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秋霜,艳如桃李——从《李凭箜篌引》浅析李贺诗歌风格特点

合集下载

李贺《李凭箜篌引》及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及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及赏析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昆山,即昆仑山。

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足歪飞湿寒兔。

【赏析】这首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力,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手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自当不同凡响,箜篌一响,致“空山凝云颓不流”,甚至连善于鼓瑟的湘娥素女都被这乐声感染,以至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声音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箜篌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香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人用分别用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一个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落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一】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作者:————————————————————————————————日期: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中学语文论文音乐情感两相宜——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是唐诗中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本诗作者在写作时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高超的写作水平描写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然而,在音乐描写的背后,寄予了作者痛苦绝望与自负希冀并存的思想感情。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这首诗开篇即有阔大的气势,“吴丝蜀桐张高秋”,“张高秋”言秋高气爽的天宇之下唯有箜篌,将箜篌的形象无限放大,将周围的景、人、事统统省去,下笔气魄之大,由此可观之。

第二句中“空山”“凝云”亦随之而来,与李白《将进酒》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几乎有同样的气势。

“高秋”“空山”和“凝云”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阔大萧瑟,凄凉清冷的意境,预示着李凭将要演奏的曲子的情感基调,也可见李贺在诗作的开头已给全诗定下了悲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悲伤的曲调在下一句进一步延伸,“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是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博物志》记载:“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因为舜的死,他的两个妃子哭了几天几夜,直至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的旁边。

他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便出现了点点泪斑,呈紫色、血红色等。

丈夫死去妻子也哭死,这是何等的悲伤!因此,乐曲在此已进入了一个极度悲伤的阶段。

然而,极悲曲调的背后,正是李贺极悲情感的体现。

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而不能考进士。

因此李贺一生贫病交加,怀才不遇,对现实社会极为不满,对失意人生满怀悲慨,仅活了27岁。

诗歌情感从开头的凄凉清冷到此处的极度悲伤,可见诗人的怨愤似乎郁结在胸口,一触即发。

艳丽与诡异并存渴望与反抗共生——品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艳丽与诡异并存渴望与反抗共生——品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有关。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但教师恰恰忽略了诗歌词语里潜在的自动化的联想机制,至少没有好好研究“随”“亦”“忽”“自”等文字与诗人心灵的关系。

诗歌解读的套板反应使师生在文本阅读之前就有了“阐释定见”。

用惯有的思路去“套”,想当然地认为凡与隐居有关的诗歌都表达了怀才不遇带来的强烈愤慨和不甘,没有分离出潜藏在文字里面的诗人的真正意图,做出了主观的贴标签式解读,脱离了教学初衷,背叛了作者和文本。

授课教师不善于倾听,或者根本静不下心来倾听,只想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解读上来,错失了生成时纠错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尾联的解读中认为“我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最终认知”,锁定了暗示性极强的“自”字,如果老师能追问“最终认知”的含义,“自”暗示了什么,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就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错误就能得到及时纠正。

北京师范大学王陆教授说过,以学生的观点和行为引领课堂教学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探究性行为。

教师对学生体验的冷漠,把学生的解读作为展示教师解读的跳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轻视。

★作者通联:贵州铜仁第一中学。

——品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画杨昌盛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选文欣赏的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是一首拥有独特韵味的诗歌,他不同于我们之前学习的唐宋诗人笔下的大气华丽、沉稳孤傲、乐观旷达,李贺的诗自成一派,他的诗立意新奇诡异,用词瑰丽奇绝。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我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浓厚的文学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昏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是长吉体成功的因素之一。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迭出。

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

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缥缈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又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

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凭箜篌引赏析
摘要:
一、引言
二、李贺及其作品简介
三、李凭箜篌引赏析
四、诗歌艺术特点
五、结语
正文: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

他的诗作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其代表作《李凭箜篌引》进行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期领略李贺诗歌的魅力。

【李贺及其作品简介】
李贺,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描绘了箜篌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和音乐的魅力。

【李凭箜篌引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箜篌演奏者的形象,展现了音乐家的专注与才华。

诗句“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表现了演奏者手指翻飞的技艺,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则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令人陶醉。

【诗歌艺术特点】
1.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女娲补天、石破天惊等富有神话色彩的意象,为诗歌增色添彩。

2.比喻生动:如将演奏者的手指比喻为“冷光”,形象地展现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3.音韵优美:诗中押韵和谐,音韵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4.结构紧凑:诗篇以演奏者为主线,穿插音乐的魅力和乐器本身的意象,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结语】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一首音乐题材诗歌,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箜篌演奏者的才华和音乐的魅力。

诗人将音乐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创造出优美的意象,使诗歌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想象魅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想象魅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想象魅力作者:丁国锋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期韩娥鬻歌假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嵇康善琴,一曲《广陵散》动人心魄,闻者悲泣。

许和子慧美善歌,喉转一声,响传九陌。

盛唐音樂家云集,李凭以善弹箜篌闻名。

他的箜篌演奏尤具盛名,无人能敌。

在李贺的诗中,李凭的箜篌音响清脆如同美玉击碎,动听如凤凰鸣叫;能令白云团团聚起,能让娥皇女英落泪,让九天素女满腔忧愁;能令吴刚彻夜不眠,能令玉兔驻足聆听,甚至感动天帝。

一、李贺生平及诗歌整体特色李贺,字长吉,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公社境内)人。

他的家族虽属皇室后裔,但支远流疏,家境清寒。

二十岁时,李贺参加河南府试,成绩优异。

但是因为其父名曰晋肃,“晋”与“进”同音,在举进士时,被人责为犯父名讳,于是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此后,他虽然在京城做了太常寺掌管祭礼仪的小官奉礼郎,然而终因官卑职低,三年后就托病辞官,返回故乡。

李贺的诗歌之路可以说是苦吟疾书,呕心沥血。

尽管他一生短暂,但却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三十多首诗歌。

他的诗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继承了《楚辞》浪漫主义的精髓,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象新颖、语言瑰丽。

陆放翁评之:“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新唐书》中说,李贺的语言,总是响落天外,高深莫测,“当时无能效者”。

明朝王世贞说,李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足以力证李贺的诗歌奇特,奇特到旁人无法模仿的地步。

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唐朝黄金时代,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王维被称为“诗佛”,李贺则被称为“诗鬼”。

[1]李贺的“诗鬼”之称可能源自于他的诗歌题材意象不离鬼神;他的诗歌结构,奔腾跳跃、不合常规;他的诗歌语言,生硬险怪,“鬼斧神工”。

李贺的诗,如日光下的琉璃瓦,远远望去已使人眼花缭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时间细细玩味,又能感受到与同时代其他诗人截然不同的新奇。

论李贺诗歌的冲突性美感特征

论李贺诗歌的冲突性美感特征

论李贺诗歌的冲突性美感特征苏罗密【摘要】李贺的诗歌极大地突破了中国的传统美学原则,以新奇荒诞的艺术述说,通过强烈的冲突性去撕扯、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带给读者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在情调与色彩上,李贺诗歌幽冷而秾艳;在情调意境与内在精神上,李贺诗歌绝望而热诚;李贺诗歌的精神内涵具有诡幻而真实的冲突性美感特征。

总之,李贺以充满个人色彩的生命视角淋漓痛快地呈现了人类生存的处境:生命的有限性与生命意义追寻的无限性,也即生命的残缺与美好的冲突性。

%Li He’s poems have obtained a great breakthrough on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of Chinese tradition with an absurd art style,which brought strong confliction to tear and impact the hearts of readers and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aesthetic experience to readers.On the sentiment and color,Li He’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tyle of remote,cold and resplendent.In the mood and inner spirit,Li He’s po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assion of despair and fervent.The inner spirit of conflict aesthetic feature of Li He’s poems distinguished itself as a character of fantastic and true. Li He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full of color presents the situation of human survivalwith great eloquence,which ar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limitation of life and the infinite of the meaning of life,namely,between the incomplete of life and the beauty of life.【期刊名称】《福建江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102-106,118)【关键词】李贺;冲突性;美感特征【作者】苏罗密【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学院,云南普洱,6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在唐代诗坛上,李贺是一位诗歌风格极其鲜明独特的优秀诗人,作为一个古代诗人,其诗歌中却透露出了某些现代气质。

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一李贺,晚唐诗人,字长吉,又因家乡在河南昌谷,又称李昌谷,因其诗风有秋坟鬼唱鲍家诗的风格,所以又送雅号“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并提的唐代著名诗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有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在世仅二十七年,七岁得名,十五岁已誉满京华,又加上李唐皇室宗亲王孙的身份,颇有抱负,然因有人嫉妒,借其父“晋肃”之“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只得以门荫身份为从九品奉礼郎,后又辗转于幕府之中,沉沦下僚。

时藩镇割据,时局动荡,又兼李贺身体病弱,返乡整理所存诗作后病逝。

二李贺诗歌精于炼字,想象奇特,思路飘忽,又合情合理。

这篇《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唐代写音乐的诗歌很多,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川为静其波,鸟为罢其鸣”等等。

清代方扶南认为:“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写了颖师弹琴的种种不同风格,或昵昵儿女语,或勇士赴敌场;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演奏的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再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却用音乐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奇幻而瑰丽的世界。

“吴丝蜀桐张高秋”表明制作箜篌的材料精益求精,选的是吴地的丝和蜀地的梧桐,张高秋,点出的是弹奏箜篌的季节,是在清冷的秋季。

“空山凝云颓不流”,声音一起,山中的白云不再随风飘荡,而是因被这琴声打动而凝神静听,整个世界静止了下来。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从《李凭箜篌引》看“诗鬼”李贺的诗风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从《李凭箜篌引》看“诗鬼”李贺的诗风

中衰老 瘦弱 的 鱼和 龙听 到乐 曲声都 随之追 风 逐浪 ,在 波 涛中 翩翩 象 神奇 瑰丽 、旖旎 绚烂 。 李 贺 的 《 凭 箜篌 引 》 这首 诗 ,大 约 作 于元 和 六 年 ( 1 ) 起 舞 。月 宫中 的吴 刚听 到乐 曲声也 忘记 了砍 树 ,倚在 桂树 上凝 神 李 8 1 至元和 八 年 ,当 时李贺 在京 城长 安 任奉 礼 郎 。李 凭 是梨 园 弟子 , 倾 听 ,不知 困倦 ;桂树 下 的玉兔 听 到乐 曲声 也浑 然 入境 ,全 然觉 因菩弹 箜篌 名 噪一 时 。此 诗想象 丰 富 、设色 瑰丽 ,艺术 感染 力很 察 不到 寒露 打湿 了全身 。诗 人 回味 整个 演奏 过程 , 美妙 的乐 曲使 强 。清 人 方扶 南把 它 与 白居易 的 《 琶行 》 、韩 愈 的 《 颖师 弹 人 宛在 仙境 ,进而 想象 出仙 界 神灵 的痴 迷状 态 ,从音 乐 效果 的 角 琵 听 琴 》相 提 并论 ,推 许 为 “ 写 声音 至文 ”。 ( 方扶 南 《 摹 见 李长 吉 度 渲染 出乐 曲 的美 妙 。
参考 文献
( 中旬刊 ).
2王 国 良. 高校政 治辅 导 员心理 压 力及 其调 适 探析 》U . 论 导 . 《 】 理
刊 ,2 0 .. 0 73
3 . 毛 . 论 高校辅 导 员的心 理素 质管理 》U. 观察 ,0 9 杨之 《 】 管理 20 . 1 4陈永森, . 邱海锋.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z ,除 》Ⅲ. 《 tg 四川理工 学 院学报 ( 科 学版) 1 第4f 社会 , 卷 第2 5. 1 5 . 朱媛媛.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 问题成因及疏导途径》U. 《 】 中国校 医, 2 第4 第2卷 期
丝 动紫 皇 ”承接 “ 十二 门 ”所营 造 的时 空感来 写 , 自然地 把 诗歌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

李贺的诗词《李凭箜篌引》赏析《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这首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力,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手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自当不同凡响,箜篌一响,致“空山凝云颓不流”,甚至连善于鼓瑟的湘娥素女都被这乐声感染,以至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声音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那箜篌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香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人用分别用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一个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一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这一点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诸王孙李长吉”、“宗孙不调为谁怜”、“为谒皇孙请曹植”。

但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恐怕连大郑王房的嫡脉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一曲神奇的交响音画――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一曲神奇的交响音画――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一曲神奇的交响音画——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听李凭演奏箜篌曲后所写下的感想,是一首表现音乐美的诗。

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竖箜篌可能是古代埃及和希腊竖琴的前身,东汉时经西域传至中原地区,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弹的就是二十三弦的竖箜篌。

所谓“引”,原指古代一种乐曲的形式或体裁,略近于“引子”、“序曲”或“序奏”。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唐代弹奏箜篌的高手,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李供奉”的宫廷乐师李凭,与李贺同时的一些诗人如杨巨源(曾写《听李凭谈箜篌二首》)、顾况(曾写《李供奉谈箜篌歌》)都曾赞美过他的高超技艺,但只有李贺这首诗写得最为出色,可以说是古典诗歌中以诗喻乐的又一绝唱!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音乐的杰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就是其中最卓绝的篇章。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这评价是不错的,唯“摹写”一词有待辨析:用它来评白居易和韩愈的上述两首诗,大体上是可以的,因为他们都是对音乐形象作现实主义的描摹和比拟,例如白居易写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切切嘈嘈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低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再如韩愈把琴声比做“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在表现手法上也与白居易的相类,都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和物象来比拟乐声的。

这些诗句的确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句。

但是,用这种手法来表现音乐时,也难免其局限因为就音乐本身来说,它是一种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它不是以具体地“摹写”生活为其特长,而是以一定的声音的有规律的运动(节奏、旋律、和声、高低、快慢、强弱)来比拟(而不是“摹写”)人的情感为特征的。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陶文鹏李贺是一个早熟的天才,酷好幻想,热情冲动,抱负远大,却不幸生活在一个国势衰落、政治腐朽、世态险恶的时代。

他虽是皇家宗室,但家境沦落,生计困窘,遭人谗毁,仕途蹭蹬,孱弱多病,怏怏早逝。

在短促的一生中,他呕心沥血,发愤作诗,借以摅写其积郁忧愤,一任思绪驰聘于虚无飘渺的神仙鬼魅世界之中。

他的诗歌所呈现的奇诡非凡的色彩之美,是唐代乃至数千年中国诗苑上的一株奇艳之花,古今诗论家都已慧眼共识。

唐代诗人张碧说:“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霹开蛰户,其奇峭不可攻也。

”(《唐诗纪事》卷四十五引)杜牧《李长吉歌诗叙》云:“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

”齐己《读李贺歌集》诗曰:“玄珠与虹玉,灿灿李贺抱。

”宋代李纲《读李长吉诗》亦曰:“长吉工乐府,字字皆雕锼。

”严羽《沧浪诗话》指出:“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陆游谓李贺诗:“如百家锦衲,五色眩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赵宦光《弹雅》引)元代郝经《长歌哀李长吉》称赞李贺诗如“赤虬嘶入造化窟,千丈虹光绕明月。

”明人王思任谓李贺诗“时而花肉媚眉,时而冰车铁马,时而宝鼎云,时而碧磷划电,阿闪片时,不容方物”(《昌谷诗解序》)。

清代方扶南也形容李贺诗“如铁网珊瑚,初离碧海,映日澄鲜”(《李长吉诗集批注》)。

近人罗根泽评李贺曰:“‘冷如秋霜,艳如桃李’,‘冷艳’二字,确可为贺词评语。

”(《乐府文学史》)今人钱钟书说:“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

(《谈艺录》)笔者认为,对于李贺诗歌敷彩设色的艺术表现特征及其独特成就,值得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

打开《李长吉歌诗集》,那些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诗句便纷然杂沓,扑眼而来。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极少有像李贺这样,在诗歌中镶嵌如此繁多密集的色彩词藻的。

法国印象画派艺术大师莫奈曾经对青年画家们说:“写生的时候,要忘记你眼前是什么东西,你看到的只是色彩,只是色彩的关系。

论李贺诗歌“设色”的特点

论李贺诗歌“设色”的特点

DOI :10.13888/ki.jsie (ss ).2019.01.013论李贺诗歌“设色”的特点马骁骏(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李贺诗歌以“色”取胜,他善于将情感与瑰奇冷艳等色彩有机融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尽管李贺的用色与唐代诗人的选色相似,但由于他个人的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和创作方式有所不同,以及他所处时代诗歌的尴尬处境,使得他不得不出奇制胜,追求浓重富艳与神秘诡谲的诗镜。

同时,李贺的“设色”特点与韩孟诗派的奇谲险怪和苦吟之风也密切相关,但他更是“奇之又奇”。

在诗歌“设色”机制这个问题上,李贺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以之入手,可以看出唐代诗歌中色彩意象的流动。

关键词:李贺;韩孟诗派;设色;瑰奇冷艳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17(2019)01-0089-07收稿日期:2018-10-17作者简介:马骁骏(1989-),女,沈阳人,硕士研究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提到:“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1]537刘勰将“五色”作为“立文”的第一要义,说明了色彩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色杂而成黼黻”是指与五行相对的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相互交错形成斑斓炫耀的辞藻。

事实上,富于色彩的语汇可以给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在写景状物、运气传神的同时构成色彩意境。

纵观整个唐代诗歌,善于用色彩入诗的诗人不在少数,然而李贺诗歌的五光十色形成了一种异于他人的色彩美,杜牧称其“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2]8,齐己说其:“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

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

清晨醉起临春台,吴绫蜀锦胸襟开。

狂多两手掀蓬莱,珊瑚掇尽空土堆。

”[2]15李贺将“赤水”“荆山”“蓬莱”描绘成“玄珠”“虹玉”“蜀锦”“珊瑚”等色彩斑斓的珠宝,给人呈现出一场奢华的视觉盛宴。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李贺诗歌的色彩美,“色彩瑰丽”也逐渐成为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之一。

心灵的绝响——李贺《李凭箜篌引》

心灵的绝响——李贺《李凭箜篌引》

心灵的绝响——李贺《李凭箜篌引》作者:杨珍君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2期杨珍君中唐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李凭箜篌引》,一般认为是描写音乐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我认为,这京诗既写出了箜篌演奏者高超的技艺,更是诗人心灵的绝响。

一、从诗句看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身的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的起向点明时间是深秋,“张”表明乐声饱满,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而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昆山玉”,即和田玉,指“万山之祖”昆仑山出产的软玉,古称”昆山玉”,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国玉”,从战国开始也比喻杰出的人才(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 ):可见“昆山玉碎”不是什么吉兆。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为雄,凰为雌,雄鸣日“唧唧”,雌鸣日“足足”,雌雄和鸣日“锵锵”,此处应是雌雄和鸣,试想一下,昆山玉碎,栖息山上的风凰发出凄厉的叫声“锵锵”,该是多么让人动容的悲哀、怨愤!芙蓉,有夏天开花的水芙蓉即荷花,也有秋天开花的木芙蓉,根据诗中内容“张高秋”“逗秋雨”,此处应是指木芙蓉。

露,指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疑结成的小水球。

木芙蓉,露珠于其上,犹如含着泪珠哭泣,哀戚之态,可以想见;而此时香兰竟然微笑,不禁让人有点毛骨悚然。

女娲补天处,忽然石破天惊,天崩地裂,引发的何止是一-场“秋雨”?那是足以毁灭原有世界的大洪水啊!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不满,期盼-一个新世界的到来,但现实中又无法做到,只有“梦入神山”了!龙宫,在波涛中追逐嬉戏的是“老鱼”,在海水中起舞的是“瘦蛟”;月宫,吴刚不砍桂花树而是倚在树下,玉兔不在嫦娥怀里而是在晨露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如秋霜,艳如桃李——从《李凭箜篌引》浅析李贺诗歌风格特点
李贺是唐朝对白居易最成功的追随者之一,他独特而抒情的诗歌风格也受到众人普遍认可。

他诗歌中极为流行的修辞手法就是“对比”,他一切描绘物象与抒发感情时都在细节上以对比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主要表现在他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中:“病将成灰,凋落成寒,去也如愁苦凉风寒”这句话分明通过对比“灰”“凋落”“去也”,而将最终的悲凉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只有伤心夜,轻易凝露冷如秋霜”,这是李贺把失意无奈中缠绵不绝的思念用极具质感的“凝露”以及典型的凉秋感来形象化表达,浓烈而挥之不去。

此外,李贺也把一些生活化的形象手法融入其诗歌之中,如:“今枝看又白,花红映旧枝,碧桃李艳照”,他在最终前言中极为具体的描绘了复和中弥漫着微光的桃李花,犹如审美中最惊艳的繁花之美,让人叹为观止。

总之,李贺诗歌中具有流行、对比、生活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其文采生动耐人寻味,而且文字朴实雅致,表现出一种精炼却又不失意境,在朴实中也把诗人的抒发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