)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25)米,依题意,得2x+2(x+25)=310.(2)设《数学学习方法报》买了x份,则《数学周报》买了(18-x)份,则有0.6x+0.5(18-x)=1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体会数学建模思想.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在探寻方程的有关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3.在利用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你有哪些启示?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课堂8分钟.1.教材第118页习题5.1第1,2,3,5,6题.2.七彩作业.5.1.1从算式到方程1.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式:(1)算式方法.(2)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3.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更方便的数学工具.4.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反思5.1.2等式的性质课时目标1.通过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2.通过让学生从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深化认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3.通过使学生经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渗透“化归”的思想.学习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学习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m”的形式.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用观察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解:对于(1),通过观察,可以看出x=9是方程的解;但是(2)不容易直接看出来.追问:既然不容易直接看出来,那么我们还能借助哪些知识来解这个方程呢?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引出等式的性质的讨论,为后面逐步过渡到用等式的性质讨论方程的解法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等式的性质问题1:请同学们填空,使式子成立.(1)如果m=n,那么n=m;(2)如果x+2x=3x,那么3x=x+2x;(3)如果a=3,b=3,那么a= b.(填“>”“=”或“<”)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归纳:诸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首先,给出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1)等式两边可以交换.如果a=b,那么b=a;(2)相等关系可以传递.如果a=b,b=c,那么a=c.思考: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正数,同时乘同一个正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正数,结果仍相等.引入负数后,这些性质还成立吗?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猜想是否成立.问题2: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1)如果3x=-2x-1,那么3x+2x=-1,两边同时加2x;(2)如果12x=5,那么x=10,两边同时乘2;(3)如果13x-2=x-12,那么13x-x=-12+2,两边同时加2-x.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选派学生代表板演展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评价,适时进行追问:(1)在运用等式的性质时,等式的两边要做怎样的变化?(2)在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数时,应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符号语言描述:如果a=b,那么a±c=b±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符号语言描述: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探究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问题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3=5;(2)3x+2=8.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派学生代表上台板演.解:(1)方程两边减3,得x+3-3=5-3.于是x=2.(2)方程两边减2,得3x+2-2=8-2.化简,得3x=6.方程两边除以3,得x=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从后,通常需要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例如,将x=2代入方程3x+2=8的左边,得3×2+2=8.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是方程3x+2=8的解.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逐步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设计意图:设置上述教学环节,让学生借助具体的式子来验证等式的两条性质,加深对等式的性质的认知,同时又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种形式来描述这些性质,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理解等式的性质,体会如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抽象概括地表示它们.典例精讲例1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并说明依据:(1)如果2x=5-x,那么2x+=5;(2)如果m+2n=5+2n,那么m=;(3)如果x=-4,那么·x=28;(4)如果3m=4n,那么32m=·n.解:(1)2x+x=5;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x,结果仍相等.(2)m=5;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减2n,结果仍相等.(3)-7·x=28;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7,结果仍相等.(4)32m=2·n;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除以2,结果仍相等.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5x=20;(3)-13x-5=4.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需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减7就得出x的值.类似地,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另外两个方程转化为x=m的形式.解:(1)方程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2)方程两边除以-5,得-5-5=20-5.于是x=-4.(3)方程两边加5,得-13x-5+5=4+5.化简,得-13x=9.方程两边乘-3,得x=-27.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在观察等式的两边的变化情况后运用等式的性质做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准确把握,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研究方程的解法,对于需要运用两次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题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顺序,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训练1.如果mx=my,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D)A.mx+1=my+1B.mx-3=my-3C.-12mx=-12myD.x=y2.下列方程的变形,符合等式的性质的是(D)A.由2x-3=7得2x=7-3B.由-3x=5得x=5+3C.由2x-3=x-1得2x-x=-1-3D.由-14x=1得x=-43.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式子仍是等式,并注明根据.(1)如果x+2=3,那么x=3+-2,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2)如果4x=3x-7,那么4x-3x=-7,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3)如果-2x=6,那么x=-3,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4)如果12x=-4,那么x=-8,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4=1;(2)3x+5=0.解:(1)方程两边加4,得x-4+4=1+4.于是x=5.(2)方程两边减5,得3x+5-5=0-5.整理,得3x=-5.方程两边除以3,33=-53.于是x=-53.设计意图:通过巩固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应用等式的性质去解题.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3.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你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在对课堂所学有系统认知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堂8分钟.1.教材第118页习题5.1第4,7,8,10,11题.2.七彩作业.5.1.2等式的性质1.关于等式的两个基本事实:等式两边可以交换.如果a=b,那么b=a.相等关系可以传递.如果a=b,b=c,那么a=c.2.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选择题专项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2)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选择题专项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2)

一、选择题1.解方程-3x=2时,应在方程两边()A.同乘以-3 B.同除以-3 C.同乘以3 D.同除以3B解析:B【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x=2时,应在方程的两边同除以-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方程−2x+2018=2020的解是()A.x=−2018B.x=1C.x=−1D.x=2018C解析:C【解析】【分析】方程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详解】方程−2x+2018=2020,移项合并得:-2x=2,解得:x=-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移项注意要变号.3.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32人,乙队28人,现在从乙队抽调x人到甲队,使甲队人数为乙队人数的2倍.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A.32+x=2(28−x)B.32−x=2(28−x)C.32+x=2(28+x)D.2(32+x)=28−x A解析:A【解析】【分析】分析本题题意,找到等量关系:32+甲队添加人数=2×(28-乙队减少人数),列出式子即可.【详解】解:列出的方程是32+x=2×(28-x).故答案为:32+x=2×(28-x),答案选A..【点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注意本题中甲增加的人数就是乙减少的人数.4.已知代数式2x-6与3+4x 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等于( ) A .2 B .12C .-2D .1-2B解析:B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x 的值.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x-6+3+4x=0 移项合并得:6x=3,解得:x=12,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相反数,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5.一游泳池计划注入一定体积的水,按每小时500立方米的速度注水,注水2小时,注水口发生故障,停止注水,经20分钟抢修后,注水速度比原来提高了20%,结果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10分钟完成注水任务,则计划注入水的体积为( ) A .34000m B .32500m C .32000m D .3500m B解析:B 【分析】设计划注入水的时间为x 小时,根据“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10分钟完成注水任务”列出方程并解答. 【详解】设计划注入水的时间为x 小时,依题意得:()20105002+5001+2025006060x x ⎛⎫⨯⨯---= ⎪⎝⎭%,解得x=5. 5×500=2500,即计划注入水的体积为2500立方米.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把方程112x =变形为2x =,其依据是( ) A .等式的性质1 B .等式的性质2C .乘法结合律D .乘法分配律B解析:B 【分析】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原式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将原方程两边都乘2,得2x =,这是依据等式的性质2.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7.“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成如图乙所示的 A 、B 两种长方体形状的无盖纸盒.现 有正方形纸板 120 张,长方形纸板 360 张,刚好全部用完,问能做成多少个 A 型盒子?”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个数是( )①甲同学:设 A 型盒子个数为 x 个,根据题意可得: 4x + 3 ⋅1202x- = 360 ②乙同学:设 B 型盒中正方形纸板的个数为 m 个,根据题意可得: 3 ⋅ 2m+ 4(120 - m ) = 360③A 型盒 72 个④B 型盒中正方形纸板 48 个 A .1 B .2C .3D .4D解析: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 型纸盒需要4个长方形纸板,1个正方形纸板,B 型纸盒需要3个长方形纸板和2个正方形纸板,设A 型盒子个数为x 个,可得A 型纸盒需要长方形纸板的数量和B 型纸盒需要长方形纸板的数量,可列出方程对①进行判断;设B 型盒中正方形纸板的个数为m 个,可得B 型纸盒需要长方形纸板的数量和A 型纸盒需要长方形纸板的数量,可列出方程对②进行判断;设做A 型盒子用了正方形纸板x 张,做B 型盒子用了正方形纸板y 张,则可得A 型盒子x 个,B 型盒子y 个,根据长方形纸板360张,正方形纸板120张,可得出方程组,求出A 型纸盒和B 型纸盒的数量可对③④进行判断. 【详解】设A 型盒子个数为x 个,则A 型纸盒需要长方形纸板4x 张,正方形纸板x 张,由于制作一个B 型纸盒需要两张正方形纸板,因此可得B 型纸盒的数量为1202x-个,需要长方形纸板3×1202x -张,因此可得120433602xx -+=,故①正确;设B 型盒中正方形纸板的个数为m 个,则B 型纸盒有2m 个,需要长方形纸板3×2m个,A 型纸盒有(120-m )个,则需长方形纸板4(120-m )个,所以可得方程3×2m+4(120-m )=120,故②正确;设做A 型盒子用了正方形纸板x 张,做B 型盒子用了正方形纸板y 张,则有,212043360x y x y +=⎧⎨+=⎩解得,7224x y =⎧⎨=⎩即,A 型纸盒有72个,B 型纸盒有24个,所以B 型盒中正方形纸板 48 个 故③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时注意无盖盒子中的长方形及正方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8.若4a ﹣9与3a ﹣5互为相反数,则a 2﹣2a+1的值为( ) A .1 B .﹣1C .2D .0A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4a-9与3a-5互为相反数,∴4a-9+3a-5=0,解得:a=2,∴=1,故选A .考点:1.解一元一次方程;2.相反数;3.代数式求值.9.若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 ,它的面积就增加39cm ,则正方形的边长原来是( ) A .8cm B .6cmC .5cmD .10cm C解析:C 【解析】试题分析: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39,解得:x=5.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0.解方程32282323x x x----=的步骤如下,错误的是( ) ①2(3x ﹣2)﹣3(x ﹣2)=2(8﹣2x ); ②6x ﹣4﹣3x ﹣6=16﹣4x ; ③3x +4x =16+10;④x =267.A .①B .②C .③D .④B解析:B【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依次计算可得. 【详解】①去分母,得:2(3x ﹣2)﹣3(x ﹣2)=2(8﹣2x ); ②6x ﹣4﹣3x+6=16﹣4x , ③6x ﹣3x+4x =16+4﹣6, ④x =2,错误的步骤是第②步,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 =a 形式转化.11.关于y 的方程331y k +=与350y +=的解相同,则k 的值为( ) A .-2 B .34C .2D .43-C 解析:C 【分析】分别解出两方程的解,两解相等,就得到关于k 的方程,从而可以求出k 的值. 【详解】解第一个方程得:133ky -=, 解第二个方程得:53y =-,∴133k-=53-, 解得:k=2. 故选C . 【点睛】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能够求解关于y 的方程,要正确理解方程解的含义. 12.下列方程中,其解为﹣1的方程是( ) A .2y=﹣1+y B .3﹣y=2C .x ﹣4=3D .﹣2x ﹣2=4A解析:A 【分析】分别求出各项中方程的解,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方程2y=-1+y , 移项合并得:y=-1,符合题意; B 、方程3-y=2,解得:y=1,不合题意;C、方程x-4=3,移项合并得:x=7,不合题意;D、方程-2x-2=4,移项合并得:-2x=6,解得:x=-3,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13.某市为提倡节约用水,采取分段收费.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20m3,每立方米收费2元;若用水超过20m3,超过部分每立方米加收1元.小明家5月份交水费64元,则他家该月用水()m3.A.38 B.34 C.28 D.44C解析:C【解析】试题设小明家5月份用水xm3,当用水量为20m3时,应交水费为20×2=40(元).∵40<64,∴x>20.根据题意得:40+(2+1)(x-20)=64,解得:x=28.故选C.14.某工厂一、二月份共完成生产任务57吨,其中二月份比一月份的23多13吨,设一月份完成x吨,则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23x−13=57B.x+23x+13=57C.x+23x=57+13D.3x+2x=57−13B解析: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一月份完成x吨,二月份完成(23x+13)吨,一、二月份共完成生产任务57吨,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详解】由题意可知:x+23x+13=57.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方程6x+12x-9x=10-12-16的解为()A.x=2 B.x=1 C.x=3 D.x=-2D解析:D【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方程的解.【详解】合并同类项,得9x=-18,系数化为1,得x=-2,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每个圆纸片的面积都是30,圆纸片A与B,B与C,C与A的重叠面积分别为6,8,5,三个圆纸片覆盖的总面积为73,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A.54 B.56 C.58 D.69C解析:C【分析】根据图形可知:三个圆纸片覆盖的总面积+A与B的重叠面积+B与C的重叠面积+C与A 的重叠面积−A、B、C共同重叠面积=每个圆纸片的面积×3,由此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出A、B、C共同重叠面积,从而求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详解】解:设三个圆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x,则73+6+8+5−x=30×3,得x=2.所以三个圆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73−(6+8+5−2×2)=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式子,再求解.17.下列方程变形一定正确的是()A.由x+3=-1,得x=-1+3 B.由7x=-2,得x=-7 4C.由12x=0,得x=2 D.由2=x-1,得x=1+2D解析:D【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由x+3=-1,得x=-1-3,所以A选项错误;由7x=-2,得x=-27,所以B选项错误;由12x=0,得x=0,所以C选项错误;由2=x-1,得x=1+2,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熟记等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甲乙两人骑摩托车从相距170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甲比乙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乙每小时行()A.30千米B.40千米C.50千米D.45千米B解析:B【解析】【分析】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那么相应的等量关系为:甲2小时走的路程+乙2小时走的路程=170,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乙每小时行x千米,甲每小时走(x+5)千米,则2x+2(x+5)=170,解得x=40,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得到甲乙行程和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某种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8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A.300元B.250元C.240元D.200元C解析:C【分析】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 元,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 元, 根据题意得:330×80%−x=10%x , 解得:x=24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40元.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有两支同样长的蜡烛,一支能点燃4小时,另一支能点燃3小时,一次遇到停电,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来电后同时吹灭,发现其中一支的长度是另一支的一半,则停电时间为( ) A .2小时 B .3小时 C .125小时 D .52小时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每小时两支蜡烛燃烧总长度的13,14 ,再利用燃烧后其中的一支是另一支的一半,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 【详解】设停电时间为x 小时,根据题意可得: 1−14x=2×(1−13x),解得:x=125.答:停电时间为125小时.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1.一元一次方程−2x +5=3x −10的解是( ) A .x =3 B .x =−3C .x =5D .x =−5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把x 的系数化为1即可; 【详解】原式=-2x -3x=-10-5 ; =5x =15,x =3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2.如果x=2是方程12x+a=﹣1的解,那么a的值是()A.0 B.2 C.﹣2 D.﹣6C 解析:C【分析】将x=2代入方程12x+a=-1可求得.【详解】解:将x=2代入方程12x+a=﹣1得1+a=﹣1,解得:a=﹣2.故选C.【点睛】本题是一道求方程待定字母值的试题,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是求待定字母的值的常用方法,平时应多注意领会和掌握.23.如图,相同形状的物体的重量是相等的,其中最左边天平是平衡的,则右边三个天平中仍然平衡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B解析:B【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因为最左边天平是平衡的,所以2个球的重量=4个圆柱的重量;①中一个球的重量=两个圆柱的重量,根据等式的性质,此选项正确;②中,一个球的重量=1个圆柱的重量,错误;③中,2个球的重量=4个圆柱的重量,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实质是考查等式的性质,先根据①判断出2个球的重量=4个圆柱的重量,再据此解答.24.已知下列四个应用题:①现有6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甲单独每小时可以加工4个零件,乙单独每小时可以加工6个零件.现甲乙两人合作,问两人开始工作几小时后还有20个零件没有加工?②甲乙两人从相距6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面行,甲的速度是4/km h ,乙的速度是6/km h ,问经过几小时后两人相遇后又相距20km ?③甲乙两人从相距60km 的两地相向面行,甲的速度是4/km h ,乙的速度是6/km h ,如果甲先走了20km 后,乙再出发,问乙出发后几小时两人相遇?④甲乙两人从相距20km 的两地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4/km h ,乙的速度是6/km h ,问经过几小时后两人相距60km 其中,可以用方程462060x x ++=表述题目中对应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序号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B 解析:B【分析】①根据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未完成的工作量=总的工作量,设x 小时后还有20个零件没有加工,据此列方程解答;②根据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总路程+相遇后相距的路程,设x 小时后相遇后相距20km ,据此列方程解答;③依据甲乙行驶的路程和+甲先走的路程=总路程,设x 小时后相遇后,据此列方程解答; ④根据甲乙两人的距离+甲乙各自行驶的路程=总路程,设行驶x 小时,据此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①设x 小时后还有20个零件没有加工,根据题意得,462060x x ++=,故①正确; ②设x 小时后相遇后相距20km ,根据题意得,466020x x +=+,故②错误; ③甲先走了20km 后,乙再出发,设乙出发后x 小时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得,462060x x ++=,故③正确;④经过x 小时后两人相距60km ,根据题意得,462060x x ++=,故④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5.把方程13124x x -+=-去分母,得( ) A .2(1)1(3)x x -=-+ B .2(1)4(3)x x -=++ C .2(1)43x x -=-+D .2(1)4(3)x x -=-+ D解析:D【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相关要求,结合等式的基本性质2,对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数的最小公倍数4即可求解.【详解】等式两边同乘4得:2(1)4(3)x x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中的去分母,熟练掌握使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进行去分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下列各等式的变形中,等式的性质运用正确的是( )A .由02x =,得2x =B .由14x -=,得5x =C .由23a =,得23a =D .由a b =,得a b c c= B 解析:B【解析】【分析】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A 、由02x =,得x=0,不符合题意; B 、由x-1=4,得x=5,符合题意; C 、由2a=3,得a=32,不符合题意; D 、由a=b ,c≠0,得a b c 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7.已知,每本练习本比每根水性笔便宜2元,小刚买了6本练习本和4根水性笔正好用去18元,设水性笔的单价为x 元,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6(x+2)+4x =18B .6(x ﹣2)+4x =18C .6x+4(x+2)=18D .6x+4(x ﹣2)=18B解析:B【分析】等量关系为:6本练习本总价+4支水性笔总价钱=18.【详解】解:水性笔的单价为x 元,那么练习本的单价为(x ﹣2)元,则6(x ﹣2)+4x =18,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28.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A .方程3221x x -=+,移项,得3212x x -=-+B .方程()3251x x -=--,去括号,得3251x x -=--C .方程2332t =,系数化为1,得1t = D .方程110.20.5x x --=,整理得36x = D 解析:D【分析】根据解方程的步骤逐一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 . 方程3221x x -=+,移项,得3212x x -=+,故A 选项错误;B . 方程()3251x x -=--,去括号,得325+5-=-x x ,故B 选项错误;C . 方程2332t =,系数化为1,得94t =,故C 选项错误; D . 方程110.20.5x x --=,去分母得()5121--=x x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6x =,故D 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29.某校社团活动课中,手工制作社的同学用一种彩色硬纸板制作某种长方体小礼品的包装盒,每张硬纸板可制作盒身12个,或制作盒底18个,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现有28张这种彩色硬纸板,要使盒身和盒底刚好配套,若设需要x 张做盒身,则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182812x x -=B .()1828212x x -=⨯C .()181412x x -=D .()2182812x x ⨯-= B 解析:B【分析】若设需要x 张硬纸板制作盒身,则(28-x )张硬纸板制作盒底,然后根据1个盒身与2个盒底配成一套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若设需要x 张硬纸板制作盒身,则(28-x )张硬纸板制作盒底,由题意可得, 18(28-x )=2×12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30.已知方程16x -1=233x + ,那么这个方程的解是( )A .x =-2B .x =2C .x =-12D .x =12A 解析:A【分析】 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得.【详解】两边同乘以6去分母,得62(23)x x -=+,去括号,得646x x -=+,移项,得646x x -=+,合并同类项,得510x -=,系数化为1,得2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等式的性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等式的性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最关注的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等式的性质, 我演示动画的天平变化情况让学生观察变化,然后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边做演示边提醒他们注意 教学过程 天平的平衡状态的变化,提示学生观察天平的平衡怎么 变,为什么变,怎么才能又变平衡,让他们自己思考, 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等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等式的基
本性质是学生在刚刚认识了等式与方程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
教材分析 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它是解方程的必备知识,并且对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天平的平衡性入手,激发学 课例研究综
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 述
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
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 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 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 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 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 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天平”入手,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 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 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 教学策略选 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 择与设计 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 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 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 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等式的性质(七年级数学)

等式的性质(七年级数学)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一起归纳】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探究新知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a c

b c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二 【一起探究】
C.由2x-3=x-1得2x-x=-1-3
D.由-
1 4
x=1得x=-4
巩固练习
4.由23x+2=0得x=-3可分两步,按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第第一二步步::根根据据等等式 式的的性性质质____12__,,等等式式两两边边__减乘____232__得得到到x=23 x-=3-. 2;
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如果
1 2
x=-4,那么__x__=-8,根据是_等__式__的__性__质__2_.
巩固练习
2.如果mx=my,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D )
A.mx+1=my+1
B.mx-3=my-3
C.-
1 2
mx=-
1 2
my
D.x=y
3.下列方程的变形,符合等式的性质的是 ( D )
A.由2x-3=7得2x=7-3 B.由-3x=5得x=5+3
学生活动三 【一起归纳】
解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就是把方程 逐步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等式 的性质是转化的重要依据.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四 【一起探究】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 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例如,
探究新知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

-10 3.如果-m n 5 m 5,那么n 。 ab b 3 4.如果 4,那么 。 a a
2 2
18
教案
课题:2 .1.2 等式的性质(1)
①了解等式性质 1; 教学目标 ②会用等式的性质 1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④渗透“化归”的思想.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1 应用等式性质 1 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用估 算的方法 我们可以 求出简单 的一元 一次方程 的解. 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提出问题 (1) 4x=24; (2) x+1=3. 第(1) 题要 求学生给 出解答, 第(2)题较 复杂,估 算比较 困难, 此时教师提 出:我们必 须学习解一 元一次方程 的其他 方法. ①实验演示: 教师 先提出实 验的要求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实验 的过程, 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 ②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在学生 叙述发现的 规律后,教 师进一步引 导:等式就 像平衡 的天平 ,它具有与 上面的事实 同样的性质 .比如 “8=8” ,我 们在两 边都加上 6 ,就有“ 8+6=8+ 6” ;两边 都减去 11,就 探究新知 有“8-11=8-11” ③表示: 问题 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 生回答的 基础上, 教师必须 说明: 等式两边 加上的 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问题 2: 等式一般可以用 a=b 来表示. 等式的性质 1 怎样 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 a=b,那么 a ±c =b±c 字母 a、 b、 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 c 式子。 举例的目 的在于 得到初步的应用 . 两种形式 的表示 方法应该 让学生 理解 先观察后 实验的 目的 一是 培养 学 生 的 看 图 能 力,二是 培养学 生读数学 书的能 力 用实验演 示,能 比较直观 地归纳 出等式的性质 设计理念 第 (1) 题是为了 复习,第(2) 题 是 估 算 比 较 困 难,以引 起学生 认知冲突 ,引出 新课

初中数学 等式的性质如何应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 等式的性质如何应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等式的性质如何应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性质是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工具。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来简化计算和转化等式,从而更加轻松地解决方程问题。

下面将介绍等式的性质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应用。

一、等式的加法性质和减法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c,其中a,b,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加法性质和减法性质来解决方程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 如果方程中有多项式,可以将其中的同类项合并,然后利用等式的加法性质和减法性质化简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2x + 3x + 4 = 7x + 2,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5x + 4 = 7x + 2,然后用等式的减法性质将5x 移到方程的一边,将常数项移到另一边:5x - 7x = 2 - 4,即-2x = -2。

最后,用等式的乘法性质将x 的系数消去,解得x = 1。

2. 如果方程中有分式,可以通过通分来化简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2/x + 1/(x+1) = 3/2,我们可以通过通分将方程化简为(4(x+1) + 2x) / (2x(x+1)) = 3/2,即6x + 6 = 3x^2 + 3x,然后移项得到3x^2 - 3x - 6 = 0。

最后,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解得x = 2 或x = -1。

二、等式的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另一种解法是利用等式的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具体方法如下:1. 如果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1,可以利用等式的乘法性质将系数移动到未知数的一边。

例如,对于方程x/3 + 2 = 5,我们可以通过等式的乘法性质将1/3 移到未知数x 的一边,得到x = 9。

2. 如果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不为1,也可以利用等式的乘法性质来解决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2x/3 + 4 = 8,我们可以将方程两边都乘以3,得到2x + 12 = 24,然后移项得到2x = 12,最后解得x = 6。

复习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

复习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

第九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一、复习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3、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复习重点难点:(一)复习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二)复习难点: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c b c a ±=±; (2)如果a=b,那么)0(,≠==c cb c a bc ac ; 2、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的等式叫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0(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a ≠0);(2)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 (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a ≠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4)解方程(组);(5)检验,作答;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1)工程问题①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③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2)行程问题①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②常见等量关系: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3)水中航行问题: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二)典例精析:例1、(1)已知x =-2是关于x 的方程()x m x m -=-284的解,则m 的值= ;.(2)若关于x 的方程03)1(22=+-x x a 式一元一次方程,则a= ;【方法总结】:1、第1题是已知方程的解,要求方程中待确定的字母系数,可以像解数字系数的方程一样,先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比较;也可以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两边代数式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叫做方程的解,将2x =-代入原方程,转化为关于m 的方程求解.2、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定义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未知数的次数为1,二是未知数系数不能为0;例2、解方程:12733)1(2-=-++x x x ; 【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需要注意去分母时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去括号时,括号前是负号要注意括号内各项均要改变符号,移项要变号,系数化为1要注意方程两边要未知数的系数;例3、某会议厅主席台上方有一个长12.8m 的长条形(矩形)会议横标框,铺红色衬底.开会前将会议名称用白色厚纸或不干胶纸刻出来贴于其上.但会议名称不同,字数一般每次都多少不等,为了制作及贴字时方便美观,会议厅工作人员对有关数据作了如下规定:边空:字宽:字距=9:6:2,如图所示.根据这个规定,求会议名称的字数为18时,边空、字宽、字距各是多少?【方法总结】:1、有比时,应根据比值设未知数;2、应找好等量关系:横标两边的边空+18个字的字宽+18个字之间的字距=12.8cm ;然后根据所设未知数和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例4、剃须刀由刀片和刀架组成,某时期,甲乙两厂家分别生成老式剃须刀(刀片不可更换)和新式剃须刀(刀片可更换),有关销售策略与售价等信息如下表所示:某段时间内,甲厂家销售了8400把剃须刀,乙厂家销售的刀片数量是刀架数量的50倍,乙厂家获利的利润是甲厂家的两倍,问这段时间内乙厂家销售了多少刀架和刀片?【方法总结】:等量关系是:1、刀架数×50=刀片数;2 、甲厂家利润×2=乙厂家的利润例5、某省公布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听证方案如下:例:若某户月用电量400度,则需交电费为210×0.52+(350﹣210)×(0.52+0.05)+(400﹣350)×(0.52+0.30)=230(元)(1)如果按此方案计算,小华家5月份的电费为138.84元,请你求小华家5月份的用电量;(2)以此方案请你回答:若小华家某月的电费为a元,则小华家该月用电量属于第几档?分析:(1)分别计算出用电量为210度,350度时需要交纳的电费,然后可得出小华家5月份的电量在哪一档上,从而列示计算即可;(2)根据(1)求得的结果,讨论a的值,得出不同的结论.解:(1)用电量为210度时,需要交纳210×0.52=109.2元,用电量为350度时,需要交纳210×0.52+(350﹣210)×(0.52+0.05)=189元,故得小华家5月份的用电量在第二档;设小华家5月份的用电量为x,则210×0.52+(x﹣210)×(0.52+0.05)=138.84解得:x=262,即小华家5月份的用电量为262度.(2)由(1)得,当a≤109.2时,小华家的用电量在第一档;当109.2<a≤189时,小华家的用电量在第二档;当a>189时,华家的用电量在第三档;【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要先计算出分界点处需要交的电费,这样有助我我们判断。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等式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在描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后,继续学习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引出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由实际问题得到的方程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理解等式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学会检验。

3. 理解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
2.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等式性质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教学重点:利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移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
教学流程:
1.用猜谜引出学生身边的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

3.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同时给出检验的过程。

4.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归纳得到移项法则。

5.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优秀3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

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

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温故知新: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克0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

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 则:X+c=y+c x-c=y-c(c为一个代数式)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专项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1)

一、解答题1.已知关于x的方程:2(x﹣1)+1=x与3(x+m)=m﹣1有相同的解,求以y为未知数的方程3332my m x--=的解.解析:214y=-.【分析】根据方程可直接求出x的值,代入另一个方程可求出m,把所求m和x代入方程3,可得到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解方程2(x﹣1)+1=x得:x=1将x=1代入3(x+m)=m﹣1得:3(1+m)=m﹣1解得:m=﹣2将x=1,m=﹣2代入33 32my m x --=得:3(2)2332y----=,解得:214y=-.【点睛】本题考查了含分母的一次方程,属于简单题,正确求解方程是解题关键.2.解方程:2x13+=x24+-1.解析:x=-2.【分析】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去分母得:4(2x+1)=3(x+2)-12,去括号得:8x+4=3x+6-12,移项得:8x-3x=6-12-4,合并同类项得:5x=-10,系数化为1得:x=-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3.某家具厂生产一种课桌和椅子,课桌每张定价200元,椅子每把定价80元,厂方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每买一张课桌就赠送一把椅子;方案二:课桌和椅子都按定价的80%付款.某校计划添置100张课桌和x把椅子.(1)若x=100,请计算哪种方案划算;(2)若x>100,请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把两种方案的费用表示出来;(3)若x=300,如果两种方案可以同时使用,请帮助学校设计一种最省钱的方案.解析:(1)方案一省钱;(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分别按两种方案结合已知数据计算、比较即可得到结论;(2)分别根据两种方案列出对应的表达式并化简即可;(3)按以下三种方式分别计算出各自所需费用并进行比较即可:①全按方案一购买;②全按方案二购买;③先按方案一购买100张课桌,同时送100把椅子,再按方案二购买200把椅子.【详解】(1)当x=100时,按方案一购买所需费用为:100×200=20000(元);按方案二购买所需费用为:100×(200+80)×80%=22400(元),∵20000<22400,∴方案一省钱;(2)当x>100时,按方案一购买所需费用为:100×200+80(x﹣100)=80x+12000(元);按方案二购买所需费用为:(100×200+80x)×80%=64x+16000(元),答:方案一、方案二的费用为:(80x+12000)元、(64x+16000)元;(3)当x=300时,①全按方案一购买:100×200+80×200=36000(元);②全按方案二购买:(100×200+80×300)×80%=35200(元);③先按方案一购买100张课桌,同时送100把椅子;再按方案二购买200把椅子,100×200+80×200×80%=32800(元),∵36000>35200>32800,∴先按方案一购买100张桌子,同时送100把椅子;再按方案二购买200把椅子最省.【点睛】(1)读题题意,弄清各数据间的关系是解答第1、2小题的关键;(2)解第3小题时,需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计算所需费用:①全按方案一购买;②全按方案二购买;③先按方案一购买100张课桌,同时送100把椅子,再按方案二购买200把椅子;解题时不要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种.4.解下列方程:(1)517 84a-=;(2)22146y y +--=1; (3)2131683x x x -+-= -1 解析:(1)3a =;(2)4y =-;(3)179x =. 【分析】 (1)先方程两边同乘以8去分母,再按照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得;(2)先方程两边同乘以12去分母,再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得;(3)先方程两边同乘以24去分母,再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解方程即可得.【详解】(1)方程两边同乘以8去分母,得5114a -=,移项,得5141a =+,合并同类项,得515a =,系数化为1,得3a =;(2)方程两边同乘以12去分母,得3(2)2(21)12y y +--=,去括号,得364212y y +-+=,移项,得341262y y -=--,合并同类项,得4y -=,系数化为1,得4y =-;(3)方程两边同乘以24去分母,得4(21)3(31)824x x x --+=-,去括号,得8493824x x x ---=-,移项,得8982443x x x --=-++,合并同类项,得917x -=-,系数化为1,得179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步骤是解题关键.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 -2=5; (2)-23x =6; (3)3x =x +6. 解析:(1)x =7;(2)x =-9;(3)x =3【分析】(1)两边同时加上2即可求解;(2)两边同时乘-32即可求解;(3)两边同时减x,然后同时除以2即可求解.【详解】解:(1)等式两边加2,得x-2+2=5+2,即x=7.(2)等式两边乘-32,得x=6×(-32),即x=-9.(3)等式两边减x,得2x=6.两边除以2,得x=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6.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3x=2x-6;(2)2+x=2x+1;(3)35x-8=-25x+1.解析:(1)x=-6;(2)x=1;(3)x=9【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减2x,可得答案;(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减x,化简后方程的两边都减1,可得答案.(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加25x,化简后方程的两边都加8,可得答案.【详解】(1)两边减2x,得3x-2x=2x-6-2x.所以x=-6.(2)两边减x,得2+x-x=2x+1-x.化简,得2=x+1.两边减1,得2-1=x+1-1所以x=1.(3)两边加25 x,得35x-8+25x=-25x+1+25x.化简,得x-8=1.两边加8,得x-8+8=1+8.所以x =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7.解下列方程(1)5m-8m-m=3-11;(2)3x+3=2x+7解析:(1)m=2;(2)x=4【分析】(1)先合并同类项,再化系数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2)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详解】(1)合并同类项,得 :﹣4m=﹣8,系数化为1,得: m=2,(2)移项,得:3x ﹣2x=7﹣3,合并同类项,得: x=4.【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步骤是解答的关键. 8.已知16y x =-,227y x =+,解析下列问题:(1)当122y y =时,求x 的值;(2)当x 取何值时,1y 比2y 小3-.解析:(1)215x =;(2)18x 【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然后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2)根据题意得到213y y -=-,然后代入x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由题意得:62(27)x x -=+解得215x = 215x ∴=. (2)由题意得:27(6)3x x +--=-解得18x 18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是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去分母的法则,细心求解即可.9.设a ,b ,c ,d 为有理数,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ad bc c d =-,那么当35727x-=时,x 的值是多少? 解析:x =-2【分析】 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得到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21 - 2(5 - x )=7即21-10+2x =7x =-2.【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10.已知数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对应数字a 、b ,且a 、b 满足|4a-b|+(a-4)2=0(1)a= ,b= ,并在数轴上面出A 、B 两点;(2)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x 轴正半轴运动,求运动时间为多少时,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距离的2倍;(3)数轴上还有一点C 的坐标为30,若点P 和点Q 同时从点A 和点B 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点运动,P 点到达C 点后,再立刻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 .求点P 和点Q 运动多少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并求此时点Q 对应的数.解析:(1)4,16.画图见解析;(2)83或8秒;(3)点P 和点Q 运动4或8或9或11秒时,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 表示的数为20,24,25,27.【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四种情形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a ,b 满足|4a-b|+(a-4)2≤0,∴a=4,b=16,故答案为4,16.点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2)设运动时间为ts.由题意:3t=2(16-4-3t)或3t=2(4+3t-16),解得t=83或8,∴运动时间为83或8秒时,点P到点A的距离是点P到点B的距离的2倍;(3)设运动时间为ts.由题意:12+t-3t=4或3t-(12+t)=4或12+t+4+3t=52或12+t+3t-4=52,解得t=4或8或9或11,∴点P和点Q运动4或8或9或11秒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此时点Q表示的数为20,24,25,27.【点睛】本题考查多项式、数轴、行程问题的应用等知识,具体的关键是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1.a※b是新规定的这样一种运算法则:a※b=a2+2ab,例如3※(-2)=32+2×3×(-2)=-3(1)试求(-2)※3的值(2)若1※x=3,求x的值(3)若(-2)※x=-2+x,求x的值.解析:(1)-8;(2)1;(3)65.【分析】(1)根据规定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2)(3)将规定的运算法则代入,然后对等式进行整理从而求得未知数的值即可.【详解】(1)(-2)※3=(-2)2+2×(-2)×3=4-12=-8;(2)∵1※x=3,∴12+2x=3,∴2x=3-1,∴x=1;(3)-2※x=-2+x,(-2)2+2×(-2)x=-2+x,4-4x=-2+x,-4x-x=-2-4,-5x=-6,x=65.【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2.学校要购入两种记录本,预计花费460元,其中A种记录本每本3元,B种记录本每本2元,且购买A种记录本的数量比B种记录本的2倍还多20本.(1)求购买A和B两种记录本的数量;(2)某商店搞促销活动,A种记录本按8折销售,B种记录本按9折销售,则学校此次可以节省多少钱?解析:(1)购买A种记录本120本,B种记录本50本;(2)学校此次可以节省82元钱.【分析】根据两种记录本一共花费460元即可列出方程【详解】(1)设购买B种记录本x本,则购买A种记录表(2x+20)本,依题意,得:3(2x+20)+2x=460,解得:x=50,∴2x+20=120.答:购买A种记录本120本,B种记录本50本.(2)460﹣3×120×0.8﹣2×50×0.9=82(元).答:学校此次可以节省82元钱.【点睛】根据题意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小丽用的练习本可以从甲乙两家商店购买,已知两家商店的标价都是每本 2 元,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十本以上,从第 11 本开始按标价的 70%出售;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一本起按标价的80%出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提高解题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并应用于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方程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案例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会用移项解方程。

二、内容分析
从本节课开始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有目的、有根据、有步骤的变形过程。

其目的是将方程最终变为x=a的形式;其根据是等式的性质和移项法则,其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成1。

x=a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1)没有分母;
(2)没有括号;
(3)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
(4)没有同类项;
(5)未知数的系数是1。

在讲方程的解法时,要把所给方程与x=a的形式加以比较,针对它们的不同点,采取步骤加以变形。

根据方程的特点,以x=a的形式为目标对原方程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

解方程的第一节课告诉学生解方程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原方程逐步变形为x=a的形式就可以了。

重点在于引进移项这一变形并用它来解方程。

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与用移项解方程,效果是一样的。

但移项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如解方程 7x-2=6x-4
时,用移项可直接得到 7x-6x=4+2。

而用等式性质1,一般要用两次:
(1)两边都减去6x;(2)两边都加上2。

因为一下子确定两边都加上(-6x+2)不太容易。

因此要引进移项,用移项来解方程。

移项实际上也是用等式的性质,在引进过程中,要结合教科书第192页及第193页的图强调移项要变号。

移项解方程后的检验,可以验证移项解方程的正确性。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新课讲解:
1.利用等式性质1可以解一些方程。

例如,方程 x-7=5
的两边都加上7,就可以得到 x=5+7,
x=12。

又如方程 7x=6x-4
的两边都减去6x,就可以得到 7x-6x=-4,
x=-4。

然后问学生如何用等式性质1解下列方程 3x-2=2x+1。

2.当学生感觉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3x-2=2x+1比较困难时,转而分析解方程x-7=5,7x=6z-4的过程。

解这两个方程道首先把它们变形成未知项在方程的一边,已知项在方程的另一边的形式,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在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

这步变形也相当于
也就是说,方程中的任何一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3.利用移项解方程x-7=5和7x=6x-4,并分别写出检验,要强调移项时变号,检验时把数代入变形前的方程.
利用移项解前面提到的方程 3x-2=2x+l
解:移项,得 3x-2x=1+2。


合并,得 x=3。

检验:把x-3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3×3-2=7,右边=2×3+1=7,左边=右边,
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

在上面解的过程中,由原方程①的移项是指:
(l)方程左边的-2,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
(2)方程右边的2x,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左边。

在写方程①时,左边先写不移动的项3x(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右边先写不移动的项1(不改变符号),再写移来的项(改变符号),便于检查。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73页练习
课堂小结:
1.解方程需要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2.检验要把数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四、课外作业
习题2.1 P73 复习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