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产科手术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研究

产科手术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研究
2结 果 『 3 1 刘丽娟 . 会 阴侧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5 例 的护 理 l J I _ 中 国误 诊 学 1 5 例患 者均 在 我 院进行 了病 灶切 除 手术 ,治 疗 的方 案根 据 杂 志 , 2 0 1 0 , ( 6 ) : l 1 8 0 .
贵州航天 医院 ( 5 6 3 0 0 3 )
临床 资料 。结 果 : 1 5 例A WE 患者在 剖 宫产后6 ~ 3 6 个 月 内发 生 了子 宫 内膜 异位 , 主要 表现 为切 口瘢痕 以及 组 织周 围有 疼痛 感 , 触摸 到肿 块 和结 节 , 疼 痛的 时 间与月 经周期 存在 密切联 系。 1 5 例 患者 均切 除病灶 , 术后持 续 注射3 ~ 7 个月米 非 司酮。 手 术2 年后 A WE 并 无复发 。 结 论: 及 时诊 断典 型 的A WE 可 以防 止病情 恶化 , 彻 底切 除病灶 是治 疗的唯 一有 效方 式 , 手 术过后 还 需药物辅 助 治疗 , 减 少复发 率 。
8 8
内蒙古 中医药
产 科 手术 中切 口子 宫 内膜异 位症治 疗研 究
周 秦 王 忠芬

要: 目的 : 探 讨 产科切 1 : 2 子 宫 内膜异位 症 治疗措施 和预 防方法 。方 法 : 采取 总结性 的 回顾分析 1 5 例A WE ( 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 患 者的
l 资料 与方 法
3 讨 论
1 . 1一般 资 料 : 我院选取 A WE患 者 1 5 例, 年龄 介 于 l 9 ~ 4 0 岁 之 间; 初 次 生 产 的孕妇 为 1 2 例, 再 次 生产 的产 妇 为 3例 , 方式 均 为 子 宫下 段剖 宫生产 , 腹 壁 的切 口为 横切 口, A WE发 生 时 间集 中在 产后 6 — 3 6 个月 , 病 症产 生 的时 间平均 为产 后 2 年, 患者 单 处病 灶 为 l 3例 , 存 在 两处病 灶 为 2 例 。3 例 在 其他 医 院接 受保 守 治疗 , 效 果不 佳 。1 5例 A WE患者 都在 我 院接受 病灶 切 除手 术 , 手术 后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关键词:手术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一般好发于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

其他部位也发生,但较少见。

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术后发生手术切口的内异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近10年来诊治切口内异症患者有18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于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切口内异症患者18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15例(均曾经行剖宫产手术)。

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

患者年龄在22~40岁,平均在33岁。

发病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8年,平均4年。

病灶大小月1.5~5.5cm。

其中有3例腹壁内异症为多发灶,其余为单发灶。

1.2临床症状。

18例患者均有产科手术史,手术切口局部触及包块,且包快有不同程度的,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

经期增大,经后缩小,肿块活动差,与周围边界不清。

1.3治疗效果。

18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其中1例患者因病灶较大,且多发灶,在术前给予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使病灶缩小后手术。

有3例再次妊娠(使病灶缩小,行再次剖宫产同时切除)。

1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2例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治疗。

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

15例腹壁切口病灶中有2例为于切口旁,其余均原手术切口处。

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囗效果分析

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囗效果分析

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的临床表现,探究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至2009年4月份收治的28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我院收治患者后,积极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患者病情,针对病灶超过5公分的病例,要求患者在术前应用三烯酮,促进病灶部位的缩小。

针对28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进行根治,将病灶以及周边一公分内的组织切除,术后进行密切护理与抗感染治疗,保证术中切口得到良好愈合。

对治疗情况进行汇总,发现28例患者的病灶均得到完全清除,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无1例复发,预后效果十分良好。

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的情况下,对过大病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尽早采取手术方法切除病灶部位,达到根治目的。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病灶大小【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3-01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腔面之上。

临床中,将子宫内膜出现在正常部位之外的病症称作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群体。

患者多会表现出继发性痛经,月经出现改变,部分会引发不育,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为常见的致病诱因是妇科手术[1]。

近些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妇科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其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易于造成一些术后并发症。

在手术中,若子宫内膜组织落入术中切口,则有可能产生生殖发育,导致内膜的不正常增生,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中,针对该类病症,目前多采取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为分析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的临床表现,探究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份至2009年4月份收治的28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评价临床疗效。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临床分析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临床分析
医学信 息 2 1 0 0年 l O月第 2 卷第 1 期 Mei l n r a o . c 2 1. o 2 . o 0 3 0 d a If m t n O t 0 0 V 1 3 N . c o i . 1
近似 难以确认时 , 应注 意病 史 的认 真询 问 , 对一些 无痛经史 的病人 , 应结合 临床及妇科检查 。另外 , 应提 高超声操作 人员 的操作 技术水 平, 获得 高质量 图像 , 条件者可采用 阴道超声检 查 。② 难 以与子 有 宫肌瘤 相鉴别 : 由于在声像 图上没有 能够鉴别子 宫腺肌病 与子宫肌 瘤 的特异性征象 , 因此 鉴别颇为 困难 。本组 1 因月经 过多 、 6例 声像 图显示 有低或 稍强 回声 的光 团 , 两组声 像图有 重叠 现象 , 别诊 断 鉴 有一 定困难 , 相互 间误诊 的情况并 不少 见 , 断准确 率 尚待进一 步 诊 提高H 。③ 积血小囊征 显示 率较低 : 组积血小囊显 示率为 1 %, 本 5 其 原 因可能是异位 的子宫 内膜来 自反应 功能较差 的基底层 内膜 , 部 小 分对 雌激素呈增生 而不增殖型反应 , 故与无排 卵性月 经相 同。有 人 认 为只有 13的内膜具有机能活 动[ 加上受检 者绝大部分是 在经期 / 5 1 , 前来检 查 , 因此 积血小囊显示率较低 。本组 9例离体子 宫 , 经多个 切 面肉眼观察未见紫 蓝色囊状突起 。因此 , 如果 病变程 度轻紫蓝 色囊 状 突起数 目少 , 直径小 , 声像图没有异位改变是 完全可能的。 回声光团型 : 肌壁见剖面遍布漩 涡状结 构 5例 , 1例肌壁 内可 见直径 2c . m边界不清 , 5 色泽分布不均红色区域 , 无紫蓝色囊状 突起 , 可 3例 见陈旧性积血 。镜下 见肌壁内有 岛状分 布的腺体 , 周围平滑肌呈漩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性结节, 且结节随月经周期改变, 经前及经期增大, 经后缩小, 血 清 CA1 2 5 ( 癌抗原 1 2 5 ) 2 4 例中有 1 9 例高于正常。瘢痕子宫内膜 异位症包括腹壁切口以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治疗方法 以手 术切除为主。手术范围应切除 病灶及病灶周围纤维 结缔组 织, 切缘距病灶为 2 ~3 c m。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药物 治疗 对消除或抑制残存的病 灶、预防医源性播散及防止 复发是 非常必要的。术后予口服孕三烯酮 3 个月, 防止复发。
患者年龄 20~46 岁, 平均 33 岁, 其中 18 例腹壁切口瘢痕子宫 内膜异位症, 6 例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 8 例腹壁切口 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1 4 例为足月剖腹产术后, 2 例为中孕剖腹 取胎术后, 2 例为黏膜下子宫肌瘤经腹取出术后。6 例会阴切口瘢 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4 例为会阴侧切术后, 2 例为会阴阴道裂伤 修补术后, 6 例均有人工剥离胎盘胎膜病史。发病时间最早为产 后 5 个月, 最晚为产后 1 0 年, 黏膜下子宫肌瘤经腹取出术患者在 术后 3 ~6 个月发病。病程均在 2 ~6 年内。 2 临床表现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4 - 0 7 42 ( 2 00 8 ) 0 9( c ) - 0 0 5 0- 0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 近年 来 由 于 对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认 识 的 不 断 深 入 以 及 剖 腹 产率 的 升 高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率也在上升。我院 2 0 0 2 年 1 月 至 2 008 年 1 月共收治 2 4 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腹壁与会阴切口瘢痕 子宫内膜异位症, 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经验交流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杜茂娟作者单位3 天津市武清区妇幼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但大多数发生部位在盆腔。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发生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由于妊娠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及腹壁切口。

它虽然不危及生命,但是,周期腹壁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痛苦,症状严重的还需要切除病灶。

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异位症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患者年龄25~39岁,平均3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

但大多数在术后1~2年内发病,病灶大小为3.2cm ×5.6cm ,均为单发病灶。

1.2 临床症状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切口疼痛性肿块,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经过3~7d ,局部疼痛消失,具有典型的周期性,15例患者均为腹壁切口周围可触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质韧或呈实性,活动度差,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呈紫蓝色。

1.3 治疗方法 因诊断明确,15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切口周围肿块切除。

术中见13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2例累及腹膜,但无侵入腹腔者。

术中锐性分离肿块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2cm 处切除肿块,累及腹膜者,切除累及腹膜及其周围1cm 的正常腹膜组织。

术中手术范围应尽量完整干净的切除病灶,勿将病灶切开以保证无病灶残留,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7d 拆线出院,出院后均未用任何药物,如:丹那唑和孕三烯酮等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

3 讨论3.1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1],而本院诊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与手术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术中子宫内膜的种植有关。

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因探讨与治疗

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因探讨与治疗

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因探讨与治疗发表时间:2014-07-15T15:19:06.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温兰英[导读] 因异位的子宫内膜有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包块。

温兰英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 114014)【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123-02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2012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例(院内2例,院外4例)。

年龄23-38岁。

其中一例为二次剖宫产。

临床表现:患者自诉腹壁切口有包块,每当经期增大伴胀痛,瘢痕逐渐增大,经后胀痛减轻,肿块缩小。

发病时间为术后8个月—3年。

体格检查可见于手术切口瘢痕处扪及不规则实质性结节,直径约1.5-6cm。

压痛明显,不活动。

B超检查腹壁内可见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无完整包膜。

2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孕三烯酮每周5mg,治疗3-6个月。

其中一例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后终止治疗。

2)手术治疗:其中二例因症状明显且肿块较大直接入院手术治疗。

余三例经用药3-4个月后亦行手术治疗。

手术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肿块切除术。

术中发现肿块无明显界限,形状不规则,质韧。

有不同程度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侵入。

切除范围:据肿块大小于其边缘0.5-1cm切开,尽最大可能切除瘢痕及肿块。

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内膜腺体。

二、结果一例经药物治疗好转。

二例直接手术治疗,术后痊愈。

余三例经用药3-4个月后亦行手术治疗痊愈。

三、讨论1发病机制:1)种植学说1921年sampson提出子宫内膜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种植学说至今,经血逆流的理论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1]。

2)医源性散播,医源性散播即直接种植。

多见于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处,在该处种植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2]。

典型的代表为手术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方法对我院20例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20例病患均得到确诊,给予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加服孕三烯酮,预后良好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由医源性因素引起,临床常表现为切口肿块,随月经周期的疼痛。

手术切除病灶疗效确切,提倡顺产可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92-02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常异位种植于卵巢、子宫韧带,异位于腹壁切口疤痕较为罕见,但随着近些年来剖宫产术的迅速增多,子宫内膜异位生长于腹壁切口的病例也不再少见。

我院对20例病患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手术切除辅以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就诊的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

育龄妇女患者年龄24岁-39岁,平均发病年龄32.5岁。

患者均有子宫手术史,3例为中孕期剖宫取胎术,另外17例为足月剖宫产。

术后6个月-6年内发病,平均发病期限为3年。

肿块直径1.3cm-4.6cm,平均直径3.2cm。

其中肿块局限于皮下组织者8例,占40%;7例患者肿块累及腹直肌,占35%;另5例患者肿块侵及腹膜,占25%。

1.2 临床表现 20例病患均与剖宫术后6m-6y内因切口处扪及肿块、周期性疼痛而就诊,肿块直径平均3cm,质硬固定,边界不清,经前肿大,经后缩小,2例病患经期可见切口肿块破溃,有血性液体渗出。

另有3例患者主诉随月经周期性下腹疼痛,术中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1.3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能很好显示肿块大小,部位以及质地,我院20例患者入院后都行b超检查,示肿块直径1.3cm-4.6cm,边界不清。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论文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子宫内膜具有远处转移和生长的能力,可以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但发生在腹壁瘢痕者相对少见。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而被逐渐重视。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在手术之后,其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部位包块,且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肿块增大,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诊治的2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27.6岁。

最早发病者为术后4个月,最晚发病者为术后8年,平均3.4年;一次剖宫产15例,二次剖宫产7例;子宫肌瘤剥除术1例,腹壁纵切口8例,横切口15例。

1.2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以切口部位疼痛,发现瘢痕处有结节,且逐渐增大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16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与月经相关的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经前瘢痕处疼痛,经期疼痛最严重,经后疼痛逐渐缓解,且结节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经前及经期增大,经后缩小。

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皮肤呈紫蓝色,总的趋势是包块逐渐增大;5例患者由于月经相关的包块部位疼痛而无大小明显改变;2例有包块存在而无不适。

患者腹壁切口瘢痕周围可触及质韧的结节状包块,最小者约2cm ×2cm×3cm,最者约6cm×6cm×5cm。

结节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数目1-3个不等,周边不规则,边界欠清,活动差,结节质硬有触痛。

辅助检查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提示下腹部腹壁内为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的包膜,无血流信号;ca125 均有不同程度增高,30-115mm/l。

1.3临床处理23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术,21例选用原切口,切口大小、部位依包块大小而定,另2例因病灶距切口较远约5cm处,包块较大,于包块较突出部位另行切口,切口深度以充分暴露包块为宜,术中发现病灶位于皮下未及筋膜者5例,深达筋膜及肌层者15例,均未及腹膜,用电刀完整切除病灶,并切除周围组织0.5cm,有3例因包快较大切除范围大,筋膜难以缝合采用补片。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法。

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2月就诊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后随访。

结论:剖宫产时注意腹部切口的保护,缝合子宫的器械要擦拭干净。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预防的。

标签: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剖宫产术;病灶切除[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63—0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估计3%~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有此病。

该病好发部位为盆腔脏器和腹膜,它虽不危及生命,但周期性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

本院2002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11例患者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升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年龄为24~35岁,7例为腹壁切口处,3例为腹壁切口上端,1例为腹壁切口左侧角子宫内膜异位。

9例为横切口,2例为纵切口。

最早为术后半年发现,最晚为术后两年。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与月经相伴的腹壁瘢痕切口处周期性疼痛,月经前及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以月经周期第1、2天最明显,月经结束后包块缩小,疼痛逐渐减轻,经理疗及抗感染治疗均无好转。

1.3体征检查发现切口瘢痕处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单发或多发,周边不规则、质硬、活动度差。

并且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并且逐渐增大。

最大结节5cm×2cm,最小为2cm×1cm,检查时触痛明显。

1.4辅助检查11例患者行彩色超声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包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可见无回声暗区。

个别血清CA125检查有轻度的增高。

2结果切除范围:手术方式为病灶切除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距病灶0.5~1.0cm处锐性梭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剔除包块使剩余组织无硬结。

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的周期 性切 口肿胀 、 疼痛 。疼痛和肿 胀随月经 发生周 期性变 化, 经前 、 经期疼痛较重 , 肿块增大 , 严重 时坐立 困难 , 经后疼 痛 减轻 , 肿块 缩小 , 但 总体趋 势是 逐 渐增 大。其 中有 6例发 生于阴道粘膜瘢 痕 处 , 有 明显 的性 交痛 , 1例 为产 时会 阴撕
宫 内膜 异位症 。
例 行产 后清宫 。产 时反复 宫腔 操作 可将 子宫 碎片 带至 切 口
处, 日后形成异位 灶 , 支持 医源性种植学说 。
1 . 2 临床症状及体征
l 3 例病例 中, 有l 2 例有与月 经同步
3 . 2 会 阴子宫 内膜异 位症 的诊断 典 型 的会 阴切 口瘢 痕子
3 . 3 会 阴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 手术 治疗是 首选方 法。麻
裂伤 , 肿块 近肛 门, 患者有便密 , 排便 时肛 周不适 及坠痛 。肿
块 疼痛时轻 时重 , 肿块 时 大时小 , 但 患者 说不 清是 否 与月 经 有 明显关 系。误诊 为肛周皮脂囊肿 。 妇科检查 : 会阴瘢痕部位 可触 及不规 则肿块 , 边 界不清 , 活动差 , 质韧、 囊实性 或实性 , 触痛 明显 , 表浅 者可见 局部 结
治的 1 3例会阴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1 3例患者全 部是经阴道分
会 阴切 口子宫
娩, l 0例有会 阴侧切史 , 3例有会阴撕裂伤史 , 其中 8例产妇行人工剥离胎盘术 , 4例行产后清官术 , 1 3例均
行病灶切除术 , 术后病 理证实 l 3例均诊断正确。术后随访 3~ 5年 , 1 3例均无 复发 。结论
1 资 料 与 方 法
患者, 肛 门括约 肌术后功能 良好 , 排便正常 。

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拭宫腔 过程 中 , 宫 内膜 间质脱落 易黏 附在腹 壁切 口上 ; 子 同
时胎盘偏 大 , 口偏 小 , 口无 纱 布保 护 , 出胎 盘 时挤 压 切 切 取 可引起 内膜 脱落并种 植在切 口上 。以上 因素均增加 了子 宫
内 膜 损 伤 和 直 接 种 植 的 机 会 。
肿块增 大 , 局部 胀痛 明显 , 状进 行性 加重 , 抗生 素及 物 症 予
理治疗 无效 。查 体 肿 块 多 位 于皮 下脂 肪 层 , 小 2 0 c 最 . m
×15 c 最 大 4 0 c × . m, 韧 , 界 不 清 , 动 度 . m, . m 3 5 c 质 边 活
腹 部切 口子 宫 内 膜异 位 症 I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临床
本 组 均 于 剖 宫 产 术 后 8个 月 ~ 5年 腹 部 切 口瘢 痕 处 或 瘢 痕
周 围 出现 疼 痛 性 肿块 , 期或 经 期 前 后 肿 块 增 大 , 部胀 痛 明显 , 经 局 症状 进 行 性 加 重 , 抗 生 素 及 物 理 治疗 无 效 。人 院后 全 予 部 行手 术 治 疗 , 后 病 理 检 查 结果 均 为 增 生 的 结 缔组 织 中见 子 宫 内膜 腺 体 和 间 质 , 诊 为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结 节 。随 访 1 术 确 ~ 5年 1 4例 未 见 复发 , 例 术 后 3个 月 复 发 , 次 行 手 术 切 除 未 再 复 发 。 结 论 剖 宫 产 术 中应 注 意 保 护 子 宫 切 口周 围组 1 再
服 , 用 3个 月 , 再 复 发 。 连 未
2 讨论
2 1 发病 机 制 子 宫内膜异位症 是育龄期 女性 常见疾 病 ,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析

所 选 在 该 院 进 行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病 灶 切 除 术 的 度 、 劳累过度等, 会 增 加 经 血 逆 流 的发 生概 率 。
l 8例病人 , 其 在手术之后 , 都通 过病理学进 行确诊 , 均是子宫内 1 . 4 . 3 手术操作 如人 工流产手术 , 会 导致 子宫收缩 、 子宫 腔压
经 过 手 术 以 及 术 后 的 用 药 治 疗, 所选 取的 l 8 例 剖 宫 产 腹 壁 切
处, 现 了瘢 痕 以 及 瘢 痕 附 近 有 疼 痛 性 的 肿 块 现 象 , 且 在 月经 的 几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患 者 都 进 行 了随 访 , 没有 发 现 有 1 例复发 情况,
【 摘要】目的 研究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 病人子宫内膜发生异位症的因素以 及诊治方法。 方法 选取2 0 0 8 年1 o 月 一2 0 l 1 年1 0 月
该 院 接 受 治 疗 的 子宫 内 膜 异 位 症 病 人 l 8例 , 对 其 临 床 治疗 资 料 , 以及 所 选 病 人 都 经 手 术 以及 病 理 进 行 分 析 。 结果 所选 的l 8
J。 v l
J - L - 一 , ‘ _ \ LL, L
uH, ‘ I u Y
口I J B T口 Y
L 上 NL
匕 号= 伍 习 亚
c 二 H工NA H EA LT H
剖宫产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临床探析
徐 毅
郑州市妇幼保健 院, 河南郑州

4 5 0 0 5 2
膜异位 患者。 1 8 例 患 者, 其年龄 在2 1 ~ 3 6 岁之间, 年龄平均为2 6 . 5 力改变 , 从 而 为血 液 和 子宫 内膜 碎 片 流 人 盆 腔 增 加 机 会 。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12例分析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12例分析
2 . 3诊断 本纽病例均有剖宫产史或会阴侧 切史,在术后 ( 产后) 或

1 2例患者均表现 为腹壁或会 阴切 口瘢痕 处与经 期同步的
周期性肿块及 疼痛 。肿块在经期增大 ,经后缩 小。3 例会 阴切
口内异症 患者 尚有程度 不同的阴道及 会阴部胀 痛及性交痛。 查 体 :在会 阴或腹壁原切 口处均 可扪及 不规则肿块 ,直 径约 2 ~ 6厘米 ,边界不清 ,质韧 ,欠活动 ,压痛 ( 尤以经 期明显 ) 。 肿块均为单个 。
说、免疫 学说及血行淋 巴播 散学说。 口瘢痕 内膜异位符合种 切 植 学说 ,是人 为造成 的内膜 异位 , 是术时将子宫 内膜带至切 口 直接 种植所致 …。 但并不是所有 的异位到切 口的 内膜都能形成 内异症 , 其生长需要雌激素 受体及一些酶的作用 。 产妇产后体 内雌激 素水平迅速 下降至较低 水平,使异位 的 内膜不 易生长
2 0. 7 0 5 2
【】 杨 怀 京 . 鳄 鱼 的 抗 癌 药 用 价 值 [】 解 放 军 健 8 J.
康, 0 2 2 :3 2 0,() 0
【】吴素玲.鳄鱼精滋 补液 营养成分 分析 【 .食品与发酵 工 6 J 】
业 。 0 0 2 : 8 2 0 ,() 4
【】周敏 .鳄鱼 养殖与经 营利用产业在我 国的发展研 究 【】 9 J. 福建林业科技, 02 2 () 2 3 2 0 , 9 3 :9 —9
维普资讯


著・
20 07年 l 0月第 4 第 l 期 卷 0
WolH a h ie r el Dgs d t t
【】 中华 药海 【】 3 3 M .哈 尔滨:哈 尔滨 出版社, 9 3 2 4 —2 4 1 9, 2 0 2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常见的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在手、臂大腿等,也有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处。

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

现将我院12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我院因切口内异症收治的患者共12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8例,会阴切口内异症4例,全部以手术治疗,均为病理检查证实,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均进行随访。

1.1 一般资料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33岁,发病时间最长达5年,最短半年,平均32个月。

产后哺乳半年以上者发病时间在1年以上,哺乳在半年以内者发病时间1年以内。

病灶大小为2~5cm,多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腹壁切口近端及中端各有一病灶。

1.2 临床特点12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并触及痛性结节或肿块,月经期可增大,月经后可变小,其中5例结节或肿块呈紫蓝色。

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消,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1.3 治疗方法与疗效12例患者中有5例术前行药物(桂枝茯苓胶囊、丹那唑)治疗,病灶稍有缩小,但经期肿块仍疼痛不适。

12例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应尽可能切除病灶,包括病灶周围1cm正常组织。

术中见7例位于腹直肌前鞘,1例病灶累及腹膜,同时切除受累腹膜及其周围1cm正常腹膜组织,3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切口上皮下,1例会阴切口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及直肠壁,切除不彻底,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半年。

12例术后均以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

2 讨论
2.1 内异症发病机制及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3种学说[1]即种植学说、诱导学说及免疫因素与炎症。

通过动物实验已证实子宫内膜可以经血液和淋巴转移,种植于一些远离盆腔的部位。

而且会阴部及腹壁内异症验证了医源性播散(种植)理论的成立[2],此外,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一旦在异位种植成功,多数的局部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与子宫内膜一样
的周期性增殖、分泌、出血,而形成周期性变化的肿块和疼痛[3]。

本组12例患者均有手术史,说明手术与切口内异症发生有一定关系。

种植学说意味着人为造成内异症,各种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移植至切口,引起内异症,但切口内异症的发生率低,可能的原因是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移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4]。

本文观察到切口内异症的发病时间和哺乳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也支持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在手术时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以免有活性的蜕膜组织的间质成分种植于切口处;用纱布垫保护好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宫腔内容物溢于切口;缝合子宫壁时避免针穿透子宫内膜层,以免将子宫内膜推注入腹腔,如疑有子宫内膜散落到切口,应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切口,我们提倡产后哺乳时间长6个月以上,同时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2.2 内异症的诊断本组资料表明,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异症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均有会阴侧切或剖宫产史;一定潜伏期后出现切口结节或肿块,肿块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和触痛,肿块经期增大,月经期后缩小,检查肿块质韧,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

一般根据病史及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即可以作出诊断。

是否需要CT检查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存在争议。

2.3 内异症的治疗切口内异症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我们的体会是使用锐性分离法切除肿块,同时应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及部分正常组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术后复发。

只要病灶切净,术后勿需辅助药物治疗,若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或肿瘤边界不清,术后应辅以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

本文12例内异症接上述原则治疗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1-355.
[2] 李亚里.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3):133-135.
[3] Fkhan KN, Masuzaki H, Fujishita A, et al. Differential macrophage in filtrntion in early and advanced endometriosis and adjacent Peritoneum[J]. Ferti l steril, 2004,81:652-661.
[4] 朱兰,郎景和.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