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秦汉王朝

合集下载

中国秦汉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

中国秦汉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

中国秦汉时期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名人、文化作品和思想,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以极高的政治手段,规范了中国的文字,长度等,并消灭了七国,实现了中央集权,统一了中国。

汉朝则是在秦朝之后出现的一个王朝。

汉朝将中央集权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推进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在秦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文化作品。

这些作品和思想流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也对中国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个体责任、仁爱、正义、敬畏等,这些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同样在秦汉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人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讨论。

许多机智的观点和思想被提出,影响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3. 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在中国流行开来。

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禅定、慈悲、自我检讨、中庸等等。

佛教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

4. 文化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很多重要的文化作品被创造了出来,例如《管子》、《韩非子》、《离骚》、《诗经》等等。

5. 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秦汉时期也有许多杰出的科技成果。

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枪、桥梁技术等。

这些技术成果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总结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在思想和文化方面都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和思想流派,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必记的知识点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整合,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关于秦汉大一统的一些必记知识点。

一、秦朝的大一统1.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统治。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重大工程。

2.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以统一的法律和行政组织管理全国各地。

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基础。

3. 焚书坑儒:秦始皇采取了强力手段,对儒家经典等书籍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坑杀儒士。

这一措施对后来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西汉的大一统1. 高祖刘邦:西汉的创始人,他平定了秦朝后期的混乱局势,建立了汉朝,并实现了大一统的统治。

2. 刑法改革:西汉进行了一系列的刑法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刑法体系,并实行了严明公正的审判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权威。

3. 耕读传习:西汉强调农耕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百姓务农,进行耕读传习政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

4. 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向西方推进,开辟了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通道对于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秦汉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统一与整合: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为后来的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中央集权: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许多王朝提供了借鉴,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社会稳定与繁荣:秦汉的大一统统治使得中国社会繁荣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文化传统的改变:秦汉的大一统政权对于儒家文化传统产生了影响,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传统的断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琊川中学黄开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

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经济和思想
1、皇权至上(独断性) 2、官僚政治(进步性;流动性) 3、人治为主(随意性) 4、神话皇权(落后性) 5、文化专制(渗透性) 6、囊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全面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①政治: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 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 朝 灭 亡
刘 邦 攻 入
公 元 前
咸 阳

,巨
子鹿
婴之
投战


主题二 西汉的兴衰 (前202--------公元9年,国祚210年)
建立
恢复和发 展(休养
生息政策) 汉武帝的大一统
衰亡
8
60 119
138
202
前 年 , 西 汉 建 立西秦事世行楚汉战争朝件、、汉昭中之有史宣央后:称中集前的文 景 之 治西权兴大汉汉汉 高 祖 刘 邦、 衰一,建王落统与立莽前年张骞出使西域、王东、阶篡朝汉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休汉级。统养矛。历一与 匈 奴 三 次 大 战生西盾1称汉 武 帝 派 卫 青 、 霍 去 病息2加汉汉帝、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深后朝。文致期。其景,使是中西 域 开 始 正 式 归 属 中 央 政 权之因西中前 年 , 设 西 域 都 护 , 标 志 着,治汉土国较、由地历大西 汉 灭 亡汉盛兼史的武年 王 莽 篡 汉 , 建 立 新 朝 ,转并上历盛衰盛继史。
期 分 裂 的 时 期 三 国 时 期 。
布 灭 亡 , 中 国 历 史 又 进 入 了
年 , 曹 操 次 子 曹 丕 逼 迫 汉 献 帝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1.政治上:国家实现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以发展。

3.民族关系上: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各民族联系得到加强,匈奴、越族和西域各族等少数民族为祖国的历史,特别是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伟大贡献。

4.对外关系上:是我国外交的开创时期。

“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东汉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最早的直接友好往来。

5.文化上:秦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知识线索]1.秦汉时期政治(1)封建统治思想的确立秦始皇接受了韩非和李斯的法家理论,以吏为师,将法家思想作为基本统治思想。

西汉建立后,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顺应汉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的现实,一度实行了与民休息的黄老思想。

汉武帝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从此,这种改造了的尊儒尚法和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儒家思想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首先建立皇帝制度,集中突出个人的权威地位,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使之神化和物化。

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行政管理体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而保证了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颁行了统一法令,严密控制六国贵族势力,在经济、文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秦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承秦制”,西汉仍沿袭了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有因有革。

在地方上,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史中国历史悠久,涌现出了许多的王朝。

这些王朝经历了兴盛与衰落,为中国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从秦汉、唐宋、明清等几个代表性王朝,介绍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一、秦汉王朝:大一统的辉煌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个诸侯国的王朝,标志着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创新,从而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吞并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标准化的法律制度、统一的货币、道路交通的改善等,有效地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然而,秦朝在太初制度下实施高压政策,负担沉重,普通百姓生活较为艰难,这也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随着秦朝的覆灭,汉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汉朝制度相对宽松,更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土地开发广泛,对外交往频繁,对内实行改革,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后来的汉朝陷入了宦官专权与地方势力的斗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逐渐衰落。

二、唐宋王朝:文化繁盛的黄金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唐朝强盛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使得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唐朝的统治者重视文化艺术,推崇诗歌、绘画、音乐和舞蹈,儒家思想和佛道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文化繁荣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亚洲,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唐朝后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以及自然灾害等问题不断出现,使得唐朝走向衰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之一。

宋朝经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研究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宋朝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制度日益完善,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然而,宋朝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及海洋势力的入侵时显得较为软弱,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疆域的有效控制,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三、明清王朝:政治的兴衰与社会变革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改革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2)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2)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

《春秋经》开篇首句就‎是:“(鲁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对此,《公羊传》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这里所说的‎“大一统”问题,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一‎律听命于周‎天子,即全国由地‎位至尊无比‎、权力至高无‎上的周天子‎进行统治。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中‎华帝国的统‎一,董仲舒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得到武帝的‎支持,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董仲舒特别‎强调儒家"大一统"思想,认为大一统‎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他将大一统‎思想推崇到‎“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的高度,后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大一统思想‎的内涵因此‎也相应地扩‎大为万民归‎心,国家统一[1]。

历史的发展‎使这一元典‎精神最终成‎为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思‎维观念及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台湾学者李‎威熊指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使我们的国‎家2000‎多年来始终‎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由这一点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博大‎能容。

”[2]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追求国‎家统一的心‎理特质。

陆游的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正是中华民‎族盼望和守‎护国家统一‎的心理写照‎。

大一统思想‎的孕育和探‎索四海一家,万邦和协是‎我国的人们‎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形成‎的心理趋向‎和精神模式‎。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

对秦汉大一统精神的认识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珍贵遗产,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在统一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和汉高祖是两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统一者,他们的统一思想和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秦始皇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

他通过推行一系列变革措施,将六国统一,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货币和文字。

这种一统精神体现在他的统一思想中,即“一统天下”、“同一法度”,通过确立中央集权,实现了统治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

这种精神对后来的统一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帝制政治的基础。

汉高祖继承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开创了汉朝的统一时代。

他在统一过程中,继承了秦始皇的一统思想,同时又加以改进和完善。

汉高祖通过实行“宽政仁爱”的治国方针,实现了民族的和谐统一,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他还推行“五刑废止”、“恩泽百姓”的政策,使统一国家的稳定得到了保障。

秦汉大一统精神的核心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团结为本,以文化传承为基础。

在统一过程中,秦始皇和汉高祖都坚持“一统天下”的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们弘扬的“大一统”精神,也激发了后代统一者的奋斗精神,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总的来说,秦汉大一统精神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倡导民族团结,弘扬文化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愿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秦汉大一统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

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

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变革及其影响――以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为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有曲折的峡路,也有江波平阔之处。

作为中国史上的英雄时代,秦汉史的整体风貌“闳放”而“雄大”。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先秦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上升阶梯。

秦汉时期全面发展的社会状况,又使先秦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些成就得到发展,有的学科领域得到拓宽,有些经过改造、发挥,更加完善、系统,更加理论化。

秦汉文化与先秦文化,一脉相承,又有创新。

海内六合大一统,封建经济大发展,秦汉封建国家影响深入边远地区,中外交往又有突破性的进展,以及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对文化的崇尚,这些既是秦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又铸就了秦汉文化的特有风采。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变革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

首先,改“王”为“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于是秦始皇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而秦始皇就成了中国历史了第一位皇帝。

第二,加强中央政权组织。

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秦国原来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外,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分,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

秦始皇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

为使大权不致旁落,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军和监察大权,互不统属。

由于三公互不统属,所以最后决断只能归皇帝一人。

第三,调整地方政权组织。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

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秦朝的大一统知识点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二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二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秦王嬴政称皇帝,为始皇帝。为确立皇权的至高无 上,秦始皇规定帝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 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 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划分为36郡, 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地 控制在自己手里。
任务一 秦的统一
2. 统一度量衡
任务一 秦的统一
3.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 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 体——隶书。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前213年,秦 始皇下令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 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 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 加以追查,最后活埋460人。这两件事在历史上称作“焚书 坑儒”。
任务二 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制度,主要措施 有:实行分封制度,奖励农耕、桑蚕, 减租减息,实行以农为先的政策。休养 生息政策使汉朝赢得了宝贵时间,增强 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 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 质基础。
任务二 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任务一 秦的统一
任务一 秦的统一
2. 巨鹿之战
在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 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 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 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章邯率领的20万秦军投降。经此一战, 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2.了解秦朝的疆域。

3.正确理解并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4.分析并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

德育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3.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1.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结合史实,准确认识“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开放式教学法: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本节有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准备。

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的评价、秦始皇嬴政的功过等。

3.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

秦汉的大一统

秦汉的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巩固
秦 朝
统一越族地区;北击匈奴, 统一越族地区;北击匈奴,取得河套 地区, 地区,修筑长城
表 现
两 汉
西 域
西 匈 奴 东 汉
:

; ;

三,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展; 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A,南方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的加强 , B,西部与中原的贸易和交流的频繁 , C,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佛教:南北方盛行佛教;佛寺政治经济势力大. 反佛:范缜著〈神灭论〉 反佛:范缜著〈神灭论〉
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 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 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 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 文化上崇尚清谈.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 文化上崇尚清谈. 支持. 支持. 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 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 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十六 国 北 魏 东 魏 西 魏 齐 梁 北 齐 北 周 陈 隋
曹 魏 蜀 汉 东 吴
西 晋
东 晋

阶段特征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 盾交织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 彩.

第四章 第四节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四章 第四节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二、西汉: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西汉:
“黄老”思想 黄老” 黄老 西汉初期一整套政策的指导思想,被后世学者称之为为“黄老”思想。黄老”思想是战国 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所谓“黄老”思想,指的 是依托黄帝而发挥老子思想的一种思想流派。“黄老”思想及其流派在战国中后期得到了 较大的发展。该流派主要讨论社会政治问题,也兼及“治身”问题。他们的主要文献有 《黄帝四经》和《管子》等书。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也是阐发“黄老”思想的重要 典籍。 “黄老”思想的核心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黄老”之学针对秦王朝奉行的 极端法家思想,在“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中所强调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君主不直接处理具体的政治事务,而把它交给臣子去负责。之所以如此,一 方面是因为君主一个人不可能正确地解决所有问题,勉其所难必然会产生偏差;另一方面, 君主过分劳累也使得其“生命”处于“紧张”的过程中,不合于道家所倡导的“贵生”原 则。而对臣子如何处理国家事务,“黄老”学说则用其“刑名学说”来规范:君主依据臣 子的能力分配给他合适的职务;到了一定时期后再来考察其履行职务职责的状况;分别根 据其履行职责的好坏,给与奖赏或惩罚。可见,“黄老”学说所倡导的“虚无”、“因循” 的实际贡献,就在于它提出了一套可以在现实社会中操作的政治原则。可见“黄老”学说 所提倡的“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纪纲道德,经纬人事”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已经同先秦时期的“老、庄之学”迥然有别了。可见,“黄老”之学是以道家学说为基础, 吸收了“儒、墨、名、法”之“要旨”而形成的一种形新的思想流派。故学界一些人又将 “黄老学派”称之为“新道家”。
加快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西汉和东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而且加快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多元一体的宏大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 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2.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到维护和 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诸侯王与地方 豪强势力强大
图一 金缕玉衣
诸侯王势力强大
材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 党之地徒方,豪以强武势断力于强乡大曲。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学习任务二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改进农具
经济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豪唯利是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学习任务三
尊崇儒术
思考:依据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汉武帝调整治国理念的原因。
材料 汉代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无为之治, 并因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治民之术,既不能解决化 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也不能使分散的小农经济与 政权凝聚为一体,更为有害的是这种放任政策,听凭富贾豪族掠夺民财, 兼并土地,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 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1)平定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相继兼并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2)扩展疆域: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平定岭南地区,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是岭南地区进入中原统一版图的开始(3)意义:结束了混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的建立(一)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二)概况;(1)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蔚、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2) “县”隶属于郡。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县級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三)意义: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中央官制度(一)皇帝制度(1)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且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2)“九卿”:中央各主要部门的主要官员(三)“朝议”制度(1)含义: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以供皇帝独裁(2)评价: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四、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此为“汉承秦制”。

秦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秦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秦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具有许多特殊的政治制度和独特的社会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集权统一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集权统一的政治制度,打破了分封割据的局面。

他大力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吏来统治各地。

此举使得政权更加集中,赋予中央政府强大的控制力。

这一制度为后来的汉朝延续并发扬光大。

在政权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决策权集中在他手中。

他们委任的官员必须遵守世袭制度,确保中央政府的稳定和连续性。

由于政权集中,决策迅速,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官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秦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

皇帝将官员分为三公九卿,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财政,确保政府运转的有效性。

官员晋升依据的是皇帝的委任和才能的表现,而非出身世家。

这一制度打破了封建血缘世袭的限制,使得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官员们还被分为地方官和中央官两大类,中央官由皇帝直接委任,地方官由中央官推荐。

这种制度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使得统治更加稳定。

官僚制度的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的政治家和文人,积极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济发展秦始皇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他推行的均田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消除了封建地主的势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一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在汉朝时期,土地制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井田制”、“均输法”等。

这些改革使农民从受剥削的地位解放出来,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四、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秦汉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经历了空前繁荣。

因为集权统一的政府保证了交通的畅通,商品的流通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为商业和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盘点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秦汉西晋篇)

盘点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秦汉西晋篇)

盘点中国历史上⼤⼀统王朝(秦汉西晋篇)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乎成为了历史的潮流。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上统⼀的王朝。

第⼀:秦朝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统王朝应该是秦朝。

⾃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相互攻伐,这是中国历史上⼀个⾮常混乱的时期。

⾄此民不聊⽣,战⽕硝烟弥漫。

直⾄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中最后⼀个诸侯国齐国被灭。

秦国完成对六国的统⼀。

统⼀六国后,下令废除分封,统⼀设郡县;在全国实⾏⽂字统⼀,改⽤⼩篆;废除六国不同种类的货币,改⽤⽅孔圆钱,统⼀度量衡;规定车同轨,道同距等。

随着⼀些政策的颁布,奠定中国⼤⼀统王朝的统治基础,秦朝也成了中国意义上第⼀个完成⼤⼀统的王朝。

⼤图模式第⼆:汉朝汉朝⼜分西汉和东汉。

秦朝暴政,清朝末年,天下英雄揭竿⽽起,刘邦⼤败项⽻之后,项⽻乌江⾃刎。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为“汉”。

由于汉朝是建⽴在秦朝的基础之上,西汉⼤部分承袭秦制。

汉武帝即位后,推⾏⼀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

当时西汉国⼒强盛,成为名副其实的⼤汉王朝。

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称帝,史称东汉。

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统王朝。

刘秀吸取西汉灭亡的教训,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禁⽌诸侯外戚⼲预国事。

经过⼀系列的改⾰,汉朝焕发出第⼆青春,使汉朝再次进⼊全盛时期。

⼤图模式第三:西晋东汉末年战争频发,形成三国⿍⽴之势。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建⽴新政权,国号为晋,成为了西晋的开国皇帝。

西晋承袭曹魏领⼟,在曹魏的基础上不断扩张。

公元280年司马炎发兵灭吴,⾃此三国⿍⽴结束,东汉正式结束,统⼀全国。

战争结束后,采取⼀些列措施休养⽣息,恢复经济。

西晋⼤部分继承汉魏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分封诸侯,改⾰制度。

⾃此,西晋进⼊了短暂的和平。

西晋也成为短暂的⼤⼀统王朝。

⼤图模式从秦汉开始,⼤⼀统的观念就深⼊了我们的记忆之中,只有统⼀,百姓才能⽣活的更好,才能免受战争的洗礼,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大一统的秦汉王朝
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历经两世:秦始皇和秦二世,仅存15年的短命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策略及过程: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长平之战就充分体现了秦的兼并策略),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都城在咸阳。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开创了中央集权。

①自称“始皇帝”,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②在中央设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三个主要官职。

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一制度在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才终止使命。

)
(2)文化措施:统一文字。

(开始时是小篆,后来是隶书)任用: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经济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

(货币通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
(3)地区联系:秦朝以咸阳为中心,修建了驰道和直道,还统一了车轨。

(4)军事措施:了防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5)思想措施:焚书坑儒。

采纳李斯建议,将秦国以外的史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都统统销毁。

目的:为了加强专制统治。

实质是对文化的摧残。

影响: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秦朝的:秦末农民大起义。

发生在秦二世在位期间。

根本原因:①强化化专制统治,实行焚书坑儒。

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秦始皇陵。

③残酷的刑法。

族诛和连坐,造成了“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局面。

爆发时间:公元前209年。

过程:①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建立了张楚政权。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指鹿为马)
②刘邦、项羽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后期的领导人。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的主力(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西汉的建立:楚汉战争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交战双方:刘邦对项羽(背水一战)
结果:刘邦获胜。

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汉高祖,在位时形成了“布衣将相“的统治特色。

(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2、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客观上: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②主观上: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陆贾的《新语》一书,主张行仁义、重教化。

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

这一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居马上得这,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措施:①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②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③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④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3.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史称“文景之治”。

措施:轻徭薄赋。

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减轻刑罚。

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肉刑。

景帝时废除了笞刑。

《史记平淮书》记载:“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
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到腐败不可食。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军事:
①北击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战争。

在卫青、霍去病的统帅下,汉军取得了胜利。

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边郡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②开发河西。

在河西设郡,开通河西河西走廊,在河西屯田等。

③开发西南(四川、贵族、云南)。

使得西南夷诸国归汉,接受朝廷管辖,还兴办学校,促进了西南经济文化发展。

④东胡内迁(东北居住着乌桓、鲜卑统称东胡)
(2)经济
①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这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中国的货币铸造和发行权完全集中于中央政府。

②重视兴修水利。

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分别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

还治理了黄河。

(3)文化
重视经书重写;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发展儒学教育,设置五经博士,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外交:
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还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5)开创年号纪年。

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东汉王朝
1、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的举措:
(1)以柔术治天下。

①先后9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减轻农民的负担。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

④下令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2)注重文治:在洛阳建立皇家图书馆,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
3、东汉的衰败:
豪强地主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出现了许多“跨州连郡”的田庄。

田庄的特点:田庄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拥有私人武装。

(称为“家兵”或“部曲”)
四、汉朝的中外交流:(汉朝时期,我国是对外开放的。

)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范围: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

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

(2)张骞出使西域的政治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3)过程: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4)结果:虽然未能达到目的,但使得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加强,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西域从此归属汉朝中央政府管辖。

(5)意义:形成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促进了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2、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明帝时,73年派窦固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投笔从戎;)。

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多年,西汉和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

3、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技术传入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落户中原。

从西汉输往西域的多为技术和手工业品,而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多为作物,说明西汉的科技水平比较发达。

4、丝绸之路:(1)路线: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业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2)使用价值:从西汉到隋唐的千余年间,一直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直至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3)意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5、佛教的东传: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汉明帝时,在洛阳兴建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庙白马寺。

影响: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外来艺术和汉文化的交融,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

补充: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历史条件:
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汉代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张骞能西域,建立起中原地区同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加强了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西域都护的设立,是丝绸之路畅通的保证。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汉代丝绸之路,是一条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它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之后,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由这条“丝绸之路”不断传入西亚和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由此路向东传入中国。

因此,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从哪里了东西方的贸易。

至今这条“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对当今的经济文化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很好地加以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