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思辨性
作文怎么体现思辨能力强
![作文怎么体现思辨能力强](https://img.taocdn.com/s3/m/f60a64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5.png)
作文怎么体现思辨能力强1. 提出多个观点:在作文中,提出多个不同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展示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2. 运用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清晰的论证和推理过程,展示你对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考虑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点或单一的思维方式。
能够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4. 引用实例和证据:通过引用具体的实例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些实例和证据可以是来自于历史、现实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 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观点。
6. 展示批判性思维:展示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
不盲目接受传统观点,而是通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7.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和逻辑混乱,让读者能够容易地理解你的思路。
8. 有自己的见解:作文中体现出你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见解,而不是简单地复述他人的观点。
展示你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知识和新闻,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网络还促进了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然而,网络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沉迷于网络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等问题。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也可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
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
作文思辨性思维怎么培养
![作文思辨性思维怎么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d8181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5.png)
作文思辨性思维怎么培养1. 广泛阅读与思考鼓励自己多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文章,包括哲学、历史、科学、文学等领域。
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思考其论证的逻辑、证据的可靠性以及观点的局限性。
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2. 学会质疑对常见的观点、说法和现象保持质疑的态度。
不要轻易接受表面的解释,而是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
例如,当听到“努力就能成功”时,思考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成功。
3. 多角度思考训练自己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对于一个议题,可以尝试从个人、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不同视角进行分析。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发现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4. 进行辩论和讨论积极参与辩论或小组讨论,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观点。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析其论证的优点和不足,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5. 反思自己的观点定期回顾自己曾经的观点和想法,思考是否存在不合理或片面的地方。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和完善,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6. 分析案例和论据在写作中,学会仔细分析所引用的案例和论据,确保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也要思考可能存在的反例,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或反驳。
7. 构建逻辑框架在写作前,先构思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
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保证论述的连贯性。
8. 培养逆向思维有意识地尝试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如果一个观点通常被认为是正确的,思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否可能不正确。
这种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发现新的观点和思路。
培养思辨性思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定式,才能在作文中展现出深刻、独到的见解。
思辨性作文范文20篇
![思辨性作文范文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63c5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4.png)
思辨性作文范文20篇思辨性作文是一种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的文体,它要求作者对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20篇思辨性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1. 《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开始担心机器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另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对待科技的发展,不能盲目追求便利而忽视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2.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问题成为了困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3.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寻找解决之道,比如发展公共交通、推行节能环保政策等,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取代。
这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形势,培养适应新技术的人才,同时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
5. 《文明冲突与文明共存》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它们之间的冲突和交融是世界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尊重他人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存,避免文明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6. 《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贸易摩擦、金融风险等。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7.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如何让作文具有思辨性
![如何让作文具有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c3b2c01fbed5b9f3f90f1cc2.png)
如何让作文具有思辨性一篇富有思辨性的文章才可能称得上思想深刻,只有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文章才有可能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更具思辨性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六种方法。
1.一分为二,对立统一。
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而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对立与排斥,又要看到联系与统一;既要看到彼此的消解,又要看到相互的转化。
如“历史的长河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武器也越来越先进,战争也不断升级。
”(《科学,你姓“善”还是姓“恶”?》)2.透视现象,揭示本质。
事理是在“思”中深入、在“辨”中明晰的,所以对纷繁世事、人间万象不能仅靠戴一副“平光镜”去走马观花,而应该使用“X光”甚至是“CT”去入骨三分地透视现象,揭示本质。
如“别以为马云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电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能造就如今的腾讯。
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通往胜利之门时那光鲜亮丽的一面,殊不知多少人一脸贴在冷冰冰的铁门上……这些巨头们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获得的,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赢得的。
这条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铺就的!”(《门与路》)3.追根溯源,探明前因。
只有对事物的“缘”“故”探得越明,我们对事理的逻辑链才能理得越清,对解决的方案才能定得越准。
如“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能够做到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的人,往往少之又少。
太多的人,因为现实,因为这纷繁的世事,因为惧怕可能付出的代价,最终选择让自己的内心之音逐渐沉寂。
他们活着,却不知为谁而活,为什么而活。
他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出发的原因。
”(《有心,有梦,有成就》)4.放出眼光,预见发展。
看到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能叫拥有视力;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叫拥有眼光。
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
![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ea4ca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6.png)
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思辨力是指个体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它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一种有效培养思辨力的方法之一,写作作文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使人在思维上更加敏锐、独立,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首先,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在于锻炼思维能力。
写作作文要求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写作思维,这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
通过写作作文,我们能够逐渐培养出思维的灵活性、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进行论证,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看待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还在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写作作文,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通过逻辑清晰、连贯有序的写作结构来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递信息,还能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我们在社交和沟通中的表达能力。
此外,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还在于拓宽知识面。
通过写作作文,我们不仅需要思考和分析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查阅、阅读和理解,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
作文题目通常涉及各种各样的话题,这要求我们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入的思考。
通过写作作文,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储备。
拓宽知识面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世界,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的思考提供必要的素材和基础。
最后,作文培养思辨力的重要性还在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作为一个人,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不能一味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写作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自己不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https://img.taocdn.com/s3/m/a35ecf7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8.png)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2: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指津概述所谓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指这样的一类材料作文:该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认知、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反或相对的,但又都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我们把这种具有较强思辨性的材料作文称之为思辨型材料作文。
应该说,思辨型材料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察,符合当下国内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大趋势,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同时,思辨型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点不是唯一的,是灵活而开放的,考生不容易偏题,只要稍有点理解能力的人都能谈一谈,都能拿到一个保险的分数。
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老师认同度高,学生也很喜欢写。
但是,正是因为思辨型材料作文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因此它对考生写作水平的要求就高了,也就是说,考生想要拿高分也不容易,你得好好构思构思,写出点深度(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
思辨型材料作文是最能拉开考生写作水平、拉大写作分差的作文题,因此它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思考:这些成语体现了怎样的辨证思维?1.水能载跑,亦能覆舟。
矛盾的对立统一性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3.三上每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4.聚沙成塔、集腋成装、积羽成舟——量变严生质变高考议论文与辨证思维2021年高考作文文题:[2021·新高考全国I卷]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
[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2021电全国乙卷]“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主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为主题。
[2021·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络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年全面开花:二元思辨,三元思辨。
思辨性作文和关系型作文
![思辨性作文和关系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04ae5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5.png)
思辨性作文和关系型作文一、思辨性作文。
1. 啥是思辨性作文呢。
思辨性作文就像是一场思想的拳击赛。
你得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不能是那种稀里糊涂、随便说说的。
比如说,“科技发展对人类是好是坏”,这时候你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坏”就完事儿了。
你得像个聪明的侦探一样,把这个事儿从各个角度去分析。
就像你要讨论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你不能光说“手机让我们联系方便了,所以它好”。
你还得想到,手机让好多人变成了低头族,影响了人际交往,还可能让我们的注意力分散呢。
这就是在思辨,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一个问题,然后得出一个比较靠谱、比较全面的观点。
2. 写思辨性作文的小窍门。
首先呢,你得有个清晰的论点。
这个论点就像是你盖房子的蓝图。
比如说你要写“网络言论自由”这个话题,你的论点可能是“网络言论自由是把双刃剑,需要合理的规范”。
这就很明确啦,读者一看就知道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
然后就是找论据。
论据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
你可以从生活中找例子,像有人在网上随便造谣,结果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可以找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是数据。
比如说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络暴力事件都源于毫无约束的言论。
还有哦,在分析的时候要有逻辑。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你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词来把你的思路理顺。
比如说首先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好处,能让大家畅所欲言,监督社会不良现象;其次再说说坏处,容易产生谣言和网络暴力;最后得出结论说,我们既要保护言论自由,又要通过法律等手段来规范它。
3. 思辨性作文的乐趣。
写思辨性作文就像是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思维游戏。
你可以挑战自己的大脑,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
而且呀,当你把一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分析得很透彻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就像你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一样。
比如说,讨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你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传统节日既有文化传承的价值,又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你怎么去平衡这些呢?这就很有意思啦。
高考作文思辨性观点文章
![高考作文思辨性观点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cbc9ce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7.png)
高考作文思辨性观点文章【篇一】高考作文思辨性观点文章思想1:个性包含了共性,共性也包含了部分个性。
阐释: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据说,有一次他在宫廷讲学,说“天上人间到处都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纷纷走进御花园去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想以此推翻这位哲学家的论断,结果,她们都失败了。
都是树叶,这是共性,但树叶各各不同,这是个性。
任何一片树叶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思想2:个性与共性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共性的成长依赖于个性的自由发展。
个性越多越优则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发达,发展的空间亦越宽广。
因此,虽说社会是共性使然,但因为共性又是个性使然,所以,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社会乃是个性使然。
最好的个性组合成最好的共性,最好的个体组合成最好的社会,最好的个人利益组合成最好的社会利益。
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辑前提。
社会是人之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相约,个性相得;共性是社会的基础,个性是社会的灵魂。
扼制个性便是扼制了社会之根本。
人们对某个城市某种商品的特点评价是:这个城市或商品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足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
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
当前,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
“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竞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
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
又比如当红的民间艺人阿宝和最近一些原声态歌者的兴起,无不揭示了个中奥秘。
作文的思辨性
![作文的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186bfee9f90f76c661371add.png)
作文的思辨性作文的思辨性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
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以心灵的欢跃。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思辨能力要把握其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犯绝对化的错误。
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
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基督教及其它文化也提倡。
而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比如从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个角度。
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
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
假如你从一个角度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你在行文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
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就要从能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其次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不少同学对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新高考作文如何提升思辨性
![新高考作文如何提升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2a07f3a62e3f5727a4e96219.png)
新高考作文如何提升思辨性提高作文思辨的辨证性一、全面地、发展辨证性话题作文,就是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1.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
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2.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3.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一对两错的关系,人要有自信但不能自满和自负。
二、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思辨的深入性体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要能够揭示问题的原因,我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而要从它的深层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态。
“生存与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写,认为一个人的生存,要精神支柱,精神是生命的支点,也懂得举很多例子去论证:史铁生、司马迁、张海迪等。
这样写还是不够的,个人的生存固然重要,但集体(团体)的生存,国家民族的生存要不要精神支柱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女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胜利就能证明一个团体或集体要生存,要胜利,精神支柱是多么地重要。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胜利,也靠的是爱国精神,团体精神,所以如果学生拓展到这个方面去写,整篇文章立意就深刻得多。
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大部分考生都是从正面角度去写,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地方不一定要诚信,不诚信也不为过,从反而角度去写可能会更有新意,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大部分考生都写记忆移植后的好处,但也有考生想到了精神,人格是不能随便移植的,给人以焕燃一新的感觉。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不会不湿鞋”,但总会有不湿鞋的时候。
思辨性作文.doc
![思辨性作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e408d8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思辨性作文.doc思辨,是指深入思考问题,寻找其内在规律,做出具有逻辑性、创新性的判断和决策。
思辨性作文就是要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在问题分析和评价中体现出思辨的精神和思路。
思辨性作文常见于在考试评价、社会热点事件、学术论文等各种场合,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思辨性作文的特点1、强调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思辨性作文的内在规律和价值判断具有更高的评价标准,要求有更高的学科掌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
思辨性作文要求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性,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开放性和探究性。
思辨性作文不仅要求文本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强调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
这种思考过程往往是一个开放和灵活的过程,同时也要求对多个不同观点进行深入探究。
4、关联实际问题。
思辨性作文不是孤立的学术论文,而是需要关联实际问题,通过思路和方法,为社会热点事件、计划方案、问题解决方式等提供可行性和参考意见。
这种关联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是思辨性作文的最终要求和追求。
如何撰写思辨性作文?思辨性作文的撰写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提出问题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和社会性。
问题的提出需要简明扼要,能够准确传达问题的核心点。
2、准确阐述个人观点接着需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应该是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后形成的,而不是一种浅显的、缺少实质性内容的观点。
同时,观点的阐述需要清晰、简明,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文本的主旨和重点。
3、分析问题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出发,明确问题的实质和内涵。
问题分析需要论证严密、思路清晰,能够运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评价问题问题评价是思辨性作文的关键步骤,也是分析问题深度和广度的体现。
作文的思辨性
![作文的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2c34b1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e.png)
作文的思辨性思辨性作文思辨色彩浓郁的文章,总能给人以深刻、新颖的感受。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哲学思考的一种,通过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
因此,作文的思辨是一种立体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平面的较高思维能力。
___把思辨称作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带来心灵的欢跃。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思辨能力要把握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例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
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___及其它文化也提倡。
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个角度。
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
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
假如你在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么在行文的过程中,你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和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
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和味道,就要从能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其次,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不少同学对___散文《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再需要对自己察言观色的从容。
如何彰显作文的思辨性呢
![如何彰显作文的思辨性呢](https://img.taocdn.com/s3/m/76ec90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0.png)
如何彰显作文的思辨性呢1. 提出多元观点在作文中,不仅仅呈现单一的观点,而是引入不同甚至相对立的观点。
通过对多种观点的分析和探讨,展现思考的全面性。
比如,在讨论“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时,既提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如通讯的便捷、医疗的突破,也要提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如隐私泄露、人际关系的淡漠等。
2. 深入剖析原因对于所讨论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更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例如,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这一现象,不仅要指出沉迷的表现,还要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游戏设计的吸引力、青少年自身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等。
3. 进行辩证论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
在论证过程中,既要阐述正面的影响,也要分析可能存在的负面因素;既要看到当前的状况,也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如论述“城市化进程”,要谈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资源集中优势,同时也要关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源短缺和社会矛盾等问题。
4. 引入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来支撑观点,增强论证的可信度。
而且在引用事例时,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展现出对事例与论点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阐述“挫折能使人成长”这一观点时,可以列举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著《史记》、贝多芬失聪后创作不朽乐章等事例,并详细分析他们如何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实现自我超越。
5. 思考解决办法在指出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这显示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比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提出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具体措施。
6. 注重逻辑推理在文章的组织和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逻辑线索。
可以使用因果关系、对比论证、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使文章的论证过程严谨、有条理。
例如,先提出论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论据进行逐步推导,得出结论,整个过程要环环相扣,无逻辑漏洞。
7. 反思与质疑对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保持反思和质疑的态度,思考可能存在的漏洞或不足之处,并在文中适当提及。
语文作文思辨性
![语文作文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136a521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4.png)
语文作文思辨性《语文作文思辨性》篇一语文作文中的思辨性,就像是一场思维的冒险之旅。
有时候,我觉得它简单得就像一加一等于二,可有时候又觉得它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怎么理都理不清。
就拿写议论文来说吧。
老师总是强调要有思辨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我心想,这还不简单嘛,不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呗。
可是真正动起笔来,才发现没那么容易。
比如说讨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个话题。
我一开始就想,网络肯定有很多坏处啊,什么让青少年沉迷游戏啦,视力下降啦。
这就像是看到一个人只看到了他的缺点一样,片面得很。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也许网络也有很多好处呢。
像我们现在上网课,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和不同地方的人交流思想。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里面啥新鲜玩意儿都有。
这时候我才明白,思辨性就是不能只看一面,要像看魔方一样,各个面都要看清楚。
再比如说描写一个人物的时候,也需要思辨性。
我曾经写我的同桌,一开始就把他写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什么上课传小纸条啦,课间捉弄女生啦。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其实也有很多优点。
有一次我忘记带书了,他二话不说就把书和我一起看,还跟我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呢。
这就好比一个硬币有两面,人也一样啊。
不能只抓住他的一点就把他定型了。
但是思辨性有时候也让我很纠结。
我常常会想,我的观点是不是太另类了?会不会被老师批评呢?就像我写“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这个观点的时候,心里就直打鼓。
我觉得有时候失败了就失败了,可能就一直失败下去了,成功说不定是需要别的因素的,像运气啦,机遇啦。
可是我又担心老师会说我思想消极。
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自己走的路对不对。
不过我想,这就是语文作文思辨性的魅力所在吧。
它让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就像在一个神秘的花园里寻找最美丽的那朵花一样。
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迷茫,会有困惑,但当我找到那个独特的观点,把它像宝石一样镶嵌在作文里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它就像是给我的作文注入了灵魂,让我的作文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流水账,而是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思辨性作文方法
![思辨性作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e3c61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0.png)
思辨性作文方法
(一)提出问题,观点先行
观点先行是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把观点放在解释和举例的前面,先说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
要求在第一段清晰呈现出观点。
(二)阐明观点,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是指在明白文章观点后,更深入地阐释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对概念有清晰明确的界定,在写作中才会观点集中、思维缜密。
(三)分析问题,指出利弊
议论文的重点是析事说理,这就决定了论证过程不能只是陈述客观现象,而应针对客观现象发表看法。
主体部分不能罗列事实,堆砌材料,而应把中心论点分解成若干分论点进行多方论证。
分论点的设置要坚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挖得深”的原则,结合观点分析其益处或害处是什么,正面写中心论点的好处作用或中心论点成立的理由,反面写对立论点的危害。
在具体论证时要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析事说理,要重视事例与观点的内在逻辑思辨分析,兼顾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四)解决问题,联系传统或现实
从“怎么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指出方法、途径。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联系历史或个人生活体验进行恰当阐述,找出具体的解决途径,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
议论文的结构是作者论证思路的外在表现,在行文时要合理运用论证逻辑阐述观点,使文章“言之有序”。
作文要视点高、思维新、开掘深,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在思辨性作文的写作中可从观点思辨、关系思辨、语言思辨、结构思辨等角度入手,力求逻辑清晰、说服力强。
当然,
除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外,还应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文章闪烁出理性思辨的光芒。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之如何提高思辨性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之如何提高思辨性](https://img.taocdn.com/s3/m/f053152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e.png)
高考作文写作之如何提高思辨性一、辩证的否定观,思维的批判性。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Eg.福建质检:握手礼当然,握手也应注意目的和力度。
如果握手成为“糖衣炮弹”-以合作掩饰霸权的内核,以交流的形式企图渗透同化,这样的握手则南辕北辙,背离初衷,如果握手的力度太大,搞垄断、结盟,进行集团对抗,是谓失“握手之正”,反而与维和促发展的目的背道而驰。
是以,吾停应以“和”为“合”,亦应以“合”促“和”,以握手之姿,以拢指之功,以平等交流为垂天之羽,以合作共赢作飞云之楫,于赤寰共展和平与发展之鸿猷,不负黄金时代!Eg.三元思辨: 仰视、俯视、平视二元和三元作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思辨性理清楚它们之但是有的题目间的关系,其实就已经达到思辨的要求了在理清关系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再思辨一层。
仰视容易“极端神化”俯视容易“轻世傲物”在仰视与俯视中寻找理性和平衡的支点,那便是平视二、凡事都要有“度”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即使是真理,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转化为谬误,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握其中的“度”。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是反对掠夺式、破坏性的开发,并不意味着与其“井水不犯河水”,相反,适度地利用、开发自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
春季植树,剪除大量枝叶,此举看似破坏,却能够减少养分、水分的流失,促使树木藏葬蓬勃。
通过风力水能发电,可以节省高额成本,反哺经济,为治理水污染、荒漠化等问题提供物质基础。
四省联考的繁与简:不能只过度地追求繁复或者简约,而是两者都要涉及思辨示例:然而,正如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倘若我们失去了理性的头脑,只顾一味追求繁复,则终究难免落入浮华蔽目的案白,因而,在一些时候,我们也应简约理念,行稳致远。
三、挖掘适用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世与出世:什么时候需要入世,什么时候需要出世于斗志昂扬之时,以入世之心为垂天之羽,乘风破浪大展鸿献,树立不朽的奋斗灯塔。
于意念消沉之际,以出世之志作飞云之楫,沉淀自我积蓄力量,安抚心灵的岁月静好。
思辨性作文
![思辨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d640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9.png)
思辨性作文所谓“思辨性作文”,就是古人常说的“义理之作”。
就是对生活、对历史、对现实、对人性、对自身等方面有所思、有所辨的好文章。
有思想的学生,会更快地掌握文采与知识,而只有文采与知识的学生却未必能真正具备思考的能力和惯。
议论文,总是一开始就强调“思辨性”:与事实比照之后再写、与自己争论后或与对手在内心争论后再写,要写出真心真性、真知真见,至少也要写出点与大多数学生不一样的想法。
一、多问问自己:下笔可有真实性一位作家这样说:“我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我从不鼓动别人为了社会进步而牺牲自我,除非别人自愿选择。
”而学生们写作文则完全相反,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却莫名其妙地鼓动别人去做,结果往往是梦话连篇、空洞泛泛;别说不能服众,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理论。
有一次,布置了一篇话题作文“淡然”。
一位学生很快完成了一篇《淡然享受生活》并满怀希望地找让笔者批阅,笔者说此文至多48分(江苏作文满分为70分)。
他一脸着急地问:怎样才能达到60分以上呢?55分以上也好啊。
笔者笑问他:“你不是通篇都在大赞‘淡然’吗?现在为何如此不淡然了呢?真正淡然者必定是得零分也要一笑置之、一笑而过啊。
你难道只想让其他学生面对作文低分从容淡然而自己却偷偷迎头赶上吗?”他抓耳挠腮无言以对。
学生们为什么动不动就大赞“淡然”呢?因为许多人都说生活要淡然。
哪些名人说过呢?如XXX、XXX。
但是,我们无妨问问:XXX如果百分之百淡然,他只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了,大可不必费心费力地用诗歌形式记录下来;XXX如果真的淡然,在家中对亲朋畅谈“淡然”好了,大可不必上电视而名利双收。
一样,学生如果寻求淡然,他大可不必XXX在乎作文分数。
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写作时,老是提醒他们在下笔前要重复问自己:“我也会如许去做吗?我真的一直如许做吗?”如果你自己无力无心去做,那你就不要写。
还是回到“淡然”这个话题作文上,真正具有思辨性的作文应当写到“什么是适度淡然”、“活着不克不及老是淡然”、“名利双收话淡然”如许深度。
思辨性作文怎么写
![思辨性作文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d80407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7.png)
思辨性作文怎么写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就是用科学的观点,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评判,探究其原因及其规律。
主题多样,但不能脱离“事实”和“时代”去空发议论。
写作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思辨性作文的要求思辨性作文在形式上有两个特点: 1、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结合起来; 2、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思辨性作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准确的立意:站在什么角度提出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立意要恰当,立意的正确与否是决定着文章成败的关键。
2、鲜明的观点:在思辨性作文中,对观点的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印象。
3、严密的逻辑:围绕观点组织材料,使材料和观点互相照应,紧密配合。
4、有新意的见解:任何好的见解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或深刻,或精辟,或尖锐,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标新立异。
二、如何写好思辨性作文要做到以上四点,写好思辨性作文必须经过三个步骤:( 1)引论—即提出问题(注意是“提出”而不是“写出”)( 2)本论—分析问题,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注意分析的问题要有新意)( 3)结论—归纳总结,升华文章的中心观点2、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另一方面还要善于从细节上透视事物的内在联系。
3、抓住本质。
注意挖掘问题的根源,善于发现矛盾的主要方面。
4、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不失真、不片面,防止假、大、空。
5、科学地分析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反对只抓局部,主观臆断。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会想起一些困难中坚强的人,想起他们所坚守的那份信念。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降特大暴雨,在此次灾害中,数千名同胞遇难,数百名同胞失踪,数万人流离失所。
然而就在这危难时刻,在许多地方,却出现了与汶川抗争的场景。
在灾难发生后,某公司老总刘志高在微博中说:“尽管有众多公司积极捐款捐物,仍有不法商家昧着良心牟取暴利!我们必须坚守道德底线,拿[gPARAGRAPH3]、 BOSS等国际品牌跟消费者开玩笑的行为是可耻的,是无法容忍的。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
![2024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https://img.taocdn.com/s3/m/dece564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d.png)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1:思辨性作文写作方法指津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概述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是无处不在的。
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技法指津1.找出关键词例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
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
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
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
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有了则“枝繁叶茂”。
分析一下原因,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2.找到“角度”例1: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
![2025届高考写作:思辨性作文写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40d9a5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5.png)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
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 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 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
例如:轻与重,大与小,冷与暖,美与 丑,刚与柔,善与恶,真与假,内与外,空 与满,有与无,收与放,虚与实,同与异, 是与非,难与易,勤与懒,先与后,快与慢, 义与利,达与穷,新与旧,平凡与伟大等, 汉语中有那么多相反相成的词语牵动人心, 惹人深思。
主体段范文(200-250)
二谓意志之强。//(观点)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肉体强健之上的精神顽强,是强者的硬度。//(观点解读)“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事例)蚯蚓、蛇蟮在肉体上都无螃 蟹之强,但螃蟹“弱”得连个窝都不会造,主要是内心躁没有顽强毅力。 //(“事例+观点”解读)同理,一个人躯体强壮而意志虚弱,外强中干, 那他还是一个字——弱!一个人躯体弱小但意志坚定,毅力顽强,那他配 得上一个字——强!自古以来,再强的肉体终将化尘入土,“惟有强者留 取名”。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总结论述,强化 观点)(249字)
【简评】能提练出“身体之强”“意志之强”“道德之强”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全文纲举目张。
【提示】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不是文采, 是思想。写议论文,这个“文”,思想性体现就是重在把某一道理说透 彻。正文部分说理的过程特别重要,从哪些方面来说理,理说得够不够 深刻,这是文章的看点,也是阅卷老师能打到50+的关键。分数越往高 处走,主体构思的“缜密、精准、深刻、创新”要求越高。作文构思表 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通俗一点就是看问题全不全面,客不客观,深 不深刻。更多的时候,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有关。同学们要记住:作 文的思维训练,是要入心入脑的,也就是在训练我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力。这一能力,终身受用,与作文有关,也与作文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的思辨性思考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
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辨者以心灵的欢跃。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思辨能力要把握其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犯绝对化的错误。
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
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基督教及其它文化也提倡。
而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
比如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个角度。
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
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
假如你从一个角度分析之前,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你在行文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
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就要从能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其次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
不少同学对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急湍的细流汇成了湖。
”这样的文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它的思辨性。
这种思辨来自对事物本质或相反、或相对性的一种揭示,“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不腻耳”;来自对事物准确而富有分寸的把握,“偏激的淡漠”,“无声的厚实”。
这种表述个别处虽然没有明显的两相对举的词语出现,但它隐含着相对、相反的因素。
再者这种思辨性表达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以上因素外,在文意的表达中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多元的丰富,在精练的句子中,力求凝缩生活的细节和独特的体悟,弓I发人们对生活场景、人生情态的联想,同样增加了思辫的厚度。
比如“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哄闹的微笑”,这些都给我们以更多的想象。
它和“坚持而不固执”,“圆通而不油滑”,“平凡而不平庸” “安静的丰富”等抽象的概括更令人回味。
再次思辨的前提是占有丰富的材料和一种表达上追求精粹的意识。
思辨作为一种较强的融入着个人认识情感的思维能力,它首先需要对生活的统摄能力;其次能对人和事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及体察。
除此之外还要能对人和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可能性进行有效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抽象、才能达到思辨的目标。
比如对诗人陶渊明的评价,如果我们仅仅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守拙归田园”的归隐思想,而不了解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抱负理想,我们便会得出他一向尔尔的结论。
其实陶渊明归田园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污浊,而作为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不会被也不可能被社会所容,而自己又不能被异化、屈就的必然选择。
狭窄是偏激的温床,偏激、单一和思辨无缘。
但不少同学会说,我有的材料也不少,天文地理、人情世故、飞潜动植等等,而我的文章为什麽表现不出其思辨性呢?这里我看除了缺乏必要的写作磨砺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求其思辨和精粹表达的意识。
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排列,而是生命情感的再现,,是生命情感意绪的流动。
当你的写作有了一种生命意识后,你才会重视它,你才会追求一种博大精粹性表达,你才会寻求思辨的意蕴。
总之,文章的思辨只有在丰富生命视阈的前提下,且有了追求文章思辨及精粹表达的意识,并进行不懈的写作磨练,文章的思辨才会逐渐显现。
当然思辨是思想的产物,思辨意蕴的浓淡和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深浅紧紧相连。
谈到思辨还应该弄清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叙述不叫思辨,但叙述隐含着思辨,可以体现思辨的意蕴。
文章只有把叙述的内容上升到动态的普遍性后,才会有思辨的味道。
有的文章尽管是以叙述为主,但由于有一种哲学的韵味,所写的内容引人感悟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同样具有思辨的色彩,但这只能是整体的感觉,而不是象我们所写的记叙、议论文或者夹叙夹议的散文所做的局部的呈示。
其次,单纯的阐述也不叫思辨,阐述一般是对内容的阐发引申,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接近思辨的表达,但不能说就是思辨。
单向的或者多角度的阐发,虽然有了某种思辨的意味,但其呈现方式如果散落而不精粹,多向而不辨证也不能就说它有思辨性。
同样单纯的议论也不叫思辨,只有有了对内容深刻的揭示并体现立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趋向,才有思辨的色彩。
总之,思辨的底蕴是全面辨证的哲学意识,而精粹辨证有分寸的表达是其外形。
要想使文章达其具有思辨性的目标,必须占有丰富的材料。
而丰富的生命磨砺和和较强的对思辨表达的意识追求,再加上长期的写作历练这些都是文章达其思辨不可缺少的要素。
巧用三招提高作文思辨力许多考生在写思辨性作文时,不是完全“无知”,而是缺少思维的深度。
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停留在“是什么”上,忽视在“为什么”上的深入幵掘,缺乏思辨性。
这是一般考生作文的通病。
①由此及彼想幵去。
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
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
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
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②透过表面看实质。
有些考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
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判断一篇文章的逻辑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
③多问一个为什么。
写作时,当考生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
如果写的是记叙文,考生要注意用事实说话,以形象显示。
虽然记叙的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是文章要思考这件小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意义是什么,主旨能引起读者怎样的思考。
总之,记叙文无非是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产生某个结果的各种原因。
文章最好有画龙点睛的文字,或有意味深长的暗示语言,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方法之一: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如上海卷作文题: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些考生只会罗列现象:时处今日之中国,特别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个个都在忙!小至于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忙于复习;大至于天下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战士、民警、工人、农民,都在忙中。
显然缺少一些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但有一文科考生却做得很好,给人一服“清醒剂”:文章以“奈若何”命题,直截了当地将自己对“忙”的看法毫无遮掩地表达出来。
小作者不是简单地对“忙”持否定态度,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种认识正是反映了当今人们普遍的心理矛盾:不忙不行,但忙又损失了许多。
可贵的是作者在铺陈“忙”的现象时,对人的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丢失做了委婉的批评,对人的心灵净化所需的美好境界表达了无限的向往。
全文善用短句和整句,说理透彻而有力;以散文化的笔调一路叙来,自然而富有变化,理性而富有诗意,给人以醒悟和思考。
方法之二:由此及彼,打开联想之“窗” 联想,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展开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的了解和把握。
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
当然,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
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应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
如以“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个同学联想到了春秋时的鲁国丞相公孙仪吃鱼的故事:公孙仪喜欢吃鱼,但人们送的鱼却一概拒收,理由是收人之鱼,必去迁就别人,徇情枉法,最终导致罢官免职,连自己吃鱼的机会也没有了。
由此联系社会现实,借用公孙仪的故事,告诫掌权者不要贪“鱼”而落水,应像公孙仪那样严于律己,才能长久地买“鱼”吃。
作者进而由此及彼,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该办的事,不送“鱼”也照办;不该办的事,送鱼也不办。
方法之三:推陈出新,转换角度思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同一话题的思辨关系,多种多样。
思辨性作文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构思。
所谓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导致新的认识。
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挣脱思维定势,转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如大家熟知的“塑料花” ,我们可以讽刺它艳而不香,徒有其美。
如果从逆向思维考虑,我们也可以歌颂它的朴实,廉价;它虽不能和牡丹、水仙等名花异卉相比,但它毕竟以自己的色彩进入了千家万户,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如何加强议论文中的思辨性“思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 ,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
眼下,中学作文教与学都深信文章立意无高下之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道理的浅与深无关紧要,不愿在语文读写中进行思辨训练,老是浅尝辄止,拿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来说吧,这年的作文题目是:请以“不要轻易说‘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许多学生只写出什么情况下不要轻易说“不” ,而不去挖掘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 ,导致文章止于罗列现象,思辨性不强。
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
思辨性不强的危害性思辨性差,不仅提炼的观点就没有深度,而且还会抓不准。
所谓抓不准,就是指议论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提供的材料,究竟说明了什么,不能吃准,材料、命题、话题本身说明的问题,有着客观的规定性,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