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机械的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械在工作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1. 杠杆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特点: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应用:撬棍、剪刀、钳子等2. 滑轮分类:动滑轮、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省力应用:吊车、滑轮组等3. 斜面特点:省力、费距离应用:斜坡、盘山公路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略2. 题目:判断下列生活中的机械属于哪种简单机械,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复杂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齿轮、蜗轮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 滑轮 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杠杆”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杠杆五要素,会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3.理解动滑轮、定滑轮特点,能根据要求判断并会画滑轮组绳子绕法。
教学重、难点:1、画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滑轮组绕绳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举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枝)的剪刀等等。
②费力杠杆Ⅰ、特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时费力省距离。
Ⅱ、应用:船桨、镊子、钓鱼竿、缝纫机的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
③等臂杠杆Ⅰ、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Ⅱ、应用:天平、定滑轮。
基础题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提高题1、画出下列杠杆中的力臂v 绳= 使用滑轮组水平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则 F=动滑轮绕绳特点: 3.滑轮组:使用滑 用力方向。
3. F =1 (G + G ) n物 动S 绳=nh 物 v 绳=nv 物G,图 15F =1 fnS 绳=nS 物 v 绳=nv 物绕绳特点:奇动偶定基础题:轮组时,滑轮组用几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 明确滑轮组中 物重的 相的倍数关系关公式:F=(不计绳重和摩擦) S 绳= ,不计摩擦与轮重,判断F 与G 的关系:会判断n 的值,理解F 和G 的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绳子的绕法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提高题小明站在地面上准备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绕线的方法。
4、如下图,用力F 拉杠杆的A 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1、F2、F3、F4 表示力F 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A .F1B .F2C .F3 D.F45、如上图,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A.F增大,l增大,M增大B.F增大,l减小,M减小C.F增大,l减小,M增大D.F减小,l增大,M增大6、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起物体的三种拉法,所用拉力F1、F2、F3,下列中正确的是()A.F1>F2>F3B.F1<F2<F3C.F2>F1>F3 D .F1=F2=F37、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用力F 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 以0.1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 的功率为10W,物体A 重150N,则A.拉力F 的大小为40NB.拉力F 做的功为6JC.物体A 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D. 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8 、如下左图所示,把重2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则拉力F 和动滑轮的重力分别是()A 10N 、4NB 12N 、24NC 12N 、4ND 24N、12N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考常考的题型,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二章复习,主要复习本章的内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难点:如何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模型。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这些简单机械是如何工作的,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简单机械原理的关系。
4.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解答与简单机械相关的问题。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力的乘积不变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2. 滑轮原理:力的分解分类:固定滑轮、动滑轮3. 斜面原理:力的分解分类:直线斜面、曲线斜面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答案:杠杆的工作原理是力的乘积不变,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分解,斜面的工作原理是力的分解。
2. 请举例说明杠杆、滑轮、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案:杠杆在剪刀、钳子、撬棍等工具中应用;滑轮在吊车、滑轮组等设备中应用;斜面在斜坡、楼梯等建筑中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杠杆、轮轴和滑轮的原理与运用;3.理解简单机械对力的作用和机械优势的概念;4.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与分类;2.杠杆及杠杆原理;3.轮轴及轮轴原理;4.滑轮及滑轮原理;5.机械优势。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杠杆、轮轴和滑轮的原理与运用,理解机械优势的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讲授:通过PPT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与分类以及杠杆、轮轴和滑轮的原理与运用。
3.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参与讨论杠杆、轮轴和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活动:分为小组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5.案例分析: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思维导图:让学生制作简单机械的思维导图,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单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讲授:使用PPT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与分类,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活动:分为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简单机械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将观察结果呈现给全班。
4.汇报讨论:每个小组对自己选择的简单机械进行汇报,全班讨论并总结归纳简单机械的分类与特点。
5.思维导图:学生制作简单机械的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杠杆及杠杆原理1.复习回顾:通过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教师讲授:使用PPT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数据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杠杆的作用原理和机械优势。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滑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滑轮和滑轮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2.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4.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示意图;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三、复习课时:一课时四、复习过程(一)明确考试标准要求:(二)考查方式2013年:计算题8分,功率、总功、有用功、效率。
2014年:作图题相关2分。
2016年:计算题10分,功率、总功、有用功、效率。
(三)、知识点梳理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组装滑轮组方法:“奇动偶定”的原则。
(四)、作图练习(五)、滑轮组特点 G G G G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2.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3.滑轮组中有用功和总功的基本认识总功:拉力做的功;W总=Fs有用功:对重物做的功;W有用=Gh其中: s = n h4.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5.应用:常见考法一: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二:不计绳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三: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都要计6.常见变形练习: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八年级物理 杠杆及其滑轮总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10.3杠杆及其滑轮总复习备课人:雷滨毓授课时间:2014年4月16日学习目标1.会画杠杆的力臂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3.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特点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学习重难点1.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2.会判断生活中的不同种类的杠杆3.会分析动滑轮及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知识点回顾知识点一:杠杆力臂的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线1.画出图中力所对应的力臂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2.在用道钉撬来撬铁路枕木上的道钉,需要在A端施加向下的力200N,OC=1.2m,OB=6cm,OA=1.5m,求: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是多少牛?并画出阻力示意图知识点三:杠杆的分类动力臂L1 > 阻力臂L2是杠杆动力臂L1 < 阻力臂L2是杠杆动力臂L1 = 阻力臂L2是杠杆3.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知识点四:使用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杠杆。
使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的杠杆。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如图3-38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5.用如图9-43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1)如果G=200N,滑轮重不计,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 N,拉绳的力F为 N;(2)如果G=200N,滑轮重为1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 N,拉绳的力F为 N。
知识点五:判断绳子股数的方法:从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割开,看与动滑轮相连结的绳子有几股就是几,一般用n表示,则 F = G/n ; S = nh。
6.在图9-42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使人站在地面上能把物体提到高处。
画好后再回答:(1)该滑轮组有段绳子承担物重;(2)如果拉动绳端向下移动L m,则物体能上升的高度h= 。
杠杆原理滑轮复习教案设计
学 生 教 师 日 期年 级 初三学 科物理时 段15:00-17:00学 情 分 析 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上课也能认真听讲,能够熟记知识点,做题 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希望课后能认真复习。
课 题杠杆和滑轮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 1.掌握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原理 2.熟练滑轮相关计算学习重点 难 点 重、难点:杠杆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滑轮相关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知识点1:杠杆定义1.杠杆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能称为杠杆的三个条件:(1)有固定点(即支点);(2)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支点转动; (3)是一根硬棒。
注意: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但它一定是硬棒,即不能变形的棒。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注意:(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2)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3)对杠杆力臂的理解经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而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一个距离,是一个点到一条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即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gggggggggggganggangOF 1l 1l 2F 2知识点3:画力臂方法步骤:(1)找支点O;(2)画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大括号,标字母)。
例1:画出下图中各种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2:请在图中画出抽水机手柄A点所受动力F1的力臂L1和B点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知识点4:杠杆平衡原理和杠杆的分类1.杠杆平衡原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8下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单元复习。
教材内容包括: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熟练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简单机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简单机械的特点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组、压力计、摩擦力演示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撬棍、吊车、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滑轮组、压强、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汇报讨论成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简单机械的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简单机械单元复习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压强和摩擦力的相关知识4. 各种简单机械的实例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农民使用撬棍撬起一块重100N的石头,撬棍的一端插入地面,另一端撬起石头。
假设撬棍的支点在地面处,石头离地面的高度为2m,求农民使用撬棍所做的功。
答案:W=Fs=100N×2m=200J2. 题目:一辆吊车用绳子吊起质量为1000kg的货物,绳子的长度为10m,求吊车所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回顾第八章“简单机械”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能力提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2.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斜面的效率: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提升的影响,斜面效率的计算。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如撬棍、吊车、滑梯等。
5. 复习题: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斜面的效率。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的计算,斜面效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设计复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 知识点讲解:按照教材顺序,讲解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注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3.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课堂练习:发放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总结与反思: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鼓励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积极提问,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章的复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
教案: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章《杠杆与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掌握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学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能够运用杠杆和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
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杠杆模型。
2. 滑轮模型。
3. 滑轮组模型。
学具:1. 杠杆图示。
2. 滑轮图示。
3. 滑轮组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应用。
4. 滑轮的介绍:讲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5.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如电梯、吊车等,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应用。
7.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讲解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与滑轮1. 分类2. 特点3. 平衡条件二、滑轮1. 原理2. 特点3. 定滑轮与动滑轮三、滑轮组1. 使用方法2. 工作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在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的状态。
()(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1. 教材第12章第一节《杠杆》: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2. 教材第12章第二节《滑轮》:滑轮的类型、滑轮的组合、滑轮的应用。
3. 教材第12章第三节《轮轴》:轮轴的实质、轮轴的分类、轮轴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2. 能够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滑轮、轮轴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如剪刀、钳子、撬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复习杠杆、滑轮和轮轴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
3. 课堂讲解:a. 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b. 讲解滑轮的类型、组合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c. 讲解轮轴的实质、分类和应用,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2章《简单机械》节次内容第一节杠杆分类平衡条件应用第二节滑轮类型组合应用第三节轮轴实质分类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使用的某种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原理和作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讲解、随堂练习和实验操作,巩固了学生对杠杆、滑轮和轮轴的理解和应用。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需加强指导。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滑轮》。
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滑轮、滑轮组、绳子、钩码、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滑轮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2)滑轮组的特点及应用。
(3)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1)计算给定滑轮组的力的大小。
(2)给定力的大小,计算滑轮组的移动距离。
5. 随堂练习:(1)判断滑轮的类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根据给定的滑轮组,计算力的大小或移动距离。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滑轮组的特点、计算方法。
(3)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计算给定滑轮组的力的大小或移动距离。
2. 答案:(1)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实例:吊车、电梯、窗帘等。
(2)力的大小或移动距离的计算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对滑轮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滑轮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2.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深入理解。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教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3.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4.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杠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机械。
2. 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3. 掌握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和滑轮组的平衡条件,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模型、压强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如撬棒、剪刀、钳子等,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点讲解:(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并分析各类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讲解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演示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讲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讲解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相关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关于简单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简单机械、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省力特点3.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4. 压强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根据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下列实例:撬棒、剪刀、钳子等。
3. 计算下列滑轮组的省力情况:甲组(2个承重绳,3个滑轮)、乙组(3个承重绳,4个滑轮)。
12.2 杠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学案
第二节滑轮一、主干知识脉络二、基础知识及概念1.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深入理解☆滑轮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
☆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
深入理解☆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3.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深入理解☆滑轮组的省力多少由绳子股数决定,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n 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1/n 。
滑轮组设计要点(1)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也可以拉三段绳,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如果需要n 段绳(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
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n个定滑轮。
(3)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21-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
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1+n 个定滑轮。
知识巩固练一练1、如图所示,物体甲和乙所受重力都为160N,滑轮重力及摩擦忽略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甲和物体乙时,F甲为________ N,F乙为________ N。
2、一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50N的物体,若每个滑轮重50N,人重600N,则人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N.(不计摩擦力)3、如图,A物重100N,在力F的作用下,以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拉力F为N;拉力在10s内所做的功为J.4、利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着如图所示方向的F1、F2、F3来施力拉绳子时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______F2______F3(以上两空选填“=”或“≠”),这是因为F1、F2、F3的力臂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5、如图所示,司机师傅利用滑轮组把汽车从泥坑里拖出来(泥坑可近似看成水平面),在此过程中汽车匀速移动了1m,共用时5s,已知汽车所受阻力为1200N,司机师傅的拉力功率为300W,在考虑滑轮组摩擦阻力影响因素条件下,求:(1)司机师傅的拉力为多大?(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6、一名体重为500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4m2的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要用滑轮组在20s内将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m.(1)他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2)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3)若匀速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拉力F多大?拉力的功率多大?7、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
2018-2019年人教案初二下册物理杠杆,滑轮同步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4.会对杠杆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杠杆.5.会画杠杆的示意图.6.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7.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8.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预学指导1】阅读教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相关内容(用时6分钟),划出不明白的地方,思考以下问题(用时3分钟):1.什么是杠杆?2.什么是支点?3.什么是动力?什么是阻力?[来源:学*科*网Z*X*X*K]4.什么是力臂?5.为什么实验前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6.为什么要多次实验,得出结论?7.实验中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操作上应注意什么?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预学指导2】阅读教材力的测量和表示相关内容(用时4分钟),划出不明白的地方,思考以下问题(用时3分钟):1.怎么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2.滑轮组省力情况是由什么决定的?关系式如何表示?3.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存在什么关系?4.物体移动的速度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存在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教材相关问题与练习(用时5分钟)【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用时4分钟)【达标运用】1.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_2.如图,轻质杠杆上挂着7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恰好平衡.若杠杆的两端再同时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会( )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杠杆仍然平衡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A’位置时,力F将()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4.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5.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达标1:杠杆的分类达标2:杠杆平衡条件达标3: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达标4:动滑轮和定滑轮达标5: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精讲1杠杆学习目标: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目标分解:1.概述杠杆的五个要素2.复述杠杆的平衡条件3.能作出杠杆受力的图示教学过程:阿基米德的名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这只是一种说法,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找不到这样一个支点和杠杆,其次杠杆的另一端要在银河系之外)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0表示.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为:F1·L1=F2·L2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3.杠杆的分类:(1)动力臂>阻力臂F动<F阻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2)动力臂=阻力臂F动=F阻等臂杠杆(3)动力臂<阻力臂F动>F阻费力杠杆但省距离4.最小力的画法:此类模型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精讲2滑轮组学习目标:掌握滑轮组的省力方式目标分解:1.区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2.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3.学会组装滑轮组教学过程: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分类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比较F1、F2、F3的大小:F1=F2=F3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A:支点在轴心O处. B: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①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②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 F=G(不计摩擦)③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拉力大小始终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3.动滑轮的实质A:支点在边缘O处B: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的2倍动力F为阻力G的1/2, F=1/2G①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②不计摩擦和轮重,动力是阻力的1/2,即F=1/2G③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要多移动距离S=2h动滑轮的实质:L1=L2,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F1=1/2F24.为了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a.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将物体提升的力等于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1/n)G.b.手拉绳子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距离的n 倍,即S=nh.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1.当两个小孩在压跷跷板时处于静止状态时,他们必须( ) A .重力相等 B .距支点的距离相等 C .力和相应力臂的乘积相等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2.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住剪刀轴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 .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 .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 .增大动力臂,省力D .减小阻力臂,省力3.60 kg 的人站在跷跷板上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 )A .20 kgB .30 kgC .60 kgD .120 kg4.如图所示的羊角锤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画出动力F 的力臂,并用L 表示.1F f n5.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F1方向的拉力最小B.F2方向的拉力最小C.F3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6.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 20N7.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3<F1<F2 B.F1<F2<F3 C.F2<F1<F3 D.F3<F2<F18.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动滑轮总重力为50N,定滑轮总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A.218NB.220NC.210ND.236N9.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大人>G小孩).且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人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则杠杆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人那端下沉C.不能平衡,小孩那端下沉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10.如图所示是探究杆杠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⑴.两端螺母的作用是;若杠杆在使用前发现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也可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需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⑵.他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 阻力F2/N阻力臂L2/m1 2 0.2 1 0.12 1 0.08 2 0.04这两组数据中,第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数错了;测量值是(选填“偏大”或“偏小”).【查漏补缺】1.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B.筷子C.起瓶器D.独轮车2.用如图所示的指甲剪剪指甲时,以O为支点的杠杆AOB属于( )A.省力杠杆B.费力杠杆C.等臂杠杆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杠杆仍能平衡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C.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D.无法判断4.下列关于滑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还可省距离B.使用定滑轮,不可以省力,但可以省距离C.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D.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5.下列几组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6.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7.某同学分别用如图7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_______(b)图中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________(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9.物重G=60N,滑轮重力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10.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11.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照图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则图甲是_____滑轮,图乙是_______滑轮.图乙的滑轮实际是_________杠杆.12.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力F将铁棒从水平地面拉至竖直立起.在这个过程中,力F作用在A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则用力F将(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保持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举一反三】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移动物体A时,当沿不同方向分别用F1、F2、F3的力,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物体时,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2.如图弹簧秤A和B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F=10N,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A 和B的示数分别为( )A.30N和30NB.30N和20NC.20N和20ND.20N和30N3.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图所示的滑轮组下而,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A上升B.A下降C.A、B均静止D.无法判断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______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则物体移动速度为.5.如图所示,货物G重280N,动滑轮重20N,为使杠杆平衡,则竖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为(杠杆重、绳重、摩擦都忽略不计)()A.100N B.200N C.300N D.400N6.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7.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8.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 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滑轮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9.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人用410N的拉力F,使质量为120kg的物体匀速上升了3m.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1)物体A的所受重力;(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3)动滑轮的重力.10.如图所示,利用滑轮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若绳子自由端拉力F=90N,物体A重150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1)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多大?(2)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物体A移动多远?11.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实验前,小军用弹簧秤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秤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见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秤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________;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_________.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的大小.(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左边挂上钩码,在右边用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乙所示,当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 (3)以测力计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与力臂的大小来进行测量,得出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动力F1/N 动力臂L1/ 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1 2 10 2 102 1 20 2 103 2.5 10 1 25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A.减小误差B.求平均值C.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变为向右倾斜下拉并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测力计的拉力F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小于BO.在A、B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移动相同的距离,则()A. 杠杆仍保持平衡B. 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C. 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 无法判断13.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 )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14.如图所示,小华正在做俯卧撑,可以将他的身体看作一个杠杆,D为支点,A为他的重心,相关长度已在图中标明,已知他的质量m=60kg,g= l0N/kg.(1)求小华受到的重力G;(2)求图示时刻地面对双手支持力F的力臂l1,并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此力臂;(3)求图示时刻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课堂小结】学生知识自我总结:学生方法自我总结: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A.50N B.60N C.70N D.120N2.小明在东湖边看到以下四个画面,其中哪一组用到省力的机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3.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A.500N B.1000N C.1500N D.250N4.如图,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A.定滑轮,可省力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6.皮划艇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B.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C.为省距离,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D.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7.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A.F1 B.F2 C.F3 D.F4【第1天】1.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起(动滑轮重、摩擦忽略不计),所用拉力为()A.120N B.75N C.240N D.30N2.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挂钩码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杆上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点挂4个钩码时,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A.B点挂5个钩码B.C点挂4个钩码C.D点挂1个钩码D.D点挂2个钩码3.如图所示,以下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B.C.D.【第2天】1.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第7天】(同时放在下一讲的复习检查)1.用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要求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2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2.如图,手持10kg 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 )A .大于98NB .小于98NC .等于98ND .等于10kg 【第15天】(同时放在下下讲的复习检查)1.如图所示,是某护城河上的一座吊桥.设吊桥的重力对转轴O 的力臂为L 1,绳子拉吊桥的力为F ,拉力F 对转轴O 的力臂为L 2,如果绳重、摩擦及风的阻力不计,那么在守桥士兵将吊桥由水平位置缓慢拉至图中虚线竖直位置的过程中,L 1_______,L 2______,F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第28天】(同时放在下下下一讲的复习检查)1.如图所示的杠杆是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图中O 为支点,F 1的力臂为l 1,F 2的力臂为l 2,当杠杆平衡时,F 1与F 2定量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
复习课教学设计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1、2节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84页考点解读“中考点1”“考点2”内容。
(10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考点例析(15分钟)
1. 考点一:杠杆作图及分类
图1
例1:如图1所示,为了让杠杆静止在图中位置,请画出在A 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变式练习:
(1).请画出图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2).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3).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来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2.考点二:杠杆平衡条件
例2:完成“中考突破”例3
(1)在挂钩码前,晓月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着晓月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小实验的________。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并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_________ (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
3.考点3:滑轮和滑轮组
例3 如图3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
变式练习:
(1).“中考新突破”85页“例2”
(2).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 的物体时,则F1=,F2=,F3=,F4=
4.考点4:斜面和轮轴
例4 如图4所示是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轮轴的是( )
变式练习:
(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
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中考新突破86、87页“基础训练”1、2、3、4、7、9、10、11、12、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