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型”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型”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思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地区间、阶层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问题日益凸显。为构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结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因此,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分配问题是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进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推行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对于我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橄榄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到马克思,再到当今的主流经济学家,都高度重视和关注财富的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仅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关注点,而且也重在反映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一、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以往研究的整合
现阶段对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我国
收入分配格局的探讨。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1. 由“纺锤型”逐渐向“金字塔型”过渡。葛成,刘震(2010)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988年、1995年以及2002年开展的三次全国范围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HIPS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进行了测算。测算数据显示,1988年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中,最高与最低收入人数都较少,呈现出比较标准的“纺锤型”结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纺锤”型逐渐向“金字塔”型过渡。
2. “洋葱头型”结构。市场经济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市场要素与财富分配之间关联也就日趋密切,并成为决定收入分配格局结构的主流条件,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分化的重要因素,进而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周建国(2008)在对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呈现“洋葱头型”,且未来的发展具有有可能朝着“金字塔型”和“橄榄型”两种方向发展。他进一步强调指出,如果社会分配结构朝着两级分化格局演变,那么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未来将可能由现在的洋葱头型转化为金字塔型甚至出现“断裂”的结果。
3. “倒钻石型结构”。钟茂初,宋树仁,许海平(2010)采用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对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格局进行了实证性刻画,以求得平均数的指数平滑预
测结构。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呈“倒钻石型”结构。其中对2000年中国收入格局进行刻画得出我
国“收入水平――人口比重”格局是“金字塔型结构”,并
初步总结了我国收入格局的基本态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格局已由金字塔型结构演进为到钻石型结构,最低收入层级的人口比重开始减少,逐步从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
因此,在对已有研究的深入剖析与整合的基础上,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讲,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呈现的变化态势是:实现了由1988年“纺锤型”-2000年“金字塔型”-2007年“倒钻石型”收入格局的转变,逐步走向“橄榄型”收入格局。
学术界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结构的研究多重视实证
性分析,而纵观整个研究已有成果而言,缺乏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的分析。近几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大体上仍然呈现“金字塔型”结构。而在我国,之所以形成“金字塔型”分配格局是有其历史的必然原因。
1. 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农业作为一种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其效益低下,农民平均社会劳动熟练程度低。在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一小部分农民由于政策导向通过技术
培训逐步由农民转变为工人、乡镇企业主;另外一小部分农民通过技术下乡,学习先进的农业耕作方式,逐步成为高产大户。但相对于巨大的农民人口基数而言,这些小范围的转变显得微不足道。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些地区逐步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升级,使农民不断增加收入;但现
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使一些文化程度低,年龄大的农民不能与其发展速度相适应,仍然延续着传统农耕模式,从而无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在由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目前还尚未完全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同步转变,一部分流动的农民工群体也仍处于低等收入行列。
2. 民营资本带动就业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我国现阶段民营资本多集中于高收益性行业,一个行业的盈利水平是决定民营资本是否进入某一行业的重要选择依据。目前,对于民营资本发挥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还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受地域、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民营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尤其是民营资本向县域流动,开拓广大农村市场方面还显得后劲不足。民营资本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资本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使部分农民增收千元左右。但总体而言,民营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的拉动作用不甚明显。仍需加大对民营资本的鼓励和支持力度,通过民营资本的县域流动,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既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带
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的有效手段。
3. 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区域资源禀赋不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呈现拉大的趋势。其中2011年,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收入为9 585.04元,东北部地区为7 790.64元,中部地区为6 529.93元,西部地区为5 246.75元,地区间农民收入最大差距为4 338.29元,由此可见,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我国农民收入的巨大差异。由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其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的较大差异,使农业生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民收入随着气候自然资源而变化,所以呈现不稳定状态,使大部分农民仍处于低收入群体中。二、深化改革视域下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1. “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内涵。“橄榄型”,顾名思义,就是把收入分配格局描述成橄榄球的型状即两头小,中间大。就经济理论构架上来讲,是希望低收入者、高收入者在社会中是少数,中等收入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这种分配格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追求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构
建的目标和方向。改革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由“金字塔型”分配格局向“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转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