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合集下载

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简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本活动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份,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他们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课的实验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实验过程科学。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好理解实现这个科学,也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打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溶解和溶液》这一单元,对溶解的概念、溶液的特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水、温度计、搅拌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溶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概念,以及溶液的特点。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自学评价单教师寄语: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精彩与智慧!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时间:【自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我先学】用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设计一个溶解实验,并动手做一做。

谈谈你自学后的收获与疑问。

收获:疑问: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组长评价:《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合学评价单教师寄语:大家的智慧更显智慧!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合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我们一起学】一、通过观察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做好记录。

二、我们利用教科书书中介绍的方法,进行验证气体溶解在水中的实验。

小组评价:老师评价:《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展学评价单教师寄语: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精彩与智慧!设计人:四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____组名:____姓名:____时间:【展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我们来展示】辨一辨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实验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科书通过提供多种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对溶解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此外,教科书还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溶解能力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数据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水、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溶解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过程,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这一节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知识,对于水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能力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通过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过程的理解。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溶解的概念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溶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溶剂(水)、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有关溶解概念和溶解能力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的基本知识,如水的三态、物质的溶解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溶解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5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5
(5)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6)水能溶解。还能少量的溶解、。
(7)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或溶解的。
2 .选择题
(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5)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3.判断题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相同()
(2)水只能溶解固体和液体。()
(3)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水平是不一样。()
完成实验报告单
汇报交流
汇报,优化
汇报交流
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理解体会
直接写出答案
选出准确的序号
口判断对错,并能说出理由
设计悬疑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放手让学生体验感受,让学生对溶解现象有最初步的感性理解,并由此引发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到气体能够从液体中析出。气体能够通过加压或者化学方法溶解在液体中。
实验(一)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同时实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实行比较。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实验现象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但是对于溶解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解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采用引导法和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物质(如盐、糖、粉笔等),水,计时器。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2.呈现(5分钟)展示各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溶解的时间。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什么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溶解能力与物质颗粒大小的关系?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搅拌棒2根、食盐20克(共十份,每份2克)、小苏打20克(共十份,每份2克)、一小袋食盐、一小袋小苏打。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科学的哪方面知识?生:溶解。

师: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而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中,谁能说一说哪些物质能溶于水吗?学生举例回答。

举例中,教师要引导,排除错误观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例子适时板书:食盐、酒精。

师:这里像食盐、高锰酸钾等都是固体,而酒精、胶水等是液体,可见有些固体和液体是可以溶于水的。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所学物质溶于水的知识,为这节课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做好铺垫。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物质----小苏打,大家可以通过看大屏幕了解它。

生阅读。

师设疑:小苏打能溶于水吗?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演示:首先我先准备好一定量的水,然后我用药匙取少量的小苏打加入水中,此时小苏打沉到了水底,接着用搅拌棒搅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出注意事项,教师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

师:如果老师再放一些小苏打,这些水能无止境地溶解下去吗?生:不能。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知食盐可以溶于水的,小苏打也可以溶于水中,那么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呢?学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概念理解不深,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尚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清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溶解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四年级上学期科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第二篇:《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优秀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69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69

第四:不一样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一、【教课目】科学观点:不一样的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一样。

一些气体也简单溶解于水。

程与方法:研究食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行气体溶解于水的。

感情、度、价:在溶解中理解到致地察、比的重要性。

意到溶解在生活顶用的宽泛性和重要性。

二、【教课要点】:认识不一样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一样。

【教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三、【教课准】:分:装15毫升水的杯2、筷子1、小勺2、食5克、打5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四、【教课程】:〔一〕、研究食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学生察:打开桌上的包,知道里面是什么?教提:5克的食和5克的小打同放在同多的水中做溶解,猜一猜,食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1〕、同温度同多的水2〕、用的食、小打要一多3〕、要把食、小打各分红 5均分〔每份1克〕〔能用一克装的容器称量〕4〕、直到每份食或小打在水中都溶解后再放入下一份。

5〕、于没有溶解完的最后一份要做出正确的要做出溶解量的正确判断。

4.学生:提示学生做好。

〔把和小打行分份,不要洒落在桌面上,放它的要大一些〕研究食和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表被水溶解的物15毫升水溶解了多少克食小打溶解水平的比沟通: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不一的意:理解到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不一的;培育学生和手操作的水平。

2.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出示汽水一瓶,一学生察液体中出的气泡。

教解:我在瓶子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就是溶解在猜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学生: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介操作步: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而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化。

提:怎解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化?6、沟通:气体在水水中的溶解水平与气有关⋯⋯7、拓展作:除了汽水之外有什么料有大批的气体溶解在水里,什么做?意:认识气体能溶解在水里的一些状况。

板:4、不一样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被水溶解的物毫升水溶解了多少15食N克小打M克溶解水平的比食比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一些气体也简单溶解于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与气有关⋯⋯后反省:学生认识到物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不一的,是知目之一,更重要的是学生和手操作的水平,学生于后一个活生的象,不太简单理解,需要教多做引。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运用溶解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子、食盐、糖、水、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53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53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一天,一匹小马接受了妈妈交给的任务——把一麻袋食盐送到河对岸。

小马开心的出发了,河水很深,连它背上的麻袋都被淹没了。

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很多。

小马觉得非常奇怪,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引导想象:说一说,食盐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板书课题)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现象,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二)探索新知1、出示并介绍高锰酸钾,演示高锰酸钾准确取放方法注意:我们在取高锰酸钾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的皮肤接触。

2、观察、描述高锰酸钾①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观察高锰酸钾②组内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注意:要用准确方法取高锰酸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观察相关材料的习惯)③猜测:把紫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的呢?(设计意图:“猜测”对于科学实验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勇于猜测,敢于猜测,说明学生已开始为实验做准备,他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那么接下来的实验,他一定能够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

)活动二:溶解实验(二)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观察、简介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一种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俗称灰锰氧,可用来消毒和漂白。

日常生活中,用来厨具和瓜果蔬菜的消毒。

因为皮肤上留有些微的水分,和皮肤接触后,会在皮肤上留下暗红色印痕。

在使用时要用干净的小勺取用,尽量不要与皮肤接触。

2.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分别观察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沉水底、沉到水底未搅拌和搅拌后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在取用时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要使用小药勺,尽量避免化学物品直接与我们身体皮肤的接触。

3.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取1~2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取用药品时注意操作要领和药量大小,洒落的药品不要重新放回去,以免污染药品,影响以后的实验。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教科书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总结出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质溶解的经验,如溶解糖、盐等。

但学生对溶解能力的科学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并能够总结出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2.难点:学生能够总结出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

六. 教学准备1.物质:糖、盐、味精、胡椒粉等。

2.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资源:教科书、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溶解的知识,如糖、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物质进行观察。

3. 操练(1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86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86
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这样不但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让学生受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育。让学生把对“加快方糖溶解因素”的理解迁移到其它物质中去,同时让学生再次实行自主的对比实验活动。
教学反思
搅拌、热水、切碎
结合日常见到的生活情况说说
食盐在一杯水中溶解后的特征。
猜想、回答
思考、回答
明确实验器材
明确实验要求
小组合作实验,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即时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
理解体会
猜想回答
学生说实验的要求
学生自主实验
交流、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根据提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汇报实验
思考
小组讨论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假设,自主设计方案,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实行验证。通过实验学生收集到了充足的信息,分别验证了自己的假设。在班级中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碾碎、用热水能加快溶解速度”的结论。
通过四组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到知识。
三、归纳构建
1.思考:(1)溶解的快或慢与哪些因素相关?
(2)溶解会给我们带来害处吗?
2.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3.引导小结:搅拌、热水、切碎能够加快溶解。
四、实践应用
(一)填空题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相关。
(二)判断题
1.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相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2.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一定溶解的快。()
小结
口头回答
用手势判断对错
口头回答
独立完成
课后完成
复习了旧的知识,并且衔接了新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

6.教师小结 水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 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板 书 设 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进行汇总,提要求:
烧杯中的水量不能过多,20—30 毫升为宜。 选用的盐、小苏打要统一好每次加入的量。 每加一次就应该用玻棒进行搅拌,让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在 水里,再进行添加。 当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在水中时记录份数。 5.学生进行实验。 6.教师进行汇总小结。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里 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三、指导学生体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了解了固体和液体的溶解能力,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呢? 1.出示雪碧,摇晃后问学生,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 2.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3.演示实验 用注射器吸出 1/3 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 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 往回推,反复 2 次-3 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5.汇报,讨论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 同。 2.设计实验,探究食盐、小苏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能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合作完成,加以描述、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食盐、小苏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准备: 食盐、小苏打、注射器、雪碧、烧杯、玻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了不少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那是不是能无限 制的溶解在水里呢?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理解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水、烧杯、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知识?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各小组回去后完成实验计划的制定,交由老师来
给大家准备你们所需的材料,下一课我们就来探究 50
毫升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板书: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副板书
物质 溶解限度
溶解能力
溶解勺数
食盐
食盐 1+1+1+……
小苏打
小苏打 1+1+1+……
评价:
学生对于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的认识又能清晰地展示气体溶于水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
2.学生情况分析
性。
通过两个班级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比较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的变量控制条
教学重点:
件是能自主得出的,并且对于溶解能力的理解也是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内化。但是班
通过实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③阅读讨论实验报告中的方法设计
后领取材料 5、小组活动。
展示与交流。
小结: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6、进一步设计探究 50 毫升水中能溶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溶解的勺数来比较出小苏
解多少克食盐。
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如果想知道在 50 毫升水中最
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你还需要什么?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认识不
辨析用原先不一样多的水来溶解小苏 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能用这样的两杯混合
打和食盐进行比较溶解能力
物来比较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吗?
控制变量 1:水的量要一样多
所以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时我们需
要怎么做才公平呢?
4、实验操作设计-如何添加食盐和小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杯 25 毫升的水和各 6 克的 1、 仅描述往水中加入两种物质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
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
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
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