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治疗教学ppt
合集下载
血栓与止血检测诊断及治疗主题课件ppt

胶原等带负电荷表面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正常凝血(Xue)过程(瀑布学说)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PKa PK XII——————XIIa HMWK
(凝血旁路)
组织因子(III)
XI
XIa
IX
IXa
IIa
Ca2+
VIII--------------- VIIIa
VIIa
III
IIa VII
Plt------------------ PF3 IIa
诊断试验
1.PAgT增高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糖尿病、 脑血管病变、妊高征、DVT。
2.PAgT减低 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 症、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Sheng)性疾病、ITP 等。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二页。
第三节 凝血(Xue)因子检测
诊断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
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二页。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Shi)间 筛检试验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意(Yi)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Fa)性和继发 (Fa)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如阿斯 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第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应用PPT课件

04
实验诊断在血栓与止血中 作用和价值
实验诊断方法概述
血栓弹力图
通过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血栓 弹性和强度的变化,评估凝血
功能。
血小板聚集试验
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反映血 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倾向。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检测凝血因子活性,确定凝血 障碍类型和程度。
抗凝物质检测
检测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 白C等,评估抗凝系统功能。
产后出血原因鉴别
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聚集等指标,鉴别产后出血的原因, 如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碍等。
产后出血治疗监测
监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止血效果,指导输血和抗凝治疗等。
产后出血预防
通过产前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等指标,预测产后出血风险,采 取相应预防措施。
05
新型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及挑战
新型检验技术原理和特点介绍
免疫比浊法
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形成浊度的原理,通过测定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后光强度的变化,推算出待测物 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
发光法
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出荧光的特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病理性失衡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栓与止血平衡被打破时,可能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而血液高凝状态则易形成血栓。
02
常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介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黏附试验
通过测定血小板黏附于异 物表面的能力来评价血小 板功能,反映血小板黏附 功能的强弱。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栓与止血检验》PPT课件

第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TM 操作
1.绘制校正曲线 人TM标准品用缓冲液A做倍比稀释,TM的浓度分别为 500,250,125,31.25,15.6,7.3,3.9和0ng/ml,以人TM浓度为横 坐标,以cpm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
2.将200μl的抗人TM单抗包被液加入聚苯乙烯放免小杯中,4℃过夜, 用洗涤液A洗3次,将待测样本(或标准品)0.25ml与等量缓冲液A 混合,每小杯加入20μl稀释样品液(空白管加入缓冲液A),37℃ 水浴2h,用洗涤液A洗3次,加入200μl125I-抗人TM单抗,37℃水 浴2h,再用洗涤液B洗六次,在γ闪烁测定仪上测定放射活性,在 校正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
vWF:Ag 操作
单抗以0.1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pH9.5)稀释成 10μg/ml加入反应板中,每孔0.2ml,置于湿盒中4℃ 过夜。
0.05%Tween—2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Tween—PBS)洗3次后加入用0.4%BSA—PBS稀释的待 测血浆或培养液上清,每孔0.2ml,37℃温育2小时。
一、基本理论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激活血 小板
收缩 反应
激活凝 血过程
抗血 栓特 性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管损伤(抗血栓特性降低)
血管收缩
激
活凝血过程
血流减慢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内皮下成分暴露
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
血栓形成
第十三章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及检验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ELISA法
原理纯化的兔抗人vWF:Ag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加入 稀释的待测血浆,样本中的vWF:Ag结合于固相的抗体 上,然后加入酶标记兔抗人vWF:Ag抗体,与其定量结 合,洗去多余抗体后,加底物显色,通过查找标准曲 线,即可计算出vWF:Ag的含量。
血栓与止血检验理论ppt课件.ppt

血小板收缩功能的模式图
6.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 血管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空隙, 由PCL来填充
而且血小板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 修复过程
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管的脆 性和通透性
二、正常完整止血过程
血管期 血小板期 血液凝固期 血栓动力学变化期
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液凝固(coagulation)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血浆中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个,12个已编号(I-XIII),2个未编号(激
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除FⅣ为C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Ⅲ外, 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Ⅳ、Ⅲ外,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大血管收缩:
特点:① 神经调节完成 ②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 血流减少
2.激活血小板
3.促进血液凝固
4.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屏障作用 摄取和清除循环中一些促凝物质、血管活
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舒张血管:PGI2(prostacyclin)、NO 抑制血小板聚集:PGI2(前列环素) 灭活凝血因子:PC(蛋白C)系统、AT、TM 、 促进血块溶解:t-PA
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 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itK,VitK缺乏可导
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II、VII IX、X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等是止血机制的关键步骤。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2023/12/31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参考值] 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
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
2023/12/31
[临床意义] 1、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病理情况见于: 1)毛细血管壁有异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3)血小板功能不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等。 4)血管性血友病等。
2023/12/31
三、凝血因子检测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
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2.严重肝损伤。 3.DIC等。
2023/12/31
纤维蛋白原增高: 见于糖尿病,大手术后,急性感染等血
栓前状态。
2023/12/31
四 、纤溶活性检测
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检测出血时间,但不作 为常规检查。
2023/12/31
2、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无条件地 区用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替代,有 条件地区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手术前做PLT、APTT、PT、TT、纤维蛋 白原测定。
1.凝血酶原时间 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023/12/31
2.凝血酶原对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PTR=被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
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为 1.0±0.05。
2023/12/31
3.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即
time,APTT) 本试验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
子有无异常。 [参考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意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性和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易出血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HHT、 过敏性紫癜)
② 血小板质(GT)与量(ITP)异常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vWF、纤维结合蛋白、组织因子、内皮素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③ 血管性血友病(vWD)
④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试验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Ag)
原理:
在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 量的含vWF抗原的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 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物,通 过计算得出vWF:Ag的含量。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 Elisa法:70%-150%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 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2h 开始退缩 18h-24h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40-50%
[意义]
1.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试验 2.退缩不良见于: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一、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 束臂试验 二、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筛检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血栓烷B2测定
筛检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凝块
血小板 血栓收缩蛋白
纤维蛋白网 收缩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GPIIb/IIIa
【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 ①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 一。 ②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性前状态,如心肌梗塞、
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vWF↓——vWD ★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以其数量和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数量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 布宽度。 功能方面: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4.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意 义] 2.B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筛检试验
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异常
脆 性 压力
通透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两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能因
素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BT测定器法 6.9±2.1min >9min为延长
[意 义]
1. BT延长 血小板数量明显: <50109/L,如原发性和继 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 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或药物影响 (如阿斯匹林、潘生丁) 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vWD、DIC 血管壁异常: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
抗凝机制(anticoagulation)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platelet)
凝血系统(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及纤溶系统(anti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止血与凝血简要机理
1.血管壁: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2.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促 凝、收缩、血小板栓(白色栓子)
易出血
[方 法]
血压计袖带
(收缩压+舒张压)÷2
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出血点
[参考值]
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2.常见于:①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HHT、 过敏性紫癜)
② 血小板质(GT)与量(ITP)异常
纤维蛋白原
钙离子
IIb
IIb
聚集诱导剂:
ADP、肾上腺素、TXA2、花生四烯酸
粘附与聚集的结果
血小板大量聚集、 粘附于血管破损处
形成白色血栓
暂时止血
3.释放功能 :(release reaction)
➢ 指血小板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将胞浆内特殊 颗粒中的内含物释放出血小板的反应 ➢ -颗粒 · 致密颗粒 · 溶酶体 ➢ 与血小板粘附、聚集、炎症反应、创伤修复 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有关
vWF、纤维结合蛋白、组织因子、内皮素
正常血管壁抗血栓形成能力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前列环素(PGI2) 扩张血管、抑制plt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PA)
激活纤溶酶、清除小凝块 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 TM)
参与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 具有多种抗凝活性
创伤、炎症 中毒、缺氧
③ 血管性血友病(vWD)
④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等
诊断试验
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vWF:Ag)
原理:
在含vWF抗体的琼脂凝胶板中加入一定 量的含vWF抗原的受检血浆,在电场作用下, 泳动一定时间,出现抗原-抗体反应物,通 过计算得出vWF:Ag的含量。l免疫火箭电泳法:94.1%±32.5%。 Elisa法:70%-150%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 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 百分比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参考值]
2h 开始退缩 18h-24h 完全退缩 退缩完全:
析出的血清
全血量 40-50%
[意义]
1.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试验 2.退缩不良见于:
管壁抗凝作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一、筛检试验 出血时间 束臂试验 二、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测定 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
筛检试验
一、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原 理] 测定毛细血管被刺破后至自然止血所需
筛检试验 血小板计数 血块收缩试验 诊断试验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小板黏附试验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P-选择素测定 血小板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血栓烷B2测定
筛检试验
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凝块
血小板 血栓收缩蛋白
纤维蛋白网 收缩
血小板功能
1.粘附功能(adhesion function)
指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及其他
异物表面的能力
需要物质
GPIb-Ⅸ vWF III型胶原 纤维结合蛋白(Fn)
2.聚集功能(aggregation function)
指活化后的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相互连接
的特性
参加因素
GPIIb/IIIa
【临床意义】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 ①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 一。 ②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及血栓性前状态,如心肌梗塞、
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
vWF↓——vWD ★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以其数量和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 数量方面: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 布宽度。 功能方面: 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
4.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
纤维蛋白网
血凝块
血栓收缩蛋白
收缩
血清被挤出 血块缩小加固
5.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提供凝血因子催化表面
血小板止血功能(小结)
①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③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管收缩 ④ 促进凝血过程 ⑤ 血块收缩,形成稳固血栓
[意 义] 2.BT缩短临床意义不大。 ① 某些严重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② 心梗、脑梗、DIC高凝期
筛检试验
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
[原 理]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内皮结构与功能 血小板质与量
异常
脆 性 压力
通透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Detection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抗凝血
凝血
动态平衡
纤溶
纤溶抑制
亢进 减弱
减弱 亢进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凝血与抗凝机制的病理生理基础
两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能因
素
凝血机制(coagulation)
3.凝血系统:内源和外源激活. (红色栓子)
4. 纤溶激活:血块自溶,血管修复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1.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内皮下胶原(Vitc)
2.血管内皮下层
良好的弹力纤维---保持血管壁的柔韧性 健全的神经纤维---维持血管壁的舒缩性 带负电荷的胶原纤维---启动凝血过程
3.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