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成长《发现孩子》读后感

合集下载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和身体健康,却很少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总是用我们的经验和观念去指导他们,却很少倾听他们的心声。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孩子在日记里写下的心得体会,才真正意识到了作为家长的自己有多么的无知和愚昧。

学习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然后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孩子在日记里写下的话让我着实震惊了一把:“爸爸妈妈总是要求我取得好成绩,他们把我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我真的好累。

”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

我们太过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

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学习。

我不再强调他们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而是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

我也主动和孩子沟通,询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过分追求完美。

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享受。

另外,身体健康也是我们家长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至于受到疾病的困扰。

因此,我们会对孩子的饮食和作息时间进行监督和调整。

但是,孩子在日记里写下的话却让我深深反省了自己的做法:“爸爸妈妈总是限制我吃零食,还要求我每天按时睡觉,我觉得好不自由。

”我突然有些猝不及防,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竟然会让他们感到不自由。

于是,在日记里我写下了一些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借此来和孩子沟通。

我告诉他们,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但我也理解他们对自由的渴望。

考虑到他们的感受,我决定放宽对他们的一些限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自己做一些决定。

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关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爱的表达。

通过这次意外的发现,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所犯下的错误和不足。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希望他们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然而,除了关注成绩,我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读后感。

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读后感则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书籍,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获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单纯地阅读是不够的,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通过回顾所读书籍的情节和人物,孩子可以更加清晰地记忆和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从中领悟到故事中的含义和主题。

例如,当孩子读完《小王子》这本书后,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总结出书中的主题是关于友谊和责任,并对书中小王子的形象和心路历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读后感还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思考和思维训练。

通过读书和写读后感的过程,孩子需要对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当孩子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后,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爱情观和对社会的批判,促使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读后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写读后感需要孩子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通过写读后感,孩子需要组织语言、构思思路,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表达训练对孩子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读后感方面,家长可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故事书等,以满足孩子的各种兴趣和需求。

其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点。

最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写读后感,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总而言之,发现孩子读后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读后感1500字兰衍局名师工作室曾瑞淮一、简介(一)作者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

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

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二)内容简介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

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前几天有幸读了《发现儿童》这本书,以前听说过感官教育,以及人们对于感官教育存在问题的各种看法,也听说过蒙台梭利和儿童之家,但是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谈不上了解,因为不了解,又想一探究竟,所以就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增长见识,看过《发现儿童》之后感受颇深,所以想把看到的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在没有介绍本书内容之前,我想大概介绍蒙台梭利本人,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著名幼儿教育家,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仅从这些方面的成就来看,就可以窥探蒙台梭利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在看她的经历,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

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

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

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经常遭到男同学的排挤,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

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从她的经历就可以推测出蒙台梭利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很坚强执着而又特立独行的女人,她的这种非一般的性格,造就了她非一般的成就,她在次验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同时也为后来人树立榜样,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坚持和执着,同时也需要有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

她的成功也说明了优秀的教育家并非都是教育家出身,似乎这很讽刺,但又值得让人深思。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是在蒙台梭利早期起步时完成的其中共有23个章节,下面我将对部分章节进行介绍。

一将科学用之于学校意大利出现了科学教育学学校,该校有一个医生创办,目的是为新的教育方法培训师资力量,这在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因为意大利的人类学家热衷于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观察,以及在精确使用测量仪器的优势,他们认为通过测量人的头部、身高,能够为教育提供方向,只有了解对方的直接信息,才能教育好孩子。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课件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课件

孩子的发展遵循一定的内在规 律,父母应该了解并尊重这些 规律,而不是过度干预或强制
孩子发展。
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引导,有 助于孩子在各个领域得到充
分的发展。
父母应该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而不是拔苗助长,以免对孩子
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孩子的发展需要自由与有纪律的环境
孩子需要自由的环境来探索世界、发 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学会自我约束和 自我管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促进孩子的创造力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
01
认识孩子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敏感期,如语言、动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通过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具有无穷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潜力,父 母和教育者应该相信并支持孩子
的发展。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孩子可 以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能力。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为孩子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孩
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03
我的读后感
05
总结与展望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启示与价值
01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和理解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 内在需求,应该被允许自由发展和探索。这种理念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 束缚,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宽松和个性化的教育环境。
02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们通过自我探索 和尝试解决问题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种理念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 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精品】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精品】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孩子》读后感1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基督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

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

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魅力。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

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发现孩子》读后感1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

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

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力。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

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

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

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1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

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

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

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

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

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

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检讨自己的行为。

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在读完蒙特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下面,我将就书中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讨论和总结。

首先,蒙特梭利强调了孩子在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天赋。

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和独特的个性,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她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通过观察、尊重和引导,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和学习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地选择和探索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指导。

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自我驱动者。

其次,蒙特梭利提出了“准备教育者”的概念。

她认为教育者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更应该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教育者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

而准备教育者的关键在于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成长,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另外,蒙特梭利强调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她认为环境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丰富多样、富有启发性,并且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蒙特梭利创立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蒙特梭利教室,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种环境注重创意和秩序的平衡,为孩子提供了有序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建构知识。

最后,蒙特梭利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情感和社会能力。

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发现孩子》是一本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著的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主要针对0-3岁的孩子,通过描述孩子的特性和需求,揭示了一种新的关爱孩子、了解孩子的模式。

它教授了如何对孩子进行感官联系,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阅读和书写等能力,如何通过绘画和音乐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观察世界、集中注意力,并充分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发现孩子》以科学而系统的方式展示了蒙台梭利独特的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独立和自主的个体,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构建知识和理解世界。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来探索和发现。

对于0-3岁的孩子,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种感官教育的方法。

他强调孩子的感知能力在这个阶段非常敏锐,他们通过感官来获取外界信息,进而构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去探索和感受世界。

此外,蒙台梭利还强调孩子的语言、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

他提倡在孩子最敏感的学习时期,给予他们大量的语言输入和阅读机会。

同时,他也强调了书写作为表达和思维工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在早期就尝试书写,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语言和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还认为绘画和音乐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绘画和音乐的活动,孩子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美,增强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集中注意力和耐心。

通过《发现孩子》,我们可以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

他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阅读完《发现孩子》,我深深地被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所启发。

作为教育的追求者和父母亲,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来探索和发现。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引导孩子阅读和书写,提供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

发现儿童读后感

发现儿童读后感

《发现儿童》读后感杨明“一个以自由为根基的教育体系应该努力于协助儿童获得自由,并且以促进儿童脱离一切限制其自发性表现之束缚为其特定的目标。

当儿童如此发展下去时,他就能逐渐更清楚、更真实地自由表现自我,因而显露出独特的本质。

”—玛利亚·蒙台梭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是蒙氏教育法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

然而,我们很多教育者并没有认识清楚“自由”的内涵,也没有弄清“独立”于孩子成长发展的意义,以及“独立”与“自由”两者之间的关系。

开头这段话告诉我们:蒙氏教育法将“自由”视为其实施的根基,且这种“自由”是孩子追求更加完美、独立、强大的自己的发展条件。

但它最终只能由孩子自己去获得,我们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更无法替代他们来行使自由。

自由属于孩子内在的需求,属于每个孩子自己,我们的角色定应位于“儿童的协助者、帮助者”而非“儿童的服侍者、包办者”。

儿童自出生后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环境、社会等各种束缚,即使自由的萌芽在他的内在已经萌发,但他还无力获取他的自由。

他需要成人提供食物、衣服、保护等以获得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温暖、安全感等保障。

而我们要做的是协助儿童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这些束缚,即帮助他成为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适应环境的独立的人。

“不能独立的人是无自由可言的。

所以为了让儿童获得独立性,我们必须在婴儿的最早期导引他们自发地展现人格的自由。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只有获得了真正的独立,孩子才能成长为他自己,表现出它独有的特质。

就像靠自己的力量在各种野外环境中存活下来的鲜花,它们有着不一样的颜色,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芳香,每一朵都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风景。

我们往往过于低估儿童获得独立的能力,甚至质疑其可能性。

因而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儿童是无力的,无能的,他们只能依赖于成人,否则他们将举步维艰。

于是,我们常常将“协助、帮助”演变成“服侍、包办。

”但是,“事实上,一个被人服侍的,而非被协助的人,就某种意义而言,是被剥夺了独立性。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作为父母常常会感受到他们不断吸取新知识和经验所带来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有许多独特的体会,他们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情绪,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分享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学会自省与自律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慢慢认识到自省与自律的重要性。

他们发现,每一个错误或失败都可以成为一个宝贵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改变自己。

他们意识到,只有自律,才能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正如一个孩子所说:“我发现自己有时容易情绪化,但是通过自省,我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让我变得更加成熟。

”2. 体验友情与爱情在与同学、朋友的相处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友情的奇妙之处。

他们发现,朋友不仅是可以一起玩耍、分享快乐的伙伴,更是可以在困难时给予帮助、支持的知音。

而在爱情中,他们也慢慢地体会到了包容、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性。

他们渐渐明白,爱情是需要经营和珍惜的,不能轻言放弃。

或许正如一个孩子所感悟的:“我越来越明白,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要懂得珍惜。

”3. 梦想与追求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慢慢明白了梦想与追求的重要性。

他们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努力与奋斗,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他们发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充实。

正如一个孩子所说:“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所以我每天都在钢琴上练习。

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是我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我的梦想才能实现。

”4. 掌握自我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对自己的肯定与尊重的重要性。

他们发现,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才能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他们懂得用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来展现自己的魅力,更加自信地迎接每一天。

正如一个孩子所体悟的:“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要学会尊重别人,也要学会尊重自己。

”5. 感悟生命在与家人相处的日子里,孩子们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对亲情的珍惜。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描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向我们传递了一些关于教育和家庭的重要观念。

书中的作者通过讲述孩子的故事和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影响。

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实例,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孩子。

这本书通过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故事,让我们思考教育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首先,它让我明白了理解孩子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需求。

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发现孩子》也让我思考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发现孩子》这本书。

它通过描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向我们传递了一些关于教育和家庭的重要观念。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理解孩子的重要性,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我在教育和家庭中需要注意和思考的内容。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发现孩子》读后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似乎总是在匆忙中度过每一天,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真正去观察和理解我们身边的孩子们。

直到我读了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才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突然意识到,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太多重要的东西。

书里的很多观点和理念,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一直紧闭的关于孩子教育的大门。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需求。

就拿我家小侄子来说吧,这小家伙简直就是个“能量小怪兽”。

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出去野餐。

大人们都在忙着搭帐篷、摆放食物,小侄子却像只小猴子一样,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一刻也不停歇。

我看着他那欢脱的样子,心里想着:“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呢!”于是,我叫住他,让他过来帮忙拿东西。

可他呢,眼睛盯着远处,嘴里嘟囔着:“姑姑,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说完,又跑开了。

当时的我,心里有点生气,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但当我继续读《发现孩子》这本书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我意识到,小侄子的那种奔跑和探索,其实是他在感受大自然,是他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我,却因为自己的所谓“秩序感”,想要去限制他。

后来,又有一次,小侄子在家里画画。

他把颜料弄得满桌子都是,身上也沾了不少。

我刚想发火,却突然想起书中说的,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于是,我忍住了,蹲下来问他:“宝贝,你在画什么呀?”他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说:“姑姑,我在画我们一家人去野餐!”我仔细看了看那幅画,虽然线条歪歪扭扭,颜色也涂得乱七八糟,但我却能清楚地看出帐篷、草地和我们每个人的身影。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愧疚。

感动的是,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美好的回忆;愧疚的是,我曾经差点因为自己的无知,扼杀了他的这份纯真和热情。

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对小侄子的行为进行指责和限制。

我会在他玩泥巴弄得一身脏的时候,笑着给他递上毛巾;会在他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和他一起收拾,顺便教他分类和整理。

《发现孩子》第四章读后感悟

《发现孩子》第四章读后感悟

《发现孩子》第四章读后感悟《〈发现孩子〉第四章读后感悟》哎呀,读完《发现孩子》的第四章,我这心里啊,就跟开了锅似的,有好多想法在里面咕嘟咕嘟地冒呢。

这一章啊,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朋友,一点一点地把关于孩子成长的那些事儿啊,给我剖析得明明白白的。

我记得我家那小娃子有一次,那可真是让我对书里讲的东西有了更深的体会。

那是个平常的周末,我原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可这小娃子啊,就像个充满电的小马达,一刻也停不下来。

他在房间里捣鼓他那些小玩具,什么小汽车啦、小积木啦,扔得满地都是。

我当时就有点不耐烦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能折腾呢。

我就跟他说:“宝贝啊,你能不能把这些玩具收拾一下呀,你看这房间乱得像个小猪窝似的。

”可他呢,就像没听见我说话一样,继续沉浸在他自己的小世界里。

我这火啊,“噌”的一下就上来了,正想好好教训他一顿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发现孩子》里讲的一些话。

书里好像说,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去打断他,那可能是他在探索世界、在发挥他的想象力呢。

我就强忍着怒火,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

我这才发现啊,他把那些小汽车排成了一排,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这是赛车比赛,红色的车跑得最快”。

然后他又用小积木搭了一个小坡,把小汽车一辆一辆地从坡上开下来,还在旁边喊着“加油,加油”。

我看着他那认真的小模样,突然就觉得自己之前真是太莽撞了。

这孩子哪里是在捣乱啊,他是在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小天地呢。

就像书里说的一样,我们大人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觉得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

可实际上呢,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的每一个小动作、每一个小想法,都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有着无限的可能。

在这一章里,我还看到了很多关于尊重孩子想法的内容。

就拿我家娃画画来说吧。

他每次画画都画得乱七八糟的,在我看来啊,那就是一些毫无头绪的线条和颜色。

可是有一次,他拿着他画的画跟我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我们一家人,这个大大的是爸爸,这个长长的是房子,还有这个五颜六色的是我们家的花园。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发现孩子》读后感在读完《发现孩子》这本书之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这涟漪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波大浪,而是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湖面,细腻而又持久。

书里的那些观点和理念,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对孩子世界认知的新大门。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让我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探索欲望。

就拿我家的小调皮鬼来说吧。

他叫明明,今年五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精力旺盛得像个永动机的时候。

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去公园游玩。

那本应是个轻松愉快的周末时光,却因为一件小事,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

一进公园,明明就像只脱缰的小野马,欢快地跑在前面。

他一会儿瞅瞅路边的花朵,一会儿又去逗逗草丛里的小蚂蚱。

我和爱人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享受着这温馨的时刻。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湖边有几个小朋友在拿着小网兜捞小鱼,明明见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拉着我的手就往那边跑。

“爸爸,爸爸,我也要捞小鱼!”明明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我看了看那些小朋友,又看了看明明,心想:“就让他试试吧,也能锻炼锻炼他的耐心。

”于是,我给他买了一个小网兜,找了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让他开始捞鱼。

一开始,明明兴奋得手舞足蹈,拿着网兜在水里乱搅一通,结果可想而知,一条鱼也没捞着。

他有些着急了,小脸涨得通红,小嘴嘟囔着:“怎么一条鱼都捞不到啊!”我在旁边轻声说:“明明,别着急,捞鱼要有耐心,你要慢慢地把网兜放到水里,等小鱼游进去了,再轻轻地提起来。

”明明听了我的话,稍微安静了一些,开始按照我说的方法尝试。

可是,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收获。

他的耐心似乎快要耗尽了,把网兜一扔,气鼓鼓地说:“我不捞了,根本捞不到!”看到他这副模样,我心里也有点着急,但我知道不能强迫他,得想个办法让他重新找回信心。

我蹲下来,拉着他的小手说:“明明,爸爸小时候捞鱼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捞到的呀,咱们再试试,说不定下一次就成功了呢。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在教育领域中,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一个备受推崇的人物。

她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著作中,尤为重要的是《百子齐放》,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蒙台梭利在研究儿童心智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发现。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是他们最自然的本能。

她强调,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和敏感的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百子齐放》中,蒙台梭利详细地记录了她观察儿童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

她发现,当幼儿获得了一个适合他们需要和兴趣的学习环境时,他们会变得非常专注和积极主动。

他们会自发地选择并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扮演着一个指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告诉他们如何观察并理解儿童的需求和行为,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蒙台梭利相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帮助他们主动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和探索。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供了一个积极而愉快的学习体验。

阅读完《百子齐放》后,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过去,我往往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关注孩子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然而,蒙台梭利的理念教导我重新思考教育目的和方法。

她的方法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通过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才智。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蒙台梭利对孩子们的观察和体验的重要性。

她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在儿童的学习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启示。

她认为儿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学习者,善于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吸收新知识。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发现孩子》读后感1“促使世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往往都隐藏在人类的心灵之中。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儿童,不是一群动物或一片植物。

兴趣和热爱犹如阳光和空气为教师的工作供给营养。

教师必须唤醒心中崇拜自然的爱意。

唤醒心中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兴趣。

唤醒心中从事工作的目的——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儿童学科考试分数或等级做准备。

当然,在儿童适宜的成长环境里,教师有责任指引儿童的行为,让儿童处于停顿静等未来生活的状态是错误的。

“儿童正处在一个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础的时期。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家的精神观察和研究儿童行为直接信息,观察儿童智慧生命被唤醒时的表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儿童。

教师应到当允许儿童自由发展,不应打乱儿童顺应心智发展规律的的成长秩序,认识到儿童”身体和精神层面的解放‘’才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用来束缚儿童“迫使孩子巩固认识世界规则”的权威,“使孩子们遵从自己的意愿。

”容易激发儿童的畸形心理。

在学校里,只有表现良好的儿童才有可能得到奖励。

“这只会造成孩子们的骄傲、嫉妒和敌对心理,不会产生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努力、谦虚和爱。

”教师应该‘’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任何儿童都应得到奖励。

”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嫉妒和敌对心理如何激发儿童畸形心理。

一个学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场。

母亲问她:“考了一百分为什么大哭?”女儿说:“因为还有一个同学也考了一百分。

”这种嫉贤妒能的心态让孩子丢掉了谦虚和爱,教育也失去意义。

透过孩子,审视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他将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说,他将从孩子身上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发现孩子》读后感2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

《发现孩子》内容简介及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内容简介及读后感1500字

《发现孩子》内容简介及读后感1500字《发觉孩子》内容简介及读后感1500字《发觉孩子》内容简介:蒙台梭利训练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训练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训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乐观的、活动的、进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气。

训练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进展。

她主见,不应当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

儿童不是成人和老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老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进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训练家、老师和父母应当认真观看和讨论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觉“童年的隐秘”;喜爱儿童,敬重儿童的共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共性自然进展。

她还利用第一手观看资料和“儿童之家”的试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进展的规律。

二、《发觉孩子》精彩共享:1.虽然儿童不记得前3年发生的事情,但他所制造的力量却已“进入”到了他的意识中,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他们可以通过手,在才智的引导下,借着玩嬉戏来执行自己的意志。

就似乎,儿童在3岁之前靠心灵来汲取事物,而现在则是靠双手探究世界。

这个时候,儿童要完善自己之前获得的各种力量,虽然儿童已经得到了肯定的进展,但这种进展还要持续到大约4岁半。

3岁后,儿童的心灵仍旧像心理胚胎时期那样具有汲取的力量,而且汲取外界事物时会不知疲乏。

这个时候,儿童的双手成了探素事物的重要器官,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进展主要是靠他的双手来进行的。

假如这个年龄孩子子可以用双手不停地进行工作、持续地玩要,他就会像鱼儿遇到水那样欢乐,人们们会说这个年龄是“幸福的嬉戏时代”。

2.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环境应当是美丽的。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更要具有训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地成长
戚赛赛
“度娘”对蒙氏的教育理念是这样描述的:教育不是为上学作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其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和完善。

具体的说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很喜欢蒙氏的语言特点,纵使是翻译过来的文字,也没有各种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术语的堆砌,有理有据,说理中肯,依据具有普遍性,这样就足够了,因为社会的普通人总是居多的,教育也是需要大众都懂那么一些,儿童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

接下去,我们来谈谈这本书,据说,这本书是蒙氏在自己快80岁的时候写的一本集大成者的书,很可惜,除了这本,我没有读过其它任何她写的书,只能从本书的前言中略微了解她各个著作的内容。

不得不说,相对于其他各教育大家,蒙氏更是一个实践者,风格很像中国的孔子,述而不作,身体力行,而她的“儿童之家”为她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和依据。

本书的前几章,基本上是先确定了孩子们的地位以及他们和成人同等的公民权利。

这里有个特殊的概念,叫“有吸引力的心灵”,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他们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就好像心灵是具有吸引力的,让他们主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而此时,成人不需要介入太多目的和追求,只需要随着本能,顺其自然。

但是,貌似成长又得分很多阶段,不能一概而论,总结一
些,大致是这样的,孩子们的自然特点是由自己构建的,而社会特点则需要环境和人的引导。

中国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以经验为主,长辈们自有一套养育孩子的法则,但是你问她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也许只是一个不小心在自己孩子身上试用成功的家长的个人所得。

同时,我们更是习惯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产品”,总不离口的一句话是“那么小,他知道什么呀!”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孩子回归自然,让他们自然地成长。

接下去几节,蒙氏为我们介绍了孩子和成人的相处之道。

说是相处之道,其实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们可以参与些什么。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训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等等等等。

蒙提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心灵的构建。

孩子开始有多个敏感点,这些点是相对独立的,并以各自为中心吸收外界信息,并取得经验,逐渐的这些敏感点各自趋于成熟,并逐渐联系起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灵。

这个过程要孩子自己完成,成人只能提供环境。

孩子自己才是心灵大厦的建筑师,成人只能提供建筑材料。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心灵的构建过程只有一次,一旦形成之后,有些核心部分在成人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并形成成人的适应障碍。

仿佛盖房子,主体部分的材料在房子建好就无法替换。

因此,在孩子心灵构建的过程中,成人要通过改善环境,来提供给儿童最好的心灵构建的材料。

了解了这一个概念,其它能力的培养方式也无非是同样的门路。

比如说,如何帮助孩子纠错,给孩子
自由和独立,并不等于放任,可以放手、尊重孩子所有的合理活动,但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

但是教育的关键就是想办法让孩子避免错误,并使孩子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改正错误,走向正规。

而意志是通过孩子不断地自己做决定并采取行动而得到锻炼的。

智力的发展则是以自由为前提,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行动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

而想象力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发现了吗?自由和自然是本书出现最多的字眼,而成人对孩子,最多的应该是尊重。

尊重儿童进行中的活动,不干扰其注意力,观察其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独立和责任;慎重和儿童相处,做伙伴,避免自认权威、以成人价值观为标准。

想起一条众人都懂的爱情规律:爱人就像手中的沙子,你抓得越紧,失去的就越多。

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呢?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希望他们以后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恨铁不成钢。

请相信每个孩子都在上帝的手中,也请我们不要如此地急功近利,让他们都喜悦地成长,自由地成长,也让我们都快乐地陪伴,微笑地欣赏,如此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