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xx·合肥模拟)中安在线最近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3.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是相对的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D.采取“禅让”的权力传承方式4.(xx·山西高三诊断)《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多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5.(xx·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xx·邯郸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大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商周)
奴隶社会
1、商朝:
王位世袭,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王权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甲骨文)
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地方有侯、伯
• 4.(10年新课标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 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 5.(10年安徽卷)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 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封建社会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 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 主一人手中;(反义词:民主) •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对地方拥有一切重大问题的决 定权,地方听命于中央。(反义词: 地方分权)
2.实施的原因(条件)
①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 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 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②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我国 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并且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 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韩非子的 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历史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
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中国就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随着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整体来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六个时期:第一时期: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政治制度处于神权政治阶段。
据传说,夏朝的建立者太康对于国家政治的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联系与神灵的关系才能管理人民。
因此,中国的最早的一种政治制度出现了:以天为圆,地为方,人为中心,天子代表神灵管理天下。
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这种神权政治逐渐演变成为以天命为依托的君主专制政治。
天命即所谓的“天命禄命”,是指人能够拥有地位和权力是上天赐予的,君主负责代表上天管理国家。
同时,这个时期,王权、贵族和祭祀团体的权力逐渐相互制衡,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
不过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比较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约束机制,对于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君主专制制造了诸多机会。
第二时期: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在周朝晚期,天命神权和君主专制开始逐渐瓦解,百姓和贵族自主的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出现了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是周武王通过分土地给自己的亲戚贵族来平衡各方面力量的一种制度。
在此之后,卫国和卫灵公成功实行了封建分封,在此之后,逐渐出现了五霸时代。
这五霸是指郑国的郑武公、秦国的庶长子赵盾、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和魏国的魏文侯,他们掌握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国土,实现了自主管理。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比如周幽王废黜、晋楚之战、楚国霸权等等。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随之演变和发展,陆续出现了许多法律和政治理念,比如《孔子家语》、《管子》等等。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那就是仁政。
仁政是指一种以人民幸福为目标而推动的管理方式,这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朝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2. 商朝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
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2)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
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摘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夏朝的奴隶制到清朝的封建王朝,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
本文将尝试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奴隶制早在夏朝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奴隶制。
奴隶制是一种基于奴隶劳动的社会制度。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视为财产,没有任何权利。
奴隶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分工开始分化。
二、封建制封建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从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封建制度下,君主统治者授予贵族土地和特权,贵族则需效忠于君主,以及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支持。
封建制度下,统治者与贵族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着中央集权的特点。
在这种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或君主手中。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朝代,如秦朝和汉朝,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在于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但也带来了权力滥用的问题。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大特色。
在科举制度下,国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为社会下层的人才提供了晋身进士的机会,从而具有了社会流动的功能。
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学识和才能的官员。
五、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官僚制度下,国家设立一套官员任命和晋升制度,以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行。
官僚制度使得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并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管理。
六、世袭制度世袭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袭制度是指政治职位或财产权力在家族内部传承的制度。
世袭制度的出现,导致了政治职位和财产权力的世袭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结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过程。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这些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实行的一系列政治规范和机制,是古代国家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方式的总称。
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古代政治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它以皇帝为中心,通过封爵、授予土地和位置等特权,来进行统治和管理。
封建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皇帝和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皇帝有权进行封爵和罢免,而诸侯王则需要向皇帝效忠和纳贡,以维护自身地位和权力。
此外,在封建制度下,还设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实行权力的分配和管理。
除了封建制度,古代政治制度还包括君主制和民主制。
君主制是一种权利集中在君主手中的政治制度。
在古代君主制度下,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都集中在君主身上,君主有权制定国家政策,颁布法律和命令。
君主制度在古代时期非常常见,例如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君主制度等。
民主制度则是一种权利分散、民众参与决策的政治制度。
在古代民主制度下,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的决策和管理需要通过普遍投票和代表制度来实现。
古代希腊的雅典城邦就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代表。
在古代希腊,公民有发言权和投票权,可以在民众大会上参与决策,这种制度成为许多后来民主国家的制度基础。
古代政治制度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宗教国家制度和共和制度。
宗教国家制度是一种以宗教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在古代,某些地区的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具有神权,国家的管理和决策都以宗教规则为准则。
共和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国家权力由多个人共同管理和决策的政治制度。
共和制度强调公正和平等,常常与民主制度相结合。
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国家的基础和发展。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古代政治制度已经逐渐被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
在当代世界,各国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古代中 国的政 治制度演变及特点解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及特点解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的郡县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影响。
先秦时期,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这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社会动荡。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汉朝初期,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
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权提供了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并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的兵权,并实行更戍法,使得“兵无常将,将无常兵”;在行政上,增设官职,分割相权,同时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在财政上,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同时,元朝还实行了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加剧了民族矛盾。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具体如下:中央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秦朝: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管理国家政治事务。
3.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以藩镇管理方式控制地方。
5. 宋朝:实行收精兵、文官制,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6.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等机构,加强皇帝对中央官僚的控制。
8. 清朝:设立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统治。
2.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3. 汉朝:实行州郡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州郡,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4. 唐朝:实行道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道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6.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行政、司法和军事管理。
7. 清朝:实行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选官用官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选拔官员。
2. 秦朝:实行军功爵制,以军功为依据选拔官员。
3. 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依据选拔官员。
5.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唐朝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
6. 宋朝:实行糊名和誊录法,防止科举考试作弊。
7. 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不同族群官员的选拔有不同要求。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很多种表现方式,除了国家的政治制度,还有封地的政治制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 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大全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
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考点1 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考点2 地方体制——从“天下共主”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考点3 选官制度——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时期发展历程演变趋势思维深化夏、商、西周开始:夏商时期衰落: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
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
标准逐步统一。
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全面认识科举制1.围绕一个核心: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2.突出两个特点:(1)人才择优原则。
(2)制度化、专业化原则。
3.体现三个趋势:(1)选官标准由注重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注重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高一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念阐述】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2.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
(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
其基本特点是:(1)王权与神权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二、王位世袭制1.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2.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2.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
(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
其基本特点是:(1)王权与神权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二、王位世袭制1.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2.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制度概览
中国古代制度概览中国古代的制度是多元而丰富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方面概述中国古代的制度。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是基于君主统治下的地方自治体系,封建地主通过维系人民忠诚与稳定来实现统治。
官僚制度则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官员世代相承,以官位等级决定地位和权力。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以确保政府高层人员的能力和品德。
二、经济制度在经济方面,中国古代采用了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种植粮食,向地主缴纳租税。
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并通过各种规定来维持秩序和利益分配。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丝绸、瓷器等特产,以及商业贸易的兴盛。
三、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以军队编制和军事组织为基础。
重要的军事组织包括禁军、募兵和地方军队。
禁军是皇帝直接统领的常备军,募兵是通过招募普通人士组成的军队,而地方军队则是地方势力依其实力组建的。
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注重统一指挥和纪律性。
四、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包括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
家族制度是一种以家庭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法制度则通过家族的血统支配社会关系。
等级制度是根据社会地位和职业来划分人们的等级,高位者享有权益,低位者则受到限制。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组织,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制度体系。
这些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面貌。
通过深入了解古代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为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历史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政治制度
中国历史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封建制度下,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设朝廷和各级官员;官僚制度下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执行朝廷的命令。
在中国历史中,还存在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变化趋势为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逐渐集权,地方权力日益缩小。
这种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时,秦国采取的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也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历史政治制度充满着智慧和经验,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行为。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传统政治文明的萌生大概:①夏朝:开始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②商朝: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夸大了统治区域。
PS:内外服制度:一种松散方国联盟,商王是天下共主。
③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④后期:宗法、分封制瓦解——由血缘向单一行政区划的发展。
(1)王位世袭制时间:夏商时期,始于启,取代了禅让制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非嫡长子继承制)评价:这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体现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后来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分封制(封建——分封建国)PS:现用“封建”由西方传入时间:始于商代,盛行于周代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分封主体:同性贵族评价:积极: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力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②是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低位,同时扩大了疆域:③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面聚族而据的学员政治状态,为未来想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消极:受封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
(3)宗法制(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时间: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完备与周代。
内容: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目的: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见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征(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影响:积极:①有利于中华美德的传承;②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消极: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后来,宗法又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相结合,牢固地维系着封建统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主要依据。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全0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介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王朝兴衰历史主要规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朝尚书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正文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考古文物证实,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即已产生政治制度,其间经过了许多重大演变。
按中国社会发展性质基本上可把中国古代(公元前22世纪夏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政治制度划分为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两大阶段。
奴隶制政治制度存在于古代的夏、商和西周时期(公元前22世纪~前770年)。
夏朝建立起早期的奴隶制国家政权体制,商殷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这一制度,至西周渐趋完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因袭继承关系。
夏朝确立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氏族社会民主推举的部落首领制,以贵族家庭为代表的大奴隶主世代垄断着最高的统治权力,其下的各级奴隶主又分别掌有大小不同的权力。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你都知道多少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你都知道多少
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也经历了很多的政治制度,以其中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为丰富。
奴隶社会政治制度
秦朝政治制度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除了上面中国主流王朝出现的政治制度外,在南北朝时期还有盛极一时的九品中正制,清朝后期,实行过君主立宪制度,但是那是为了挽回风雨飘摇的清帝国而采取的亡羊补牢的措施,最后当然是失败了。
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也是目前最好的政治制度。
古代的政治制度
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的政治制度是指远古时期到近代前期的各个国家的政治组织机制。
由于古代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来进行介绍。
下面将从中国、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这四个国家来谈谈古代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最著名的是封建制度,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种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王朝为基础,由皇帝领导,通过给予亲信臣子封地,建立封建等级体系来维持统治。
在封建制度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的命令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具有最高的约束力。
同时,封建制度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员任命和考核机制,各级官员通过考试来选拔,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在古代也非常独特。
古印度没有像中国那样形成较为统一的封建制度,而是以城邦制为基础。
城邦是古印度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每个城邦由一个君主统治,君主的权力是绝对的。
在城邦之间,存在着同盟关系和对抗关系,并经常发生战争。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也非常宗教化,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贯穿了整个社会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政治制度。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政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希腊最著名的政治制度是雅典民主制。
在雅典民主制度中,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治决策,通过投票来决定国家事务。
雅典民主制度追求平等和自由,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除了雅典民主制,古希腊还有一些其他政治制度,比如斯巴达的军事统治制度等。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是古代欧洲最宏大的政治制度之一。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源于王政制度,后来发展为共和制度,最终又演变成帝制。
在共和制度时期,罗马的政治权力分散,由议会、元老院和两位执政官等机构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还在欧洲各地建立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都具有自治权,自行管理本地事务。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十分丰富多样。
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和时代特色,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不仅直接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稳定,也对整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2013·模拟)中安在线最近报道,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的“开山鼻祖”。
据《府志》记载:“大夫皖伯,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建省始于朝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D.境在朝曾出现过皖国3.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是相对的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D.采取“禅让”的权力传承式4.(2012·高三诊断)《千秋兴亡——朝》一书中提到:“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多年的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5.(2013·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
予庆封(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2012·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7.(2012·模拟)“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
”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诸侯有国以处其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2012·聊城一模)史学家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9.(2012·模拟)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朝B.西汉C.唐朝D.宋朝10.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阁最终形成。
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元璋正式设立阁B.居正是元璋的阁首辅大臣C.明成祖棣时阁属于虚职D.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11.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B.阁制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12. (2012·质检) 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故(汉代)公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政权逐步解放,而疆域亦逐步扩大,社会文化亦逐步普及。
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
惟其如此,“考试”与“铨选”,遂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之两大骨干。
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
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
若于此等政制后面推寻其意义,此即礼运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
——穆《国史大纲(修订本)》评材料中穆关于中国古代汉唐用人制度的核心观点。
(2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自古以来,地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夫之《读通鉴论》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子语类》(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行政管理制度。
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
(3分)(3)依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地改革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
(9分)答案阶段验收评估(一)1. 选D 材料中“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五人,在分封制之下的爵位依次降低,与之相应的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这种对应关系最能说明D项。
2. 选D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建省始于1667年,故A项错误;古代徽文化是指古徽州文化,其中心应该在今市绩溪县及婺源县一带,故B项错误;在宗法制下,皖公是大夫,相对于诸侯是小宗,但相对于士是大宗,所以它具有双重身份,故C项错误。
材料可以说明当时出现过皖国,故D项正确。
3. 选D 从图片看,主要体现出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A、B、C三项都是宗法制的特点。
D项是远古时代政治的特点。
4. 选B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始皇传至千秋万代的制度,就是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
5. 选C 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时期”可排除A、B、D三项。
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的制度。
再从材料的“(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判断选择C项。
6. 选B 本题适宜用排除法解答。
郡县制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并非是始皇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实行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项;D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容,故排除。
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一整套政治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并影响了后世2 000多年。
7. 选A 本题考查对汉武帝处理国问题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①属于收回国官吏任免权;②是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③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④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故此题应该选A。
8. 选D 题干材料强调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从政,这符合科举制的特点。
A、B、C、D四个选项分别反映的是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举荐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故选D。
9. 选D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以前的朝代没有该官职,故选D。
10. 选D 本题考查阁制的形成。
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后,另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11.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明代废除丞相,设立阁。
A属于代,C属于宋代,D属于元代。
12. 选B 汉以后,分封制确实长期存在,但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项。
汉以后,中央集权呈加强趋势,排除C项。
抓住“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说明“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与行政效率低下有关,而行政效率低下则是由官僚政治的弊端造成的,排除D项,B 项正确。
13.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应注意按要求条理作答,具体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①紧扣评论对象,对材料观点的态度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密,表述清楚。
二等(15-8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对材料观点的态度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7-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对材料观点的态度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答案一材料观点正确。
汉代选官就有了公开客观的标准,使“民众”与“政府”逐步接近。
隋唐以来,科举制通过“竞选”,实现了官员的“民众”化,有利于“天下为公”;官员日益“民众”化推动了室与政府的分离,也使政府日益“民众”化。
作者较客观地评价了汉唐用人制度对政府职权变化的推动作用。
答案二材料观点不正确。
在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下,“室”是政治的中心。
用人制度的“民众”化,只是“室”统治策略的变化,其真实意图不是为百姓,而是为“室”统治服务的;政府也不是“民众”的政府,而是“室”的专制工具。
作者显然是夸大了汉唐用人制度改革的作用。
答案三综合答案一和答案二,只要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即可。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首先要明确两项制度分别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关于其弊端从陆世仪的观点中总结。
第(2)问,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其消极面;第二小问的评价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分析其积极面,也要分析其弊端。
答案:(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统治;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的管理,巩固统一。
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发展。
(2)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历代朝沿用。
(3)后果:地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的发展,对的长远发展不利。
评价: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