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摘要:百年翻译运动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时期对古代叙利亚、波斯、印度、希腊、罗马著作的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翻译并传承发扬古代东西方文明成果活动中最精彩的一个阶段。它使大量濒于绝迹的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古代著作保存了下来,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助推阿拉伯国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明,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百年翻译运动的内容、作用、原因及结果,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传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我们看待各文明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文化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

正文:

“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看的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如是评价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光辉夺目的成就,阿拔斯王朝时期的百年翻译运动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这是一场对古代叙利亚、波斯、印度、希腊、罗马著作的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翻译并传承发扬古代东西方文明成果活动中最精彩的一个阶段。

一直以来,由于西方抵制伊斯兰教,轻视它的影响,夸大他们所依赖的希腊和罗马的传统,与研究西方历史相比,专门研究阿拉伯翻译运动的著述不多,涉及百年翻译运动的有希提的《阿拉伯通史》,艾哈迈德·爱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汉密尔顿·阿·基布的《阿拉伯文学史》等。我国对阿拉伯史的研究起步较晚、著述较少,但是近年来对阿拉伯史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如李荣建的《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郭应德《阿拉伯史纲》、蔡德贵的《阿拉伯哲学史》、蔡伟良编著的《灿烂的阿拔斯文化》等,专业论文有杨文炯和张嵘在1993年第四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发表的《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丁瑞中在2002年第1期《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王汉熙、宋以超、周祖德、胡树华在2009年第4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面向科学信息传播的三次科学著作翻译运动》,周放在2011年第1期《阿拉伯世界研究》发表的《阿拉伯翻译运动中的“科技翻译”》等等。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使得大量濒于绝迹的波斯、印度、希腊、罗马古代著作保存了下来,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使阿拉伯帝国“创立了比当时尚存的文明都要宏伟壮丽的文明”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中世纪时,希腊、罗马

①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M].商务印书馆,1989.

著作在西方近乎绝迹,15世纪以来,正是通过翻译阿拉伯著作,欧洲国家才了解了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化,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和工业革命。可以说,没有阿拉伯的翻译成就,今天就不知道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就不知道光辉灿烂的古代西方文明,就没有现代化的今天。因此,学习和研究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这段历史,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传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我们今天看待各文明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百年翻译运动产生的原因

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文明的进程中,都伴随有对其他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但是唯独阿拉伯阿巴斯帝国掀起了如此规模宏大、时间长久、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翻译运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统治的需要。翻译运动的形成,最初是由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征服了文化比自身先进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执政需要而发动起来的。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时代之前甚至伊斯兰时代之初,科学文化水平低下,史学界称此时的阿拉伯人处于蒙昧时代。“那时的阿拉伯人,不过略具些微的知识与简单的观察而已,还说不上什么科学。”“但是他们从沙漠里带来了锐敏的感官、强烈的好奇心、难以满足的求知欲和大量的才智潜能”①。帝国建立后,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面对统治范围内各民族,为了防止政权旁落,阿拉伯统治阶级必须汲取和利用异族的先进文化,通过大量译介宗教、医学、天文学、数学、哲学、历史、政治、文学、音乐等各领域的书籍,竭力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以此来提高掌管帝国庞杂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经济发展的必然。在阿拉伯帝国初创阶段,征服非阿拉伯国家和传播伊斯兰教是国家生活的主要内容,宗教和军事思想是社会主流思想。阿拉伯帝国稳固执政地位后,帝国进入安定时期,伴随着社会的繁荣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财富急剧增加,社会各阶层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国家鼓励穆斯林学者赴君士坦丁堡、塞浦路斯等地搜求古典,在世界其他文明中寻找可以为新时代新所用的精神财富。国王麦蒙曾通过外交渠道,派遣学者代表团前往拜占庭,哈里发哈卡姆二世经常派遣人带重金去各地搜购孤本,他的皇宫图书馆藏书多达60余万册,并常邀请大批学者举行学术研讨会,在阿拉伯各地建立穆斯林大学,使阿拉伯境内的巴格达、亚历山大、开罗等城市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

(三)、伊斯兰教义的驱动。伊斯兰教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在当时被穆斯林统治的基督徒、犹太教徒只要缴纳少量人头税就可以保持信仰,几乎没有发生宗教迫害的事情。基于这种包容性的伊斯兰教本身就有一种宽容尚学的内涵,“求知,从摇篮到坟墓”,“哲理是牧民们失去的骆驼,必须寻找,哪怕到中国去。”②“知识是圣教的生命”,这句哲言是先知穆

①希提.阿拉伯通史[M].商务印书馆,1979.

②高惠珠.阿拉伯的智慧:信仰与务实的交融[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罕默德对穆斯林永恒的嘱咐,①“以致在许多人眼中,学问就是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②穆斯林们在被征服的土地上修建清真寺、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阿拉伯人通翻译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文学艺术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二、百年翻译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伍麦叶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有无组织、小范围的翻译活动,但只局限在医学、星相学、天文学等实用科学上。阿拔斯帝国建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资助和倡导下,才开始出现大规模有组织的翻译运动。“百年翻译运动”狭义上是从813年至913年,但一般认为是从8世纪中期至10世纪末,实际长达两个多世纪,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自曼苏尔哈里发,止于拉希德时代。这个时期的翻译家有伊本·穆加发等,他们翻译了波斯的《卡里莱和笛木乃》、印度的《信德罕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伊斯兰教义学派穆阿台及勒派已经了解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教义学者们在讨论宗教问题时已经运用到“飞跃”、“本质”和“现象”等哲学范畴。

第二阶段起自813年的麦蒙时代,止于913年,是百年翻译运动的鼎盛时期。麦蒙执政期间,耗费20万第纳尔,将“智慧馆”扩建成一所集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③,统一组织集中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研究活动,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整理、校勘、译述,并对早期已译出的有关著作进行了校订、修改和重译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幼物志》、《论灵魂》、《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问题篇》等;柏拉图的《政治家篇》、《国家篇》、《智者篇》、《辩解篇》、《蒂迈欧篇》、《斐多篇》、《高尔吉亚篇》、《普罗泰戈拉斯篇》、《斐德罗篇》、《斐利布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等;玻菲利的《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导论》,毕达哥拉斯的《金色格言》及有关音乐的论文,格林的《解剖学》(7卷)、《小技》等全部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和保罗的大部分医学著作:获奥斯科里的《药物学》、《医典》;托勒密的《天文大集》、《四部集》、《地理学》、《光学》等;阿波罗尼罗斯的《圆锥曲线》、《比例截割》、《有限极数》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数据》、《现象》、《光学》、《论音乐》等;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圆的测定》、《论平面板的平衡》、《论浮体》、《定律》等等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

第三阶段从约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中叶。著名的翻译家有麦泰·本·优努斯、萨比特·本·古赖等,翻译的主要作品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物理学》及其注释。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大多附注自己的见解,这种译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百年翻译运动对阿拉伯世界的推动

①杨文炯,张嵘.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M].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第四期。

②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三册[M].商务印书馆,1991.

③威尔杜兰.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