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博白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9T14:34:22.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黄永东1 冯紫瑜2

[导读]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广西博白县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广西博白县气象局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广西博白县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普;基地;建设

1 引言

自2010年搬站以来,博白县气象局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气象科普资源,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气象科普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至今,已基本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基地每年对公众开放,对公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气象部门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本文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博白县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2 科普教育基地应具备的条件与功能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承担科普教育工作,向社会开放并经常性地开展科普活动的专用设施,可称之为科普教育基地。基地设施建设上,建筑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最好1000 平方米以上);基地应由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兼职人员组成科普工作队伍。

科普基地建设应服务于科普工作,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开放性功能、实践性功能,开展面向广大公众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活动;科普基地的教育活动区别与普通的学校教育,即科普教育需要及时地更新教育内容,综合的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普及科技知识的先进性;科普教育应适应多层次的公众,并以趣味性、贴近生产、生活的大众性吸引公众,使公众自学地接受教育,具有普及科技知识的广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基地多采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科学原理和实用技术,以生动、直观和交互参与的方式完成教育,学习过程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3 博白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状

3.1 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是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来,在玉林市气象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博白县气象局对科普基地基础设施做了很大的改善,在硬件设施上下了很大功夫。建成了由科普展厅、天气预警中心、地面气象观测平台、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展示场所四个部份组成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展厅由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180平方米。第一部分是一楼大厅,展厅面积约60平方米,展示有博白县气候概况、科普宣传专用电子显示屏、博白县气象灾害区划图、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栏等气象科普知识,平时也实行对外开放。第二部份是二楼展厅,展厅面积约60平方米,展示内容主要是气象文化建设成果、气象科普书籍和气象法律法规知识读本。第三部份是三楼多功能会议室,面积约60平方米,主要是利用投影仪播放气象影视科教片。依托单位的业务系统,将四楼的天气预警中心整个业务平台当作科普基地的一部分,面积约占60平方米,室内设置有大屏幕,气象科普宣传通过实物、图片展览宣传气象知识,内容包括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气象卫星的监测、雷达监测、地面气象观测、乡镇自动气象站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与防范、卫星云图、天气学的基础知识,利用大喇叭、电子显示屏传播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的发布以及气象微博等内容。地面气象观测平台设置在山顶,占地面积有900平方米,观测平台安装了风向、风速,能见度、天气降水仪、雨量筒、气压计、地温、日照计和闪电定位仪等气象观测仪器,供参观者实地参观。一楼地坪作为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展示现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展示的设备有车载火箭发射系统、地面火箭发射系统和移动天气雷达。

3.2 基地软件建设

3.2.1业务建设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融合。

在规划自动气象站网布局时,在不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将自动气象站建在部份学校和社区,兼顾气象观测和气象科普工作。

3.2.2广泛联系相关部门对接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品牌。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用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如与教育局、有关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教育机制,增加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频次,充分利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组织开展校外气象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广泛开展与社区、农村“结对子”,采取联创共建的方式,引导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深入基层,扩大影响。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平台,依托自身资源特色,不断调整气象科普形式和内容,创造性推出公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满足社会多元化气象科普需求,让更多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走进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2.3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机构,配备兼职人员,确保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正常运行和开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公众接待量,更好地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3.2.4 培养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工作。

气象科普讲解是向公众传播气象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局里邀请有关专家和资深专业导游,采取讲座、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分别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进行气象专业学科知识、解说技巧培训,培养出一批同时具备气象科普知识和解说技巧的高素质管理与讲解队伍,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文化素质。

3.3 广泛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民众,包括领导干部、农民、青少年、城市居民以及科技人员等各方面,他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普及一般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弘扬科学精神,是他们的共同需求。为了发挥气象行业特色,局内坚持每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利用“3.23 世界气象日”、“科技宣传周”对外开放参观,开展气象知识咨询和宣传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气象。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我们精心策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