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条件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

2宾语前置的种类:(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a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如:吾谁欺,欺天乎?b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a个别用为字的句子,疑问代词作宾语不前置,如子为谁?b如何是如之何的紧缩,意思是对之怎么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受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规律的制约。

c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

d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臣未之闻也。

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

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3)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都可以置于动词之前,但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宾语必须用代词复指,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和是。

如: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另外,有两种情况:a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

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用以复指宾语的代词只用之。

如其斯之谓与?b此(是)之谓是一种固定格式,意思是叫这作或是说这个吧。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

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

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

如:何哉,尔所谓达者?(2)表示感叹的句子。

如:贤哉,回也!4、动量成分的位置:古代汉语一般只用单个数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数词可以处在两种语法位置上。

(1)在动词前作状语。

如三战三北。

(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圣才出品】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圣才出品】

通论十一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11.1 复习笔记一、句法成分的位置句法成分一般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改换位置,往往是为了凸现该成分,通过违背常规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古代汉语中句法成分的位置有一些特殊情况:1.宾语前置某些时候宾语要用在动词或介词前是古代汉语语序中最突出的现象,尤其是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奚、恶、安”等做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动词前如果有助动词的,宾语放在助动词前;这种语序比较严格;例如:“吾谁敢怨”按现代汉语里的语序是“敢怨谁”。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放在否定词“不、毋(无)、未”等和否定性无定代词“莫”之后,动词之前,这种语序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那么严格;先秦时代已经有否定代词宾语后置的情况,后代人仿古,仍把代词宾语放在否定词之后,动词之前;例如:“无我怨”意为“无怨我”。

(3)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在为了强调宾语而将宾语提前的句子中,一般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提前的宾语,复指宾语的代词要放在动词前;例如:“先君之好是继”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是“继先君之好”,代词“是”复指宾语“先君之好”。

2.谓语前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这种情况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比较常见;例如:“贤哉,回也!”句将谓语提前到主语前。

3.定语后置有时将定语置于其所修饰的词之后来突出定语;定语后置最常见的是数量词或数量短语后置,一般是中心语直接跟数量词或数量短语;例如:“胡取禾三百廛兮?”中数量短语后置。

二、句法成分的省略1.省略主语古汉语中主语省略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所省略的主语有时与临近句子的主语相同,有时与隔句主语相同。

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情况下不能省略,但在对举的句子中,如果两句话谓语一样,则其中一句的谓语可以省略;例如:“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和民]”中,省略第二句谓语。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文言文的句子成分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2、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3、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

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

古代汉语——语序和省略

第十八课语序和省略一、古代汉语的语序(一)主谓倒装句表示感叹的主谓倒装句如:①有是哉,子之迂也!(《论语?子路》)②贤哉,回也!(《论语?雍也》)③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表示疑问的主谓倒装句如:④谁与,哭者?(《礼记?檀弓上》)⑤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⑥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二)宾语前置句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

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以上句中,前后两句都是动词“欺”带宾语,前句宾语为疑问代词“谁”,因此位于动词“欺”前,后句宾语是名词“天”,所以不前置。

又如:②“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滕文公上》)以上句中,“奚冠”和“冠素”也是个对比,“奚”为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前,“素”为名词充当宾语,所以位于动词“冠”的后面。

再看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

介词宾语前置常见于介词“为”“以”“与”的用例,介词“于(于)”的宾语不前置。

例如:⑩何以战?(《左传?庄公十年》)⑾奚以知其然也?(《北冥有鱼》)⑿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⒀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⒁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⒂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⒃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⒄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介词“于”的宾语不前置,但是与“于”功能相当的“乎”在与疑问代词“恶”的组合中,宾语“恶”前置:(2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上》)(21)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以上“恶乎”都是宾语前置结构,相当于“于何”。

“恶乎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学恶乎始恶乎终”即求学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

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

这种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如“不”“弗”“勿”“莫”“未”等,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的语序

古代汉语的语序

“小名、大名”屬邏輯學範疇, “修飾語、中心語”屬語法學 範疇,两者不是一一對應的。 造詞時選取大名作中心概念, 或選取小名作中心概念都是允 許的。衹是由於中心概念不同, 語義重心也就不同了。
丁邦新:《論漢語方言中 “中心語—修飾語”的反 常詞序問題》
《方言》2000年第3期
“牛公”、“牛母”這樣的 結構並不是别的語言擴散 的結果,仍然是“修飾 語—中心語”的結構,合 於漢語一般的詞序規則。
與表行爲動作的數量有關的 詞序問題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
(莊子·養生主)
卽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 十下。(百喻經·五人買婢共
使作喻)
五百青雀飛來,繞菩薩三 匝西去。(水經注·河水)
THE END
〈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詩經·碩鼠)
〈2〉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論語·陽貨 )
丙、賓語用代詞復指構成 的賓語前置。
〈1〉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 是繼。(齊桓公伐楚)
〈2〉吾以子爲異之問,曾由 與求之問。(論語·先進 )
王祭不共,無以缩酒,寡人 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 人是問。(齊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 漢水以爲池。(齊桓公伐楚)
年》)
1.1. 在三種特定的條件下, 賓語可以/應該/必須放在動 詞的前面:
甲、疑問代詞作賓語:
〈1〉吾誰欺?欺天乎?
(論語·子罕)
〈2〉項王曰:“沛公安 在?”(鴻門宴)
〈3〉良問:“大王來何 操?”(鴻門宴)
〈4〉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司馬遷《報任安書》)
乙、否定句中,如果賓語 是代詞,那麽代詞賓語應 該放到動詞的前面。
李訥(LI,CHARLES N): 遠古漢語:SOV 上古漢語:SVO 現代漢語:SOV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考研-古代汉语课程讲义(干货)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考研-古代汉语课程讲义(干货)

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讲义课程简介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效果授课教案教学录像习题练习申报表参考书目教学课件古代汉语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十年代,自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古代汉语课就已经成为中文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并由一批在国内语言学界有名望的学者亲自执教。

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语法学家、语言学家史存直教授,毕业于清华研究院的训诂学、文献学专家刘锐教授,都曾亲自给大学生讲授古代汉语,形成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重文献功底、重积累的科学朴实的传统。

2001年,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成为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的成绩使古代汉语课程得到强大的学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古代汉语课的地位和水平。

古代汉语课在几十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创新,已经成为华东师大中文系一门成熟的有品牌效应的主干课程。

课程简介历史沿革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五十年代,自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古代汉语课就已经成为中文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并由一批在国内语言学界有名望的学者亲自执教。

已故著名音韵学家、语法学家、语言学家史存直教授,毕业于清华研究院的训诂学、文献学专家刘锐教授,都曾亲自给大学生讲授古代汉语,形成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重文献功底、重积累的科学朴实的传统。

十年动乱中,古代汉语课遭到批评和摧残。

但是拨乱反正以后,古代汉语课重新获得生机,李玲璞、吴仁甫、汪寿明、潘文国等中青年教师当时成为教学的主力,并在教学上作了不少探索和创新。

教研室集体撰写了《古代汉语精讲》《古代汉语自学指要》等配合教学的参考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初,高等教育的新制度自学考试创立时,古代汉语作为首先开设的中文专业的首批课程,其考试大纲在当时具有首创性,就是教育部委托华东师大起草的,后来的历次大纲修订,华东师大都是执笔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东师大古代汉语课程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特殊句式了。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格式等,这些句式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过。

虽然在新大纲中没有对学生要求掌握它们,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对这些句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下面我就文言文中的这几个特殊句式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2.1 判断句式何为判断句?《辞海》中这样注释:“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同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鲍善淳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这样认为:“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说明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而郭锡联主编的《古代汉语》也是这样认为“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所以判断句应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

”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条件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参见第十四章叙述句被动句式部分P327。
五、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古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见名词节(P221)和判断句节(P319)。
第四节述补结构P298
要点:1、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2、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述补结构直接成分间是补充关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施事者。(参见介词节P270)
2、充任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例: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否定之否定时,代词宾语不前置。
三、用代词“之、是、焉、斯、于”等作标记的宾语要前置。
例:1、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3、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固定格式“惟+宾语+是/之+述语”:惟余马首是瞻。
*“其+动词/形容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其+(动词/形容词+者)”。
“其”修饰“者”字结构,“其”是指示代词作定语,不是助词。
*“所+动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所+动词)+者”。
“者”是指示代词作偏正结构的中心语,不是助词。
助词结构练习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答: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对古代汉语来说,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的分析更为重要,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却可能是多种句法结构,即可能是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或连谓结构,同一词序排列却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其本质性的原因就在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则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谓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某些语法位置(例如主语和宾语)上的时候,谓词性就减弱或消失了,名词性增强或完全转变为名词性的,总之,从陈述转变为指称,这样的句法结构可以称之为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 列传》
•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史记·刺客列传》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看古代汉语,我们
会发现古代汉语的有些句子成分经常不出 现。在今人看来这是一种省略。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省略的情况主要有: 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
兼语的省略;介词及介词宾语的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主语的省略不同于无主句,无主句是句子的 主语不必说出或难以说出的句子。主语省略则是 逻辑上有主语,形式上不出现主语的现象。
主语省略有下面几种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对话省:
对话双方有问有答,问话和答话的主语可以省略。
(1)冉子退朝。子曰:“何宴也?”对曰:“有 政”。 (《论语·子路》)
前句省略“汝”,后句省略“吾”。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史记·项羽本纪》
后句省略了“今日之事”。
2、承前省:
后面句子的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后面句子 的主语可以省略。
•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五、介词及介词宾语的省略
古汉语中,作补语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于” 往往省略。
• 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 策》
• 死马骨贾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军》
• 介词“以”、“为”、“与”、“从”等的宾语 如果已经在上文出现,也往往省略。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子。《左传·僖公三十 年》
3、蒙后省:
前面句子的主语在后面的句子中出现,前 句主语可以省略。

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2、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3、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

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

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20180717)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词类定义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对于个体的词来说,它所属的词类也称词性。

二、词类划分依据古代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

语法功能:主要是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①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

依据这两条标准,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①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也叫句子的组成成分。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二)、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三)、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

(四)、现代汉语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五)、古代汉语句子成分: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词类的活用。

1,古代汉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2,被动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就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不同来加以区分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该句子就是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该句子就是被动句。

3,古代句子成分的位置。

语序,指充当句法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位置顺序。

古汉语知识(句法+虚词)

古汉语知识(句法+虚词)

古代汉语句法·上根据洪波著《古代汉语教程》整理编辑仅供参考【导读】本课语文知识介绍古代汉语的几种句法现象,共分三节。

第一节介绍名词作状语,第二节介绍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述宾关系,第三节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几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现象。

在特殊述宾关系中,常见的是使动关系、意谓关系和服务关系,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语序一节中介绍了五种语序现象,其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和宾语前置加凸显结构助词标记这几种过去在中学都学过,所以应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第四、第五两种语序上。

第一节名词作状语状语一般是副词的功能,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时间名词以及一些方位词有时也可以直接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有下列情形: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某种行为来比喻句子主语的行为状态。

这种名词状语可以翻译成“像……那样(一样)地”。

例如:(1)庶民子来。

(《诗经·大雅·灵台》)(2)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3)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一》)(4)(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5)夫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则其啖肴不复用杯,亦宜就鱼肉而虎食。

(《论衡·语增》)例(1)“子来”即“像儿女一样地来归”;例(2)“人立”即“像人一样站立”;例(3)“蛇行”即“像蛇一样地爬行”;例(4)“云合响应”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像回声一样地呼应”;“景从”即“如影随形一样地跟随”;例(5)“牛饮”“虎食”即“像牛(喝水)一样地饮酒”“像老虎(吃食)一样地吃鱼肉”。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这种名词状语是通过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来比喻施事者对待受事者的态度,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方式。

可以翻译成“像对待……一样地”。

例如:(1)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注】伋(jí):孔伋,孔子之孙。

2013·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2013·古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基本句法结构认识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七种基本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语法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

认识古代汉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关系(核心结构关系和非核心结构关系)。

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注:即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

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第二方面。

一、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

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明某种句法结构。

例如:弗爱其子活之业精战败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

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1、季氏将伐颛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平(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1、联合结构:等立(并且、而、既……又)、共时(“一边……一边”)、一般性转折(“虽然……但是”)、选择(“是……还是”)、进层(“不但……而且”、况且)。

2、连谓结构:承接关系。

一般不用关联词。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差异在于: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生]得(广):偏正结构;战罢:主谓结构;恋战:述宾结构;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第一节联合结构一、关系:联合结构各直接成分之间一般是等立关系,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大体上相似,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对于准确理解古文的意义十分必要。

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

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含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

对古代汉语来说,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的分析更为重要,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却可能是多种句法结构,即可能是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或连谓结构,同一词序排列却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其本质性的原因就在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

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则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谓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某些语法位置(例如主语和宾语)上的时候,谓词性就减弱或消失了,名词性增强或完全转变为名词性的,总之,从陈述转变为指称,这样的句法结构可以称之为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第一节联合结构古代汉语的联合布局同现代汉语的联合布局相同,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等立的,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

联合布局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

1.名词性联合结构,直接成分都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二、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
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君亡 之不恤 而群臣是忧。 “是”复指前置宾语“余马首”;
❖ (流亡 ) “之”复指前置宾语“异”、“由与求”;
惟瞻余马首(的方向) 。
(担忧),
“之”复指前置宾语“亡”, 1、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复指前置宾语“亡”, “是”宾语“群臣” ;
“是”宾语“群臣”
;国君
一①、尉古 剑不代挺汉,担语广宾起忧语,前夺自置(剑己)而的杀尉流。 亡,忧群臣(的安危。)
“是”复指前置宾语“余马首”;
惟 余马首是瞻。 三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 (只) 此、是、斯、彼、其、之
① “吾谁欺?欺天乎?”
“是”复指前置宾语“余马首”; 惟瞻余马首(的方向) 。
“之”复指前置宾语“异”、“由与求”;
惟瞻余马首(的方向)

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代词“是”作宾语时有时 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 前。
例如:在介词结构“是 以”、“是用”中,代词“是” 都是前置宾语。
二、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
❖ 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中古以后虽已产 生动量词,但文言作品中一般不用动量 词。
①“邴夏曰:‘射其御者,( 御者 )君子也。” ②“蹇叔之子与师,( 蹇叔 )哭而送之。”
❖2、宾语的省略
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②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云梯之械) 攻宋。
3、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介词的省略
“壁上小虫忽跃落(于)襟袖间。”
结束
❖ 古代汉语一般只用单个数词表示动作行 为的量。
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主要有两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本讲的内容包括: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重点介绍了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概念、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定的语法条件。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判别,以及前置类型的辨别。

学习时应结合10篇精读文选的句例加以理解,并做到准确今译。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一、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但是,有些句法成分的位置不同于现代汉语;另外,还有些句法成分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所处的位置也不同于现代汉语。

这里讨论的宾语前置,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语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包括: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而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谁欺",为疑问代词"谁"充当动词"欺"的宾语而前置。

对比后句"欺天",由于宾语是普通名词"天",所以不前置。

又如"曰:'奚冠?'曰:'冠素。

'"
"奚冠"为疑问代词"奚"充当动词"冠"(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宾语而前置。

对比后句"冠素",由于宾语是普通名词"素",所以不前置。

(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疑问代词"谁"充当介词"为"的宾语而前置。

后句疑问代词"孰"充当动词"令"的宾语而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疑问代词"谁"充当介词"与"的宾语而前置。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疑问代词"曷"充当介词"为"的宾语而前置。

"何以战?"
疑问代词"何"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2、在否定句里,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前置。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
在"莫之许"这句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许"的宾语而前置。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在"不我与"这句否定句中,代词"我"充当动词"与"(和......在一起)的宾语而前置。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在"无尔诈"、"无我虞"两句否定句中,代词"尔"、"我"分别充当动词"诈""虞"的宾语而前置。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则未之闻也。

"
在"未之闻"这句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闻"的宾语而前置。

3、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常用于复指宾语的代词有"之"和"是"。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
"异之问",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异";"由与求之问",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由与求"。

这句的意思是,我原以为你要问别的人的事,原来是问由与求的事啊。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
"亡之不恤",代词"之"复指前置宾语"亡";"群臣是忧",代词"是"复指前置宾语"群臣"。

这句的意思是,国君不担忧自己的流亡,反而担忧群臣的安危。

在这类用代词复指的前置宾语前可加上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惟(唯、维)",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

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强调。

"惟余马首是瞻。

"
这句等于说"惟瞻余马首。

"(只看我的马头的方向。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
这句等于说,"唯知蜩翼。

"(只注意蜩的羽翼。


现代汉语的一些成语还保留着这一格式。

例如"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才是举"等。

4、代词"是"作宾语时有时不需要复指就可以置于动词之前。

在介词结构"是以"、"是用"中,代词"是"都是前置宾语。

5、介词"以"的宾语有时不需要条件就可以前置。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一言以蔽之",即"以一言蔽之"(用一句话概括它)。

"一言"为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即以江汉濯之,以秋阳暴之。

"江汉"、"秋阳"都是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应当辨别"前置"和"倒装"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

时常见到有人把宾语前置句称为"倒装句",这种说法未必妥当。

所谓"倒装句",指的是谓语位于主语之前的句式。

比较多见的是两种情况:
一是表示疑问的句子,如:
"谁与,哭者?"通常的句式是"哭者谁与?"(哭的人是谁啊?)
二是表示感叹的句子。

如:
"大哉,尧之为君!"通常的句式是"尧之为君大哉!"(尧作为一个君长真是伟大啊!)这种句式也叫做主谓倒装句。

由于古代汉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因此就把谓语处于主语之前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它是强调谓语的一种修辞手段,即出于表达的需要,而把谓语临时提到主语之前来。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它是一种正常的语序,决不是什么"倒装"。

因此必须把"前置"和"倒装"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区分开来。

二、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
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中古以后虽已产生动量词,但文言作品中一般不用动量词。

古代汉语一般只用单个数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数词直接在动词前作状语,如:"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

"
二是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三、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的省略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看古代汉语,我们会发现古代汉语的有些句子成分经常不出现。

在今人看来这是一种省略。

古代汉语句法成分省略的情况主要有:
1、主语的省略
在复句里,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承上省略。

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
"邴夏曰:'射其御者,(御者)君子也。

"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

"
由于前后分句的主语常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文中有暗换主语的现象,应注意辨析。

例如: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孔子)使子路反见之。

(子路)至,则(老者)行矣。

"
"(姜氏)请京,(庄公)使居之,(时人)谓之京城大叔。

"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所带宾语只要其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不再出现也能使人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就可以省略。

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
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也常省略。

例如: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云梯之械)攻宋。

"
对于古代汉语省略的句成分,在理解和今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