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报告材料及根本原因分析报告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1.各级护理人员要按规定的报告时限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对警讯事件,护理部要及时向全院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逾期未报者,按隐匿不报处理,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给予处罚,与评优评先挂钩。

2.科室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必要时请护理部参加。

3.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并跟踪证。

4.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护理部及时沟通解决。

5.护理部实行全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控,定期进行汇总,并组织召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讨论会,分析事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追踪评价。

6.护理部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于未增加患者痛苦、未影响患者治疗与预后的、不可预防所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将不影响个人、集体的评功评奖、晋职、晋级。

根据上报事件的种类,对首先报告的科室于季度考核中加____分。

7.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存档。

附:报告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导管滑落、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等级划分及报告时限I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护理部对发生的警讯事件,应主动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不良事件报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不良事件报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概述:在生产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中,不良事件是难以避免的。

对于不良事件的及时、有效的报告,以及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不仅有助于企业或机构的持续改进,更有助于提高对客户、患者等有关人员的信任度。

本文将从不良事件的定义开始,分析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并提出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其影响不良事件是指产品、设备、服务等生产制造、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缺陷、故障、意外、危险等问题。

不良事件影响着企业、机构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而且,如果不作出正确的应对,不良事件可能会对消费者、患者等利益相关者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重要性1.及时的报告可帮助企业减少对消费者、患者等有关方面的伤害。

2.及时的报告可以帮助消费者、患者等有关方面了解相关情况,提高对企业的信任度。

3.及时的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4.及时的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改进产品、设备、服务等,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针对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是企业或机构制定和改进完善生产制造、医疗服务等环节的必要环节。

下面是建立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必要性:1.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以合适的形式进行记录,该制度可促进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建立统一的报告流程,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企业对不良事件的控制有效。

2.及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该制度可帮助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的数据,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有针对性地改进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管理制度等。

3.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该制度可帮助企业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通过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并贯彻执行,可以实现对生产制造、医疗服务等过程的持续改进。

四、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具体内容1.建立不良事件的定义,并说明合规性要求。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全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全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全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目的2.范围3.报告流程(1)事件发生:任何一位员工在发现或参与到不良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所在部门的负责人。

(3)事件调查:由专门的调查小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收集证据、了解事件详细经过等。

(4)报告编写:调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编写不良事件报告。

报告应包括事件的简要描述、分析结论、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6)报告发布:审核通过后,报告应及时发布给相关人员,供参考和学习。

4.报告内容(1)事件简要描述: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影响进行简洁明了的描述。

(2)分析结论:对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进行评估,确定该事件对组织运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根本原因分析:对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改进措施: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报告总结: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针对不同阶段的改进建议。

二、根本原因分析制度1.目的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可以避免单纯解决表面问题而忽略了根本问题。

2.方法(1)鱼骨图分析:通过绘制鱼骨图(也称为因果图),将事件的发生看作是一个结果,然后找出导致该结果的各个因素,从而找出根本原因。

(2)5W1H法:通过分析“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为何、谁、怎样”等问题,来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3)5 Whys 法:通过反复提问“为什么”来探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直到找到不再有“为什么”可问为止。

3.分析报告根本原因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简要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简洁明了的描述,以便读者能够了解事件的背景。

(2)分析方法:说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例如鱼骨图分析、5W1H法等。

(3)根本原因分析:详细叙述找出的根本原因和其背后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公司的生产安全和信誉,在制度的规范下,公司能够迅速发现不良事件并及时整改,从而确保生产环境的优化、员工的健康和客户的满意。

下面我们就制度的具体内容介绍: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包括且不限于生产、质检、维修、销售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员工、设备、物料、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对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造成影响的事件。

按照事件权重的不同,不良事件可分为A、B、C三类事件。

3.责任人和报告程序任何工作人员发现或者接到不良事件应细心务必及时向上级部门或质管部门报告,同时,应该在45分钟内停止可能损害客户的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的生产或服务过程。

4.处理流程一旦发现不良事件,应立刻报告尽快将问题解决,同时确保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过程,提交给相关部门作为不良事件的底稿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

二、根本原因分析制度:1.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质检、维修、销售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根本原因分析的定义和意义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不良事件的根本成因,根本原因分析是对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以发现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防止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根本原因分析所获得的结论有利于公司改进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改进等。

3.根本原因分析的实施步骤:从五个方面分析:(1)现象–描述不良事件、整理现象(2)症状–如何判断出不良事件、整理举证(记录原始数据)(3)原因–归纳和列举所有的诱因,并列出假设的重点原因(4)数据–收集使用的数据,以证明根本原因的真正成功(5)根本原因–结论,解决措施4.根本原因分析具体操作流程:(1)召开会议确定问题;(2)收集数据、信息;(3)建立造成不良事件的全貌;(4)变易理解不良事件;(5)找出诱因,汇总分析;(6)把原因分类,并分析罪魁祸首;(7)寻找根本原因;(8)制定解决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3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一)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利于医疗管理部门早期介入、早期干预,将病人的损害降至最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缺陷的主动报告;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和其他安全(不良)事件等。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构与职责我院由医务科统一承担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工作,其职责为:(一)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不良事件处理工作;统一接收、初步审核、汇总上报的不良事件。

(二)及时将收集到的不良事件转发给相关部门或科室进一步处理:1.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护理部;如直报给护理部的,由护理部转告医务科。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转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如直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药学部,如直报给药学部的,由药学部转告医务科。

5.输血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输血科,如直报给输血科的,由输血科转告医务科。

6.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医学装备部,如直报给医学装备部的,由医学装备部转告医务科。

7.设施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后勤管理科,如直报给后勤管理科的,由后勤管理科转告医务科。

8.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转发给党总支办公室,如直报给党总支办公室的,由党总支办公室转告医务科。

9.治安(不良)事件转发给保卫科,如直报给保卫科的,由保卫科转告医务科。

(三)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或科室对不良事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及处理。

(四)各部门每季度汇总、统计、分析、处理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设。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完整版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完整版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密级:□公开■内部□秘密】1目的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全院各部门、各科室3职责工作人员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各科室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门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质管办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

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确事件性质的48小时内,启动RCA。

4定义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警讯事件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

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不良事件指的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质量、工作环境、安全等相关的不符合预期或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产品缺陷、工作安全事故、法律违规等。

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分析是确保企业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法律合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事件报告要求:规定了对不良事件的报告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时间要求、报告的方式等。

报告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描述、事件的影响等。

报告的时间要求要求及时报告,以确保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事件调查与分析:制定了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具体流程和方法。

调查的目的是搜集事件的相关信息,包括现场勘查、证据收集、证人采访等。

分析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采用常用的问题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鱼骨图、5W1H分析、根本原因分析等。

3.根本原因分析报告:制定了根本原因分析报告的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格式等。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不良事件的描述、调查过程和结果、根本原因分析、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4.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了不良事件发生后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是指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纠正和处理,以防止事件继续影响企业的运营。

预防措施是指根据事件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监测与改善:建立了监测和改善机制,定期评估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安全,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此外,通过根本原因分析,企业还可以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改进。

因此,建立和落实不良事件报告与根本原因分析制度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是一种为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不良事件,为组织提供改进工作流程和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机会。

以下是对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详细解释,包括其目的、内容、执行和效果等方面。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该制度要求员工发现任何不良事件都必须报告,并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

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可以追溯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出潜在的系统缺陷或人为失误,从而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内容包括不良事件的定义、报告程序、分析原则和改进措施等。

不良事件的定义需要明确,以便员工能准确辨认出发生的不良事件。

报告程序要求员工在发现不良事件后,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的流程交由专门的团队进行分析。

分析原则包括客观、全面、系统和合理,分析团队需要对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

改进措施包括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涉及流程、设备、培训等各个方面,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执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流程。

首先,需要组建一支专门负责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的团队,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需要制定明确的报告和分析程序,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使其能够准确并及时地报告不良事件。

在进行原因分析时,要遵循科学严谨的方法,包括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定量评估等。

最后,需要将分析结果进行及时汇总和通报,以便组织能够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良事件,有助于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其次,通过对事件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问题点,为组织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该制度可以促进组织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报告能力。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一、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一、报告形式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四、激励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目击护士奖励人民币10-5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10-5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50-100元。

5、根据不良事件等级划分给予责任人10—100元罚金。

五、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做到如下几点: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六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六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为了鼓励全院职工及时、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通过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特制定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根据医疗不良事件造成后果的程度分为:潜在不良事件。

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无伤害。

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轻度伤害。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极重度伤害。

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甚至死亡。

三、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2、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遵循早发现早报告的原则,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如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科室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在一周内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核实后,报分管院长。

严重不良事件(产生重度伤害及以上)或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先口头上报相关部门,事后在____小时内补填《不良事件报告表》。

3、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科室负责人、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发生医疗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认真填写“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并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第四阶段
确定根本原因 9、组织系统分类 10、筛选出根本原因
制定改善计划 11、找出降低风险的策略 12、制定整改措施 13、评估拟定措施 14、设计整改行动 15、确保整改措施的可接受性 16、执行,遵循PDCA循环 17、效果评价 18、评价改善措施成果
人 法

近端原因
机 物
What:发生了什么? 造成后果?
1997年美国首先引用根本原因
分析法(RCA)的方法在医院 添
中调查不良事件。从“人、机加标、 题
物、环、法”5个方面寻找。
RCA前准备 1、组成团队 2、情境简述 3、收集事件相关信息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找出近端原因 4、叙述事件发生始末5W1H 第二阶段 5、流程指引是否符合规范 6、列出近端原因 7、分析近端原因 8、针对近端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 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长总值班在接到报告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与事件发生的科室密切协调合作,共 同负责,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估计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对事件采取有效的紧急补救措 施,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害,必要时将重要的物证请/送国家法定部门进行检测。
极重度(I级)伤害不良事件
Why原因
What目的
Who谁
发掘 5W1H
When时间 Where地点
How方法
需注意
• 呈报表、讨论记录、Ⅱ级事件根因分析表,三表内容一致 • 不能缺项:What?发生后果经常遗漏 • How方法是Why原因的措施 • 文字叙述不啰嗦,精炼
鱼骨图
• 鱼骨图分析合理,按照人机物法环原则 • 头脑风暴全面,原因不能太少 • 一般20~30个具体原因才能提炼出一个真因 • 真因一定是在小骨头上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在发生不良事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进行事件报告和根本原因分析。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件的扩大和再次发生,并通过深入的分析找出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以便于制定全面的改进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和根本原因分析制度的建立对于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这个制度能够帮助组织及时发现不良事件,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良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报告和处理,就会演变成重大事故或灾难。

例如,产品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都会对组织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通过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以快速了解到事件的发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减少事件对组织的影响。

其次,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事件的原因,才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制定全面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根本原因可能是组织的管理问题、人员素质问题、技术问题等等,只有通过分析找出这些根本原因,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的报告渠道和流程: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报告渠道和流程,确保每一个不良事件都能够被及时报告并得到处理。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报告问题,同时对故意隐瞒问题的员工进行处罚。

2.建立一支专业的调查团队:为了深入分析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组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调查团队,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他们需要有相关的调查技巧和工具,能够迅速调查事件,并找出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3.信息共享和学习:组织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和学习的机制,将不良事件和根本原因分析的结果及时向全体员工分享。

通过吸取教训和经验,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改进措施的执行和监督:根本原因分析只有存在改进措施的执行和监督才能有意义。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密级:□公开■内部□秘密】1目的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全院各部门、各科室3职责工作人员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各科室负责人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将事件损害降低到最小。

将警训事件上报主管职能科室,督导科室内人员上报各类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

积极组织改进工作,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

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门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质管办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

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确事件性质的48小时内,启动RCA。

4 定义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警讯事件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

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自杀等;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病或绝症;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杀(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报告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第一季度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例,来源于临床科室及门诊科室,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二、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具体表现用药查对不严,在给病人发药时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外出,未告知病人用药须知,未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个别护士在值班,夜班如无新入院病人,则减少进病房巡视次数,或巡视时走马观花,未仔细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或认为新入院病人无大碍,未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护理人员缺乏急救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判断并发症的发生。

透析病人为门诊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稳定,生存期长,护理人员对透析中一般不良反应处理比较有经验,对不常规的严重并发症没有预先性,缺乏观察处理经验。

4、个人防护不到位,特别是在为患者开展操作治疗时,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简化流程,存在懒惰心理,工作随意性太强,导致被针的刺伤。

5、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未认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对于一些病情不平稳的患者,特别是新入院病人、产后、术后患者未及时开展评估,工作疏忽大意,导致产妇起床解手出现晕厥。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的管理。

三、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1、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病人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开展评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床栏、约束带等,同时告知家属留陪侍人,必要时悬挂安全警示标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正常运营。

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工作,提高医院对医疗安全事件的识别、预防和控制能力,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和人员。

三、报告原则1. 行业性:本制度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 无责性:实行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无责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觉行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可靠性。

3. 保密性:对报告人主动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科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 非处罚性:凡主动报告者为无责非追究性,报告内容不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

四、报告内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病房诊治问题: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 不良治疗: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 意外事件: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 辅助检查问题: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错误等。

5. 设备故障:医疗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6. 医患纠纷:医疗纠纷、投诉、抗议等影响医疗安全的事件。

7. 其他:影响患者安全、医疗秩序、医院形象的事件。

五、报告程序1. 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措施,尽力减轻或消除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2. 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在事发后24小时内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事件报告制度____各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国家卫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及时、主动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

通过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医院鼓励科室和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内容(一)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的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二)报告事件类别(如治疗、护理、药物、手术、输血、感染等与医疗活动有关的事件)。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1. 背景和目的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建立本制度,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防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包含护士长、护士、护士助理等全部相关岗位。

3. 定义3.1 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过程中显现的与标准护理要求不符、有患者损害风险或发生患者损害的事件。

4. 报告流程4.1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护士在发现或者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刻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需及时派遣负责人前往现场核实情况,并妥当处理事态,尽可能减少患者损害。

•护士长在核实并处理完事态后,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认真记录事件的经过、患者的情况和损害情况,并及时报送给相关部门。

4.2 事件报告审查•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审查,核实报告中的各项内容。

•审查结果应在报告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护士长供应审查看法和处理建议。

4.3 报告信息的保密性•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信息应严格保密,仅供内部使用,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5. 事件处理5.1 调查和分析•医院应成立特地的调查小组,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构成。

调查小组应在事件报告提交后的5个工作日内打开调查。

•调查小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相关记录、当事人叙述、视频监控等,以便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调查小组应依照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并形成调查报告。

5.2 处理措施•依据调查报告,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责任追究、矫正措施、培训措施等。

•对于责任人员,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合适的惩戒,以确保仿佛事件不再发生。

•对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医院应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仿佛事件彻底根除。

5.3 教育和培训•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不良事件根因分析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根因分析管理制度

不良事件根因分析管理制度一、引言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卫生过程中,因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原因,而对患者造成意外损害、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不良事件的发生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责任和压力,也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因此,对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至关重要。

二、不良事件的影响1.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医疗机构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这不仅会影响医疗机构的运营和发展,还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的闭院。

2.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医务人员是医疗机构中最核心的一环,而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和职业素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对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医疗质量下降。

3.对患者和家属的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意味着患者或家属的权益受到损害。

这不仅会导致患者对医疗机构产生怀疑,同时也会加重患者和家属的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总之,不良事件的发生给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管理制度,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不良事件的根因不良事件的根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疏忽大意、技术水平不足等都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制度管理方面: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都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3.环境因素:工作环境的不良、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医疗资源的不足等也可能导致不良事件。

以上种种根因都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管理制度,以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四、不良事件的根因分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明确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要求,并鼓励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不良事件,确保不良事件的及时发现和报告。

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度

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度

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制度为寻找医院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在医院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及科室制度等存在的过错与责任,制定预防措施和可执行的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二级妇幼保健医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此制度。

一、定义,根本原因分析(RCA)是为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可预防措施的一种管理学方法,据此形成改进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范围:I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部分分严重的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除按照《**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外,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三、涉及部门及人员职责:职能部门将Ⅰ、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分管院长,分管院长呈报院长;在明确事件性质的48小时内,由院长指派分管院长确定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启动RCA.四、RCA基本步骤:(一)成立RCA小组,成员5—8人。

1级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RCA小组成员应包括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管理层人员(分管院长、质控科科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Ⅱ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院职能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成员包括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

(二)事件调查与资料收集:事件发生有关人员谈话、病历、事件经过资料、会议记录、事件相关文件、相关文献报告等,运用流程图对资料进行排列。

(三)分析原因:经RCA小组成及集体讨论找出相关因素,运用鱼骨图等进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远端原因并确认根本原因。

(四)改进计划:RCA小组制定可行性的改进计划和行动计划,由相关部门贯彻执行。

(五)填写分析报告:在事件发生后30天撰写分析报告,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六)追踪后续处理:RCA小组追踪事件的后续处理情况,督导相关部门执行改进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附:1、不良事件的培训全套资料2、每季度不良事件的分析(见附件3.5.9.1)。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部门,负责接收、处理和分析上报 的事件。
专职管理人员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
培训与考核
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强化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
跨部门协作机制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 保医疗、护理、药学、医 技等部门在护理不良事件 处理中的紧密合作。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护理事业的发展,共同 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贡献力量。
呼吁共同努力
希望医院管理层能够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 作的支持和投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 境和条件。
THANK YOU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制度及报告制度
汇报人:XXX 2024-01-23
目 录
• 护理不良事件概述 • 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 • 报告制度实施与监管 • 数据分析与利用 • 持续改进方向与目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护理不良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 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 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每季度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包括事件趋势、高发科室 、高发时间段等。
每年度对全年数据进行回顾性 分析,总结不良事件发生的特 点及规律。
挖掘数据背后原因及规律
对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找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潜在
风险。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良事 件与护理人员、患者、环境等因
素的关联性。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科室、 不同时间段不良事件发生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级:□公开■内部□秘密】1目的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全院各部门、各科室3职责3.1工作人员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3.2各科室负责人3.2.1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将事件损害降低到最小。

3.2.2将警训事件上报主管职能科室,督导科室内人员上报各类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

3.2.3积极组织改进工作,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

3.3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门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 、2 级不良事件上报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 级、 2 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 ),形成分析报告,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3.4质管办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 级、 2 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

每季度整合各部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4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确事件性质的48 小时内,启动RCA。

4定义4.1不良事件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按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4.1.1警讯事件涉及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或心理伤害的意外事件。

严重身体伤害具体包括丧失四肢或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1.1意外死亡,包括但不限于: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死亡(如:因术后感染或医院获得性肺栓塞而死亡)、足月婴儿的死亡、自杀等;4.1.1.2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或基本状况无关的主要功能永久丧失;4.1.1.3手术部位错误、操作错误和患者错误;4.1.1.4因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亦或移植受污染的器官或组织二造成感染慢性疾病或绝症;4.1.1.5婴儿被绑架或婴儿由非亲生父母带回家;4.1.1.6强奸、职场暴力,例如在医院现场攻击(导致死亡或功能永久丧失);或谋杀(蓄意杀害)患者、工作人员、医生、医科学生、受训医师、探视者或小贩等。

4.1.2 异常后果事件:未达到警讯事件程度的所有已经发生并造成异常后果的不良事件。

4.1.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造成异常后果。

4.1.4临界差错:指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因为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例如:用药近似错误:发生在院内药品管理/储存/ 调配/ 运输等流程中的差错,但在药用于患者前,被中途拦截且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诊疗近似错误:在诊疗过程中,一旦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但错误的操作被及时发现或制止,而最终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

4.2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RCA )是为系统过错与责任制定可预防措施的一种管理学方法。

5程序5.1根据不良事件类型分为以下10 类,工作人员遇到下列情况需要进行报告:5.1.1医疗医技相关不良事件5.1.1.1医疗处置事件:误诊、误治等。

5.1.1.2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术前诊断和术后诊断之间的存在重大差异(疾病部位、性质、病理)、各类手术并发症、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患者错误、手术类型错误、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等事件。

5.1.1.3麻醉镇静相关事件:麻醉和中深度镇静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5.1.1.4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事件等。

5.1.1.5管路事件:包括导管操作事件等。

5.1.1.6跌倒事件: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5.1.1.7压疮事件: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5.1.1.8其他护理不良事件:各种护理缺陷及其他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5.1.1.9医技检查事件:检查部位错误、检查患者错误、标本错误等。

5.1.2用血不良事件5.121输血不良反应:包括可疑或确定的溶血性、细菌污染性等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5.122输血相关事件:因医嘱开立、备血、储存、传输不当引起的输血相关事件、输血错误等。

5.1.3药品不良事件5.1.3.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5.1.3.2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5.1.3.3药品质量问题:如药品破损、包装标识模糊不清、内有异物等。

5.1.4院内感染不良事件:院内感染事件、院内感染爆发事件。

5.1.5职业暴露事件:包括针刺伤、锐器伤等。

5.1.6医疗设备、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5.1.7公共意外事件:食物中毒、危险物品泄漏事件、辐射源泄漏、火灾、医用气体事故、压力容器事故、电梯事故、停电事故等。

5.1.8行政后勤事件:5.1.8.1治安事件:患者和工作人员遭到外来人袭击;患者和医院财产被盗和被损坏;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及来访者等之间产生矛盾导致损伤等。

5.1.8.2物品运送事件:如延迟、遗忘、丢失、破损、未按急需急送、品种规格错误等。

5.1.8.3设施异常事件:医院建筑、通道、水电暖等异常事件。

5.1.9人体受试者研究相关不良事件:临床药物试验、新技术项目研究等人体受试者研究相关的不良事件。

5.1.10其他不良事件:其他未归类事件。

5.2报告时限:5.2.1警讯事件30 分钟内电话报告相关职能科室(非工作时间报告行政总值班),并于12 小时内登录医院内网-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按规定填写上报。

5.2.2异常后果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临界差错在24 小时内登录医院内网-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按规定填写上报。

5.3上报权限:5.3.1本院工作人员负责不良事件上报。

5.3.2医学生、进修生发生发现相关事件报告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负责不良事件上报。

5.3.3医院外包工作人员发生或发现相关事件报告责任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由其负责不良事件上报。

5.4报告程序:5.4.1院内上报流程,详见附件。

5.4.2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医务部、设备科、院感办、输血科、药学部接到相关事件后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种类和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5.4.3每季度统计分析报质管办。

5.5报告部门归属及分析:5.5.1医务部:医疗医技相关不良事件中除护理相关事件外的其他不良事件收集及分析;5.5.2护理部:医疗医技相关不良事件中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收集及分析;5.5.3设备科:医疗设备、器械等相关的不良事件收集及分析;5.5.4总务部:后勤管理范围内的不良事件,负责行政后勤事、公共意外不良事件收集及分析;5.5.5输血科: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事件收集及分析;5.5.6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院内感染相关事件、职业暴露事件收集及分析;5.5.7药学部: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药品质量问题的收集及分析;5.5.8科教科:人体受试者研究相关事件收集与分析;5.5.9保卫科:治安事件、电梯事件收集与分析;5.5.10质管办:无法归类不良事件收集及分析;所有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5.6不良事件分级及处理:5.6.1损害程度分级:0 级- 临界差错:事件已发生,但在执行前被制止;1级- 无伤害: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任何伤害;2级- 轻度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一般处理,不需增加额外照护;如表皮发红、擦伤、淤青等。

3级- 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对症处理,需额外的探视、评估、观察和处置;如测血压、血糖、脉搏次数比平常次数增多;拍X 线、抽血验尿检查、包扎缝合止血治疗、1-2 剂药物治疗等。

4级- 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除额外的探视、评估、观察外,还需手术、住院或延长住院处理;如骨折、气胸等需延长住院。

5级- 极重度伤害:事件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6级- 与患者病情的自然发展或基本状况无关的的死亡严重程度如当下无法判定时,请主管部门依实际经验和后续追踪情形做判定。

562行政事件严重度评估5.6.3严重度评估分级(Severity Assessment Code,简称SAC):是依据损害严重程度与事件发生频率为两轴所呈现的风险矩阵。

5.6.4主管职能科室在接收到事件后的处理:5.6.4.1警讯事件及SAC1级事件(极度危险事件):主管职能科室在接收到事件后24小时内上报分管院长,分管院长即时报告院长,由院长指定负责人在45天内完成RCA(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

5.6.4.2SAC2级事件(高度危险事件):主管职能科室在接收到事件后72小时内上报分管院长,分管院长即时报告院长,由院长指定负责人在45天内完成RCA (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

5.6.4.3SAC3级事件(中度危险事件):一周内告知相关部门管理者,讨论改善。

5.6.4.4SAC4级事件(轻度危险事件):进行数据统计,每季度进行趋势分析。

5.7RCA分析的基本步骤:5.7.1成立RCA 小组:根据事件性质,事件主管部门挑选RCA 小组成员,成立RCA 小组。

小组的组成、规模、复杂程度取决于事件的严重程度,成员一般5-8 名,最好不超过10 人。

小组成员包括组长、事件相关流程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临床一线人员、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熟悉RCA 运用方法的管理人员。

成员挑选时遵循利益回避原则。

5.7.2事件调查及资料收集:事件发生有关的人员的谈话、病历、事件经过材料、会议记录、事件相关的文件等,运用工具如流程图等对资料进行排列。

5.7.3分析原因:主管部门将上述整理好的资料分发给小组成员,经RCA 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找出相关的因素,运用鱼骨图、决策树等工具进行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近端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

5.7.4行动计划:寻找可改善的流程,并制定改善流程计划,交相关部门落实。

5.7.5分析报告:RCA 主管部门追踪措施的落实及改进成效,并汇总整理相关材料,最后形成一份RCA 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