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合集下载

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 e w rs R d fqec t t li , etc a aht i K y od 】 air uny a e r ao V n u r r y ma oe c h e a tn b i rl r h 【 u o ade 】 D pr e a io , e l H st og a , ogu , u gogP v A t r drs h s s eam n o Cr o g Po e opao D ng n Dnga G a dn r - t tf dly p ̄ il f u n n o
i c 2 01 RC n e5 3 8 P
di1 .99 ji n 17 —32 .0 90 .2 o : 3 6 /. s .6 1 3 X 20 .20 8 0 s
李 大强
广东 东 莞




卫展杨
黄庆宁 : 东莞市人 民医院 4 0 2 302
5 3 1 208
张家明 : 武汉协和医院
湖北武汉
( 上 页) 接
吸困难 , 端坐呼吸 、 咳嗽 、 咳粉红色泡 沫痰 。BP P机械通 J iA
流动力学基本稳 定 ; ③元误吸 、 严重消化道出血 、 频繁呕吐 和 呼吸分泌物不易咳出者 ; ④能够耐受鼻面罩治疗者 。呼吸支
持治疗对急性左心衰是非 常有效的 , 我们建议在用药物抢救
L a in HU N in X O i , t l /D qa g, A G Q a , I NG Bn e a
【 摘 要 】 目的 观察 室性 心律失常射频 消融 治疗 的效果。方法 1 例 室性心律 失常 患者 , 中 9 8 其 例
为 右 心 室 流 出道 室 早 , 为 左 心 室 间 隔部 室早 , 4例 5例 为 左 心 室特 发 性 室速 。分 别 采 用起 搏 标 测 或 起 搏 与 激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对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在解释了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成功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在总结了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优势和药物治疗的优势,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射频消融术较药物治疗有更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完善治疗方案。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药物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 成功率, 复发率, 并发症,优势, 综合比较, 治疗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电生理异常,特指在心室内产生的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

药物治疗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则是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施加高频电能,摧毁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

本研究旨在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包括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以更好地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本研究选择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获取有关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具体和科学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我们希望能够评估它们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成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探讨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劣势。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节律、频率或传导出现异常的情况,可以分为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目前主要有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本文将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一、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导管技术将射频电流送至有心律失常的部位,将心律失常的源头消灭或切断,从而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射频消融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治愈率达到了85%-95%。

此外,该方法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包穿孔、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生率较低。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室性心律失常最早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心脏兴奋传导系统的功能,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次数。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心律平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需手术,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而且随着口服时间的延长,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

1.治愈率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愈率在85%-95%之间,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60%-80%。

这表明射频消融治疗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2.安全性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心包穿孔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较低,但是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但这些反应一般都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案来解决。

3.成本射频消融治疗的费用较高,一般需要花费数万元以上,而药物治疗的费用则比较低,一般只需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这也是导致射频消融治疗被一些患者所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4.适应症射频消融治疗主要适用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而药物治疗则适用于轻度和中度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的来说,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和一定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原理
室早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采用高频电波通过导管对心脏进行干预,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室早射频消融术的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心脏通路。

通过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将射频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导入到右心室内,准确定位并建立通路。

第二步,确定室性心律失常的来源。

使用电生理仪在心脏内测定电场传导速度、心脏节律,确立心脏的电生理图谱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位置,为后续的消融提供基础数据。

第三步,进行射频消融。

选择射频探头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点附近,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对局部组织进行射频消融,破坏心脏组织的异常电活动,以达到消除心律失常的目的。

这个步骤需要在电生理监护下进行,以防止误伤脏器或心脏组织。

第四步,进行消融效果评估。

在射频消融结束后需进行复查,以确保消融路径已经消失,没有反复复发的可能,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确认消融效果。

消融效果可以通过复查电生理图谱、心电图排除异常心律切换、心动过速等指标来评估。

第五步,术后监测及治疗。

在消融过程中,患者需要处于麻醉状态并接受处理,需要消耗体力和精力。

患者术后需要严密监测,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心力衰竭、心脏穿孔、股动脉狭窄等。

对于有心脏缺血或肺高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在术后长期服药及接受定期随访,在必要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的来说,室早射频消融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达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并最大限度减小术后风险。

患者术前术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定期接受检查,让医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都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它们各有优劣。

本文将就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比较,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电生理学的方式,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中,破坏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路径,从而消除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比之下,药物治疗通过给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从治疗效果上来看,射频消融术能够直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根除疾病发作的可能性较大,而药物治疗只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射频消融术的局部破坏效果持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通过烧灼心脏组织,使异常电信号无法传导,从而有效地阻断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在一些高风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射频消融术可以显著降低猝死的风险。

而药物治疗则需要长期用药,且疗效不如射频消融术显著,容易出现耐药性和副作用。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如心包炎、静脉狭窄等手术相关的问题。

而药物治疗则相对安全,但对于某些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药物的疗效可能有限,患者可能需要频繁地调整药物剂量或使用不同的药物组合。

从经济角度来看,射频消融术的费用较高,需要设备和专业医生的支持,因此患者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和风险。

而药物治疗相对较为便宜和方便,适于患者对经济条件较为敏感或不能承受手术风险的情况。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各有优劣。

射频消融术具有根治疾病、疗效持久的优势,但存在手术风险和经济压力;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便捷,但仅能减轻症状,对于复杂的疾病疗效有限。

对于患者来说,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70例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分析

70例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分析

( 速 ) 心室 扑 动和 心 室颤 动 ( 室 、 室颤 ) 。虽 然 室性 心 律失 常 等
多 发生 有 明确 器质 性 心脏 病 患者 , 但仍 有小 部 分无 心 脏病 人 发 生 室速 和室 颤 , 因而 称为 特 发性 室 速 。 由于 起源 不 同部 位 将 特发 性 室速 分为 左 心 室 间隔室 速 、 心室 流 出道 室 速 和右 左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0 5 ; 组 患者 与 治疗 前 比较 , . )两 0 治疗后 每 日早 搏 次 数显 著增 加 , 有统 计学 意 义 ( 00 ) 具 P< .5 。
结论 采 用 单导 管 消融有 利 于减 轻 室性 心律 失 常患 者 的痛 苦 , 临床 疗 效 良好 , 得 推广 。 值 f 关键 词1右心 室 流 出道 ; 室性 心律 失常 ; 管射 频 消 融 ; 电图 导 心 】 图分 类号】R5 17 4 . 【 献标 识 码】B 文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2 — 0 5 0 6 3 9 0 (0 2)0 0 3 — 2
we e r n o y d v d d i t wo g o p . h a i n s i h o to r u r a t o ma r n —c t e e b a i n a d t e r a d ml i i e n o t r u s T e p te t n t e c n r lg o p te twi n r lta s a h t r a lto , n h h
Clnia nay i fr d o r q nc a h tr a l to n 0 pa int t e i c la lss o a i f e ue y c t e e b a i n i 7 te s wih v n- tiul r a r t i rc a r hy hm a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是指心脏室壁处的心肌细胞产生异常的、不协调的电活动,导致室内频繁或连续发生心律失常,甚至会引起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射频消融术。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到底如何呢?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罗洛尔)、钠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奎尼丁)和氟卡因类药物(如硫酸替卡因、普鲁卡因胺)。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钠离子流入和钙离子流出等机制,减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不同的药物作用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许多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引起心肌抑制、偏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而且,药物治疗的效果难以预测,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反复尝试不同的药物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此外,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穿刺技术将高频电能传输到室壁心肌细胞上,烧灼异常的心肌细胞以消除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能够精确定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灶位置,而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心律。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优点。

首先,该方法对大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且治疗效果可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射频消融术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周期也较短。

最重要的是,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解决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

然而,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该方法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且手术风险较大。

其次,射频消融术对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灶位置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不同的消融方法,同时,由于心脏解剖结构的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此外,术后还需要严密的随访和监护,以及对消融术产生的新一轮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管理和干预。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就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将首先对射频消融术进行介绍。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电极射频能量将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部位进行消融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切断异常传导径路,使心脏的节律恢复正常。

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成功率通常在90%以上,且能够获得长期的疗效。

术后即可解决患者心律失常问题,恢复患者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

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操作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对心脏的复杂异常传导径路进行消融时,可能会发生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药物调节心脏的电生理过程,抑制异常传导,控制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创伤小,不需要手术。

对于一些直立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治疗目标不是完全恢复正常心律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药物治疗的疗效往往不如射频消融术,存在临床症状和心电图上的反复,甚至治疗无效的情况。

而且,药物治疗常常伴有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等。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心脏电解质紊乱,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病变。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都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二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射频消融术能够解决心律失常问题,恢复患者正常的心率和心律,且治疗效果持久。

而药物治疗则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过程来抑制心律失常,操作简单,但治疗效果不如射频消融术明显。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意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31 ・ 8

短篇 论 著 ・
经 导 管射 频 消融 治 疗 室性 心律 失 常 的疗 效观 察
张 晔 ,王 玉堂 ,单兆 亮 ,时 向民 ,苑洪涛 ,郭红 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 经导管射频 消融治疗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 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 4
例 特发 室性 心 动过 速 及 频发 室性 期 前 收 缩 患者 ( 8 男 O例 ,女 6 例 ) 采 用激 动顺 序 标 测 和 ( ) 起 搏 标 测 方 法 行 导 管 1 或 射 频 消融 治疗 。结 果 消 融成 功 18例 ,成 功 率 为 9 .% ,起 源于 右 室流 出道 的 室性 心 动 过 速 或 室 性 期 前 收 缩 消 融 成 2 08
i oa i vnr ua tcyada(V )ad ̄ q et etcl r aue( V ) d p t c etcl h cri IT n eu n vnr ua pe tr F P .Meh d R C i ci tnsqec i h i ra i r m to s F Awt at a o eune h vi
m p iga d o aem p i a p r r e 4 a e t w t I T a d F P ( 0 m l n 1 f a s .R s l R C a pn n/ r c a pn w s e om di 1 1p t ns i V n V 8 a sa d6 e l ) eu t p g f n 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 e m e s FA
v n r u a Uf W ta t s9 % . T e2 e t c lrO t O rc 2 i l wa h 4一h u mb lt r lcr c r ig a h a o d c d i 0 p t n sb fr n f r h o ra u aoy ee t a do r p y w sc n u e 2 ai t eo e a d at e o n e et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术前室速
室速:LBBB型转为RBBB型
RV LV
Abl MEA
消融电极于左室 前壁记录到MDP
RV LV
Abl Abl
MEA
左室前壁记录到MDP且拖带成功处消融VT被终止
RV
LV
病例2
47 岁男性. 7年前下壁和后壁心梗; 阵发心悸2年.
CABG术后半年; LVED: 65mm, EF 40%; VT为LBBB型;
大多数在运动、紧张、激动时易发作;
占IVT约2/3,其中RMVT约占60%
PACE 2000
包括右室和左室流出道起源;
RVOT VT
RMVT
左室流出道室速/室早
流行病学:与RVOT类似; 机制:触发机制; 电生理特点:类似于RVOT室速; 病理特点:由于解剖结构不同而有特殊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速根治率高,为首选治疗方法。
三维标测下对器质性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已有一定实践经验积累,并显示该治疗的 有效性和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前景,对某些 治疗棘手病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救命措 施。对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ICD植入后电风暴、 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的患者射频消融也 是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
窦性心律和室速
室速呈LBBB型
Array在右室标测证实室速源于左室下壁
右室最早激动于下壁中段间隔旁,但单极标测为rS型,提示其源于 左室对侧
左室Array 室速激动顺序标测
室速折返的关键通路位于DSM标测出的通道
最早激动较体表提前28ms ;隐匿性拖带;VTCL 372ms; PPI 356ms

LVOT-解剖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36例右室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36例右室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 ,表 现为典 型的左 束支传导 阻滞 型伴 电轴 右偏 。R O V T的起源点不 同 ,其 1 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 , I 、Ⅱ、I 和 a I I VF导联呈 R 型 ,v1v R ~ 3具有深 S波是游离壁起源的特征。A V R C表现 为典 型的左 束支传 导阻滞 型伴 电轴
H E n -y , U u a i。wulsha M aYi o ,ta . Pe g i M H yt a i n, -t nge 1
(r A i t Ho il iig daU irt Uuq8 01, h a F s fie st, n n Mec n ei r i301 Ci) i t l d pa X j a a il v s , m r n
( 疆医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心脏 中心 新疆 乌 鲁木 齐 新 801 ) 30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 F A) R C 治疗右室室性心律失常疗效 。 法 方
3 例右室室性性心律失常中男性 l 例 , 6 6
女性 2 ,年龄 (3 2 ±1 . 1岁 。5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 室心 肌病 (R C ,3 例 为特 发性有室流 出道室性心 律失 常。 O例 4 . 1 3 3) AV ) 1
有偏 ,窦性心 律时 v ~ 3T波浅倒 置 ,心脏核磁或心脏超声心动 图见右室心肌运 动减 弱。1 AR C病例在消融过程 中出 1v 例 V
现室颤 ,经电除颤后继续? 融成功。结 论 肖
RC F A是一种安全 、 有效 的治疗方法 。 n i 3 0 非接触标测系统定位快速准确 , E St 0 0 e
3 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传统 的起搏 与激 动标 测。5例 A V 1 R C在非接触标测系统 Eli3 0 r t 0 0指导下进 行消 Se 融治疗 。结 果 3 5例消融成功 ,1 例失败 ,成功率 9 %,l 7 例复发 。有室流 出道 ( V T 起源 的 ( T)和室性早搏 ( V R O) V P C)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施加高频电流,使异常传导径路或异位起搏点被破坏,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机能。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药物调节心脏电活动,阻断异常传导途径或抑制异位起搏点的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但究竟哪种治疗方法更有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效果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比较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的优缺点、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旨在找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束。

2. 正文2.1 射频消融术的原理与方法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利用射频能量来摧毁异常心脏组织的方法,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其原理是利用射频导管传输的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异常的心脏组织局部受热、凝固、坏死或焦炭化,最终实现导管尖端与心脏组织的精确接触并实施靶点的热消融。

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包括导管插入、定位、螺旋导管放置、心房内心室电图检测、刺激试验、有无节律的鉴别、解剖结构定位、靶点确认、绝对位置定位、射频消融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导管插入技术、射频消融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

2.2 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异丙 肾上腺素不能诱发 与消融前形态一致 的室早或室速 ; 观察
11 资料 .
回顾性分析 2 0 0 6年 1 2月至 2 1 0 0年 1 月在我 院住 院的非 器质性心 脏病 室速和 ( ) 或 室早患者 5 2例 , 其中男 3 3例 , 1 女 9 例, 平均年龄 (9 ±2 .) , 3 . 8 岁 病程 6 4 7 个月至 l 年 。患者均有明 2
例. 左前 分支起 源 1 , g 尖瓣环前侧壁起 源 2例 。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 , 例采用 C r 例 邻/ - l at o系统标测。射频消融术
除1 例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外其余均使 用温控 导管消融。 结果 手术成 功 5 例 , 0 失败 2 。 例 术后随访 6个月至 3年 , 复
1 资 料 和 方法
动标 测。用温控消融电极放 电时设定 温度 5 一 0 O 6 ℃,功率 2 ~ 5 3 W; 盐水导 管放 电时设 定温度 4 ℃, 5 冷 5 功率 3 W, 0 盐水 流速 1ml n 有效消融靶点的特征 :1放 电 l 内室早减少至消 7 / 。 mi () 0秒
不同部位起源 室 心律 失常的心 电图特点和消融效果。方法 经心脏彩超、 性 x线胸片 、 冠状动脉造影 、 声心动 图等检 查后 超 排 除器质性 . 脏病 , 选择 室性心动过速及 室性早搏 患者 5 2例 , 中右心 室流 出道起 源 3 。 其 7例 右心室室 间隔前基底段 深部
肌层起 源 1 . 例 左冠状动脉 窦 内起 源 4例 , 右冠状 动脉 窦 内起 源 1例 。 心室 心内膜希 氏束 旁起 源 1例 , 左 左后分 支起 源 5
室性 心动过速 ( 简称 室速 ) 和室 性早 搏( 简称室早 ) 临床 是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下射频消融同时治疗室上速和室早两种心律失常,减少了患者痛苦,节省了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②零射线(没有X射线辐射),医生和患者均免受射线伤害。

55岁吕女士有室上速病史10余年,间断出现心悸症状,每次发作需要到医院静推药物才能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近半年,吕女士发作极为频繁,此次者有多年支气管哮喘史且肺功能极差,两个病患一起解决有很大难度。

为解除患者痛苦,专家们反复推敲,准确判断,
密的手术方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内科顾秀峰主任在三维标测下为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经过一个多小时精心实施手术获得成功,患者未出现不适反应。

手术当晚,
下床活动。

术后连续数天
医药合璧
22
【2018.11】。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室壁肌肉异常兴奋所引起的一种心律失常,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目前,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烧灼心脏组织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它是利用特制的导管在心脏内部导入电极,通过高频电流烧灼异常肌肉组织来消融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部位。

研究发现,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较高,疗效稳定,能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

对于那些药物不能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手术风险较高,可能会导致心脏异常节律、心脏瘤、室壁穿孔和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此外,射频消融术的治疗费用较高,手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药物治疗是通过给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缓心脏的频率,调节心律失常的节律,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和死亡风险。

药物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副作用相对较少,手术风险也相对较小。

然而,药物治疗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药物治疗需要长期的用药,且药效不稳定,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此外,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和死亡风险,但不能治愈室性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都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对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轻度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是较为适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然而,对于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技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定位到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灶处,利用高频电能进行消融,以破坏异常的传导途径,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这一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心脏电生理学专家和精密的设备支持,医学领域中只有少数专业医院才能提供这种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的原理和常用药物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和钙离子拮抗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有的通过调节心脏细胞的电活动,有的通过影响心肌的收缩力等方式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心功能等多项因素。

射频消融术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具有以下优势:1. 根治性: 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破坏心脏内部的异常传导途径或者病灶,从根本上解决室性心律失常的问题。

而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控制症状,不能根治疾病。

2. 高效性: 射频消融术在一次手术后即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甚至可以完全消除心律失常。

而药物治疗常常需要长期服用,且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3. 安全性: 射频消融术的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

而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尤其是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手术风险较高、费用昂贵、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等。

对于一些临床病情较轻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禁忌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会是更合适的选择。

结论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都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大部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射频消融术可能是更理想的选择,可以根除心律失常的根源,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以期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背景: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电生理学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心肌细胞兴奋性和传导组织障碍有关。

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是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它们的效果相对不明确。

方法:本文对目前已发布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为英文或中文语言,针对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结果: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上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但是射频消融术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频次和医疗费用,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

而药物治疗在操作上相对简单,适用于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但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

结论: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都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但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要考虑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效果的持久性,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偏好。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可引发心率过慢、过快或不规则等症状。

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常常需要进行治疗以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和药物治疗。

下面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特定的部位,使这些部位产生坏死,从而消除异常的传导径路或起搏点,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它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射频消融术的效果通常是立竿见影的,病人的心脏节律可以在手术后恢复正常,不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

射频消融术的复发率较低,除非病情复杂,一般不需要再次治疗。

而药物治疗是通过给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抑制心脏异常节律的发作。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适用于一些轻中度的心律失常患者。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较为有限,药物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对有些患者可能无法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

而且药物治疗需要长时间的用药,有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射频消融术更为有效。

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针对异常传导径路或起搏点进行治疗,可以根本上解决心脏节律异常的问题。

而药物治疗仅仅是控制症状,无法根治疾病。

虽然射频消融术需要手术操作,但是并发症较少,手术后恢复也较快。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心脏节律异常,长期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而药物治疗则仅仅是暂时控制症状,效果有限。

对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对于一些轻度病情或不宜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仍然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两种常见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方式将异常的心脏组织进行热消融,使其失去激活电位并恢复正常的心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给患者使用药物来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着差异。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可以直接靶向异常区域,切断异常传导的方法,具有直接、快速且持久的效果。

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较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依赖药物的使用。

尤其是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副作用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射频消融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心包积液、食管损伤等。

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且手术费用较高。

射频消融术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比之下,药物治疗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具有使用方便、费用较低等优点。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整天然心律的参数,抑制异常的心律传导,从而起到控制心律失常的作用。

药物治疗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

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室性心律失常,只能通过抑制症状发作来缓解病情。

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如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药物耐受性和药物依赖等问题。

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两种常见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各有优缺点。

射频消融术具有直接、快速且持久的治疗效果,适用于一些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存在副作用的患者;而药物治疗则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广泛。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医生应结合患者病情、耐受性和患者意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措施;1.左主干放置造影导管作为标记 或造影后以影像作参照;2.三维标测指导 3.阻抗监测
主动脉窦源性室速
ILVT
RBBB,LAD:左 后分支起源, 绝大多数;
RBBB,RAD:左 前分支起源, 少见;
ILVT
VT射频消融方法
心电生理检查明确机制 掌握室速诱发条件 靶点标测: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隐
心外膜标测
•适于外膜起源的VT; •经CS方式已被淘汰; •穿刺心包正逐渐被推广;
Sosa E, JCE 2005
消融策略
消融关键折返通路:折返性VT首选; 消融出口:局灶性、微折返;大折返VT次选; 病灶(substrate)改良
32岁RV大,9种VTs,片状消融后有电风暴,3月后消失
消融适应证
匿性拖带标测;三维系统标测; 靶点部位消融 消融后终点判定
右冠窦内标测
RAO
LAO
VT射频消融
影响成功率的因素
仪器设备、方法学的掌握及操作技巧熟 练程度
此类患者往往在主动脉窦处获消融成功。
RVOT和LVOT的解剖关系 前

LVOT-解剖
主动脉窦源性室速
根据消融反应和结合心脏尸检的发现高度 支持病灶大多位于主动脉窦的表浅部位。
消融靶点多在主动脉窦内左主干开口下方 >6mm处,终止反应快(<10s)。
消融风险:主动脉瓣损伤和冠状动脉闭塞 或狭窄。
占IVT约2/3,其中RMVT约占60%
PACE 2000
包括右室和左室流出道起源;
RVOT VT
RMVT
左室流出道室速/室早
流行病学:与RVOT类似; 机制:触发机制; 电生理特点:类似于RVOT室速; 病理特点:由于解剖结构不同而有特殊性;
主动脉窦源性室速
射频消融已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反复单形室 速(RMVT)和症状性单形室性早搏(PVC) 的治疗。绝大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RVOT)部位,消融成功率较高;但遇消 融不成功的病例应考虑可能为左室流出道 起源的RMVT。
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 融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心室颤动/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自律性、折返性和触发活动 性室速;
根据室速发作的持续时间:持续性室速、非 持续性室速和无休止性室速;
根据QRS波群形态: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 速和双向形室速
根据起源部位:左室室速、右室室速 根据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器质性室速和
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非持续单形性室速,药 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长期 药物治疗者
ICD植入后室速频繁发作、药物不能控制者 包括ARVC等特殊病例均可行消融辅助治疗
多形性室速或血流动力学不能耐受手术者; 及术中室速不能被诱发者则属非适应证范 畴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最常见; 诊断的先决条件:经详细的病史、体检、X线、12导联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自律性机制:少见; 折返性机制:ILVT;心肌梗死后VT;心肌
病VT;BBR VT; 触发机制:RVOT或LVOT VT;
目前消融标测技术
常规心内接触式标测; 心外膜标测(CS内/心包穿刺); CARTO; 非接触式(EnSite)标测
(Array;NavX);
CARTO标测
在窦性心律下进行;
侧重于病灶 (substrate)标测;
一般需结合拖带标测 以提高准确性;
不适于多形性VTs、难 诱发VT和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者;
Kottkamp H, JCE 2003
非接触式标测
提供四维高密度单极等电位图; 只需一次心律失常搏动即足以定位并指导消融; 也可在窦律下进行病灶(substrate)标测; •尤其适合于难诱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变基质较大或 部位较特殊的病例。
右室流出道室速 左室间隔部室速 主动脉窦源性室速 游离壁室速 瓣环区室速
IVT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RBBB型VT(ILVT)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左室流出道VT 左室瓣环或游离壁VT
LBBB形VT(RVOT)
电轴右偏或正常 电轴左偏
流出道(VOT) VT
大多数在运动、紧张、激动时易发作;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排除了明显的或持续的心脏异常; 其中以左、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占2/3以上;
流行病学
发病率:占目前阜外射频患者的20%以上;
1998年NASPE统计各种VTs占总数 6% (201/3357)
PACE 2000
性别因素:RVOT VT(差异无显著性,女性稍多) ILVT(男性86%) 阜外
预后相对良好,部分可有黑朦、晕厥。消 融治疗根治率高、安全,应作为临床首选 治疗方法。
器质性室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冠心病缺血性室速; 扩张性心肌病(束支折返或多形性室速); 肥厚性心肌病(多形性室速); 心室致密化不全; 外科术后瘢痕性室速; 其他;
IVT诊断与分型
特发性室速
室性心动过速分类
根据药物反应、特殊的临床、心电图或电生理特 征 :如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分支性室速(维拉帕 米敏感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尖端扭转型 室速和反复性单形性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室速分类则是根据起源 部位和有无心脏病的分类方法,即分为特发性室 速(流出道室速、左室特发性室速)和器质性室 速(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右室心肌病室速、先心 病室速等)
年龄: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RVOT约33.0岁,ILVT
25.7岁;
阜外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1
RVOT室速中约1/3有晕厥或黑朦;
预后:较好;Br Heart J,1953
特发性室速(IVT)
右室流出道室速:反复非持续性(RMVT) 或持续性;
左室特发性室速:间隔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出道、游离 壁及瓣环处起源,
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前在室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方面取得 较大的进展。ICD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脏性猝 死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并成为高危室性心 律失常的首选治疗,但非“根治”方法。 电生理标测与消融技术的进步,已使室性 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和被 广泛接受,成为“根治”或控制室性心律 失常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