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俗之瑶族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 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 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 传承。“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 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 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 汗排毒的功效。瑶民生活,过去十分艰苦,不但缺吃少 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人们称他为“过山 瑶”。他们游耕于高寒山区,深山老林之中,长年与瘴 气、寒气打交道,加上气候多变,毒蛇、毒虫侵袭,防 不胜防。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为适应如此恶劣环境,他 们祖先终于发明创造了“药浴”。这神奇的养生文化,经 过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瑶民苦 斗的盔甲。它记录着该民族艰难的历史足迹,闪耀着瑶 民群体智慧的光华。
【二】语言
•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 系瑶语族瑶语支, 但情况比较复杂, 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 语 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 ” 语,属苗 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 珈”语,属壮侗 语族。多通汉语、壮 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 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广东瑶族之建筑
• 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 礼貌。 • 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 •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 • 忌讳衣裤当户晒。 • 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
总
结
•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 “黑尤蒙”、“拉珈”等。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 汉文。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 母形式,设计了(勉语)文字。历史上,瑶族和苗族 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已是 世界公认的事实。瑶医治疗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 跌打骨折、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 广大患者的公认。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 的极少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
• 排瑶“耍歌堂”是最大的节 日,相传是为了纪念祖先盘 古王逝世的日子,一说是将 丰收的盛事告慰祖先,祈求 先人神灵保佑族人人丁兴旺, 六畜平安。耍歌堂,每3―5 年举行一次,一般选在农历 十月十六之后,秋收完毕。 历时3-5天不等。
“耍歌堂”是瑶语音译,意为庆丰收。 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 的节日。
泥瓦式房屋,以泥、 竹、木为主要材料。又 以夯土墙居多。 “一明两暗”型,即 三间堂平列式的房屋,正 中的一个大间是厅屋,东 侧一间住儿女,西侧的那 间用杉木板壁一分为二, 里面是父母的卧室,外面 是厨房。多为两层。 楼面用杉木板铺设, 可住人也可放东西。为 了防潮,一般人家的谷黍 瓜豆大都堆放在楼上。
湖南瑶族简介
1.瑶族入湘约在北宋初年或稍前的 五代时期。
2.瑶族主要从湖南、广西、福建等 地迁入,其次是融合部分徒入瑶区 的汉族,再有是通过收养、婚姻等 途径融入瑶族的其他民族的成员。 3. 瑶族主要分“过山瑶”和“排 瑶”两个支系。大部分瑶族入山后 仍过着流移不定的游耕生活,“吃 尽一山,则移一山”,被称为“过 山瑶”。一部分则逐渐定居下来, 被称为“排瑶”或“八排瑶”。
舞火狗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瑶族, 一年一度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隆重举办“舞火狗” 活动。这种活动源于狗图腾崇拜,演化为当地瑶族少女 的成年礼仪。传说当地瑶族先祖峒爷年幼丧母,是用狗 奶养育成人的,因此世代沿袭教育后人勿忘“狗恩”。
盘王节
也称“还盘王愿”,是过山瑶传统的祭祀民族始祖 盘王的活动。盘王节以祭祀先人盘王为主要内容,后来 发展为纪念祖先,庆贺丰收的民间节日。
围篱式的叉叉房,又称“茅寮”,是瑶族保留的最原始的住居。下围 竹篱笆或小木条。上覆茅草(或杉皮)。其中,又有坐地式和楼房式 两种。坐地式,是挨着地基建筑;楼房式,是四个柱子落地,楼 板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 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
瑶族礼仪及禁忌
民族饮食文化
瑶族居民在饮食上, 除与汉族有共同的 习惯外,还有自己 特有的食品
在瑶族饮食中,“十八酿” 是比较特别的烹饪方法
瑶族人民还爱炸粑粑吃
多彩多姿的头饰
•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她们创造 了多姿多彩的头饰:有“龙盘”形 、 "A"字形、"月牙"形、"飞燕"形等; 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 戴尖帽,有的戴竹壳。广西贺县 的瑶族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 颇为壮观。
精湛的蓝靛印染
她们将自己种植的蓝草经过浸泡加工后,提取蓝靛,加入 白酒,经草木灰过滤、发酵呈黄色后便可染布。在染布过 程中经过数次浸染、晾干,直到布料呈深蓝带暗红色为止。
多种多样的服饰
妇女身穿镶边领的绣花衫,下 着花边长裤,腰间围上短围裙, 穿勾头花鞋。盛装时围上梯形 花围裙挂方形花袋,胸前挂一 长串银牌。脚裹绑腿,盛装时 男女身上披一大块方形红绒刺 绣附有银饰的披肩。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砖瓦式的结构是下为砖,上为瓦。并有飞檐和无飞檐之别。注重门楼、 天井、飞檐、雕刻的建筑群。建筑精美、注重外观。 飞檐式的结构,主要分布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瑶民村落。目 前尚保存的比较好的这一类型的瑶族建筑代表有:江永县沟兰溪瑶寨,恭城 莲花镇的朗山村古建筑和广东连山县南排岗,此类型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遗存。
干栏式的吊脚楼,一般在林区盛行。下围木板,上盖瓦。分上、 中、下三层:上一层放杂物,中一层住人,下一层畜牲口、家禽 之类。在中一层檐下,设干栏和长板凳,供人乘凉及活动等。又 分半边楼和全楼两种。半边楼“半边楼”为一半在平地上,另一 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住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 吊脚楼”,即干栏式“半边楼
• 指导老师 熊尚辉老师 组员:李智鹏 李妹 成美琼 张欣 刘影 成美琼 赵晓慧 余晓露
耍歌堂是连南八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 农历十月十六以后进行, 时间的长短各地不一, 约为3~9天。 主要仪式有:“游神”大典、讴歌跳舞、 过州过府
人们来到“歌堂坪”,进行“讴歌跳舞”。男瑶胞腰挂 长鼓,特别会跳粗犷、刚健的长鼓舞,女瑶胞喜带高脚 太阳伞,头上的银牌、铝钗、金耳环、银项圈,手上的 银手镯,伴随着姑娘的舞蹈,金光闪烁,叮铛作响,非 常动听。他们边舞边唱,一般从催请歌唱起,然后唱盘 歌。男女青年互相对歌问答,形象生动的比拟,幽默诙 谐的玩笑,生动深刻的警句,穿插其中,妙趣横生。未 婚男女更是倾吐衷肠,借机会选择佳偶,场面热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